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箫独奏曲
㈠ 箫有什么好听的曲子
(有图)A商调式幻想曲1.gif
A商调式幻想曲2.gif
A商调式幻想曲3.gif
阿里山,你可听到我的笛声.JPG
阿诗玛叙事诗.GIF
八板.JPG
百鸟引.jpg
版纳之夜.jpg
北斗赞.JPG
边防骑兵.jpg
波湖渔歌.JPG
布谷鸟来了.JPG
步步高1.jpg
采茶忙.gif
采茶忙.JPG
草原牧笛.JPG
草原巡逻兵.JPG
禅院钟声.JPG
巢湖泛舟.JPG
朝元歌.JPG
吹支山歌给党听.gif
春到拉萨.JPG
春到水乡1.JPG
春到水乡2.JPG
春到水乡3.JPG
春到水乡4.JPG
春到湘江.gif
春风得意.gif
春风得意1.gif
春风得意2.gif
春耕时节01.jpg
春耕时节02.jpg
春耕时节03.jpg
春绿江南岸1.gif
春绿江南岸2.gif
春满草原1.JPG
春满草原2.JPG
春满草原3.JPG
春晓岳阳楼.JPG
春游.JPG
春之歌.JPG
打靶归来.JPG
打谷机的笑声.jpg
大长今.gif
大二番.JPG
大青山下.JPG
大扬周.jpg
笛谱勘误.txt
顶嘴.JPG
洞庭渔歌.JPG
对花.JPG
二凡.JPG
放风筝.JPG
沸腾的工地.jpg
丰收花儿漫高源.JPG
枫叶1.JPG
枫叶2.JPG
枫叶3.JPG
凤凰台上忆吹箫.JPG
凤萧声动.青玉案.jpg
佛上殿.gif
拂上殿1.JPG
拂上殿2.JPG
嘎达梅林01.jpg
嘎达梅林02.jpg
嘎达梅林03.jpg
赶路.JPG
高原行.JPG
歌儿献给解放军.JPG
姑苏行.JPG
古刹幽镜.JPG
古镇情01.jpg
古镇情02.jpg
故里传佳音01.bmp
故里传佳音02.bmp
故里传佳音03.bmp
故乡的回忆.gif
挂红灯.JPG
关山月.jpg
寒江残雪.JPG
寒山僧踪.JPG
和平鸽.JPG
荷塘月色.gif
荷塘月色2.gif
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GIF
花梆子.gif
花好月圆01.gif
花好月圆02.gif
花泣.JPG
化蝶.gif
画扇面.JPG
怀念.gif
欢乐的牧童.JPG
欢乐的准葛尔1.jpg
欢乐的准葛尔2.jpg
欢乐的准葛尔3.jpg
欢乐歌.JPG
黄河边的故事.JPG
黄莺亮翅.JPG
火车向着韶山跑.gif
霍拉舞曲.gif
家乡赞1.gif
家乡赞2.gif
家乡赞3.gif
江河情.gif
江河水.jpg
江南好1.JPG
江南好2.JPG
江南好总谱01.JPG
江南好总谱02.JPG
江南好总谱03.JPG
江南好总谱04.JPG
江南好总谱05.JPG
江南好总谱06.JPG
江南好总谱07.JPG
脚踏水车唱山歌.JPG
节日.JPG
今昔.JPG
金秋.jpg
金蛇狂舞.JPG
锦城春晓.gif
京调.JPG
京剧流水板.JPG
看秧歌01.jpg
看秧歌02.jpg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jpg
快乐的小笛手.JPG
兰花花01.jpg
兰花花02.jpg
兰花花03.jpg
兰花花04.jpg
兰花花05.jpg
兰花花-1.jpg
兰花花-2.jpg
兰花花-3.jpg
兰花花-4.jpg
兰花花-5.jpg
兰花花-6.jpg
琅琊神韵.JPG
离骚.JPG
良宵引.JPG
列车奔向北京.jpg
刘胡兰之歌(笛子协奏曲主旋律谱).GIF
流浪者之歌.JPG
柳生静云竹林吹箫曲.JPG
柳叶青.JPG
炉台的春天.GIF
绿洲.JPG
乱世桃花.jpg
骆驼队.JPG
马兰姑娘1.JPG
马兰姑娘2.JPG
卖菜.JPG
梅花三弄(竹笛).JPG
梅花三弄.JPG
苗岭的早晨(口笛曲).bmp
苗岭的早晨(口笛曲).gif
明月几时有.jpg
茉莉花.JPG
木兰辞.JPG
牧场欢歌.JPG
牧笛.JPG
牧民新歌.JPG
南山吟1.JPG
南山吟2.JPG
南山吟3.JPG
南绣荷包.JPG
南韵.gif
闹花灯.JPG
农村一日.jpg
农家乐.jpg
农民翻身.JPG
帕米尔的春天.JPG
平沙落雁.jpg
蒲乡情韵.GIF
凄凉犯.jpg
秦川情.JPG
秦川抒怀.JPG
青年舞曲.jpg
青山翠竹.JPG
清明上河图.GIF
清泉话喜讯.JPG
庆丰收(李版)01.gif
庆丰收(王版).JPG
庆丰收02.gif
庆丰收03.gif
庆胜利.JPG
秋蝶恋花.JPG
秋湖月夜.JPG
瑞丽美.gif
萨玛哈之舞.JPG
塞上铁骑.JPG
赛马.JPG
三.六.jpg
三六.JPG
三五七.JPG
山村小景.jpg
山村迎亲人.JPG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JPG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01.JPG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02.JPG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03.gif
山东小开门.JPG
山歌.jpg
山歌与采茶调.JPG
山区风光.JPG
陕北好.JPG
上下联.jpg
收割.JPG
双合凤.GIF
水乡(半).JPG
水乡船歌.JPG
水乡丰收人欢畅.JPG
水乡新貌.JPG
水乡音诗.JPG
丝绸之路幻想组曲1.JPG
丝绸之路幻想组曲2.JPG
丝绸之路幻想组曲3.JPG
苏武归旌.JPG
苏武牧羊1.JPG
苏武牧羊2.JPG
塔塔尔族舞曲.JPG
太湖春.JPG
天地作合1.JPG
天地作合2.JPG
听泉.gif
推枕着衣.JPG
晚归.JPG
万古奇缘.JPG
万年红.JPG
望江南1.JPG
望乡二.jpg
望乡三.jpg
望乡一.jpg
威尼斯狂欢节1.jpg
威尼斯狂欢节2.jpg
威尼斯狂欢节3.jpg
我驾铁牛心欢畅1.gif
我驾铁牛心欢畅2.gif
我是一个兵.JPG
