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舞剧
Ⅰ 秋海棠电视剧袁七爷扮演者是谁
田雨 - 国家话剧院演员
田雨,祖籍山东文登,1977年12月21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国家话剧院二级男演员。
1999年,田雨与鲍国安老师合作,主演了人生中的首部电影《真心》。2004年,田雨主演由林兆华执导的话剧《厕所》。2008年,田雨参加莎士比亚戏剧节,主演了由田沁鑫导演执导的话剧《明》;同年在拍摄的电视剧《爱你所以离开你》中,饰演马东升一角;同时,他作为非华谊演员,主演了毛卫宁导演的电视剧《身份的证明》,饰演李天纲一角,田雨在该剧扮演了内敛而温和的人物 。2010年初,田雨和王晓鹰导演合作,主演话剧《肖邦》,获得由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奖,同时也是田雨戏剧上的首个个人奖;同年,主演张猛导演的电影《钢的琴》饰王抗美。2014年,在姚晓峰执导的当代都市剧《大丈夫》中饰演任大伟;同年田雨主演都市喜剧《老爸回家》;同年12月,田雨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博士老公》在北京影视频道播出,他在该剧中扮演田衡一角。2015年,再度与姚晓峰导演合作,出演电视剧《虎妈猫爸》,在该剧中与佟大为合作饰演其姐夫薛子峰一角;同年主演闫非、彭大魔执导的电影《夏洛特烦恼》饰王老师。
基本信息
个人概况
中文名:
田雨
国籍:
中国
祖籍:
山东文登
民族:
汉族
星座:
射手座
血型:
A型
身高:
178cm
体重:
73KG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77年12月21日
个人成就
影视成就:
《真心》荣获华表奖
个人背景
职业:
演艺 演员
毕业院校:
中央戏剧学院
代表作品
影视作品:
《钢的琴》、《小丈夫》、《我的博士老公》
其他作品:
《暗恋桃花源》
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
妻子:王玥
早年经历
田雨田雨,1977年12月21日出生于北京,成长在老北京胡同。常经过北京人民剧场 ,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让田雨对舞台和戏剧萌生了好感 。
田雨在环境的熏陶下,积极学习与艺术有关的学科,在高考那年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大学期间,出演过舞台剧,在梁伯龙老师、闫刚老师的栽培下,出演毕业戏 。
199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同年进入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
演艺经历
《身份的证明》田雨张涵予对手戏。1999年,田雨与鲍国安老师合作,主演了人生中的首部电影《真心》,在电影中饰演吴登云一角 。
2001年,参演唐晓白导演的电影《动词变位》;同年在拍摄的电视剧《欲望时代》中,饰演韩子成一角;同时参演电影《黄金驿站》 。
2002年,在参演的电视剧《秦始皇》中,饰演张良一角;同年主演王晓鹰导演的话剧《萨勒姆的女巫》 。
2004年,田雨主演林兆华导演执导的话剧《厕所》 。
2006年,田雨出演赖声川导演的话剧《暗恋桃花源》。2007年,田雨主演的电视剧《星火》开始出现在电视荧屏,曾在央视播出13余遍;同年参演了大陆版电视剧《秋海棠》,在剧中扮演袁绍文 。
2008年,田雨参加莎士比亚戏剧节,主演了由田沁鑫导演执导的话剧《明》;同年在拍摄的电视剧《爱你所以离开你》中,饰演马东升一角;同时,他作为非华谊演员,主演了毛卫宁导演的电视剧《身份的证明》,饰演李天纲一角 。
2009年,田雨主演董志强执导的电视剧《复婚》饰丁磊 。
2010年初,田雨再次和王晓鹰导演合作,主演话剧《肖邦》 ,[7]获得由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奖,同时也是田雨戏剧上的首个个人奖;同年在主演由张猛执导的电影《钢的琴》中饰王抗美;在2010年底,田雨与好友张嘉译合作,主演刑侦电视剧《沉默》中,饰演关伟一角 。
2011年,田雨在董志强执导的谍战戏《风声传奇》中饰吴志国。[9]2012年,在参演的电视剧《吃亏是福》中,饰演医生一角 。
田雨饰演沙溢表弟2013年初,田雨第三次与张猛导演合作,主演电影《胜利》,饰演娇哥一角;同年4月,在主演电视剧《乱世豪情》(又名《浦江危情》)中饰演龙云天一角;同年主演由张猛、张惠中联袂执导的电视剧版的《钢的琴》,饰演大刘一角 。
2014年,在姚晓峰执导的当代都市剧《大丈夫》中饰演任大伟;同年田雨主演都市喜剧《老爸回家》;同年12月,田雨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博士老公》在北京影视频道播出,他在该剧中扮演田衡一角 。
2015年,再度与姚晓峰导演合作,出演电视剧《虎妈猫爸》,在该剧中与佟大为合作饰演其姐夫薛子峰一角 ;同年10月主演闫非、彭大魔执导的电影《夏洛特烦恼》中饰演王老师一角。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2015
夏洛特烦恼
王老师 闫非、彭大魔 沈腾、马丽、尹正
2014
胜利
张猛
黄海波、张歆艺、 国永振
2010
钢的琴
大刘
张猛
王千源、秦海璐、张申英
2008
别说抱歉别说再见
张嘉骏
刘健魁
商蓉、 林家辉
2004
喜从天降
王凤奎
彭丹
2002
冰峪沟
潘大刚
张惠忠
张洪杰、张英立
2001
动词变位
唐晓白
钱宇、赵虹、田宇
2001
黄金驿站
李小珑
樊志启、张咏荷、陶蓉
2008
耳朵大有福
张猛
范伟、程树波、张继波
2006
警花燕子
端木长春 张菁
汤唯 /李佳璇
折叠参演电视剧
首播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2016
小丈夫
袁帅
姚晓峰
俞飞鸿, 张萌, 杨玏
2014
大丈夫
任大伟
姚晓峰
李小冉、王志文、俞飞鸿
2014
养父的花样年华
医生
何群
养父的花样年华
2014
老爸回家
林璜
斗琪
刘威、吴冕、杨紫
2014
我的博士老公
田衡
唐晓白
沙溢、梁静、春夏
2013
浦江危情
龙云天
董志强
车晓、刘威葳、胡海峰
2012
吃亏是福
医生
何群
姚芊羽、赵毅、柏寒
2011
风声传奇
吴志国
董志强
张歆艺、廖凡、刘威葳
2010
沉默
关伟
何群
张嘉译、刘钧、金鑫
2010
复婚
丁磊
董志强
陈小艺、许亚军、胡可
2008
爱你所以离开你
马东升 斗琪
李立群、车晓、曹翠芬
2008
我们俩的婚姻
李自人
李亚鹏、苗圃、柯蓝
2008
身份的证明
李天纲 毛卫宁 张涵予、罗海琼、车晓
2007
星火
陈灯笼
刘毅然
江一燕、林熙越、梁冠华
2006
秋海棠
何群
辛柏青、黄奕、杨蕊
2003
林海雪原
栾超家
李文岐
王洛勇、于洋、童瑶
2003
伊田事件
金家齐
李自人
孙淳、广正裕子、刘冠军
2003
远去的北京人
王福明
钱晓鸿
涂松岩、戴娆、果静林
2002
此碑无文
岳志文
2002
秦始皇
张良
闫建钢
参演话剧
时间 话剧名
2002 《萨勒姆的女巫》
2002 《俄亥俄小姐》
2004 《厕所》
2005 《地质师》
2006 《暗恋桃花源》
2008 《明》
2009-06-16 《第十二夜》
2009-12-03 《钦差大臣》
2010 《肖邦》
2011-05-04 《保尔·柯察金》
2011-11-11 《仲夏夜之梦》
2012 《在路上》
2012 《热线电话》
2013-12-13 《长子》
个人生活
田雨与王玥登记结婚恋爱经历
田雨与汤唯因合作电影《警花燕子》而结缘恋爱,感情稳定一度达到谈婚论嫁的程度,最后也因戏而分手 。
家庭婚姻
2009年11月18日,《暗恋桃花源》排演三周年在北京演出当天田雨与王玥登记结婚,有一个女儿,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届次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
