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兰花草字体

兰花草字体

发布时间: 2023-04-21 18:50:13

『壹』 兰花花语大全

兰花花语大全

兰花花语大全,兰花又称兰草,兰花的别名是有很多,而且兰花开花的时候芬芳扑鼻,令人十分的舒服,在古代的时候诗人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兰花花语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兰花花语大全1

一、兰花简介

(1)别名:中国兰、春兰、兰草、兰华、幽兰、山兰、国香、空谷仙子、香祖

(2)生长环境:喜欢在阴凉的环境中生长,常被作为盆栽种植

(3)兰花花语:美好、高洁、贤德,同时我们国家引进国外对兰花的见识就是热烈、友谊、自信、骄傲

(4)兰花的历史意义: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并且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5)主要价值:兰花香气清洌、醇正,兰花多用于茶,也可用来熏茶;还可做汤等菜肴,并且在药学上,有养阴润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有医治肺部疾病等功能。

二、兰花的花语

(1)香罗兰

花语: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贞洁

(2)白色铃兰

花语:纯洁的爱情,也寓意着幸福即将带来

(3)葱兰

花语:绿色代表期望,期待爱的到来

(4)火花兰

花语:忘不掉的记忆、像火一样

(5)金栗兰

花语:隐约的爱、隐约的

(6)君子兰

花语:高贵、宝贵、丰盛、有君子之风

(7)文心兰(跳舞兰)

花语:美丽活泼、快乐

三、名人与兰花

(1)孔子咏兰

“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孔子曾作琴曲《幽兰操》,歌颂美丽的兰花。

(2)屈原佩兰

屈原特别选取了兰,在《离骚》、《九歌》、《九章》等许多诗篇中,都写到自己如何滋兰、佩兰、纫兰、搴兰、刈兰。

(3)勾践种兰

勾践种兰渚山,后人把渚山命名为兰渚山,把兰渚山下的集市命名为花街,并把兰渚山下的驿亭命名为兰亭。

(4)羲之摹兰

他的书法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兰花花语大全2

东晋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在绍兴的'兰渚山建了一座兰亭并写下千古佳作《兰亭集序》。兰花还是中国园林三宝(牡丹、银杏)之一,也是花中四雅(菊、水仙、菖蒲)以及花木中的四君子(梅、竹、松)。古籍《珍珠船》曾这样评价兰花:“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唯独兰花兼而有之。”大文豪苏东坡更将兰花比作美人:“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流行的校园歌曲中,有一首《兰花草》曾传唱一时,其歌词改编自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胡适当年写的新诗。

兰花花语:美好、高洁、贤德。

外国的兰花花语为:热烈、友谊、自信、自傲。

小苍兰:纯真、无邪

文心兰:隐藏的爱

铃兰:纯洁

蝴蝶兰:我爱你

石斛兰:慈爱、祝福、喜悦

剑兰:幽雅

兰花:高洁、绝代佳人

白石斛兰:脱俗、洁净

嘉德利亚兰:热情、非凡

素心兰:活泼、开朗

葱兰:期待、洁白的爱

火花兰:忘不了的人

金栗兰:隐约之美

姜兰:无聊

香雪兰:至纯

洋玉兰:自然的爱、威严

衣香兰 :财富

鹤望兰:热恋中的情侣

拖鞋兰:克勤克俭

黄日光兰:野生

山柳兰:野心

橘色山柳兰:独具慧眼

青兰:顺从

兰花花语大全3

兰花的寓意

1、高尚情操

兰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着为人坦荡、情操高尚、贤能贤德、不论与世俗的形象。与世无争,淡泊名利,追逐本心才是谦谦君子所为。自古以来,兰花就是高洁典雅的代表。

2、手足之情

“金兰结义”、“金兰之好”等象征着兄弟姐妹间友情的结拜和羁绊,寓意德泽长留、友情不灭、经久不衰。“兰章”、“蓝玉”等词汇,则是用兰花指代好文章、好徒弟等。

3、美好爱情

用兰花来表达爱情含义的也不在少数。自古就有“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的诗句,表达对于爱情和恋人的忠贞不渝、全心全意。