无穷动.gif
五梆子.JPG
婺江风光.JPG
婺江新生.JPG
西湖春晓1.JPG
西湖春晓2.JPG
西湖春晓3.JPG
西湖春晓4.JPG
西皮花板.JPG
洗衣歌001.jpg
洗衣歌002.jpg
洗衣歌003.jpg
喜报.JPG
喜看丰收景.JPG
喜庆1.JPG
喜庆2.JPG
喜庆3.JPG
喜相逢.JPG
喜新婚.JPG
喜讯传来乐开怀.JPG
下乡.JPG
仙剑问情1.JPG
仙剑问情2.JPG
乡歌.JPG
乡情-房德和1.jpg
乡情-房德和2.jpg
乡情-房德和3.jpg
乡情-房德和4.jpg
向往.JPG
萧与乐队《凤萧吟》组曲.gif
小八路勇闯封锁线.GIF
小放牛.JPG
小李飞刀.gif
笑傲江湖.JPG
心声1.jpg
心声2.jpg
心声3.jpg
行街.JPG
杏花天影.jpg
绣金匾.jpg
雪山上的歌.JPG
延河春早.JPG
雁荡秋色.JPG
扬鞭催马运粮忙.JPG
阳光照耀着帕米尔.JPG
野营路上.JPG
沂河欢歌.JPG
沂蒙情.JPG
沂蒙山歌.JPG
沂蒙山好风光01.jpg
沂蒙山好风光02.jpg
沂蒙山抒怀.jpg
忆歌.JPG
荫中鸟.JPG
音韵01.gif
音韵02.gif
音韵03.gif
咏荷.JPG
幽兰逢春.gif
油田的早晨.JPG
游园1.jpg
游园2.jpg
渔舟唱晚.JPG
月夜.gif
月夜愁01.jpg
月夜愁02.jpg
云南山歌1.jpg
云南山歌2.jpg
云南山歌3.jpg
云南山歌4.jpg
云庆.JPG
云雀.JPG
运肥忙.JPG
早晨.JPG
早秋.jpg
枣园春色.JPG
摘棉花.JPG
折桂令1.JPG
折桂令2.JPG
折桂令3.JPG
鹧鸪飞.JPG
中花六板.JPG
竹迹.JPG
妆台秋思.JPG
妆台秋思1.JPG
追风的女儿 的简谱.jpg
紫竹调.JPG
走西口(笛子协奏曲主旋律谱).GIF
醉卧山林.JPG
㈡ 中国谁吹的笛子好听
中国谁吹笛子好听:这个标题不好回答。
演奏水平各有所长,各有侧重。好听,还与个人喜好、欣赏水平等等有关。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也各有所长,各有侧重。
1、南北二派:
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则常用颤音、打音、叠音、振音等等技巧。
此外,经过几十年来大量演奏家的不断实践,创造出了诸如循环换气、循环吐音、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北派笛子的风格刚劲粗犷,他们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较短较细,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2、比较有名的演奏家:
近代著名的男笛子演奏家有:赵松庭、冯子存、陆春龄、刘森、刘管乐、俞逊发、蒋国基、伍国忠、简广易、李大同、江先渭、魏显忠、周林生、王铁锤、曾永清、缪宜民 (美国)、杜如松、张维良、张向华、詹永明、王次恒、戴亚、刘海成,陈涛、陈中申、马迪、孔庆宝、邓邦国、瞿同庆、高明、蔡敬民、刘凤山、郝益军、张延武、荣政、邬满栋、周波、向思义、孙晓东、易加义、郭新旺、谭炎健、刘宽忍、黄尚元、耿涛、曲祥、曲广义、李增光、李镇、许国屏、周可奇、吴良松、孔建华、梁培印、胡结续、戴树红、韩宝康、刘强、王彦、刘铁男、周丕君、刘含有、蔡拯、林斯昆、郑济民、陆金山、王键、元修和、何维清、张平、蒋宁、高纯华、鲍敖法、刘贞伶、林谷珍、李娟、赵也、曾明、杜冲等。
女笛子演奏家有:唐俊乔、曾格格、陈悦、刘贞伶、姜妍、蒋宁、蒋真、李霜壅、李娟、扬帆、郑盼、王莹莹、张莹莹、常筝、杨岚、孙楚泊、范临风、马云鹤、陈昀颖等。
3、比较优秀的演奏家介绍:
赵松庭,被称为“江南笛王”,(1924~2001年),东阳人,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竹笛作曲家、南派笛艺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他先后出版了《笛艺春秋》、《笛子演奏基础教程》等著作,是我国第一位成功研制排笛、骨笛和铜管双笛的竹笛大师。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等。
冯子存:绰号" 吹破天",1904出生于河北阳原县。是大家都熟悉的笛界北派的代表人物和很有贡献的老前辈,无论他在笛子演奏还是笛曲创作方面,都具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代表作《喜相逢》、《放风筝》、《五梆子》、《黄莺亮翅》、《挂红灯》、《万年红》.....。
陆春龄:1921年9月出生于上海。笛子演奏家,我国一代笛子宗师。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被誉为“神笛”、“魔笛”和“笛王”。创作的笛曲,以《今昔》、《喜报》和《江南春》更为脍炙人口。
刘管乐:1918年1月24日刘管乐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其代表作《荫中鸟》和《卖菜》,不失为北派梆笛作品中的精品,为了进一步挖掘竹笛的表现潜力,刘先生对传统六孔笛进行了结构改良,先后开发出七孔、八孔、九孔竹笛,使竹笛在音域、调域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从而加强了竹笛的表现力和艺术实践上的运用范围。
