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荷花浮雕
① 佛山的南海观音寺 西樵山 是同一个景点吗
不是。
南海观音寺建于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年历史,座北向南,风景极佳,实为灵山胜地。 观音寺是属于宫殿式寺宇,安有上御道与龙雕。
观音寺的中轴线上有汉白玉九龙朝阳及莲花浮雕,名为御道(过去皇帝所行的道路称为御道)。寺前放生池占地30余亩,遍植莲花,夏日荷香塔影,柳浪闻莺,使人流连忘返。 这里香火鼎盛,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日为观音开库(亦即观音寺庙日)参拜的信徒达数万之众,已成为南海区最大的佛门圣地。
(1)山荷花浮雕扩展阅读:
观音寺
距广州、佛山皆为12公里。交通方便、信众甚多。香火鼎盛。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日为观音开库(亦即观音寺庙日)参拜的信徒达数万之众、已成为南海市最大的佛门圣地。
南海观音寺景点,颇具特色。寺前放生池占地30余亩,遍植莲花。夏日荷花盛开,荷香塔影,柳浪闻莺、鸽鸟飞翔、一派详和瑞气,使人流连忘返。
寺前的文化广场占地40余亩。林木婆娑。是为游人憩息之所。分饼石、观音泉、牛牯石皆为观音显灵之传说。而姻缘树,瀑布源流。山顶公园都为观音寺增添了人文景观。
西樵山
海拔346米,是一座古火山,山体外陡内平,状如莲花簇瓣,直径4公里,周长约13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有72座峰峦,以大科峰(海拔344米)为最高,群峰罗列、参差有序,九龙岩、冬菇石、石燕岩等峰峦,形态万千。
西樵山最大的特点是"山里有湖湖里有山,水在山中山在水里"全山有16个岩洞,232个泉眼,28处瀑布,"飞流千尺"、"云岩飞瀑"最为壮观,山顶有3个"天湖",动植物种类繁多,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观云海、看日出和避暑胜地,也是地学考察的好地方。
② 山陕会馆的襄阳馆
襄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樊城瓷器街西端。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山西、陕西商版人集资始建。乾隆三十九年(1774)新建了祭权祀天、地、水的三官庙。嘉庆六年(1801)重修山门和戏楼,又相继增建了花园、荷花池等,使这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总面积达数千平方米,殿阁楼堂100余间。是襄阳樊城历史上作为繁华商埠的缩影,也是体现樊城特点的重要历史遗存。现存建筑仅门楼、拜殿、正殿,均为琉璃瓦覆顶,雕花门窗。梁、枋及檐下隔板上多线雕或浮雕、透雕人物故事及花鸟图案。
③ 锦屏山资料
山东章丘市锦屏山锦屏山,在章丘市区南18公里处,属泰沂山脉北麓。该山总面积约 25平方公里,海拔 563.5米,横亘于文祖镇西南8公里与垛庄镇交界的地方。其主峰在三德范村西南方,由此再往西南50公里就是东岳泰山。锦屏山,因山林蓊翠,古木苍郁,远观宛然横铺“一”字,似屏风,而得雅号锦屏。又因山头平而方,俗名平顶山。山虽小,可树、洞、泉、石、古迹齐全,不失为游客休闲远足的好去处。经明水南下,顺章莱公路即可直达。 锦屏山遍山翠柏,植被繁茂,风景奇秀,有柏林3000多亩,柏树100万余株。山前是大片原始森林区,山背是广阔的50年成年林,山中有名贵中草药100余种。远看重峦吐绿,叠嶂滴翠,山林幽邃;近看柏涛起伏,树冠相连,蔽日遮天。山风吹来,沙沙作响,置身其中,如入仙境。在锦屏山“一”字形山脊上,现存古柏43株,盘根错节,造型各异,株距整齐划一,颇为壮观。 锦屏山景点可分为五大区: 朝阳观景区 在探古寻幽的朝阳观景区,该景区在对香火鼎盛的碧霞祠、朝阳洞、文昌阁等名胜古迹修复一新的基础上,更增加了名道持观的老君堂、射箭场、莲花洞等诸多新景点。 天庭景区 在花木葱茏、翠柏映衬的天庭区,游客可敲响祈福的如意铜钟,在阳光浴场享受阳光的亲吻,游观天庭大戏台。 民俗文化区 在民俗文化区的跑马场里,游客在享受快马加鞭之畅快的同时,又可在地道的蒙古包里享受异域风情,感受异域文化,同时更能欣赏到二十世纪风云人物、京剧脸谱、现代雕塑三大系列雕塑群。 锦屏广场 在环境优美的锦屏广场里,游客可以在大型游乐场里亲身体验一下新奇独特的游乐设施和妙趣横生的娱乐项目。激情参与拓展训练营,感受花草疾速而下的疯狂。走过空中云步桥,您将与和平的使者‘白鸽’零距离接触。 北天域度假区 在青山环抱的北天域度假区里呼吸清新的空气,看山花慢坡,听百鸟争鸣,吃名厨料理的野味“锦屏八大碗”和“塞北全羊宴”,过您慵懒、惬意的周末。 锦屏山兴盛于清初。章丘绣惠镇山头店村秀才韩阳成出家修道,于雍正七年(1729年)来此山修炼。他白天下山化缘,夜晚栖息山洞。在周边乡村村民的鼎力支持下,历经20多年筹集物资,大兴建筑,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成碧霞元君祠和老君堂两大建筑群,使锦屏山名声远扬。 顺北路登山,到山门停车场水泥坪,即可看到气势宏伟的全石结构山门牌坊高高矗立。山东省著名书法家王仲武手书“锦屏胜境”镌刻匾额上。沿石阶和山路蜿蜒上行,走过微波铁塔,可看到名人题写的石碑、韩道士墓和古戏台等。到山顶,碧霞元君祠坐北朝南雄踞眼前,前殿为灵应宫,后殿为泰山行宫。两座建筑皆用料石砌合而成,前檐石雕图案精美,令人赞叹,而无木建筑之独特,巧夺天工,实属罕见。 碧霞元君祠东百余米,峰回路转,经碑林、曲径、石阶,在丛林掩映、绝壁悬崖处有朝阳洞,亦名老君洞。洞外有老君堂,堂前有韩阳成亲手栽植的银杏树1株,高达30多米,树围3米,冠径20多米,历经246年,仍枝叶繁茂。堂右有1株古柏曰“丈柏”,与银杏树并驾直插云霄。 老君洞南30米,峭壁之上建有文昌阁。出阁向南拐有一龙泉神井,泉水清洌,四季不涸。 