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兰花
㈠ 什么是兰花
基本信息
[编辑本段]浙江省省花,贵阳市绍兴市市花
名字
拉丁语学名:Cymbidium
英文名字: boat orchids
别名: 兰草 (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别名)
兰花的花语:淡泊、高雅
兰花的品种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4万多个兰花的品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春兰、蕙兰、蝴蝶兰等。其实,它们各自有各自的花语,兰花总的花语就是淡泊、高雅。
生物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目: 天门冬目 Asparagales/ 兰目 Orchidales
科: 兰科 Orchidaceae
属: 兰属 Cymbidium
[编辑本段]原产地
简述
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蕙兰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兰科共750属35 000余种,而兰属70余种。我国常见栽培种有:
四季名花春兰(C.goeringii):
又称草兰、山兰、朵朵香。一茎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传统名贵品种有宋梅、龙字等。变种有线叶春兰(C.georingii var.serratum),叶较细,花深绿色,无香气或淡香。
国宝蕙兰(C.faberi):
又称九子兰、夏兰。一茎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区与春兰相似。传统名种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岙素等。
生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下面1枚为唇瓣,较大,俗称兰荪。成熟后为褐色,种子细小呈粉末状。
春兰、蕙兰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状、质地等的不同变化分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种与素心等。梅瓣为萼片短圆,肉质较厚,稍向内曲,基部狭窄,捧瓣肉质肥厚先端内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开时微向上,名种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种。水仙瓣为萼片稍长于梅瓣,先端渐尖,捧瓣质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种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为萼片宽大,质厚,基部窄,先端宽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较润,微反卷,名种有大富贵、翠盖花等。蝴蝶瓣为向下的两枚萼片的内侧,质地变厚,成波状绉,并有红色块斑,有时整个萼片或花瓣数量突然增多(如绿云,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状有特殊变化。素心为花被、花茎、苞片同一颜色,纯绿、黄绿等,没有杂色的斑绿、黄绿等,没有杂色的斑纹,名贵品种有张荷素、老文团素等。
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编辑本段]种类介绍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每年还发现和培养出不少新品种。
兰草: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
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夫兰(夫兰:蕙兰和白芷称为一对,合名:蕙芷 )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和伞形科白芷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春兰:
春兰又名草兰、山兰。春兰分布较广,资源丰富。花期为一年的2~3月,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花朵香味浓郁纯正。名贵品种有各种颜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从瓣型上来讲,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兰:
蕙兰根粗而长,,叶狭带形,质较粗糙、坚硬,苍绿色,叶缘锯齿明显,中脉显著。花朵浓香远溢而持久,花色有黄。白、绿、淡红及复色,多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兰:
也叫四季兰,包括夏季开花的夏兰、秋兰等。四季兰健壮挺拔,叶绿花繁,香浓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强,易栽培。不同品种花期各异,5~12月均可见花。
寒兰:
寒兰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以及西南的云、贵、川等地。寒兰的叶片较四季兰细长,尤以叶基更细,叶姿幽雅潇洒,碧绿清秀,有大、中、细叶和镶边等品种。花色丰富,有黄、绿、紫红、深紫等色,一般有杂色脉纹与斑点,也有洁净无瑕的素花。萼片与捧瓣都较狭细,别具风格,清秀可爱,香气袭人。
墨兰:
墨兰,又称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等,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海南等。我国南方各地特别是广东、云南的养兰人最喜栽培与观赏。
春剑:
春剑常称为正宗川兰,虽云、贵、川均有名品,但以川兰名品最名贵。花色有红、黄、白、绿、紫、黑及复色,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香浓味纯,常为养兰人推崇首选。
品种鉴别:
品种鉴别是对兰花综合素质的鉴定,是最能展示艺兰功力的一门学问。因此,历代艺兰大家都对此格外慎重,从不妄下结论,始终奉行“三看”原则。一看叶形“观花一时,赏叶终年”。