4、民族情感

兰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有着坚贞不渝爱国的花语含义,象征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的兰花,包含了我国的民族气质和风华。

『贰』 哪个名人喜爱兰花(最好是诗人)

古往今来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苏轼、李清照、郑板桥、鲁迅、朱德、陈毅、张学良等众多的文人墨客咏兰、画兰、写兰、诗兰,兰花已成为人们用来修身养性、寄情寓志、标明心迹、铸塑人格的象征,升华为意蕴深远的兰文化。

1、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2、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兰花,他弃官归里,采菊养兰,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3、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汗漫录》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开创了瓷盆养兰先例。

4、唐代诗人杜牧喜爱兰花,相传他花不少银两养植兰花,建有相当规模的兰圃,在当时写了不少咏兰佳作,苏辙《次韵答人幽兰》诗云:“兰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新”,咏兰诗中寄托自己的理想。

5、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擅于盆栽兰花,发明沙石养兰法,他说:“兰蕙丛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对兰蕙作了分类:“一干一花,香有余者;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称的"蕙"也为当代植物界所采用。

6、宋代哲学家、诗人朱熹酷爱兰花,他写过不少咏兰诗,其《秋兰》诗去:“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又在《兰》诗中咏道:“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他长期养兰对兰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辞辨证》中说:“大抵古之所谓香草,必其花叶皆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而为佩。若今之所谓兰蕙,则其花香,而叶乃无气;其气虽美,而质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并作诗日:“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为不谙植物的文人,能得出这样结论,的确难能可贵。

7、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苏”也是兰花爱好者,兄弟诗:“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借咏兰赞颂郑思肖坚贞不屈精神。近代大画家吴昌硕在一幅兰花画中也题有一首赞扬郑思肖的诗:“怪石与丛棘,留之伴香祖。可叹所南翁,画兰不画土”。

8、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是历史上有名的兰痴,“自谓平生惟兰与竹为吾友也”。他在《种兰》一文说:“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水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日:‘兰草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郑板桥:”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他的题兰花诗有七八首,兰画也应有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桥兰集》。他画兰潇洒清劲,名噪一时。他的咏兰诗也脍炙人口,如”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早须脱,好来高枕卧其间“。郑板桥晚年辞官回乡,还养了几盆兰花。有天夜里上床未入眠,却来了一个小偷人,他想了一计退小偷,便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见,知道暗示自己,赶紧出门想越墙溜走,这时屋里的郑板桥又说:“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于是小心避开逃走。

『叁』 有没有类似黑白等朝小城写得好看的小说啊

  1. 《让我爱你,永远为期》

    失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忆以后再次遇见曾把你抱进窝的狼。

    沈浅瞪着晶莹的眼睛,“尤先生,往你心的路,怎么走?”

    尤然面带微笑,“我带你走。”

    从始至终的执着,一辈子只要一个她。她迷了路,那么一点点把她带回来。

  2. 《桐花朵朵开》

    对爱情一窍不通的常笑在酒吧与室友聚众玩乐,却被邻桌的男生乘机强吻一口。常笑郁闷之极,室友却喜出望外,那人居然是计算机系有名的兰花草季晓彤啊!那边的季晓彤因为大冒险被罚,不得已亲了常笑,酒吧里灯光陆离,穿着打扮一直非常中性的常笑让季晓彤以为自己亲了个男的,不由大为反感。常笑好奇中去校园BBS查阅季晓彤的资料,这厮居然还会打球下棋绘画……十八本武艺样样精通?嘛,什么了不起,她常笑琴棋书画还不是样样都懂——虽然那个,只是皮毛……于是她大言不惭在BBS上回帖:季大帅哥,不外如此。想不到众人居然群起围观之,还横遭人肉,校内ID被爆不说,居然电脑也被黑了??常笑怒发冲冠去给季晓桐下战书,两人在操场大展身手,没想到季晓桐居然中途开溜……这事儿没完!