备注
2011
第28届
金鸡奖 钢的琴
提名
2011 第48届 金马奖 钢的琴
获奖
2010 —— 优秀表演奖
肖邦
提名
2001 —— 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真心
获奖
2000 —— “华表奖”优秀 故事片奖
真心
获奖
人物评价
田雨中国国家话剧院台柱级青年演员的田雨,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和银幕上,演技突出,做人低调。还有每次他的出现都风格不同,扮演的角色恰到好处,让喜欢他的观众有一种新的收获 。(新浪网评价)
跟田雨合作也有很多部戏了,每部戏合作下来都很顺利很满意。他是一个用心感悟表演,与角色交心的一个演员,很多细节上的处理,包括人物角色的揣摩他都拿捏的很到位,这点让我觉得非常难得。他很努力,对所扮演的角色学他都会积极查阅资料,以至于他很好的将人物扮演的很真,这和他的努力有很大关系 。(姚晓峰导演评价)
中戏毕业的田雨在多部电视剧中都有着上佳的表现,在话剧《暗恋桃花源》中田雨成功饰演了袁老板和老陶两个角色,成为该组尝试了两个角色的实力派演员 。(腾讯娱乐评价)
在工作上,田雨态度平和,做事认真;在生活上,很会带孩子,是位“超级奶爸” 。(新华网评价)
Ⅱ 孟晖的个人作品
1、长篇小说《盂兰变》,(作家出版社,2001)。
2、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西苑出版社,2001)。
3、《潘金莲的发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花间十六声》,(北京三联书店,2006)。
5、《画堂香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6、《贵妃的红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金色的皮肤》,(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
8、《唇间的美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
9、学术作品《中原女子服饰史稿》(作家出版社,1995)。
10、翻译作品《西洋古董鉴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与傅佩、王珍合译)。
11、翻译作品《我不是杀人犯》(三联书店,2008)。
12、翻译作品《战争与电影》(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3、随笔《古画里的中国生活》(中信出版社,2014)。
14、随笔《花露的中国情缘》(中信出版社,2014)。 书里的香事——我读孟晖
■毛尖
上星期收到一份问卷,问同代的作家中最喜欢谁,我想了想,回答,孟晖。和孟晖认识也有六年,但一直有点君子之交的腔调。我平日和人交往,常有肥腻的倾向,但在孟晖面前,却很收敛,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回想起来,倒有达利见加拉的虔诚。达利为了吸引加拉的注意力,把自己弄得鸡毛掸子似的去见她,但看见她,马上回身去把自己收拾干净。嘿,我这不是煽情,倘是煽情,我会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之类,孟晖没有侵略性,她的姿态甚至是低的,但说不清楚,围绕在她身上的什么东西让我这样的南蛮在她面前自觉地放低了声音放慢了语速。收到她的《画堂香事》,没看几篇,豁然明白,整日浸淫在如此蕴藉的香事里,她没变成神仙姐姐已是俗世侥幸,而我们以后再说“我的朋友孟晖”,自己也会颊齿生香了。真是香。香之事。香之容。香之食。香之居。感谢佛祖,世道粗砺,我们还有孟晖。她从岁月中打捞出来的兰汤芳枕蔷薇露,带着当年的爱怨情仇,伊呀侬呀的从千年的历史现场返回,过于目驰心迷了,怎么办?还是中国人的老办法,消受不起唐僧,就吃唐僧,来看香之食。教你几招。暮春四月,花盛之时,将那刚刚盛开过、尚未凋谢的藤萝花与玫瑰花剪下,将花瓣洗净,加白糖、脂油丁拌匀,蒸成千层糕。用完玫瑰糕,来喝梅花茶。“汤浮暗香,茶烹寒雪”,把半开的梅花蕾摘下,拌以炒盐,密封在瓷瓶里,到了夏天,在茶碗中放一点蜜,再放进去三四朵梅花蕾,用滚水一冲,花蕾立刻绽开。此情可待成追忆啊,所以,你说,冒襄和董小宛的爱情还需要千描万画吗?冒襄饮完酒,董小宛端出几十只小白瓷碗,都是她亲制的饴糖凝露,有秋海棠、梅花、野蔷薇、玫瑰、桂花、菊花……这样,读完“香之食”,我坚决认定《画堂香事》才是真正的《恋人絮语》,罗兰巴特的版本就显得粗胚,而穿梭于整本书的香气又美妙地整合了这个不经意的解构主义文本,巴特费力完成的絮语在孟晖笔下,显得多么四两拨千金。不是乱套,这本看上去小小的《画堂香事》,对于当代生活,就是四两拨千金。它提醒我们曾经多么隆重地生活多么热烈地相爱多么诗意地栖居,没错,书里的香事,从香料的制取,用法,到香器的形制和使用,都脱不掉“腐朽”的嫌疑,但是,让我们避开意识形态的严厉眼神,从内心欢呼“四角垂香囊”的生活吧,“窗窗户户院相当”“微风暗度香囊转”,这样的日子,你不喜欢吗?是的,你承认你也喜欢,你也喜欢清风里调调口脂,描描黛眉,倚翠屏,添香炉,但是你说,这是乱世呀,乱世里容得下这样的闺阁闲情,养得起如此的兰麝心事?是的,我承认《画堂香事》就此而言,是一则则传奇故事,但是,就像孟晖自己在“缀语”中说的,“所有的那些芳香都曾经是真实的,所有的那些情感和欲望也都是真实的,正像一年年的花开花落,成就了古典的画堂影深,闺意绵绵,”这些曾经的“真实”难道不是对现世的最好批评?所以,《花间十六声》也好,《画堂香事》也好,我一直放在书桌上,一直不去读完它们,作为一种念想留在日子里。 唐人的历史感,如果由今人去回首,实在可以体味出很丰富的意蕴,但是,在历史学家之外,一般人似乎不大注意到这笔财富。其实条件是非常有利的,唐朝的文人们往往像民间艺人一样,用讲故事来传达他们的历史感受,那是一个美丽故事遍地生花的黄金时代。其中一个最流行的故事样式,就是讲一个唐时的人——在那时来说,就是一个身处“当代”或“近代”的人——如何在梦中与往昔的历史人物神会。
在这些故事当中,把现实与历史连缀得天衣无缝的,当数《杨太真外传》中所录的“霓虹厕宝美人屏风”一则。这故事说来还挺复杂:唐玄宗偶然翻阅《赵飞燕外传》,于是以前代美人之轻盈来调笑杨贵妃的丰腴。杨贵妃不服气地说,《霓裳羽衣舞》在艺术水平上可是超越了前代!为了安抚心爱女人的娇嗔,唐玄宗把一架精美的小屏风赏赐给她,屏风上用百宝嵌的方式呈现出历代美人的形象。但是,不久,杨贵妃得罪了唐玄宗,一时失宠,被撵回娘家,这架屏风随她一同出宫……一天,在杨国忠午睡的梦境中,架在床头的百宝屏风上的历代美人——褒姒、西施、虞姬、绿珠、潘玉儿、张丽华……忽然全都化作真人,一起走下屏风,进行了一场歌舞欢会。
忽然想起这则故事,是因为听说《云门舞集》要来大陆上演,由此想起,这个舞团还有一台《金陵十二钗》,把《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性形象搬上舞台,据说极为独特而富有魅力。我一直觉得,“霓虹厕宝美人屏风”这则故事,是最理想的舞剧题材,其所能制造的意境将远超过十二钗的舞影。当然,需要把复杂的、充满兴亡感喟的情节加以简化,比如,可以设想一开场是杨贵妃亲自调教教坊女伎排练《霓裳羽衣舞》,而画满历代美人的屏风是一道背景陈设。当象征着盛唐之灿烂的大型集体舞曲罢人歇,独自倦睡的杨贵妃,梦见屏风上一个个经历过亡国丧家之乱的女性,一一走下屏风,用舞蹈,倾诉各自的际遇与感怀。
对于编舞者,这将是多么艰难而有趣的挑战啊!从文献中可以知道,历代的舞蹈变化极大,各擅风采,但是,今天的艺术家只能根据零星的文字记载与文物资料,调动灵感,去想象那些古舞的风神。但是,这挑战又是多么富有魅力啊!不仅有虞姬的垓下之舞、赵飞燕的盘中之舞,还有潘玉儿的步步金莲、张丽华的高阁靓妆,乃至洛神的凌波、绿珠的坠楼,创作空间几乎是无限的。