从南路登山,将先入迎仙门,遥望文昌阁。山势陡峻,树茂林密,幽雅恬静,一路走来,心旷神怡,别具一番风味。山谷平畴上,有一大片桃林,电视剧“鲁智深”的部分外景曾在此拍摄。及至登上“三蹬崖”极顶,鸟瞰山下,奇峰异合,重峦叠嶂。北望黄河水,隐隐如飘带;南瞩齐长城,蜿蜒似蛟龙,雄奇壮观,尽收眼底。尤其在夕阳辉映下,更是美不胜收。 您如果想回归自然,寻古探幽,到锦屏山度假休闲,爬山游玩,那山幽林静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造化之美妙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编辑本段2、浙江奉化市锦屏山 位于奉化市区,又名中山公园,内有中山纪念堂。山顶有国内少见的蒋中正题字,即“锦屏山”三字。山下有蒋中正当年恩师墓。中山纪念堂后有小房,余秋雨在文革期间曾在此居住。山间亭台楼阁颇多,一直保持民国期间风貌。山体在解放后多被挖作防空洞,现为市民夏日纳凉好去处。山虽小,但人文背景颇深,实为奉化一处优良的旅游景点。 编辑本段3、云南峨山县锦屏山 位于峨山县境内,由锦屏山主景区、双江片区、西乡区三个片区组成,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在景区内植被保护良好,生物物种具有多样性。景观以奇特的高原中山林地自然风光为主体,以观赏花卉、林木、民族风情为辅衬,适宜开展度假、旅游、科普、科考活动。 编辑本段4、四川省阆中市锦屏山 阆中锦屏山系国家AAAA级风景区,古称阆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阆中市城南,因“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人们通常都叫锦屏山。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句“阆中盛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即指此。现在的锦屏山园林共占地80多万平方米,锦屏山东侧为黄花山,有配衬古城风水的奎星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名魁星阁。 锦屏山风光秀丽,历代都在山上建造楼阁亭榭,有杜陵祠、阆峰亭等。明嘉靖初,保宁知府张思聪更建锦屏书院,内有尊道阁贮藏经史,另建三贤祠祭祀理学家朱熹、张栻、黄裳。后杨瞻增修望江楼及三洞六亭。清代黎学锦重建三贤祠,改祀杜甫、司马光、陆游,并在锦屏山麓建张烈文侯祠,在阆南桥附近立“张烈文侯故里”碑,纪念抗金名将阆中人张宪。清代先后建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太白楼、邱祖殿、观音殿、三贤祠、武侯祠、静应祠、瞰碧亭、惠泉亭、“天下第一江山”碑(此碑已毁于文革)等。现在的景点主要有:张宪祠、九曲长廊、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杜工部祠堂、放翁祠、碑林、儿童乐园、动物园、赛锦屏、观星楼、荷花池、锦屏山造像及石刻、怀飞亭等。 编辑本段5、河南宜阳县锦屏山 锦屏山,位于宜阳县城南,东西走向,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500米,属断裂突起的石灰岩质地壳外貌。山势紧贴县城,拔地而起,高耸峻峭,陡如直立,蔚为壮观,是宜阳城的天然屏障,也是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据传,百年前这里柏林如海,古木参天,因而俗称柏杷山,此山“体如雕琢,色如翡翠,峭如立壁,峻若岩墙”。登高俯瞰,县城东西及洛河沿岸山水之美,尽收眼底。 锦屏山自东向西一字排列的十二个山峰,依次为桃花、奎壁、烟霞、老人、玉柱、香山、书带、栖云、文笔、双壁、左狮、夕阳诸峰。俨若十二幅锦锻条屏,凌空垂挂,峻美壮观。唐女皇武则天赐名“锦屏”,并亲笔题写“锦屏奇观”四个大字,刻碑立于最高的玉柱峰之上,可惜后被雷雨击毁,今仅存一“奇”字残碑,字大如斗,笔力雄健。凡到宜阳县城者,大都以望锦屏、登锦屏为快事。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登高远望,即兴咏怀。据旧县志“艺文”粗略统计,自唐至清,涉足锦屏的著名诗人40多位,留下歌颂锦屏山的诗词60多首。过去有人将它列出玉柱青霞,仙楼夜月,学院书声,云亭远眺,雉蝶炊烟,藻沟流云,陶洞秋风,香山梵呗,古柏浮岚,丹台昭晖等十大胜景。? 编辑本段6、江苏连云港锦屏山 位于市区西南3公里处,因山色锦绣,美如画屏,而被康熙皇帝命名为锦屏山。孔望山因孔子曾在此登山望海而得名,这里古迹众多,景区内有孔望山摩崖石刻、桃花涧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新石器时代的将军崖岩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历代游客所景仰。2500多年前,著名的“孔子问官”(当年孔子曾在此山头向郯子请教官职制度方面的学问)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今人为纪念他,在山顶塑起了“孔子望海”雕像。孔望山上景点众多,有飘然亭杯盘砚石、石象、石蟾、龙洞古刹等等,最负盛名的是位于孔望山南麓的佛教造像,比敦煌莫高窟还早200年,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史学家称为“九州崖佛第一尊”。孔望山摩崖石像中有大小石刻100多个,最大的1.55米,最小的仅10多公分。孔望山摩崖石像中有着丰富的佛学内容,其中“涅磐图”表现了释迦牟尼离开尘世,到极乐世界去时众弟子“或悲戚,或哀号……”等痛苦情景。