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叶泻药
Ⅰ 荷花叶子减肥用开水泡效果好还是用火煮过好
减肥要注意,一些减肥药、减肥茶、减肥咖啡、减肥食品的减肥作用,其原理多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减少摄入食品、抑制饮食达到减肥,如用药不当,会造成肝脏损伤、内分泌失调等后果。激素类药物是促进人体代谢和蛋白质分解并增加消耗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而泻药和利尿剂是通过增加排泄,强行排去人体正常体液,而非多余脂肪,常造成脱水;食品减肥多由不宜消化的植物纤维组成,服用后有饱感。服用减肥药后人们往往认为减去的是脂肪,其实减去的成分中还包括水分、脂肪和蛋白质等,而且有的副作用明显或效果不佳,并伴随出现皮肤松弛、粗糙,皱纹增多,减去的水分身体会很快补充,减去蛋白质使肌肉机能下降。当停止服用这些减肥药物等后,脂肪会迅速积累起来(反弹),而失去的肌肉却未得到恢复。专家告戒我们:服用减肥药必须结合节食、运动方可达到最佳的减肥效果。不论何种减肥药物,都是减肥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减肥的:
(1)抑制大脑的食欲中枢,降低食欲,使肥胖者不想进食,进食量减少。减少热量的摄入。
(2)刺激新陈代谢,增加机体耗氧量和脂肪、糖的氧化,以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
(3)刺激肠道,使营养呼收减少,排泄增多增快。虽然服用减肥药物,能收到一定的减肥效果。但是,一些药物副作用较大。因此,肥胖者不要盲目服药减服。最好请教医生,找出肥胖病出,再选用减服药物,或用其它方法减肥。目前,国内市场上减肥的药物较多,有西药,也有中药。这些药物一般有四类:
第一类:食欲抑制剂。主要有氟苯丙氨、苯甲吗咐、芬氟拉明、降糖灵等。
第二类:增加代谢药。主要适用于肥胖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者。如甲状腺片和孕酮等。
第三类:减少营养吸收药物。如泻剂和纤维素制剂。第四类:中药类。如消胖美、血脂灵、减肥冲剂等。最常使用的减肥药物主要是刺激丘脑下部,调节食物食欲的作用。
其中,有抑制肌饿感,抑制食欲作用的安非他命(中枢兴奋剂);以及刺激满腹感,抑制食欲的樊非拉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历来使用的药物中都含有代谢亢进的甲状腺荷尔蒙。对于有并发症的肥胖患者是忌服。总之,使用药物治疗进一定要听取医生的意见,遵照医嘱。切不可以胡乱吃些所谓的“减肥药”。
服用减肥药期间,一定要节食,减肥才会有效。减肥药多是加强节食的减肥效果而已,本身并无直接除脂药效;减肥的效果直接得自节食,故节食是减肥的主要手段,而减肥药只是辅助手段;长期服用减肥药而又不同时节食者,不但减肥无效而且还会对药物产生心理依赖,上瘾后要想断药就难了,停用减肥药后如不继续节食,会很快又胖回来.不吃减肥药而只靠节食减肥,减肥就会成功,虽然达到减肥目标体重的时间较簪,但减肥效果比较容易保持;节食减肥是一辈子的事,不能间断,但减肥药用得越久,减肥药效越差而最后终会失效;买减肥药是有必要时才用,绝不能常年累月的使用。
Ⅱ 什么叶子泡水可做泻药
泽泻叶
(《别录》)
【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泽泻"条。
【化学成分】含少量维生素C(<10毫克)。
【性味】①《别录》:"味咸,无毒。"
②《纲目》:"咸,平,无毒。"
【功用主治】治慢性气管炎,乳汁不通。
①《别录》:"主大风,乳汁不出,产难,强阴气。"
②《日华子本草》:"壮水脏,下乳,通血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
【选方】治虚劳:生泽泻花叶(切)五两。以水三升,煮至一升半,去滓,下羊肚、葱,豉等于汁中,煮羹香热,任意食之。(《圣济总录》泽泻羹)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泽泻全草干品1两,每日3次煎服,10天一疗程。据384例观察,总有效率为89%,显效率占30%。止咳、平喘、化痰作用均较明显,但疗效出现多在第4~5天。对单纯型、喘息型及并发肺气肿的病例,疗效无显著差异。
番泻叶
(《饮片新参》)
【异名】旃那叶、泻叶(《药物学大成》),泡竹叶(《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
