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荷花词
① 有哪些关于荷花的古诗词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关于荷花的诗句:
1、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柳永《甘草子秋暮》
2、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张孝祥《卜算子》
3、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秦观《词笑令》
4、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王月浦《荷花》
5、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6、照前池,摇曳熏香夜,婵娟对镜时。欧阳炯《女冠子》
7、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邹登龙《采莲曲》
图片源于网络
8、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王夫之《清平乐咏雨》
9、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释云岫《画荷花二首》
10、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11、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释云岫《画荷花二首》
12、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13、不会频偷眼,意如何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发。欧阳炯《女冠子》
14、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15、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16、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暇文《藕乡随思》
17、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苏东坡《阮郎归初夏》
以上内容源于网络
如果我的回答有帮助到您,请您给个好评。
② 映日荷花别样红——咏荷花古诗词赏析(中)
映日荷花别样红
——咏荷花古诗词赏析(中)
王传学
到了宋代,咏荷诗词精彩纷呈。相较于唐代咏荷诗多有寄托,宋人更侧重于对荷花优美风姿的描绘。
大诗人苏轼的“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亭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学士》),对荷花的描绘极为细腻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苏轼还有一首小诗《莲》,写出了泛舟西湖品尝莲子的高兴心情: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这首诗的意思是: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比不上我们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在莲丛中随即攀折荷花,剥出莲蓬内的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语言质朴自然,比喻新颖生动。“露为风味月为香”,“露”是什么“风味”?“月”是什么“香”?谁也不知道。但“露”在视觉上是晶莹湿润的,给人的感觉是清凉的;而“月”在视觉上是皎洁的,或者是淡雅朦胧的。用视觉形象来形容味觉和嗅觉形象,这在修辞上叫“通感”。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但这种形容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
再看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荷花》诗: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妖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诗人对荷花喜爱到了极点,赞美荷花的“妖娆”是上天赋予的,把她比做人间最美的女子西施。
宋代诗人张文潜的《莲花》,以叶衬花,形象优美:
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
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诗的前两句写荷叶如绿云摇扇,碧波荡漾;后两句写莲花如水宫仙子,轻步踏波,争红斗艳。新奇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荷叶荷花的美好形象。
宋代诗人杜衍的《雨中荷花》写雨中的荷花如水边佳人: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荷花 如佳人在如翠盖的荷叶陪伴下临水而立,花容在雨中红粉不匀香汗湿润。一阵风吹了荷叶翻转,叶上的水珠滴落下来难于收拾。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雨中荷花的娇羞之态。
再看宋代诗人杨公远的《月下看白莲》:
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
十里白莲,花月一色,月下的白莲,如月宫里的三千宫女,跳着霓裳羽衣舞,真是美不胜收!
南宋诗人陆游的《梦行荷花万顷中》诗云:
无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郎。
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
这首诗是诗人临终诗作之一,诗人幻想着自己在天上当了管理荷花的月王和风露郎官,以荷为伴,终老一生,表露了他对污浊的仕途利禄的厌恶,表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
南宋诗人董嗣杲的《荷花》,轻柔洁净:
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
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
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
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
诗人笔下的荷花,是天机雪锦织成的,轻柔曼妙,亭亭玉立,并且具有君子的高洁品质,着实令人钦佩。
南宋诗人杨万里描绘荷花最为有名,其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令读者在对铺天盖地的莲叶和红彤彤的荷花的憧憬中,领略到六月西湖独特的风景: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另一首诗《小池》,写初长的小荷极有生气: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杨万里还有一首《莲花》诗,交错描写红白荷花: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船香。
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此诗着眼于局部,进行近距离观赏。红莲白莲挤身一处,竞艳争芳,荷风送爽,荷香扑鼻,荷之半浓半淡的佳丽形象楚楚动人。三、四句将红白莲花比作汉皇宫中的无数美女,她们有的浓妆重彩,有的淡妆清丽。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了莲花婀娜的身段、窈窕的仪容与妆饰。
南宋诗人范成大《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由远及近描写荷花:
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诗中写西风从小溪吹到湖面,再吹到荷塘,使红白莲花随风摇摆,似醉酒的美女。传神地写出了荷花艳丽的外表与娇憨之态。
元代诗人完颜畴在《池莲》中,则由近到远地描绘荷花姿容:
轻轻资质淡娟娟,点缀园池亦可怜。
数点飞来荷叶雨,暮看分得小江天。
“轻轻资质淡娟娟”,写出了荷花的轻淡秀丽,惹人怜惜。接着写雨打荷叶,江天迷蒙,荷花也显得小巧,别有一番情趣。
再看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荷清》:
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
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
写的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如踏着碧波迈着轻步的美少女。
清代画家石涛的《荷花》,写出了荷花的娇艳: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的意思是:五寸的荷叶托着娇艳的荷花,荷叶密密的贴在水面,但这并不妨碍彩舟的荡漾。直到四五月间夏风微掠,这些荷叶荷花的高度依旧能恰巧把美人的腰遮住。彩舟上的美人在没腰的荷叶荷花中穿行,构成了一幅清新艳丽的美女赏荷图。
③ 荷花的古诗
1、荷花
[清代]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2、荷花
[清代] 湛道山
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娇好。
自怜贫病不出门,无奈心情被花恼。
夜来一雨愁思浓,晚看玉露垂庭草。
便须扶杖买兰舟,莫待红妆被霜老。
13、荷花
[宋代] 徐元杰
鼓角声中璧月光,竹舆十里绕横塘。
碧摇仙子凌波袜,红散天丝织锦裳。
仿佛若耶溪上路,栖迷太华槐春并井边凉。
入城不觉东方白,吹散一身风露香。
14、荷花
[宋代] 杨巽斋
翠盖红幢耀日鲜,西湖佳丽会群仙。
波平十里铺云锦,风度清香趁画船。
15、荷花
[清代] 邹士荀
曲阑青十二,独对此清涟。
绿鬓对红颊,金环约翠钿。
心多还自苦,丝弱为谁牵。
惆怅黄昏后,鸳鸯铅迹咽露眠。
④ 关于一朵莲花的诗句
1.描写莲花的诗句
1、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温庭筠 《莲花》;
2、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郭震《莲花》;
3、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刘商《咏双开莲花》;
4、今逢石上生,本自波中有。红艳秋风里,谁怜众芳后。 ——司空曙 《石莲花》;
5、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 不耐高风怕冷烟,瘦红欹委倒青莲。 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崔橹《残莲花》;
6、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满目荷花千万顷, 红碧相杂敷清流。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李璟 《游后湖赏莲花》;
7、欹红婑媠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皮日休《木兰后池三咏·重台莲花》;
8、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夜风。
8、
2.关于莲花的诗句
〖绝句漫兴(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枯荷〗
万柄绿荷衰飒尽,雨中无可盖眠鸥。
当时乍叠青钱满,肯信池塘有暮秋?
〖莲花〗
凿破苍苔作小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来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白莲〗
昨夜三更里,嫦娥坠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白莲〗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附现代人咏睡莲诗句:
《咏睡莲》
瑟瑟风中多风韵,潇潇雨里更出神。
凌波仙子欲睡去,休扰池中睡美人。
——(上海)张志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问莲>>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赞莲>>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梦莲>>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
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
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
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
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
愿托华池边。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3.关于莲花的诗句有哪些
最低0.27元/天开通网络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私人会会
赞美莲花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1、《诗经.国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自译诗意: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开盛。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2、《诗经.国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自译诗意:在那沼泽水边,蒲草荷花并茂。那里有一美男,我将如何撒娇。长夜耿耿无眠,眼泪鼻涕双抛。《诗经》中已有荷花出现。虽是借景,亦为历代荷花诗词滥觞。故选入。3、《离骚》(节选)先秦.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自译诗意:剪裁绿荷做时装,缝纫白莲制衣裳。君非知臣此中意,忠情如花有清芳。4、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5、青阳渡 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6、采莲曲梁·萧纲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7、采莲曲梁.吴均锦带杂
4.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 宋代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江南》- 佚名 - 两汉
原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采莲曲》- 白居易 - 唐代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请采纳,谢谢