    从此一路火花四溅,爱情大战就此开场~

  3. 《心素如简》

    傍晚六点,家里的司机因故晚到,他站在那棵美丽的相思树下,手插在兜里,漫不经心地等着。

    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不断有人跟他打着招呼。

    新闻系的高材生,N市最大家族企业的继承人,他向来受人瞩目。

    也总有流言包围着他。

    所以,他的表情,永远有些淡淡的疏离,还有漠然。

    原本只是无可无不可地打量着来回人潮的他,一不小心,重重撞到了前方一个避让自行车的人。

    他有些吃痛,皱了皱眉,但是,多年来的教养还是没让他忘却礼貌,他转过头,刚想说对不起,便怔了一下。

    因为那个人,是一个娇弱的女孩子。

    而且,她只是冷淡地看了他一眼,便低头退到一边。

    素来自制力超群的他,不知为什么,心中微微一震。

    因为,当那个女孩子回眸的一瞬,八个字,蓦地盈上心间: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

    玉般的肌肤,恬淡的脸庞,纯净的双眸,一袭素雅的米色长裙,不算是绝色,但是,那种眉宇间透出的绝代光华和幽兰般气度,居然让向来自制力超强的他一时间,看得愣住。

    简庭涛似乎明白了,徐志摩剑桥初见林徽因时来自心灵最深处的那种悸动。

    你是天空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我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迹

后来回想起来,他也几乎是有些奇怪自己当时的失常。

这在从小历练得处变不惊的他,几乎是从未有过的。

但是,当时的他,还是看着那抹窈窕背影的渐渐远去,心中若有所失

4.《徐徐涂抹》

涂景致在第一次见到徐顾离时,并没有太多感想。 以为这是临时友情客串的司机,很快就跟她的人生没有关系。 谁知道那不是客串,那是低调出境的主演。 初次的舞台,你的登场,不显眼却原来是重要的存在。 掌声应为你响起。 我心明白,你的爱,将与我同在。

5.《最美遇见你》

走错教室被点名,点了名又很悲催地开罪了老师,于是面壁思过中不小心记住了写在黑板上的一个名字……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外交系大将,当然那时根本不知道此大将为何人?只记得一个"徐莫庭"。

时隔数日去作陪献血,再次见到签名单上的这个名字,被其漂亮的字体吸引,闲来无事拿了旁边的一介废纸临摹,于是引得上来拿回遗漏手机的某名英俊男生,似有若无,若有所思,狐疑地瞟了眼她临摹的名字……莫非她写的草稿是他的?

再隔数日难得踩着铃声进教室的安宁,在第一排的地方又见到了他……她前世一定跟他有过千百次的回眸才能换得今生如此连番的偶遇,而他看到她,竟然淡淡说了一句--"你过来。"

安宁坐下时才发现--她坐在了他旁边。这就是传说中的秒杀吗?唔,她一定是被色诱了。

然后她看到他在自己不易得来的《外交概论》上写下了漂亮的书法字体……徐莫庭,这下,误会大了。

更大的误会却是发生在之后的某天,在她的高中同学会上竟然出现了他。

最后他送她回来的时候,这位睿智而低调,严谨而稳重的外交系老大,文质彬彬地说了一句,"我曾给你写过一封信,你记得吗?"很久之后安宁的脑子都是纷纷乱乱的,意思是……她竟然拒绝过……徐莫庭……

『肆』 《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何第一次公演两组评分相差巨大

备受期待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期节目虽然播出时间晚了几个小时,但还好节目没有断更。

