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减字木兰花平仄

减字木兰花平仄

发布时间: 2023-05-10 10:13:39

㈠ 减字木兰花词谱格律

减字木兰花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住正迅行云。满座迷魂酒半醺。森清闹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此罩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㈡ 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晚妆欲罢)》诗词注释与评析

减字木兰花(晚妆欲罢)

新月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注释】

《减字木兰花》:四十四字,为《木兰花》调基础上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咐颤韵、两平韵。准待:打算、准备。

莫教星替:意谓月亮虽然隐没,也不能让星星来代替月亮。守取:等待。红楼:天上神仙居处。此指亡妻所在之处。

【评析】

此阕题为咏新月,描绘新月在云层里若隐若现的景象。然起句即云“晚妆欲罢”,则已由新月细弯如眉思及妻子画眉的情景,拟人化的“新月”意象寄托了词人浓郁的情思,此词句句咏月,实则句句怀人衡告败,亦悼亡词也。此词重点在过片两句:“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在中国的古典诗词里,月亮的隐没还有一个特殊的象征含义:“月没”常常用以表示妻子去世。唐代诗友笑人李商隐写过一首《李夫人》诗,其中有两句:“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去世以后,他的朋友有意做媒让他娶张氏女子为妾,李商隐因此写下此诗婉言谢绝朋友的好意。诗中“月没”代表原配夫人王氏的去世,“星”指的是张氏女子。性德所云“莫教星替”与李商隐的“月没教星替”的意思一致:虽然妻子去世,但我不愿意让别的女人来代替妻子的地位。“守取团圆终必遂”,性德只愿坚守住与卢氏曾经的“团圆”,来世再续夫妻情缘。

㈢ 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参考。

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译文翻译

孤灯明灭,冷夜孤枕,欲睡还醒,不能思量,思量就会断肠。

天上人间,阴阳两隔,即使一诺千金也换不回原来的生活。渴盼能够相逢重聚,即使要忍耐着银河里的风波,也甘愿从头开始。

注释解释

烛花摇影:谓烛影晃动。

疏衾(qīn):单薄的被子。

“待不”句:谓打算不去思念对方。

碧落:青天。“碧落”是道家所称东方第一层天,因碧霞满空而称“碧落”。

一诺:指说话守信用。

银汉:银河。

耐:忍受。风波:喻指患难。愿:愿望。始:才。从:遂愿。

诗文赏析

这首《减字木兰花》仿佛是以“七夕”为背景的怀人之作。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开篇即是烛影摇曳、似梦还醒的迷茫凄冷景象。“烛花摇影”是一个很典型的诗词意象。宋代词人方千里《还京乐》中有句“怅画烛摇影,易积银盘红泪”,这是繁丽绮艳的花间风格。宋人洪咨夔《浣溪沙》也有句:“烛摇斜吹泪空煎。”在纳兰词中,“灯”的意象多次出现。这大概是因为“灯”在凄冷孤独之夜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有一种安恬的家的氛围。而孤独的人对青灯,则别有怀抱,心中有说不尽的万千思绪。事实上,纳兰容若在前面的许多悼亡词中,都写到了一个生活细节:“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共银釭。”妻子去世前半个月,还扶病剪灯花,以致那剪刀声在纳兰耳畔久久萦回。这个剪烛花的细节或许可以成为“烛花摇影”的解读契机。“冷透疏衾”,“疏衾”是指因一个人孤身而眠而显得宽松疏阔的被衾。“冷透”二字自是人的主观感受,因孤寂而生寒意。一个“透”字则说明心中悲凉至极。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烛花摇影,香消被冷。此时岂不思量,可曾相忘。这“待不思量”似是出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不思量,自难忘。”“不许孤眠不断肠”也似从这首词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中而来。只是这里纳兰容若用的反语,其时正是思绪纷纭,孤眠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这一句纳兰容若化用白居易的《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意境甚是阔大,笔下也甚见骨力。接着,纳兰却以“天上人间情一诺”,极言对爱情的忠贞守信。这一句可以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里的“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从正面表达了纳兰容若对于爱情诺言的态度,就是:“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一生死不渝的爱情誓言。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这结句显然是一个坚韧的承诺。“银汉难通”说吗了茫茫银河难渡,正是用的七夕牛女相会的典故。“稳耐风波愿始从”,银河茫茫难渡,只有忍耐着那些风波、磨难才会如愿以偿。