俞逊发自1971年至今曾先后创作、改编了近20余首笛子独奏曲。其中有《秋湖月夜》(俞逊发、彭正元作曲)于1984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一等奖,又于1993年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奖。《琅琊神韵》于1984年获上海音乐之春优秀创作奖;《赤日》于1986年分别获上海音乐之春创作、演奏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蒋国基先生的演奏,立足南派,南北相融,兼容并蓄,形成极富江南水乡情调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水乡船歌》、《采桑曲》、《雁荡秋色》、《忆江南》、《西子湖畔采茶忙》、《秦川抒怀》马迪于一九八○年所创作,取材于陕北地方戏曲音乐,激扬豪放抒发对欣欣向荣的秦川由衷地赞美之情。秦川泛指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川地带。
4、比较经典的笛子歌曲:
《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张家口一带,成为河北梆子和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常用于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的伴奏,经冯子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
《鹧鸪飞》:原是湖南民间乐曲,陆春龄。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
《五梆子》:原为华北地区流行的一首器乐曲牌。曲调优美健朗,常用于戏曲过门。该曲牌经冯子存整理加工后,赋予乐曲以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运用,使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牧民新歌》: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另有代表作《山村迎亲人》。
《帕米尔的春天》:竹笛考级常见曲目,但有不同版本,九级是刘富荣编曲,十级是李大同编曲,李大同先生编曲的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采用了塔吉克族的典型节奏7/8拍子,以塔吉克族民歌为创作素材,吸取了塔吉克族民歌《美丽的塔什库尔干》主题旋律创作而成,乐曲欢快跳跃颇具歌唱性和舞蹈性。乐曲描绘了帕米尔高原壮丽的风光,表达了塔吉克族人民纯朴豪放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和热爱劳动的情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情绪和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怀抱中的无比幸福喜悦心情。
《春到湘江》:创作于1976年。作者宁保生,乐曲表现了湘江两岸生机勃发的春色美景和湘江两岸人民建设家园的火热干劲及对家乡明天激情满怀的美好憧憬。乐曲共分引子、如歌地行板、欢腾的快板、尾声等几部分。
《听泉》:詹永明曲,代表作品有《听泉》、《西湖春晓》、《婺江欢歌》、《断桥会》、《秋叙》、《长恨绵绵》、《春耕时节》、《兰花花》等。
《三五七》:原是浙江婺剧乱弹唱腔,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旋律流畅华丽。由赵松庭先生改编为同名笛子独奏曲。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江南丝竹音乐演奏风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还创作并演奏了《脚踏水车唱山歌》《水乡船歌》蒋国基作于1975年。乐曲原名《蚕乡船歌》,是以浙江民歌《柳元郎》的曲调为音乐素材而创作的,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碧波粼粼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喜庆丰收的欢悦情景以及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画面。
㈢ 十大著名笛子曲是哪些
十大著名笛子曲是:《梅花落》、《月光下的凤尾竹》、《牧民新歌》、《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鹧鸪飞》、《黄莺亮翅》、《扬鞭催马运粮忙》。
1、《梅花落》
《梅花落》是汉乐府中二十八横吹曲之一,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唐宋元明清数代一直流传不息,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梅花落》也是一首大角曲,用于特定的朝廷仪式,由专门人员演奏,隶属一定的部门。
2、《月光下的凤尾竹》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由我国作曲家施光南创作的傣族乐曲,词作家、诗人倪维德作词。该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那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
5、《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另有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根据其改编的古筝曲。
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鲜明的湖南花鼓音乐特色,时而激情如火,时而流畅清雅的旋律,引起了全国广大笛子演奏者的热烈反响,并受到了笛子爱好者的特殊青睐,不但被多种笛子出版曲集争相出版。
㈣ 二胡名曲有哪些
二泉映月 最有名了
1、二泉映月