摩崖石刻中的“舍身饲虎图”、“汉代宴饮图”、“叠罗汉图”等,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它的出现说明了汉代连云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近年来,孔望山又开发了索道、游乐场等现代游乐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游览的新去处。 编辑本段7、山西吉县锦屏山 锦屏山位于吉县城南边约0.5公里处,此山林木丛郁,春夏花开馥香,秋季山果点点,冬日松柏挺拔,宛若锦屏,故名锦屏山。相传唐尉迟敬德曾途经此地挂甲于山,又名挂甲山。其主要景点有三处:一是在挂甲山脚下从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开始至明朝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九百多年间的历代摩崖石雕,共有五区七组之多。其刻工之精细、造形之优美,使游者赞叹不已,其中有一佛像,右手托腮,左膝微屈,两目微合,神态自若,运用了浮雕与线雕相结合的、富于立体感的手法,实为精品之作。其二是摩崖造像旁的佛阁内端坐的一尊铁佛,高二米五,铸于金代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三月。原存放于吉县屯里镇五龙宫村的铁佛寺内,九十年代初被盗,几科被偷运出境,公安人员千辛万 锦屏山苦始予追回。1995年吉县文物站复修“佛阁寺”,将铁佛安放其中。有乐善好施之主捐款上万元以金粉重装,使原本铸造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的佛像,更加辉煌端庄。三是皇天后土庙,坐落在挂甲山巅。沿公路上行五百米,再登台阶108级,便可见到两相对峙、造形优美的钟鼓楼。钟楼内悬挂金代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铸造的原安平村安国寺大钟一口,花纹清晰,声音宏亮。再上台阶36级,便可见皇天后土庙。此庙为仿本县谢悉村“坤柔圣母庙”而建。谢悉庙始建于宋朝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元代在原址上重建。该庙的斗拱、额枋、梁架等结构奇特,为中国古代建筑中之少见者,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但原庙已经坍圮,为保存这一古建瑰宝,故按该庙原貌修建了这座皇天后土庙。庙内现塑有伏羲与女娲像,神形端庄。除以上三处外,佛阁寺内还陈放着北魏、隋、唐各代的佛像造像碑,石佛、文字碑刻数十尊及阎锡山在克难坡的《洪炉歌》石刻一方。 编辑本段8、湖北省当阳市锦屏山 锦屏山,原名景山,主峰距中心城区4千米,海拔200米。与长坂坡隔沮河相望,峰岚叠翠,林木葱茏,山色秀丽。三国长坂坡之战,赵子龙将军单骑救主时,曹操在此山观战督阵。 锦屏山是一个生态自然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每年自发前往登山和农家乐旅游的游客上万人,由于没有系统规划和规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④ 铸铜浮雕价格介绍
在一些公园、广场、旅游景区等地方,常常能够看到一些精美的铸铜浮雕雕塑的工艺品、艺术品作为装饰。那么,铸铜浮雕工艺品的价格是多少呢?贵不贵?在本文中,土巴兔小编将为大家简要介绍几款铸铜浮雕的具体价格,帮助大家了解铸铜浮雕的大概价位。
美华铸铜浮雕
这一美华品牌的铸铜雕塑的品名是荷花浮雕墙或花草浮雕壁画,是植物类型的中式浮雕,通常情况下是放在室内作为文化墙影壁的,也可以作为电视背景墙。在阿里巴巴商城上上,这一美华荷花铸铜雕塑墙的价格是每个1500元。
中翰铸铜浮雕
这一中翰品牌的铸铜浮雕是山水花卉纹饰的大型缎铜浮雕壁画,它的风格是简约现代风格,采用了平雕工艺,通常作为一个几何造型的摆饰工艺品。在阿里巴巴商城上,这一中翰铸铜雕塑的价格是2500元每个。
海欣铸铜浮雕
这一海欣品牌的铸铜浮雕是中式风格的铜浮雕,其材质是青铜,通常作为组合工艺品放在建筑物的入口处,如酒店、校园等地方作为装饰。在阿里巴巴商城上,这一海欣的组合铸铜浮雕的价格是每立方米4000元,采购量在20到99立方米时的价格是3800元每立方米,当采购量超过100立方米时的价格在每立方米3600元。
梦幻美铸铜浮雕
这一梦幻美的铸铜浮雕是是几何形状的具有楼阁亭榭纹饰的大型铜壁画,造型抽象,它的材质是纯铜、红铜、紫铜,风格是欧式风格的,适合放在酒店、会所、办公场所等地方作为摆设。在阿里巴巴上,这一大型铜壁画的价格在4600米每平方米,不过,最少要购买10平方米。
祥瑞铸铜浮雕
这一祥瑞品牌的铸铜浮雕是一米二规格的龙凤呈祥的铜浮雕工艺品,其纹饰图案是鱼虫鸟兽,通常作为仿古的家居摆饰来使用。在阿里巴巴上,这一龙凤呈祥的祥瑞铸铜雕塑的价格是一件6000元。
汇丰铸铜浮雕
这一铸铜浮雕是汇丰品牌的大型户外缎铜高浮雕工艺品,它的具体规格是一米八,风格是古典风格,还拥有山水花卉的纹饰图案,颜色有金色和古铜色,常常作为挂饰摆放在广场上。在阿里巴巴商城上,它的价格是每件15000元,超过十件后的价格是14000元每件。
综上所述,铸铜浮雕的价格有几千元的,也有上万元,甚至更贵的都有。一般来讲,铸铜浮雕的尺寸大小、品牌、工艺的精湛与否等因素都会对其具体价格产生影响。在此,小编提醒大家要根据其实际摆放位置来选择铸铜浮雕的风格、图案、尺寸。
⑤ 故宫犀角杯的尤侃
字直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雕刻家。他刻的犀角制品,曾被世人视为至宝。有一件高8.3厘米,口径12×8厘米,足径4.5×3厘米的犀角芙蓉鸳鸯杯,既小巧又文雅。作者采用镂刻浮雕技法,将犀角制成侈口、束足、平底形杯。在杯底刻有阴文“直生”“尤侃”篆体方圆印各一个。这件制于明代末期的芙蓉鸳鸯杯,色泽莹润,刀法细腻流畅。