在无花季节,人们对名品兰花鉴别的主要依据是看叶形,包括叶芽、株形等。兰芽出土时的色泽对兰花品种的鉴赏有一定参考作用,芽期需仔细观察。一般而言.凡新芽为白色、白绿色、绿色的,春兰一般为素心品种,蕙兰大多为素心或绿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状“白峰”的,有可能出细花。兰花传统名品大都相对稳定,其叶形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兰艺家经长期实践,对叶形特征明显的品种一般能凭眼看就能鉴别出是何品种,如直立叶的汪字、泰素、老极品,环垂叶的宋梅、大一品,肥环叶的大富贵、扭曲叶的绿云等。但兰花由于种养环境不同,并非年年岁岁叶相同,于是兰艺家们在观叶的同时往往还要结合看花苞来鉴定品种。二看花苞兰花传统名品不但叶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们在鉴别时既要看叶形,又要看花苞。关于花苞的鉴定,前人总结出了兰蕙头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铃的“五门八式”。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鉴别品种大有裨益,值得我们很好的消化吸收。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在兰艺实践中发现,即使同一盆兰花,有时其花苞的颜色在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不相同。对此我有体会。经多年观察,我栽培的大富贵、元字等名品兰蕙其花苞在不同的年份有时会有差异,有的年份花苞色泽深些、有的年份色泽浅些。据无锡陈耀明先生讲,他种养的集圆有时抽出的花葶为“深赤红色”,有时抽出的花葶为“绿中见紫”,有一年他的一大盆集圆拔出五个花葶,有三个是红的,两个绿中见紫。
可见,单纯从花苞的色泽、形状来鉴别品种有其局限性,还必须看其开品。三看开品对兰蕙品种的鉴别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开品,这也是引种品种要见花引种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开品到位,见花就能鉴别出是何品种。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同一品种的兰蕙往往因种法不同开出的花品有时也各不相同,如宋梅能开出四五种花形,绿云、西神亦能开出几种不同的花形,但我们不能因其开品有异就断定它们是不同的品种。故一代兰艺大家吴恩元言:“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有高下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品种鉴别真学问。对兰花品种的鉴别应辩证的看、综合的看,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妄下结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看叶形、看花苞、看开品。
[编辑本段]世界国兰家族
兰花是世界名花,国兰家族中有一万五千多个品种,亚洲中国兰是蕙兰,大洋洲、非洲多为凤兰,新加坡万带兰,芬兰铃兰,南斯拉夫铃兰, 塞舌尔--凤尾兰,津巴布韦--嘉兰,南美洲国家的定为国兰:巴西卡特兰,哥斯达黎加卡特兰。厄瓜多尔、危地马拉都是丽卡特兰,哥伦比亚卡特兰,厄瓜多尔白兰花。
中国兰蕙兰通常是指兰属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至10余蕙兰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墨兰建兰和寒兰越冬温度10℃左右,另外几种5℃左右。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古代称之为“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编辑本段]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兰,香草也。――《说文》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兰槐之根是为芷。――《荀子•劝学》
中国兰的根是为白芷,白芷象征人民百姓。蕙芷是自古以来仁义与民政的传统美德精华,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蕙兰根系人民。
[编辑本段]中国兰和兰艺的历史
中国兰
孔子《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芷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花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兰艺
兰艺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中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兰艺研究的一大成就。
兰艺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兰艺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 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栽培和病虫害栽培技术
1。试管栽培:
随着兰花组织培养技术和无菌播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兰花在试管内开花的现象正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现象之所以能吸引育种学家的目光,主要原因是原来需要常规栽培许多年才能开花的人工杂交新品种,现在在试管里,通过1~2个培养周期就能人为地促使其开花,这样就可以根据开花的情况有目的地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淘汰相对较差的个体,从而使整个育种的周期缩短,并大大减轻大量栽培未见花品种的工作量,使育种工作更富有针对性。
由于我们长期从事的是兰属植物中几种常规栽培的地生兰种的开发和研究,因此下面提及的兰花,均是指这几个兰种而言,包括春兰、建兰、春剑、莲瓣、蕙兰、寒兰等。