汤显祖在《牡丹亭》序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纵使银河有重重阻隔,纵使银汉遥迢,岁月浩瀚,而生命却如此短暂,纳兰的这首词也恰好告诉人们爱情只有坚忍承受一切患难与波折,才会终生相随,不离不弃。

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2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王安国词作鉴赏

这首小词写闺怨情愁,委婉动人,以含蓄见长。

词一开始,就以清丽之笔绘出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画桥如虹,流水如带,春雨潇潇,落红成阵,好一派暮春景象!这一切,又统统笼罩穿破黄昏雾霭的月光下,好似披上一层轻柔的薄纱,更显得清幽淡雅。就这样一个月白风清、如诗如画的夜晚,画桥流水旁边,落红缤纷的小路上,词中的主人公与他倾心爱慕的女子邂逅了。男主人公的马儿接近香车的那一霎间,他心情的兴奋和激动是不言而喻的。这里虽未对女子作正面刻画但透过传出帘外的'余香,依稀可以想见女子娟好的容貌和绰约的风姿。

下片转笔写主人公车去人走之后的心境。他先是徘徊不语,继而怅然若失,今夜梦魂何处去,语气极为凄惋。他因不知所之而徘徊,因无可告语而不语,因今宵难遣而梦魂不安。此时此刻,周围的一切,诸如小桥流水,春花明月,仿佛都一下子黯然失色。再也唤不起他的半点兴致,只有眼前飞过的片片杨花引起了他的注意。目送着无拘无束、飞来飞去的杨花,他不禁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发出深沉的叹息: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说杨花能够穿帘入户,追随自己的意中人飞进洞房,而自己却连梦魂都不得去。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奇特的联想、看似无理的比喻,含蓄委婉地传达出主人公的一往情深。

减字木兰花诗词鉴赏3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即就《木兰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转两平韵。

1、竞渡:划船比赛。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尊敬和怀念,在民间形成的一种传统风俗。

2、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长者茂密杨柳的小州处,一群龙舟上纤旗高高飘扬,飞驶而出。

3、春雷:形容鼓声想春雷一样响个不停。直破烟波远远回:条条龙舟,勇往直前冲破宁静的水面,形成一片烟雾,再从远处折回。

4、惊退万人争战气:龙舟竞争之激烈气势,就像打仗一样,把观众都惊呆了。

5、金碧楼西:领奖处(也是主席台)装饰得金碧辉煌。

6、衔得锦标第一归:夺得冠军的船,把获得的锦标放到那昂首张口的龙嘴里,第一个归来。

【赏析】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龙舟竞渡,即赛龙船。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这一活动,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当地居民准备轻便快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近江河举行竞赛活动。男女老幼,官员百姓,纷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观。”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渡的热烈气氛。这种万众欢腾的场面吸引了历代的诗词作者。黄裳很喜欢写自然景色,赛龙舟的场面也吸引了他,他的这首《竞渡》,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况。

上片写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竞赛开始了。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飞出”二字用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竞发的实况,赛船上迎风招展的红旗,耀眼夺目,首先映入眼帘。由于沙洲上浓密的柳荫遮蔽视线,赛船就象从柳荫中飞驶而出。“渚”,水中间的小洲。点出杨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衬托,也为了表明节候。作者这里用“飞出”来形容那急划而来的赛船,真实地反映了参观者的感受。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竞渡时,每艘船上不仅有人高举红旗,还有鼓手击鼓以统一划船的节奏。一艘赛船里有好多名划桨手。他们之间,全靠鼓点来协同动作。所以作者说,赛船上的击鼓声,像春雷一样震响,它们冲破笼罩着江面的水气,远远地传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荡。“直破”二字写出了船的凌厉前进的气势。这样,就渲染了竞赛的紧张气氛。

