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海棠花触觉

海棠花触觉

发布时间: 2021-01-31 08:01:14

『壹』 描写的优美句子

描写动物的优美句子(6)

来源: 录入时间:06-09-19 00:14:11

有的鱼呈三角形,游起来像蝙蝠飞翔。
一个大龙虾,在月光下,活像披甲戴盔的勇士。
大龙虾的长须,似树丫的枝条婆娑起舞。
把头潜入水中,那鱼儿们看得更清楚:绿色的身体,黑色的条纹,摇头摆尾要伴你嬉水,你好像不是游泳,而是无意中闯进了一座花园,走入了一幢童话宫殿,五彩的花朵游动或诗意的梦幻,包围你、切割你的灵魂和思想,你于是迷离恍惚不能自己,探头出水,阳光依然灿烂,低头入海,梦幻仍旧成真。小鱼们顽皮地啄你的腿痒得你想笑,伸手去赶,那鱼儿倏然一闪,矫健敏捷,敢情它们见惯了游人们的惊喜,把同人类相嬉当成鱼儿的必修课。
金鱼也是这样,它们像是活在水里的能够游动的花朵。什么“珍珠鳞”、“狮头”、“鹤顶红”、“水泡眼”、“朝天眼”……品种多得令人吃惊,每一种都各有它的妙处。你说“珍珠鳞”才好看么,但是有些人一看到“水泡眼”,才高兴呢,那些眼睛上面长着两个大水泡的金鱼,简直像是鱼类中的丑角,有时竟使人们笑得直不起腰,甚至流出眼泪来。
那虾确实也好看,青白色半透明的身子在水里飞窜,无数对小爪刷刷划动。两只黑豆眼瞪得格外分明。一节节甲壳似坦克车履带一样排列。
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它们有时独自游来荡去,有时互相追逐,有时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挥舞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这时如果碰到闲游的同伴,就会打起来。
小螃蟹嘴里吐着的小白泡,好像老头儿在悠悠闲闲地抽着水烟。
硕大的螃蟹口吐白沫,八只脚横着行走,活像个蛮不讲理的霸主。
它们身上的甲壳就像一顶古怪的帽子,关公蟹的帽子上隐约可见人面般的花纹;大眼蟹的帽子四角方方,好像一块豆腐干;梭子蟹的帽子两端尖尖,好像织布的梭子;拳蟹的帽子,像半只皮球……真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
正在这时,不知谁惊喜地叫起来:“快来看罗,蟹潮,蟹潮!”我尾随着水兵来到艇首舱,沿着探照灯的光柱看去,嗬,深邃的海水中,成千上万的大螃蟹竟游着,汇聚成一片片黑压压的潮。时而掀起层层蟹浪,时而卷起一个个蟹涡。贴着舱壁,静听传来一阵阵“刷、刷、刷”的声音,仿佛激荡着一股股春潮。我细心观察,一个海蟹足有半斤多重,行动起来相当灵活,看起来,横行是蟹的长处,倒行、前行也同样轻松自由。蟹有青色的,黄色的,白色的,还有黑色的,就像一朵朵盛开在海底的花。
一只猴子盘坐在地上用爪子搔耳朵,龇牙咧嘴,乐不可支。
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爬到高竿的顶上,倒竖蜻蜓,它那顽皮的样子逗得大家直笑猴子跳涧,互相追逐着,活像小孩捉迷藏
金丝猴倏忽间蹦出竹林,一下子就把天籁造成的静物面变活了,它们在枝杈间荡来跳去,常常口尾相衔一线饮水于绝壁下,这又给了我们多少滑稽的兴味。游人置身在这样多乐趣的幽境中,似乎觉得自己也不过是一种色彩和线条,完全融和进这幅大自然的画屏中了。
人们钟爱峨嵋山的猴子,上了洗象池,便有成群的猴子向游客们乞讨,或许,是峨嵋山的猴子过于精灵,在耳濡目染中,竟也沾上了人类的俗气。据说,它们现在也摆阔了,游客们的东西给少了,便不高兴,轻则呲牙咧嘴,吓唬胆小的人们,有时,竟要过客把口袋翻出来给它们看过,才悻悻地放行;更有甚者,把游客的照相机、小型收录机扣留下来,挂在树梢上,借以敲诈勒索。
一群乌鸦在夕阳中飞翔,像一面黑网似的遮着渐渐熄灭的天空。
一对鸳鸯在水中恬逸飘游,像一对情侣。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乌鸦是那么黑丑的鸟,一到傍晚,便成群结队的飞于空中,或三两只栖于树下,苦呀,苦呀的叫着,便使人起了一种厌恶的情绪。
乌鸦的庞大队伍,像黑色的旋风一般,突然腾空又突然降落,整个村子都处在它的覆盖之下,然后,村里所有的树木都为之占据,像硕大的黑色的花。这是乌鸦刚刚进入村子里的情景。乌鸦一定是有首领和纪律的,它们离开这里,绝对是统一行动,似乎一夜之间,就无影无踪了。乌鸦返回故乡是在秋天,它们依然是出其不意地进到村子,不过只是作短暂的停留,休整一下,就匆匆而去。
是只小白鹭。雪绒似的纺棰体身子,比芦花还轻盈,洁美,长长的铁赤的双足,红蜡般直插浅水,高高的雪颈举着长长的坚直而锐润的紫喙,在淡淡清塘的背景上,一幅老僧入定像。蓦然,有了一声嚓的破水声,极轻,极快,便见叼得一尾很细的麦穗小鱼,夸张地仰了脖,啖而入腹。
一只青鹿像黑色的弹丸一般从草丛的边缘上奔跑过去。
小鹿跟在母鹿的后面,像个警卫战士。
小鹿用它们信赖的、和善的大眼睛望着它们的主人。
鹿群像流云似的从草原上缓缓地飘过。
美丽的茸角是公鹿的第二特征,并以此吸引母鹿的倾慕;每当夕阳晚照,常见到公鹿对水中倒映的茸冠,孤芳自赏呢!公鹿是以爱角闻名的,当野生的公鹿被猎人捕获时,它是宁肯在树上或石崖上将茸角撞破,也不轻易予人的。
它那一岔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倔强、刚硬;它那褐色的、光闪闪的眼睛里,既有善良,也有憎恶,既有勇敢,也有智慧;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它那波浪形的腰,披着淡黄色的冬毛,真叫漂亮,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它全身的力量。啊,它太美了。
这是一头很漂亮的毛驴,额上还系着一条红绸。这使我想起了电影上新媳妇回娘家的情景来:得得得的蹄声敲击在白杨耸立的小道上,田园味十足。我怀着柔情用手抚摸了这头小驴的后背,它抬起来头,瞅了我一眼。那水灵灵的目光让我难以忘怀。我一把握住那小驴的缰绳,它却猛地低下头去,憨态可掬,我忽然觉得它的身姿实在有点娇小,不忍骑它了。
蜘蛛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草丛里飞舞着蓝莹莹的萤火虫,像是从天上洒下点点繁星。
萤火虫,轻轻悠悠像飘着一盏蓝色的小灯。
树间那么多萤火虫,仿佛一些小小的精灵,打着小小的灯笼,在那里开游行盛会似的那点点闪烁的光虫,就像一只只调皮的眼睛。
暗里的墙角有一只蜘蛛在织网,像一把小门似的。
从吐出第一缕丝开始,蚕儿们便不再吃桑叶了,这时只有出,没有进,只是一个劲儿地吐丝。吐,吐,吐,不停地吐,呕心沥血地吐,昏天黑地地吐,吐着心,吐着血,吐着五脏六肺,吐着自己的全部生命……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常常使人潸然泪下。那一顶顶白纱帐,便是它们的坟场么。蚕儿们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来报答春天的馈赠,它们是葬身于自己所吐的丝啊!
蜘蛛忙起来,它先是横着拉出一条丝线,然后回过头来又拉出一条。接着,又竖着拉线。三拉两拉,东扯西扯,便拉扯出一个八卦型。然后由外调头向内再拉线,一圈一圈,一轮一轮,纵横交错,穿梭不息。不多扯一丝,也不少拉一线。没有一线错线,没有一步冤枉路。我惊叹了:莫非蛛腹内有一个电子计算机,指挥着它严格循程序操作?