5.关于莲花的诗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6.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2、《赠荷花》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翻译: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3、《爱莲说》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4、《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唐代:陆龟蒙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翻译: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5、《秋莲》元代: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翻译: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赏的兴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7.有关莲花的著名诗句
(1)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的诗句。。史鱼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它是卫国的大夫,也是著名的史官。史鱼为人正直,看不得朝中的丑恶现象,这也正和他史官的。荷花又称莲花
(2)“并蒂莲花开,好事自然来”,读着有关莲花的诗句
(3)在丝绸之路上,许多诗人留下了歌咏大漠边塞的诗章,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岑参。。“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限未见。……回据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如莲花北延歌》)等诗句,生动地记述了边疆各族人民。
(4)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唐代诗人李商隐亦有诗句赞美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做尘,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
(6))《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季和夏季景色的诗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而莲多用来誉爱情,在所有的诗词里,表达哀怨忧愁的尤多,此中见长的诗句我独好:“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一朵水莲花,不胜秋风的娇羞……
(8)有时偶会看见了荷花深处的鱼儿跃起,就会想起了汉代乐府民歌中的清新优美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在荷塘边,莲花旁,偶轻轻漫步,是真正的漫步者。身旁就是随风飘舞的垂柳,塘里就是隐约入耳的蛙鸣,空间就是来来往往。
(9)在《离骚》中,他写道:“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在诗句里屈原的志趣不仅与淖。“皎洁火中玉,芬芳泥里莲。”
8.描写荷花的诗句大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西洲曲》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紫菱洲歌》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折荷有赠》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子夜吴歌·夏歌》
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东林寺》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京兆府栽莲》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晚泊江镇》
更多精美诗词素材,可以扫我头像,或者进我网络空间hi..com/ohmaigod,希望能够帮到你~
9.形容莲花的诗句
江南曲 晋·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荷花 元·叶梅峤
未花叶自香,既花香更别。
雨过吹细风,独立池上月。
采莲曲 明·常伦
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
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
荷 明 徐渭
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
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一剪梅 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关于赞美莲花的诗句
>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有一个富家公子喜欢上了姐姐
于是千方百计讨她欢心~
姐姐提了一个要求
那就是想在明年春天的时候看到
十里的红莲 没有任何杂色的红莲~
公子答应了 于是他买下了京城 最繁华的地段
建了一个十里的荷塘
为的就是 能让自己喜欢的女孩看到 美丽的莲海~
他以为自己能成功
他却不知道 他们两个姐妹是不会分开的
这样 春天来的时候 在十里的红莲中
却恰恰有了一朵白莲。。.
⑤ 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2、《赠荷花》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翻译: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3、《爱莲说》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4、《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唐代:陆龟蒙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翻译: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5、《秋莲》元代: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翻译: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赏的兴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⑥ 描写荷花的诗词整首
描写荷花的诗词:
赠荷花
李商隐 〔唐代〕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译文
世上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相映,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久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真是让人愁苦至极。
白莲
陆龟蒙 〔唐代〕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端合 一作:真合)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冰清玉洁的白莲真应该生长在瑶池里。
不管她有情也好,无情也罢,又有谁注意她呢?只能在晓月清风的陪伴下寂寞地自开自落。
莲藕花叶图
吴师道 〔元代〕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在一幅莲藕花叶图上题写的五言绝句。诗中借着对莲藕花叶的吟咏,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富有哲理意味。诗的大意说:白润如玉如雪的莲藕,中间有精巧透明的窍孔,玲珑可爱。它的绿叶和红花铺散在水面上,互相映衬。莲藕的生命一代代延续不断,显示出无限意趣和欣欣向荣的生机,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全部奥秘都在莲籽的“苦心”当中。这里表面说莲心苦,但可以从中体会出更广阔的含义,让人联想到:人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有所创造,才能有成就。
