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兰花宜兴梅

兰花宜兴梅

发布时间: 2025-07-17 04:00:38

『壹』 九节兰是名贵兰花

九节兰不是名贵兰花,是普通蕙兰。九节兰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回徽、浙江、江西、福建、答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部。

蕙兰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夏天不超过38℃,冬天不低于零下5℃,生殖生长温度为10-20℃,在国兰中惠兰是最耐寒耐高温的兰花。



(1)兰花宜兴梅扩展阅读

兰花主要价值: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它的观赏价值很高。兰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兰花的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兰花的叶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

『贰』 怎样区分兰花的优劣

请输入你的答案..兰花欣赏
传统标准
1、花瓣:外三瓣宽圆或宽阔,瓣端完整无缺,收根紧边,质厚且糯,不飘。鼻小舌大,舌呈圆或方形。舌内红点排列整齐,色彩鲜艳。
2、花容:主瓣中正,副瓣左右对称、平肩。双捧紧抱舌瓣。花架坚挺,久开不拆捧、不落肩。花型结构严谨,各瓣比例协调,阿娜多姿。
3、花色:瓣色嫩绿,色净不带红丝。花瓣也可带其他颜色,如金黄、紫红、枚红。有“黄为贵,红为稀,素为珍,绿为上”之说。要求花色俏丽,光彩照人。
4、叶片:叶面光滑油润,有光泽,叶色深绿。叶质滋润,柔中有刚。
5、植株:健壮无病害。花葶高出叶面,叶片完整,飘逸舒展,韵味十足,给人以完整、端庄、秀丽之健康美,不追求病态美。
6、气味:香气适中,文静幽雅。
鉴赏术语
一、色 地生兰花的颜色,虽然比较单一、纯朴,没有其他花卉妖媚妖丽,但它那素静色泽,高雅风韵,却是一般花卉难以相比的。根据江、浙一带的兰蕙传统上以绿色为佳,尤以嫩绿为第一,老绿为第二,黄绿色次之、赤绿色更次。凡属赤花,总以色糯者为上品,色泽昏暗而泛紫色者为下品。其他类兰花,对色的评价因地而异。 二、肩 兰花外三瓣中,中央竖直一瓣称为主瓣,左右横向排列两瓣称为副瓣。所谓“肩”,即专门指副瓣着生的形态:第一种呈水平状,称为“一字肩”,属上品;第二种,当舒瓣前后,二片副瓣微微下垂,称为“落肩”,这种形式较次;第三种,是花刚盛开,副瓣就大幅度下垂,与主瓣形成三角形,称为“大落肩”、“三脚马”、“八字架”,如呈这种形式,即使瓣形、花品再好,由于外三瓣着生姿态恶劣,也不足取了,属劣品;第四种,是副瓣微向上生,称为“飞肩”,属贵品。
三、捧 即内三瓣中间向外竖直靠拢的二片短瓣(比外三瓣略短),捧瓣以光洁为主,按其形式可分: 蚕蛾捧 形似蚕蛾形。又分硬和软二种,例如春兰中的绿英、荣祥梅、梁溪梅,宜春仙等;蕙兰中的大一品、培仙、荡字、楼梅、端梅、崔梅、庆华等。观音捧(俗称观音兜) 形似神话中观音菩萨,帽沿前端兜形,如春兰中龙字、春一品, 蕙兰中的老染字等。豆壳捧 捧瓣尖端较圆钝,瓣肉厚,有兜状,形似蚕豆壳一端形态,如蕙兰中的关顶。蚌壳捧 每片捧瓣似空蚌壳般内凹外隆,如春兰中的常熟、大魁荷,蕙兰中泰素等。剪刀捧 捧瓣似剪刀形,如春兰中的文团素,蕙兰中的华字、赤团子。蟹钳捧 捧瓣瓣背中部隆起,尖端部兜扁,以蕙兰中的万年梅最为典型。猫耳捧 捧瓣前端部分向上翻,状似猫耳般,如蕙兰中的蜂巧、朵云。短圆捧 捧瓣短而圆,瓣背弧形较大,如郑同荷。蒲扇捧 捧瓣短圆,但瓣背弧形较小,如春兰中的西神梅。罄口捧 捧瓣虽无兜状,但瓣尖缘微有罄口状,例如春兰中的盖荷。上述各种捧瓣形式,以蚕蛾捧为上品,观音捧较次,其余均属下品,当然还要结合各类瓣型加以区别对待。另外,捧瓣着生姿态,有的二片相互分开或部分相联,或甚至与鼻(柱蕊)和舌(唇瓣)混杂胶粘一起,故又可分成三种形态:
五瓣分窠 二片捧瓣各自分开,瓣根基部着生在外三瓣基部汇合处。分头合背 二片捧瓣瓣尖部位相互分离,而自中部至瓣根基部联结成整体。
连肩合背 捧瓣与鼻和舌联结成块状整体,或捧瓣尖端部位与鼻微有分离痕迹,例如春兰中蔡梅水仙和蕙兰中潘绿常有类似形态出现。上述三种捧瓣着生形态,有时同一品种由于遗传因子演变,既能有五瓣分窠,又有分头合背,但连户合背仅限于少数几个品种。总的说来,以五瓣分窠形态最优美,分头合背次之,连肩合背最劣。 四、舌 即唇瓣,位于柱蕊下方,其形状可区分如下:
1、刘海舌 舌形圆正,微朝上,舌尖起微兜,例如春兰中宋梅、西神梅等,蕙兰中培仙等。但由于花期干湿度或肥效关系,舌尖部亦有微垂状出现。
2、大圆舌 舌大且圆,微微下倾,如春兰中汤梅、汪字、小打、月佩、翠一品、宜春仙等,蕙兰中荣梅。
3、如意舌 舌形似玉雕工艺品如意头状,平挂,不卷,例如春兰中秦梅、鸳湖第一梅、太原梅、绿英、天绿、方字等,蕙兰中大一品、潘绿、庆华等。
4、大铺舌 舌形比大圆舌稍大而长,且呈下拖状,如春兰中龙字、彩云同乐梅、太极、西子(开荷形水仙瓣时);蕙兰中的楼梅、碧莲。5、龙吞舌 舌硬而不舒,舌尖缘部呈内凹微兜状、以蕙兰中程梅、崔梅、极品在正常开放时方为标准。
6、大卷舌 这种舌形大都发生蕙兰中间,舌长而后卷宗,如蕙兰中的泰素、华字、赤团子、松江大荷、王阳明素等。
7、大柿子舌 舌似柿子形,如蕙兰中的大陈字。
8、方缺舌 舌尖端部中央呈内凹或微缺状,如蕙兰中的蜂巧、宜兴双舌梅。
