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兰花
① 题画兰的大致意思,这首诗赞颂的兰花怎样
题画兰
【作者】郑板桥 【朝代】清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版云闹,来权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 ;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题画兰》是清代诗人郑燮的一首咏物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兰花而题写的。全诗以兰花为物象,描写它生长于山岩的顶处,香气飘散四溢,尤以突出岩石和岩缝中,美好的花香馥郁芬香,赞美了兰花不与“浮云游尘”为伍,卓尔独立的品性。借兰花之名表自己之志——坚持操守,淡泊自足,追求个性自由。本诗如郑燮所写众多兰、竹、石之诗一般,将诗文书画巧妙结合,通过寓托手法,表达高人隐士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为后世之艺坛、文坛、画坛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 写兰花的优美句子
关于兰花的优美诗句汇总如下
1、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宋】 苏轼 《题杨次公春兰》
2.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明】 李日华 《兰花二首》
3.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元】余同麓《咏兰》
4.幽兰香风远, 蕙草流芳根。
——【唐】 李白
5.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明】张羽 《着色兰 》
6.雪径偷开浅碧花,永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宋】·杨万里《三花斛三首右兰花》
6.晓起微凉病骨苏,国香和露到贫居。我今不向当门种,免被时人取次锄。
——【宋】·黎道华《谢惠兰花》
7.行尽离骚国,春深未见兰。容非隐君子,甘老蕨薇间。
——【宋】·李曾伯《自湘赴广道间杂咏·兰花》
8.两盆去岁共移来,一置雕阑一委苔。我拙事持令叶瘦,君能调护遣花开,隶人挑蠹巡千匝,稚子浇泉走几回。亦欲效颦耘小圃,地荒终恐费栽培。
——【宋】·刘克庄《咏邻人兰花》
9.破除百卉发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扬。平易堂中无个事,一枝相对吐清香。
——【宋】·刘宰《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
10.结根喦谷谢群芳,多谢光风为发扬。骚客毋烦赋纫佩,省郎行矣趣含香。
——【宋】刘宰《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
③ 赞美兰花的诗句
1、《幽谷芳菲》——清代李鳝
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译文:兰花始终静静地独自绽放在幽谷中、山林间,淡淡地飘散着一缕缕怡人的清香,而山中樵夫夜归时,恰好发现如草般开在山中无人欣赏的空谷幽兰。
2、《兰花》——明代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译文:芬芳馥郁的兰花开在无人能到的深山里,美人喜欢它却无法见到在,只好画下它的样子。
3、《题兰花》——清代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兰花的生长环境,在山顶,岩峰等等这种人迹罕至之处,兰花开着,并散发着奇妙的香气。兰花的幽洁,不是没有脚下的浮云喧闹,但是任浮云来去,来的时候兰花无意知会,去的时候也无意挽留。
4、《兰花》——明代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译文:我喜欢兰花,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花,不用自身的颜色讨好自然造化。萧萧的西风吹过,在寒冷的露水洒满的深林中,即使没有人欣赏,兰花也依旧开放并散发着幽幽的芬芳。
5、《题杨次公春兰》——宋代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译文: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很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④ 兰花的故事
兰花的传说
楚怀王年间,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职罢官。他回到了家乡归州,即今湖北省秭归县,住在牛肝马肺峡
的南岸,于仙女山下的九畹溪边,办起一所学堂,亲自教授弟子。传说《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的诗句,就是出自于此。
话说某一天,仙女山的兰花娘娘出游,打这里路过,发现清癯的屈原正在讲课,于是自空中降下云头,立在窗外一侧静听。屈原挥舞双手,慷慨激昂地陈述振兴楚国的道理,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令兰花娘娘也为之感动。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兰花,临走时,遂特意施展法术,将其栽种在窗下的三株兰花点化成精。兰花品格高尚,开着淡绿或浅黄的花朵;屈原诲人不倦,舍己忘我地传道授业。一次课间,他抱病讲到国家奸臣当道、百姓受难的情形,由于过分激动,义愤填膺,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射出来,恰巧溅落在窗外的兰花根部。弟子们见老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心疼得泪流满面!
那三株兰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养,一夜之间竟发成了一大蓬,学生们数了数,足有几十株。屈原闻着扑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转了许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齐动手将兰花分株移栽到学堂四周的空地上。道来奇怪,那兰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发蔸抽芽,第三天则伸枝展叶,第四天就绽蕾开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发出大蓬大蓬的新蔸来。屈原率领学生们在溪边、山上忙着移栽,兰花因此得以铺展蔓延。山里老农欣喜地说:“我们这里十二亩称一畹,屈大夫栽种的兰花,怕有三畹了!我们这山乡呀,真该改名叫芝兰乡了。” 随后,兰花从三畹发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扩展、过度到了九畹。从此,仙女山下的这条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边的兰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条西陵峡,香飘全归州,直至香了半个楚天!