利用一个巧妙的构思,让多位舞蹈者和编舞者得以凭借一段段的独舞,获得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这在舞剧创作中颇为常见。最简单也在当今最流行的一种,就是在舞台上假设一个舞蹈大赛或者舞团招收新成员的场合,让表演者们以“参赛”或者“应考”的身份,各自登台献艺。然而,沉睡在我们的故籍中的“霓虹厕宝美人屏风”故事,难道不是提供了一个天成的舞台,让舞蹈家们一较高下?更何况,故事中通过一个个悲剧女性的命运,暗示着个体生命的难以自主,荣华与权势的脆弱虚幻,历史盛衰的无情,这就让舞蹈充满能量与张力,而非“参赛者”或“应考者”的单纯炫技所能望尘。
关于安史之乱,“霓虹厕宝美人屏风”故事中只谈道:“禄山乱后,其物犹存。”但是,这场导致唐朝国势从此衰败的大难,显然是整个故事隐藏的重心。在故事中,跳下屏风的美人众多,其中有十几个舞伎一边踏歌一边唱道:“三朵芙蓉是我流,大杨造得小杨收。”预言了杨家的速兴速灭。但是,杨国忠,以及从兄弟口中得知了这个奇怪梦境的杨贵妃,都采取了鸵鸟的对策——两个人从此再也不敢直面这座屏风,玳瑁为押、珍珠为络的珍贵水晶屏风就此被高锁在小楼上。梦中的兆示丝毫没能让这两个狡黠的灵魂有所收敛,怙恶不悛依旧,直到天转地崩。
循着弥漫在这个唐朝故事中的惆怅情绪,我似乎看到想象中的舞剧那收尾的一幕。当美人们重归画屏,恢复成屏面上的绘影,杨贵妃醒来了,前人往事尚历历在目,一时,似乎她有所警悟。但是,就在这时,宫中的热闹又开始了,顿时把杨贵妃卷进繁华的旋涡,她被挟裹而去,无法止步,无法回头。
Ⅲ 武魏峰简介
武巍峰,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团青年舞蹈家,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北京舞蹈学院2004级“中国舞剧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邓一江副院长门下。主要作品:舞蹈《秋海棠》、《风吟》,舞剧《闪闪的红星》、《红楼梦》《再别康桥》《轱辘椅传人》《台前幕后》《秦俑魂》等。所获奖项:第六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优秀男主角”、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银奖。
网友心目中的武巍峰:
1、他表演风格特别细腻 飘逸 十分内秀 一点也不张扬 个子是不高 但是在舞台上 却能完全将舞台操纵 每每看他的舞蹈 总能令人恍惚进入一个似人似仙的境界 在技术上 做到天衣无缝 在表演上 直入人心 当初他还在中专的时候 就被他俊朗的舞姿深深吸引 感慨人间果有真正可以用享受一词来形容内心的感觉 黄豆豆的舞姿是非常踏实 非常果断的 而我们的武巍峰却是那样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那样引人入胜 那样骄人 那样令人久久回味。。。。。。。
2、又一次看你的秋海棠 才看出你对人物情感细腻的表达 尽管我更喜欢风吟这样更大气更飘逸桥唤更让人产生某种梦幻的舞蹈 但我仍然从秋海棠里看出一个戏子活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巨大愉悦 之后又被残酷地剥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让人心里头都觉得疼 不由得就想到了霸王别姬 想到从一而终这个携消晌词 然后就泪流满面 于是昨晚就梦到你了但是恍惚间你好象又是张国荣 不知道为什么要把你们两个放在一起 是梦把你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3、我曾和你说过 每次看你的舞蹈都会被感动 让人一度会忘却尘世 心随你呼吸而动荡
4、怎么说呢?最难忘他的眼神,与他对视的那一刻,不得不慌忙收起自己眼中因震撼而流露的倾慕,不敢与这么神采飞扬,夺人心魄的眼光相碰。他的光彩,无人可以与之并肩。生活中的他非常低调,很可爱的一个人。看着他笑的时候我在想,谁要是连这样的人都伤,真是天理不容。不能在说了,只能聊这么多了。
5、我对他有种特别的感觉,很微妙,因为他长得和我男朋友简直一模一样,我第一次看到他都呆了,还以为是眼花了呢。都在一个学校里,其实和他相识的机会很多,但我从没注意过他,直到几天前,近距离的看到他,天哪,世上还有这么相像的人。所以我现在上网反复看他的《秋海棠》,我相信他的前途,但我有种预感,他的路不会太顺,他还要吃苦,撑过去了,就看见光明了。像喜欢我男朋友一样喜欢你,武巍峰。加油!
6、难道喜欢一个人就 一定要得到他么?他注定了只属于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艺术---舞蹈!我觉得就这样默默的爱着他也挺幸福。
7、我不是舞迷,更不是武迷,看到武,是在昨天晚上的中央戏曲频道,因为我是个越辩锋迷,所以在戏曲频道有放越剧的时候都会守在那儿等着看,昨晚上看到了武的舞《秋海棠》,强烈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敲打着我的心,让我失声痛哭...短短几分钟,结束了..但还是看不够,那种初时哀伤,见到那头套的欣喜,触到伤口的惊慌与恐惧,无力到无奈到心死都让我觉得很唯美...谢谢你!
Ⅳ 舞蹈演员武魏峰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武巍峰,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团青年舞蹈家,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北京舞蹈学院2004级“中国舞剧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邓一江副院长门下。主要作品:舞蹈《秋海棠》、《风吟》,舞剧《闪闪的红星》、《红楼梦》《再别康桥》《轱辘椅传人》《台前幕后》《秦俑魂》等。所获奖项:第六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优秀男主角”、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银奖。
网友心目中的武巍峰:
1、他表演风格特别细腻 飘逸 十分内秀 一点也不张扬 个子是不高 但是在舞台上 却能完全将舞台操纵 每每看他的舞蹈 总能令人恍惚进入一个似人似仙的境界 在技术上 做到天衣无缝 在表演上 直入人心 当初他还在中专的时候 就被他俊朗的舞姿深深吸引 感慨人间果有真正可以用享受一词来形容内心的感觉 黄豆豆的舞姿是非常踏实 非常果断的 而我们的武巍峰却是那样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那样引人入胜 那样骄人 那样令人久久回味。。。。。。。
2、又一次看你的秋海棠 才看出你对人物情感细腻的表达 尽管我更喜欢风吟这样更大气更飘逸更让人产生某种梦幻的舞蹈 但我仍然从秋海棠里看出一个戏子活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巨大愉悦 之后又被残酷地剥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让人心里头都觉得疼 不由得就想到了霸王别姬 想到从一而终这个词 然后就泪流满面 于是昨晚就梦到你了但是恍惚间你好象又是张国荣 不知道为什么要把你们两个放在一起 是梦把你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3、我曾和你说过 每次看你的舞蹈都会被感动 让人一度会忘却尘世 心随你呼吸而动荡
4、怎么说呢?最难忘他的眼神,与他对视的那一刻,不得不慌忙收起自己眼中因震撼而流露的倾慕,不敢与这么神采飞扬,夺人心魄的眼光相碰。他的光彩,无人可以与之并肩。生活中的他非常低调,很可爱的一个人。看着他笑的时候我在想,谁要是连这样的人都伤,真是天理不容。不能在说了,只能聊这么多了。
5、我对他有种特别的感觉,很微妙,因为他长得和我男朋友简直一模一样,我第一次看到他都呆了,还以为是眼花了呢。都在一个学校里,其实和他相识的机会很多,但我从没注意过他,直到几天前,近距离的看到他,天哪,世上还有这么相像的人。所以我现在上网反复看他的《秋海棠》,我相信他的前途,但我有种预感,他的路不会太顺,他还要吃苦,撑过去了,就看见光明了。像喜欢我男朋友一样喜欢你,武巍峰。加油!