9、双舌 有二片唇瓣并列着生,为兰花中罕见形式,如春兰中素蝶莲。 舌总以短圆、端正为上品,如尖形、狭或歪生形都属劣品。舌的颜色以淡绿、白色为好(春兰中以白为贵,蕙兰中以绿色为贵)。按我国艺兰界对花瓣形式总结的经验是,凡梅瓣紧边、硬捧,尖如意舌、吊舌者居多。凡大如意舌、刘海舌、大圆铺舌必能放宕,惟梅形水仙中有之。至于方胜舌、方版舌,其花多微皱,微缺舌则是皱角出身。另如舌在捧心内不舒者称平舌,偏在一边称歪舌,舒而不卷者称为拖舌,这些都是舌中次品。如舌与鼻粘连一起者称无舌,更属劣品。凡刚从兰贩手中买回落山新花(即当年刚由山上挖下自然野生兰花),如果舌形圆大而垂下者,翌年复花时,不易变劣。 五、苔 即舌上附着绒状物,以匀细色糯为上品,粗而色暗者为劣。以绿色和白色为上品,微黄色次之。至于全红苔色,在我国传统兰花中尚无,现已有发现。 六、鼻 即柱蕊。其形必定要小而平整,这样,捧瓣方能窝紧,花形才能俊俏得神,如果鼻形粗大(俗称大准头),那二片捧瓣势必撑开,这种形式俗称“开天窗”,三瓣花形再好,也不能作为上品了。 七、朱点 为缀在舌上红点,其颜色必须鲜艳、清楚、明亮、分布匀称,方能算为上品,总之要引起人们观感上的美。春兰舌上的红点,有一点、二点或品字形,亦有块形或元宝形;蕙兰等舌上红点、块与春兰有所不同,大都是散布点块,密集度大,并且颜色较深。一茎多花的舌比春兰稍长大而苔色更浓艳,所以色彩交相辉映,更为艳丽多姿。八、梗 即兰花的花茎。春兰的短小,一般粗0.2厘米,高于10厘米者为优,如果矮缩于盆面的叶丛中,由于遮掩难见,有碍风姿(短叶中的盖荷属除外)。蕙兰的花茎较壮较高,一般以花茎粗0.3厘米、高出20多厘米的为优。夏兰和报岁兰的花茎更粗而高。按传统品评,蕙兰以大花细梗为贵,俗称灯草梗,若小花粗梗,俗称为木梗,属下品。花梗总以挺直浑圆为标准。色泽,在春兰中以青干青花为上品,如宋梅、绿英等;蕙兰中以大一品的花梗白绿如玉,干高花大,为蕙兰中最具风姿的品种之一。赤蕙中却以梗粗直者为好,例如程梅干粗挺拔,颇为壮观。花梗虽以细圆为上品,但这是相对而论,只要与花形、花型相配,仍属上品。报岁兰花梗的颜色,据《广群芳谱》上说:“紫梗青花为上,青梗青花次之,紫梗紫花又次之,余不入品。” 九、凤眼 外三瓣含苞待放前,主瓣与副瓣瓣尖互相搭连,在主瓣与副瓣一侧瓣缘相互隆起而中间露出空隙处,下露舌根,中间看得见捧心侧面,这区域称为凤眼。假如凤眼大而上搭深,花瓣必阔且有兜,并且不落肩。 十、上搭和下搭 当露出凤眼时,花瓣背两侧盖顶处称为上搭,胸下称为下搭。 十一、排铃 蕙兰的幼蕾俗称为铃。待花梗抽长到一定高度时,上面生着各朵幼小花铃,呈竖直状,紧贴花梗,这种形态称为小排铃。幼铃花柄离梗横出,作水平排列称为大排铃,此时即将绽蕊舒瓣,渐次盛开。 十二、转茎 蕙兰即将大排铃时,花梗上每朵花铃的花柄横出生长,花心朝外,称转茎,俗称转挖、转宕、转身等。 十三、中窠 即捧瓣与鼻的整体部位的统称。梅瓣、水仙瓣的中窠头形,以窝紧为好;荷瓣、蝴蝶瓣的中窠比较宽大。凡中窠必须与外三瓣形型相配得宜,方显得花姿优美、俊俏。 十四、兜 专指捧瓣尖端部瓣肉组织的形态,并按照捧瓣尖端部瓣缘内卷形状的大小、深浅、厚薄而定。如按它的厚薄、大小又可分成软兜和硬兜;按深度可分深兜和浅兜。 十五、收根放角 专指兰花外三瓣瓣幅之阔狭形状,它牵涉到花品的美观和花形的姿态。自瓣幅中央部位向瓣根逐渐收狭,称收根;自瓣幅中央部位向瓣尖逐渐放宽,及至花瓣尖端部前沿约0.4厘米左右处又逐渐缩拢且向内微卷,汇成瓣尖微兜形,这段前后交接部位称放角。在荷瓣和荷形水仙瓣中收根放角现象最显著,水仙瓣由于花瓣多长圆形就没有那般明显了,而梅瓣,尤其属十足梅瓣型,由于浑圆形,没有收根放角。 十六、紧边 外三瓣中每瓣瓣缘微呈内卷状,离瓣根约0.3厘米起越向瓣前部,其微卷状愈呈明显,而卷带渐宽,瓣缘增厚,及至放角处再延伸及瓣尖部与对称另一缘合拢,汇成兜状形。这种内卷带,称为紧边。梅瓣紧边多厚实,水仙瓣稍薄,荷瓣最薄(素荷瓣类似)。 十七、鸡嘴 花苞刚破土时,苞尖相对合拢,有紧吻一起,微分或裂开状,都称为鸡嘴。如苞尖有白色玉钩或统体肉质感,绝大多数出梅瓣、水仙瓣类。 十八、细花和行花 凡具有梅、荷、水仙、素心、奇瓣型的花朵,都称为细花;凡外三瓣和捧瓣都呈尖狭鸡爪形或竹叶形的花朵,都称为行花或俗称粗花。 十九、伏花 自然野生兰花,经盆栽驯养后继续孕育花蕾,称伏花。间隔数年复生花苞,称作复花。 二十、兰膏 亦称命露。蕙兰花朵转茎至盛开时,在花柄末端(靠着花葶处),有一滴细圆晶莹透彻的胶凝物,它味甘醇如蜂蜜,如随意抹除,易引起花朵早萎无神。春兰中很少见到兰膏,或偶有也是细微小点。 二十一、簪 又名短底。即指蕙兰每朵花的短小花柄。 二十二、箨 即数层苞叶中紧贴花朵的一片,又称贴肉小苞。这种苞叶在春兰名种中要比其他兰花显得圆阔、厚大而长,有的着生在主瓣背后,有的侧生一旁,有的远离花朵着生在花梗正面。蕙兰、建兰、秋兰、寒兰、报岁兰的贴内小苞衣总是着生在各短小花柄的末端,且它的基部半卷裹在花柄上,前半部他呈扩张开放状,箨幅细狭。凡具有各种瓣型的名花的贴肉小苞必定呈现浓厚异色,并且有光,春兰最明显。如色彩淡而质薄,花瓣瓣肉亦薄;如一边有异色,另一边没有时,捧瓣上一边有兜,另一边没有兜。 二十三、巧种和官种 捧瓣瓣尖部呈白色或厚肉质兜状者称为巧种,没有白头或微有浅薄兜者称为官种。 二十四、癃放 兰花花朵萎软,花瓣僵拢施不足,都称癃放。主要在蕙兰中常有识字种现象出现,如花朵先从顶花开放,且是软弱无力,下面各朵常是僵开,或是含苞不舒。另是花葶上着生各朵排列间距过近,花开无力等。凡属这种形式都是最劣花姿。如当年盆栽落山新花,因根、叶受伤过度,花轴上各朵花丛密聚拢,形似羽毛帚,又称球开。 二十五、蕊尖 花苞含苞待放时,花蕾透出小苞衣露出顶端或整体形态。按春兰和蕙兰的蕊尖有多种形式,现列述如下:1、春兰(1)莲子形 上下部近乎相等,形似莲子。这种形式,其三瓣有肉,裹尖而重白头(即瓣尖端有微白晕肉质兜),边紧。大多开大舌梅瓣,花瓣较圆正。假如满蕊俱白,色泽姣嫩,花瓣放足后,容易伸长变皱。