下片写夺标。竞赛,以先到达目的地的获得锦标。竞渡的高潮出现在赛船驶近锦标,胜负将见分晓的时刻:“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人山人海的观众为优胜者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喝彩声。在这种震耳欲聋的助兴声中,一马当先的龙舟上的竞渡者,正在拼命地划动船桨,向终点猛冲,表现出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决胜精神。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争战气),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看来,有成千上万的观众看得惊心动魄。这里,作者只用了十一个字,就把竞渡中最壮观的场面连同它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声势和盘托出来了。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是给予竞渡优胜者的赏物,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绘的这场竞渡中,“金碧楼西”的岸边,就是挂锦标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这座楼阁的富丽。优胜者终于抢先到达终点,从那里“衔得锦标第一归”,胜利返航。为什么用一个“衔”字呢?“衔”,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时的龙舟,船头上雕有象征性的龙头装饰。看来,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一条真龙将锦标上端含在嘴里似的。“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用这个“衔”字,饶有情趣,是传神之笔。

此词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同时,词还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龙舟飞驶,鼓击春雷,这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如此以来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词写得这样生动,如果作者没有亲临现场的实感,是写不出来的;如果作者虽有实感,但在艺术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气氛的笔力,那么也是难以写得这样有声色、有层次、有气势,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的。

【作者简介】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㈣ 木兰花词牌格律及格式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
【格一(仄韵换韵格)】
仄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格二(仄韵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格三(减字木兰花)】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格四(偷声木兰花)】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格五(木兰花慢)】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仄中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诗词典范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㈤ 减字木兰花的格律

减字木兰花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凯野基仄韵、两平韵欧阳修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中平中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住行云满座迷魂酒半醺盯谨中平中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脊燃韵

㈥ 木兰花的词牌格律

【格一(仄韵换韵格)】
仄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
【格二(仄韵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
【格三(减字木兰花)】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 ---
【格四(偷声木兰花)】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
【格五(木兰花慢)】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仄中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注】开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后片第五句,皆以去声字领下四言三句,承以两言短韵,紧接“仄平仄仄”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一去声字领七言一句,殆是北宋教坊歌曲时节拍如此。后片第六字亦有不叶韵者,第五句亦作“仄仄平仄仄”。南宋诸家颇不一致,开端多改作上二、下三句法,后片二言短韵后,或改作五言两句。亦有略去两片中间诸两言短韵者(例如南宋词人吴文英《木兰花慢·紫骝嘶冻草》)。

㈦ 减字木兰花平仄格式

《减字木兰花》为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其词谱(平仄格式)如下:

中平中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仄韵)中仄平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仄韵)中仄平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

词例:

《减字木兰花》
【宋】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减字木兰花》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宋】欧阳修

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

《减字木兰花》
【宋】朱敦儒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㈧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赏析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赏析,这是一首别有滋味的描写少女情怀的词,格调清新带有调皮的气息。本文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赏析由大学高考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导读:
减字木兰花是一个著名的词牌名,以这个词牌名写的词当中最著名的,当属纳兰容若的那一首,当然这一首也是不错的。其原文如下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圆衫枝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橘敏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翻译:
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字词解释:
⑴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⑵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支将要开放的梅花。
⑶泪:指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
⑷奴:作者自称。
⑸云鬓:形容鬓发多而美。
⑹“徒要”一句:意谓自己比花更好看。徒:只、但。郎:在古代既是妇女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对她所爱男子的称呼。这里当指前者。比并:对比。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执着。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适赵明诚。是年,李格非(李清照父)为礼部员外郎,赵挺之(赵明诚父)为吏部塌老侍郎。赵李两家均居汴京。《减字木兰花》《庆清朝》诸阕当作于是年前后。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赏析:
这首词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词人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一开头写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花,但不说买得一枝花,却说“买得一枝春欲放”,就写得有含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 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用个“欲”字,有将要的意思,说明春意还没有蓬勃。从没有蓬勃中看到春意的将要蓬勃,这正是词人的敏感。接下来笔锋一转,转到另一方面。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露水像珠,正好同美好的花朵结合。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透露了词人的爱花感情,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泪染”的“染”,四印斋本《漱玉词》作“点”,“点”不如“染”。因为“犹带彤霞晓露痕”,把露水写成带着红霞的痕迹,好象带着红色,所以称“染”。作“点”,就把这个含意忽略了。露水是无色的,看作有红霞色,染在花上,又染得轻匀,说明这枝花是红的是轻匀的,所以说成“泪染轻匀”了。把“晓露”同“彤霞”联系,显出词人的富有想象力。这个想象,不是空想,是跟花的红色相结合的。由花的红色想到泪染,由泪染想到泪带红色,想到给红霞染红,这个想象就这样自然形成了。

