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荷花副词

荷花副词

发布时间: 2023-05-26 11:44:28

Ⅰ 七年级下册荷专题里有篇文章叫《芙蕖》有没有人有它的赏析(要全面)

《芙蕖》赏析

人教社中语室 熊江平

【作者介绍】

李渔(1611——约1679),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字笠鸿,又字滴凡,号笠翁,又号觉世稗官、别署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时有才子之誉,称李十郎。原籍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生于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县)。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关后,家道衰败。他自幼聪明好学,曾参加过几次乡试,屡不及第,从此醉心于小说,戏剧的创作。家设戏班,常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曾居杭州10年,后又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达20年,经营书铺,名“芥子国”,以刊书闻于时。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全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一名《觉世名言》),诗文杂著《李笠翁一家言》等。

【题解】

本文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种植部”“草本类打中的《芙(fú)蕖(qú)》一文。《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渔的诗文杂著总集,共十六卷。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闲情偶集》或《闲情偶寄》,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的心得,尤以戏曲部分,颇多独到见解,对戏剧理论有所丰富发展。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讨论、慨叹,和纯粹的说明文有所不同。芙蕖,亦作“芙渠”、“扶蓉”。郑玄说:“未开日菡萏,已发目芙蕖。”芙蕖即荷花,又称芙蓉,藕花,莲花等。

【注评】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 草本:即草本植物,有草质茎的植物。诸:众,各种。然有根无树, 然:但是,可是。连词,表示转折。树:木本植物的总称,此指木质茎,即木质部发达,质地比较坚硬的茎。 一岁一生, 一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开花、结实、植物体死亡)。岁,年。 其性同也。 其性:它的本性。同:指与草本诸花相同。○提出说明对象,从茎质、生活周期说明芙蕖与草本诸花性质相同。文章起笔从“稍异”宕开,收束于“性同”,曲折生动。 谱云: 谱:作示范或供寻检的图书、样本。如明代王象晋撰有《群芳谱》,但无下面所引之文。 “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产:出产,生长。曰:叫做。草芙蓉:荷花的别名。清代汪灏等编《广群芳谱·花谱八》“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引《杜诗》注:“产于陆者日木芙蓉,产于水者日草芙蓉。” 产于陆者日旱莲。” 旱莲:《辞海》释为“喜树”。按喜树为落叶乔木,通常栽培为绿化树、行道树。此处疑指“木芙蓉”,俗称为芙蓉花的。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即“则不得谓非草本矣”,就不能说不是草本了。则:连词,就。○以引证带出结论,并以双重否定句式强调说明芙蕖应属于草本花。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 予:我,代词。倚此为命:意谓靠着有芙蕖才能活下去。倚,依赖。为命:当作命。李渔在《笠翁偶集》“种植部刀“草本类”中的《水仙》一文中说:“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为命”二字,见作者爱重芙蕖之情。 非故效颦(pín)于茂叔丽袭成说于前人也, 故:故意,有意。副词。效颦:《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瞎其里(在她的村子里作皱眉的样子),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西施,美女名矉。同“颦”,皱眉。捧心,用手按在心口上。后人称这个故事中的“丑人”为东施,把胡乱模仿,效果适得其反的行为称为“东施效颦”,也说“效颦”。效,模仿,师法。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的字,名文《爱莲说》的作者。袭:相因、因袭。成说:已定的学说、著述。此处意谓已经形成的说法,早已有的说法,即指《爱莲说》中所说过的话。于:介词,从。前人:以前的人,古人。 以芙蕖之可人, 以:因为。可人,犹言可人意,适合人的心意,即称人心意。可,适合,动词。○“可人”二字,总括说明芙蕖之长处,统领全篇,为贯串全文的意脉。 其事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来意为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请备述之。 请:表敬副词,请让我。备:全,尽。述:说。之:指芙蕖可人的情况。代词。