(2)花生肉形 花蕾似花生仁状,但前端小,中部大,且形长。如箨筋细糯,多开大铺舌、梅形水仙。白头、肉裹尖重者,开梅瓣者居多。(3)机梭形 花蕾形似织布机梭。舒瓣后有紧边。如箨筋粗硬,大多开硬捧、尖舌水仙瓣或小如意舌梅瓣。(4)橄榄形 花蕾二端小,中部宽大。如箨筋细糯,花开小舌水仙者居多。(5)瓜锤形 花蕾顶部平而下部敛小。箨筋稍硬者,大多开分头合背梅瓣,或开三瓣一鼻头之类。如筋络细糯,且呈绿色,花蕾下部宽大者,舌形必大,花瓣亦宽。(6)圆灯壳形 花蕾较长圆。箨筋细糯,条条延伸达顶,这种形态大多开皱角梅瓣或软捧微皱水仙瓣。(7)净瓶口形 花蕾稍长,三瓣瓣尖顶收、口放。如箨筋细糯,颜色妖艳者,大多开皱瓣水仙。(8)石榴口形 花蕾圆短,三瓣瓣尖微向外翻。箨筋粗而挺直,筋色鲜艳者,必开武瓣水仙。(9)龙眼形 花蕾浑圆结实感,如无白头彩壳者,开短圆瓣,或三瓣虽短,而无秀气,还不算名贵。这种形式大多开荷花瓣之类。通过上述各种蕊形介绍,便于艺兰爱好者们对由蕊形变化过程中了解演化成各种瓣型优劣,以及在选择新花中,作为鉴别依据。2、蕙兰(1)巧种门蜈蚣钳花蕾二片副瓣合拢成钳形。舒瓣后有紧边、瓣肉厚,合背硬捧,这种开小舌梅者居多;如分窠大舌,水仙瓣者少;如分窠软捧,开大舌梅者居多,为上品中第一,例如潘绿、程梅等。大平切平边厚肉。大舌,分窠捧心者居多。如分头合背、硬捧,小舌梅者为少。这种形式在梅瓣、水仙瓣中都有,为上品中第二,例如上海梅、元字仙等。小平切三瓣稍长,平边圆头。分窠捧心,大舌者居多;如合背硬捧,小舌者少。水仙瓣大多出于这种形式,为上品中第三。例如小荡、大陈字等。(2)皱角门瓜子口 宽边文皱,花开水仙瓣者居多,开梅瓣者少。属上品中第四。石榴头 宽边武皱,飞捧、方缺舌,此类梅瓣、水仙瓣都有,为上品中第五。例如蜂巧、蛾蜂梅、朵云等。(3)官种门官种形 捧兜浅而厚。滑口形 微有浅薄捧兜。杏仁形 宽边蒲扇捧、舌小。这类多为水仙瓣,属上品中第六。(4)癃放门 俗称油灰块。含苞待放时,先见捧心,且形似僵粘整体。外三瓣舒瓣时卷边皱角,不能舒展平整。凡属这种形式,捧瓣全合硬者居多,亦有分头合背。如捧瓣与唇瓣粘连成一块,俗称为三瓣一鼻头,是梅瓣、水仙瓣中最劣开品。(5)行花门 凡花蕾锐尖、狭长,舒瓣后,花瓣都呈尖狭鸡爪状,这种形式俗称为粗花或行花,是不具瓣型的一般兰花。但,如花蕾稍短,上搭深,有时亦能有一般性荷瓣出现。 蕙兰中除上述“五门八式”蕊形外,尚有多种形式,但多数没有上品好花开出。 二十六、筋 即苞叶上的细长筋纹。筋有长短,有疏密,有粗细,有平伏,有凸出,颜色也各不相同。筋总以细长透顶、软润、疏而不密且微有光泽者,常有瓣型花品出现。如筋粗透顶者,花瓣必阔,且有荷瓣出现。如绿筋绿壳或白壳绿筋,筋纹条条通梢达顶,苞壳周身晶莹透彻,那大多出素心瓣可能性多。梅瓣和水仙瓣的筋纹较细糯,中间还需布满沙晕。 二十七、麻 苞叶上不通梢达顶的短筋,称麻。麻之粗细、长短不匀,排列比较紧密,这种俗为麻络,如相互之间空阔稀疏,又布满异彩沙晕,往往多出奇瓣或异种素心瓣。麻由于颜色各异,可分为青麻、红麻、白麻、褐麻等。又根据花苞出土时间迟早,分为深与浅之分。 二十八、沙晕 各筋纹之间散布着细如尘埃状微点,称为沙;密集如浓烟重雾状称为晕。苞壳上如有沙有晕,大多出梅瓣、水仙瓣。如苞壳上的沙如杏毛状密集一起,花苞逐渐抽长时,蕊顶部分又呈现浓绿色者,绝大多数出梅形水仙瓣。如沙晕柔和,颜色或白或绿,出素心瓣居多。凡具有瓣形的名花,在其苞壳上除筋纹细糯、通梢达顶,还必须有沙晕。 二十九、壳 即指苞叶。它有多种颜色,如绿壳、白壳、赤转绿、水银红、赤壳等。但,由于筋纹的颜色深浅和沙晕映辉,更有深绿、淡青、竹叶青、竹根青、粉青、青麻绿壳、白麻壳、红麻壳、荷花色、深紫色、猪肝赤壳等等。其中以水银红壳、绿壳、赤转绿壳最易出名花。另外,壳有松和紧、厚与薄之分。按我国艺兰先辈们经验总结,无论哪种颜色壳,都有好花出现,但必须气色要鲜明,壳薄而硬,色糯方算上品;如壳薄而软,称“烂衣”,很少有上品花出现;如壳厚而硬,颜色柔糯,也屡有好花出现。 壳有长短之分,俗称为长梢壳和短梢壳。凡短梢壳中部的色彩浓而厚,锋尖有肉钩,苞尖又呈鹊嘴形,大都出梅瓣、水仙瓣。如壳长而苞尖呈钝形,多数出荷形水仙瓣。如绿筋绿壳、白筋绿壳,筋细麻纤,晶莹透彻,且通梢达顶,又沙晕与壳、筋、麻同样颜色者,往往出现素心瓣。蕙兰苞壳的腹部筋纹间满布沙晕,又有粒粒如圆珠般凸出状,屡有梅瓣、水仙瓣出现,但壳色不能有过分明亮光泽。如蕙兰花蕊苞壳紧圆粗壮,下部整足,一般多开荷形大瓣子花。 通过苞壳上的筋、麻、沙晕诸点,可作为鉴别出落山新花中属名花与否。我国艺兰先辈们通过长期实践,总结成许多丰富经验,足以留供我们在选择新花中具有瓣型名花的借鉴,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现附录《看壳各诀》如下:1.“绿壳周身挂绿筋,绿筋透顶细分明,真青霞晕如烟护,确是真传定素心。” “绿筋忌亮,须要有沙晕,必如烟霞,筋宜透顶小蕊,在仰朵时,日光照之如水晶者,素;昏暗者非是。”2.“罗衣自绿亦称良,大壳尖长也不妨,淡绿筋纹条透顶,小衣起绿定非常。” “白壳绿飞尖绿透顶,沙晕满衣,此种定素。出铃小,蕊若见平,水仙在其中存。”3.“老色银红烟晕遮,峰头淡绿最堪夸,紫筋透顶铃如粉,定是胎全素不差。”“出铃时色如茄皮紫者,梅根绿背,黄者素。”4.“银红壳色最称多,莫把红麻瞥眼过,多拣多寻终有益,十梅九出银红窠。”“银红壳必须先淡后深,筋纹透顶,飞尖点绿,小衣肉厚,而多光滑,细心选择为要。”5.“绿壳三重起紫灰,此中必定见仙梅,小衣有肉峰如雪,铃顶平疑刀剪裁。”“官绿壳上若起紫晕一重,其花必异,筋纹忌亮。”6.“深青麻壳无人晓,莫道青麻少出奇,尖绿顶红条透顶,晕砂满壳异无疑。”“深青麻壳,极多光亮,满蕊白砂,必非素异,必须紫筋透顶,飞尖点绿,此花定异也。”7.“筋粗厚壳出荷花,铁骨还须异彩夸,无论紫红兼绿壳,此中常是见奇葩。” 筋粗壳硬,屡出荷花,不论赤绿,一样看法,如落盆几日,能起砂晕,就可望异。最难得者,荷花小蕊,尖长深搭,凤眼微露,收根必细,灶门开阔,定是飞肩。 三十、子芽 从假球茎基部生长出来的幼小叶芽,俗称子芽。子芽刚露出土面,凡属绿花类和素心瓣尖都呈白绿色;如赤绿壳或水银红壳类的芽尖,呈微红色;如赤壳类都呈红紫色。在“入霉”前后破土生长的子芽最强壮,如在“夏伏”时破土的较弱;若迟至秋季中生长出的子芽俗称“秋杆”,细小瘦弱,长成的叶束亦短小细狭。 三十一、抽箭 兰花的花茎从苞壳中透出后,逐渐长高,这种过程俗称抽箭。