明代也有众多没有落款的犀角杯,造型奇巧美观,雕工细致精湛。如浮雕的折枝花卉纹杯、葡萄花果纹杯;圆雕的犀角弥勒佛等。折枝花卉纹杯,高16.7厘米,是用非洲白犀牛角制成的。杯口如同一朵盛开的属葵花,外杯壁浮雕荷花、海棠花、属葵花及荔枝,花果枝叶开合仰覆、穿插掩映,姿态非常生动。杯的三足经过加热,捏压成外撇形状,增加了杯体轮廓的变化,使这件浅蜜色、如膏如玉的三足杯,更为清雅精致。再如用亚洲犀牛角制成、高21厘米的葡萄花果杯,杯形上敞下尖,在属葵花型的杯口下,通身刻满了葡萄、寿桃、石榴、枇杷等花果,枝叶繁茂,须藤萦绕,硕果累累,生气盎然。杯体纹饰虽然繁缛,但雕刻非常细腻,浮雕镂刻,将这件寓意吉祥的葡萄花果杯刻画得玲珑剔透,美不胜收。犀角雕弥勒佛是一件以圆雕为主的制品,作者用亚洲双角犀牛的后角刻成弥勒的形象,高7.9厘米, 底径长15.3厘米,宽10厘米,上深下浅,呈古栗色。在底的凹洼裙边处填有木板,以保护其微薄的雕刻边角。弥勒有两种形象,一种为有卷曲短发、眼观鼻、鼻观心,表情严肃,一付超脱世情六欲、毫无喜怒哀乐的样子,这种是印度弥勒的本相。此种形象的塑像,只在河北正定县隆兴寺里的《慈氏阁》中保留了一座。另一种则即是那光首、笑口、肥头硕耳,大腹便便的弥勒,也即是在民间为人们喜闻乐见中国式的弥勒佛。此件犀角弥勒佛,就是以这种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为题材刻制的。在弥勒身上所表现的头大、耳大、肚大、手打脚大、乳房大等五大特征,代表着欢喜、长寿、福气、丰满、健康等意。而这种寓意也正是人们所企盼的。作者以圆雕技法,采用随形犀角的形状进行刻制。这件古栗色的圆雕弥勒佛,尤以头部色泽为深。作者抓住人物大笑时的表情姿态,尽量夸张形容,把他刻画的既有朴实的老者形态,又有仙者的神情。而且把他的衣纹、手足、面部、眉眼,刻画的无不微妙维肖。尤其是弥勒那两腮上肌肉露出的笑坑,鼻、眼几乎挤成一堆,真称得上是憨中显精,拙中见巧的绝佳之作。
清代犀角作品也十分多样化,尤其是清代中期时,因各地进贡的玉器非常多,而且精碾细琢,有繁缛的倾向。乾隆皇帝对此比较厌烦。他认为苏扬玉器故作玲珑剔透,既俗气又无用,大力提倡仿古之风。这种仿古风气对其它工艺材料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而犀角本质古香古色,浑厚苍深,做仿古铜器的造型和花纹,自有其得天独厚之处。所以犀角雕刻在乾隆时代出现的仿古铜器的器皿蔚为一时的风尚。
这类作品,图案式表现方法很多,既有典型的图案化的蟠螭、兽面、几何纹,也有写实性的云水、龙凤纹,结构与形象的处理都体现了很强的传统风格。在图案的构成上,注重运用疏密、繁简、动静的对比,也注意运用大小及深浅的对比,使刻画的对象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而整体感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批犀角杯中,仿古犀角制品基本上占了二分之一。如仿古“觚螭纹”犀角杯,就是根据“武英殿彝器图录”上商代铜器“亚丑方觚”而制作的。长身,细腰,阔底,腹部以雷纹,口下及足上以蕉叶纹为底纹。杯身杯柄上浮雕蟠螭纹。蟠螭布饰疏密有致,在觚体上浮雕三三两两,觚缘透雕层层叠叠。作者把觚缘难以计数的蟠螭,构思为攀附而上的形态。自然弧曲而成的杯柄。杯身透雕出大小不同的空间,虚实相间,引人入胜。作者以犀角之杯,雕觚之形,形符其实。造型之美,构思之巧,雕镂之精,堪称为最。
除仿古作品之外,再有就是绘画性质的浮雕作品,采用题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这些高浮雕、圆雕风格的犀角作品,大部分是沿袭明代雕刻技巧,以传统的吴派画意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进行雕琢。如恬美宁静的农家乐场面;丰富精彩的花鸟鱼虫图案纹饰;协琴访友,以文会友的园林景致,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特别是有的犀角杯被刻成了花形或叶形。花或叶与杯融为一体,形象极为简洁而优美。先以山水人物图杯(图8)来看,这件高14.3厘米,口径19.8×11.7厘米,敞口敛足椭圆形杯,杯口内满雕云龙纹,杯外壁深浮雕仙山海岛。在角纹细密、色泽如蜜的质材上,作者灵活运用了镂刻、粘贴、管钻等技巧,将所雕刻的画面,平面上刻出透视的效果,深具浓郁的画韵,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风格。
以龙为题材的犀角杯,造型也很多。这种杯大部分是清宫造办处工匠所做,据清宫造办处记载,牙匠杨秀曾多次承接过刻制云龙犀角杯的活计,可惜未能查证出哪件作品为他手制。现在故宫收藏的云龙犀角杯是清代中前期的作品。此件云龙杯,高21.3厘米,口径19.5×11.5厘米,色如蒸栗,宽流,有杯有柄,是根据犀角的自然形状雕刻而成。杯壁通体云纹,而且杯柄浑然一体。云中九龙盘绞掩映,龙腾云涌,气势壮观。这件云龙杯,雕刻细腻浑朴,光泽莹润。所刻云气舒卷自然,龙形婉转生动,价值高于玉杯,民间传说中入宫盗取九龙杯的故事,可能即是指此类型杯。清代乾隆皇帝对此杯十分厚爱,于公元1788年为此杯题诗:“犀角兴明代,精传无锡尤,已教创轮辂,未免费雕锼,命匠敦一朴,作杯斥巧浮,云龙述经义,杂说与韩侔。”说明此杯刻制的精妙,并作为“古玩甲等”收藏。
再一件是犀角雕龙柄螭龙纹杯,制于清代中期,高11.5厘米,口径13.5×8.5厘米,撇口,上阔下窄,仿古觚形。作者以镂刻浮雕技巧,将粗龙龙身制成杯柄与底足。龙身在右,龙尾在左,头与上肢攀附在杯口,似一条雄健的苍龙将一觚醇酒拥护于胸,苍鳞、火焰布满全身。在杯壁上,作者分上中下将纹饰分为三组。上用阳文方夔拐子纹装饰;下以浪花纹美饰底缘;中部有条框相隔,以对称图案形式,浮雕双龙戏珠纹。两组双角秃首蛟龙,两两相对,曲颈躬身,腾拿翻行。同时在杯壁上,又采用高浮雕技法,以三条小蛟龙为衬,一条小龙盘在大龙尾部,两条小龙已游浮在杯口内侧,尤似与母一起,在杯中寻觅。整个作品呈现出“苍龙教子”之意。刻工十分高超,刀法精绝,圆雕、浮雕兼配,多种雕刻技法融为一体,纹饰细密精美,无与伦比,既有仿古格调,又有独创新颖的寓意,是清代中期犀角雕刻制品中的优秀作品。