曲池荷
卢照邻 〔唐代〕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译文
曲折的堤岸弥漫着荷花清幽的香气,圆圆的荷叶重重叠叠的覆盖在池塘上。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让人来不及欣赏荷花就凋落了。
咏同心芙蓉
杜公瞻 〔隋代〕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译文
鲜艳明亮的荷花代表着祥瑞,亭亭玉立站在水中。
一根花茎引出翠绿之色,两个花朵分用一片鲜红。
花颜好像拿走了歌伎的面色,香气迷乱好像舞动衣服引起的微风。
这样的莲花必然会互相思念,更何况它们的心是在一起的。
醉桃源·芙蓉
吴文英 〔宋代〕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凭阑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
译文
荷花与百花开花于不同的时间,荷花因开花太迟而孤寂异常。荷花红装绿裳摇曳在碧水边是最合适的,风吹荷花,使水中的倒影也在摇曳起舞,水面上形成了彩色的涟漪。
如当年的赵飞燕一般在风中翩跹起舞,如欲仙去,却忽然从仙梦中惊醒,只见月明如水。惊于旧事,便向旁边的侍女询问。可惜身倚栏杆的人只知道秋天的莲大藕肥,却不知荷花的凋零悲愁。
⑦ 大明湖关于荷花的诗句古诗
1. 大明湖关于荷花的诗句
大明湖关于荷花的诗句 1.描写大明湖荷花的诗词有哪些
临江仙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泛舟大明湖》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
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
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
晚晴一赋画不成,枉著风标夸白鹭。
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
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
《木兰花慢 同济南府学诸公泛大明湖》
年代: 元 作者: 张之翰
唤扁舟载酒,直转过、水门东。正十里平湖,烟光淡淡,雨气蒙蒙。回头二三名老,望衣冠、如在画图中。但得城头晚翠,何须席上春红。清樽旋拆白泥封。呼作白头翁。要与汝忘情,高歌一曲,痛饮千种。夕阳醉归扶路,尽从渠、拍手笑儿童。官事无穷未了,人生适意难逢。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作者: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荷 唐·李峤
新溜满澄陂,
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
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
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
楚服但同披。
芙蓉 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
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
秋至风露繁。
丽景别寒水,
浓芳委前轩。
芰荷料难比,
反此生高原。
2.关于大明湖的诗句,比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除外)
1、唐诗人杜甫曾两次来济南游历与书法家李邕宴饮于历下亭。留下了“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的诗句。
2、久居大明湖的蒲松龄曾留下了非常著名的诗句:”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写出了当年大明湖畔的这种非常景观
3、云雾润蒸华不注,蔽芦纯波涛声震大明湖”
4、《百花台》最为有名:“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挟全家与友人登上采莲舟,于清风明月间荡舟湖上,把酒临风,品荷赏月,是何等的风雅气概。
5、苏辙在齐州三年,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文,其中写大明湖的《环波亭》尤是上乘佳作:“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一首诗,把大明湖的旖旎风光和沁人心脾的闲适清凉描写得淋漓尽致。
3.有大明湖的及形容荷花的形容词 成语 谚语 名言警句等宏咐
山东,不愧为齐鲁故国、孔孟之乡、“百家争鸣”之福地。
徜徉在山东的名山胜水之间,常能读到一些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楹联。寥寥几个单音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与数量词,一经巧妙的排列组合,便产生出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透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令人一见难忘,一唱三叹。
比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幼时读《老残游记》时难以泯灭的记忆。“一城山色”,指的是千佛山,从济南城的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望见它的满山翠色。“半城湖”,自然是大明湖了。这一大片荷花飘香、岸柳飞翠,汇集了珍珠、黑虎、趵突、泮池诸名泉的滟滟碧波,自然是初访济南者的首游之地。我在小沧浪亭圆门内,找到了这对心仪已久的楹联,并得知,它的作者乃清代嘉庆年间的山东提学使刘凤浩。当时,他应朋友之邀来此饮酒赏景,酒酣耳热之际,诗兴大发,此佳句竟然脱口而出,跟在一旁的书法家铁保随即挥毫落墨,于是,此联便成为济南的代称,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泛舟大明湖,自然还要上湖心岛。岛上的历下亭,有一副年代更为久远的名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此联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 ,他到山东临邑看望胞弟杜颖,客次济南。当时,北海太守李邕在历下亭设宴欢迎,他便即席吟咏一首五言哗答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答谢,此联就是诗中的颈联。现存的对联,为清代道光年间的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如此好诗,配上如此好字,自然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了。
据说,历下亭始建于北魏。当年,在杜甫的眼中,它已经是“古”亭了,如今,自然古上加古。尽管它在外表上修葺一新,但骨子里却透出森森的古意。静坐亭中,临风默想,杜甫对“济南名士多”的赞誉,不仅仅是针对唐以前齐鲁故国文风之鼎盛吧 其中,恐怕也蕴含着他对唐以后山东大地英才辈出的一种期待,一种预言。果然不出所料,自唐以来,光是文学家,这里便先后出现了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他们的文采华章,成为杜诗最有说服力的印证。
纪念辛弃疾的“稼轩祠”,就坐落在大明湖的南岸。其正厅前的抱柱楹联,为郭沫若1959年亲笔所题:“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此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其上联,高度评价辛弃疾追随苏东坡开启豪放派词风的文学成就,酣畅淋漓的笔墨,似一气呵成。其下联,却又一笔一顿,沉郁苍凉,充分展示出一位英雄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默读静思,似有长江怒涛的惊雷之声,金戈铁马的厮杀呐喊之声遥遥传来。