6、难道喜欢一个人就 一定要得到他么?他注定了只属于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艺术---舞蹈!我觉得就这样默默的爱着他也挺幸福。
7、我不是舞迷,更不是武迷,看到武,是在昨天晚上的中央戏曲频道,因为我是个越迷,所以在戏曲频道有放越剧的时候都会守在那儿等着看,昨晚上看到了武的舞《秋海棠》,强烈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敲打着我的心,让我失声痛哭...短短几分钟,结束了..但还是看不够,那种初时哀伤,见到那头套的欣喜,触到伤口的惊慌与恐惧,无力到无奈到心死都让我觉得很唯美...谢谢你!
Ⅳ 历年来各舞蹈大赛经典之作及编导有哪些
1.编导 张云峰
舞蹈;《秋海棠》,《风吟》,《胭脂扣》,《红色恋人》,《棋魂》,《竹梦》
2.编导 佟睿睿
舞蹈:《扇舞丹青》《乡愁无边》《碧雨戚橡陪幽兰》《罗敷行》《春闺梦》《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绿带当风》
舞剧:《南京1937》《水月洛神》
3.编导 赵小刚
舞高蠢蹈:《爱莲说》《蝴蝶春情》《听潮》《两岸的情书》《弦情岁月》《月上中秋》
4.编导 胡岩如孝
舞蹈:《孔乙己》《逼上梁山》
Ⅵ 快乐大本营校花校草都是谁个人资料介绍
姓名:王希维
拼音:wangxiwei
描述:古典美人
生日:1986年4月25日
星座:金牛座
血型:B型
民族:汉族
身高:177CM
体重:50公斤
国籍:中国
语言:普通话
三围:85/60/88
鞋码:39
现住地:北京-东城区
成长地:新疆乌鲁木齐
籍贯:湖南-湘潭市
特长:表演,主持,唱歌,驾驶,钢琴,写作
职业:全能艺人
兴趣爱好:钢琴、跳舞、唱歌
喜欢的音乐:比较抒情的音乐
喜欢的吃的食物:只要是好吃的东西
喜欢的水果:芒果 西瓜
平时喜欢的生活方式:没事的时候在家看电视 看书 睡觉
在读的学校: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04级本科
模特签约公司:东方宾利文化发展中心
王希维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xiwei
她是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女孩!很多人说她象仙子,宛如纯洁无暇的美玉;也有人曾说她像虚拟世界角色,一颦一笑都很是动人。而她一直梦想化身精灵,汇聚天真、聪颖、清纯于一身!她就是全国超模冠军王希维!
职业经历
2003第九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 冠军
2003成都全国美少女选秀选拔大赛“美女甲天下”冠军
2003“CCTV模特大赛” 新疆赛区冠军
2002“新疆第二届国际汽车模特大赛”冠军
广告
移动通讯“小叮当”、“松下”品牌手机、“瑞风”品牌汽车、“利多威”品牌牛仔裤
媒体
《时尚健康》、《时尚COSMO》《靓妆》、《精品购物指南》、《服装设计师》、《中国服装时报》最佳拍档、《风采》、《新锐》、《体线》、《今日佳丽》、《母子健康》封面、《中外文化交流》封面
演出
中国国际时装周、“威兰西”品牌服装发布会、“皮尔卡丹”服装品牌发布会、 “东北虎”皮草发布会、韩国服装品牌联合发布会、中央电视台2004流行趋势发布会、“真维斯”杯服装设计大赛、中国国际车展“宾利”品牌、2004东北虎时尚之夜
电视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尚》栏目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老同学陆腊大联欢》栏目特邀嘉宾
电视连续剧《爱可以重来》担任叶萌一角、2003广西电视台元旦晚会 演唱《一千零一个愿望》
2004中国职业模特选拔大赛总决赛 演唱《看我72变》、山东电视台《靓妆时尚行》特邀嘉宾
娱乐
TOP THREE三人演唱组合 主唱
担任饶雪漫《离歌》的书模于安朵
湖南卫视 天天向上
誉粗湖南卫视 快乐大本营 2009/10.10
姓名:张航睿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7年04月07日
出生地:辽宁 锦州
身高:180cm
体重:63公斤
特长:表演 唱歌 戏曲 创作 游泳
星座:牧羊
民族: 回族
血型:B
职业:歌手 演员
学历:大学本科
学位:表演学学士
签约公司:无
现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06级表演一班(本科)
人物简介
你从来不会见过如此帅气的男生。
带着他人没有的干净与清爽。
气质超群的他有着超级好看的眉眼,
不爱招摇的性格和略带腼腆的笑容。
他就是实力+偶像派创作歌手——张航睿
实力+偶像派创作型新人王
最值得期待的乐坛神秘小王子
05年在合辑《合拾》中以一首《爱一次就足够》首度献声,打动人心。
06年与胡彦彬一同代言娱乐时尚杂志《时代影视》
07年与同门师妹张含韵合唱《北鼻与底儿》
08年做为全国回族代表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
08年录制齐鲁卫视《天下无双》 与爱戴搭档组合
09年新版《红楼梦》中饰演 蒋玉菡
09录制旅游卫视《麦克达人甜蜜派》
09录制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之中戏校草
这位酷似吴尊的全能创作歌手早在2003年签约天中文化唱片公司, 并于2009年5月与其解约。
现正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张航睿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和天生的艺人条件,被亲切的称为“中戏校草”。长相帅气会唱会跳,最重要的是他非常努力,独自在北京的生活磨练出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值得一提的是,小睿高中期间成绩优异,曾担任学生会主席,“全国十佳中学生”称号庆悉镇。
相信依照航睿受人瞩目的外貌和超强的实力必能夺得耀眼的好成绩。
演出经历
03年《开心100》栏目冠军
04年CCTV-3《音乐擂台》周冠军
05年发行单曲《爱一次就足够》
05年大学城演出几十场次,青春、健康、活力的表演
及热烈的现场吸引众多大学FANS,
在近10万张投票选举中获最佳表演及最佳偶像奖。
06年与胡彦彬一同代言娱乐时尚杂志《时代影视》
07朝阳音乐节和谐奥运专场演出
07录制单曲《爱你》
07年与张含韵录制专辑对唱歌曲《北鼻与底儿》
08北京大学生迎奥运文艺团全国巡演
08放歌奥运心手相连迎奥赈灾青岛演唱会
08中央戏剧学院歌手大赛冠军
08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
08录制齐鲁卫视《天下无双》 与爱戴搭档组合 与杭天琪搭档组合
09录制旅游卫视《麦克达人甜蜜派》
09录制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
拍摄平面
《时代影视》
《FUN》
《音乐168》
《当代歌坛》
等…
张航睿 饰演 蒋玉菡
电视作品
《红楼梦》 饰演 蒋玉菡 导演:李少红 拍摄时间2009年
舞台剧
《善行天下—123首都慈善公益日》晚会中小品《爱心车厢》、《爱心拍卖》
《晃晃悠悠》饰 周文
《斯卡班的诡计》 饰 热隆特老爷
《秋海棠》饰 秋海棠
《雷雨》 饰 周萍
《钦差大臣》 饰 赫列斯达可夫
《一仆二主》 饰 西里维俄
《天下第一楼》饰 唐茂昌
姓名:乔任梁 Qiáo Rèn Liáng
英文名:Kimi
日文名:キミー・チャオ
网络ID:kimi65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pink7kimi
昵称:米,小米,楞梁,梁梁,22 ,宝宝(乔妈专用),宝贝(乔妈、姨妈用),晴天娃娃,时尚教主,米娃,米米,梁儿,6岁半,百变米,K小米,小乔,灲芈,乔乔,阿飘,小钢牙,小海带,乔校草 etc
国籍:中国
籍贯:上海
生日:1987年10月15日
年龄:22(2009年)
星座:天秤座
血型:B型
身高:182cm
体重:65kg
学历:大学在读
鞋码:42码
现居:北京市 朝阳区
家乡:上海市 闸北区
就读的学校:上海市管弄新村小学,上海市尚文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上海电机学院(杨浦校区)
喜欢的乐队:GREEN DAY,Simple Plan,Show,信乐团,五月天,B.I.Z,Linkin Park,COLDPLAY
偶像:王力宏 、F1车手KIMI Raikkonen
喜欢的国家或地区:香港,法国,只要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喜欢的人,去哪都OK
喜欢的颜色:喜欢黑白配(喜欢买黑,或白的东西,好搭配嘛)
喜欢的季节:夏天
语言:普通话、上海话、英语(略懂韩语、日语)
特长:跳高(最早以前是运动员,曾得过跳高全国冠军,曾和刘翔是同一个教练,荣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打鼓(曾是乐队的鼓手)、吉他、作词作曲
自我评价:很喜欢音乐,对音乐有着一颗真诚、执着的心。
兴趣爱好:足球,睡觉,游戏
最难忘的事:2005年的5月21号,和力宏同台表演~并且得了冠军
最喜欢干的事情:玩摇滚,组织自己的乐队
最喜欢的食物:妈妈煮的罗宋汤
最讨厌的食物:苦瓜
最拿手的饭:蛋炒饭
最开心的时候:和兄弟朋友在一起
最大心愿:家人,兄弟,朋友,自己都身体健康,一切OK,幸福美满
最想对大家说的一句话:总有一天我会站在这个舞台,让全世界统统记住我
口头禅:大灵不灵的,哈刚有撒刚头
参加好男儿比赛的原因:希望自己可以带着乐队一起发光发亮!