说明芙蕖应属草本花,并揭露全文主旨,总述其可人之处不一面足。

群葩(pā)当令时, 葩:花。当令:正当(花开的)时令。○先宕开一笔,不直叙芙蕖而述群葩。 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盾过而不问之秋矣。 前此后此:指前于此后于此之时。此,指“花开之数日”。属:系,是。过而不问:经过它旁边也不理睬,意即无人过问。秋:时候。○群葩竞放,虽然美丽,但争艳之日甚短,只能赢得人们一时的观赏。极言群葩之平常,为突写芙蕖之不凡蓄势运气,陪垫一笔,跌宕有致。 芙蕖则不然: 则:却,连词。不然:不这样。然,代词。○笔锋一转,并在句后着一冒号,总冒领起下文。 自荷钱出水之日, 自:从,介词。荷钱:初生的小荷叶,其状如铜钱。 便为点缀(zhuì)绿波; 为:介词,为(人们),宾语省。点缀:衬托装饰。○绿波荡漾,加上荷钱着意装点,增光添色不少。“荷钱”一词,见荷叶初露出水面之状,用语颇为新颖,描摹极为形象,此处更着一“为”字,运用拟人手法将芙蕖写活了。上写荷钱之“可目”。 及其茎叶既生, 及:等到,介词。茎叶既生,此指茎叶长出水面以后。○由荷钱写到茎叶。 则又日高日上, 则:表承接,就。 日高日上: 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向上。日,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日上日妍(yán)。 妍:美。○顶真、层递并用,写其长势: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蓬蓬勃勃,生机盎然。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 飘摇:飘荡摇曳。 无风亦呈袅(niǎo)娜(nuó)之姿, 呈:呈现,显露。袅娜:本形容草木柔软细长,这里指姿态优美。既……亦……。两个副词前后呼应,表并列关系。○有风则摇曳生姿,无风则柔美动人。对偶与拟人兼用,不仅声调和谐动听,琅琅成诵,而且维妙维肖,摹尽其动态静态之独特风韵。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是:这样,代词。这里起关联上文的作用,表示推论。逸致:悠闲的情趣。○归结一笔,以实感写芙蕖在开花之前已饷人以无穷的情致逸趣,与群葩开花之前无人过问形成鲜明对比。上写芙蕖花开前之“可目”。 迨(dài)至菡(hàn)萏(dàn)成花, 迨:及,等到,介词。菡萏:即荷花。《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花)菡萏。”此处指荷花的花苞。○由茎叶写到花。 娇姿欲滴, 娇姿:妩媚可爱的姿色。欲滴:充沛得快要掉落下来似的,此言美到了极点。○姿色娇艳明媚。着一“滴”字,见其浓艳之极。 后先相继,自夏徂(cú)秋, 徂:往,到。这里指一直开放到。○争妍斗艳,连续怒放,历时二季,花期颇长,与前文群葩“花开之数日”对比鲜明,与后文“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亦相呼应。 此则在花为分(fèn)内之辜, 分内之事:本职应做的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应得之资:应该得到的享受。资,资财,此处指获得的享受,是比喻用法。○花为人开,尽其本分,人皆爱花,赏心悦目。花似有情,物我无间,荷花与人,感情互通,写得别开生面,新人耳目。上写花开时之“可目”。 及花之既谢, 既:已经、副词。谢:凋落。 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亦:副词,也。告:宣告。于:介词,向。○承上小议,言荷花未开之前、盛开之时,已将自己的娇姿丽色奉献于人,故“可告无罪”。作者情思满溢,墨饱笔酣,直抒荷花心境,使所描之物,生动活脱,充满人性,读来令人遐思无限。拟人手法妙用于说明文中,委实罕见而别具匠心。 乃复蒂下生蓬, 乃:却,副词。复:又。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蓬:莲蓬。○由花写到蓬。 蓬中结实, ○运用顶真手法描述,显得分外简炼紧凑。 亭亭独立。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犹似宋开之花, 犹:仍然,副词。 与翠叶并擎(qíng), 并:副词,一起。擎:向上举,此处指耸立。○描摹工巧,莲蓬与翠叶交相辉映,意趣横生。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白露为霜:白露变成了霜。语出《诗经·秦风·蒹(jiān)葭(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深秋的露水。露水本无色,因凝霜呈白色,故称“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九月八日前后)以后,“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而:表顺承,就。能事不已: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能事,所能之事,能擅长之事。已,止。○言其本领和长处施展不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群葩开后无人过问亦成鲜明对比。上写芙蕖花谢后之“可目”。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目:适合于眼睛观赏,看着好。○点明“可目”二字,缘因上文所写,皆可人悦目之类。总括一笔,收结上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上为一层,详写芙蕖的可人之一:予人以可目之美。是本段及全文的重点。

可鼻, 适合鼻子的嗅觉,嗅着好。○首先点明“可鼻”,开启下文,叙述之法,与上层有所不同。 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fù), 异馥:异乎寻常的香味。馥,香气。避暑而暑为之退,暑为之退:暑气因为它而减退。之,指荷叶的清香与荷花的异馥。 纳凉而凉逐之生。 逐之生,跟着它产生。逐;跟随。○写芙蕖花叶予人以清香凉爽的感觉,令人情逸神飞。上为二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二:予人以可鼻之美。

至其可人之口者, 至:至于。其:它,指芙蕖。 则蓬实与藕(ǒu)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jiá)者也。 皆并列盘餐:都同时列入盘中餐。互芬齿颊:指莲实和藕一块使人的牙齿和嘴边感到芬芳。芬,使……芬,使动用法。颊,面颊,此处指嘴边。○盘中上品,味美可食,满口生香。上为三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三:莲、藕予人的可口之美。

只有霜中败叶, 败:衰败,枯萎。 零落难堪(kān), 零落:稀疏,不集中。亦作“零零落落”。难堪:难以忍受。 似成弃物矣; 弃物:抛弃不要的东西,犹言“废物”。○欲扬先抑,用一“似”字,已寓扬于抑中了。 乃摘而藏之, 乃:副词,表转折。然而,可是。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备:准备着供(使用);经年:长年,整年。○即使败叶,亦复有用。前后两句,一实一虚,波澜起伏,跌宕生姿。上为四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四:败叶予人的可用之处。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邑之观, 是:指示代词,承上起连接作用,可译为“这样看来”。也者:语气词连用,起强调主语的作用。耳目:偏义复词,此处专指目,耳无义。○紧扣“可人”二字,承上进行综合说明,先言其观赏价值,囊括前文“可目”、“可鼻”分说之内容。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家常之用:家居日常之所用。○次言其实用价值,包举前文“可口”、“可用”分说之内容。行文前后钩连,一一对应,环环相套,丝丝入扣,细针密线,结构谨严。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五谷:古代对五谷有多种说法,最普通的一种指稻、黍、稷、麦、豆,泛指粮食作物。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兼:兼有,同时具有。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在前文综合的基础上,再与“五谷”、“百花”作一比较,从而推断出结论,揭示全文中心思想。上为五层,总结全段,点出题旨。