游罢大明湖,自然要上千佛山。千佛山古称历山。传说舜帝曾在山上耕过田,故又称舜耕山。如今,山肩处尚有舜祠,祠内立有比真人还高的舜帝及娥皇、女英二妃塑像。祠门又见一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烂兮,缦缦兮。”我一见此联,立即振衣敛容,深深一拜。只因为身为帝王的舜,能亲自在这里躬耕垅亩,为天下百姓作出了榜样。这在今日中国,拥有13亿子孙的中国,视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但耕地面积却日益减少的中国,仍然至关重要,岂能不拜 与舜祠毗邻的,是兴国禅寺。寺内有千佛洞崖,崖上有龙泉洞、极乐洞和黔娄洞三个天然洞穴,内藏大小60多尊佛像,皆隋唐时所造。古代的历山之所以被后人改称为千佛山,想必与此有关。兴国禅寺的建筑,顺山依崖,倒也错落有致。寺门两侧,又见一副石刻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此联旨在劝世,但真正能唤醒“世间名利客”的,似乎不在“暮鼓晨钟”与“经声佛号”,而在于以法治国,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
离开禅寺,顺盘山石磴道直上千佛山顶。极目四望,泉城济南的大全景,包括城内的大明湖与城外的黄河,全都尽收眼底。山顶的北极台上,好一对长联,用最口语化最通俗的群众性语言,不仅描写出眼前的大好景致,还从中透露出耐人品味的人生哲理,不妨录此与读者共赏之 出门一瞧,数十里图画屏风,请看些梵宇僧楼,与丹枫翠柏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归台再想,几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门黄阁,和白屋蓬扉接壤,名者争名,利者夺利,圣者愈圣,庸者愈庸。
4.有大明湖的及形容荷花的形容词 成语 谚语 名言警句等
山东,不愧为齐鲁故国、孔孟之乡、“百家争鸣”之福地。
徜徉在山东的名山胜水之间,常能读到一些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楹联。寥寥几个单音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与数量词,一经巧妙的排列组合,便产生出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透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令人一见难忘,一唱三叹。
比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幼时读《老残游记》时难以泯灭的记忆。“一城山色”,指的是千佛山,从济南城的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望见它的满山翠色。“半城湖”,自然是大明湖了。这一大片荷花飘香、岸柳飞翠,汇集了珍珠、黑虎、趵突、泮池诸名泉的滟滟碧波,自然是初访济南者的首游之地。我在小沧浪亭圆门内,找到了这对心仪已久的楹联,并得知,它的作者乃清代嘉庆年间的山东提学使刘凤浩。当时,他应朋友之邀来此饮酒赏景,酒酣耳热之际,诗兴大发,此佳句竟然脱口而出,跟在一旁的书法家铁保随即挥毫落墨,于是,此联便成为济南的代称,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泛舟大明湖,自然还要上湖心岛。岛上的历下亭,有一副年代更为久远的名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此联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 ,他到山东临邑看望胞弟杜颖,客次济南。当时,北海太守李邕在历下亭设宴欢迎,他便即席吟咏一首五言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答谢,此联就是诗中的颈联。现存的对联,为清代道光年间的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如此好诗,配上如此好字,自然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了。
据说,历下亭始建于北魏。当年,在杜甫的眼中,它已经是“古”亭了,如今,自然古上加古。尽管它在外表上修葺一新,但骨子里却透出森森的古意。静坐亭中,临风默想,杜甫对“济南名士多”的赞誉,不仅仅是针对唐以前齐鲁故国文风之鼎盛吧 其中,恐怕也蕴含着他对唐以后山东大地英才辈出的一种期待,一种预言。果然不出所料,自唐以来,光是文学家,这里便先后出现了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他们的文采华章,成为杜诗最有说服力的印证。
纪念辛弃疾的“稼轩祠”,就坐落在大明湖的南岸。其正厅前的抱柱楹联,为郭沫若1959年亲笔所题:“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此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其上联,高度评价辛弃疾追随苏东坡开启豪放派词风的文学成就,酣畅淋漓的笔墨,似一气呵成。其下联,却又一笔一顿,沉郁苍凉,充分展示出一位英雄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默读静思,似有长江怒涛的惊雷之声,金戈铁马的厮杀呐喊之声遥遥传来。
游罢大明湖,自然要上千佛山。千佛山古称历山。传说舜帝曾在山上耕过田,故又称舜耕山。如今,山肩处尚有舜祠,祠内立有比真人还高的舜帝及娥皇、女英二妃塑像。祠门又见一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烂兮,缦缦兮。”我一见此联,立即振衣敛容,深深一拜。只因为身为帝王的舜,能亲自在这里躬耕垅亩,为天下百姓作出了榜样。这在今日中国,拥有13亿子孙的中国,视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但耕地面积却日益减少的中国,仍然至关重要,岂能不拜 与舜祠毗邻的,是兴国禅寺。寺内有千佛洞崖,崖上有龙泉洞、极乐洞和黔娄洞三个天然洞穴,内藏大小60多尊佛像,皆隋唐时所造。古代的历山之所以被后人改称为千佛山,想必与此有关。兴国禅寺的建筑,顺山依崖,倒也错落有致。寺门两侧,又见一副石刻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此联旨在劝世,但真正能唤醒“世间名利客”的,似乎不在“暮鼓晨钟”与“经声佛号”,而在于以法治国,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
离开禅寺,顺盘山石磴道直上千佛山顶。极目四望,泉城济南的大全景,包括城内的大明湖与城外的黄河,全都尽收眼底。山顶的北极台上,好一对长联,用最口语化最通俗的群众性语言,不仅描写出眼前的大好景致,还从中透露出耐人品味的人生哲理,不妨录此与读者共赏之 出门一瞧,数十里图画屏风,请看些梵宇僧楼,与丹枫翠柏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归台再想,几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门黄阁,和白屋蓬扉接壤,名者争名,利者夺利,圣者愈圣,庸者愈庸。
如有帮助望采纳
5.与大明湖有关的诗句
【泛舟大明湖(待杜子不至)】(元好问)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湾,天公掷下半玉环。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
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
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
晚晴一赋画不成,枉着风标夸白鹭
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
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
蒲松龄
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
