赵孟頫兰花
㈠ 《墨兰图》赵孟坚
《墨兰图》描绘宋朝赵孟坚所作之墨兰,作品纸本淡墨,尺寸为纵34.5厘米,横90.2厘米。款署为“彜斋赵子固仍赋”,并有“子固写生”印章。墨兰为赵孟坚擅长之题材,画面绘有二株墨兰,长叶参差错落,俯仰伸展。诗中表露出作者孤高脱俗的思想境界。画作中运笔柔中带刚,花朵及兰草叶均一笔点划,土坡则以飞白笔轻拂,略加点苔。兰叶皆用淡墨,花蕊墨色微浓,形成墨色对比。画虽为水墨,但格调高雅,远胜着色画。
赵孟坚早年所作的《墨兰图》描绘墨兰2株,花蕊5朵,野草数丛,兰草花叶均用浓淡墨写出,兰花盛开,如彩蝶翩翩起舞。花叶用淡墨撇出,笔法萧散闲淡,松秀明快。兰叶之贯气,劲爽而不滞板,轻快而不柔媚,两本兰草搭配为一,在画卷中央,兰叶作开放式分向三面,两端横向叶梢伸出画外,上端亦出画外,汲取了幅外的空间。根部收束,收敛飘逸为沉着。丛下许多草叶,更衬出兰叶的卓然不群。下面用淡墨干笔抹一片土,小草丛生,似有微风吹拂,俱向左边倒伏。两株兰花生发其间,细长的兰叶飘逸洒脱,左右舒展,虽在微风的吹拂下大多叶梢左倒,但其叶身依然挺拔向上。五朵兰花,除一朵含苞外,四朵盛开,生机勃勃,不为风所动。画作中兰叶的线条细劲挺拔,由右下而向左上撇去,同时要表现兰叶转折的粗细变化,用笔需要有相当的功力。小草和兰叶的用墨稍淡,而兰花则用墨稍浓,更以浓墨点蕊;两株兰花各有聚散,而又相互穿插,错落有致,但兰叶的间隙比较疏松。此图透出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古意。
《墨兰图》卷尾有文徵明、王谷祥、朱曰藩、周天球、彭年、袁褧、陆师道、叶恭绰八家跋九则。其中文徵明的题跋中提到赵彝斋的高风雅致,比之米南宫,其画兰亦一时绝艺;王谷祥的题跋则赞赏赵彝斋的墨兰清真雅逸,天趣活泼;周天球的题跋中提到作兰竹须用书家八法,方得臻妙。陆师道题跋中悟得“书画无二源”之理。袁褧的题跋中提到赏隲古今法书名画,称具法眼而于此卷珍重之。叶恭绰的题跋中提到此卷得自颜韵,伯颜又得自景朴孙,以前藏家不可考矣。
赵孟坚(1199-1267),宋宗室,太祖十一世孙,字子固,号彞斋居士,浙江湖州人。工诗善书,擅水墨白描水仙、梅、兰、竹石,以墨兰、白描水仙最精,给人以“清而不凡,秀而雅淡”之感。赵孟坚也是南宋最出名的书画收藏家,嗜好收藏书画古物,常用船载着书画文物及纸笔墨砚等,东游西适,评赏书画古玩,吟诗作画。赵孟坚与赵孟頫同宗,均是宋宗室、赵匡胤的十一世孙。赵孟坚属次子赵德昭后代,赵孟頫属4子赵德芳后代。赵孟頫继位后没多久,金匮之盟约定的几个皇位继承人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离奇去世,赵光义名正言顺地将皇位传给自己一脉。大宋皇位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了赵匡胤这一脉。
㈡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是什么意思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的意思:百草千花一昼夜间翻新,兰花在竹下盛开,人们才知道春天来了。虽然没有如娇艳女子般的姿色,但也有幽香沁人心脾。
原文:
《题所画梅竹幽兰水仙赠鹤皋 其三》
元代:赵孟頫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林下始知春。
虽无令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2)赵孟頫兰花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㈢ 中国画兰、竹的画家有哪些
古代国画制家
宋辽金
巨然、李唐、苏 轼、李公麟、米芾、米友仁、王诜、张择端、范宽、赵佶、马远、夏圭、完颜璟
元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赵孟頫、王冕、柯九思
明代
戴进、谢缙、周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陈淳、张宏、徐渭、王宠、张瑞图、吴彬、丁云鹏、陈洪绶
清代
傅山、石涛、王铎、王时敏、朱耷、郑燮、邹喆、龚贤、金农、黄慎、吴昌硕、任熊
近当代国画家
近.当代著名国画家(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不分年龄): 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林散之、吴冠中、李可染、吴作人、傅抱石、溥儒、白雪石、高剑父、弘一、瞿学鸿、吴湖帆、林风眠、李振凯[2]、丰子恺、范曾、陆俨少、关山月、王镛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