二胡独奏曲。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曲中二泉,即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阿炳)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家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人生。作者运用二胡五个把位的演奏,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流露出压抑悲怆的情调,继短小的引子后,旋律呈微型流动,恰似作者端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出现六次,它从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而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各种技法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挥发。此曲缠绵情深,如泣如诉,具有深厚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深受喜爱。
2、良 宵
二胡独奏曲。
原名《除夜小唱》,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于1928年。《良宵》是作者除夕与学生、友人欢聚时的即兴之作。在除夕之夜欢乐情绪感染下,作者兴致颇高,边拉边记谱,顷刻而成。此曲音乐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乐曲充分发挥二胡各把位演奏的性能特点。全曲分三段,第一段主要在上把上演奏,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主要在中把演奏,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主要在下把演奏,旋律昂扬、华彩多姿。全曲短小精悍,一气呵成。作者通过轻盈柔和、洒脱自如的旋律,生动描绘了他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六十余年来,此曲仍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曲中表现出的欢乐和激情,达到乐器性能的极致发挥,是二胡曲中的精品。
3、听 松
二胡独奏曲。
华彦钧(阿炳)曲。相传宋朝时候,金兀术被岳飞打败、狼狈逃窜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喊声震天的声音。此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这一说法虽属牵强附会,但乐曲气魄豪迈,感情奔放,也可作此解。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扬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曲调刚劲有力、跌宕起伏;结构前后对称、主体突出。气魄宏大的引子,犹如呼啸的松涛震荡山谷,使人感受到一种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乐曲的旋律进行酣畅,一气呵成。前半部以微弱的颤音和断奏引出强有力的号角音调,后半部采取不规整的自由变化重复。全曲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戏剧性效果。在演奏上大都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极快速度的十六音符时也字字清楚有力,这是乐曲气势豪放的因素之一。此曲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强烈而气势磅礴,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4、空山鸟语
二胡独奏曲。刘天华历经十年做成此曲。标题采唐代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之意。作者以富于民族性的旋律,在民间传统演奏手法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创作技巧、构成一首结构完整、富有诗意的乐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乐曲描写了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气盎然的景象。乐曲以拟声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在音乐中深深渗透了作曲者的情感。结构上共五段,另加引子和尾声。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意境深远、静穆,引人神往。接着,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串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织融会。乐曲中使用了轮指(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快速按同一音)、大幅度滑音演奏手法和旋律上大三和弦的分解,表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革新精神,使二胡这一古老的乐器面目一新。
5、寒春风曲
二胡独奏曲。
