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荷叶荷花纹样

荷叶荷花纹样

发布时间: 2023-05-14 02:11:09

① 这个玉片一面是猴子骑驴,另一面是荷花莲子!有什么寓意

  1. 马上封侯——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由猴子、骏马组图。“猴”与“侯”同音双关。猴子骑于马上,“马上”为立刻之意。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级,这里泛指达官权贵。此图寓意功名指日可待。

  2. 连生贵子——莲花与莲子(俗称莲蓬)的纹图。莲与别的植物不同,花和果实同时生长,所谓“华实齐生”,所以莲子被用来比喻“贵子”、“早生贵子”之意。

    望采纳!

② 中国传统花纹有哪些

1、新石器时期,劳动者创造了彩陶艺术,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纹样独特,实用美观,艺术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纹样有:鱼纹、鹿纹、狗纹、人面纹、花卉纹、网纹、水纹、海贝纹、编织纹、火焰纹及历象日月星纹等。先民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组织运用到各种器皿器物上,形成了庄重大方、自然谐调的装饰花纹,开创了一代风格。

2、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艺术为其魁首。无论是造型多样的食器、酒器、乐器等,还是各种纪念性陈设器皿,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有的还直接借用动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图案适应铸铜工艺制作要求,多为非常工整的阳纹或阴纹图案。纹样精细,组织严紧,具有神奇感。考古学者称之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3、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艺术兴旺起来。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金银花,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人物图案中出现了“飞天”仙人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对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艺美术的门类也空前发展。绝妙的唐三彩、宋瓷、丝绸、金银制品等等上的装饰图案也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唐代纹样丰盛饱满,富丽豪华。宋代纹样秀丽,灵巧。常用的纹样有:卷草纹、宝相花(以莲花和牡丹相结合的图案,采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构成方法)、海石榴、花鸟纹、华盖纹、联珠纹、绶带纹、人物纹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还有茱萸(中药)纹、柿蒂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有写实的、夸张变形的,并采用了花中套花,叶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构成巧妙、气韵生动,敷彩绚丽,唐、宋是我国传统图案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6、元、明、清封建社会末期图案,保留了民族特点,吸取了外国工艺之长,花色品种,装饰风格产生了变革。景泰蓝就是当时的新工艺,瓷器、织锦、砖雕、木雕等也较前有了很大进步,装饰题材增加了很多。动物图案常见的有狮子、孔雀、蝙蝠、鹿、鹭鸶、羊、鹤、鹰、锦鸡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实题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兰花、牵牛花、竹子、松树、灵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结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为广泛多变。如禽鸟与花卉组合,昆虫与花卉组合等,强化了装饰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构成的图案也甚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钟、鼎、杯、盘、壶、碗、瓶、书画等,具有典雅之风,称为“博古纹”。还有用八种佛教用供器组成的“八吉祥”(也称佛八宝),用道教持物组成的“道八宝”等等。这个时期的图案多为吉祥图案,应用范围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日用品、服饰、建筑、商品上处处可见。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其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的,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除了如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外,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多数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宫”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

③ 关于荷花的习俗有哪些

首先说下“莲”的寓意:莲又叫荷花、水芙蓉、芙蓉、水华、水芸、水旦等等。 莲花是佛教的标志,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同时它又被誉为“花中君子”,用以赞美“出淤泥不染”的君子品格;《群芳谱》也有说过“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即自然界中的花唯独莲的果实与花同在,加之莲谐
音“廉”(洁)、“连”(生),民俗便有有“一品清廉”,“连生贵子”等谐音取意;莲有一蒂二花者,称并蒂莲,以象男女好合,所以又比喻夫妻恩爱等等。

莲有关的文化习俗与莲的寓意是分不开的,有如下一些:

1、采莲习俗
江南有旧俗就是采莲、爱莲、赏莲,这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提及:“到了采莲季节,青年男女打扮得整整齐齐,泛着一叶叶小舟,在湖面边采边唱,这也是情人约会,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那又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可以从梁元帝《采莲赋》中得到印证。”当然,这儿的“江南”在六朝或是更早远的时期指的是长江以南,尤其指“两湖”地区,后来在江浙之地也有此风俗。

在采莲季节,古人还有泛舟游赏的习俗。采莲时还会唱采莲歌,大都是以莲比兴的情歌。因为莲和它的地下茎有诸多生态特征如“莲开并蒂,藕贯七心”,“藕断丝连”等,此外“莲”、“芙蓉”等名称又关顾着表示爱情的特定用语。
至今在泉州晋江安海一代还有端午节采莲的习俗。午后,阖家老幼穿新衣,上街游赏,登白塔。俗曰:“投悌”。各境扛木刻龙头,举大旗,提鲜花篮,敲锣鼓,奏管弦,唱采莲歌(俗名“苏鲁连”)。迎于各户。执旗者舞于各家厅堂,呼吉祥语,提篮者送户主鲜花,人家以红包劳之。是谓‘采莲’。