犀角雕刻艺术从明代开始,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能工巧匠各显其能,他们根据犀角特有的造型姿态,表面的纹理,精雕细琢成一件件奇巧精美的杯、盒、扇坠及发簪、印章等,犀角雕刻与竹、木、金、玉的雕刻艺术一起,都被视为艺林珍赏之品,其中以犀角杯最负盛名。从最早的文物鉴定著作《格古要论》中的记载看,明代以来江苏一带犀角雕刻工艺逐渐兴起,其中著名的犀角雕刻大师有鲍天成、濮仲谦、尤通和尚等等,他们雕刻的犀角杯设计奇巧,工细绝伦,是当时世人追捧的艺术珍品,然而明代名家的犀角杯作品,最终传世的毕竟不多,上乘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如今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犀角杯,个个都堪称精品。
犀角杯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工巧匠们巧妙地利用犀角的材质,和犀角所特有的树干质感的扭曲、虬劲等特征,制作雕刻成一个个工艺精湛,玲珑精巧的犀角杯。并在犀角周身表面,甚至内壁上雕琢山水、松石,意境幽远古韵。大师的艺术气质和灵感,在犀角杯身方寸天地中,抒发得淋漓尽致,而且杯身的雕刻技法各有不同,深雕、浅雕、镂空雕等疏密有致,使得每一件犀角杯上的纹饰,都包含各自不同的意境。
经历明代的繁盛,犀角杯逐渐成为艺术品中独特的一支,它瑰丽蹊跷的造型不仅深得世人喜爱,而且犀角中蕴含的尊贵之气,更使得犀角杯成为宫廷贵族中的不可少的藏品。
⑥ 千佛山简介
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南部偏东之处,离市中心不远。千佛山峰峦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济南的天然屏障。它是济南三大(趵突泉、大明湖)名胜之一。 千佛山古称历山,亦名舜耕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称舜耕山。据史载:隋朝年间,山东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半山腰有一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兴国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增建,规模渐大。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艺术价值。 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
景观:
◆佛文化
1、万佛洞。在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开放。展线长达600多米,集我国"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厅观"、"云岗荟萃"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经过艺术浓缩、重构,塑造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卧佛长28米,洞外仿乐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仅20~30厘米。
佛教艺术自东汉传到中国。经劳动人民长期揣摩汲其精华,已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风格。这些特点,在这里充分体现。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时期的造像风采。
2、千佛崖,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是济南市较早的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颇有价值。
崖上,有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开皇十五年(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共9窟,计130多尊。极乐洞是造像群中的主窟,中间阿弥陀佛盘膝禅坐, 高3米,身后饰佛光。右侧大势至菩萨,左侧观世音菩萨侍立,高近3米,开皇十一年(591年)凿成。其他各窟皆散落在洞外石壁上。
3、观音园园内有池,池岸峭石矗立,矶石卧波,秀石点饰。四围垂荫,时鸟欢歌。池内水清见底,荷花艳开,金鲤戏游。内设喷泉,溅珠泄玉,彩虹映日,蔚为大观。矗立在荷花池中的是"白衣观音"高达13米,为观音园中最大者。池周还有各种各样的变相观音,造型端庄 惟妙惟肖。
4、观音园园内有池,池岸峭石矗立,矶石卧波,秀石点饰。四围垂荫,时鸟欢歌。池内水清见底,荷花艳开,金鲤戏游。内设喷泉,溅珠泄玉,彩虹映日,蔚为大观。矗立在荷花池中的是"白衣观音"高达13米,为观音园中最大者。池周还有各种各样的变相观音,造型端庄 惟妙惟肖。
5、黔娄洞,在极乐洞东。深数米,三折之后呈长方形,为人工开凿,类似房间,面积20平方米,高两米,正中原有坐像。
洞中上端,有石刻一方,大字是"黔娄洞"。小字记载黔娄子的身世,其意思是:黔娄子,周代齐国人,修身清节,不事王候,隐居在这里,凿一石洞,终 身不下山,曾著书4篇,名《黔娄子》,皆言道家的事情,鲁共公听说他有才能,就派使节聘请他做宰相,被他拒绝。齐威王每遇兵败,就来请教,黔娄子授给他秘 语,遂转败为胜。
洞内迎门石壁上,也嵌一碑,记载着黔娄子的故事:"黔当先生卒,覆以布被。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有人(曾皙)日:'斜其被则殓也。黔娄妻日: '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先生之意也'"。此语至今传为佳话。