花型欣赏
(一)梅瓣:外三瓣短圆、质厚、对称。形似梅花,捧瓣起兜,有白头且抱紧,唇瓣舒展、坚挺而不后卷。宋梅为梅瓣中的典型。(二)荷瓣:外三瓣肥厚、宽润,形以荷花花瓣,收根放角。捧瓣不起兜,似微开蚌壳,唇瓣阔大,前挺后卷都有。花型分大、中、小型,同荷等属大型荷瓣花,环球荷鼎属中型荷瓣花,盖荷属小型荷瓣花。同荷和盖荷为荷瓣的典型。(三)水仙瓣:外三瓣比梅瓣长,且瓣端稍尖,捧瓣有深兜或轻兜,唇瓣下垂或后卷,以汪字逸品为代表。水仙瓣变种有梅型水仙和荷型水仙。梅型水仙特征是:外三瓣比梅瓣稍长,主、副瓣收根紧,主瓣尤其明显。捧瓣起兜或起微兜。西神、翠文等为梅型水仙。荷型水仙特征是:外三瓣较阔近似荷瓣,捧瓣起兜或微兜。龙字、水仙大富贵为荷型水仙。(四)奇瓣:凡外副瓣下幅部位和捧瓣演变成唇瓣形,或花瓣多瓣、缺瓣,或多唇瓣均称奇瓣:1.蝴蝶瓣分外蝴里蝴两类。副瓣下半部唇化的叫外蝴。唇瓣化深入副瓣1/2处,称全蝴。两副瓣后翻的全蝴称飞蝴,是蝴蝶瓣中的佳种,如五彩蝴蝶,小蝴蝶。副瓣下面呈细狭或断续唇瓣化称半蝴,外三瓣和捧瓣狭长的半蝴称为草蝴,半蝴与草蝴观赏性不很强,极少留种。两捧瓣唇化的奇瓣称里蝴,也称蕊蝶。历史上蕊蝶不被重视,因此,留种较少。近来国内较重视蕊蝶品种的发掘,因此,大量的蕊蝶被发现,特别是舟山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蕊蝶。从欣赏角度而言,外蝴应高于里蝴。2.多瓣花瓣(包括唇瓣)数量超过六瓣,达到七瓣、八瓣甚至几十瓣,统称为多瓣。例如绿云,余蝴蝶等,此类花瓣数量一年一个样,无确定的花型。但外瓣瓣型保持不变,如绿云为荷型,余蝴蝶是竹叶型。多瓣新花大都不稳定,极易变样,因此,除多瓣老种外,一般较少留新种。近年来发现菊瓣多瓣型,牡丹型多瓣型如千岛之花、多朵蝶等,花瓣如菊花一层一层往上生长,花瓣比传统多瓣花更多。此类花引起了国内外兰友的重视。3.多唇外三瓣与捧瓣数量齐全,唇瓣有两瓣以上,称为多唇或多舌。此类花因不稳定,而且形态也不端正、不雅观,很少留种。
花色欣赏
(一)素瓣凡唇瓣上不带色块的都为素心瓣。由于兰花的色素大都集中在唇瓣上,因此,一般唇瓣无色块,外三瓣及捧瓣都不会有色块。传统素瓣外三瓣,捧瓣为绿色,唇瓣为白色。与此相对应,一般兰花唇瓣因为带红色或紫色,故称晕花。按唇瓣色泽可分为绿胎素,白胎素,黄胎素,桃腮素(舌根两侧有红晕),刺毛素(舌苔上隐约有细微红色)。素心瓣苔色以绿色为贵。近来关于素花瓣的含义又有拓展,凡舌与花的颜色一致,均称为素心瓣,如黄花素,红花素、紫花素。此类花四川、云贵、两湖均有发现,而江浙一带较少发现。按外三瓣和捧瓣,又可分为梅型素,如蔡梅素。荷型素,如杨氏荷素,文团素。蝴蝶素,如杨氏素蝶。竹叶素,如寅谷素,天童素。至于一般草素,因为瓣狭如鸡爪,不被列入细花之列。(二)复色瓣1、爪花有绿底金爪(黄爪)、绿底银爪(白爪)和白底绿爪、黄底绿爪几种。由于兰叶起爪,相应的花也起爪。如金边玉衣,曙光等。2、缟花花瓣有不规则的黄、白线条,由于兰叶出缟纹,相应花中也出现了缟纹,如五彩皇冠。3、覆轮花花瓣边缘镶白色或黄色,称覆轮花,由于叶子出现覆轮,有时对应花也出现覆轮,如金边玉衣。4、斑花花瓣上有不规则的黄斑、白斑出现。,由于兰叶上出现斑纹,有时相应花也出现斑纹,但此类现象较少出现。
叶型欣赏
1、立叶:叶脉硬朗,叶质较厚,叶直立。立叶草往往叶面细,滋润,如汪字、环球荷鼎。 2、半立叶:叶从假鳞茎出土后向斜上方向生长。如龙字。3、半垂叶:叶型半垂,大多数兰花都为半垂叶。4、垂叶:叶呈镰刀型,叶尖下垂至假鳞茎。如大富贵等。5、调羹叶:叶短阔,头圆,脚收根,叶如调羹。6、扭叶:叶面旋卷,或扭曲。如绿云。7、燕尾叶:叶片尖端分叉,如燕子尾巴。春兰中偶有发现。8、水晶叶:叶片中有水晶体出现。9、龙叶:叶面凹凸不平,叶子扭曲,大多出现在墨兰中。
叶艺欣赏
兰花叶片上的白色或黄色条纹和斑兰,港台地区称之为叶艺,八十年代来,受到兰界的重视。花艺只能欣赏半 月,叶艺能欣赏全年。1、爪:叶尖端边缘有白色或黄色的称“爪”。爪有深爪、浅爪之分2、覆轮:整片叶子边缘都镶有白色或黄色边线称为覆轮。3、缟:叶片中部有白色或黄色条纹的称为“缟”。如叶片中部有一条白或黄线条,则称之为“中缟”。4、斑:叶片中有不规则的斑纹,称为“斑”。有“绯斑”、“中斑”、切斑”等,条纹集中出现在叶的基部或下半部称为“晃”。另外,叶片上有白色或黄色细点的称为“锦沙”。
追求新种
1、素梅:至今未有象样的素心梅瓣发现,要末色不净,如玉梅,要末瓣型不好,如知足素梅。世上有“素宋梅”?2、素荷:俗语说:“千梅易得,一荷难求”。标准的新种荷花非常难得,象样的素荷就更难上加难。老种中虽有杨氏素荷尚可,但花葶太矮,收根放角也不理想。3、素蝶:老种中好的蝴蝶不多,近几十年来发现的新种五彩蝴蝶、蝴蝶龙、超过了老种蝴蝶,但未发现过素蝶。老种中的杨氏素蝶,应说不错,但已几近绝种。要是有一只素的“五彩蝴蝶”“蝴蝶龙”那该有多好!4、梅蝶:标准梅瓣外蝶。据说已被发现。5、带爪的标准的梅、水仙、荷或蝴蝶。6、带覆轮的标准的梅、水仙、荷或蝴蝶。7、带“缟”的标准的梅、水仙、荷或蝴蝶。8、带“斑”的标准的梅、水仙、荷或蝴蝶。9、花瓣带各种艳丽色彩的梅、水仙、荷或蝴蝶。10、全素的“余蝴蝶”。11、带覆轮、缟、斑的“余蝴蝶”。以上任何一只端庄的“新种”,都将价值不菲。 .

