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荷花
1.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月份课题组学习资料 关键词:指导 学生 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为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认为智力、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价值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课堂教学因而失去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愉快地自主学习,主动地发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呢? 一、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学行为均围绕教师进行,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此,前苏联教育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多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进行学习。因此,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很好的为学生的情感、思维提供自由感受和发挥的余地,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精神饱满地进行学习。如一位教师教学《妈妈的爱》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哪个小节,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并和同伴交流读后的感受。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主动地感悟,产生了富有个性,富有创新的见解,这远比教师单纯传输知识的效果好。因此,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个性,在选择中学会创新。 二、 自主确定学习伙伴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都是不可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而,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要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他们彼此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相互交流,非常愉快,无拘无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好伙伴一起读精彩段落,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读得特别专注。读后,他们纷纷发表感受,大家沉浸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品行、志趣相投的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加深了情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 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在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上都要把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加以接受。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感悟课文,学习课文,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比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爱好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有的学生选择用朗读的方式来感受荷花的美,有的学生选择用体会重点词句的方法来感受荷花的美,有的学生选择在读的基础上,用画画的方式来感受、表达荷花的美,还有的学生选择在读后,用舞蹈来表现荷花的美孩子们的回答是那么精彩,他们的眼神那么明亮,闪耀着兴奋和迫切的光芒。教师随即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们热情高涨,主动地学,积极地学,愉快地交流,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四、 自主参与评价 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这句话稍有些偏激,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评价是多么重要。在教学之中,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识的倾向性。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及评价他人的能力,无疑是学生个体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会评价,自主参与评价,会使学生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对学生来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重要方法。同时,这也是使学生形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方法。
2. 浅谈怎样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分段进行背诵
俗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样在教学中只要能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做到理解性地记忆,学生就能很快背诵出相关内容。有的课文也可以采取分段来背诵,然后再总起来背诵,这样学生背诵起来就会显得轻松一些。如要指导学生背诵五年级上册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知道课文通过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小事,反应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这篇课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高尔基的儿子为父亲栽花和高尔基赏花”;第六至第九自然段写“高尔基写信教子”。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在分头背诵这三部分内容,然后再总体联合起来背诵,不仅能完成背诵任务,更能理解“给”永远比“拿”快乐这一哲理。
二、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写作线索进行背诵
作者在写作文章时总是按照一定线索来组织材料,在教学中教师能如能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线索先来熟读、复述,而后再练习背诵,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很容易就会背诵出指定的课文。如背诵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篇课文是以“樟树”为线索的,文章先写宋庆龄因为喜欢樟树舍不得搬家,再写樟树的外形和特点,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在掌握了写作顺序的基础上,就可以熟读来背诵,总之,抓住了文章的写作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条理就一定有助于背诵课文。又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文章按照“荷花”为线索写了作者“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内容,所以只要围绕线索边读边想,边记忆就很容易背诵出全文了。
三、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章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经典的词句进行板书,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要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些板书中的字、词、句让他们记忆,或者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回忆,这样学生再顺着老师的分析,边读、边想,也就很容易把课文背诵出来了。如指导学生背诵五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松》一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阅读学生首先可以知道这一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可以先板书“迎客”、“陪客”、“送客”三个词语,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 “迎客松的饱经风霜”、“陪客送如同巨人”、“送客松如天然盆景”,这样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就很容易理解三大名松“齐”、“异”的特点,这样就便于记忆背诵了。又如背诵四年级上册《泉城》第2至第5四个自然段,只要熟读课文之后,就知道这四个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描绘泉的特点。如珍珠泉“神奇“、五龙潭“泉多”,黑虎泉“水声喧腾”,趵突泉“大、清、美”,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学生背诵就会有路可循了。
四、指导学生运用表现记忆方法来进行背诵
所谓的表现记忆方法,就是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通过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换句话说,也就是把课文所讲的事物外形、色彩、活动、声音,气味特征的直观形象保存在学生的大脑之中,这样学生在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自然有助于他们的记忆。如在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时,就可以让他们先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所描写草原的天、空气、天底下的小丘、羊群等景物给自己带来的新奇的感受,然后再理解“这种境界”给作者带来美感的享受。通过理解这一系列的描写,结合想象,学生很容易在脑海中留下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和画面,这样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又如背诵四年级下册《燕子》一文,就可以抓住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息等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连串的场景,然后再进行理解背诵。
五、指导学生结合自身记忆特点来练习背诵
要背诵课文必须先进行诵读,而什么时间记忆最佳呢?有的人认为早晨时间最好,但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最佳的时间有的在早晨,有的在中午,有的在晚上,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时间偏向,所以在背诵课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习惯来练习诵读。此外,在诵读时,有时有的学生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喜欢轻声慢吟,有人喜欢默读,但不管怎样,只要能结合实际快速地背诵课文就是有效的方法。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全文和片段占有大部分内容,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仅要熟记内容,还要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大意,体味作品的内容的情感,从而才能达到真正的背诵目的,所以练习背诵课文除了掌握方法还要有吃苦的精神。
3. 浅谈客厅里挂牡丹好还是挂荷花好
我觉得挂哪个都好了
每一幅国画花鸟画都有其不同的美好寓意,无论您是挂回于家中客厅,卧室,书答房,玄关,还是挂于办公室,酒店茶楼,只要是挂于屋内,国画花鸟画的美好吉祥寓意都能适得其所。
国画花鸟画调风水,促运势,是家居挂画以及办公室酒店茶楼宾馆所有室内挂画的必备风水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