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
苏辙
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
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6.关于大明湖诗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
“鸥鹭点乎清波,萧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
杜甫“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蒲松龄“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百花台》“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
苏辙《环波亭》“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赵孟兆“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
郭沫若 “闻有芙蕖待秋月,已看杨柳化鹅雏。 济南民众超名士,历下楼台胜古都。 我欲举杯邀杜李,问今佳兴复何如?”
7.赞美大明湖的诗句都有哪些
1,《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元代 元好问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译文:荷叶荷花当数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兰舟有如穿行于“红妆翠盖”之间,真是江山如画,人更风流。
2,《游大明湖》明代 苏濂
风物湖中好,家家白板扉。浮云去水近,返照入林微。
译文:还是湖中的风景宜人,家家户户都是白板门。浮云离湖水越开越近,微弱的阳光反射到森林。
3,《刘函山招游大明湖》明代 王慎中
轻舟恣所往,适趣何必深。
译文:一艘小舟就可以随意前往大明湖,只要觉得有趣就不必太去深入。
4, 《游大明湖》清代 孔继瑛
大明湖景似苏堤,也向熏风策杖藜。历下亭环流水曲,会波楼绕远山齐。
译文:大明湖的景色就像西湖苏堤一样,我住着拐杖走在这温暖的和风中。经过的亭子周围传来流水的声音,波浪汇聚在一起绕着城楼向着远处的山流淌。
5《泛舟大明湖》元代 元好问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译文:在大明湖上泛舟再饮上一杯酒,昨天锦秀的的江水似乎还挂在眉间。晚上微凉划着船往东城去,水色渐暗荷花暗下来,前面像没有路一样。
8.赞美大明湖的诗句
1、宋代李清照——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
意思: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好。
2、宋代曾巩——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意思:问我到哪里去避暑,很明显就是去这么大的西湖。
3、琼瑶——大明湖畔风光好,泰岳峰高圣泽长。
意思:大明湖畔的风光很优美,泰岳峰高皇上的圣恩长留久。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意思:四面都是荷花三面都是柳树,一半的山城风光一半的大明湖的景色。
5、清湖净水纤腰柳,倒影千佛日月明。
意思:清澈的湖面干净的水纤长的柳树,湖里倒映着万千景色。
(7)元代荷花词扩展阅读:
大明湖,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是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湖面58公顷,公园面积103.4公顷,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达4.5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
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也是泉城济南重要的风景名胜、开放窗口和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
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水水色澄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2009年,大明湖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泉水湖”称号。 2016年12月19日,经济南市有关部门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济南大明湖风景区现收费开放区城(老区)将向社会免费开放。
大明湖一带历代建筑甚多,素有“一阁、三园、三楼、四祠、六岛、七桥、十亭”之说,所有建筑均建造精美,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有:
1.海右古亭——历下亭
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湖心小岛上,因处历山之下而得名。它四面临水,绿柳环绕,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重檐,朱梁画栋,是一座轩昂古雅的木结构建筑。历下亭年代久远,几多变迁。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诗人杜甫曾与北海太守李邕饮宴于历下亭,并写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诗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广为传诵,历下亭也因此名扬天下。不过,当时的历下亭在五龙潭一带,唐朝末年就倾塌了。北宋以后,历下亭移建于今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才在湖心岛上重建。
历下亭虽几经整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清代原貌。亭中匾额“历下亭”三字,为清乾隆皇帝手书。亭北名士轩中,墙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画像及济南历代名人的画像,门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写的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渠秋月一片大明。”
2.道教庙宇——北极阁
北极阁又名北极庙,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真武庙,是一座道教庙宇。北极阁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乐年间重修。
庙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房组成。正殿内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龟蛇二将、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传神。正殿两侧壁上绘有关于真武修炼成仙的壁画,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后殿名启圣殿,供奉着真武父母的塑像。
3.汇波楼
汇波楼位于大明湖东北岸北水门之上。北水门为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建,是济南唯一的北城门,既可设闸泄水、防水,又可通舟楫。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修建新城墙时,在北水门上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城楼,因城内诸泉水汇流入大明湖,再经北水门流出城外,故命名为汇波楼。汇波楼建成后,成为人们登临游览,集宴赋诗的好去处,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