2、放莲花灯
这是端午的传统习俗。又叫“放河灯”。放了莲花灯,象征借着河神的力量,祈求当年风调雨顺,水陆平安。
此外在北京等地七月十五中元节也有夜放河灯和点莲花灯的习俗,也是继正月十五元宵灯节后,老北京的又一个传统灯节。
放河灯亦做放荷灯,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超度亡人的一种习俗。荷花灯都是用天然的荷叶插上点好的蜡烛做成荷花灯。那时也有用西瓜、南瓜和紫茄子等,将其中心掏空,当中插上点好的蜡烛,将这些灯往河里一送,排成一队“水灯”。
七月十五前后的晚上,各家的孩子均呼伴结群,游逛街市胡同,小孩们众口一词地喊道:“莲花灯、莲花灯,今儿个点了明儿个扔!”那时的孩子们要在夜晚相互比谁的灯更美更亮,当年谓此举为“斗灯会”。

3、挂“莲花灯”的习俗
元宵佳节,有挂“莲花灯”的习俗,元宵节挂‘莲花灯’寓意旺丁旺财。“莲藕代表‘财运连连不断’、莲蓬里面的莲子和茨菰寓意‘早生贵子’,而红白两色花代表男孩和女孩,刚好凑成一个‘好’字,代表儿孙满堂!”

4、年画、荷包
一些民间绘画中,一头龙首、狮尾、鹿身,身披鳞甲、马蹄细腿的麟麟,背上有的驮着一年轻女子,手中抱个胖娃娃,以示送子;有的背上骑个童子,怀抱莲蓬和笙,取“莲(连)笙(生)贵子”的谐音;画面的背景“天宫”隐约展现,以示天赐贵子。

刺绣荷包的纹样中常见有"莲(连)生贵子"、"莲里生子"、"鱼戏莲"、等。传说这其中"鱼"比喻男,"莲"比喻女。"莲"与"子"的关系就是母子关系。还有“连(莲)年有余(鱼)”等。

5、祈莲神
江西省广昌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白莲之乡”。该县赤水镇太和村一带素有“祈莲神”的民间习俗。
相传隋末唐初某年春,世代种莲的广昌县白水寨西溪村(今名赤水镇太和村)村民们正值抢季栽莲之际,却遇社会动乱,村民们被迫弃莲外逃,避难于山林。当避难村民贫病交困的之际,七莲童领王母之诣从天而降,几经酣战,除暴安良,解众生于劫难。此日正是六月二十四日。全体村民决定将这一难忘的经历以一种形式铭记下来,世代相传,以感戴七莲童恩德。于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莲花生日”(习惯简称为“莲花节” ),寓连生贵子之兆。
从此,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太和村的莲农们便举行“祈莲神”活动。

6、佛教习俗
莲花,又称荷花。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另外,按照佛教的说法: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于是便成了佛教吉祥物。
藏传佛教中更是有很多与莲有关的习俗。

7、“食荷”习俗
用荷配兑其它食物制作节日食品进餐,称之“食荷”。“食荷”的传统食谱为莲糕、莲子粥、荷蒸饭、花瓣酒。
鹤庆白族的荷花节,人们观莲花、唱莲歌、尝莲馔,堪算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花卉饮食文化。此外在南京也有“食荷”习俗,品种很多,荷花粥、荷叶粥、荷叶粉蒸肉等等、济南等地也有食荷花瓣的习俗。

8、“碧筒饮”
荷花在济南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利用荷花方面,济南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其中最有意思的,要算碧筒饮。

据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在古代,大明湖的荷花盛开之际,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边避暑,他们把湖中的大莲叶割下来,盛上美酒,然后用簪了将莲叶的中心部分刺开,使之与空心的荷茎相通。人们从荷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用当时亲身体验过的文人的话说,就是“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这就是被唐宋文士传为美谈的“碧筒饮”。

在济南荷叶矗盛酒外,用它还可以做成许多独具风味的食品。如将鲜嫩碧绿的荷叶,用热水略烫一下,煮粥时盖在粥上,等煮好的粥凉后再加糖,色碧味香,名曰:“荷叶粥”,是济南夏令著名的小食品;按做“米粉肉”或“粉蒸肉”的 做法,先切好猪肉,炒好米,拌上酱油,然后选用大明湖产的只有碗口大的嫩荷叶,洗净,一张荷叶包起一块猪肉和适量的炒米,摊放在碗里,再上蒸笼,蒸熟后即成“荷叶肉”。吃是连肉带荷叶一起吃,即有猪肉的美味,又有荷叶的清香,特别鲜美。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做成荷叶鸡、荷叶鱼等上等佳肴。此外,用荷叶包装食品,也是济南特有的风俗。以前食品店里卖的蒸包、锅贴、熟肉以及腌菜等,许多都是用荷叶包装,这样即不透油、透水,又别有一番清香滋味很受人们欢迎。