粉丝名称:VIP(小米的定义:粉丝是他心目中的Very Important Person)
<友情提醒:《姜花不知道》一文中的“乔任梁”并非网络里所叙述的乔任梁,只是重名而已>
李叶青-
2008年 “2008红网网络宝贝”冠军;
2009年 “2009星姐”冠军,最受传媒欢迎奖、最具才智奖、最旺人气奖
[编辑本段]李叶青·星路
李叶青佳丽戴上“皇冠”荣登星姐冠军宝座之后,走过10年的星姐选举于昨晚圆满落幕。本场总决选通过开场亮相秀、主题演讲、情景表演、60周年主题秀四个环节来对12位准星姐进行最后的评定,最终李叶青获得冠军、杨子祯与谭亚琴分别成为第一和第二亚军。
星姐冠军:我最有亲和力
在当晚的决赛中,李叶青能从初赛的6000多人笑到最后,基本没有悬念。无论是现场工作人员还是同行,李叶青都在大家的预期当中。当晚进入四强的名单中,有可爱的,也有才智高的,但评委最终将星姐权杖交给李叶青,看中的就是她的亲和力与传统审美观的回归。现在主修播音主持专业的李叶青是郴州人,比赛结束后,首先还是想要好好完成自己的学业。提及今后的发展,李叶青坦言想拍戏。
湖南娱乐频道等主办的2009年度“星姐选举”总决选昨晚在湖南娱乐频道演播厅完美上演,11位准星姐用青春、智慧和汗水奉献了一场美丽的巅峰对决,带给观众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3强缤纷出炉——郴州女孩李叶青现场拿奖拿到手发软,不仅摘得桂冠,还一并揽获了最受传媒欢迎奖、最具才智奖、 最旺人气奖,而杨子祯、谭亚琴分获第一亚军、第二亚军。
2009年度“星姐选举”6月25日启动报名,近6000人报名参赛,比赛历时两个多月。除了之前出炉的活力风采、最受传媒欢迎、完美肌肤、完美秀发、健康体态、最佳亲善等六个外场单项奖外,昨晚的总决选现场还产生了四个单项奖:最上镜奖、最具才智奖、最具演艺潜质奖和最旺人气奖。本场总决选通过开场亮相秀、主题演讲、情景表演、建国60周年主题秀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来对选手表现进行评定,最终评选出前三强。
现场,本年度星姐总冠军李叶青除了获得“星姐”桂冠外,还得到了一辆奔驰时尚酷车。而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响巢国际,一直密切关注“星姐选举”的赛事,并且一直在秘密挑选着《丑女无敌第四季》新主角的中意人选,昨晚虽然没有宣布这位幸运儿的名字,但是他们表示,他们会积极和娱乐频道沟通,挑选出适当的人选,届时不止《丑女无敌第四季》一部电视,还有《变身男女》、《我要我的滋味》等多部戏等着她们.
Ⅶ 舞剧和电影的区别
舞剧演员和电影演员有两点区别:第一点区别在于他们为适应各自的艺术手段的要求而必须具备的技能。第二点区别涉及他们各自在舞台剧和故事片中所必须担负的晌芦余职能。中国舞蹈网jI2w;x#^ A o
中国舞蹈网:^O(Oj _L
电影演员在舞台生活和非舞台生活的交接点上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电影演员和舞剧演员大有不同,这一点早在电影发明初期当雷让纳和萨拉贝恩哈特在摄影机面前演出舞台剧时就已得到承认,摄影机无情地拆了他们的台。中国舞蹈网-]`0R5x I ]B!D
)Lv9i+b8G u"\0一、舞剧表演特征中国舞蹈网fp BL}2v,q
y1|F@ t/pEIRj0“舞剧是一种浓缩的艺术”。成功的舞剧既是来自生活,又是经过艺术家高度概括、提炼、浓缩化的。中国的舞剧编导者继承了我国传统艺术中追求意蕴和构建诗化境界的美学传统。他们在舞剧中所反映的生活已不是生活中的原型,所展示的民族舞蹈已不是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它们是经过提炼和艺术化了的中国舞剧。在艺术表现上讲哗羡究语言凝练、想象丰富、感情浓烈、意境深邃,使幻想多于现实,诗意的概括多于生活的展示,情感的抒发多于情节的描写,具有很浓的诗味。中国舞蹈网'GI-{t,O oP:L
T P#{T:AD;N(?6x0中国舞剧的艺术浓缩还体现在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人物情感的诗化和升华上,高品味的舞剧应该像一部诗篇,不仅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应散发出浓厚的抒情色彩,通过心理描写使舞剧中的戏剧性和抒情性得到和谐统一,追求诗、舞、乐的完美融合。中国舞蹈网G!l E,k!Ja)z
1UNSyt C5ANWv0因此,舞剧艺术的核心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舞剧编导要以人物性格特征的情感流动为依据,设计出符合人物行动的舞蹈语汇;而舞剧演员则需要把舞蹈技巧(外部技巧)和表演技巧(内部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有个性特色的人物形象。所以说能否塑造出舞蹈的人物形象,是评价一部舞剧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也是检验舞剧编导功力的主要标准,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是舞剧表演区别于电影艺术表演之处。中国舞蹈网"hx] pD1CD2h
中国舞蹈网{6a"r%XN4Y j0m^3D
1、“形、神兼备”的演员气质中国舞蹈网5W"K4n9n'L(b E
中国舞蹈网:yD&X E \g+\ Qc
舞剧编导挑选演宴滚员,特别是挑选主要角色的扮演者,一般说来重视三个条件:气质、形象、技术。
x5e_ ut9Y-B0
6A'TfH#W T0形象即演员的外型条件,包括身材与容貌;技术即演员经过严格训练之后所获得的专业技能;气质则属于演员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条件,它既受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又受生活环境,后天教育的影响。中国舞蹈网"^7B2Af(jc{3Mpj
f4qG6S0tLs0舞剧表演中的演员气质,是指那种在艺术创造活动中仅属演员个人的并同他的外型条件、专业技能同样属于创造材料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实际的舞剧表演活动中不难发现,越是专业技能训练有素、表演经验丰富的演员,在他们的表演活动中越有着明显的个人气质特征。
#V#g)_B/V;Q ["Fk!Q6Y0
l"G9@ L8_"o8O0舞剧演员的气质与形象(包括肢体形象与容貌形象)属于演员第一本体材料,技能属于经过加工之后的第二本体材料。故而,气质是艺术家的特殊材料,当我们评价演员的演艺水准时,实际上已经包括了他物质性的肢体与容貌;精神和艺术修养、气质的独特标志、技术技能性的表现等多方面的因素。舞剧演员的形象与技能属于直观性材料,气质则属于非直观的可感性材料,它们之间相互构成,相互作用,失去这一面便不能显示出另一面。在舞剧表演中,没有不通过肢体运动而显现的艺术气质,也没有无个人气质烙印的肢体运动;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我们平时所说艺术佳品中的“形”、“神”的关系,无“形”则不能显其“神”,无“神”则“形”散。舞剧演员的气质、形象、技术技能之间的关系正是这样一种“神、形”兼备的关系的具体体现。中国舞蹈网1b.X#G*X a6UZMc#qf q
crAt3O02、鲜明的动作性和舞蹈造型性中国舞蹈网t? @;C#Z nqe-A
*a9y*{H8pwQ z0舞剧演员在形象创造过程中,每个环节总是明显地表现出自己艺术的特征,这是由于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的表现手段所决定的。舞剧演员虽然事先读了剧本,听了导演的阐述和音乐,还是很难预先想象出自己的未来角色的“舞蹈台词”,所以舞剧演员的第一步任务应该是把动作学会并合上音乐。中国舞蹈网i8zzw/hx8[$?