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诸方面分述芙蕖的可人之处,从而说明芙蕖的种植之利极大。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与首段“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遥相呼应,言作者对芙蕖之极重极爱。 无如酷好(hào)一生, 无如:无奈,用于转折句的开头,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如上文所愿。含有“可惜”的意味。酷好:极爱。酷,甚,极。 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半亩方塘:语出朱熹《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依托。此指芙蕖得到寄托。 仅凿斗大一池, 斗大:象量粮食的斗那样大。此处是极言其小。 植数茎以塞责, 茎:根,株。塞责:本谓抵塞罪责,弥补所任事的不足,此言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敷衍了事。 又时病其漏, 病其漏:以水池向地下渗水为病。病……,以……为苦。 望天乞(qǐ)水以救之, 望天乞水:盼天下雨。乞水:求雨。 殆(dài)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jiān)其命者哉。 殆:大概。草菅其命:把它(芙蕖)的生命看得象野草一样,随便处置。此四字由成语“草菅人(民)命”衍化而来,因为这里说的是芙蕖,故把“人(民)”字改为“其”字。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殆……哉”,表示不十分青定的语气。○慨叹自己酷好芙蕖而不能使之安身立命,善养其生。

写作者视芙蕖为“四命”之最,为酷爱芙蕖智不能得半亩方塘为之安身立命而不胜慨叹。

【译文】

芙蕖给人感觉似乎跟各种草本花稍有不同,但是它有根却没有本质茎,一年一个生长周期,这个性质与各种花是相同的。花谱上说:“生长在水域中的叫做草芙蓉,生长在陆地上的叫做旱莲。”那就不能说它不是草本了。我在夏季里,依靠它才能活命,这并不是故意向茂叔胡乱模仿,因袭古人早已有了的说法,而是因为芙蕖称人心意,它的长处不止一种,请让我来全面地说一说。

各种花当令的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这以前或以后,就都是无人过问的时候了。芙蕖却不是这样:铜钱似的小荷叶露出水面的那一天,它就替人们装点绿波,等到它茎叶一长出水面,就又一天比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向上长;一天比一天向上长,就一天比一天更好看。有风的时候,固然作出飘荡摇曳的娇态,没有风的时候,也呈现出苗条柔美的丰姿,这样,我在荷花未开的时候,就先享受到了无穷的悠闲情趣。等到苞蕾开成花,妩媚可爱的姿色就象要滴落下来,一批接着一批,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这在荷花是本职应做的事,在人却是应得的享受。待到花儿凋谢,它也可以向主人宣告自己的无罪了;却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莲蓬,在莲蓬中结出莲子,莲蓬高高地挺立着,仍象没有开放的花,和翠绿的荷叶一同挺立着,不到深秋露水结成白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就不会呈献完毕。这些都是讲它适合子眼睛观赏方面的事。

适合于鼻子的嗅觉的,那就有荷叶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避暑,暑气就因它而消退,乘凉,凉气就随它而产生。

至于它适合人的口味的,那么莲子和藕都是一道列为盘中餐,使人的牙齿和嘴边都感到芳香的呀。

只有霜露季节中衰败的荷叶,零零落落使人感到不好受,似乎成了可抛弃的废物了;可是把它采摘下来收藏着,又可供一年中包裹东西之用。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于人们耳目的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具备着家常的用处。它有当五谷之用的实际,却没有五谷的名气;它兼有百花的长处,却摒弃了百花的短处,种植作物的利益,有比这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斗大的小池,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养生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简析】

本文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并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但他过分强调了芙蕖的观赏价值,甚至夸大它的种植之利在“五谷”之上。这是悖逆实际和事理的,表现出一种脱离劳动人民的封建文人的情趣,与劳动者的感情是格格不入的。

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它以“可人”二字为“意脉”,以芙蕖生长的时间(春、夏、秋,即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为“时脉”,以芙蕖生长的规律(叶、茎、花、蓬、藕)为“物脉”,将三脉理成三线,交织于文、中,缝合为一体,脉络清晰,条理井然,层次分明,结构谨严。文章中段主要说明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是全篇的中心,重点。而中段又以“可目”为“主脑”,“可鼻”、“可口”、“可用”为“陪宾”,详细得体,繁简得宜,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用语生动形象,精炼俏丽,活泼新颖。如“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一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这些偶句,遣词造句,十分优美,不落俗套,新鲜动人,不仅颇能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之两两对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清雅流畅,富有韵味。终章发抒感慨,也使文章生情增色不少。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则”可用为连词,也可用为副词。本文中“则”的用法比较全面。

1.连词:

①表前后两事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可译为“就”。

如:

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②表前后两事的互相对待或平列。可译为“就”。

如: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③表上下文之间的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如: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

2.副词。

用在判断句的谓语前边,起加强判断语气的作用。如:

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这在花看来是分内的事,在人看来是应得到的享受。)



在本文和前一篇文章里,“然”有三种用法:

1.代词。用以指代前面所说的内容,在句中常作谓语,可译为“这样”。如:

