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荷花一柳
1.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意思
大明湖的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倒映在湖水中。出版处:山东权济南大明湖。
大明湖风景区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是集水域风光、园林景观、古建筑为一体的公园。而被誉为“中国第一泉水湖”的大明湖就在公园中心,更可以说公园是依湖而建的。
大明湖是一处天然湖泊,水源来源于城内诸多泉水,有“众泉汇流”之说,且它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
(1)一荷花一柳扩展阅读:
大明湖地区,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组成。原生动物在大明湖内共计32种,15属,11科。
济南市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共20余种,遍布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挺水植物有:芦苇、蒲草、茨菰、莲藕、荆三、旱草蓼。
浮叶植物有:子午莲、荇菜,漂浮植物有:紫背浮萍、水花生、水浮萍。沉水植物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聚草、菹草、金鱼藻、苦草。
2.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谁的诗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红。出自:刘凤诰《咏大明湖》
[原文]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附:
“江西才子”刘凤诰
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大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幅楹联将济南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幅楹联的作者就是被誉为“江西才子”的刘凤诰。
刘凤诰(1760?1830),字丞牧,号金门,是萍乡市上栗县赤山乡石观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后历任国子监祭酒、太常寺卿、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其间先后任过广西、山东、浙江等省的学政,充当过湖北、山东、江南等省的乡试正考官。乾隆皇帝很赏识他,称他为“江西大器”。
刘凤诰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萍乡民间流传他许多随机应变、能言善对的故事。
刘凤诰少年时就以神童之名著于乡里。某年春插时,一个颇识文墨的老汉见刘凤诰从田边经过,便说:“禾秆绑秧父抱子”,命对。恰巧一少女提着一篮小笋经过,刘凤诰灵机一动,便对道:“竹篮盛笋母怀儿”。大家盛赞绝妙。刘凤诰考中秀才后,楼下村里有户人家娶儿媳,宾客盈门,热闹非凡。主人年过花甲,逢此喜事,精神振奋,躬亲操办。因过于疲劳,心病突发,一命呜呼。祸从天降,喜事变为丧事,眼看新媳妇的花轿即将临门,这门前对联该怎么改写呢?学究儒生请来好几批,然而却是个个摇头,相继拱手告辞。恰巧刘凤诰路过此地,主事的提调求其速作楹联救场。刘凤诰莞尔一笑,即席挥笔而就,为这户人家新写了一副妙趣横生的门联。联曰:“红喜事,白喜事,红白喜事;哭不得,笑不得,哭笑不得”。围观宾客无不抚掌称绝。
旧制科举,一甲三名必由皇上殿试钦点,以决甲第名次。刘凤诰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殿试,来到金銮殿上后,好奇心驱使他抬头窥视金殿四周,不巧被皇上瞧见,皇上怒斥道:“你看什么?嗯?”刘凤诰一听,诚惶诚恐地答道:“臣想看殿上的字画。”皇上说:“哪些字画?”刘凤诰说:“对联,皇上若不信,臣可以背诵出来。”皇上一听,不妨让他背背,便说:“你若能背出殿上的对联,便可免罪。”刘凤诰果然将殿上的对联一字不漏地全部背出来了,皇上说:“你怎么有此记性?”刘凤诰答道:“皇上,残月堪照天下。”(传说刘一眼有疾。)皇上闻言大喜,当即口吟上联嘱对:“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谁是摘星子?”刘凤诰略加思索后,对道:“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殿下文武百官莫不惊服。按才学,刘凤诰本该中状元,无奈此对意思本来就是专点探花的,“东西南北”非对“春夏秋冬”、“摘星子”非对“探花郎”不可,于是,皇上便钦点刘凤诰为探花。
刘凤诰在京为官,曾以侍读学士身份随乾隆皇帝出游泰山,登峰顶,览群山,见气势迥然,甚是欢欣,随即在峰顶寺庙憩息。寺中方丈借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命小沙弥抬进巨匾,请求御书,以增荣耀。乾隆皇帝素负文墨,游览各地,均喜欢题诗书墨以留御迹。见方丈求书,心中窃喜。然而对硕大巨匾,文思滞塞,吟哦再三,终无从下笔,一时浑身发热,极不自在。忽见刘凤诰随侍左侧,便灵机一动,以笔在手掌上虚划数笔,伸掌以询刘凤诰道:“卿以为可以吗?”刘凤诰见乾隆掌中空空如也,知乾隆要自己代拟,又不肯出声相求,便频频颔首,口中假装吟颂:“‘一览无余,尽善尽美。'好!”乾隆一听这八个字,甚有帝王气魄,默默会意,兴致勃勃地挥毫即书,不料,一开手将“一览无余”的“一”字提高了半格,如果再写下去,字的布局排列甚不美观。他急速停了笔,手不禁汗出涔涔。刘凤诰见此情景,也很焦急,忙思补救办法。正思索间,猛见乾隆的手又伸过来说:“书此,何如?”刘凤诰心知皇上故伎重演,赶忙凑上前去,装作认真地品味了一番,说:“‘而小天下,更美更善。'更绝!”乾隆这一下可放心了,按刘凤诰所言,一气呵成。至今,泰山顶上的寺庙里便是挂着这块“而小天下,更美更善”的横匾。
刘凤诰“崛起寒微”,真可谓“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他出身贫苦农家,6岁丧母,从小嗜学如命,勤奋刻苦。中进士后,去京城参加殿试,身上仅有14串钱,只好一路步行,实在走不动了才租骑毛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举成名及第归,萍乡父老于兴贤堂(今萍师附小)为他集宴庆贺。 刘凤诰很喜爱杜甫的诗,曾集杜诗3卷。他在《著作箴六》中说:“文以载道,弗尚词华,飞毫聘藻,失之浮夸。”因而他的诗也都写得很朴实。因为他的诗,广东巡抚李恭毅不嫌他出身寒微,欣然将女儿许配给他,留下千古佳话。刘凤诰在书法方面造诣也很深,正楷、行书、草书样样精通,至今石观泉还刻有他的墨宝。他为人秉性刚正,自持甚严,晚年寓居南昌时,江西巡抚某贪劣,刘凤浩说:“此钱穿耳!”绝不与往来。他做学问更是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历时20余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五代史记补注》,还编著了《存悔斋文集》32卷,外集4卷,成为流芳百世的著名学者。道光十年(1830)正月,刘凤诰在杭州病逝,归葬南昌。