华彦钧(阿炳)作曲。乐曲的一部分曲调、演奏手法与《二泉映月》相近,但曲调较多地在明亮音区进行,更为活泼流畅,舒展宽广,使听者感觉到明媚的春天正在走近。阿炳(1893-1950),是我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曾一度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双目失明。阿炳作品很多,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琵琶曲《昭君出塞》、《龙船》;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等。其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6、 月 夜
二胡独奏曲。
刘天华作曲。1918年夏天,刘天华在月下纳凉,不禁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怀,乐思如流。写成了此曲的初稿,六年后定稿。乐曲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质朴,在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中,不时出现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阶,跌宕生姿、不拘一格。全曲分三段,主要采用展衍的旋法,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每断尾句是固定终止型,具有一唱三叹的特点,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赞叹声。全曲有月白风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则是感情的抒发、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诗:“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7、流波曲
二胡独奏曲。
民间艺人孙文明的代表作。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幼年双目失明,因丧父生活贫困,只得背井离乡,以算卦糊口。后专攻胡琴演奏,靠卖艺为生。乐曲是他流落他乡困苦生活的自我写照。解放后,随着生活改善、心情开朗,先后创作了《弹六》、《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安心》等八首二胡曲。并在演奏技法上进行探索和创造,如《弹六》一曲为模仿弹弦乐器,不用千斤;在《人静安心》一曲中尝试采用四胡八度定弦,以奏出八度和音;创造类似洞箫音色的技巧用于《夜静箫声》等。
8、病中吟
二胡独奏曲。
《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1915年,作者遭到失业、丧父,贫困打击,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但这并不是一首绝望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乐曲第一段表现了苦闷彷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旋律如泣如诉、缠绵委婉。第二段节奏果断有力,旋律较为急速,表现了一种要从苦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的愿望,以及誓与周围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抱负。第三段和尾声表达了奋斗的意志不断加强和在逆境中挣扎前进的感叹和苦衷。当音乐的发展到达顶点时,旋律忽然中断、情绪急转直下,十二度的下行滑音、造成了一种回肠欲断的悲恸效果,全曲在宛如痛苦呻吟一般的颤音中结束。作者在标题中提出的人生“安适”的问题,通过音乐的时而幽咽微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深情倾诉,时而呻吟叹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9、三宝佛
二胡独奏曲。
乐曲中的《三汲浪》曾被扬琴家严老烈改编为广东音乐《旱天雷》,表现了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乐曲的其他部分婉转悠扬,节奏流畅,二胡及配器的演奏都作了细致处理,使音乐更为动听。
10、光明行
二胡独奏曲。
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有弹性,表现了旧时社会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在乐曲中,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着主导的地位。全曲共分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在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鼓式的敲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舒展流畅,优美如歌。第三段以富有弹性的音型加以重复、移调,不断呈现,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尾声中,当情绪发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又出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