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彩荷花
Ⅰ 张大千荷花图的作品特色
被称为“五百年来一大千”的张大千,其花卉画中以荷花居多,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驰名中外的“大千荷”。
张大千先生晚年画荷作品,其画笔大多是没骨、写意或泼墨泼彩,格新韵古,且依旧是恪守他一以贯之的强调物理、物情、物态。此外,张大千先生在操持画笔之际,始终特别注意绘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提出画荷需用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画荷花的干,用篆书;叶,是隶书;瓣,则是楷书。大千观察细致入微,他笔下的荷花形态各异,或正、倚、俯、仰,或静、动、离、合,或大、小、残、雅,在风、晴、雨、露中展现各种姿态,可谓“映日荷花别样红”,“风吹荷叶十八变”,让人赏心悦目。
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说:“大千代表山水作家,其清丽雅逸之笔,实令人神往。”张大千以擅长画荷花著称,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之誉,在众多花卉题材中,张大千偏爱荷花。张大千早年画荷花,画法多以明代画家徐渭画法为多,中年时是半工半写者多,到了晚年最擅长以泼彩半抽象手法来画荷花。 张大千的力作两幅《一花一世界》在台湾两次义卖中先后创下5000多万新台币和6000万新台币的空前天价。2002年苏富比秋拍又传来破记录的消息:原先估价约1500多万港元的张大千《泼彩朱荷屏风》最后以2022万港元成交,打破了近代中国书画最高成交价的世界记录。
Ⅱ 张大千七彩荷花图:寓义是什么
张大千画荷花无数,工笔写意皆有之,其中有泼墨荷花,也有泼彩荷花。七彩荷花只是张公率性之作,丰富中国画的设色表现,美不胜收。就像竹子是绿色的,中国画在设色表现上可以画成墨竹,也可以用朱砂画成朱竹一样。
Ⅲ 田博庵的作品欣赏
1993年底参加河南省美术作品展获奖的《中原雄姿》这幅画,反映出来的情感是那么广博。画面中的雄鹰,可以视为在中原大地上众志成城的英雄们,三只鹰是奇数,寓有众多之意,而那两缩一放的形象,既符合哲学的矛盾对立统一观,又使人感觉到那深厚的蕴力。在那典型的中原黄土上,红色的山巅与苍黑的雄鹰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雄浑,一种古朴,一种厚重感。以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追求一种苍劲雄奇的力量感,一种任何力量也不可战胜的精神,这不正是我中华民族的精神么?在那色与墨、白与黑、浓与淡、形与神、线与面的对比中,整个一幅画形成一种外张力,流露出一种元浑之气,表现出中土文化的本质精神,这也是博庵的艺术追求。
1989年由艺术大师王个簃题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田博庵画集》中,便可看出他不凡的艺术才华。如《胜似春光》一画,从上往下伸展的菊枝,浓艳的花色配以老辣厚重的墨叶,从中穿插几杆焦墨线条,整个画面让人耳目一新。《雄鹰图》则以苍翠的劲松,衬托出黑、白、朱三色的雄鹰,墨气和笔韵中,给人以力的象征。
入选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并收入1992年出版的画册中的《泼彩荷花》,浓墨重彩,浑然大气,充分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恋之情。
1995年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华山水诗书画集》中,他的一幅《九华山诗意》是其画艺在山水画中的充分显露。此作是他于九华山雨中写生的作品,那蒙蒙的雨意,苍茫的群山,隐约的座座庙宇,给了他灵感,于是他充分调动水的流转与滋润,将重墨重彩溶为一体,画出了皖南佛山的溟濛与神秘。
在博庵的作品中,没有甜俗之色,没有落套之姿。雾霭中的芍药,像半展面纱的村姑;细雨中的牡丹,像含泪的新娘。他喜欢荷的品格,其荷花在他的笔中总是清新怡人,生机勃勃奋争向上;他喜欢菊的风骨,菊在他的笔下更是傲霜怒放。他大胆“突破藩篱”求新图变。田博庵的花鸟画,无论是巨幅“墨荷图”、“苍鹰图”,还是“蔬果”、“牡丹”小品画。其用笔用墨老辣果断,气势恢弘,浑厚华滋,醇厚稚拙,在混沌中求清新,淡雅中求厚重,平中见奇,以少胜多,单纯中求丰富,以有限的笔墨来表现无限丰富的意境。他追求大音稀声,大巧若拙的艺术境界,从而以静求动,外静内动,以方求圆,或以圆求方的艺术效果;在构图上,注重疏密得当,虚实相济,给人一种时空阔大的层次感。在他的画中,“笔下蓄以墨趣,墨中蕴以笔趣”,绝无雕琢之痕,给人以一种田园诗韵的美感,这种艺术效果来源于淳朴天然的艺术境界,也是他师法自然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