答案在于,姐姐们这次组外PK录制时,万茜的人气还只是姐姐们中的“小透明”。这不,在演出完的采访,黄晓明还问:万茜、海陆,你们的粉丝说你们是一轮游的炮灰组。

可见,无论是实力还是人气,《Beautiful Love》组都无法与《得不到的爱情》组相抗衡,这也造成了该组出现了3人淘汰的局面。

『伍』 原创‖清幽风雅君子兰

      大凡世间,总有一些留存的文字能打动你的身心,总有一些花草树木能唤起内心里的无数渴望,总有一些清朗明亮的意象能勾起洗濯灵魂的向往。风雅有趣的境界,令古往今来芸芸众生心系向往、趋之若鹜。

        自古以来爱兰、养兰、咏兰、画兰者众,历来把兰花当做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称之为“岁寒四友”。素来都给兰花注入了富有寓意的文化色彩。或以“兰章”喻诗文之美,或以“兰交”喻友谊之真,或以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著名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兰花,他弃官归里,采菊养兰,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此后,还有“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等林林总总、纷繁浩渺的累累诗句,让一叶叶修长的兰草、一簇簇五彩缤纷的兰花,在形神兼备、雅致清幽的无声诗画里摇曳生辉。

      我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人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个喜爱兰花的皇帝,他常在上幸宛中观赏兰花,并写有《芳兰》诗:“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汗漫录》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开创了瓷盆养兰先例。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称之为“中国兰”。这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

      鲁迅家里几代人都喜爱兰花。1933年11月14日,鲁迅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鲁迅的祖父、父亲也都养过兰花。鲁迅从小就喜爱花、虫、鱼、鸟,读书之余跟随父亲在天井和百草园广植花草。他曾根据自已的经验、订正过《花镜》中的某些讹误。稍大一点,常约二弟作人、三弟建人至城内府山、塔山采兰。每年二三月份当兰花开放时,三兄弟常去会稽山、兰渚山、箬山春游、采兰。1911年3月18日,鲁迅和周建人、王鹤照去游览会稽山下大禹陵。出发前,鲁迅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只油漆马口铁桶和一把铜锸要大家带上。到了大禹陵,浏览了禹庙、窆石亭,就上会稽山采兰。后来,鲁迅把这次经历,写成《辛亥游录》,刊在1912年2月出版的《越社丛刊》上。

        兰花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以草木为伍,已逾几千品种,具有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其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绿、黄绿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为名贵。兰花,风姿淑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高洁淡雅,神韵兼备,清而不浊,芳香四溢,纯正出远,沁人心脾,心旷神怡,令人陶醉。“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这首古诗将兰花的幽香写得淋漓尽致,苏轼也曾写下了“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的诗文。兰花的花姿有的端庄隽秀,有的雍容华贵,富于变化,飘逸俊芳。古人也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兰花叶细长,终年鲜绿,刚柔兼备,姿态优美,卓越多姿,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艺术品。“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叶胜看花”。展示了兰叶婀娜多姿之美。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虽为草木,却有着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东方古典气质和高贵圣洁君子的风雅。纤细的绿叶,是高雅优美的舞者的舞姿;那淡雅的花朵,是舞者的衣摆;那淡淡的清香,是舞者的高雅气质。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跳起生命之舞。