6、兴国禅寺,在千佛山山腰,占地3000平方米,是山东著名香火胜地。据明成化七年(1471年)石志记载,该寺曾,遭兵火破坏,成化四年(1468 年)8月3日,德王府内官苏贤游览千佛山,看到当时情景,不胜慨叹,于是捐资建佛殿、僧房、厨房、粮仓等。殿内塑释迦牟尼、大悲观音、地藏王菩萨、十八罗 汉、四大天王。寺门朝西,上额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兴国禅寺"四字。楹联石刻:"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 人",为济南清未秀才杨兆庆书写。门内两侧,有钟鼓二楼。进寺门南侧,千佛崖石壁上镌刻佛像多尊。山崖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洞天福地石坊、对华亭。
院内有弥勒殿、观音殿、达摩殿、玉佛殿及禅堂。东侧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多尊罗汉。
7、公园内,1996年增添十八罗汉和卧佛一尊,分置于盘路两侧和广场中。
罗汉,是佛主释迦牟尼的弟子,受佛的嘱咐,不灭度,常住人间受人供养,为佛护法,赕众生造福田。他们本领很大,有的降龙,有的伏虎,有的缚狮,有 的捉妖,深爱人们敬仰。五代时,对罗汉尊崇之风就很盛行。
罗汉是梵语"河罗汉"的略称,其形象,从唐代玄奘译《法注记》始,历代艺术家,根据佛教经典即进行着艺术的创造,不足尺度,任意写出作。相貌或老 或少,或善或恶,或美或丑,想象甚是丰富,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这些罗汉依次为:(1)宾度罗跋罗阇(2)迦诺迦伐跟蹉、(3)迦诺跋厘堕阇、(4)苏频陀、(5)诺矩罗、(6)跋陀罗、(7)迦哩迦、(8) 伐诺罗弗多罗、(9)戌博迦、(10)半托迦、(11)罗怙罗、(12)那伽犀那、(13)因揭陀、(14)伐那婆斯、(15)阿氏多、(16)注荼半托 迦、(17)嘎沙鸦巴、(18)纳答密答喇。
卧佛,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位于主上盘山路和去万佛洞路的交界处。这尊卧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顿, 东西横卧,头朝东,面向北,右手托于头下,身穿通户大衣,面颊丰满,两户宽阔,头上有肉髻螺发,双耳垂户,眉目修长,双眼微睁,胸饰寓意祥瑞的"卐"(音 万)字,给人以慈祥的感觉。
8、龙泉洞,位于兴国禅寺西门内南侧高耸的石壁下。山风吹来,呼啸作响,如龙吼,故名。清朝诗人刘大绅曾作《咏龙泉洞》诗说:"千尺高岩万树林,时时洞口老龙吟。不知几夜清秋雨,并作寒泉一水深"。
洞口上方篆书石刻"龙泉洞",是济南当代书法家任晓麓先生题写,洞内东侧与极乐洞相通。南侧石壁镌有佛像,合掌瞑目,结跏趺坐。下边有一小门,门 内有一垂直深潭,深及2米,水清见底,四季不涸。昔日僧人,汲此水烹茶,以飨游客。
9、
园内东西两侧属对称的仿清式建筑,高低错落,虚实结合,和谐统一,为弥勒胜苑增添了悠悠古韵,弥勒胜苑的环境绿化,做到了以形定景,因地制宜,强 调轴线,烘托主景,配植樱花、梧桐、五角枫、白皮松等树种,使整个园区绿荫垂地,芳草青青,松柏储润,从而营造出一个古朴、典雅、宽阔的景区,令游人流连 忘返。
弥勒佛身后的浮雕依附于环形山崖上,长36米,高3.5米,面积126平方米。它从弥勒佛的传说、生平业绩考虑,以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艺术相结合,正统佛传故事与中国民间传说结合而设计画面。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幅在佛教寺院弥勒殿堂门前经常见到的对联,可谓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它既是对弥勒佛宽宏大 量、乐观豁达形象的一种描述,也表达了中国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真诚地希望,您在弥勒胜苑里,仰望大佛,除了一份虔诚的祈祷,更能寻求到一种快乐,一种 洒脱,一种释然,弥勒胜苑会给您留下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
"弥勒胜苑,位于风景秀丽的千佛山东麓,1999年6月开工,2000年9月竣工。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由雕塑"欢喜弥勒佛"、"樱花园"和附属建筑物等组成,它融汇了中国和日本园林建筑的精华。
弥勒胜苑正门的牌坊为四柱三门冲天式,高9.9米,宽12.5米,整体造型庄重博大,气势不凡。主体造像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肚弥勒佛,佛像 通体高20米,采用3mm铜板焊接而成,花岗石质的莲花宝座高约9米,直径30米,号称"江北第一大佛",佛像周围辅以白色大理石栏杆,后边则是记载弥勒 佛传说、生平业绩的浮雕。
⑦ 龙门石窟 宾阳三洞导游词