①芙蕖则不然。(“然”指代上文所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这一情况。)

2.连词,用在复旬的后一分句或一个句群的下一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可译为“然而”、“可是”、“但是”等。如:

②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③然是说也,杂尤疑之。(《石钟山记》)

3.助词,粘附于形容词(或副词)后边作词尾,可译为“地”、“的样子”等。如: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铿然有声,铿铿地发出声音。)

⑤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森然,阴森森地)是。

这里要讨论的是“是”作为指示代词的用法。“是”用为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人、物、事、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可译为“这”,或根据文意灵活译出。如:“是非贿得之。”(《记王忠肃公翱事》,这不是受贿得来的。)“是日大雨后,申末酉初,虹亘中天。”(《三元里抗英》,是日,这天。)

“是”作为指示代词,有时放在句子的开头,一方面指代上文所说的内容,一方面起连接的作用,表示结果或推论,可译为“这样”、“这样说来”、“这样看来”等,如:

①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这样,我在荷花没开的时候,就先享受到无穷的悠闲情趣了。)

②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这样说来,芙蕖这种植物,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于人们耳目的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具备家常的用处。)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这句译出来是:等到荷花凋谢以后.也就可以向主人宣告它自己无罪了。“及花之既谢”,是一个充当状语的介宾短语,“及”是介词,它的宾语“花之既谢”是一个主谓短语。古汉语里,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往往在这个短语的主、谓之间加一个结构助词“之”来取消这个短语的独立性。译成现代汉语时,这个“之”不能对译,“花之既谢”只能译成“荷花已经凋谢”,译成“荷花的已经凋谢”就不通。再举两例如下:

①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乐趣矣。(“花之未开”是主谓短语作介词“于”的宾语。)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兵之来”是主谓短语,充当谓语动词“患”的宾语。)

Ⅱ 荷花很美。改为感叹句。

感叹句:

1、荷花真的很美啊!

2、荷花真的是很美啊!

3、池塘里的真的很美啊!



感叹句的意义:

带有强烈的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激动、愤怒等强烈的感情。感叹句一般用感叹调,句末都用叹号。

感叹句一般有叹词构成。有的叹词,它所代表的感情,我们一听就知道,如”哦“表示醒悟,“呸”表示鄙视、厌恶。但有的叹词要看前后的话语才能确切知道。而且有些感叹句也不都是由叹词构成。

Ⅲ 荷花的反义词是什么

记住,不是所有的词都正没薯有反义词的,比如你问的荷花,就是一个名词,哪有察运什举者么反义词?形容词、副词一般有反义词,名词很少有!

Ⅳ 什么的荷叶填合适词语

(圆圆)的荷叶、(碧绿)的荷叶、(青翠)的荷叶、(葱绿)的荷叶、(清香)的荷叶。

分析:荷叶是名词,“的”用在名词前面。所以“的”的前面可加形容词,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荷如闹叶。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4)荷花副词扩展阅读:

“的、地、得”用法区别:

1、“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如御凯:天渐渐地冷了。

2、“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如:跑得喘不过气来。

3、“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渣拆罩。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如: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

Ⅳ 什么的荷花什么,微风吹过翩翩起舞

填空示例如下:
1、粉红的荷花鲜嫩欲滴,微风吹过翩翩起舞。
2、满池的荷花芬芳馥郁,微风吹过翩翩起舞。
3、美丽的荷花婀娜多姿,微风吹过翩翩起舞。

Ⅵ 荷花美极了是感叹句吗

荷花美极了!
是感叹句
【感叹句】抒发强烈感情,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书面上末尾用叹号。感叹句中感叹和“多”、“多么”、“太”、“真”、“好”、“极”等副词连用。例如:“太好啦!”“这儿的景色多很美呀!”

Ⅶ 六月里荷花放下一句是什么

上句:六月里荷花放

下句:千山中杨柳新


诗词常用的对仗词

副词对:

还对再、就对将、偶尔对时常、方才对恰巧、必定对应当。 

连词对:

及对与、而对或、除非对倘若、虽然对即使、因为对如果。 

介词对:

同对往、被对朝、由于对沿着、自从对为了、除了对依照。 

助词对:

的对地、啦对吧、罢了对是吗、哎哟对完了、似的对等着。 

叹词对:

嘿对喂、哦对啊、嘿喽对哇啦、哎呀对嗨哟、哼哼对哈哈。 

象声词对:

轰对嗡、当对哗、叮咚对乒乓、咣当对扑哧、唏哩对哗啦。 

联绵对:

阡对陌、貅对貔、璀璨对旖旎、氤氲对滟潋、翡翠对琉璃。


常用的虚字对 

但觉——何曾 

只为——岂因 

已是——况值

只知——谁道 

何似——未忍 

有愿——无缘 

漫道——岂缘 

似闻——恐是 

莫道——只缘 

几度——也曾 

尚想——徒怜 

岂闻——始信 

忽逢——顿觉 

但见——焉知 

自是——何须 

誓欲——休将 

犹自——何曾 

慢嗟——且喜 

未必——难为 

但得——何须 

几处——谁家 

几日——一番 

幸有——不须 

任是——也应 

尚有——应怜 

莫向——何妨 

那知——从此 

时有——更无 

何处——此间 

权借——欲凭


常用虚实对 

A: 先虚后实

一自——终教 

一去——独留 

一从——几度 

任是——不随 

徒令——终见 

但得——即是 

可知——足资 

既定洞宏蚂——笃信 

谁将——铺就 应怜----欲渡
似听——几度 


幸有——但无 

不因——那得 

谁知——又到 

莫道——自有 

但期——愧然 

安得—绝丛—招来 

但见——不知 

肯于——不堪 

昔曾——自可 

纵是——从知 

每羡——定看 

莫为——合将 

若非——会向 

似闻——恐是 

自顾——空知 

试问——别意 

安能——愿借 

欲试——惊看 

但恨——喜看 

但留——换得 

纵然——依旧 

料得——莫是 

谁将——知侬


B: 先实后虚

暗随——一任 
周览——犹存 


我亦——曾效 借问——总为 


亿纳埋昔——谁复 


寄语——莫因 

自谓——安知 

还似——何如 

不惧——何辞 

他年——莫望 

刚被——却教

Ⅷ 七年级芙蕖文言文阅读

1. 芙蕖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叙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春睁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们而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历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2. 芙蕖文言文阅读答案

问题是这个么?如果是下面的就是标准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请备述之 备:

②及花之既谢 谢:

③与翠叶并擎 擎:

④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芬:

2.下列每组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扒烂岁是( )

A.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及其茎叶既生

B.只在花开之数日 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

C.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D.乃复蒂下生蓬 乃摘而藏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答:

②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答: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

答:

5.第②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6.“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写出了芙蕖的什么特点?

7.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答:

1.①详尽 ②凋谢 ③挺立 ④使……感到芳香

2.C

3.①(用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用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②(它)有五谷的实用价值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许多花的长处而除去了它们的短处。

4.从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可人”的特点。

5.对比,通过拿群葩的争艳之日短暂与芙蕖的“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进行比较,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略胜一筹。

6.写芙蕖的优美姿态,不但用词准确,而且在动与静的组合对列中传达出摇曳、妩媚的意态。

7.“略”。(开放性试题,可以表达对芙蕖的赞美喜爱之情,也可以表达仿效学习之意,言之有理即可。)

3. 芙蕖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 1.①详尽 ②凋谢 ③挺立 ④使……感到芳香 2.C 3.①(用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用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②(它)有五谷的实用价值而没有五谷的名义,兼有许多花的长处而除去了它们的短处。4.从芙蕖的“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介绍芙蕖的,表现了它“可人”的特点。

5.对比,通过拿群葩的争艳之日短暂与芙蕖的“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进行比较,说明芙蕖可目的优点略胜一筹。 6.写芙蕖的优美姿态,不但用词准确,而且在动与静的组合对列中传达出摇曳、妩媚的意态。

7.“略”。(开放性试题,可以表达对芙蕖的赞美喜爱之情,也可以表达仿效学习之意,言之有理即可。)

4. 芙蕖文言文

原文出自于 李渔《芙蕖》中的内容,即:

原文内容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原文大意: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由上可见,作者是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荷花”可目的:

一、在荷花未开的时候。作者曰: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二、在荷花开花的时候。作者曰: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三、在荷花凋谢的时候。作者曰: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5. 七年级下册荷专题里有篇文章叫《芙蕖》有没有人有它的赏析(要全面

《芙蕖》赏析 人教社中语室 熊江平 【作者介绍】李渔(1611——约1679),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

字笠鸿,又字滴凡,号笠翁,又号觉世稗官、别署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时有才子之誉,称李十郎。原籍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生于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县)。

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关后,家道衰败。他自幼聪明好学,曾参加过几次乡试,屡不及第,从此醉心于小说,戏剧的创作。

家设戏班,常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曾居杭州10年,后又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达20年,经营书铺,名“芥子国”,以刊书闻于时。

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全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一名《觉世名言》),诗文杂著《李笠翁一家言》等。

【题解】本文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种植部”“草本类打中的《芙(fú)蕖(qú)》一文。《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渔的诗文杂著总集,共十六卷。

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闲情偶集》或《闲情偶寄》,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的心得,尤以戏曲部分,颇多独到见解,对戏剧理论有所丰富发展。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讨论、慨叹,和纯粹的说明文有所不同。

芙蕖,亦作“芙渠”、“扶蓉”。郑玄说:“未开日菡萏,已发目芙蕖。”

芙蕖即荷花,又称芙蓉,藕花,莲花等。【注评】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 草本:即草本植物,有草质茎的植物。

诸:众,各种。然有根无树, 然:但是,可是。

连词,表示转折。树:木本植物的总称,此指木质茎,即木质部发达,质地比较坚硬的茎。

一岁一生, 一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开花、结实、植物体死亡)。岁,年。

其性同也。 其性:它的本性。

同:指与草本诸花相同。○提出说明对象,从茎质、生活周期说明芙蕖与草本诸花性质相同。

文章起笔从“稍异”宕开,收束于“性同”,曲折生动。 谱云: 谱:作示范或供寻检的图书、样本。

如明代王象晋撰有《群芳谱》,但无下面所引之文。 “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产:出产,生长。

曰:叫做。草芙蓉:荷花的别名。

清代汪灏等编《广群芳谱·花谱八》“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引《杜诗》注:“产于陆者日木芙蓉,产于水者日草芙蓉。” 产于陆者日旱莲。”