『叁』 这是蕙兰的哪个品种

亲,请对照此蕙兰分类:
1.上海梅 瓣型 绿壳类梅瓣 历史 清嘉庆初李良宾选出。 特征 三瓣长脚圆头,半合硬捧,穿腮小如意舌,花色翠绿,一字肩。盛开后,副瓣偶有后翻状。叶半垂。花葶细长。苞叶绿色。被列入老八种之一。
2.仙绿 瓣型 绿壳梅瓣,别名宜兴梅,因花形酷似老上海梅,故亦称后上海梅。 历史 民国初年由宜兴艺兰者选出。 特征 三瓣头圆、狭长,分窠,羊角兜捧心,舌长不卷。在旧社会,兰贩常以此种混充老上海梅出售。苞叶绿色。常有梅形水仙瓣开出。
3.老蜂巧 瓣型 赤壳类绿花梅瓣 历史 清康熙时由上海青浦县朱家角市民选出,当时苏州洞庭山金姓者在那里开设当铺,向买不肯,嘱贼偷出,为此曾引起诉讼。相传双方向官场行贿,逐级上诉,未获胜负,直上告至康熙皇帝,引起他的好奇,下令将此花送京,尔后,当观赏时,恰巧有一只蜜蜂飞落至花朵上,当即命名为蜂巧。
特征 三瓣文皱,收根细、放角,紧边,猫耳捧,方缺舌。花色微黄。苞叶浅绿色。为旧传名种中之珍种。
4.老极品 瓣型 绿壳类绿花梅瓣 历史 清朝光绪辛丑年由杭州公诚花园冯长金选出。 特征 三瓣圆头、长脚收根,分窠,硬兜捧心(有时偶有分头合背式),龙吞大舌,肩平。苞叶绿色。被列入蕙兰新八种。
5.江南新极品 瓣型 赤壳类梅瓣 历史 1951年由浙江兰贩阿禄带至无锡杨干卿家,当时杨氏托荣文卿先生鉴审花蕾,确定日后必出好花品,其后由杨干卿买下。
特征 花形与老极品相仿。三瓣圆头收根,分窠半硬兜微合,龙吞大舌,肩平,细长花葶,风韵气色甚佳,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6.端梅 瓣型 赤转绿壳类梅瓣 历史 1913年杭州卢长寿选出,由于花容端正,故命名为端梅。 特征 三瓣头圆、边紧色绿,肩平,分窠或分头合背,蚕蛾兜捧心,舌大。花朵排列较密。被列入新八种之一,为蕙兰中名种。
7.崔梅 瓣型 赤转绿壳类梅瓣 历史 抗战前,杭州崔怡庭选出。 特征 三瓣头圆且大,细收根,瓣肉厚糯,半硬捧心,分窠或分头合背,龙吞舌。色绿,肩平。被列入新八种之一,亦为蕙兰中名种。
8.仙蜨 瓣型 赤壳绿花梅瓣 历史 清朝光绪庚子年由绍兴兰贩徐阿木选出,由杭州邵芝岩鉴定而命名。 特征 三瓣长脚圆头,紧边,厚肉,软蚕蛾兜捧心,大如意舌。各朵花柄微红色。花朵初开时略俯首,一星期后则挺拔。
9.翠萼 瓣型 绿壳梅瓣 历史 1909年由无锡荣文卿选出。 特征 三瓣短圆,紧边,硬兜捧心,分窠,小如意舌,肩平。有时开癃放门时,必须用骨针把勾搭三瓣挑开,否则三瓣皱,瓣幅中心有硬筋。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10.庆华梅 瓣型 绿壳类梅瓣 历史 1911年由浙江绍兴兰贩车庆选出,售予吴恩元先生,栽培六年后复花,时值推翻满清皇朝,为庆贺起见,念及车庆在华兴旅馆发现此花,故联系其人、其地,遂命名为庆华。 特征 三瓣短脚圆头、紧边,瓣厚,分窠蚕蛾捧心,大如意舌,一字肩。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11. 涵碧梅 瓣型 赤转绿壳类梅瓣 历史 1918年由浙江绍兴兰贩刘德林选出。 特征
三瓣短阔、紧边,瓣厚,分窠半硬捧(背基部微合拢),龙吞舌,花葶细而高。花色如碧玉。流传不多,由于花容端壮、秀丽,被视作蕙兰中杰出种之一。
12.荣梅 瓣型 赤壳类梅瓣 历史 清宣统元年由无锡荣文卿选出。 特征 三瓣长脚圆头,分窠半硬兜捧心(有时捧瓣基部有合背形式),圆舌,五瓣质厚、糯,色绿。为新八种之一。
13.程梅 瓣型 赤壳类梅瓣 历史 清乾隆年间由江苏常熟程姓选出。 特征 三瓣紧边短圆,分头合背或分窠捧,龙舌,花葶粗壮高大,叶阔呈弓形。为老八种赤蕙之首。 14.关顶 瓣型 赤壳类梅瓣 历史 清乾隆时由江苏浒关万和酒店店主选出。故一名万和。 特征 五瓣短圆,豆壳,分窠,大圆舌,肩平。叶阔。为老八种赤蕙之一。
15.元字 瓣型 赤壳类绿花梅瓣 历史 清朝道光年间由浒关艺兰者选出。 特征 三瓣头圆长脚,紧边,色绿,分窠半硬捧心,肩平,执圭舌,花葶粗壮高大,为老八种中赤蕙之一。
16.老染字 瓣型 赤壳类梅瓣 历史 清朝道光时由浙江嘉善阮姓选出。亦名阮字。 特征 三瓣短窄深,肩平,分窠大观音兜捧心,大圆舌,有时花朵癃放;唇瓣尖部被嵌窄不舒、上翘或歪斜,故俗称为秤钩头老染字。花葶细长。为蕙兰中老八种之一。
17.后翠蟾 瓣型 绿壳类梅瓣 历史 旧有翠蟾,在清朝乾隆时由江苏宜兴尤姓选出,其后已断种。咸丰七年富阳张圣林选出花形类似者,为怀念旧种,又命名为翠蟾,兰界遂俗称为后翠蟾,以示其别。
特征 外三瓣短圆、收根极细,瓣前幅形如汤匙罄口,瓣肉厚,半硬分头合背捧,小如意舌,肩平,花色俏绿如翠,花茎细圆挺直。不易生花,繁殖慢。为蕙兰中着名佳种之一。叶厚阔,呈弓形。
18.端蕙 瓣型 赤壳类绿花梅瓣 历史 由浙江杭州诸长生选出。 特征 三瓣头圆,紧边,长脚收根,肩平,半硬捧,大如意舌,花葶细长。
19.解佩 瓣型 赤壳类绿花梅瓣 历史 民国初由上海张姓选出。 特征 三瓣翠绿,紧边短脚圆头,白玉捧心,大如意舌,花葶细长。花蕾刚舒瓣时花形稍小,渐后越放越大,花姿挺劲。叶细狭,呈弓形,繁殖快,健花。
20.碧如海 瓣型 赤转绿梅瓣 历史 1933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花形似上海梅,花色碧绿,花葶细长,健花,容易繁殖。叶细狭半垂。
21.天锡梅 瓣型 赤壳类梅瓣 历史 不祥 特征 三瓣圆头、紧边、收根,肩平,半硬兜捧,小如意舌,花葶上花序仅四、五朵。
22.戚氏第一梅 瓣型 赤转绿梅瓣 历史 1930年由戚之刚选出。 特征 花形近似老极品。
23.夏集圆 瓣型 赤壳类梅瓣(实则是梅形水仙瓣) 历史 抗战前选出。 特征
花形与春兰的集圆相似。
24.俞梅 瓣型 赤壳类梅瓣 历史 抗战前由上海俞致祥先生选出。 特征 三瓣圆短、收根,软蚕蛾捧,小如意舌。花葶适中,挺劲,与花序形型相配。
25.万顷含翠 瓣型 水银红壳梅瓣 历史 1946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简称万顷。 特征 外三瓣紧边、大圆头,细收根,色翠肉厚,分窠,蚕蛾捧兜,如意舌。
26.赓泉梅 瓣型 赤转绿梅瓣 历史 于1930年由江苏武进何赓泉选出,当时命名为赓泉梅;于1941年复由苏州谢瑞山先生种植后复花,因其花形、容姿属罕见品种,遂冠以“珍品”新名;以后兰坛亦曾以“滴翠”称呼(与清朝末年断种“滴翠”是同名异物)。
特征 三瓣圆头、略有紧边带尖锋、收根,软兜蚕蛾捧,分窠,小如意舌,花葶细挺。为近代蕙兰中稀珍品种之一。作者于1934年以来,曾培植过多盆。
27.瑾梅 瓣型 水银红壳绿花梅瓣 历史 1948年由无锡蒋瑾怀先生选出。 特征
三瓣大头、紧边,收根细,蚕蛾捧,小圆舌。花色翠绿,花容端秀。
28.叶梅 瓣型 水银红壳绿花梅瓣 历史 1946年由绍兴兰贩王九,带去苏州,兜售予叶祖元、叶寄深先生。 特征 五瓣分窠,短脚圆头、紧边,瓣肉厚,软蚕蛾捧,肩平,色绿,大如意卷舌。叶阔、半垂。
29.定阳梅 瓣型 赤转绿梅瓣 历史 不祥 特征 五瓣分窠,头圆、紧边、收根,蜈蚣钳捧兜,圆舌。
30.东山梅 瓣型 赤转绿梅瓣 历史 抗战前,由苏州洞庭东山艺兰者选出。 特征 五瓣分窠,瓣肉厚,圆头、紧边、收根,软蚕蛾捧,刘海舌,花色俏糯,形姿秀丽,为近代蕙兰中难得珍种,流传很少。
31.泮绿 瓣型 绿壳类梅瓣 历史 清朝乾隆时由宜兴潘姓选出。 特征 外三瓣头稍圆、略带尖锋,有时开连肩合背、有时开呈分头合背;三瓣微皱,尖如意舌(大多紧缩在捧内或与捧瓣连成一块)。叶呈半垂。惰花性,花期晚。如在春盛多晒阳光,生发花蕾可能性较多。花形较差,由于当时细花上品者较少,所以亦被列入传统蕙兰老八种之一。
32.大一品 瓣型 绿壳类大荷花形水仙瓣 历史 按《兰言述略》载,清乾隆时由浙江嘉善胡少梅选出;另据《兰蕙同心录》载,为嘉庆初年由胡少梅选出。
特征
五瓣分窠,色翠绿,瓣挺质糯,大软蚕蛾捧,大如意舌。被推崇为蕙兰中荷花形水仙瓣之冠,被列入传统蕙兰老八种之首位。
33.荡字 瓣型 绿壳类小荷花形竹瓣水仙型 历史 清道光时由苏州至荡口花船上选出。一名小荡、小塘。 特征 三瓣头圆细狭、紧边,分窠蚕蛾捧,如意舌,一字肩,花葶细挺。健花性,繁殖快。为蕙兰中典型小荷瓣水仙名种,被列入传统寒兰老八种之一。
34.培仙 瓣型 绿壳类官种水仙瓣 历史 清朝光绪甲申年由上海孙培先选出。 特征 三瓣大头、荷形,轻蚕蛾兜,大刘海舌,花期较耐久。