【植物形态】①狭叶番泻
草本状小灌木,高达1米。双数羽状复叶,小叶5~8对,具短柄;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对称,无毛或几无毛。总状花序腋生,有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苞片,易落;萼片5,长卵形;花瓣5,倒卵形,黄色;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长,最下面3枚向下弯曲,花药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弯曲如镰,子房具柄,被疏毛。荚果扁平长方形,长4~6厘米,宽1~1.7厘米,背缝顶端有明显尖突,果皮栗棕色,边缘带绿色,幼时有白毛。种子4~7枚,略呈长方形而扁,顶端平截而微凹,有庞点状皱纹,棕绿色,有线状种柄。花期9~12月。果期翌年3月。
产于热带,东非洲的近海及岛屿上,阿拉伯南部及印度西北部、南部均有。
②尖叶番泻
形态与前种大致相似,所不同者,本种叶多为长卵形,先端急尖或有棘尖,基部不对称,叶背灰绿色;花较小;荚果较宽,宽2~2.5厘米,先端尖突微小、不显。
产于热带非洲尼罗河流域。现海南、云南已从国外引种栽尽?
【采集】①狭叶番泻:在开花前摘取叶,阴干,按叶片大小和品质优劣分级,用水压机打包。
②尖叶番泻:在果实成熟时,剪下枝条,摘取叶片,晒干,按完整叶与破碎叶分别包装。
【药材】①印度番泻叶
又名:丁内未利番泻叶。为植物狭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小叶片多完整,偶有小枝混入。叶柄长约2毫米.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4.5厘米,宽4~15毫米,全缘,先端尖而有锐刺,基部略不对称;叶面黄绿色,叶背浅黄绿色,稍有毛茸,叶背叶脉凸出。革质,略具韧性,有因打包加压而中脉留下横斜压纹。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
②亚历山大番泻叶
又名:埃及番泻叶。为植物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小叶片常略卷曲,不甚平直,并多少有碎损,叶柄极短;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厘米,宽7~12毫米,叶端尖或微凸,全缘,基部不对称。叶面浅绿色,叶背灰绿色,微有毛茸,无压纹。质薄而脆。其他与上种相似。两种商品均以干燥、叶形狭尖、片大、完整、色绿、梗少、无泥砂者为佳,叶小、色黄、有梗、多破碎、有泥砂者为次。
印度番泻叶主产于印度,此外,埃及、苏丹亦产。亚历山大番泻叶主产于埃及。目前市场商品,主要为印度番泻叶。
【化学成分】狭叶番泻叶含番泻甙C,即大黄酸-芦荟大端?二蒽酮-8,8′-二葡萄糖甙。荚除含番泻甙A、B以外,还有大黄酸和大黄酚的葡萄糖甙,并有痕量芦荟大黄素或大黄素葡萄糖甙。
尖叶番泻叶和豆荚分别含葸类成分0.85~2.86%和2.34~3.16%,从中分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少量大黄酚及番泻甙A、B、C等番泻甙。这些蒽类成分都成糖甙存在。本植物尚含有3,5-二甲基-4-甲氧基苯甲酸。
同属植物耳叶番泻含鞣质,叶含花白甙,树皮含多酚氧化酶。
【药理作用】①泻下作用
番泻叶中含蒽醌衍化物,其泻下作用及刺激性较含蒽醌类之其他泻药更强,因而泻下时可伴有腹痛。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番泻甙A、B,经胃、小肠吸收后,在肝中分解,分解产物经血行而兴奋骨盘神经节以收缩大肠,引起腹泻。番泻叶作用较广泛而强烈,并认为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者更适合。
②其他作用
番泻类植物可产生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合物;除有泻下作用外,某些番泻叶还有抗菌、抗生及箭毒样作用。番泻叶的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倒卵叶番泻叶的醇提取物对多种细菌(葡萄球菌及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水提取物则仅对伤寒杆菌有效。耳叶番泻的种子有降低犬空腹血糖的作用;全草中还含非啃倪啊?