夏夜,一切都显得朦胧、幽暗,似乎连空气都变得清馥馥的。……在豆棚瓜架,林下水边,在篱前的丛草里,流萤飞起来了:三三两两,忽前忽后,时高时低,那么轻悄、飘忽,好像一些看不见的小精灵提着绿幽幽的灯笼,飞来飞去,那美妙的形象和色彩,确实是迷人的。它们在忽高忽低、忽断忽续,此唱彼和,仿佛是一大队清幽的乐队,在那里奏着清幽的曲子它一扬一顿,甚至声音的长短,都像含着节拍似的
油铃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蝉鸣不像蛙叫那样短促、跳跃,像声声鼓点,而是漫长、高昂、执著:“嘶呀……嘶”,好像二胡。因此,在夏季田园交响乐队中,如果说青蛙是鼓手,那么蝉便是弦乐师了。试想:炎炎夏日当空,树枝纹丝不动,连鹅鸭都聚集在树荫下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位弦乐师的高亢奏鸣,该会使人感到多么的寂寞啊!
在秋天的夜里,到处可以听到蟋蟀叫的声音。蟋蟀是一种很好玩的小虫,它有薄薄的翅膀,颜色紫褐而光润,它有两条很肥壮的腿,所以很会跳跃;它有两枚很锐利的牙齿,和同类互斗的时候,便把它做利器,因为它好玩,所以我们小孩子,没有一个不喜欢它。
螳螂是一种较大的昆虫。它有着苗条的身材,朴实而又优美的装饰,细长的颈上,顶着一个能往任何方向转动的头和一对丝状的触角,浅绿纱裙似的长翅,覆盖着它的大肚子。这非常善良的外表,使你很难想到,它还是一位杀敌的“猛将”哩!
一次,一只大螳螂在草丛中见到了灰黄色的大蝗虫,立即作出痉挛似的跳跃,两翅斜斜地伸向两侧,恰像装在背上的两张对称的“帆”。同时,两对后足,把身体高高抬起,两把大刀缩在胸前。螳螂摆出了这种奇异的姿势后,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蝗虫,头随着对方的移动而缓转。此刻蝗虫早吓得魂不附体了,生死就在这眨眼之间,虽然它有健壮的后腿可以跳跃,有双翅能飞,但为时晚矣。就在它企图逃跑的一闪念之间,螳螂的两把“大刀”已狠狠投去,蝗虫还未挣扎,就一命呜呼了。螳螂还有一套不寻常的本领,就是它的颜色会随着周围草木的颜色变化。
蛇盘成一团,张着的嘴里一条吐动得非常快的舌头,好像喷出一条火焰
“哇枣哇枣哇枣”夏天的夜晚,你会常常听到这种迷人的声音。这是不知疲倦的音乐家枣青蛙的“歌声”。
青蛙在每一块田野上蹦蹦跳跳,嘴里既似说话又似唱歌。它们的种类很多,有的背皮是绿色的,有的是花的,有的是褐色的,肚下的皮却一律的白。有的青蛙有大人的拳头大,有的只有小孩的指头那么小,大的小的都不怕人,都放肆地在水田里、池塘里、路边上喊叫,叫得它们的嘴下的皮鼓出一个有它们身子至少三分之一的一个泡。它们在泥土里不情愿地躲了一个冬天,有太多的情绪闷在肚子里需要发泄。村里的人不叫它们青蛙,而叫哈蟆。
青蛙的卵变成的蝌蚪,对一些孩子们具有无穷的吸引力。他们蹲在它们的旁边,端详它们在水是傻傻的憨憨的游动姿态。它们不理会他们的存在,他们的脸却笑了又笑,笑得比蝌蚪们还憨。他们把它们捞在手里左瞧右看,怎么也想不通黑黑的它们大了会变颜色,肚下会长出腿来,长长的尾巴会变得没有了。他们问大人,大人们含含糊糊地说,它们本来是水里的鱼,因为想看水上的世界,常爬到岸上来,慢慢地,样子就变了。
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跑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情的、坦然的一边吃,一边抬头看着。……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
啊,雄壮威武的东北虎站起来了!只见它昂着头,张着脸盆似的大嘴,打了个哈欠,然后吐出了一条血红血红的舌头,舔了舔尖刀般的牙齿,翘了翘钢针似的白胡须,全身抖了两抖,便迈开大步。你看,它全身金黄。还有一道道黑色的斑纹,一双绿绿的眼睛里射出凶光,在铁笼里大摇大摆地走来转去,可真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后面拖着的那条尾巴不就是它的武器钢鞭啊?
头狼毫不示弱地与他对峙着,伸出前肢,身子后缩,像一张拉开的弓。狂怒的鬃毛雄赳赳地在脑袋顶上竖立着,在原始森林那黑幽幽的带着神秘气息的背景衬托下,身体现出一种凶狠残忍的暴力美。蓦地,头狼长啸一声,树林震动,发出轰响,随着啸声,头狼拔地而起,黑旋风般扑上来,狼体在空中舒展开。借着银灰色的天光,亮出狼中领袖的漂亮弧线。
高高的颈子,挺挺的,圆圆的胸脯,像仙女般高贵。
美女般的白色天鹅,像雪团一样在海滨浮游。
脚似桨,尾似舵,微微翘起的翅膀,就是帆。
一群银白色的天鹅浮在水面上,活像一艘扬帆前进的小白船。
天鹅的眼睛极少斜视四周,蛋黄色的一圈,细致的闪着瞳光的自信,且有慈爱、宽容和娇媚从那里发出召示,它们从来就不习惯眯起双目看人,而人却从来就靠眯起双目看它,因为人总是在很远处透过烟波翘首望它的。
两只仙子一样的天鹅,轻轻落在暮色苍茫的湖心,伸长了颈子,望了望夕阳的余晖,又回头望了望东方初升的明月:我们刚伴随夕阳,走完了金色的归程,现在又伴随明月,进入银色的梦镜。
我不敢对他说,我见过那天鹅,她是那么柔媚、娇妍、纯洁和充满活力呀!她非凡的美丽,如飞翔的野百合。游在水里,或者亭亭地立着,文静得像睡莲,像动物世界的公主,白得像是雪捏的,玉雕的。
一只猛鹰平张着双翅从天空直插下去,几乎触到地面,忽又扑动翅膀,发出猛烈的声响斜刺天空。
巨鹰归巢了,它从天而降,站立大巢的崖边上,傲慢地仰望蓝天,俯视大地,然后,那铁一般的大爪张开,引颈振翅,发出一声震动山谷的呼哨。群山响应,树林的叶片雨点一样纷纷飘落,聚在山谷中未散的雾,被压迫着退到森林的深处。
苍鹰,这是鸟类中最强悍的猛禽。它飞得高,飞得快,力大无朋,没有什么别的鸟类能伤害它。
鹰是南部天空的统治者。它们把嘹亮的唿哨骄傲地撒向山川和林莽。它们威严地、心满意足地在高空巡视着这片隶属自己的广袤疆土。
大雁兴奋得一路高声歌唱,低声吟哦,简直像小孩子,争抢着投入母亲怀抱。
画眉宛如温柔的姑娘,躲在绿叶中娓娓细语。
海鸥临水飞翔,大雁翱翔在高空。
鸟类是自然之链的一个环节,它像风一样,像雨一样,像星像月一样,像山冈和森林一样,像草原和马群一样,共同构成了万物生存的广阔背景。鸟类的生活与人类的生活已互相渗透。
一群南飞的雁,在蓝天底下出现了,雁群排成整整齐齐的人字形,目标一致地向前飞着。它们在天空嘹亮地叫着,好像在庄严地宣告:它们的队伍是整齐的,它们的目标是明确的。它们那由千万只喉咙一齐合奏出来的热烈悦耳的叫声,也久久地飘荡在海岛的上空……
这是跋涉者的旋律,也是追求美、向往美,创造美的旋律。
大雁似乎总是在飞翔,总是在寻找适宜自己生存的环境,永远处于奔波之中。
它(海鸥)像闪电一样疾速俯冲下来,真使人担心它会一头栽到浩淼的江里去。可是,就在接近水面的一霎那,它突然变得出奇的轻盈了,像羽毛一样飘落下来……
成千上万只白鸥在金箔似的夕晖里穿梭翻飞,交织成一片喧响不息的旋律,每一只白鸥的翅膀都拖带着夕阳的血红色火焰,令人为之目眩神迷。
天中的云雀,林中的金莺,都鼓起它们的舌簧。轻风把它们的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各样有无耳朵的生物。桃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听得大醉,也和着声音的节拍一会倒、一会起,没有镇定的时候。
“叽叽切枣”栏杆上一个笼子里的画眉叫啦。不一阵,所有笼里都传出画眉的啼鸣。有的悠忽,如潺潺的溪水在流淌;有的高昂,好像古筝在弹奏;有的舒曼,仿佛是月下的洞箫,呜呜咽咽;有的粗犷,犹如木叶声声。一种纯粹、原始的音乐,使人感到忘我的境界。