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这样说,好象与上文无关,其实是暗中相关的。上面已经用拟人化手法把花说成有泪,这里用花面比奴面,正是拟人化写法的自然发展。此句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妒忌的心理。她在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如此写的原因是要在平淡的作品中引起一个波澜。这样设想,就引起一个微波,产生比美的想法。通过这个想法,引出她和郎心灵的美好,透露出两人的爱美,透露出两人相爱的感情来。借这个插花的事,来写出两人的爱情来,这首词就有了意义了。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词人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丰神如画。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后世评价:
1,赵万里辑《漱玉词》:“案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收之,‘染’作‘点’,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
2,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甚妥,兹仍作清照词,不列入存疑词内。”
3,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语言活泼生动,并不是李清照大部分作品的特点,但情感仍十分动人,是一首很好的闺房词。”

词牌名了解: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
2,
3,
4,
5,

以上这篇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赏析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大学高考!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㈨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立春原文: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减字木兰花·立春翻译及注释

翻译 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注释 1减字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2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儋耳:古代地名,在今海南境内。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3春牛:即土牛,古时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气,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劝农耕,并象征春耕开始。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执,鞭打土牛。也有打春一称。4丐:乞求。春工:春风吹暖大穗枣地,使生物复苏,是人们将春天比喻为农逗族游作物催生助长的农工。5肉红:状写桃花鲜红如血肉。6春幡(fān):春旗。立春日农家户户挂春旗,标示春的到来。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头上,或树枝上。春胜:一种剪成图案或文字的剪纸,也称剪胜,以示迎春。7天涯:多指天边。此处指作者被贬谪的海南岛。8杨花:即柳絮。

减字木兰花·立春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是一首咏春词。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

此词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古时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后汉书·礼仪志上》)。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后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春幡,即「青幡」,指旗帜。春胜,一种剪纸,剪成图案或文字,又称剪胜、彩胜,也是表示迎春之意。而两片的第二句都是写「春风」。上片曰:「无限春风来海上」。作者《儋耳》诗也说:「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风从海上来,不仅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下片曰:「一阵春风吹酒醒」,点明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兴致勃发,情趣浓郁。两处写「春风」都有力地强化全词欢快的基调。接着上、下片对应着力写景。上片写桃花,下片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这里把春神人格化,见出造物主孳乳人间万物的亲切之情。「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句,是全词点睛之笔。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谓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

此词礼赞海南之春,古代诗词题材中有开拓意义。同时词又表达作者旷达之怀,对我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这是苏轼此词高出常人的地方。这首词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个山销字重复地间隔使用,有的修辞学书上称为「类字」。本来,遣词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复。《文心雕龙·练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项练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权重出」,以「同字相犯」为戒。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结果反取得异样的艺术效果,不但音调增加美听,而且主旨得到强调和渲染。这又是苏词高出他人之处。全词八句,共用七个「春」字(其中两个是「春风」),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两个,有的一句一个,有三句不用,显得错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红似肉红」,「卷起杨花似雪花」,却分别用了两个「红」字,两个「花」字。事实上,作者也许并非有意要作如此复杂的变化,他只是为海南春色所感发,一气贯注地写下这首词,因而自然真切,朴实感人,而无丝毫玩弄技巧之弊。这也是苏词不同流俗的地方。

减字木兰花·立春赏析二

海南岛在宋时被目为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之地,前人偶有所咏,大都是面对异乡荒凉景色,兴起飘零流落的悲感。苏轼此词却以欢快跳跃的笔触,突出了边陲绚丽的春光和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在中国词史中,这是对海南之春的第一首热情赞歌。苏轼与其他逐客不同,他对异地风物不是排斥、敌视,而是由衷地认同。他当时所作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诗中也说「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写溪风习习,顿忘身处天涯,与此词同旨。苏轼一生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或是游宦,或是贬逐,但他对所到之地总是怀着第二故乡的感情,这又反映出他随遇而安的旷达人生观。