旱莲:《辞海》释为“喜树”。按喜树为落叶乔木,通常栽培为绿化树、行道树。

此处疑指“木芙蓉”,俗称为芙蓉花的。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即“则不得谓非草本矣”,就不能说不是草本了。则:连词,就。

○以引证带出结论,并以双重否定句式强调说明芙蕖应属于草本花。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 予:我,代词。

倚此为命:意谓靠着有芙蕖才能活下去。倚,依赖。

为命:当作命。李渔在《笠翁偶集》“种植部刀“草本类”中的《水仙》一文中说:“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为命”二字,见作者爱重芙蕖之情。 非故效颦(pín)于茂叔丽袭成说于前人也, 故:故意,有意。

副词。效颦:《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瞎其里(在她的村子里作皱眉的样子),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西施,美女名矉。同“颦”,皱眉。

捧心,用手按在心口上。后人称这个故事中的“丑人”为东施,把胡乱模仿,效果适得其反的行为称为“东施效颦”,也说“效颦”。

效,模仿,师法。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的字,名文《爱莲说》的作者。

袭:相因、因袭。成说:已定的学说、著述。

此处意谓已经形成的说法,早已有的说法,即指《爱莲说》中所说过的话。于:介词,从。

前人:以前的人,古人。 以芙蕖之可人, 以:因为。

可人,犹言可人意,适合人的心意,即称人心意。可,适合,动词。

○“可人”二字,总括说明芙蕖之长处,统领全篇,为贯串全文的意脉。 其事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来意为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请备述之。 请:表敬副词,请让我。

备:全,尽。述:说。

之:指芙蕖可人的情况。代词。

说明芙蕖应属草本花,并揭露全文主旨,总述其可人之处不一面足。群葩(pā)当令时, 葩:花。

当令:正当(花开的)时令。○先宕开一笔,不直叙芙蕖而述群葩。

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盾过而不问之秋矣。 前此后此:指前于此后于此之时。

此,指“花开之数日”。属:系,是。

过而不问:经过它旁边也不理睬,意即无人过问。秋:时候。

○群葩竞放,虽然美丽,但争艳之日甚短,只能赢得人们一时的观赏。极言群葩之平常,为突写芙蕖之不凡蓄势运气,陪垫一笔,跌宕有致。

芙蕖则不然: 则:却,连词。不然:不这样。

然,代词。○笔锋一转,并在句后着一冒号,总冒领起下文。

自荷钱出水之日, 自:从,介词。荷钱:初生的小荷叶,其状如铜钱。

便为点缀(zhuì)绿波; 为:介词,为(人们),宾语省。点缀:。

6. 芙蕖文言文翻译

芙蕖文言文翻译 我来答有奖励313倾国倾城 LV.20 2018-02-15聊聊 【原文】:《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6.逸致:情趣7.迨:及,等到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9.异馥(fù):异香10.袅娜:轻盈柔美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 【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作者简介】: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

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 *** 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