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
http://..com/question/23755695.html http://lwcool.com/zw/newsfile/2007/3/25/2007325_lwcool_12218.html
http://..com/question/24897808.html
描写彩虹的好词好句好段
http://xxsx.jdjy.cn/article/7/18/71/2006/200608318221.html
描写校园的好词好句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648.html
人物描写精彩片段(中年)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453.html
人物描写精彩片段(青年)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379.html
人物描写精彩片段(幼儿)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836.html
人物描写精彩片段(儿童)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438.html
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198.html
植物描写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986.html
描写星星的好词好句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672.html
描写湖海的好词好句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127.html
写、画(语段)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116.html
夏天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411.html
描写星星月亮的优美句子和词语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86.html
描写冬天的段落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630.html
描写自然景物的文句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636.html
描写动物的优美句子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122.html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605.html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546.html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839.html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598.html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485.html
描写雨的优美句段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6854.html
描写脸的好词好句好段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6766.html
描写太阳的好句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6897.html
写人好词
http://www.35sk.com/zw/html/1501/065617889.html

『贰』 求有关“李清照与花”的文章或论文,并李词笔下的每种花卉所蕴含的词人的品格或思想。

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
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即在这“浓睡不消残酒”的背后,便有着对人生价值的现状的思考,或者对未来命运摇落的隐忧。这正与海棠花在“风疏雨骤”之后“绿肥红瘦”的那种生命状态的沟通,怜花自怜,花的生命状态成为人的命运状态的象喻。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情、辞随物而变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李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先天的性别、性格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学养、才识等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敏感入微的体察、捕捉外物入词,以神工妙笔对花之意象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她词风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早年的李清照,天姿聪颖、潇洒不羁,虽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但有远大的抱负理想,这从她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见。婚后,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即使与丈夫暂时的分别,在她的笔下自然写出的是伤别离的离情词。南渡以后,李清照流离至建康(南京),此时,气质非凡的李清照诗兴不减当年,还常与丈夫出门郊游觅诗句。宋人周辉记云:“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觅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你看她“直欲压倒须眉”。明诚病逝,给李清照沉重地打击,显然使她的词风随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巨变而由前期的清丽妍媚变得凄婉幽恻。花之意象的情调也由前期的蕴含着快乐而转为浸透着悲苦。如她早年笔下的海棠,无论是经风雨后,变得“绿肥红瘦”,还是海棠开后的“拥红堆雪”;或写她沉醉“误入藕花深处”,或写她流连于露洗的“苹花汀草”;或笔下春深时的“梨花欲谢恐难禁”,或笔下寒食天的皎月“浸梨花”……诸花之意象,都包蕴着无穷的遐想,深含着词人的轻灵神思。把读者引进一个无限清新而又无比洁静美妙的境界。这在当时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仅有菊花为例。在李清照之前颇多咏梅诗作。屈原咏菊是为表明自己的卓尔不群,“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菊趣轩记》)而李清照人品文品深受“屈平、陶令”的影响。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情操上,在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上,他们是一致的。屈子“餐秋菊之落英”,陶令“东篱”下“采菊”,易安笔下的“琼肌”、“清芬酝藉”,在《多丽》词中对白菊的赏爱成为易安与屈、陶相合的契合点。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我们透过《漱玉集》中各种花之意象象征意义的捕捉,或许可探及李清照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
做为具有东方式大家闺秀典雅风范的李清照,却因其先天秉赋异俗,才华志向超群,以及传统文化中儒家人格精神的影响,自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所具有的柔弱、逆来顺受的人格规范,她不仅具有热烈、浪漫、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而且强烈地、自觉的追求着超尘绝俗、高洁自负、孤芳自赏的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于是,那些风韵气质压倒群芳的花,才在这种生命之气的酝酿中,显得格外夺人心目。