【性味】甘苦,寒,
《饮片新参》:"苦,凉。"
【归经】入大肠经。
【功用主治】泻热导滞。治热结便秘,积滞腹胀。
①《饮片新参》:"泄热,利肠府,通大便。"
②《现代实用中药》:"治食物积滞,胸腹胀满,便秘不通。"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后入),1~2钱;研末,0.5~1钱;或泡水服。
【宜忌】体虚及孕妇忌服。
《饮片新参》:"中寒泄泻者忌用。"
【选方】治胃弱消化不良,便秘腹膨胀,胸闷:番泻叶一钱,生大黄六分,橘皮一钱,黄连五分,丁香六分。沸开水温浸二小时,去渣滤过,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临床应用】治疗产褥期便秘
取番泻叶2.5钱,冲开水约150毫升,经2~5分钟,弃渣1次服下。如便秘时间过久,隔10分钟后将药渣再泡服1次。治疗100例,多数服1次即见效。服药后少数有轻度下腹疼痛。未见乳汁减少、恶露增多或全身不适等不良影响;且通便后子宫复旧良好,恶露减少。但平素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名家论述】《现代实用中药》:"番泻叶,少用为苦味健胃药,能促进消化;服适量能起缓下作用;欲其大泻则服4~6公分,作浸剂,约数小时即起效用而
Ⅲ 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是不是有泻药的功效
好象:鸢尾 (拉丁学名:Iris L.),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鸢尾科多年生回草本植物,有块茎或匍答匐状根茎;叶剑形,嵌叠状;花美丽,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被花瓣状,有一长或短的管,外弯,花柱分枝扩大,花瓣状而有颜色,外展而覆盖着雄蕊;子房下位,胚珠多数,果为蒴果。本属模式种: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 )原产欧洲,中国各地常见栽培。
Ⅳ 泽泻。决明子。荷叶 是否是泻药
【异名】草决明,羊明(《吴普本草》),羊角(《广雅》),马蹄决明(陶弘景),还瞳子(《医学正传》),狗屎豆(《生草药性备要》),假绿豆(《中国药植志》),马蹄子(《江苏植药志》),千里光(《山西中药志)),芹决(《陕西中药志》),羊角豆(《广东中药》),野青豆(《江西草药》),猪骨明、猪屎蓝豆、细叶猪屎豆、夜拉子、羊尾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决明(《本经》),又名:夜关门、羊触足、假羊角菜、假花生、夜合草、野花生。
一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杖,全体被短柔毛。叶互生;双数羽状复叶;叶柄上面有沟,叶轴上2小叶间有腺体;托叶线状,早落;小叶3对,倒卵形,长2~3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圆形,有微突尖,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一边倾斜,全缘,上面近无毛,下面被柔毛。花腋生,成对;总花梗长约1厘米,被柔毛;萼片5,卵圆形,外面被柔毛;花瓣5,倒卵形或椭圆形,具短爪,黄色;雄蕊10,上面3枚退化,下面7枚发育完全;子房细长,弯曲,被毛,具柄,花柱极短,柱头头状。荚果,线形,略扁,弓形弯曲,长15~24厘米,直径4~6毫米,被疏柔毛。种子多数,菱形,灰绿色,有光亮。花期6~8月。果期9~10月。
野生于山坡、河边,或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全草或叶(野花生)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将全株割下或摘下果荚,晒干,打出种子,扬净荚壳及杂质,再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呈菱方形,状如马蹄,一端稍尖,一端截状,长5~8毫米,宽2.5~3毫米。表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平滑光泽,两面各有1凸起的棕色棱线,棱线两侧各有一条浅色而稍凹陷的线纹,水浸时由此处胀裂。质硬不易破碎横切面皮薄,可见灰白色至淡黄色的胚乳,子叶黄色或暗棕色,强烈折叠而皱缩。气无,味微苦,略带粘液性。以颗粒均匀、饱满、黄褐色者为佳。
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新鲜种子含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决明素、橙黄决明素,以及新月孢子菌玫瑰色素、决明松、决明内酯。尚含维生素A。