      雅,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荀子·荣辱》中有注曰,正而有美德者为之雅。因而古人把美好的愿望称为雅望,把优美的文章称为雅篇,把气度不凡称为雅量……而兰花因其自身的高洁气度,为“雅”注入了有形的风骨。一个雅字,把人的道德、学识、文化、修养诸方面都囊括其中。真雅是一种内涵,它蕴含在血液中,生长在骨子里,灌注在人的精、气、神中。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爱兰花。他精研书法体势时,得益于养兰。兰叶清翠欲滴、素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迎风飘拂、婀娜多姿,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创作了飘逸流畅、妍美遒媚的书法新体,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艺术境界。 南宋著名画家郑思肖善画兰,尤其擅长画露根兰。所画兰花,刚劲挺拔,疏花简叶。有趣的是,他画兰时,不画泥土,根芽暴露,人问何故?答道:“土地为人夺,忍者耶?”寥寥数语,道出了画家的殷殷爱国之情,令人顿生敬意。明代文征明喜欢养兰画兰。他在诗中写道:“手培兰蕊两三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空时有蝶飞来。”画家栽兰、赏兰的情景跃然纸上。他喜爱产于福建的兰花名品建兰,并赋诗道:“灵根珍重自瓯东,绀碧吹香玉两丛。”因此,文征明不断从栽兰、赏兰中获得了艺术灵感,所画的兰花,秀丽婉润,风度翩翩,人称“文兰”,以致成为驰名画坛的画兰大家。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特喜画兰,在《折枝兰》中写道:“多画春花不值钱,一枝青兰半枝妍。”在他眼中,画遍多种花不如画半枝兰花。他所画的兰花,秀劲绝伦,脱尽时俗,时人评述:“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作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郑板桥弃官归乡后,家贫如洗,女儿出嫁时,因无钱购置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作为嫁妆,并在画上题诗云:“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渐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清新脱俗的风雅之兰不再与金钱、功名利禄、文人雅士无关,如今兰花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已经走出了庭院深深的大宅院,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雅俗共赏之物,为人们用心精致生活,简朴度日增添了优雅生香的况味。老年杨绛先生始终淡雅如兰,像一缕清风,一杯香茗,一竿翠竹,一生历经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内敛和温润是她优雅的最佳注脚。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雅兰,总是让人心神向往,那缕缕幽芳中,有坚强不屈的精神,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走过生命里纷繁的风雨,给养几盆幽兰在室,消纳尘世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不因谷空而貌衰,滋养明月清风、淡定如水、入禅定境的身心,把红尘烟火过成幽兰雅趣的清欢日子。

『陆』 200分悬赏!!!!请大家帮我推荐一首诗词

艾青

窗外的争吵

昨天晚上
我听见两个声音——
春天:
大家都在咒骂你专
整天为你在发愁
谁也属不会喜欢你
你让大家吃苦头
冬天:
我还留恋这地方
你来的不是时候
我还想打扫打扫
什么也不给你留
春天:
你真是冷酷无情
闹得什么也没有
难道糟蹋得还少
难道摧毁得不够
冬天:
我也有我的尊严
我讨厌嬉皮笑脸
看你把我怎么办
我就是不愿意走
春天:
别以为大家怕你
到时候你就得走
你不走大家轰你
谁也没办法挽留

用不到公民投票
用不到民意测验
用不到开会表决
用不到通过举手

去问开化的大地
去问解冻的河流
去问南来的燕子
去问轻柔的杨柳

地里种子要发芽
枝头骨朵要吐秀
万物都频频点头
异口同声劝你走
你要是赖着不走
用拖拉机拉你走
用推土机推你走
敲锣打鼓送你走

『柒』 兰花的故事

兰花的传说
楚怀王年间,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职罢官。他回到了家乡归州,即今湖北省秭归县,住在牛肝马肺峡
的南岸,于仙女山下的九畹溪边,办起一所学堂,亲自教授弟子。传说《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的诗句,就是出自于此。
话说某一天,仙女山的兰花娘娘出游,打这里路过,发现清癯的屈原正在讲课,于是自空中降下云头,立在窗外一侧静听。屈原挥舞双手,慷慨激昂地陈述振兴楚国的道理,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令兰花娘娘也为之感动。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兰花,临走时,遂特意施展法术,将其栽种在窗下的三株兰花点化成精。兰花品格高尚,开着淡绿或浅黄的花朵;屈原诲人不倦,舍己忘我地传道授业。一次课间,他抱病讲到国家奸臣当道、百姓受难的情形,由于过分激动,义愤填膺,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射出来,恰巧溅落在窗外的兰花根部。弟子们见老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心疼得泪流满面!
那三株兰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养,一夜之间竟发成了一大蓬,学生们数了数,足有几十株。屈原闻着扑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转了许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齐动手将兰花分株移栽到学堂四周的空地上。道来奇怪,那兰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发蔸抽芽,第三天则伸枝展叶,第四天就绽蕾开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发出大蓬大蓬的新蔸来。屈原率领学生们在溪边、山上忙着移栽,兰花因此得以铺展蔓延。山里老农欣喜地说:“我们这里十二亩称一畹,屈大夫栽种的兰花,怕有三畹了!我们这山乡呀,真该改名叫芝兰乡了。” 随后,兰花从三畹发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扩展、过度到了九畹。从此,仙女山下的这条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边的兰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条西陵峡,香飘全归州,直至香了半个楚天!
终于,乘着一叶扁舟,载了满溪花香,屈原还是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兰乡里葳蕤的兰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阵阵暗香…… 乡亲们预感到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心里惴惴不安。几天之后果然传来噩耗,就在兰花凋谢的那天,屈大夫已经含冤投身汨罗江自尽。人们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兰花娘娘也哭肿了眼睛。屈大夫的学堂遂被改建成为芝兰庙,广植兰草,后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纪念。