35.冠群 瓣型 赤壳类梅形水仙瓣 历史 不祥 特征 三瓣头圆、罄口式,收根,瓣肉厚质感,半硬捧,大铺舌。
36. 大陈字 瓣型
赤壳类大荷花官种水仙瓣 历史 清乾隆时由浙江嘉兴陈砚耕选出。一名砚字或赤砚字。 特征 三瓣平边长阔,呈荷瓣形式,落肩,软浅兜捧心,大柿子舌,赤绿花,花葶细长。如叶束瘦弱可能开出无兜滑口水仙瓣式。
37.瑞华 瓣型 赤壳类绿花水仙瓣 历史 1936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三瓣长阔,收根放角,浅软观音兜捧心,大铺舌。五瓣分窠。花形大,为飘门水仙瓣中佳种。
38.厉志 瓣型 绿壳类水仙瓣 历史 1934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三瓣狭长,蚕蛾捧,小如意舌。
39.文华仙 瓣型 赤壳类荷形水仙瓣 历史 1936年无锡蒋瑾怀先生在上海选出。 特征 三瓣平边,收根放角,舒瓣后平整,瓣肉厚糯,微飘,浅兜,五瓣分窠,如意舌。为近代小型水仙瓣中俊俏品种。
40.楼梅 瓣型 绿壳类荷形水仙瓣 历史 清朝光绪中年由绍兴楼姓者选出,故命名为楼梅。据另一传说,谓当时主人宴客于兰厅,宴罢送客至门口,适有一盆兰花绽蕊舒瓣,于是主人挽客人入室欣赏,取名“留梅”,后又改为“楼梅”. 特征 三瓣大头细收根,分窠蚕蛾捧,大铺舌(开足后,前端后卷),色绿肩平,花葶细长,足可与大一品媲美。
41.华字 瓣型 荷瓣绿花 历史 清咸丰时由塘口华姓选出。 特征 外三瓣放角收根,剪刀捧,大卷舌,宀字肩,盛放后捧瓣撑开呈“开天窗”形式。
42.团子荷 瓣型
赤花类荷瓣 历史 清同治戊辰年由上海宝山团子村艺兰爱好者选出。一名赤团子、团子大荷。 特征 三瓣短阔、收根放角,肩平,剪刀捧,大卷舌,唇瓣苔色绒绿,缀上均匀散布而密集的殷红朱点、块,与花容秀姿相映成趣。
43.胜利大荷 瓣型 赤壳类绿花荷瓣 历史 原系1924年由无锡曹子瑜、荣文卿选出,当时命名曹荣大荷。1938年荣文卿将仅存小草二筒归作者沈渊如先生培植,历经二十年精心养护,日渐恢复茁壮,于1946年抗战胜利时得见一蕊,春盛开放,正适逢其会,作者为欢庆祖国重见光明,特汇集艺兰同好在无锡公园同庚厅举办兰展,当场改名为“胜利大荷”,以志爱国之心。 特征 五瓣短阔横大,色绿,大卷舌。叶阔而肥,呈弓形。为近代赤蕙荷瓣中杰品。
44.丁小荷 瓣型 绿壳类荷瓣 历史 清咸丰时由丁姓选出。 特征 三瓣戟行(瓣头尖,紧边,细收根),小荷花式剪刀捧,色绿中泛黄,肩平,拖舌,花形挺拔,为飘门水仙中杰出名种。
45.绿冠荷 瓣型 绿壳绿花荷瓣 历史 抗战前由无锡陆心栽选出。一称大绿花。 特征
三瓣长阔,收根、放角,色翠绿,剪刀捧,大卷舌。花色翠绿,花形特大,为近代绿荷瓣中杰出“瓣子花”(即近似荷瓣,却没有荷瓣那么厚实)。
46.绿魁 瓣型 绿壳绿花荷瓣 历史 解放初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三瓣长阔,收根放角,剪刀捧,大铺舌。
47.绿蕙荷鼎 瓣型 绿壳绿花荷瓣 历史 1937年由绍兴兰贩从南京携去上海,经俞致祥先生鉴定。 特征 三瓣厚阔、圆大,剪刀捧,花色翠绿且糯,大铺舌。为近代绿蕙中佼佼者。
48.秦淮绿荷 瓣型 绿壳绿花荷瓣 历史 1946年由蒋瑾怀在南京秦淮河畔绍兴兰贩钱章德设置花篓中选出。 特征 三瓣匀阔,瓣厚质糯,色浓绿如翠,剪刀捧,大铺舌。
49.泰素(金奥素) 瓣型 绿壳绿花荷形竹瓣素。 历史 清朝道光时在余姚金岙山发现,为诸神元所得,后转让泰号酒店,定命为泰素(近代艺兰界普遍以此称呼),亦有金岙素之称。 特征 荷形竹瓣,蚌壳捧,大卷舌。花色翠绿,瓣肉晶莹,唇瓣苔色全绿,绒气重。花葶细长,花期长,至十多天,三瓣依旧舒挺不后倾,捧瓣不开“天窗”.叶束斜直性,叶尖尖锐,很易辨识。繁殖快,健花性。为近代蕙兰素瓣中流传较多品种,亦为名种之一。
50.梁溪素 瓣型 尖狭瓣素唇瓣 历史 1948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五瓣尖狭,色极翠嫩,大卷舌,唇瓣纯绿。
51.大魁素 瓣型 绿壳绿花阔瓣荷形素 历史 清光绪丙子二年由许霁楼选出,因花瓣短阔,全绿苔唇瓣,为当时素唇瓣中罕见短阔珍奇之品,故命名为大魁荷素。后由汪可敬以佛番六百尊向许霁楼分出,转让给苏州顾翔霄。光绪壬寅秋,顾氏全部兰蕙品种皆归吴恩元所有,培植二十一年中,凡所开各盆兰花都与原名相符,而发现大魁素三瓣虽尚属短阔,惟舌大而卷,却与《同心录》书中所载似有出入。然而,凡除梅瓣外,剥视小蕊,舌短者居多,普通不具瓣型的“行花瓣”亦如此。当年吴恩元唯恐顾翔霄转让时或有遗疏而谬误,故以“顾氏大魁素”命名之。作者曾栽培多年。
52.金华绿蕙新素 瓣型 绿壳绿花荷瓣素 历史 解放前由杭州蒋仲谋选出。 特征
荷瓣,花形类似泰素,只是唇瓣尤长阔,三瓣内弧度大。
53.巨州素 瓣型 绿壳绿花柳叶瓣素 历史 抗战前由巨州艺兰者选出。 特征 花形与温州素近似,惟捧瓣尤狭长,刚开放时即呈开天窗式。叶中心幅宽约1厘米,长达40多厘米,斜垂或折形。
54.雪鸥 瓣型 绿壳绿花仙素 历史 1958年由沈白涛选出。 特征 呈荷形水仙瓣;三瓣头圆阔、放角,收根细,剪刀捧,大铺舌,肩平。为近代自大魁素以后最杰出的荷形水仙素。
55. 温州素 瓣型 柳叶水仙式素荷瓣 历史 民国初,由温州艺兰者选出。 特征 三瓣长大,形似柳叶,剪刀捧(盛开时呈开天窗式),花色淡黄绿色、白卷舌。叶阔而垂软、长大,叶束外叶多数呈半垂性。花葶高,一般可高40厘米以上,粗壮。繁殖快,健花性。
55.温州素 瓣型 柳叶水仙式素荷瓣 历史 民国初,由温州艺兰者选出。 特征 三瓣长大,形似柳叶,剪刀捧(盛开时呈开天窗式),花色淡黄绿色、白卷舌。叶阔而垂软、长大,叶束外叶多数呈半垂性。花葶高,一般可高40厘米以上,粗壮。繁殖快,健花性。
56.彩蝶(翠蝶) 瓣型 绿壳绿花荷形蝴蝶瓣 历史 1936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三瓣厚阔、每瓣横向下半幅呈唇瓣化,并上缀鲜细朱点,剪刀捧,大铺舌。花瓣翠绿,杂以浓艳朱点,红绿相映,宛如翠蝶飞舞,故以命名。自兰蕙分列各种花型以来,虽时有蝴蝶形蕙兰选出,但全属尖狭瓣“草蝴蝶”,唯至“翠蝶”选出后,方填补了蕙兰蝴蝶瓣中荷形蝶瓣的空白,亦可说是自古至今空前佳品。叶呈直立性,叶尖尖锐。
57.彩虹 瓣型 绿壳绿花草蝴蝶瓣 历史 解放前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五瓣尖狭,副瓣横向下幅?外呈白绿色唇瓣化,上缀稀疏朱点,大落肩,捧瓣向上撑开着生,大铺舌。属“草蝴蝶瓣”但亦为近百年中蕙兰蝴蝶瓣中难得品种。
58.海鸥 瓣型 绿蕙扭瓣形 历史 解放前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三瓣长阔,刚绽蕊舒瓣时,二片副瓣即呈扭曲状,浅软兜,刘海舌。为兰蕙瓣型中新颖奇种。 59.蛾蜂梅 瓣型 赤绿花波瓣形 历史 1934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三瓣呈波浪状捧瓣头圆、轻兜,瓣尖端似猫耳般向上翻竖,小如意舌。为蕙兰中罕见花形。
60.朵云 瓣型 绿壳绿花波瓣形 历史 解放前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五瓣呈波状;捧瓣圆阔犹似猫耳状般向上翻皱着生,每片捧瓣内向中心处有一细圆淡黄色突出痕,周围有黄、白、绿晕色,大刘海舌。为皱角梅瓣形中别具风格的新奇品种,亦为我国兰蕙奇瓣型中增加了一种波瓣凸捧格式。
61.蕙莲 瓣型 赤转绿花莲花形 历史 1946年由作者沈渊如选出。 特征 花葶上几朵花序联缀成一朵,变成多瓣、多唇形。
62.双舌梅 瓣型 绿花梅瓣,唇瓣尖有倒“V”形深缺状。 历史 抗战前由宜兴朱竞南选出。 特征 梅瓣形花。大圆舌,舌尖端有倒“V”形缺痕状,宛如并联缀双舌。这种深陷倒“V”形缺舌为蕙兰唇瓣型中又增加了一种新奇形式。
63.杂样锦 瓣型 赤壳赤花杂样花形瓣式 历史 抗战前常熟张企贤选出。 特征 一葶多花中开有梅瓣、水仙瓣、尖狭瓣等形式。 64.赤蜂巧 瓣型 赤壳赤花梅瓣 历史 清末由杭州邵芝岩选出。 特征 三瓣头圆而长,瓣肉厚。捧瓣尖有厚兜、上翻似猫耳捧,分窠,小如意舌。为赤蕙中奇品。由于花形近似绿蕙“蜂巧”,故命名为赤蜂巧。