【药理作用】①降血压作用
决明子的水浸液、酵-水浸液,醇浸液对麻醉犬、猫、兔等皆有降压作用。但浸剂对麻醉兔降压作用不明显,而用决明子酊5毫升,降压较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用同量稀醇静注,亦可降压(可立即恢复)。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对血管有收缩作用(下肢灌注法)。在慢性实验中,煎剂每日2克(生药)/公斤,无降压作用。
②抗菌作用
种子的醇提取物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而水提取物则无效,水浸剂(1:4)在试管中对某些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含大黄酚,但量不多,可能与其轻度的抗菌,泻下作用有关。
【炮制】炒决明子:取净决明子,置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放凉。
【性味】苦甘,凉。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苦甘,微寒,无毒。"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
【归经】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②《本草经疏》:"足厥阴肝,亦入胆、肾。"
【功用主治】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本草经集注》:"蓍实为之使。恶大麻子。"
【选方】①治失明,目中无他病,无所见,如绢中视:马蹄决明二升,捣筛,以粥坎服方寸匕。忌鱼、蒜、猪肉、辛菜。(《僧深集方》决明散)
②治目赤肿痛:决明子炒研,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亦治头风热痛。(《摘元方》)
③治雀目:决明子二两,地肤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后,以清粥饮调下一钱。(《圣惠方》)
④治眼补肝,除暗明目:决明子一升,蔓荆子一升(用好酒五升,煮酒尽,曝干)。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二钱,食后及临卧服。(《圣惠方》决明子散)
⑤治急性结膜炎:决明子、菊花各三钱,蔓荆子、木贼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⑥治高血压:决明子五钱,炒黄,水煎代茶饮。(《江西草药》)
⑦治小儿疳积:草决明子三钱,研末,鸡肝一具,捣烂,白酒少许,调和成饼,蒸熟服。(《江西草药》)
⑧治癣:决明子不以多少,为末,少加水银粉,同为散。先以物擦破癣,上以散敷之。(《苏沈良方》)
⑨多年失明。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稀粥送下。
⑩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用决明一程式、地肤子五两,共研为末,加米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
⑾眼睛红肿。用决明子炒过,研细,加茶调匀敷太阳穴,药干即换,一夜肿消。
⑿头风热痛。治方同上。
⒀鼻血不止。用决明子三工业区末,加水调交,敷胸口处。
⒁癣疮蔓延。用决明子一两,三工业区末。加水银、轻粉少许,研至极细,看不到水银星。擦破癣疮后再敷药。
⒂背疮初起。用决明子一升(捣碎)、生甘草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临床应用】降低血清胆甾醇
观察100例,治前血清胆甾醇在484~210毫克%之间,平均为246.91毫克%;治后降至110~208毫克%之间,平均下降87.9毫克%。大部分病例于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周内有85%降至正常水平,4周内降至正常水平者占96%,总有效率为98%。但在长期观察的5例中,因故停药后血清胆甾醇则又逐渐上升,再行服药后仍可下降。提示本品降低血清胆甾醇系暂时性的,为达到治疗目的需长期维持,需维持多久尚待观察。服药后有85%病例的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有所改善。制剂及用法:一煎剂-决明子1两,水煎分2次服。二糖浆-每100毫升含生药1.5两,每次20毫升,日服3次。三片剂-每片含生药6分,日服3次,每次5片。三种剂型经观察疗效无明显差异。决明子用量与疗效有密切关系,量少(如口煎剂每日用5钱)不能达到疗效。副作用:发生率占9%,主要为腹胀、腹泻与恶心,多见于服药初期,均不影响继续服药,可自行消失。关于本品的疗效机理、远期效果及对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等尚待研究。