龙门石窟导游词(一) 游客们,你们好!我是桃园旅行社的导游小周,我们现在位于洛阳市的龙门石窟,由我带领大家进入龙门石窟窟内,愉快的龙门石窟一日游开始了! 龙门石窟的发现年代、建造年代十分复杂。龙门石窟由成千上万个洞窟组成,有潜溪寺,有莲花洞,有药方洞,有古阳洞,还有香山寺、白园、万佛洞,数也数不清。 我们先来看看莲花洞,“莲花洞”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头的。您看,窟顶雕刻着一朵硕大精美的高浮雕莲花,“莲花洞” 这名字就是根据这朵莲花取的。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思为:出污泥而不染。洞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您能看见,左侧弟子的头部没有了,是因为头部早年被盗,现在只能在法国吉美博物馆里见到了。大家看莲花洞南壁上方,有一个个小小的佛像,它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栩栩如生,可以想到,当时的雕刻技艺是多么精湛啊! 看完莲花洞,我们又来到了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代仍有雕刻,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药方。 龙门石窟现在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除了极少数的佛像外,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破坏,难以其整体造型。但是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艺术水平之高超、神态之曼妙,我希望大家好好保护这些文物。 龙门石窟还有个传说呢。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捕鱼。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来“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想了想,告诉他,如果再听到这种声音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石窟顷刻从山中间裂开,湖水顷出,奔腾咆哮着绕过洛阳城,流向东海。水流之后,龙门石窟就出现了。 游客们,愉快的一天就这么快结束了,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哟!让我们下次再见! 龙门石窟导游词(二)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要参观的是洛阳龙门石窟,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龙门”吗?这要从地形说起,这里的地形为三山夹一水,远远望去,犹如一道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后,因为宫城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隋炀帝时改称“龙门”。 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大约493年),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等朝代,断续雕刻达400余件,现有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块,佛塔80座,造像10万尊,内容除佛像外,涉及建筑、服饰、音乐、书法等,如同包罗万象的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开凿的奉先寺了。那么现在,我带领大家前往奉先寺参观。 大家抬头请看,几个台阶之上的正是著名的奉先寺,它是唐高宗所建,为政治需要,武则天曾捐2万贯脂粉钱。历时三年零九个月于675年竣工。寺内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及二供养人等一铺十一尊大像。造像布局匀称,俨然一个佛国朝廷,大家请看,这就是主佛“卢舍那”,它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相丰满圆润,方额广颐,美若弯月,双目俯视,炯炯有神,您看它略带微笑,仿佛给人已深深的同情和殷殷的关切。整尊造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应是理想化的圣贤形象,我们来仔细端祥它,你有没有发现无论你站在他面前的那个位置,他都在注视着你呢?石刻的眼睛为什么这么传神?对了,这正是雕像的画龙点眼之处,卢舍那的双目,采用阴刻方法,把眼球雕洞浅凹进去,又保持瞳孔的突出,利用光线反差也就造就出了大佛睿智深邃的目光,配以少垂的佛首,使朝拜者的目光与大佛目光交汇时,畏而不惧,可亲可敬。 在卢舍那佛的左侧是弟子迦叶,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僧形象;右侧阿难,他年轻睿智,整个一帅小伙子,旁边衣着华丽端庄矜持,二天王严肃威武硕壮有力,力士们坚毅勇猛,性格暴躁,以及那无所畏惧倾力承托的地鬼。无不形神兼备,惟妙惟俏,整个布局反映了唐代高超技艺,折射出当时佛教的繁荣和唐朝国力的强大。 出了奉先寺,我们再来参观北魏的代表作——莲花洞。因洞顶雕有一大浮雕莲花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可并不多见,洞内正壁为尊式造像。主佛释迦牟尼身穿袈裟,衣襟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就是这种形象。两侧弟子是浅浮雕,左侧迦叶深目高鼻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形象,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象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如此生动细致雕于莲花洞坚硬的石壁,实为龙门一绝!洞口北壁崖壁有“伊阙”二字,这是明代河南巡抚赵岩所题词,证明了“龙门”的原称。 好了,各位游客,由于时间关系,先讲到这里,请大家自由参观,谢谢!