兰花在试管内开花的方式,根据目前的观察结果,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由兰苗的腋芽发育成花芽,这种方式跟常规栽培中兰花的开花方式是一样的,只不过常规栽培是一丛苗起花,试管内是单苗起花而已,这种情况在建兰中比较普遍,春兰春剑等品种中比较少见。第二类是兰苗的顶芽发育成花芽,类似通常所说的草中箭( 草心箭),花由兰苗最中心长出,这种情况在各个兰种中都有出现,尤其是在春兰中常见。第三类是由原球茎的顶端直接分化出花芽,这类方式完全由培养基内的激素水平控制,起花快而整齐,分化频率高,是目前主要的诱导起花方式。
兰花在试管内开出的花朵,基本的品种特征是不会改变的,例如素心品种开素花,绝不会开彩花。凡是有香味的品种,试管内的花也是有香味的,并且香味浓郁,不亚于盆栽兰花的香味,这一点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由于试管内的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原因,花期通常只有几天时间,不如盆栽兰花开花持久,在低温条件下,花期则可以大大延长。兰花在试管内开出畸形花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有些品种可以达到10~20%。一般来讲,这些畸形花通常都是生理性的原因和外部培养条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激素水平、无机盐等理化因素,而不是遗传上的相应改变,因此这些畸形花的出现,在遗传和育种上毫无意义。我们曾追踪观察过很多的奇花品系,希望能从中选出新的优良品种,结果绝大多数以后又开出了正常花,真正能稳定的是极少的。
一个对兰花培育者十分有用的现象是,试管内开出的花,多数情况下,合蕊柱都能正常发育,具有正常的授粉能力和结实能力,我们曾镜检过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发现其减数分裂过程和花粉粒的形成过程基本是正常的。尤其是以腋芽的方式开出的花,授粉后结出的果实很容易正常发育至种子成熟,并且这些在试管内结出的种子,有一定的发芽能力,尽管发芽率比盆栽兰花的种子的发芽率低,但对育种者来说,已经足够了。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控制兰花在试管内开花的能力越来越强,这无疑会对兰花的杂交育种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兰花的主要欣赏点在花艺上,一个未知的品种,在开花前也基本无法从叶片上判断其优劣,所以育种工作者不仅要选择合适的优良亲本做杂交并且培育出小苗,还不得不把这些小苗,不论好坏,一古脑地种进温室,苦等数年至开花,才能从中筛选优秀单株。这一过程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即使获得了优秀的单株,很不幸的是每一个单株的数量也是非常少的,通常只有几苗,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还必须以这一优秀单株为外植体,再从头做一次组培。从开始作杂交工作,到最后有商品苗供应市场,这一过程要经历两次组培周期,两次从瓶苗到开花的栽培周期,一般要十多年的时间。而试管内开花技术的完善,使我们不必经过栽培过程,就可以在试管内筛选优良株系,并且一旦选出,可以直接进行快繁,不必再经过原球茎的诱导过程,使整个育种周期缩短将近一倍的时间。
兰花在试管内开花带来的另一便利之处是使兰花的瓶内杂交成为可能,这是一个全新的应用研究领域。有些育种工作,需要进行反复的杂交,回交和自交,才能实现育种目的,选育出优良的新品种。例如素心品种和梅瓣品种的杂交,子一代通常是梅瓣但肯定不是素心,这就需要子一代和素心亲本回交一次,或者子一代自交一次,再从子二代中选择素心梅瓣。采用常规办法,这一过程肯定要用十几年时间,现在有了促使兰花试管内开花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在试管内让子一代开花,并且在试管内进行自交授粉或子一代植株之间相互授粉,并培养出种子。这些种子无需消毒直接播种于培养基上,获得子二代,再诱导出花,即可从子二代中间选择想要的品种了。这一过程比常规方法,至少可以节省两个从瓶苗到开花的栽培周期。
另外,由于试管内开花不受季节限制,可以随时诱导,这就为不同季节开花的兰花品种或者是花期不遇的兰花品种之间的杂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换句话来说,试管里开花的兰花,为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了稳定的花粉源。依据这一思路,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开花季节的限制和种源数量的限制(有些数量很少的品种,要见一次花可能要等很多年的时间,并且开花时不一定有非常合适的其它亲本材料同时开花),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不同季节开花的兰花品种之间的杂交。
目前而言,兰花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尚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并不是每个品种都能诱导出花,也不是每个品种都能达到需要的成花率,更没有一个现成的程序能让所有的品种开出花来,每一个品种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摸索。但这些基本都是技术性的问题,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来,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2。繁殖方法:
兰花常用分株、播种及组织培养繁殖。
a.分株: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b.播种繁殖:兰花种子极细,种子内仅有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发芽力很低,加之种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规方法播种不能萌发,故需要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来供给养分,才能萌发。播种最好选用尚未开裂的果实,表面用75%的酒精灭菌后,取出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5~10分钟,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瓶内,然后置暗培养室中,温度保持25C左右,萌动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茎。从播种到移植,需时半年到一年。组织培养已获成功,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3。繁殖技术