另外,过去济南人还有吃荷花瓣的习俗。其中“炸荷花瓣”就是济南夏季特有的名菜。将新鲜、完整、干净的荷花瓣洗净之后,挂上一层薄薄的鸡蛋糊,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撒上白糖,吃到嘴里,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很为人们所喜爱。

8、“放河(荷)灯”

从上游向下游放荷灯
夏历七月初七,是民间鹊桥会节日,又叫情人节、女儿节,人们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鹊桥,便在人间河流放灯,让牛郎认路快步与织女相会。宋代以后不少文人诗文中有此记载。

“牛郎织女天河配,水上荷花灯传情”

唐代有扬一益二之说,游赏之风冠于西南,闻名天下。后蜀孟昶的花蕊夫人百首宫词中,有“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辰”记载,可见盛行中元节之早。“河灯亮,河灯明,牛郎织女喜盈盈”、“河灯一放三千里,妾身岁月甜如蜜”、“放河灯,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谣、竹枝词,可证习俗的久远。

④ 荷花的典故

青阳渡】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 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 南朝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山居即事》唐 王维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夏歌】 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夏日杂诗》清 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狂夫》唐 杜甫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暮热游荷池上》宋 杨万里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为农》唐 杜甫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采莲曲》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调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生查子】·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永遇乐】·苏东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庭芳】·黄庭坚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
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黄莺儿】·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南柯子】·《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萨蛮】·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浣溪沙】·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临江仙】·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念奴娇】·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燕归梁·风莲】·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⑤ 各朝代瓷器的莲花纹有什么特点

莲花纹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1956年湖北武昌出土的青釉莲花尊,高35.8cm,口径11cm,足径11.9cm,是南朝青瓷中的代表作品。盖四周装饰有双覆莲纹,莲瓣尖端微微上卷。颈分上下两部分,中间由两道弦纹相隔,上部为单瓣仰莲纹,下部为蔓草纹。肩与上腹之间用两条弦纹隔为两半,其中下半部为两层覆莲纹,莲瓣尖端上卷呈半浮雕状,给人以强烈的立体之感。腹部为蔓草纹,下腹为两层单瓣仰莲纹。全器制作精美新颖,纹饰明快多样。南朝至唐的青瓷多在碗、盏、缶本的外壁和盘面划重线仰莲。隋代莲瓣作圆状或尖状,常装饰在器物的肩部和腹部。元明清时的莲花纹多和缠枝结合,莲心突出,莲瓣细窄,瓣心下凹呈鸡心状。元青花有荷莲和缠枝莲两种。荷莲有莲池水禽、莲池鱼藻花,花瓣尖俏饱满,颜色上深下浅。缠枝莲属边脚纹,多装饰在坛、瓶肩部和大盘之内外壁,其花心呈石榴形,叶似葫芦形,为元青花所独有。莲瓣纹是以莲花瓣为装饰纹样,南北朝时出现,宋以后盛行,有浮雕、刻花、划花、印花和绘画等技法。把莲纹是将莲花、莲蓬、荷叶以带系成一束以组成画面。北宋晚期的印花把莲纹多出现在小碗的碗里,多饰以三束把莲纹,还印有“三把莲”三字。明代宣德时景德镇窑多烧制青花把莲纹瓷盘。

⑥ 苏州园林漏窗纹样有花瓶,有荷叶,有荷花,代表了什么美好寓意

荷叶插花瓶、荷花 的美好寓意是 和平。

热点内容
宋轶情人节 发布:2025-05-08 01:00:25 浏览:602
樱花粉适合什么肤色 发布:2025-05-08 01:00:24 浏览:316
球兰花栽培 发布:2025-05-08 00:53:05 浏览:801
情人节之所以被遗忘那是因为遗失了爱情 发布:2025-05-08 00:32:09 浏览:718
情人节不秀恩爱 发布:2025-05-08 00:32:04 浏览:944
fgo情人节活动怪物的up 发布:2025-05-08 00:31:59 浏览:962
荷花茶饮料 发布:2025-05-08 00:28:44 浏览:277
省钱绿植 发布:2025-05-07 23:35:07 浏览:551
荷花猪心 发布:2025-05-07 23:28:23 浏览:839
梅花泪诗文 发布:2025-05-07 23:27:24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