'Lz^ cC!kMo6i1xc0舞剧演员不能忽视舞剧这门艺术在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殊表现手段,只有在舞剧艺术中真正掌握并善于运用具体的舞蹈表现手段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完满的人物形象。因为:舞剧中的舞蹈和哑剧,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很难区分,特别是展示戏剧矛盾的情节舞蹈,常常带有一定的哑剧成分;舞剧艺术中哑剧的艺术力量,常常取决于手势的精确性、表达内容的鲜明造型性、动作的音乐感以及角色表演上的强烈激情,因此,能深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剧,靠的就是鲜明的动作性和舞蹈造型性。虽然,在舞剧中没有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要使普通观众都能明了内容,演员就需要有更充实的角色情感和身体的高度表现能力。当舞剧演员善于将深刻的角色心理刻划与熟练掌握舞剧表演手段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塑造出鲜明的舞剧人物形象。中国舞蹈网]9R6c7vG:c-`ap
H9a6vi2|0rDL0二、电影艺术表演特征
/qR6p*K \q2b2rR0 中国舞蹈网L6VXS%p'_+~
一般把电影演员和舞剧演员的表演进行对比时,我们通常总是谈论后者的夸张和夸大。事实上,舞剧演员并不描绘出一幅逼真的肖像,因为这在舞台上将是没有效果的,他相反是专靠暗示来使观众相信他们所面对的是他的人物。在这些暗示的影响之下,观众便恍以为看见了其实并不存在的东西。他所处的情境,他的肢体动作说出他的动机、恐惧和愿望――这些都帮助观众来给他的表演进行补充,于是他所塑造的形象便获得了广度和深度。他可能演到活龙活现的地步。然而生活本身――各种微妙的存在方式的汇流――却非舞台所能表现出来的,而电影演员的表演则必须依靠他的本性来表现他应当加以再现的人物性格。
k'q'|DW:q#yB]U*t0 中国舞蹈网c f4EA3k V2H{X1m
1、本色第一的演员特征中国舞蹈网nt:\3B's+zk Pk `yb5~e
^p(X;G#v s0如果考虑到电影演员保持本色的重要意义和他作为原材料的职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电影导演总喜欢依靠非职业演员来演出他们的故事了。爱浦斯坦说:“任何布景、任何戏装都不可能有真实的外貌和色调。任何职业演员的作假都不可能做出一个水手或一个渔夫的那种美妙的行家的手势,一丝亲切的微笑或一声愤怒的喊叫就像天空中一条彩虹或浪涛汹涌的海洋一样难以模仿。”
C[l;cnv _0 中国舞蹈网n+o0b0R2G b
非职业演员有时仿佛成了某些国家的电影中最吃香的事物。俄国人在他们的革命年代里培养过非职业演员,意大利人摆脱了法西斯统治之后也这样做过。
'j8[7biQa0 中国舞蹈网;D(os$OP t#b*d;c
当然,在讨论使用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的问题时,后者证明只是在纪录片里才是令人满意的。在纪录片里“非职业演员做到了最优秀的职业演员在同样环境里能够做到的一切(或至少是绝大部分)。但是纪录片“从来没有正面接触过全面地刻画性格的问题”。
?!O^|6P&E0
g3~F1F/QP0不管怎么说,大多数故事片是接触这个问题的。每当把这个问题交给非职业演员去解决时,他往往就变得极不自然。他在摄影机面前-如罗西里尼所说的-变得直僵僵的,但是,一般来说,全面地刻画性格需要由职业演员来担任。有许多明星确实能担当起这个任务。显得相当矛盾的是,过于紧张的非职业演员易于举止上像个拙劣的演员。而一个职业演员运用他的才赋的结果却可能显得像个真正的非职业演员,并从而进入后天的天真状态。他既是扮演者,又是工具;而这个工具的特质-他的先天的、在真实生活中成自我-是和他在运用这个工具时的才能同样重要的。换句话说,电影演员的成功决定于他身上的非演员因素。
TM*lI#N0 中国舞蹈网%A$~4N(]_o4G$C(@'U
2、“不表演”的表演特征
p_ r}*F}g0 中国舞蹈网 L4C&I b9N
本色第一:有过这样一桩摄影场见闻:著名舞台兼电影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正在演一个电影场面,导演打断了他。“很抱歉,我再来一遍”,这位明星道歉说,“我总是忘记这是一部电影,我不该表演”。
4n#a9P ~a ~0
F6bs^)^`0“我们不该表演”这句话,即使这不是电影表演的全部真理,那至少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每次演出老片子,观众总要对那些让他们感到舞台腔十足的表情和姿势哈哈大笑。他们的笑声表明,他们希望影片里的人物一举一动都很自然。这就是为什么希区柯克要提倡“消极的表演-用无所事事来表达话语的能力”。更精确地说,电影演员必须表演得仿佛他根本没有表演,只是一个真实生活中的人在其行为过程中被摄影机抓住了而已。他必须跟他的人物恍若一体。他在某种意义上犹如一个照相师的模特儿。
mihv.w U0
;zO?\U0随意性:肖像摄影中含有、并且应该含有某些零碎的和偶然的东西。因此,电影演员必须使他的全部表情、手势和体态,除开其本身含义之外,还能跟促使它们出现的整部影片的散漫的内容发生联系,从而做到跟他的人物恍若一体。这些表情、手势和体态必须带有某种随意的色彩,显得象是一出演不完的戏的某些片断。
(g&P7tM5a;w-K*U5WN0 中国舞蹈网4W`:j.jOVTG.M ^z
因此,电影演员的表演只有当他并不单纯以演出为目的时,这种表演才是忠实于电影手段的。只有这样,他再现的生活才是真正电影化的。中国舞蹈网 c t#s"l]5Gz)C
中国舞蹈网5q:O9g2tt(U
三、同题材舞剧与电影艺术表演比较
3eDfdO:I0
`0\iggWgEl{0从上述有关舞剧表演和电影艺术表演的特征上,我们认识到在舞台和银幕上有两种演员:“进行表演的演员”和“保持本色的演员”。下面我们用实际例子来阐明这一点。中国舞蹈网C Ra5GYf
中国舞蹈网/ywb.T}2_V
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舞剧《闪闪的红星》,在与电影同一题材基础上,从舞蹈本体出发,以全新的舞蹈思维去诠释一段人所熟知的历史,去塑造一个原已很生动的艺术形象。在舞剧中,编导以个性化的舞剧结构和舞蹈思维,运用洗炼而贴切的舞蹈语言,为我们展现了“潘冬子”、“父亲”、“母亲”和“胡汉三”等不同于电影角色的舞剧人物形象。《闪闪的红星》的舞蹈语言,是融合了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的综合性舞蹈语言,因为舞剧本身没有什么必须遵循的固定的语言模式。它完全服从内容的需要,所以我们在舞剧中看到的肢体表达新颖、流畅,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像红军撤退时向老区人民的“跪别”,准确地折射出历史的真实,这一在电影中不可能出现的动作,在舞剧中却符合艺术的真实并给观众以极大的感染。中国舞蹈网[f RVv*V5N)r'\e
中国舞蹈网#N6BH z{SU
潘东子这一人物形象在电影中,在话剧里,都可以让他通过大人的话语接受革命道理,但舞剧原则不能这样。因此,在舞剧中,编导对冬子人物形象是这样设计的:一群人用一个小圆台将潘冬子抬出来,然后围着他开始跳舞,冬子用惊愕的目光审视众人。他看到大人们在他的眼前从事着一件了不起的斗争。多么简洁、多么自然,这就是舞蹈的“说教”。冬子在高处,处于独舞地位。观众看到的是他的舞-他的思想在变化,而群舞则抽象出革命斗争的舞蹈,二者巧妙融合。这就是舞蹈思维所产生的舞蹈情节和舞蹈特有的语言。
8f5I;D Dv\_0 中国舞蹈网 V!P q)x%{h'j-IO
再值得一提的是,笔者非常有幸地参加了舞剧《闪闪的红星》的演出,并且担当了主人公潘冬子的扮演者,所以对同题材舞剧表演与电影艺术表演上的差异体会是十分深切的。
F.o2cg7nL0 中国舞蹈网%NH `;E Z6~vK
我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从舞蹈《秋海棠》开始的。在我表演这个作品之前,编导让我看电影《霸王别姬》,因为他编这个舞蹈灵感来自其中的主人公之程蝶衣,于是我努力的在电影人物程蝶衣这个形象中寻找表演的动机。
w$E(X8lGu4b0 中国舞蹈网 e0kiRm2h-A
在这部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导演通过镜头非常深刻地揭示了戏子程蝶衣的短暂一生,他对艺术、对人生的态度。记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电影中几次出现的“从一而终”这句话,这是他的信念,也是我表演的这个人物应有的信念,这个信念作为一条隐含的脉络,一直贯穿着程蝶衣的整个一生。在电影中程蝶衣是一个旦角演员(在解放以前,戏曲中的旦角都是男扮女妆),《秋海棠》这个舞蹈表现的是一个青衣(也是男扮女装),他们之间有相同之处:都要求表现女子的性格。程蝶衣这个人物是一个不分戏里戏外的人,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虞姬,他的师哥就是霸王,因此无论是戏里戏外,都生活在一种自己幻想的真实状态中。他把自己和虞姬结合起来,真真假假,一半是自己,一半是虞姬,在虞姬的温柔、含蓄中夹杂着自己对师哥不应有的异性的情感。这一切,在电影中演员用了大量生活化的细节行为来表演,而在舞蹈中,这个人物形象的设计则完全是非生活化的肢体语汇。中国舞蹈网YV)|oX N:W\ S+t