a. 场地选择: 要求四周空旷,通风良好,并靠近水面,空气湿润,无煤烟污染。场地的西南面,可种常绿阔叶树,郁闭度应在0.7左右,这样可减少午后阳光照射,调节湿度与温度。
b.浇水: 以雨水或泉水为宜,不宜用含盐碱的水,如用自来水,应将水搁置数天后使用。浇水要看气温情况而定,春季浇水量直少,夏季宜多;梅雨季节正值兰花抽生叶芽,盆土宜稍干;秋后天气转凉,浇水量酌减,保持湿润即可。冬季在室内宜干,减少浇水次数,且宜于中午时浇。兰花可淋小雨,但连续下雨或暴雨则易烂心、烂叶,故须注意防雨。
蕙兰c.施肥: 栽兰宜用饼肥,以草木灰4份、豆饼10份、骨粉10份混合拌匀,放于缸内,分几次加水,使豆饼浸涨为止,后加盖密封,经一年腐熟,再制成干粒。使用时放于盆面即可。如用全粪,也应经一年腐熟,掺水冲淡滤渣使用。一般从5月开始施肥,至立秋停肥,掌握薄肥多施。施肥应在傍晚进行,第二天清晨再浇1次清水。
d.遮阳及防寒: 除早春及冬季外,都要放在露天棚下。荫棚要求通风良好,兰花在3~4月间刚出房时,可以多晒太阳,以后蔽荫时间渐增。冬季兰花须搬入室内防寒,室温保持1C~2C即可。另外,兰花在春季出房后,秋季进房前,也要注意防霜。
4.病虫害防治
a. 通常使用的方法:
兰花的主要病虫害有:
(1)白绢病:多发生于梅雨季节。应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予以预防,发病后可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即可。
(2)炭疽病: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极。防治方法除改善环境条件外,发病期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7~10天互次,然后再辅以l%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1次。
(3)蚧壳虫: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用常规法防治。
综上所述,要养好兰花,必须掌握其自然生长环境条件,采取合理措施,加强养护管理。据《养兰诀》载:“春不出,夏不日,秋不于,冬不湿”,这便是我国养兰经验之概括。
b. 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方法:
兰花的病虫害,近代多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药使用过量,兰花易遭药害。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或使用次数频繁,会使害虫病菌产生抗药性而起不到防治效果。喷洒农药时还会污染环境,严重者会使人畜中毒。无公害防治兰花病虫害自古有之,近代也屡见不鲜。兰花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具有行之有效、成本低廉、取材容易、方法简便、不会污染、无副作用等诸多优点,值得提倡。下面介绍一些民间流传的无公害防治兰花病虫害的小验方。“小”验方,往往也许能够解换“大”问题,兰友们不妨一试。
㈡ 兰花的来历
兰花,主要是“中国兰”,即春兰、蕙兰、墨兰一类。它们的花朵多半并不十回分艳丽答,而是清香素淡,适合东方人鉴赏的传统。 植物学上这一类兰花都属于兰科的一个属,即兰属。这个属总共有50种,我国有21种以及一些变种品种,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区。实际上它在兰科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在植物界兰科是一个非常奇特和十分进化的大家族,全世界共有700个属、25000种,在被子植物中只有菊科可与之媲美,并列为世界冠军。 兰科的大多数成员,不是生长在地上,而是附生在悬岩峭壁、巨树高枝之上,通常称之为热带兰。不少热带兰有艳丽的花朵,但也并不尽然。所谓“中国兰有香而无色,热带兰有色而无香”,大致是指常见的栽培种类而言,实际上热带兰也有“有香而无色”的,反之亦然。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有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据研究,全国共有158个属近1000种之多,其中不少是我国特有的珍品。
㈢ 兰花 介绍
http://www.cnhhcw.com/zhuanti/2007q3/20070808092951326249.html
http://www.cnhhcw.com/zhuanti/2007q3/20070808092951326249.html
这个地方有关于兰花的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兰花从季节分,可分为春兰、蕙兰、秋兰、寒兰。因而它的用途较多:1、观赏。2、食疗《十万个不要.花卉篇》记有名菜“兰花大锅”,其味鲜香,肉嫩,营养丰富;“兰花银粉全鸡”,色泽美观,肉烂味鲜爽口。3、药用:《本草纲目》云:“兰草走气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佩兰、泽兰全草药用。建兰叶、花、根均可药用,叶及根一年四季皆可采用,鲜用干用都行,斑兰叶茎叶药用,夏秋采,鲜用或晒干用。建兰有理气,宽中,明目之功。脾阐口干:佩兰,水煎服。......
㈣ 兰花的全部
1。诗词