她特别崇尚梅的风韵气质,她欣赏“柳眼梅腮”(《蝶恋花》),“玉瘦香浓,檀深雪散”(《殢人娇》)的形象里蕴涵的诗情,更能体味出“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的神韵。她的《满庭芳》一词,是一首托物寓志之作。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己,词中写的是梅花的寂寞环境、潇洒风韵,及其遭遇和所表现的孤标傲世的精神。词的上片,通过“藏”、“锁”、“闲”、“深幽”几个词,表达着“寂寞”度日的人生滋味的体验。然而,一株“江梅”却吸引了她此时此境的全神贯注,寄托了她在人生逆境中的精神追求。下片以“韵胜”二字表现梅韵与自己人格精神的同一境界。她虽香消玉殒而情志永存的人格,使生命的价值就不在于身居要津,荣华富贵,而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这是历来命运不佳而志趣高远的骚人墨客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李清照对桂花的欣赏更是出手不凡:“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里的桂花“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是,它有奇“香”留在人间,所以“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正体现了李清照对内在美、人格美的崇尚。她把桂花视作“花中第一流”,自然也是把人的内在美、人格美视作最高的人生境界,具有这种人生境界的人,也才是“第一流”的人。
李清照十八岁时和赵明诚结婚,从此开始了充满学术气氛的爱情生活,情趣十分高雅。她在爱情上是幸运的。她所得到的共同生活的伴侣,竟是一位志同道和、才华卓绝的太学士。他们的爱情生活既美满又充实,可谓伉俪相得。她的“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得到丈夫的爱慕和敬重,志趣相投,两心相印。明诚“每遇苏黄诗文,虽半简数字必录藏。”清照则“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无论踏雪寻诗,还是射典斗茶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这样的良缘,对清照和明诚都如鱼得水,对他们自各事业上的成就,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此,李清照前期词对爱情的描写,主要是精神生活的抒写。她倾心于菊,并以菊之意象象征纯洁的爱情与高尚的人格,艺术品位较高。比如她的代表作《醉花阴》一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重阳节思念丈夫赵明诚远行的词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深闺寂寞,时届重九,“每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上片以“薄雾”、“浓云”起兴,勾画出暗淡阴沉天气,烘托出女词人郁闷心境和愁思。“永昼”:即长日。“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指刻着兽形的铜香炉。重阳佳节,女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度日如年。独守闺房,眼看着香炉里燃的瑞脑香慢慢地消融了,而女词人愁情更浓,象袅袅青烟,不绝如缕。这里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一个阴雾迷蒙的环境,以衬托她孤寂无聊的心情。情景交融。“愁永昼”一语,耐人寻味,言愁之多,愁之久。上句写外景,下句写内景,内外衬托女词人之愁。物态人情,两相映衬,使愁越发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此二句比温庭筠的“玉炉香,红腊泪,遍照画堂秋思”更为深沉凝炼。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佳节又重阳”,只能增添女词人的离愁别苦。深秋之夜,秋凉更使人难寝。往昔的玉枕、纱厨是和丈夫与共的,如今却孤零零地独对着。触景生情,寓意相思之苦。“凉”字,一是“秋凉”,更是“心凉”,指女词人孤单凄凉。这两句通过女词人对“玉枕纱厨”和“凉初透”的切身感受,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出她对丈夫思念之深切。
下片利用重阳黄昏把酒赏菊的特写镜头,更加细致入微地表达怀人之情。前两句是说,傍晚时,在菊圃赏菊饮酒,满身都是菊花的幽香。古代人们在重阳日,或头插茱萸,登高望远:“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或饮酒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重阳赏菊自陶渊明后,已成为文人的雅事,然而李清照一怀愁绪,本无心赏菊,更何况是在“黄昏后”呢?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东篱把酒”,是为了借酒排遣,但睹物伤情,难以自禁,反而勾起更深远的离愁。此二句深含着无限辛酸的滋味。“此情无计可消除”,于是想避开菊花,回到屋中。此时女词人感情高度升华,于是产生出流传千古之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切不要说莫为离别伤神啊。“帘卷西风”一语奇妙,妙在巧用词语倒置的手法,倍增其动态美感。“人比黄花瘦”一语为警句,乃千古绝唱。“瘦”字为“词眼”,它是词人感情、精神的集结处。在这里,瑟瑟西风中憔悴柔弱的瘦菊与女词人清瘦的形象叠印在一起。比秦观的“人与绿杨俱瘦”更高一筹。
煞拍两句,形象地刻画出女词人消魂后的情态,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少妇,玉肌消瘦,花貌憔悴,比帘外清瘦的菊花,更是弱不禁风了。菊花是高洁雅士的象征,用以喻人,其人高雅不凡。把酒赏菊,是以陶渊明高远清淡的人格来喻己。菊花又具清丽俊秀的风姿,用以状物,以拟人之瘦,其人之神态更活灵可见了。此乃女词人独创之语,用于这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时,尤为深刻逼真。
这首词不明写相思情,以深婉含蓄之笔出之,而情却愈深。词的首句点出一个“愁”字,末句以“瘦”字作结,与首句“愁”字相呼应。因离愁伤情,使腰肢瘦损,衣带渐宽,“为依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了。
宋代咏菊词作颇多,如东坡、山谷等人词中所用菊之意象为数亦可观。这里仅以小山的《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少游的《满庭芳》(碧水惊秋)词中菊之意象与李清照之《醉花阴》比较,从中可见李词以女性特有的细柔轻灵之深婉清瘦的独到之处,赢得更高的赞誉。
晏、秦、李三人都是婉约大家,三首词都是睹菊怀人,把菊作为引起离愁的媒介,借菊来表达内心思念、愁怨等复杂情感,体物感情敏锐深挚,菊之意象便成了词人种种感情的载体。然而三首词中菊之意象又各有异。晏词中之菊,表达执着不移的“痴情”,颇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而秦词中之菊,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奇想”与凄伤。“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正可谓“泪眼问花花不语”。晏、秦以写男妇相思的艳情为其主要内容,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他们虽以擅写柔情而著名,但与女词人易安特有的深婉细柔相比终逊一筹。词贵阴柔之美,易安身为多情善感的女性,“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她更钟情于花,其词不乏香韵。《醉花阴》中的菊之意象,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景物,不再是触起怀人之愁思的中介物,也不再是因痴情而发生的幻化物。在李清照凝神观照后的菊之意象,变成了其情趣的反照。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最大的任务在使人在外物界寻回自我。”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比晏、秦等男性词人婉曲、轻灵、细柔,使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潜入到灵魂最深处,从而达到了物我两忘,菊我同一的艺术境界,于是产生了与菊比瘦的奇幻神思遐想,以清瘦淡雅的黄花,喻已因相思之苦而使人消瘦的情态,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李清照伉俪之情的真挚。“人比黄花瘦”之句,可谓女词人独出心裁之佳品。这一菊之意象,既喻相思之苦之深情,又喻女词人品格之高洁。全词幽细清丽,声情并茂,实为晏、秦所不及矣。难怪当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给他的《醉花阴》词时,在叹赏之余,自愧不如,又“务俗胜之”,便一切谢客,废餐忘寝三日夜,写出五十阙词,竟没有一首比得上其妻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的“务欲胜之”,并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而是作为丈夫的憨态可掬的纯情和对妻子赏识的一片爱心。是的,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在后世文坛上被传为诗趣佳话。而南渡之后在她的《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之句,则表现了一种生命枯竭意识。这里,女词人把自己的形象又移入了菊花。