《减字木兰花》上、下片句式全同。此词上、下片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古时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后汉书·礼仪志上》)。上、下片首句交代立春日习俗后,第二句都是写「春风」:一则曰「无限春风来海上」。作者《儋耳》诗也说:「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风从海上来,不仅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二则曰「一阵春风吹酒醒」,点明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兴致勃发,情趣浓郁。两处写「春风」都有力地强化全词欢快的基调。以后都出以景语:上片写桃花,下片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成粉红。这里把春神人格化,见出造物主孳乳人间万物的亲切之情。写杨花句,却是全词点睛之笔。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作者次年人日有诗云「新巢语燕还窥砚」,方回《瀛奎律髓》评此诗云:「海南人日,燕已来巢,亦异事。」原来在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以此知海南物候之异,杨花、新燕并早春可见。而早春时节,中原时或降雪。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那么,海南即是跟中原一般景色。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了。——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如前所述,此词内容一是礼赞海南之春,在中国古代诗词题材中有开拓意义;二是表达作者旷达之怀,对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这是苏轼此词高出常人的地方。以南 北宋 之交的朱敦儒的两首词来对读,朱的《诉衷情》也写立春:「青旗彩胜又迎春,暖律应祥云。金盘内家生菜,宫院遍承恩。时节好,管弦新,度升平。惠风迟日,柳眼梅心,任醉芳尊。」这里也有「青旗」、「彩胜」、「惠风」、「柳眼」、「醉尊」,但一派宫廷的富贵「升平」气象,了解南 北宋 之交政局的读者自然会对此词产生遗憾和失望。比之苏词真切的自然风光,逊色得多了。朱敦儒另一首《沙塞子》说:「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这是写南越的重阳节。但所见者为「蛮树」、「瘴云」,由景引情者为「山引泪,酒添愁」,突出的是「不见凤楼龙阙」的流落异乡之悲。朱敦儒此词作于南渡以后,思乡之愁含有家国之痛,其思想和艺术都有可取之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颜持约词不减唐人语」条也称赞此词「不减唐人语」。但此类内容的词作在当时词人中不难发现,与苏词相比,又迥异其趣。二词相较,对异地风物有排斥和认同的差别,从而更可见出苏词的独特个性。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是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个字重复地间隔使用,有的修辞学书上称为「类字」。(如果接连使用称「叠字」,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清人许昂霄《词综偶评》云:「《玉台新咏》载梁元帝《春日》诗用二十三『春』字,鲍泉奉和用三十『新』字······余谓此体实起于渊明《止酒》诗,当名之曰『止酒诗体』。」本来,遣词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复。《文心雕龙·练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项练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权重出」,以「同字相犯」为戒。但是,有的作者偏偏利用「同字」来获得别一种艺术效果:音调增加美听,主旨得到强调和渲染。而其间用法颇多变化,仍有高下之别。陶渊明的《止酒》诗,每句用「止」字,共二十个,可能受了民间歌谣的影响,毕竟是游戏之作。梁元帝《春日》诗说:「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春愁春自结,春结谁能申。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共十八句竟用二十三个「春」字,再加上「日日」、「处处」、「不见」等重用两次,字法稠叠,颇嫌堆垛。再如 五代 时欧阳炯《清平乐》:「春来阶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这首词也写立春,为突出伤春之情,一连用了十个「春」字,句句用「春」,有两句用了两个「春」字,也稍有平板堆砌之感。苏轼此词却不然。全词八句,共用七个「春」字(其中两个是「春风」),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两个,有的一句一个,有三句不用,显得错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红似肉红」,「卷起杨花似雪花」,却分别用了两个「红」字,两个「花」字。其实,苏轼在写作此词时,并非有意要作如此复杂的变化,他只是为海南春色所感发,一气贯注地写下这首词,因而自然真切,朴实感人,而无丝毫玩弄技巧之弊。后世词人中也不乏擅长此法的, 南宋 周紫芝的《蝶恋花》下片:「春去可堪人也去,枝上残红,不忍抬头觑。假使留春春肯住,唤谁相伴春同处。」前后用四个「春」字,强调「春去人也去」的孤寂。蔡伸的《踏莎行》下片「百计留君,留君不住,留君不住君须去。望君频向梦中来,免教肠断巫山雨」,共用五个「君」字,突出留君之难。这都是佳例。