唐李白《古风》 蕙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清 刘灏 《广群芳谱》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元余同麓 《咏 兰》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明刘伯温 《兰花》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明张羽 《着色兰》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明孙克弘 《兰花》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明薛网 《兰花》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明李日华《兰花二首》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明景翩翩 《写兰》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明徐渭《兰》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清郑板桥《折枝兰》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清郑板桥《山顶妙香》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清郑板桥《高山幽兰》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清郑板桥《题画兰》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溪沙 《兰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朱彝尊《顾夫人画兰》
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
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朱 德《咏兰》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张学良《 咏兰诗》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唐崔涂《幽兰》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明 陈汝言《兰》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清钱谦益 《咏同心兰四绝句》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清秋瑾《兰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朱德《咏兰》
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
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名字
拉丁语学名:Cymbidium
英文名字: boat orchids
别名: 兰草 (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别名)
科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目: 天门冬目 Asparagales/ 兰目 Orchidales
科: 兰科 Orchidaceae
亚科:树兰亚科 Epidendroideae
族: 蕙兰族 Cymbidieae
亚族:牛角兰亚族 Cyrtopodiinae
群团:蕙兰群团 Cymbidium
属: 蕙兰属 Cymbidium
[编辑本段]原产中国
简述
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兰科共750属35 000余种,而兰属70余种。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下面1枚为唇瓣,较大,俗称兰荪。成熟后为褐色,种子细小呈粉末粉。
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每年还发现和培养出不少新品种。
中国除了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宁夏、青海、新疆之外,各个省区都有不同种类的兰属植物。一般来说,地生兰多生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附生兰多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上山采集野生兰,对于发现新品种,选择优良杂交亲本,均有着重要意义。在采集过程中,要考虑到选择花期、提高成活率等因素,同时要做好注意安全、防火、不误闯禁区、做好采挖记录等工作。
在兰花养植、经营过程中,由于兰商对一些新奇兰花品种的疯狂炒作,曾一度使得兰花的价格异常升高,不断出现“天价兰花”。在巨大经济利益驱使下,出现了对野生兰花资源的大规模毁灭性采集,并导致不少兰花野生境地遭到极度破坏。为此,国家采取了设立禁采保护区、建立品种保护级别、完善野生资源立法,以及对不法采集者严加处罚等保护措施。
够了吧
㈤ 兰花要怎么概述
兰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是以香为著称的花卉。兰花属兰科,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3片成一束。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给人以极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古今名人对它评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时候,文人一般把美文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兰科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其中就有750属35000余种,单兰属就有70余种。
㈥ 各种兰花是怎么区别的
1、春兰花茎笔直,通常一个花茎上只能开一朵花,少数情况也可一枝双花版。春兰花期比较长,权花香浓郁,叶片较短,成品高档春兰多用紫砂盆栽种。
2、蕙兰在自然状态会在夏天开花,但此品种往往通过人工控制冬季开花而作为年宵花卉。叶片发亮,较有光泽感,一个花茎往往有十多朵花。花朵略香,花瓣上常有紫红色的小斑点。花期非常长,从春天开到秋天。
3、建兰通常在秋季开花,一个花茎十来朵花,香味较浓,花上通常有斑点。叶片非常直立,适应能力极强。
4、在冬季,墨兰和寒兰都会开放。但是墨兰的颜色比较深,而寒兰的颜色比较浅,只要看花朵的颜色深浅就很好辨认。
(6)简述兰花扩展阅读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
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
㈦ 全面介绍兰花!