Ⅳ 泻药有哪些
泻药是通过促进抄肠道蠕动,增加肠内容积和润滑肠道,软化粪便等方式促进排粪的一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便秘、排除胃肠道内的毒物以及腐败分解产物,还可与驱虫药合用以驱除肠道寄生虫。常用泻药根据作用方式和特点,可分为容积性泻药、刺激性泻药和润滑性泻药三类:
(1)容积性泻药又称盐类泻药,为不易被肠壁吸收的硫酸钠和硫酸镁等盐类药物,借助于其在肠内形成高渗盐溶液,阻止肠道吸收水分,增加肠内容积,产生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引起下泻。
(2)刺激性泻药又称植物性泻药,在胃中一般不发生作用,进入肠内能分解出刺激性有效成分,刺激局部肠黏膜及肠壁神经,使肠道蠕动加强而产生下泻作用,如大黄、番泻叶、蓖麻油等。
(3)润滑性泻药又称油类泻药,可润滑肠道和肠内容物,使粪便加速后移,引起排粪,如液状石蜡、植物油、动物油等。
Ⅵ 常用泻药有哪些品种
(1)硫酸镁。本品属于容积性泻药。主要用于清除肠道内毒物、驱肠道寄生虫后内的导泻及便容秘。注射硫酸镁后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解痉、抗惊厥等作用。用于治疗痉挛、抽搐和癫痫等。外用20%硫酸镁溶液,能夺取组织中的水分,因而有消肿、消炎、排毒等作用。用法与用量:导泻口服,10~20克/次;抗惊厥肌注25%溶液,2~10毫升/次;外用20%溶液。
(2)酚酞(果导)。本品口服后在肠内与碱性肠液相遇形成可溶性钠盐,刺激肠黏膜促进肠蠕动,而起缓泄作用。主要用于慢性便秘。用法与用量:口服,5~10毫克/次。
(3)液体石蜡。本品是1种矿物油。在肠内不消化、不吸收。通过润滑肠壁及粪便,并阻碍肠内水分的吸收,使粪便软化,容易排出。适用于妊娠犬和幼犬的便秘。用法与用量:口服,5~30毫升/次。
Ⅶ 什么树叶是泻药
泽泻叶 (《别录》) 【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泽泻"条。 【化学成分】含少量维生素C(<10毫克)。 【性味】①《别录》:"味咸,无毒。" ②《纲目》:"咸,平,无毒。" 【功用主治】治慢性气管炎,乳汁不通。 ①《别录》:"主大风,乳汁不出,产难,强阴气。" ②《日华子本草》:"壮水脏,下乳,通血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 【选方】治虚劳:生泽泻花叶(切)五两。以水三升,煮至一升半,去滓,下羊肚、葱,豉等于汁中,煮羹香热,任意食之。(《圣济总录》泽泻羹)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泽泻全草干品1两,每日3次煎服,10天一疗程。据384例观察,总有效率为89%,显效率占30%。止咳、平喘、化痰作用均较明显,但疗效出现多在第4~5天。对单纯型、喘息型及并发肺气肿的病例,疗效无显著差异。 番泻叶 (《饮片新参》) 【异名】旃那叶、泻叶(《药物学大成》),泡竹叶(《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来源】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 【植物形态】①狭叶番泻 草本状小灌木,高达1米。双数羽状复叶,小叶5~8对,具短柄;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对称,无毛或几无毛。总状花序腋生,有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苞片,易落;萼片5,长卵形;花瓣5,倒卵形,黄色;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长,最下面3枚向下弯曲,花药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弯曲如镰,子房具柄,被疏毛。荚果扁平长方形,长4~6厘米,宽1~1.7厘米,背缝顶端有明显尖突,果皮栗棕色,边缘带绿色,幼时有白毛。种子4~7枚,略呈长方形而扁,顶端平截而微凹,有庞点状皱纹,棕绿色,有线状种柄。花期9~12月。果期翌年3月。 产于热带,东非洲的近海及岛屿上,阿拉伯南部及印度西北部、南部均有。 ②尖叶番泻 形态与前种大致相似,所不同者,本种叶多为长卵形,先端急尖或有棘尖,基部不对称,叶背灰绿色;花较小;荚果较宽,宽2~2.5厘米,先端尖突微小、不显。 产于热带非洲尼罗河流域。现海南、云南已从国外引种栽尽? 