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画
A. 秋海棠是谁的作品国画
秋海棠是张大千在1976年创作的一幅国画。画上的题款这样写着:“弱质不禁露,幽怀欲诉风。六十五年重九后一游扒日写似城仪夫人清赏,神答昌蜀郡张举圆大千爰。”画上还钤盖了张大千的印章,包括“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以及“己亥己巳癸寅辛酉”、“丙辰”。
B. 画家王华
王华,男,字墨霖,号龙庆山人,1951年出生于北京延庆,1969年定居北京,中国著名写意花鸟画画家。
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多年来笔耕不辍,北京画院研究生班毕业,师从导师王培东先生专攻写意花鸟画。
曾对历代写意花鸟画大师的作品进行过深入的临摹和研究,远追青滕、八大、吴昌硕之风貌,近取齐白石、王雪涛、李苦禅、潘天寿等诸师之精髓,醉心矢志,博览群书,潜心经营诗书画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意观察生活,取法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与创作相结合,兼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家风貌。
其作品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构图奇险多姿,笔墨洒脱豪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及个人风格。
王华先生其传略被收入《世界名人录》·《海峡两岸书画名人大辞典》等辞书中,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报刊·杂志刊载,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得到专家和市场的一致认可,并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及广大书画爱好者的青睐,作品被多家国内艺术机构和经营书画艺术的画廊及爱好者收藏。[1]
王华[画家] - 作品赏析
王华作品
王华作品
很多人熟悉画家王华是由于他的“胡同系列”,殊不知王华老师其实是位实力派花鸟画家。在他的艺术历程中,对于牡丹的演义远早于对胡同的演义。正是由于他把牡丹花那种代表文化的、历史的意义表现为继承的精神,才使得赭石入色后,风韵依旧的国花俏媚可爱。
如果说从王华先生的胡同中读到了家的温情,那么从他的牡丹花中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精神。那是秋天的牡丹花,是浮华之后的鲜艳,不会有任何造作之嫌,这时正如一幅秋日夕阳下大明宫遗址边上的牡丹,守望的正是中华最傲人的文明。
王华[画家] - 社会职务
人民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翰林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
中华书画协会理事
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丰台区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画院花鸟画委员会主任
北京大东方文化发展公司艺术顾问
北京西城区老年书画会顾问
王华[画家] - 荣誉
王华作品
王华作品
1993年3月作品“硕果”应邀参加首都城建卫生杯书画展获二等奖
1993年5月作品“富贵万家春”入选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大展
1994年12月作品“葡萄”应邀入选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获二等奖
1995年作品“秋实”应邀入选《海峡两岸书画家作品大观》
1996年2月应邀参加人民日报、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迎春书画展
1996年4月作品“花开四时春”应邀入选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举办的迎春画展
1996年作品“秋思”应邀入选《张家界诗书画集》
1997年作品“秋趣”应邀入选《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
1997年作品“春日絮语”应邀入选《中国美术全集绘画卷》
1998年作品“秋海棠”应邀入选《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书画集》
1998年作品葡萄应邀入选《世纪之交中国水墨画》
1999年作品“牡丹”应邀入选《祖国颂国花风采名人名家书画精品集》
2000年12月作品“丝瓜”应邀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建设书画精品大展》并获特别奖
2002年9月作品“缤纷世界”应邀参加浙江青田海内海外名家名人书画展,并作为《海内海外书画作品集》的封面刊登
2003年9月作品“绿野天使”“纤尘不染”应邀入选《迎奥运宾馆店堂书画精品图录》
2004年10月出版发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系列邮政明信片《王华花鸟画专集》
2004年11月在山东省蓬莱市应蓬莱市政协·市文化局·市团委之邀成功举办《唐林雄·王华中国画联展》
2005年11月作品,“引吭高歌”获首都建设报《中华制漆杯》国画铜奖
2006年8月作品参加北京嘉宝国际拍卖公司新春书画拍卖会
2007年4月中华新闻报城市周刊登载多幅花鸟画作品
2007年12月作品《岁朝图》被北京奥运书画征集活动组委会收藏
2008年6月作品《墨牡丹》入选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北京市第七届新人新作展
2008年11月应邀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授中国文化艺术课。
2008年12月参加北京东方索富比拍卖公司《迎新春书画展》
2009年1月应邀参加北京《艺术名家西部巡回十人展》
2009年接受《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书画名家电视采访
2010年接受《财富艺术网》名家访谈栏目视频采访
2010年接受《旅游卫视》艺眼看世界栏目书画名家电视采访
2010年策划并组织北京外语游园会《中外书画艺术交流展》
2010年获和谐中华新锐人物《全国优秀书画艺术家》称号
2011年接受广东电视台《古韵今谈》书画名家电视采访
C. 张大千画的《秋海棠》简介
中文名来 秋海棠创作于 1976年钤 印 张爰之自印、大千居士款 识 弱质不禁露,幽怀欲诉风纸本镜心 1976年作 45.2×52.8cm款识:弱质不禁露,幽怀欲诉风。六十五年重九后一日写似城仪夫人清赏,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己亥己巳癸寅辛酉、丙辰鉴藏印:访石庐珍藏印说明:199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拍品。大千因荷花与海棠著称于世。六十岁时一纸《秋海棠》惊艳纽约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获得国际艺术学会颁发的金牌奖。他本人则获得了该学会公选的“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的荣誉称号。1975年起,暮年张大千起落叶归根之念,返台定居。1976年于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张大千归国画展”。《张大千作品选集》、《张大千九歌图卷》等也在此时陆续出版。本年《张大千绘画艺术》电影纪录片在台拍摄完成。次年又于台北士林外变溪筹建“摩耶精舍”。这一时期的作品是其创作成就的归总,如灿烂的晚霞,炉火纯青,实现人生最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