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荷花美女
1. 写荷花的句诗句
秋阴来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自。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白居易《池上》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 李白《妾薄命》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 描写古代美女的古诗或词,越多越好
1、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春赋】(北周·庾信)
释义:美人细描的眉毛仿佛柳叶,但比柳叶还鲜翠;新妆的粉面如桃花,但比桃花还要嫣红动人。
2、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白居易
释义:杨贵妃回头一笑,娇媚百生,美丽的容颜使后宫的妃嫔尽失光彩。运用侧面描写,极力表现出杨贵妃的美貌。其中粉黛运用了借代手法,以部分代整体。还运用了夸张手法
4、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西施》李白
释义: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5、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丽人行》杜甫
释义: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6、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红楼梦》曹雪芹
释义:俊俏美丽如阳春三月的桃花,芳菲烂漫、妩媚鲜丽,有如一片片红霞;清高闲雅如九月菊花,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清秀 神韵,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
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李白
释义: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
(2)冯荷花美女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包括妇孺皆知的古代四大美女,沉鱼的西施、闭月的貂蝉、落雁的王昭君、羞花的杨贵妃。另外六位分别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冯小怜、一代妖姬苏妲己、命运凄惨的赵飞燕、与西施比美的郑旦、千金一笑的褒姒、因《洛神赋》被传为“洛神”的甄氏(甄宓)。
3. 中国古代第一美女是谁
中国古典“四大美女”原本各有瑕疵:西施大脚,昭君斜肩,貂婵小耳,玉环狐臭。她们之所以在民间人气最旺,荣登“四大美女”宝座,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西施舍身助越亡吴,昭君忍辱大义和亲,貂婵以色离间董吕,玉环酿成“安史之乱”。 据此,本人妄断:若从单纯美艳的角度论,“四大美女”尚不是“凤毛麟角”。真正能冠之以“凤毛麟角”的,或许仅妲己、褒姒、夏姬、毛嫱、息妫数人。 那么,究竟谁是中国古代“第一美女”? 窃以为,春秋末期的毛嫱应该是中国古代、至少是色冠先秦时期的“第一美女”。 毛嫱其人,史书上并无专门记载,只知她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爱姬,大致与西施、郑旦年龄相当。但我们仍可以从后人对她的称道赞美中知晓,她才是最初人们心目中美的化身与象征。 毛嫱应该是“沉鱼”的原始形象。“沉鱼落雁”这个成语,源出自《庄子·齐物论》中的“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庄周的本意是指无论像毛嫱、丽姬那样人们公认的绝色美女,鱼与鸟是不懂得去欣赏的,面对美妹,它们照样或沉入水底自游,或高高地飞翔着。庄周以此说明天地万物齐一。 后来唐朝诗人宋之问有诗云:“鸟惊人松萝,鱼畏沉荷花。”此后世人便以“沉鱼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成为古典小说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语。故原始的“沉鱼”和“落雁”应该是指“毛嫱”和“丽姬”,而并不是“西施”和“ 王昭君”。当然,《庄子·齐物论》中也提到了西施,说“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大意是丑陋的女人与美貌的西施,还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事物,从道的角度看是不分彼此的。还在《庄子·天运》中讲了“东施效颦”的故事。 再看后人对美女的赞颂中,凡同时出现毛嫱、西施的,大都是毛嫱居前、西施断后。《韩非子·显学》说:“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管子·小称》中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淮南子》则说“今夫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但《淮南子》中也有把西施放前面的,说“西施毛嫱,状貌不可同,世称其好美均也。” 可见毛嫱一直居西施之前。后来由于开篇所说的特殊背景,毛嫱逐渐不为人知,西施则在世人的一片惋惜与同情声中成为美的象征,并位列古典“四大美女”之首。 最后想多说一句的是,春秋末“一代霸主”勾践也应该是“英雄爱美人”,若西施比毛嫱更美丽可人,勾践有可能用毛嫱换西施去吴国做“高级间谍”了。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种想当然,不足为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