⑧ 潮阳慈恩寺 澄海莲花庵 详细资料 越多越好
(一)汕头市潮阳棉城东山桐荫寺的下院慈恩寺,位于曲水流山口,2001年十一月初五落成开光,由住持释宗隆创建,其建筑瑰丽雄伟,金碧辉煌,耸立山腰而分外夺目。慈恩寺在桐荫寺东侧数百米远,劈山而建。1997年至2001年,历经五载,释宗隆在师父释心印法师支持下,募资共500万元之巨,历尽艰辛,削岭凿石,铲土填凹,逐步建成。
寺坐东北向西南,总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分为二进:大雄宝殿、藏经楼。曲水流山路左旁,寺门高大壮丽,十分引人。前一对石鼓,使大门更显庄严。入门,一个阔埕,走到尽头,置一门,上书“斋堂”,从这进去,竟是下楼之梯,可达地下室,面积近百平方米。这是设计师高妙之处,巧妙利用山地低洼之势。若不是住持引领,还不知埕下有堂。全座寺院装饰精美,除精工雕琢的石刻、木刻、各色闪光的油漆之外,连外墙上也嵌着彩瓷;山壁也皆嵌彩瓷,既安全防崩又美丽悦目,令参观者赞不绝口。后面是二层藏经楼,下层为六祖惠能祖师堂,上层为藏经、客堂、僧舍,设备高雅。
(二)澄海莲花庵也称莲花古寺,莲花古寺 在澄海市十五乡镇莲花山麓。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建,民国26年(1937年)又重修。寺为潮俗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寺东面山坡一天然巨石有“至元已丑,开山立石”摩崖石刻,石刻面积80平方厘米。古寺山门内两侧分别书“福”、“寿”两巨幅墨字,每字高2.8米、宽1.8米,相传为明代书法家吴殿邦手书墨迹。山门匾额“莲花古寺”浮雕石刻,上款“嘉庆丁卯年花月”,下款“信生员张耀敬立”。古寺主殿为硬山顶,面宽三间28.5米、进深三间12米。寺前坪地中置有一长0.93米、宽0.44米的长方形龟掌石刻,图案为两手掌中间夹一只龟。浮雕石刻,相传为莲花古寺方丈带领僧民抵抗镇压群众的宪兵的遗迹。古寺南约100米处山坡存放着元代一花岗岩石的“洗米石槽”,长2.8米、高0.55米、槽面宽0.82米,是元代开山建寺全盛期僧民的“洗米槽”。与古寺相连之西侧山坡有一寺井,井旁峭壁有“古石”、“观泉”摩崖石刻,字迹端楷。东侧有涅盘城一座,系开振方丈之圆寂塔,上刻“虚灵真不昧,寐照便随机”及“莲峰添妙色,花雨散天香”墓联两对。寺前南面山坡遗存古寺老树白银杏一棵,高约3米,苍劲挺拔,至今已活了700年。古寺位于潮、澄、饶交界之莲花山麓,寺内精塑观音菩萨、十八罗汉、文殊、普贤、弥勒佛等塑像,历代骚人墨客留痕不少,环境清静幽雅。
⑨ 番禺莲花山中的望海观音
莲花山望海观音宝像,是港澳知名人士何厚铧先生倡议,何贤社会福利基金会率先捐资、各方善者襄助建造的,于1994年10月23日建成开光。观音宝像总高度为40.88米,用120吨青铜铸成,外贴纯金180两,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 2000年7月宝像重塑金身,经大师洒净上供更为璀璨夺目,气势恢宏。 观音宝像正对东南18度,她庄严而又慈祥地望着浩瀚的狮子洋,望着珠三角大地,她日夜佑护着这方土地和百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望海观音深得人们崇敬。每逢初一、十五、观音诞以及重大节日的晚上,观音宝像和整个观音圣境都会放出万道金光,照耀方圆数十里,真一个霞披狮海、光泽南天的神圣境界。 东面远望,空阔无边,这就是狮子洋,洋面轮船穿梭、渔帆点点,好一个蟹屿螺洲,碧波万顷的壮观景象啊!中外游客无不在此留连,深深吸上几口清新的空气,饱览珠江口的美丽风光。 观 音 阁 观音阁,是望海观音的配套工程,于1997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十九日观音诞)落成。观音阁是大型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建筑面积3872平方米,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观音阁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观音文化场馆。 在工艺方面,整个建筑用料精良,作工精细,独具风格。阁中所有木雕,包括门窗、斗拱、神龛、供案等都是用名贵的红木制作;地砖是专门研制的仿古阶砖;所用的青砖,全部是经过水磨的真正的古砖,砖缝不大于三毫米。 更值得一提的是,阁内3362个天花井藻和数百条横梁的彩绘,都是用手工绘制的,一个井藻,就要一个画工仰卧四天才能描绘出来。可见,这个工程的确是非同凡响的仿古建筑的成功之作。 观音阁宏大的殿堂内,收藏的玉雕、木雕、铸铜、彩瓷各种造型的观音圣像共一千尊,计有主观音像两座——13米高的香樟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和2.5米高的汉白玉正观音像,一至三层楼两侧分别是木雕观音像、铸铜箔金观音像和彩瓷观音像,每层各18尊像。 50多种造型的观音小瓷像900多尊,浮雕观音像40多个。因此,观音阁是名副其实的“千佛阁”。观音阁的外廊是狮子洋畔最好的观景台,珠江口风光、观音阁花园、朝圣亭、放生池、竹林等等可以尽览无遗。飞阁流丹,水天一色,绿草如茵,的确又是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