『肆』 南阳梅的历史

记载“南阳梅”的时间应在上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的《兰华谱》是最早记载南阳梅的兰著:“南阳梅,本品为宜兴顾同荪氏所发现的秘藏品名花。叶姿,中阔的半立叶性。叶长一尺五、六寸。叶肉肥厚,堂堂大方姿势。花容,三瓣圆头,厚肉紧边,合背分头的半硬兜捧心,尖如意舌,为色绿,平肩开的名花。附记,本品似较优胜于〔程梅〕。目前栽培不多。”留下一帧花叶全照和一帧花容特写照。
自上世纪30年代以后,“南阳梅”一直在日本留传,1966年《东洋兰花物铭鉴》、1973年《中国春兰铭鉴》、1979年《蕙兰铭鉴》、1992年《中国春兰铭鉴》以及《春兰名品鉴赏栽培》、《春兰铭品写真集》、《一茎九华铭花集》分别都有此种的记载或照片。
1973年台湾董新堂《蕙兰专集》中记入了此种:“南阳梅(Cym.Oiwakensis Hay.`Nan-Yong-Mai’):叶广,厚肉,浓绿色,半垂性,长约四十七、八公分。花梗高出叶上,大花嫣然,破格优美,故属稀品。小花茎赤紫色,花梗粗长,高约五十公分。花序井然,每梗着花七、八朵,赤径(茎)中首位,堪与〔庆华梅〕比美。主副三瓣丰厚,紧边,淡黄绿色,平肩,径约五公分。捧心大,半硬。如意舌,幅广,上有红散点。本种系宜兴顾同孙(荪)氏培养,性质强,繁殖开花均易,惟如栽培管理不良,花带浊色,应注意。”留下一帧黑白照。
上世纪90年代初,从日本返销的“南阳梅”开始涌入国内,兰友们对“南阳梅”的认识也是这个时期开始。国内兰著记载较早的应属成书于1992年、发行于1993年元月的《绍兴兰文化》,记载较为简单:“南阳梅,梅瓣,瓣端有尖锋,肉厚,半硬捧,红色如意舌。”其后出版的有关春兰蕙花的兰著中大多有此品的记载和照片。北方兰友见到“南阳梅”的时间更晚一些,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或以后,有人多次从日本带回的蕙花中便有标有“南阳梅”的蕙花来。无花之草难能辨认,有花之草又似“元字”或其它名品(日本返销草中少有冒名顶替的行花)。兰界里一直有“南阳梅”与“元字”为同种异名的说法,当然也有两个品种的观点。通州的严雄飞先生与台州的葛新星先生都曾谈到过“南阳梅”与“元字”的区别,很值得参考,现将部分摘录于下。严雄飞先生谈到两种的区别时说:
“元字清道光年间苏州浒关爱蕙人选出。于1934年被日本人引进。南阳梅民国年间宜兴顾同荪密藏珍品。于1936年被日本人引进。

『伍』 失根的兰花 相关资料

文章由到美国的一所大学写起,表达了作者爱国,思乡的情怀.
2.文章用了“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和“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两个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作者见到大学校园的景致,对看到的眼前这种景致的心情可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_______.
3.作者10几岁时到渭水滨时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在泰岭中捡到于香山同样的枫叶,在蜀中看到过于太庙中同样的古松,也并未应此而想家,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这是因为可以为家.
4.人在异国,对祖国的思念异常的深切试从文中举两个例子.
1.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
2.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5.文章到倒数第二段才借郑思肖的画点出“失根的兰花”,又在最后一段化用了一句名言,其作用是赋予文章诗意,又意味隽永,同时也起到点题的作用.更深一层表达自己的思国之情
6.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不是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对这些东西作者所以“不爱着”和所以“不敢看”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敢看”是因为怕引起思念之情.”不爱看”是因为太过思念家乡,思念祖国,正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
2.这成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版画”指什么?为什么会“不朽”?)
答:”版画”是指: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不朽是以为爱国之情深,思乡之情却,那童年中祖国的一切已深入脑海,刻入情思.

最后一道是指从文章中找还是从文外找?我这里从文外找了几句:1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2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3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陆』 九节兰是名贵兰花吗

九节兰是蕙兰,蕙兰有很多名贵的品种,也有普通品种,是不是名贵兰花,要看具体兰花而言。
蕙兰名贵品种有传统的八种称为老八种,还有很多奇特的新品种也很名贵,以下是老八种:
1、【程梅】
赤蕙梅“程梅”,又名“程字梅”,乾隆年间(约二百五十年前)由江苏常熟程医生发现。有豪壮及丰健的大丈夫气概,故称为(九花大王)亦堪称为赤蕙之冠的贵品。

2、【关顶】
赤壳类梅瓣,浓香。
花苞赤壳,紫红筋麻,花梗高出叶架,高达50厘米左右,着花8-9朵,赤梗赤花,俗称“关老爷”,喻其花带紫红色。五瓣短圆,豆壳捧,分窠,大圆舌,绿苔舌上缀紫红点块。三瓣短圆,厚肉,紧边,花色较紫暗,不够明丽,肩平。花色稍带赤紫,捧心形如豆壳,有半硬兜,大圆舌平肩,花茎细高达二尺以上,全株姿态良整。

3、【大一品】
绿壳类大荷花形水仙瓣
据<>载,本品为清嘉庆初年,于富阳山,由嘉善的胡少梅氏所培养,于当时苏州的兰展会中名品,当代富商周恰庭氏,愿以三千金购得,至翌年,透过关系而取得该名花,黄山谷氏认为(气宇轩昂)有大夫气概,故称(大一品)。另按<>载,清乾隆时由浙江嘉善胡少梅选出。

4、【荡字】
清道光年间,由苏州至荡口的花船上出售,当时曾采得大丛落山蕙草,分成四块压在竹篓内叶伤过半,放舟游卖,荡口镇买得一丛命名“荡字”,西塘镇亦购得一丛,取名“小塘字仙”应属同物异名。水仙瓣(绿壳类)花葶细挺,高出叶架,着花 7-9 朵,花形较小,外三瓣头圆稍狭,紧边,两侧萼呈一字肩,花瓣为蚕蛾捧,五瓣分窠,唇瓣为如意舌,舌面布满鲜艳的红点,为典型的小荷形水仙名品,健花性,繁殖快。叶长40-50厘米,宽0.8-1厘米,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有“V”形叶 沟,叶姿半垂,曲线优美,被列入传统蕙兰老八种之一
5、【老染字】
赤壳类梅瓣
清道光时,由浙江嘉善阮姓染坊选出。亦名阮字。
五瓣分窠,三瓣短窄深,肩平,花瓣为大观音兜捧心,大圆舌(大如意舌),有时花朵癃放;唇瓣尖部被嵌窄不舒、上翘或歪斜,故俗称为秤钩头老染字。花葶细长,高出叶架,花梗绿色,小花柄淡紫红色,每葶着花7-12朵,排列显得密集,外三瓣短窄,紧边,两侧萼肩平。
叶长35-40CM,宽1-1.2CM,属短阔叶,每株叶片多达8-11片。
为小花形的赤蕙梅瓣,为蕙兰中老八种之一。
6、【上海梅】
绿壳类梅瓣
清嘉庆年间,由上海李良宾选育,故名“上海梅”,又名“前上海梅”或“老上海梅” ,被列入老八种之一。花葶细长,苞叶绿色,花梗高齐叶架,着花5-8朵。外三瓣长脚圆头,平肩抱开,花瓣淡绿色,盛开后偶有后翻状,紧边质厚,半合硬捧,捧瓣抱合圆整,穿腮小如意舌,舌上红点色浓。花形中等,绽放直径约3.5厘米,花品匀称端正,骨力极好。壮苗开花外三瓣形态更佳,并能开飞肩,神韵极好。上海梅叶姿半垂,叶架高,叶幅宽约1厘米,长40-50厘米,叶缘内裹呈“U”字形,叶色浓绿有光泽。
7、【潘绿】
绿壳类梅瓣
清乾隆年间选出,又名宜兴梅,因由宜兴潘姓兰友选育,曾列入老种绿蕙 4 大名种,实际上花并不好,虽大苗开花外三瓣形状和色彩均好,然捧心中宫总不佳。惰花性,花期晚,如在春盛多晒阳光,生发花蕾的可能性较多。
“潘绿梅”叶姿斜披,边叶半垂,中等宽度1.2厘米左右,叶质厚硬。
花苞绿壳,绿梗扭挺,高齐叶架,着花6-9朵,花柄较长,花距开张疏朗。外三瓣长脚圆头,有狭长感,有时花瓣翘,瓣端有缺角如黄杨叶,有时开连肩合背、有时呈分头合背;肩平,花色翠绿。两片捧瓣粘合,俗称油灰块硬捧,穿腮小舌(又或尖如意舌)有根无舌紧缩捧下。花的外轮与中宫极不相配,这类绿蕙梅,每年可选出好几种,相似者极多。
作为一个种,好坏先不论,总要有特色;由于当时细花上品者较少,所以亦被列入传统老八种之一。对此古人也早有评论,《兰言述略》中写道:“如以花论,必不许矣。”
8、【元字】
清道光年间,由苏州浒关爱兰者选出,赤壳类绿花梅瓣。
元字叶姿半斜垂,边叶半垂,中心叶片斜立。叶幅宽1.5厘米,长45-50厘米,叶形雄伟,略似“ 程梅”,叶色不如“程梅”浓绿,出芽率低,易开花。
花梗较高达60厘米左右,底下的花朵也齐叶架,花梗绿底有紫红味,花柄淡紫红色,花蕊头形为大平切,着花不多,通常5-7朵,花朵之间间距大,分外疏朗。
外三瓣长圆形,紧边,瓣质厚,平肩,花色绿中泛粉红。分窠半硬蚕蛾捧,捧心圆整光洁,捧瓣上前端有一指形叉,为其特征。捧瓣根部有淡紫粉色红云,头部白边明显,并呈大拇指形,俗称抱拳捧。执圭舌,元字的中宫形状和姿态酷似执圭举行典礼的形姿,舌瓣上红点成块状,色彩鲜艳。花形大,绽放直径可达6-7厘米,花梗高挺,花朵疏朗,展宕有姿,花色又绿翠俏艳,花品端正,风韵极佳,给人以从容端秀的感觉。

