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花伴海棠
一朵梨花压海棠,指的是"老牛吃嫩草"。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鲜红娇嫩,暗指一个白发老者娶一少女为妻。其中"压"字用得巧妙暧昧。
『贰』 “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哪首诗作者及全诗是什么
“一树来梨花压海棠”出自自苏轼随而言,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就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译文:“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
『叁』 一树梨花压海棠 出自哪首诗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苏轼诗词《戏张先》里的一句戏谑之语。
大约是公元1070年,苏轼的好友、“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的“张三影”张先新纳了个小妾。这一年,张先恰好80岁,而这位新纳的小妾却年仅18岁。苏轼有感于好友张先“老牛吃嫩草”,于是吟诗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意思是:满头白发的80岁老翁张先迎娶海棠花般年轻貌美的18岁美娇人,苏轼于是借机调侃张先新婚之夜“老牛吃嫩草”。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
(3)莉花伴海棠扩展阅读:
苏东坡(1037~1101)和张先(990~1078)都是宋代词人,苏东坡大名鼎鼎,无人不晓;相比之下,张先知名度要差点。不过在词坛,张先却是个有个性的人物,生性风流,“至老不衰”。他的词作以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为主打,是北宋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
张先比苏东坡大40多岁,但由于共同的诗词爱好,两人结为词友,常有诗词唱和。
『肆』 梨花压海棠是什么意思
“梨花”指“复白头制老人”,“海棠”是“红颜少妇”。梨花压海棠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
“一树梨花压海棠”典自宋代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的调侃之作。原来,“一树梨花压海棠”是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梨花是白色的,海棠是红色。
『伍』 梨花海棠相伴老全诗
夜雨秋灯 梨花海棠相伴老 雕栏玉砌 往事不葚回
『陆』 “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哪首诗作者及全诗是什么
出自宋代佚名的《戏赠张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柒』 一枝梨花压海棠 出自那首诗
出自苏轼的《戏张先》。
原文如下: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释义:
八十岁的老翁娶了十八岁的新娘,满头白发苍苍与新娘漂亮的红妆形成鲜明的对比。
洞房花烛夜之时,两人就像白色的梨花和粉色的海棠在一块。
(7)莉花伴海棠扩展阅读:
据说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就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后,“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为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
这首诗充满戏谑的意味,全诗共四句,其中三句都用了对比,第一句,张先已经八十,新娶得新娘只有十八;第二句,新郎已经白发苍苍,新娘却面若桃花;第四句,把张生比为白色素净的梨花,把新娘比为粉色的海棠,形象的调侃了这场老夫少妻的婚礼
『捌』 一枝梨花压海棠是什么意思啊
一朵梨花压海棠,指的是"老牛吃嫩草"。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鲜红娇嫩,暗指一个白发老者娶一少女为妻。
典故出处: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
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一个"压"道尽无数未说之语!
由此可见,"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是"老牛吃嫩草"的诗性表述。
(8)莉花伴海棠扩展阅读: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他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词写得很有情韵。
《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比拟新颖而饶有风趣,可谓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而又生动,从而拥有“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具见阿袁《宋词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他的诗歌在当时也享有盛名。
其词意韵恬淡,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上影响巨大,他是使词由小令转向慢词的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张先词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笔表现一种朦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宋祁很赞赏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称之为“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遯斋闲览》)。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张子野词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词坛丛话》)
陈廷焯又称:“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周邦彦)、白石(姜夔),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玖』 一朵梨花压海棠出自哪首诗
一朵梨花压海棠出自于苏轼的《戏赠张先》,全诗为: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翻译的意思是新娘十八岁,新郎已经八十岁,一头苍白的头发对着新娘艳丽的红妆。鸳鸯被里两两成双,好像一树梨花压倒了海棠。
一朵梨花压海棠对后世的影响。
《戏赠张先》这首诗为苏轼祝贺他80岁的老友张先纳妾而写的。古代有钱的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所以这个张先老先生就谈了个忘年恋,娶了个18岁的美娇娘当小妾。所以苏轼送了一首这么顽皮的诗。
一朵梨花压海棠因为是写诗调侃老年丈夫娶妻,所以在流传过程中,典雅的原诗被更通俗、更直白的民间段子所取代。
『拾』 梨花压海棠啥意思
用来调侃老年丈夫娶年轻妻子。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民间故事里的一句诗,化用自元稹诗《白衣裳二首》的“一朵梨花压象床”,用来调侃老年丈夫娶年轻妻子。
简介
“一树梨花压海棠”是广见于明代迄今笔记小说的民间段子,目前发现的最早版本出自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之后如《北华月刊》、《寄庐茶座》、《拾慧篇》等书都收录有类似的段子,故事主人公和诗句各有不同,但都没说作者是苏轼,只说是民间“某翁”“浙江定海徐某”或者“沪上诗翁陈某”等所作。
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苏轼写“一树梨花压海棠”调侃张先的说法。此说法系把民间故事与历史事实混为一谈。苏轼的确曾因张先纳妾而相互和诗,苏轼写的是《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张先的诗没流传下来,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里收录了两残句: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