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兰花众多的名贵品种中的一种梅花瓣型的宋梅。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宋家店,有个以经营茶叶、棉布为业的商人叫宋锦旋。由于他经营得法,十几年下来,便成了当地闻名的富户。
宋锦旋由于出身寒苦,故很能体谅贫苦的乡邻,经常会接济他们,而平日自己却是粗茶淡饭,仍然过着清苦日子,但他也有一种嗜好,那就是爱兰、采兰、养兰,常常为了得到一盆好兰而不惜花费重金。他家住山区,春天里,每当经营余暇的旧子,他就上山找兰花。但尽管他每年都上山寻觅,却始终没能找到一株好兰花。
有一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宋锦旋独自躺在床上,想着明早要上山觅兰花去,但想到好花难得,正苦苦寻思该去何处去找,不觉头脑发蒙,睡意上来。朦朦胧胧中,他忽然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领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站在他面前,要将女孩托给宋家当奴婢。宋锦旋细细打量,见女孩长得清秀俊美。经交谈才知女孩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老婆婆是她的邻居,出于好心,想帮这女孩找条生路。听说宋锦旋心肠好,才特地带她来投奔宋家的。宋锦旋当即点头答应收养这女孩为义女。接着,老婆婆就作揖告别了。瞬间一声春雷轰隆作响,把宋锦旋惊醒,他才知道刚才只是一场春梦。
第二天,宋锦旋仍旧上山采兰。他寻遍一座山又翻过一座山,直到太阳西斜,仍未遇上一株好兰。他只好拖着两条疲惫的腿缓缓下山。不小心时他被一块石头绊倒,摔了个仰面朝天。他慢慢坐起来,忽然眼前一亮,在夕阳中,身旁有一小丛兰草在微风中轻轻抖动,再仔细一看:那半弧形的叶子刚柔相济,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确实与众不同,中间还长着个花蕊哩。他小心挖出,回家忙栽在盆里。
不到半个月,兰蕊抽长开花了,花朵高过兰叶,花瓣圆润头带尖锋,刘海舌,十分袅娜,还发出阵阵清幽香味,确是兰中珍品。宋锦旋如获至宝,早晨看,中午看,晚上在灯下还细细看,人就像如痴如醉般地愉快。突然,他心头一闪,想起半个月前的那个梦,啊,他明白了:这兰花的花形叶形,如砒楚楚动人,不就是梦中所见的那个女孩吗?如此看来,那老婆婆就是送兰花的仙子了。宋锦旋从此更精心地培育着这兰花,并不断地让它繁衍生息,又给它取名为“宋梅”。