中国舞蹈网h.{ l4@y"H6~
例如,编导要求我在《秋海棠》这个舞蹈开始时,偻背躬腰,踮着半脚尖、兰花指,颤悠悠的从侧幕一直走到台中。在一个调度中,告诉了观众这个人物的特征,是个老人,一个搞艺术的老人。它把生活中老人弓背偻腰的体态夸张,突出了一个“老”。另外,在当舞台上的老人盘腿坐在地上,触摸道具(凤冠)时用了一个动作,伸兰花指出去又突然收回,象是怕碰坏了凤冠。这个动作又表现了老人的职业特征,他是一个戏子。接着,老人弓腰的体态逐渐变成直腰拧倾的舞姿,圆场的小碎步让观众感受到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看着她的头饰(凤冠)进行表演。由于舞者是男性,所表演的舞姿是女性的,加上道具运用更使观众一目了然,它表现的是戏曲中旦角或青衣的形象。
Co0_"OT Ah7p$D0 中国舞蹈网~#qdha{V
再如:在《闪闪红星》的“妈妈牺牲”的一场中,演员舞出了一系列动作幅度大,速度对比强烈的舞蹈语汇,如:空中大跳后直接用膝盖落地,在地面作一系列翻滚和抽动的动作,表现了冬子悲痛欲绝的心理;而在电影中,对这一场的表现设计则是冬子眼睛的特写,突出了他目光中充满的仇恨。
~ ?|9hIs0
,A1X_6|t v%OQ0四、结论
#B h3\c4Tjt8SZ0
'BG F5\E0中国的舞剧是戏剧艺术派生出来的品种,除了它独特的表现手段,舞剧在观照人生、塑造典型形象等诸方面,并不有悖于戏剧艺术规律,也就是说,舞剧的最高任务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生活本质。这一点与电影艺术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电影是通过胶片组接画面语言的艺术,而舞剧是通过人体组成舞蹈语言的艺术。由此看来,对于人物角色的塑造,电影表演和舞剧表演有相同之处,但他们之间的表现方法是不同的。电影是一种运用蒙太奇的表情达意的生活化的艺术,舞剧则是一种运用象征性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的舞台艺术。
Ⅷ 对话剧部的认识及展望
中国话剧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作:
1907年:诞生
代表人物:李叔同(弘一法师)
代表剧目:《黑奴吁天录》
1907年,李叔同(弘一法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一个旨在研究各种文艺的“春柳社”。1907年春,春柳社的成员们参加了日本东京中国青年会为国内徐淮水灾而举行的一个赈灾筹款游艺会,并尝试性地演出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之第三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世界各地人士的交口称赞,尤其是李叔同反串的茶花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日本戏剧评论家松居松翁后来在《芝居》杂志上发表的《对于中国剧的怀疑》一文中说:“与其说这个剧团好,宁可说就是李君演得非常好……李君的优美婉丽,绝非本国的演员所能比拟。”
欧阳予倩就是在观看了李叔同演的话剧《茶花女》后,惊奇地发现“戏剧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表现办法”。欧阳予倩回国后积极参加话剧团体活动,编导演出了数十部话剧,成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
不久后,春柳社又演出了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在表演中,他们首次采用了分幕表演法,并以对话和动作演绎故事的特点,使演员塑造的角色更为丰满、立体、真实。这场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的演出再一次在东京演剧界引起巨大反响,还曾得到日本戏剧家土肥春曙和伊原青青园的好评,并认为中国青年的这种演剧象征着中国民族将来的无限前途。
而《黑奴吁天录》的成功,确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它对日本“新派剧”中源于西方戏剧的布置设计、服装、化妆、刀具、灯光等方面的潜心研究和大胆实践,对日后中国话剧在舞美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同时,也标志了中国话剧在真正意义上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兴起
活跃人物:曹禺、夏衍、田汉、欧阳予倩等
代表剧目:《卡门》、《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历史饱经忧患的年代,这一时期,中国话剧转向了现实主义,一扫既往浪漫、感伤的基调,转向悲愤、抗争,主动承担起唤起民众、拯救国家的重任,开始走向成熟。其主要特点是:把话剧同中国社会的、人民大众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植根于民族文化,在借鉴西方话剧的同时,以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对这一外来艺术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成为为中国现实所需要、为中国民众所喜爱的戏剧品种;涌现了曹禺、夏衍等一批杰出的剧作家和一批杰出的剧作。同时,职业剧团开始出现,演剧艺术接受和达到世界的水准。
20世纪30年代,无产阶级戏剧在中国兴起,话剧与现实更密切地结合起来。1930年,田汉将法国小说《卡门》改编为同名话剧,试图“借外国故事来发挥革命感情影响中国社会”。稍后,欧阳予倩把一部前苏联戏剧搬上舞台,以此抗议帝国主义杀害中国民众的罪行。1930年底,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简称剧联)在上海成立,联合主要的戏剧组织和进步的戏剧界人士,开展声势浩大的左翼戏剧运动。
1936年,中国戏剧界抗日救国的呼声日趋高涨。戏剧家们以戏剧为武器,开展抗日救国的演剧运动。田汉、夏衍、洪深、陈白尘、于伶等在空前伟大的救亡运动中,同仇敌忾,表现出色——“国防戏剧”发挥了唤醒民众、鼓舞斗志、团结御敌的作用。
当时还产生了“红色戏剧”,是特定历史年代产生的群众性戏剧活动。1932年,江西瑞金成立了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等,每逢节假日都举行话剧演出,还经常到乡间巡回演出。红军长征后,将“红色戏剧”的种子撒向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抽调了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东北,在部分地区组建文工团。他们每到一处,都边演出文艺节目,边做群众工作。《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等话剧在当时的民众之间反响很强烈。
新中国话剧:成熟
活跃人物:老舍、田汉、郭沫若、焦菊隐等
代表剧目:《战斗里成长》、《万水千山》、《刘莲英》、《龙须沟》、《关汉卿》、《霓虹灯下的哨兵》
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国话剧主要是讴歌革命的胜利,包括《战斗里成长》、《万水千山》、《保卫和平》等,其次是歌唱新中国的主题,如《刘莲英》、《龙须沟》、《春风吹过诺敏河》等。1949年底,老舍从美国回来,创作了《龙须沟》,可以视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接着出现了标志新中国话剧发展中的一批峰巅之作。首先,是一批“第四种剧本”,如老舍的《茶馆》、田汉的《关汉卿》等。
1957年发表的《茶馆》,不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新中国戏剧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剧中写了3个历史时期,时间跨度50年,写活了70个人物,总导演焦菊隐(1905年~1975年)为这出戏的成功也有着出色的贡献。
1958年,田汉的《关汉卿》问世,也是历史剧创作发展的一个标志。《关汉卿》是不但体现着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新中国成立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20世纪60年代前期,有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后,话剧创作又出现了一次高潮。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剧目,如《第二个春天》、《霓虹灯下的哨兵》、《年青的一代》、《千万不要忘记》、《激流勇进》、《南海长城》等。它们虽然过于突出理想教育,过于注重塑造英雄人物,但在艺术上已比较成熟,人物刻画得比较生动。
本回答由文化艺术分类达人 张琪推荐
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zhxr63
2007-07-01
中国话剧大体经历了以下5个发展阶段。