『柒』 欧式兰花命名

兰花的命名方法

最近看到不少兰友发帖展示自己的兰花,询问兰名的帖子。这里整理点有关兰花命名的知识,与大家共享!兰花一旦上了品位,发现者或拥有者就可以为兰花取名。历史上兰花的命名方式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以发现人的姓名、姓氏、名字、职称命名

宋梅:梅瓣,清乾隆年间由绍兴宋锦旋选出,故又名宋锦旋梅。

蔡梅:梅瓣素心,清乾隆年间萧山蔡氏选出,又称蔡梅素。

畹香:梅瓣,清咸丰年间常熟叶畹香选出。

祥字:梅瓣,民国初绍兴朱祥保选出。

虞梅::梅瓣,民国初上海虞宅垸选出。

汪字:水仙瓣,清康熙年间浙江奉化汪克明选出。

登科梅:民国四年,汪登科得于余姚南庙山。

还有:陈梦良、郑白善、林仲礼,郑白善、马大同;蒲统领,淳监粮,李通判,翁通判;周恭仙、吴元松仙、王明阳素、奚慎甫仙、蔡梅素、文段素、养安梅、渊蝶、范氏梅、谢氏素荷、贝氏春一品、南顶、姚梅、杨氏素蝶、张荷素、汤梅、元吉、瑞梅、万字、秦荷,程梅、沈氏翠蝶、顾氏大魁素、叶梅、荣梅、瑾梅、俞氏梅、庚泉梅、泮绿梅、楼梅、咸字、宪梅、刘梅、华字、丁小荷、王明阳素、永思梅、文元梅等。

二、以地名命名

梁溪梅:梅瓣,以无锡古称“梁溪”命名。

宜兴新梅:梅瓣,1940年宜兴朱竞南选出。

鹦哥梅:梅瓣,民国初由余姚江南阜生烟店黄成庆在鹦歌山发现,又名贺神梅。

苏州春一品:抗战前由苏州贝氏选出,故亦名贝字春一品。

西湖梅:前清光绪中年出杭城火药局弄龚茂兴花园,地近西湖,故称“西湖梅”。

还有:浙顶、申顶、梁溪素、东山梅、上海梅、关顶、江南新极品、洞庭荷素、温州素、虞山梅、鸳湖第一梅、湖州第一梅、余姚第一梅、江山素、衢梅、苏州荷、松江大荷、常熟素、武林仙、浙江第一梅、秦淮素、朱埠梅、宜兴新梅等。

三、以花瓣形状特点命名

集圆:外三瓣着根结圆,故名为集圆。

翠桃:外三瓣特宽,收根呈菱形,质薄,色翠,似桃花花瓣,故名。

玉环梅 :圆头短脚,蚕蛾捧心,龙吞舌。三瓣收根处背有翠色二须。

四、以兰事命名

长寿梅:前清光绪季年间,上海黄某为兰客郭日金排解讼事,郭因赠黄蕙花两篓,开得绿梅一本。黄君时已年逾古稀,故命之曰“寿梅”。

庆华梅:民国元年春,绍兴兰客车庆得于华兴旅馆,其时适当民国纪元,故撮合其人其地之名而名之,以志共和之瑞云。

笑春:民国己未春,绍兴芝红山王阿堂弟王昆进香杭州小和山,途中忽闻花香,因觅得之。

五、以**命名

翠盖:亦名盖荷。光绪庚子,冯长生出,植于邵芝岩粲花室。

素蝶:民国九年出。主瓣荷形,副瓣有粉蝶垂翅飞舞之象,舌净素。

绿英:清光绪壬寅年由苏州顾翔宵选出。

叠翠:光绪庚寅春,出严州七里滩西口。紧边,厚肉,五瓣全脱注,舌上红点与一品相仿。

大雪素:因叶宽、花白如雪而得雪素一名。别名大素心、大素馨,元旦兰。

六、以开品命名

代梅:道光时出宁波。青梗小样,一干注两花,往往上下其形,故以代名。

端梅:三瓣头圆,边紧,色绿,肩平,分窠蚕蛾兜捧心,舌大红鲜。民国二年**,受伤未开,至八年,开花十萼,花形端正,故名之曰“端梅”。

七、以优美姿态命名

雪美人:民国初绍兴棠棣高念吾选出,卖给杭州邵芝岩。花形神似老十圆,唯外三瓣头绿而根粉红色,鲜艳异常,故以雪美人称之。

八、以兰花品位高下命名

极品:光绪辛丑,杭州公诚花园冯长金出。出身与赤蕙程梅仿佛。三瓣圆头,收根,分窠硬兜捧心,间有根微合者,龙吞大舌,肩平,干粗。

江南新极品:民国四年,钱阿禄出,无锡杨干卿植。花式与绿蕙极品相仿佛,色亦净绿。

大富贵:宣统元年,上海花窖出。三瓣长八分,阔七分,收根极细,紧边,质厚如钱,短圆捧心,大刘海舌红如元宝式,肩平,干长,色净绿。

大一品:荷花水仙之冠。清嘉庆初,为嘉善胡少梅植,富阳篓出;就姑苏花会,咸以大一品呼之,遂名。真黄山谷所谓有士大夫概者也。

君子:荷瓣素,因花容端正,**清白,开品规矩,花守坚固,故名。

九、以虫鸟禽兽命名

如:蜂巧、娥蜂梅、翠蟾、翠蝶、醒狮、翠鹤、小龙、余蝴蝶、小凤、鹦哥梅、海鸥、龙素、仙蝶、金龙素、雪鸥、翠桃、娇龙、文鸾、凤凰梅、雪莲素、蟾影、翡翠、鹤龄仙、金蟾梅等。

以上主要是古人们对兰花命名的几种命名的由来,正如鲁迅所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边成了路。兰花命名亦如此,兰花本无名,被推广,被认可之后便有了名。很多**兰花,至今无名,但有的养殖大家就能通过精心培育,自己为他们命名,如空谷足音,这样的情形不多,需要的是慧眼识异草!

热点内容
樱花花芯结构 发布:2025-07-17 11:26:56 浏览:878
吃了一朵曼陀罗花 发布:2025-07-17 11:03:47 浏览:805
梦枯树梅花开 发布:2025-07-17 11:02:12 浏览:600
情人节意境诗 发布:2025-07-17 11:01:24 浏览:669
金银花花语是 发布:2025-07-17 10:42:11 浏览:511
冬红果是海棠吗 发布:2025-07-17 10:00:08 浏览:890
兰花红袍图片 发布:2025-07-17 09:59:30 浏览:453
画漂亮的樱花 发布:2025-07-17 09:59:29 浏览:793
三色各异的茶花 发布:2025-07-17 09:59:18 浏览:20
浪花一朵朵欧阳恒同人 发布:2025-07-17 09:36:33 浏览: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