Ⅸ 《芙蕖》翻译

原诗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译文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注评】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 草本:即草本植物,有草质茎的植物。诸:众,各种。然有根无树, 然:但是,可是。连词,表示转折。树:木本植物的总称,此指木质茎,即木质部发达,质地比较坚硬的茎。 一岁一生, 一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种子弯腊萌发、长出根茎、叶、开花、结实、植物体死亡)。岁,年。 其性埋返滑同也。 其性:它的本性。同:指与草本诸花相同。○提出说明对象,从茎质、生活周期说明芙蕖与草本诸花性质相同。文章起笔从“稍异”宕开,收束于“性同”,曲折生动。 谱云: 谱:作示范或供寻检的图书、样本。如明代王象晋撰有《群芳谱》,但无下面所引之文。 “产于水者曰草芙蓉, 产:出产,生长。曰:叫做。草芙蓉:荷花的别名。清代汪灏等编《广群芳谱·花谱八》“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注引《杜诗》注:“产于陆者日木芙蓉,产于水者日草芙蓉。” 产于陆者日旱莲。” 旱莲:《辞海》释为“喜树世搜”。按喜树为落叶乔木,通常栽培为绿化树、行道树。此处疑指“木芙蓉”,俗称为芙蓉花的。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即“则不得谓非草本矣”,就不能说不是草本了。则:连词,就。○以引证带出结论,并以双重否定句式强调说明芙蕖应属于草本花。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 予:我,代词。倚此为命:意谓靠着有芙蕖才能活下去。倚,依赖。为命:当作命。李渔在《笠翁偶集》“种植部刀“草本类”中的《水仙》一文中说:“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为命”二字,见作者爱重芙蕖之情。 非故效颦(pín)于茂叔丽袭成说于前人也, 故:故意,有意。副词。效颦:《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瞎其里(在她的村子里作皱眉的样子),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西施,美女名矉。同“颦”,皱眉。捧心,用手按在心口上。后人称这个故事中的“丑人”为东施,把胡乱模仿,效果适得其反的行为称为“东施效颦”,也说“效颦”。效,模仿,师法。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1017—1073)的字,名文《爱莲说》的作者。袭:相因、因袭。成说:已定的学说、著述。此处意谓已经形成的说法,早已有的说法,即指《爱莲说》中所说过的话。于:介词,从。前人:以前的人,古人。 以芙蕖之可人, 以:因为。可人,犹言可人意,适合人的心意,即称人心意。可,适合,动词。○“可人”二字,总括说明芙蕖之长处,统领全篇,为贯串全文的意脉。 其事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来意为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请备述之。 请:表敬副词,请让我。备:全,尽。述:说。之:指芙蕖可人的情况。代词。 说明芙蕖应属草本花,并揭露全文主旨,总述其可人之处不一面足。 群葩(pā)当令时, 葩:花。当令:正当(花开的)时令。○先宕开一笔,不直叙芙蕖而述群葩。 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盾过而不问之秋矣。 前此后此:指前于此后于此之时。此,指“花开之数日”。属:系,是。过而不问:经过它旁边也不理睬,意即无人过问。秋:时候。○群葩竞放,虽然美丽,但争艳之日甚短,只能赢得人们一时的观赏。极言群葩之平常,为突写芙蕖之不凡蓄势运气,陪垫一笔,跌宕有致。 芙蕖则不然: 则:却,连词。不然:不这样。然,代词。○笔锋一转,并在句后着一冒号,总冒领起下文。 自荷钱出水之日, 自:从,介词。荷钱:初生的小荷叶,其状如铜钱。 便为点缀(zhuì)绿波; 为:介词,为(人们),宾语省。点缀:衬托装饰。○绿波荡漾,加上荷钱着意装点,增光添色不少。“荷钱”一词,见荷叶初露出水面之状,用语颇为新颖,描摹极为形象,此处更着一“为”字,运用拟人手法将芙蕖写活了。上写荷钱之“可目”。 及其茎叶既生, 及:等到,介词。茎叶既生,此指茎叶长出水面以后。○由荷钱写到茎叶。 则又日高日上, 则:表承接,就。 日高日上: 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向上。日,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日上日妍(yán)。 妍:美。○顶真、层递并用,写其长势: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蓬蓬勃勃,生机盎然。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 飘摇:飘荡摇曳。 无风亦呈袅(niǎo)娜(nuó)之姿, 呈:呈现,显露。袅娜:本形容草木柔软细长,这里指姿态优美。既……亦……。两个副词前后呼应,表并列关系。○有风则摇曳生姿,无风则柔美动人。对偶与拟人兼用,不仅声调和谐动听,琅琅成诵,而且维妙维肖,摹尽其动态静态之独特风韵。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是:这样,代词。这里起关联上文的作用,表示推论。逸致:悠闲的情趣。○归结一笔,以实感写芙蕖在开花之前已饷人以无穷的情致逸趣,与群葩开花之前无人过问形成鲜明对比。上写芙蕖花开前之“可目”。 迨(dài)至菡(hàn)萏(dàn)成花, 迨:及,等到,介词。菡萏:即荷花。《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花)菡萏。”此处指荷花的花苞。○由茎叶写到花。 娇姿欲滴, 娇姿:妩媚可爱的姿色。欲滴:充沛得快要掉落下来似的,此言美到了极点。○姿色娇艳明媚。着一“滴”字,见其浓艳之极。 后先相继,自夏徂(cú)秋, 徂:往,到。这里指一直开放到。○争妍斗艳,连续怒放,历时二季,花期颇长,与前文群葩“花开之数日”对比鲜明,与后文“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亦相呼应。 此则在花为分(fèn)内之辜, 分内之事:本职应做的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应得之资:应该得到的享受。资,资财,此处指获得的享受,是比喻用法。○花为人开,尽其本分,人皆爱花,赏心悦目。花似有情,物我无间,荷花与人,感情互通,写得别开生面,新人耳目。上写花开时之“可目”。 及花之既谢, 既:已经、副词。谢:凋落。 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亦:副词,也。告:宣告。于:介词,向。○承上小议,言荷花未开之前、盛开之时,已将自己的娇姿丽色奉献于人,故“可告无罪”。作者情思满溢,墨饱笔酣,直抒荷花心境,使所描之物,生动活脱,充满人性,读来令人遐思无限。拟人手法妙用于说明文中,委实罕见而别具匠心。 乃复蒂下生蓬, 乃:却,副词。复:又。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蓬:莲蓬。○由花写到蓬。 蓬中结实, ○运用顶真手法描述,显得分外简炼紧凑。 亭亭独立。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犹似宋开之花, 犹:仍然,副词。 与翠叶并擎(qíng), 并:副词,一起。擎:向上举,此处指耸立。○描摹工巧,莲蓬与翠叶交相辉映,意趣横生。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白露为霜:白露变成了霜。语出《诗经·秦风·蒹(jiān)葭(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深秋的露水。露水本无色,因凝霜呈白色,故称“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九月八日前后)以后,“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而:表顺承,就。能事不已: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能事,所能之事,能擅长之事。已,止。○言其本领和长处施展不已,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群葩开后无人过问亦成鲜明对比。上写芙蕖花谢后之“可目”。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目:适合于眼睛观赏,看着好。○点明“可目”二字,缘因上文所写,皆可人悦目之类。总括一笔,收结上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上为一层,详写芙蕖的可人之一:予人以可目之美。是本段及全文的重点。 可鼻, 适合鼻子的嗅觉,嗅着好。○首先点明“可鼻”,开启下文,叙述之法,与上层有所不同。 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fù), 异馥:异乎寻常的香味。馥,香气。避暑而暑为之退,暑为之退:暑气因为它而减退。之,指荷叶的清香与荷花的异馥。 纳凉而凉逐之生。 逐之生,跟着它产生。逐;跟随。○写芙蕖花叶予人以清香凉爽的感觉,令人情逸神飞。上为二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二:予人以可鼻之美。 至其可人之口者, 至:至于。其:它,指芙蕖。 则蓬实与藕(ǒu)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jiá)者也。 皆并列盘餐:都同时列入盘中餐。互芬齿颊:指莲实和藕一块使人的牙齿和嘴边感到芬芳。芬,使……芬,使动用法。颊,面颊,此处指嘴边。○盘中上品,味美可食,满口生香。上为三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三:莲、藕予人的可口之美。 只有霜中败叶, 败:衰败,枯萎。 零落难堪(kān), 零落:稀疏,不集中。亦作“零零落落”。难堪:难以忍受。 似成弃物矣; 弃物:抛弃不要的东西,犹言“废物”。○欲扬先抑,用一“似”字,已寓扬于抑中了。 乃摘而藏之, 乃:副词,表转折。然而,可是。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备:准备着供(使用);经年:长年,整年。○即使败叶,亦复有用。前后两句,一实一虚,波澜起伏,跌宕生姿。上为四层,略写芙蕖的可人之四:败叶予人的可用之处。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邑之观, 是:指示代词,承上起连接作用,可译为“这样看来”。也者:语气词连用,起强调主语的作用。耳目:偏义复词,此处专指目,耳无义。○紧扣“可人”二字,承上进行综合说明,先言其观赏价值,囊括前文“可目”、“可鼻”分说之内容。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家常之用:家居日常之所用。○次言其实用价值,包举前文“可口”、“可用”分说之内容。行文前后钩连,一一对应,环环相套,丝丝入扣,细针密线,结构谨严。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五谷:古代对五谷有多种说法,最普通的一种指稻、黍、稷、麦、豆,泛指粮食作物。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兼:兼有,同时具有。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在前文综合的基础上,再与“五谷”、“百花”作一比较,从而推断出结论,揭示全文中心思想。上为五层,总结全段,点出题旨。 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诸方面分述芙蕖的可人之处,从而说明芙蕖的种植之利极大。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与首段“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遥相呼应,言作者对芙蕖之极重极爱。 无如酷好(hào)一生, 无如:无奈,用于转折句的开头,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如上文所愿。含有“可惜”的意味。酷好:极爱。酷,甚,极。 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 半亩方塘:语出朱熹《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依托。此指芙蕖得到寄托。 仅凿斗大一池, 斗大:象量粮食的斗那样大。此处是极言其小。 植数茎以塞责, 茎:根,株。塞责:本谓抵塞罪责,弥补所任事的不足,此言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敷衍了事。 又时病其漏, 病其漏:以水池向地下渗水为病。病……,以……为苦。 望天乞(qǐ)水以救之, 望天乞水:盼天下雨。乞水:求雨。 殆(dài)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jiān)其命者哉。 殆:大概。草菅其命:把它(芙蕖)的生命看得象野草一样,随便处置。此四字由成语“草菅人(民)命”衍化而来,因为这里说的是芙蕖,故把“人(民)”字改为“其”字。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殆……哉”,表示不十分青定的语气。○慨叹自己酷好芙蕖而不能使之安身立命,善养其生。 写作者视芙蕖为“四命”之最,为酷爱芙蕖智不能得半亩方塘为之安身立命而不胜慨叹。