终于,乘着一叶扁舟,载了满溪花香,屈原还是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兰乡里葳蕤的兰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阵阵暗香…… 乡亲们预感到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心里惴惴不安。几天之后果然传来噩耗,就在兰花凋谢的那天,屈大夫已经含冤投身汨罗江自尽。人们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兰花娘娘也哭肿了眼睛。屈大夫的学堂遂被改建成为芝兰庙,广植兰草,后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纪念。
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兰花众多的名贵品种中的一种梅花瓣型的宋梅。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宋家店,有个以经营茶叶、棉布为业的商人叫宋锦旋。由于他经营得法,十几年下来,便成了当地闻名的富户。
宋锦旋由于出身寒苦,故很能体谅贫苦的乡邻,经常会接济他们,而平日自己却是粗茶淡饭,仍然过着清苦日子,但他也有一种嗜好,那就是爱兰、采兰、养兰,常常为了得到一盆好兰而不惜花费重金。他家住山区,春天里,每当经营余暇的旧子,他就上山找兰花。但尽管他每年都上山寻觅,却始终没能找到一株好兰花。
有一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宋锦旋独自躺在床上,想着明早要上山觅兰花去,但想到好花难得,正苦苦寻思该去何处去找,不觉头脑发蒙,睡意上来。朦朦胧胧中,他忽然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领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站在他面前,要将女孩托给宋家当奴婢。宋锦旋细细打量,见女孩长得清秀俊美。经交谈才知女孩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老婆婆是她的邻居,出于好心,想帮这女孩找条生路。听说宋锦旋心肠好,才特地带她来投奔宋家的。宋锦旋当即点头答应收养这女孩为义女。接着,老婆婆就作揖告别了。瞬间一声春雷轰隆作响,把宋锦旋惊醒,他才知道刚才只是一场春梦。
第二天,宋锦旋仍旧上山采兰。他寻遍一座山又翻过一座山,直到太阳西斜,仍未遇上一株好兰。他只好拖着两条疲惫的腿缓缓下山。不小心时他被一块石头绊倒,摔了个仰面朝天。他慢慢坐起来,忽然眼前一亮,在夕阳中,身旁有一小丛兰草在微风中轻轻抖动,再仔细一看:那半弧形的叶子刚柔相济,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确实与众不同,中间还长着个花蕊哩。他小心挖出,回家忙栽在盆里。
不到半个月,兰蕊抽长开花了,花朵高过兰叶,花瓣圆润头带尖锋,刘海舌,十分袅娜,还发出阵阵清幽香味,确是兰中珍品。宋锦旋如获至宝,早晨看,中午看,晚上在灯下还细细看,人就像如痴如醉般地愉快。突然,他心头一闪,想起半个月前的那个梦,啊,他明白了:这兰花的花形叶形,如砒楚楚动人,不就是梦中所见的那个女孩吗?如此看来,那老婆婆就是送兰花的仙子了。宋锦旋从此更精心地培育着这兰花,并不断地让它繁衍生息,又给它取名为“宋梅”。
兰花的传说
从前,在大别山一个深幽谷里住着婆媳两个人。婆婆总是诬赖童养媳兰姑娘好吃懒做,动不动就不给她吃喝,还罚她干重活。
一天早上,兰姑娘在门外石碓上舂米,家中锅台上的一块糍粑被猫拖走了。恶婆一口咬定是兰姑娘偷吃了,逼她招认。逼供不出,就把兰姑娘毒打一顿,又罚她一天之内要舂出九斗米,兰姑娘只得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不停地踩动那沉重的石碓。
太阳落山了。一整天滴水都没沾牙的兰姑娘又饥又渴,累倒在石碓旁,顺手抓起一把生米放到嘴里嚼着。
恶婆一听石碓不响,跑出来一看,气得双脚直跳:"你这该死的贱骨头,偷吃糍粑,又偷吃白米"!拿来起木棒打得兰姑娘晕倒在地。恶婆并不解恨,还说兰姑娘是装死吓人。
她又扯下兰姑娘裹脚带,将她死死的捆在石碓的扶桩上,然后撬开兰姑娘的嘴巴,拽出舌头,拔出簪子,狠命地在兰姑娘的舌头上乱戳一气,直戳得血肉模糊......