满意请采纳
3.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什么意思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湖的四面有清美的荷花,三面是依依翠柳,回一整座城都掩映在青翠的答山色中,有半座城的景致倒映在湖水之上。
该句语出清朝才子刘凤诰。这是一副对联,写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大门的楹柱上。
4.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是什么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是“一城山色半城蒲”。
作者:刘凤诰,出自《版咏大明权湖》。
全诗:
济南好,潇洒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蒲。
这句话也是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祀明人铁铉)的楹联,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4)一荷花一柳扩展阅读:
刘凤浩(1761年-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进士胡长龄榜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称刘凤诰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称他为“江西才子”
“四面荷花”是指作者一进入大明湖,映入眼帘的全都是荷花,顿时令人眼花缭乱,同时伴随着还有荷花淡淡的清香。作者顺着大明湖走了一段时间,面前出现一片柳树,正所谓“万花丛中一点绿”,更是让作者眼前一亮,心情不禁大好。
5.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什么意思
这句诗是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的楹联。
意思:大明湖的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倒映在湖水中。
6.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句是什么
1.“四面荷花抄三面柳",下一句是“一城山色半城湖”。
2. 这是一幅对联。是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祀明人铁铉)的楹联,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3. 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7.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首诗的全诗是什么作者等等……
这不是一首诗,是一副对联,为清代刘凤诰描绘济南风光的著名对联。
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铁小沧浪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这两句是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7)一荷花一柳扩展阅读:
1、美景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争辉,固有“泉城明珠”之誉。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婀娜点水。
湖中现有四十余亩荷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碧波之上,画舫穿行,小舟荡波。各处游客云集,指点观赏,欢声笑语,一派繁华景胜,俨若北国江南。
2、诗句
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风姿赢得了古往今来众多人士的咏赞篇章: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
3、人物
大明湖便随着这佳句文章广为流传,闻名遐迩。加之解放后的多次修缮扩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丽,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每年客流量约在一千二百万人次左右,位居济南众公园之首。
8. 四面荷花三面柳全诗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是一副对联,不是古诗。是版清代刘凤权诰描绘济南风光的著名对联。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铁小沧浪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8)一荷花一柳扩展阅读:
大明湖,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历水陂”,唐时又称莲子湖。北宋文学家曾巩称“西湖”、“北湖”。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
大明湖历史悠久,纪念古人政绩、行踪的建筑以及自然景观很多,诸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引得历代文人前来凭吊、吟咏。唐代以后的历代诗人,都留下了著名的诗篇。
解放后,于1957年正式辟建成公园,几经修缮美化,成为济南市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9.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首诗的全诗是什么作者等等……
作者有人说是“江抄西才子”刘凤诰袭 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大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幅楹联将济南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幅楹联的作者就是被誉为“江西才子”的刘凤诰.
10. 三面荷花一面柳.下联是一什么半成湖.忘记了…请指教.谢谢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