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端午节
❶ 1.桃花,荷花,迎春花,腊梅花,桂花。 2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 给词语排排队。
按照季节时间排队
迎春花,桃花,(春天)荷花(夏天),桂花(秋天),腊梅花(冬天)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❷ 用荷花图写一首端午节快乐的诗
《荷花赋》复
田田绿叶翠云裁制,
朵朵荷花竞艳开。
蝶舞蜂飞端午闹,
洪湖丽色入屏来。
意思:翠绿的荷叶中朵朵荷花竞相开放,蝴蝶在端午节中热闹飞舞,为荷花增添一道靓丽风景线。
(2)荷花端午节扩展阅读
端午节由来:
根据资料记载,五月初五过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春秋时代,中国人就过这个节日。 但是,那时候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所以,晋朝以前,五月初五这个节日,名目非常多,甚至达到20多个叫法。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❸ 二十、按一定的顺序。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春节 桃花、梅花、菊花、荷花、迎春花
答案是:除复夕、春节、元宵节制、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 梅花、迎春花、桃花、荷花、菊花
司马迁、苏轼、王冕、杜甫 晴空万里、 水流如注、黑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风骤雨、狂风大作
世纪、年、旬、月、周、日、小时、分、秒
❹ 中国所有的节日列表
1、1月1日 元旦
2、2月14日 情人节
3、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4、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
5、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6、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7、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8、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9、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10、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11、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12、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13、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
14、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5、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6、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
17、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18、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
19、10月1日 国庆节
20、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21、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22、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
23、11月第四个星期四 感恩节
24、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25、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936
26、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7
27、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999
28、12月24日 平安夜
29、12月25日 圣诞节
30、正月初一 春节
31、正月十五 元宵节
32、二月初二 龙抬头节
33、五月初五 端午节
34、七月初七 七夕,乞巧节
35、八月十五 中秋节
36、九月初九 重阳节
37、腊月初八 腊八节
38、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小年
(4)荷花端午节扩展阅读: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❺ 中国传统节日列表
1、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2、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社日节: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5、花朝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6、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7、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8、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9、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10、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11、中元节: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2、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重阳节: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4、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15、冬至节: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16、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7、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18、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