『叁』 江苏美术出版社蓝色暑假高二语文专题三答案

语文 古诗词欣赏(答案!!)分享
作者:柒筱瑾 已被分享92次 评论(0) 复制链接
(一)
1.《流莺》李商隐
一方面写流莺的流转无依,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写流莺的苦苦吟唱,佳期难遇(或无人知赏)。
2.浣溪纱
上阒刻画思人形象,主要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以凄凉的“西风”、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等悲伤的景物(写出任三种则可),奠定一种 感伤的基调,渲染(烘托)怀念之苦。
3.山园小梅
(1).“独”是一个、单独的意思,写出了百花凋谢,一梅傲放的情景,同时引出下句“占尽...小园”,“尽”是独的具体表现和进一步发挥。
(2).通过对梅的描写 写出梅的美而不艳、秀而不俗、清幽雅致的品格,但诗人的清高似乎有一种自我标榜的味道,不太大气。
4.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笔下的渔翁是一个道道地地、处境艰难的渔民形象。他辛苦地打了近一整天的鱼以后,时已傍晚,他把小渔拢了回来,横系在自家的柴门外,然后就沿溪叫卖去了。但他用 少得可怜的卖鱼钱又买了酒,在回家路上胡乱地喝了个醉,到家就闷声不响地躺在地上睡着了。他的生活清苦辛酸,是当时许多贫苦渔民的缩影。
5.塞下曲
刻画了一位戍边老将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二)
1.小园
(1)“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似乎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 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 于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四周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2.浣溪沙
(1).“出”字。“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 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2).①“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②“拍”字写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的景象。
3.题访戴图
(1).王徽之受景物的感发,动了访友的念头,“剡中雪月并明时”既有画意,更具诗情,作者将王徽之置于雪月并明的剡溪之上,更显出他洒脱高远的风姿。
(2).“兴发”而往,含有会友的意念,难以全神贯注静赏雪月,待打消访戴的念头“回船去”,诗人才能凝神揽胜。“兴尽”是访戴之兴尽,而赏景之兴转浓,访戴而不见戴的 事不挂心头,才能真正领悟到山阴山水的奇妙。
4.如梦令
“瘦”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人与绿杨俱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 画。
5.诉衷情
水树乱莺啼”中的“乱”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茑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作者 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三)
1.听流人水调子
①实写景物,描绘出层层山岭雨雾迷蒙的视觉形象;②虚写音乐,以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音乐复叠、繁促的听觉形象。
2.馀干旅舍 宿洞霄宫
(1)第一首诗歌景物基调凄清冷寂。作者通过霜叶、孤城、独鸟等意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描写了一幅萧条冷落的秋景图。第二首诗歌景物基调鲜艳绚丽。作者通过碧涧、 红叶、青林、白云,写出了秋山的无限生机,勾画了一幅明丽纯净的秋景图。
(2)两首诗歌结尾都采用疑问的形式,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第一首用捣衣声以动衬静,真切感人地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苦,那凄清的乡愁,那缠绵的苦情弥漫天地 间,拂之不去,剪之不断。第二首结尾是作者的想象:雨打芭蕉的声音,谁能在枕上听到呢?这就留下了悬念,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3.黄 州
借景抒情。“涛声不断”,似表英雄无尽之恨,“天地无私”,不因为人有未竟的事业而让时间停留。表达了时光流逝,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4.谒金门
(1).比喻。描写战争中家园破败的景象。
(2).对比。将戌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与南宋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在灯红酒绿中寻欢作乐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
5.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1).承上启下,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又引出了下阙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
(2).虚实结合 (或对比,寓情于景) 示例: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 ,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了邯郸古道的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 凄凉景象,以虚衬实 ,寄寓了作者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家衰微的悲痛之感。
语文 古诗词 剩下的分享
作者:柒筱瑾 已被分享111次 评论(0) 复制链接
(四)
1.观雨
(1).“通”和“送”。这两字逼真地描摹了诗人所见的闻的景象与声势:前江的水气与后岭的阴云相互通连,浑为一体;万道沟壑、千顷林木传送来隆隆雷声。
(2).杜诗反映了战乱给自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希望尽快平定叛乱,然后濯甲洗兵,置于不用的愿望。陈诗则写的是:如果此雨能洗刷甲兵,助宋军作战,那么即使房屋渗漏,漉漉满地,也在所不惜。诗人因雨寄怀,表达了他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2.夜发分宁寄杜涧叟&别滁
欧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
3.送裴侍御归上都
同意这种看法。“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写裴侍御人还没走,离魂已先到长安。表现了裴侍御归心似箭的心情。不同意这种看法。理由:“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景中寓情,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用“缺”、“疏”“断”几个字写出幽独凄清的心境。
(2).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5.题乌江亭
(1).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角度,第三首是从节操或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①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②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③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高考衔接集训
1.次石湖书扇韵
(1).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2).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或,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2.喜外弟卢纶见宿
(1).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的感情。
(2).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3.
(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须遗憾,夏天树木遮蔽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 的怅惘意绪。
(2).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点出“春去也”的无奈,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 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4.【折桂令】问秦淮
(1).借代、反问
(2).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5.满江红
(1).想当年,到而今。 借贷
(2).铁骑满郊畿,士兵“高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中欧后再登 黄鹤楼的舒畅之情。
6.小重山·端午
(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 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7.春风
(1).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交融,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
(2).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含蓄地表达了国土 被占的愤恨之情。
(3).从首联两句可以看出。诗人乘着春风,跃马扬鞭踏上辽国的土地,却似乎感到是来到了“旧山河”,没有一丝脚踏异国土 地的感到。含蓄的语言,蕴藏 着诗人克复国土 的理想 。