减字木兰花·立春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符二年(1099)。苏轼在惠州贬所得到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命令,于绍圣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离开惠州,七月二日到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贬所。这首词为元符二年立春所写春词。 诗词作品: 减字木兰花·立春 诗词作者:【 宋代 】 苏轼 诗词归类: 【春天】、【习俗】、【写景】、【抒怀】

㈩ 寻词牌名木兰花和减字木兰花的格律

地铁减腿法
坐地铁的时间少则五分钟,多则半个钟头,就利用这个时间做运动吧。
两只脚的脚踝交替按压八秒钟,每只脚各做三次。双腿先分开,双膝并合,用力互相压着八秒,重复做直至下车。

办公室减腿法
到影印机影印或FAX时,不妨先提起一只脚成九十度角。然后用另一只脚的脚尖撑起全身,接着缓缓落下,每只脚做十次。惯常逐级上楼梯的你,不妨大步一些,两级两级上,而且尽量将重量移向前腿。

食物减腿法
为何你会有一对大象腿?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你“饥不择食”,无论脂肪或卡路里有多高都照吃,于是脂肪不断在身上生长,所以要美腿,就要“拣饮择食”,多吃蔬菜和蛋白质的食物,都有助结实腿部肌肉。
当你进行以全身减肥为目的的锻炼时,全身各个部位包括大腿在内都会得到减肥。能使腿部和臀部得到锻炼的最有效的增氧健身运动是行走、骑自行车、越野滑雪、爬楼梯。

跑步也是消耗热量的好方法,但对于大腿很粗胖的人来说却不是最佳选择。因为这些人会发现跑步很艰难也很不舒服,就不愿意坚持下去。而采用行走与跑步相结合的方法就好得多。当您不感到艰难时,可以适当增加跑步而减少行走。

游泳也是一项全身性增氧运动、但游泳对大腿的使用不是太多。如果你想在游泳池中健美大腿。可以在浅水中行走,或者穿着救生衣在深水处行走。水的天然阻力会使你的大腿得到强有力的锻炼。这种锻炼效果 是在马路上所得不到的。

为了使大腿减肥,每次锻炼需30分钟。每周至少3―5次。坚持中等以下及中等强度的锻炼。即达到最大锻炼强度的60%,可以消耗更多的脂肪。如果你觉得维持这种锻炼水平有些吃力,可以先从小运动量进行。然后再慢慢加强。还可以在锻炼强度和时间上灵活掌握。 若锻炼强度较低且较容易进行,可增加锻炼的时间就消耗脂肪的情况来说,行走1小时和跑步20分钟的效果 是相同的。

在执行锻炼计划之前。最好让医生给你进行一下身体检查,然后选择一个容易进行又无不良反应的锻炼强度。以后锻炼时间可以逐步增加,但每周平均增加的锻炼时间不应超过20%。自我锻炼的最好方法是锻炼结束1小时内身体能恢复正常。

热点内容
家教宠物小精灵樱花宝 发布:2025-05-09 10:59:08 浏览:514
绿植网站搞什么活动好 发布:2025-05-09 10:44:35 浏览:579
岁始寄梅花 发布:2025-05-09 10:44:33 浏览:120
环江兰花 发布:2025-05-09 10:39:53 浏览:604
盆景叶子树 发布:2025-05-09 10:33:34 浏览:226
水果店花艺 发布:2025-05-09 10:21:15 浏览:809
鲜花酵素的做法 发布:2025-05-09 10:09:39 浏览:915
黄枝子盆景 发布:2025-05-09 10:03:02 浏览:504
观牡丹作文 发布:2025-05-09 09:48:54 浏览:853
山东鲜花预订 发布:2025-05-09 09:37:32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