(一)新剧时期
1906年,受日本“新派”剧启示,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同年,王钟声等在上海组织“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这就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这种以对话为主要手段的舞台剧被称为新剧,后又称文明戏。以后10年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先后出现文艺新剧场、进化团、南开新剧团、新剧同志会等一批新剧团体,演出《热血》、《共和万岁》、《社会钟》等剧目,受到民众热烈欢迎。辛亥革命失败后,新剧逐渐衰落。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欧阳予倩。
(二)爱美剧时期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等人对新剧启发民众觉悟的力量给予特别的关注,推崇介绍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1919年胡适发表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他们主张的代表。同时,陈大悲、欧阳予倩等人响亮地提出“爱美剧”非职业戏剧的口号,先后成立民众剧社、辛酉剧社、南国社等戏剧团体;《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田汉),《三个叛逆的女性》(郭沫若)、《一片爱国心》(熊佛西)、《泼妇》(欧阳予倩)、《一只马蜂》(丁西林)等一批优秀剧目诞生,为中国话剧建立了重要的文学基础。1922年留美专攻戏剧的洪深回国参加戏剧协社,针对文明戏的不良习气,从剧本、舞台纪律、导演制建立等方面大胆改革,推行男女合演,从而形成完整的话剧艺术体制。1925年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成立,为话剧人材的培养提供了一块阵地。田汉主持领导的南国艺术运动,最能体现20世纪20年代新兴话剧的精神。1924~1930年先后上演了不少反帝反封建剧目,培养了陈凝秋、陈白尘、赵铭彝、郑君里、张曙、吴作人等一批艺术骨干。1929~1931年欧阳予倩主办广东戏剧研究所,出版《戏剧》刊物,组织演出《怒吼吧,中国》等几十个剧目。欧阳予倩、洪深、田汉被公认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1928年洪深创意将英文Drama译为“话剧”,区别已陈腐的“新剧”,中国话剧从此定名。
(三)左翼戏剧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29年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1931年1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从此中国话剧进入以左翼戏剧运动为主的发展阶段。左翼“剧联”总盟设在上海,领导北平(今北京)、南京、广州、杭州等分盟,建立50多个左翼剧团,演出《血衣》、《乱钟》、《怒吼吧,中国》、《香稻米》、《回春之曲》等大量进步话剧,涌现出夏衍、于伶、陈白尘、宋之的等一批新剧作家以及章泯、金山、赵丹、舒绣文等舞台艺术家。1935年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成立,演出《娜拉》、《钦差大臣》、《大雷雨》、《武则天》、《太平天国》,40年代剧社演出《赛金花》等大型剧目,舞台艺术水平大大提高。1934~1937年青年剧作家曹禺的著名剧作《雷雨》、《日出》、《原野》问世;1933年中国第一个营业性剧团中国旅行剧团诞生并坚持14年之久;1932~1937年河北定县农民戏剧实验在做话剧尝试;“红色戏剧”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革命根据地十分活跃,演出《二七惨案》、《八一南昌起义》、《我红军》等几百个剧目,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战斗士气。1935年在南京成立国立戏剧学校,以后14年中培养学生千余名,演出独幕、多幕剧近180出,活动遍及苏、湘、鄂、川等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四)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话剧开始了大普及、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1937年“七七”事变后,戏剧工作者8月7日在上海上演《保卫卢沟桥》,并迅速组成13个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战。1937年12月31日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1938年夏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下,汇聚武汉的进步戏剧工作者组成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1个孩子剧团,分赴各战区,与各地自发组织的演剧组织及抗日根据地的话剧演出相结合,宣传演出遍及全国城镇乡村,形成空前大普及的壮阔局面。1938年10月第一届戏剧节上演曹禺、宋之的编剧的《全民总动员》,轰动一时,可谓这时期剧目的代表。1939年后话剧运动重心开始转入城市,中国万岁剧团、中电剧团、中央青年剧社等有影响的专业剧团在重庆成立,话剧演出剧场化。《一年间》(夏衍)、《国家至上》(老舍、宋之的)、《夜上海》(于伶)、《雾重庆》(宋之的)等一批优秀剧目诞生。1941年成立的中华剧艺社、1943年成立的中国艺术剧社带来营业演出的新特点。从1941年至1945年重庆各剧团连续演出《屈原》(郭沫若)、《北京人》(曹禺)、《天国春秋》(阳翰笙)、《法西斯细菌》(夏衍)、《戏剧春秋》(夏衍、于伶、宋之的)等剧目150余台。1944年2~4月,广西桂林举办了规模宏大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28个文艺团体演出话剧27台,是一次话剧艺术的大展览大检阅。在抗日根据地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延安青年艺术剧院、西北战地服务团和大量的文工团、宣传队活跃在农村、部队,《流寇队长》(王震之)、《同志,你走错了路》(姚仲明等)、《李国瑞》(杜烽)等剧目,突出表现了中国话剧的战斗传统。解放战争时期,话剧活动处于低潮。《清明前后》(茅盾)、《升官图》(陈白尘)、《丽人行》(田汉)的上演是这时期的重要收获。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7月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中国戏剧家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话剧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党和政府重视话剧事业的发展,先后成立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以及各省、自治区、大军区的专业话剧团。《龙须沟》、《茶馆》(老舍)、《蔡文姬》(郭沫若)、《关汉卿》(田汉)、《万水千山》(陈其通)、《马兰花》(任德耀)等优秀剧目大量涌现;焦菊隐导演的《蔡文姬》、《茶馆》显示了话剧的民族化追求,黄佐临导演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介绍了布莱希特的演剧思想;文化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50年代后也出现维吾尔、蒙古、朝鲜、藏语的话剧演出,扩展了话剧艺术领域。随着文艺界“双百”方针的讨论与贯彻,1962年后出现了《霓虹灯下的哨兵》(沈西蒙)、《年青的一代》(陈耘)等优秀剧目。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话剧艺术实践荒疏、与观众割断联系的衰败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话剧进入发展的新时期。在突破旧舞台局限、革新戏剧观念、丰富话剧艺术表现力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戏剧创作上的无场次结构、意念化形象塑造、时空跳跃情节、模糊主题等尝试,舞台艺术上的运用面具、中性服装、几何图形布景道具,激光灯光以及打破第四堵墙,缩短与观众的距离,四面观众等形式革新,引起戏剧理论界的关注,出现了一场戏剧观念与形式革新的讨论,对中国话剧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新时期话剧对外开放与交流也更为宽广,自1986年后成功地举办了莎士比亚戏剧节、奥尼尔戏剧节。北京人艺的《茶馆》多次在欧、美、日、港演出,中央戏剧学院的《俄狄浦斯王》出访希腊,均获得很大成功,是中国话剧走向世界的良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