『肆』 紫砂花盆最适宜养哪些花卉。

适合很多花卉,尤其可用于树桩盆景或名贵花卉,这是最理想的。例如像牡丹、芍药、月内季、杜鹃、兰花、容水仙、桂花、山茶花、茉莉、山茶、杜鹃、仙客来、石蜡红、吊钟海棠等等花卉,这些都是比较适合紫砂花盆养的。

(4)海棠花触觉扩展阅读:

紫砂花盆是用黄褐土先制成坯,再煅烧而成。它质地细密,色彩调和,素雅大方,装饰风格纯朴,品种多样,古色古香,紫砂花盆有着理想的吸湿透气排水性能。

『伍』 高一蓝色暑假的答案

数学只有一点点
其他的你看下面那个的就好

正弦定理



1. 5:3

2.根号3/3

3.2根号2

4.根号3/4

5由正弦定理可得:

a=2RsinA,b=2RsinB

∵acosA=bcosB

∴sinAcosA=sinBcosB

∴A与B互余

∴C=90°

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6.∵a/sinA=c/sinc

∴2/(根号2/2)=根号6/sinC

∴sinC=根号3/2

∴∠C=60°或120°

∴∠B=75°或15°



1.(根号3+1)/4

2. 60°或120°

3. 30°150°

4. 等腰

5. 100M

6. ②④(这题没做,临时猜的)

7. ∵a/sinA=b/sinB=c/sinC

∴tanA=tanB=TANC

∴A=B=C=60°

∴是等腰三角形

8.∵a/sinA=b/sinB=c/sinC=2R

∴R=1

∴a=2sinA,b=2sinB,c=2sinC

∴原式=[2(sinA+sinB+sinC)]/(sinA+sinB+sinC)

=2



1.60°

2.—2根号3

3由正弦定理得sinA=a/2r,sinB=b/2r,sinC=c/2r,cosC=(a²+b²-c²)/2ab
(a、b、c分别为A、B、C的对边,r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代入两个已知式得a/2r=b/2r *(a²+b²-c²)/2ab---①
(a/2r)²=(b/2r)²+(c/2r)²----------②
由①化简得b=c 由②化简得a²=b²+c²
所以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解:(Ⅰ)由cosB=-5/13 ,得sinB=12/13 ,

由cosC=4/5,得sinC=3/5.

所以sinA=sin(B+C)=33/65

(Ⅱ)由S△ABC=33/2得1/2*AB*ACsinA=33/2,

∴AB*AC=65

∵AC=(AB*sinB)/sinC=20/13AB

∴AB=13/2

∴BC=11/2

余弦定理



1.根号7

2.120°

3.60°

4.1:根号3:2

5.由题意得∠B最大

∵cosB=(a^2+c^2-b^2)/2ac=1/8

∴是锐角三角形

6.∵cosB=(a^2+c^2-b^2)/2ac

∴c^2-8c+15=0

∴c=3或5

∴S△ABC=6根号3或10根号3



1.60°

2.6根号3

3.-1/7

4.120°

5.45°

6.1

7.设边长为x、y的两边所加角为60度。另一边长为z
1/2*sin60*xy=10√3->xy=40

x+y+z=20

z^2=x^2+y^2-2cos60xy

z^2=(20-x-y)^2=400+x^2+y^2-40x-40y+2xy

0=400-40x-40y+3xy

x+y=13

z=7

X=5,Y=8

8.令BC=a
三角形ABC中
cosB=(AB^2+a^2-AC^2)/2a*AB
=(a^2-33)/8a
三角形ABD中
cosB=(AB^2+BD^2-AD^2)/(2*AB*BD)
BD=BC/2=a/2
cosB=(15/4+a^2/4)/4a
(a^2-33)/8a=(15/4+a^2/4)/4a
(a^2-33)/2=15/4+a^2/4
2a^2-66=15+a^2
a^2=81
BC=a=9



1.2

2.根号3/3

3.60°或120°

4. √3sinA=2sinCsinA
因为sinA≠0,所以sinC=√3/2
因为锐角三角形,C=60度

S=0.5absinC=ab√3/4=3√2/2
ab=6

c^2=a^2+b^2-2abcosC
7=a^2+b^2-ab=a^2+b^2-6
a^2+b^2=13=(a+b)^2-2ab=(a+b)^2-12

(a+b)^2=25,a+b=5

『陆』 哪首古诗一字千金

你所说的意思在文学上被称为诗眼。
诗眼: 1.诗人的赏鉴能力、观察力。
2.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是这首词的词眼。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抑郁的情境。夜来风雨骤起,烦闷愁人,于是借酒浇愁,昏昏睡去,但一觉醒来,酒意并为消尽。三四两句,写在酒意朦胧中,记起了昨夜的风雨,它是否摧折了园中的海棠呢?于是深情地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回答却是漫不经心的,居然说“海棠依旧”。这时,女主人不无嗔怪地连声反问“知否?知否?”紧接着道出那最精彩的一句:“应是绿肥红瘦”。这几个寻常字眼,经李清照这门一组合,其色泽和韵味便油然而生。这只是就对风雨后的海棠树的描绘而言。在描绘中还有更深一层的情意在。这就是随着对海棠花谢的深入描绘,词人的惜春怜花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在这种对春光的留恋与惜别中,委婉地寄寓着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可见,这一句是含义丰富的情景交融的彩笔,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从而成为历代人们传诵的佳句。
3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诗眼”:“道眼已尽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
4诗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以下是几种典型作用:
〔1〕用以翻出新意。如:“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迥同。
〔2〕借以增添情趣。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3〕靠它增强形象性。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取“抹”“粘”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4〕有的诗眼关乎诗意的精确。如一首咏早梅的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梅。”若将“数”改为“一”,“一枝”与“早”丝丝入扣。