【采集】①狭叶番泻:在开花前摘取叶,阴干,按叶片大小和品质优劣分级,用水压机打包。 ②尖叶番泻:在果实成熟时,剪下枝条,摘取叶片,晒干,按完整叶与破碎叶分别包装。 【药材】①印度番泻叶 又名:丁内未利番泻叶。为植物狭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小叶片多完整,偶有小枝混入。叶柄长约2毫米.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4.5厘米,宽4~15毫米,全缘,先端尖而有锐刺,基部略不对称;叶面黄绿色,叶背浅黄绿色,稍有毛茸,叶背叶脉凸出。革质,略具韧性,有因打包加压而中脉留下横斜压纹。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 ②亚历山大番泻叶 又名:埃及番泻叶。为植物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小叶片常略卷曲,不甚平直,并多少有碎损,叶柄极短;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厘米,宽7~12毫米,叶端尖或微凸,全缘,基部不对称。叶面浅绿色,叶背灰绿色,微有毛茸,无压纹。质薄而脆。其他与上种相似。两种商品均以干燥、叶形狭尖、片大、完整、色绿、梗少、无泥砂者为佳,叶小、色黄、有梗、多破碎、有泥砂者为次。 印度番泻叶主产于印度,此外,埃及、苏丹亦产。亚历山大番泻叶主产于埃及。目前市场商品,主要为印度番泻叶。 【化学成分】狭叶番泻叶含番泻甙C,即大黄酸-芦荟大端?二蒽酮-8,8′-二葡萄糖甙。荚除含番泻甙A、B以外,还有大黄酸和大黄酚的葡萄糖甙,并有痕量芦荟大黄素或大黄素葡萄糖甙。 尖叶番泻叶和豆荚分别含葸类成分0.85~2.86%和2.34~3.16%,从中分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少量大黄酚及番泻甙A、B、C等番泻甙。这些蒽类成分都成糖甙存在。本植物尚含有3,5-二甲基-4-甲氧基苯甲酸。 同属植物耳叶番泻含鞣质,叶含花白甙,树皮含多酚氧化酶。 【药理作用】①泻下作用 番泻叶中含蒽醌衍化物,其泻下作用及刺激性较含蒽醌类之其他泻药更强,因而泻下时可伴有腹痛。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番泻甙A、B,经胃、小肠吸收后,在肝中分解,分解产物经血行而兴奋骨盘神经节以收缩大肠,引起腹泻。番泻叶作用较广泛而强烈,并认为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者更适合。 ②其他作用 番泻类植物可产生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合物;除有泻下作用外,某些番泻叶还有抗菌、抗生及箭毒样作用。番泻叶的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倒卵叶番泻叶的醇提取物对多种细菌(葡萄球菌及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水提取物则仅对伤寒杆菌有效。耳叶番泻的种子有降低犬空腹血糖的作用;全草中还含非啃倪啊? 【性味】甘苦,寒, 《饮片新参》:"苦,凉。" 【归经】入大肠经。 【功用主治】泻热导滞。治热结便秘,积滞腹胀。 ①《饮片新参》:"泄热,利肠府,通大便。" ②《现代实用中药》:"治食物积滞,胸腹胀满,便秘不通。"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后入),1~2钱;研末,0.5~1钱;或泡水服。 【宜忌】体虚及孕妇忌服。 《饮片新参》:"中寒泄泻者忌用。" 【选方】治胃弱消化不良,便秘腹膨胀,胸闷:番泻叶一钱,生大黄六分,橘皮一钱,黄连五分,丁香六分。沸开水温浸二小时,去渣滤过,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临床应用】治疗产褥期便秘 取番泻叶2.5钱,冲开水约150毫升,经2~5分钟,弃渣1次服下。如便秘时间过久,隔10分钟后将药渣再泡服1次。治疗100例,多数服1次即见效。服药后少数有轻度下腹疼痛。未见乳汁减少、恶露增多或全身不适等不良影响;且通便后子宫复旧良好,恶露减少。但平素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名家论述】《现代实用中药》:"番泻叶,少用为苦味健胃药,能促进消化;服适量能起缓下作用;欲其大泻则服4~6公分,作浸剂,约数小时即起效用而
Ⅷ 荷叶是泻药吗
当然不是了,不过喝荷叶茶的确会有轻微的腹泻,所以要适量的喝,不能喝太多。想减肥的朋友如果觉得喝荷叶茶效果不明显,不妨试试荷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