解放前,汇波楼毁于战火。1982年,市政府在原址重建。新楼基本保持原貌,为重檐两层城楼式建筑,气势宏伟。登汇波楼,北可眺望鹊、华两山秀色,南可俯看明湖美景,夕阳西下时,更可领略到济南八景之一汇波晚照的壮丽景象。
参考资料:
大明湖_网络
⑧ 何中的《荷花》的全文解释是
译文:
曲折的池塘中生长着荷花,和岸边翠竹相映成趣那么美丽。绿叶和红花相依相偎簇拥在一起,象天上的彩云朝霞一样灿烂。从来不需要借助东风的力量,象杨花一样飞舞,最终成为改变风的力量,把风也熏有花香的花中。
元代何中《荷花》原文:
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倚拥云霞。
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
(8)元代荷花词扩展阅读
荷花多次出现在中国的诗歌里,是我国诗歌中重要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荷花寄托着诗人的情感,甚至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古往今来,荷花与无数的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的文学长河里,荷花历来被文人所喜爱。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写到荷花的诗句更是俯仰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时代,写到荷花的诗渐增,大约有250首。其中直接吟咏荷花的诗大约有三十多首。到了唐代,咏荷诗大约有两千首,约占全唐诗的二十分之一。
从《诗经》开始,荷花就出现在文学的视野里。《诗经》里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等描写荷花的诗句。(先秦佚名《泽陂》,是说那个池塘堤岸旁,既长蒲草又长荷。有个健美的青年,使我思念没奈何。)
荷花更是《楚辞》中常见的“香花”。先秦时期,《诗经》、《楚辞》奠定了荷花与女子、文人之间的类比关系。
汉魏六朝之际,诗词中出现的荷花意象有一个演进、发展的过程,荷花逐渐被文人赋予了自身的情感,女性意味强烈,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唐代诗词中,既有对荷花意象的秉承,又有对荷花意象的开拓。荷花在女性意味及人格象征方面扩大了表现范围,荷花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开始生成。
荷花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心理的文人笔下有着不同的代表寓意。在中国诗歌史上,荷花意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荷花意象唤起了诗人们对人生自审的各种感受。
⑨ 关于小满荷花的诗句
1.关于莲叶荷花的诗句
赠荷花
作者: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采桑子
作者: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荷花
作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完溪沙
作者:苏轼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关于荷花的诗句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子夜吴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3.关于荷花 荷叶的诗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关于荷花的诗句.,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于戏莲叶间,于戏莲叶东,于戏莲叶西,于戏莲叶南,于戏莲叶北. 有关荷花的传说 “荷花仙子”的传说 荷花亭亭玉立于随风摇曳的田田荷叶间,远远望 去秀美绝伦。
在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荷花的动 人传说。相传元代有一书生,偶遇一素衣红颜的 少女,他把一个玉环赠给了少女。
一日,池边有 朵荷花开了,他走近观赏,却发现莲房内有一玉 环,正是他送给那女郎的,大惊之下,他折断了 那荷花,而那女郎也就从此不见了。 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最美貌的侍女玉姬的化身。
因为玉姬羡慕人间的双双对对,男耕女织的勤劳生活, 感到身居天宫的空虚和寂寞。她在河神女儿逢莱尼的陪 伴下,偷偷地打开了南天门,悄悄地飞来杭州西子湖畔 ,这两位天宫仙女看到这明镜的湖水倒映着天上的白云 和凡间的青山便跳入美丽的湖中恬洗。
谁知天快亮了, 逢莱尼要玉姬赶快回到天宫,玉姬哪里舍得这美好的人 间。王母娘娘知道后,恼羞成怒,顺手拾起莲花宝座把 玉姬打入湖中,还恶狠狠地骂道:“你要脱尘绝俗,我 要把你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
从此,这位洁 白无瑕的仙女化身为美丽的荷花。
5.关于 荷花的诗句
1、《诗经. 国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自译诗意: 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开盛。
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 2、《诗经. 国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自译诗意: 在那沼泽水边,蒲草荷花并茂。 那里有一美男,我将如何撒娇。
长夜耿耿无眠,眼泪鼻涕双抛。 《诗经》中已有荷花出现。
虽是借景,亦为历代荷花诗词滥觞。故选入。
3、《离骚》(节选) 先秦.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自译诗意: 剪裁绿荷做时装,缝纫白莲制衣裳。 君非知臣此中意,忠情如花有清芳。
4、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6、采莲曲 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7、采莲曲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8、咏同心芙蓉诗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9、秋池一株莲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曲池荷唐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1、乐府三首唐.孟郊 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
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 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
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 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