在高考中常常能考到这方面的试题:
〖考点阐释〗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首诗里,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显示全诗的思想,这就是诗眼。品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品味,看其在拓宽加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作答指津 〗
这类题目的提问方式主要是: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步骤为:(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该词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典型试题 〗
1.(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6分)
解析 本诗“乱”字既是环境描写,又暗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要结合整首诗,抓住“病身”、“归梦”、“凄凉”等词。
答案 (1)驿站秋夜难眠图(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解析 “怆情”二字是全诗感情的集中体现,统领全诗。分析时要抓住中间两联的环境描写和诗人的行为、心理,落实到每个字眼上,如叠词、虚词、数量词的使用。
答案 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与“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3.(江西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 “伤心”二字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和诗的主题。两首诗均以写景为主,“伤心”二字熔铸在环境描写之中。分析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及环境描写来谈。
答案 (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析炼字
〖考点阐释 〗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表现效果。“诗眼”和“炼字”有所区别。某个字炼得好,能显示题旨,这个字就是诗眼,如四川卷中“乱”字;湖南卷中“怆情”、江西卷中“伤心”二词无特异之处,但能揭示题旨,也是诗眼。有的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使得全句增色,它是炼字,并不是诗眼,该诗的主旨是在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中表达出的。
〖作答指津 〗
这类题目的提问方式往往是: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问题。)答题步骤为:(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典型试题 〗
1.(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解析 诗是由意象组合而成的,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名词以生动之态的,主要就是动词,因此,炼动词是炼字的主要内容。如陶潜“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中“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撼”具有夸张色彩。本诗“穿”、“数”二字是典型的动作细节,体现了作者的心理。分析这两个字时要结合环境描写及“馀思”、“孤”等表现作者心理的词来谈。
答案 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2.(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解析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答案 两诗中“独坐”二字是典型的动作细节,“独”字体现了作者的心理,分析时要结合环境的不同特点,挖掘诗人不同的感受。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3.(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炼形容词,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如王驾有诗“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飞来”改为“纷纷”,写出蜂忙蝶乱的景象,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再如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本诗中“明”字属于此类。
答案 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4.(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解析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富有韵律感,强调了作者孤苦寂寞的情感。本诗以环境描写为主,要分析出“葱葱”、“靡靡”在描摹情状方面的作用。
答案 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炼数量词、炼虚词、炼拟声词、炼表颜色的词等今年没有考查,更值得我们在备考中重视。

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传说,比如: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这都是从写作的角度说的。我们今天要从鉴赏评价这个侧面,来探讨一下如何抓住诗歌的诗眼,借一般以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便捷的鉴赏古代诗歌。

古代诗人炼字,总是把准确性放在首位的。他们反复推敲,反复咀嚼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意。从炼字的角度鉴赏古诗,首先得看这个字用得是否准确,从准确性的角度入手很容易一下子抓住全诗内容的牛鼻子。我们以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为例来剖析一下。写作该诗的时候诗人还不到20岁。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括述访友末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到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的感情。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午时已过,诗人猜道士只是暂时外出,不久就要回来,决定等候下去。空暇间,便察看起道士的住处。只见房前舍后,野竹遍生,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远处青翠的山峰上,一缕清泉从封顶倒挂下来。诗歌的颈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其“炼字”功力更另人叫绝。且看一个“分”字和“挂”字的妙用: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柒』 高手请进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释意:五月的夜晚,江南水乡,整个儿笼罩在烟雨之中,青草池塘的蛙声连成一片,与雨声相映成趣。后两句由写景转为叙事、抒情,场景也由室外移入室内,重在揭示诗中人物候客不至的心情。“有约不来过夜半”,这是叙事。“有约不来”,点题并叙述客人失约一事,而对其失约原因则不作交代,况且失约的原因,主人当时也不得而知,而这恰恰又是令人有些惦念的。“过夜半”,既表明时间的推移,又暗示主人候客较久。主人候客恐怕至少是从傍晚开始的吧。他左等右等,直到深夜,还不见客人的踪影。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呢?这正是结句所要抒写的。“闲敲棋子落灯花”,是写人物的举动,更是抒写人物的心情。“闲敲棋子”这一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时寂寞、无聊的心情。尤其是此中著一“闲”字,顿使境界全出。唯其“闲”,此人物才能细察并绘出“黄梅时节”这撩人愁绪之景;唯其“闲”,此人物方可独坐敲棋,聊以自遣。这句诗在“闲敲棋子”后继之以“落灯花”3字,用来照应“过夜半”,进一步衬托人物的心情,也恰到好处。能被下意识的“敲棋”动作所轻易震落的灯花,自然是因灯芯久燃所结成的,这就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望的情绪。闲敲棋子震落灯花这个艺术细节,使全诗更为蕴藉含蓄,有无穷的韵味。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评析]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是一首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语浅味永,摹写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颇有审美价值的淡墨画——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素描。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赏析】
这是借“棹歌”为名的一首山水诗。写的是雨后天晴的兰溪夜景。
因为接连下过三天雨,又是农历二、三月里,所以夜里渔夫身上是感到有些凉意的。因为人感到凉,所以认为月亮也是凉的。这是把触觉(凉是皮肤接触才能感觉到的)转移到视觉上去了。感觉转移是常见现象,比如我们常说“歌声圆润”,“歌声”是耳朵才能听到的,“圆”是眼睛才能看到的,“润”(温润)是皮肤才能感觉到的。现在各种感觉都给转移,沟通了。钱钟书先生称它为“通感”,有人称它为“移觉”。“凉月”就是用了通感的词语。
但“凉月”的“凉”字似乎还有“清幽”的意思。打头儿就是“凉月”,把全诗笼在了一个十分清幽的境界里。
这首诗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静中有动,愈显静谧。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 1、翻:义同“反”。2、羁旅:犹漂泊。 3、阙: (què)
[评析]
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
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http://www.yideji.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3803
《龟虽寿》曹操 http://www.yuwenonline.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9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体会曾经灿烂辉煌,但却总也掩饰不住他们的脆弱与落寞,时光易老,韶华难再。时间是永恒的,可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又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把握住了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人生才是完整的精彩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捌』 描写秋天的花的优美段落