可怜的兰姑娘,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兰姑娘死去的幽谷中,长出了一棵小花,淡妆素雅,玉枝绿叶,无声无息地吐放着清香。人们都说这花是兰姑娘的化身,卷曲的花蕊象舌头,花蕊上缀满的红斑点是斑斑的血痕。这就是关于兰花的传说。
话说某一天,仙女山的兰花娘娘出游,打这里路过,发现清癯的屈原正在讲课,于是自空中降下云头,立在窗外一侧静听。屈原挥舞双手,慷慨激昂地陈述振兴楚国的道理,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令兰花娘娘也为之感动。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兰花,临走时,遂特意施展法术,将其栽种在窗下的三株兰花点化成精。
兰花品格高尚,开着淡绿或浅黄的花朵;屈原诲人不倦,舍己忘我地传道授业。一次课间,他抱病讲到国家奸臣当道、百姓受难的情形,由于过分激动,义愤填膺,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射出来,恰巧溅落在窗外的兰花根部。弟子们见老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心疼得泪流满面!那三株兰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养,一夜之间竟发成了一大蓬,学生们数了数,足有几十株。屈原闻着扑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转了许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齐动手将兰花分株移栽到学堂四周的空地上。说来奇怪,那兰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发蔸抽芽,第三天则伸枝展叶,第四天就绽蕾开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发出大蓬大蓬的新蔸来。屈原率领学生们在溪边、山上忙着移栽,兰花因此得以铺展蔓延。山里老农欣喜地说:“我们这里十二亩称一畹,屈大夫栽种的兰花,怕有三畹了!我们这山乡呀,真该改名叫芝兰乡了。”
随后,兰花从三畹发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扩展、过度到了九畹。从此,仙女山下的这条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边的兰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条西陵峡,香飘全归州,直至香了半个楚天!
终于,乘着一叶扁舟,载了满溪花香,屈原还是出山了。
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兰乡里葳蕤的兰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阵阵暗香……
乡亲们预感到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心里惴惴不安。几天之后果然传来噩耗,就在兰花凋谢的那天,屈大夫已经含冤投身汨罗江自尽。人们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兰花娘娘也哭肿了眼睛。
屈大夫的学堂遂被改建成为芝兰庙,广植兰草,后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纪念。
⑤ 有人说下山兰比较好,是真的吗
有人说下山兰比较好,是真的吗?一一一中国兰花分为春兰,建兰,蕙兰,墨兰,寒兰,春剑和莲瓣兰等七大品系。其中每一个品系中都有它株型,开品不同,颜色不一,香味儿浓淡差异较大的兰花植株。
⑥ 久居芝兰之地,自由芝兰之气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内臭,亦与之化矣容.
这句话从字面上说就是:跟善良正直的人在一起生活,就好像进了有着清纯花香的地方,很久都没闻到花香,是因为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跟那位善良正直的朋友一样,连自己也变得善良正直起来了。
另外还有相似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⑦ 庐江县自由市厂卖兰花的几月份上市
还有半个月
⑧ 兰花的外形特征
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常与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
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左右对称、唇瓣、花粉块和合蕊柱是兰科植物的基本特征:花粉成块的特征却有些例外,除拟亚兰科和杓兰亚科没有,其他大部分兰科植物还有花粉块柄。
(8)自由的兰花扩展阅读:
兰花生长习性
兰花最佳生长温度是18--30摄氏度,5摄氏度以下,35摄氏度以上生长缓慢,生殖生长期为5--18摄氏度。兰花在空气相对湿度60--70%时生长良好,过干或过湿都易引发兰病。因此,室外栽培要创造一个适于兰花生长的逐部湿度小气候,室内安装喷雾器和湿度计。
叶质地较厚,表面有角质层保护,因此,兰叶不消耗大量水分。兰的假鳞基和肉质根能贮藏一定的养分和水分,因此较能耐旱。除发根、发芽期,快速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外,其他时间消耗水分较少。若水分过多,造成土壤积水,阻塞根部呼吸,就易烂根。
水多亦会造成兰叶细胞壁充水,叶面气孔张开,造成内含养分淡薄,进而造成组织纤弱,生长不良,产生病害。兰花是"喜雨而畏潦,喜润而畏湿"。由于春、夏、秋、冬空气湿度不同,兰花生长速度不同,对水分要求也不同。
⑨ 郑燮《题画兰》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全文的意思,谢谢大家啊
释义:兰花生长在深山里,已经是没有世间尘嚣打扰。不管什么时候,版自己都不再受外界的影响。权
出处:出自清代郑燮的《题画兰》。
原文: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白话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
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兰花生长在深山里,已经是没有世间尘嚣打扰。不管什么时候,自己都不再受外界的影响。
(9)自由的兰花扩展阅读:
赏析:
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具有“国香”、“王者香”的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在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