兰花的传说

从前,在大别山一个深幽谷里住着婆媳两个人。婆婆总是诬赖童养媳兰姑娘好吃懒做,动不动就不给她吃喝,还罚她干重活。
一天早上,兰姑娘在门外石碓上舂米,家中锅台上的一块糍粑被猫拖走了。恶婆一口咬定是兰姑娘偷吃了,逼她招认。逼供不出,就把兰姑娘毒打一顿,又罚她一天之内要舂出九斗米,兰姑娘只得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不停地踩动那沉重的石碓。
太阳落山了。一整天滴水都没沾牙的兰姑娘又饥又渴,累倒在石碓旁,顺手抓起一把生米放到嘴里嚼着。
恶婆一听石碓不响,跑出来一看,气得双脚直跳:"你这该死的贱骨头,偷吃糍粑,又偷吃白米"!拿来起木棒打得兰姑娘晕倒在地。恶婆并不解恨,还说兰姑娘是装死吓人。
她又扯下兰姑娘裹脚带,将她死死的捆在石碓的扶桩上,然后撬开兰姑娘的嘴巴,拽出舌头,拔出簪子,狠命地在兰姑娘的舌头上乱戳一气,直戳得血肉模糊......
可怜的兰姑娘,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兰姑娘死去的幽谷中,长出了一棵小花,淡妆素雅,玉枝绿叶,无声无息地吐放着清香。人们都说这花是兰姑娘的化身,卷曲的花蕊象舌头,花蕊上缀满的红斑点是斑斑的血痕。这就是关于兰花的传说。
话说某一天,仙女山的兰花娘娘出游,打这里路过,发现清癯的屈原正在讲课,于是自空中降下云头,立在窗外一侧静听。屈原挥舞双手,慷慨激昂地陈述振兴楚国的道理,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令兰花娘娘也为之感动。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兰花,临走时,遂特意施展法术,将其栽种在窗下的三株兰花点化成精。
兰花品格高尚,开着淡绿或浅黄的花朵;屈原诲人不倦,舍己忘我地传道授业。一次课间,他抱病讲到国家奸臣当道、百姓受难的情形,由于过分激动,义愤填膺,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射出来,恰巧溅落在窗外的兰花根部。弟子们见老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心疼得泪流满面!那三株兰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养,一夜之间竟发成了一大蓬,学生们数了数,足有几十株。屈原闻着扑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转了许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齐动手将兰花分株移栽到学堂四周的空地上。说来奇怪,那兰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发蔸抽芽,第三天则伸枝展叶,第四天就绽蕾开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发出大蓬大蓬的新蔸来。屈原率领学生们在溪边、山上忙着移栽,兰花因此得以铺展蔓延。山里老农欣喜地说:“我们这里十二亩称一畹,屈大夫栽种的兰花,怕有三畹了!我们这山乡呀,真该改名叫芝兰乡了。”
随后,兰花从三畹发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扩展、过度到了九畹。从此,仙女山下的这条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边的兰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条西陵峡,香飘全归州,直至香了半个楚天!

终于,乘着一叶扁舟,载了满溪花香,屈原还是出山了。
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兰乡里葳蕤的兰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阵阵暗香……
乡亲们预感到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心里惴惴不安。几天之后果然传来噩耗,就在兰花凋谢的那天,屈大夫已经含冤投身汨罗江自尽。人们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兰花娘娘也哭肿了眼睛。
屈大夫的学堂遂被改建成为芝兰庙,广植兰草,后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纪念。

热点内容
百合治湿疹 发布:2025-05-14 03:05:07 浏览:934
玫瑰猪肉肠 发布:2025-05-14 02:53:32 浏览:623
白色情人节鬼 发布:2025-05-14 02:51:01 浏览:854
小鱼花语 发布:2025-05-14 02:46:06 浏览:397
lol奥巴马情人节视频 发布:2025-05-14 02:39:44 浏览:688
百合烧豆腐 发布:2025-05-14 02:32:35 浏览:778
七夕变白 发布:2025-05-14 02:23:44 浏览:759
盆栽里长不出 发布:2025-05-14 02:23:00 浏览:76
绝恋樱花络 发布:2025-05-14 02:14:44 浏览:950
金雀花盆景图片 发布:2025-05-14 01:59:36 浏览: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