1、这些小小的秋野菊是花儿王国里的小角色,它没有玫瑰的娇艳,没有玉兰花的典雅,更没有荷花的清高。它就是它,小小的花,淡淡的香,默默地为着这个世界吐露自己的芬芳,献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2、野菊花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在金色的秋季悄然绽放,为秋季的雍荣华贵增添一抹淡雅。我就是被野菊花的精神打动,我也要向它一样不管是否被人注意,都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一切,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3、菊花种类繁多,颜色鲜艳,姿态万千。那白菊白得象雪,黄球菊白里透黄,墨菊紫里透红,真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再说菊花的形状也非常迷人,龙须菊花瓣向上卷起,好象小姑娘头上的卷发,百菊花瓣很大,向外伸展着,大有展翅欲飞之势,黄球菊开放时,朵朵花儿就像毛茸茸的小鸡,……这一束束菊花,在寒风中竟相开放,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4、秋天里最具代表性的花非菊花莫属。秋天一到,菊花随处可见。公园中栽培的菊花婀娜多姿,美丽动人。有的还是花骨朵,含苞欲放,有的蠢蠢欲动,急得先伸出了一只小手,有的等不及了,早已盛开,尽情地展现着那潇洒的英姿。菊花不仅姿态美,颜色就更多了,赤橙黄绿蓝靛紫,色彩斑斓,五彩缤纷。比起公园中的菊花,路边的野菊显得单调得多。可无论是公园的菊花,还是山间的野菊,它们都是挺立在寒风中的英雄!

5、这些野菊花都是浅蓝色的。我仔细数了数发现它们都有十六片细长的小花瓣,花瓣整齐地围着浅黄色的花芯。这些野菊花的花期大约在十四天左右,一般每个花骨朵从长出小骨朵到完全开放大约需要三个星期左右。站在野菊花丛里,就仿佛置身于浅蓝色的海洋当中,这些野菊花只有我的膝盖那么高,每一朵花儿都在风中向我招手,对着我微笑,仿佛就是一个朴素的山娃,在阳光摇曳下轻舞着生命的喜悦。这时,我总是情不自禁的低下头去亲近它们,轻轻地触摸着横陈的枝桠,把鼻尖贴上去,小心地亲吻着它们,深深地吸着它吐出来的幽香……整个空中也飘逸着清幽的甜香和神秘的魅力。

6、今年的秋天来得早,却如二八女子姗姗的莲步轻摇,那在夏季绚烂绽放的花朵们已显残态却仍依依的不忍坠落,我不知道爬满篱墙的红艳艳的藤蔓植物叫什么,每回行走在这条小路上,都禁不住观望驻足,菊花已经跃跃欲试,即将为秋季添上最绚烂的色彩。我想我的神情一定是喜悦的,在这个被古诗词渲染的萧瑟悲凉的秋天,有这样热情火辣的颜色怎不叫人心潮澎湃呢。仿佛秋风也爱恋着这个季节,柔软而温情。阳光恰到好处的暖着我裸露的肌肤,整个人不免沉醉起来。于是嗅到了”芳熏百草,色艳群芳,在幽愈馨”的菊的清香。

7、在这秋天的静谧的山林里,野菊花悄悄地开了。看,一朵朵,像黄金般闪亮,如星星般大小。似露珠般圆润。哟,一只只小蜜蜂一会儿歇在这朵上采蜜,一会儿又飞到那朵上歌唱。这一朵朵,一片片金黄色的野菊花呀,默默地开在这山林里,好象一幅从来没有被人发现的千年古画----多美啊。

8、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 一阵秋风吹过,山坡红了,那是火红的枫叶;湖水清了,清的可以见底,可以照人,宛如明镜;山菊花开了,那样绚丽、那样娇艳,真是别具风姿。还有那沉甸甸的玉米、黄橙橙的柿子、红艳艳的苹果。每到金秋时节,稻子飘香,那黄橙橙的稻田翻着金浪。

9、秋天悄无声息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菊花开了,颜色五彩缤纷,白的似雪,粉的似霞,黄的赛金。稻子成熟了,金灿灿的稻田,那一串串饱满充实的稻穗,承载着的,是农人一年的寄托和梦想。稻田地里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就连小孩儿,也都跟在大人的身后,帮着捡稻穗,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10、百花争春,春光明媚,这是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其实,秋天更美丽,秋天的色彩灿烂绚丽。秋天一到,菊花金黄色的花瓣慢慢绽放,给九月带来鲜艳,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美感。

11、到了秋天,菊花盛开,各种各样的菊花都不甘示弱,千姿百态,尽情绽放,菊花的颜色异彩纷呈:有的洁白如雪,有的黑紫如墨玉,有的金黄如金……显得雍容华贵,令人赏心悦目。

12、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雍容华贵,没有月季娇艳妩媚,没有百合高贵优雅,但她那傲霜精神,确实令人喜爱。我们做人,就要像菊花那样,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努力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

13、深秋的早晨,大地、屋顶、树枝都洒满了寒霜,瑟瑟秋风吹来,黄叶纷飞,百花凋谢。可是菊花却挺立着干,伸长着枝,张开着叶,盛开着花,显示了它傲霜耐寒的性格。

14、野菊花的枝杆虽然细小,但每一根细小的枝杆头上都长着可爱的花骨朵。野菊花的叶子没有大丽菊长得茂密,也没有秋菊的叶子长得大气,更没有黄菊的叶子长得油光发亮,可是它坚挺的小叶子很耐严寒酷暑,不易变黄,不易落叶。一般每一片叶子从长成到枯黄至少可以历时四五个月。

15、在秋天中,还有一种丝毫不逊色于菊花的植物,它就是桂花。桂花娇小,禁不住风吹雨打。嫩嫩的,一捏就软了。那小小黄黄的花朵看起来还不如野菊花漂亮,但小小的桂花却有大大的本事,它发出的香气浓郁极了,十里外都能闻到。光香有什么用,华而不实,又小又嫩,禁不住风雨。可是,在一棵桂花树上,那如繁星般的桂花有多少——数不胜数!它们一个接替一个地工作。你倒下了,我来帮你接着干,我倒下了,他来帮助。这样不断地倒下,不断地重生,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写照吗!

『玖』 描写秋天花园的好段

秋天来了,树叶变黄了,落在地上,像一只只黄色蝴蝶,翩翩起舞。

热点内容
合肥有媞亚花艺吗 发布:2025-05-16 01:37:59 浏览:881
剑兰花系列 发布:2025-05-16 01:37:59 浏览:496
逸和花卉 发布:2025-05-16 01:32:59 浏览:345
新丰县樱花 发布:2025-05-16 01:30:41 浏览:237
十八岁姑娘一朵花广场舞 发布:2025-05-16 01:25:44 浏览:890
梅花木雕 发布:2025-05-16 01:23:35 浏览:631
盆栽植物泥土有虫 发布:2025-05-16 01:20:25 浏览:9
墙绘玉兰花 发布:2025-05-16 01:20:15 浏览:197
樱花从容 发布:2025-05-16 01:13:47 浏览:385
的荷花花瓣 发布:2025-05-16 01:00:27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