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科属:兰科,兰属
别名:春兰、兰花、山花、草兰、朵朵香
兰花 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总状花序,花被2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红色斑或无,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黄褐至浅黄,以不具褐色的纯颜色者为贵异。根簇生,肉质,圆柱形。萌果三角形,种极小。早春由叶丛间抽生多数花茎,每茎顶开一花,花淡黄绿色,清香。
兰花通常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两种,兰花源产我国,故称中国兰。中国兰主要产于亚洲的亚热带,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山区、西南、华南和台湾各地亦有分布;洋兰大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
兰花是我国古老的花卉之一,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多年,约有一百多个品种。依开花的时间分,有春兰、夏兰、秋兰、寒兰、报岁兰。
兰花极具观赏价值,其朴实无华,叶色长青,叶质柔中有刚,花开幽香清远,发乎自然,居“花草四雅”之首。因此人们将兰花尊为“香祖”、“国香”、“天下第一香”。兰花原生于深山幽谷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故有“花中君子”之誉。兰花,叶态优美,花姿娇媚,香馥幽异,是我国名贵花卉之一。所以,我国人民一直非常喜爱兰花,总结积累了不少养兰经验,如“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和《养兰中诀》。
兰花入药,药名草兰。叶治百日咳,根治扭伤,籽治目翳,花可治滞痢。
兰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 的一个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兰科是有花植物中最 大的科之一,估计有800个属,3万~3.5万个原生种。另外,在英国《国际散氏兰花杂种登记目录》中正式登记的人工杂交种约有四万种以上,而且每年以1000种以上的数目增加。
我们常看到的国兰和洋兰,只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观赏价值的栽培种类,还有大量的野生兰科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
国兰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至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墨兰建兰和寒兰越冬温度10℃左右,另外几种5℃左右。
国兰的起源与历史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㈧ 兰花的介绍
兰花为多年生草本,单子叶植物。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回革质,2至3片成一答束。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具高洁、清雅的特点。
㈨ 简述兰花手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指抄法 - 兰花指
■ 使用时机
指示方向或袭其他示意动作。
■ 动作要领
1. 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弯曲。
2. 拇指指面轻贴中指指缘。
3. 拇指勿压扣中指指甲。
4. 小指僵直会使手形不自然。
5. 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
指法 - 兰花指-2
■ 使用时机
自我表示或其他示意动作。通常与其他手势动作连用。又称「兰花掌」。
■ 动作要领
1. 伸张五指,立食指,余四指自然微弯。
2. 拇指指面轻贴中指第一至第二关节处。
3. 手指自然弯翘、放松。
4. 太用力会使手形僵直。
5. 眼神必须随手指移动而转向。
■ 招式门路
1.菊花门单手式,掌心一点朱砂,五指并拢,指尖向上,成捏花状,中指、拇指、小指的顺序缓缓散开如菊初放。
2.黄瓜门双手式,胳膊自然垂与两侧,双手空握,左右小指轮流小幅度弯曲,以左前右后的顺序伸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