12、渌水曲 唐·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13、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14、采莲曲 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15、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16、新荷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17、北亭唐.李群玉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18、采莲曲二首 唐·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9、采莲子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20、莲唐.温庭筠 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21、莲叶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22、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3、暮秋独游曲江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4、赠荷花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25、《女冠子》唐.欧阳炯 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
艳情多,绶带盘金缕,轻裙透碧罗。 含羞眉乍敛,微语笑相和。
不会频偷眼,意如何? 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发。 照前池,摇曳熏香夜,婵娟对镜时。
蕊中千点泪,心里万条丝。 恰似轻盈女,好风姿。
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 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 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
赞同3| 评论 2012-6-12 20:43 Dear红木2 | 一级 赠荷花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 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 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 翠减红衰愁杀人。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莲叶 唐。
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 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溪人不折, 雨中留得盖鸳鸯。
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欺, 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6.关于荷花的诗句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
沈 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 南朝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夏歌 南朝,梁
萧 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咏荷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 隋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秋池一株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古风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 南朝梁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子夜吴歌(其二) 唐
李 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咏江南可采莲 南朝梁
刘 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
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
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越 女 唐
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东林寺白莲 唐
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京兆府栽莲 唐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7.关于荷花的诗句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杨万里(宋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杨万里(宋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朱庭玉(元代)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天净沙·秋
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
杨万里(宋代)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白朴(元代)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得胜乐·夏
李白(唐代)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妾薄命·汉帝重阿娇
李商隐(唐代)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赠荷花
柳永(宋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东南形胜
⑩ 赞美荷花的诗词有哪些
1,《古风·其五十九》唐代:李白
原文: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白话文释义: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2,《赠荷花》唐代:李商隐
原文: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白话文释义: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3,《渌水曲》唐代:李白
原文: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白话文释义: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苹。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4,《小桃红·一城秋雨豆花凉》元代:张可久
原文: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白话文释义:满城萧萧的秋雨一朵朵豆花瑟瑟清凉,闲倚平山堂上把远山眺望,眼前景象已不像当年鉴湖风光,那时候荷花鲜艳如云锦,香飘云空,采莲姑娘欢歌笑语荡漾在荷塘。看眼前,阵阵西风大雁南飞,清溪上渔歌传唱,恨不得早日荡游沧浪。
5,《莲花》唐代:温庭筠
原文: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白话文释义:碧绿荷塘摇曳的荷花激起的涟漪好像连接着银河(星津指银河),船桨在荷塘滑动发出扎扎的声响,船驶入水草之中。就像洛神步履轻盈地走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应该出自《洛神赋》“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到今天莲花都有洛神的香尘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