Ⅹ 寒风,雪花,荷花,结冰哪一个不是同类的词语

结冰。因为在词性方面,结冰是动词,而寒风,雪花,荷花三个是名词版。所以结冰权不是同类的词语。

结冰又称冻结,一种天气现象。指露天水面冻结成冰。气象上包括蒸发皿的水冻结成冰。

(1)露天水面(包括蒸发皿中的水)冻结成冰。

(2)江、河、湖、塘或近岸海水面冻结为冰的现象。

(10)荷花副词扩展阅读

现代汉语词类分为实词、虚词、叹词、拟声词四个大类。

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包括体词(名词、数词和量词)、谓词(动词和形容词)、加词(副词)和代词(一个比较特殊的词类。主要作用是替代,可替代名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所替代的对象不同,语法功能就不同)。

虚词(没有完整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其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单独作语法成分、重叠),包括关系词(连词和介词)和辅助词(助词和语气词)。

拟声词和叹词既不属于实词和虚词,同为特殊词类分类。其特点是在句子中通常不跟其他词发生结构关系。

热点内容
樱花夜茫茫 发布:2025-04-30 12:23:54 浏览:468
情人节网页贺卡 发布:2025-04-30 12:13:52 浏览:913
七夕怎么约人知乎 发布:2025-04-30 12:10:53 浏览:435
兰花中华其林 发布:2025-04-30 11:53:14 浏览:574
房间樱花粉 发布:2025-04-30 11:48:57 浏览:6
野荔枝盆栽 发布:2025-04-30 11:44:52 浏览:213
花店的呛味 发布:2025-04-30 11:16:51 浏览:193
老歌一朵云 发布:2025-04-30 11:10:46 浏览:583
宣汉鲜花在线 发布:2025-04-30 11:03:37 浏览:684
种橘子籽小盆栽 发布:2025-04-30 10:59:16 浏览: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