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诗词晏几道
1.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原文_翻译及赏析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宋代·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感叹 , 时光爱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劝君莫要作举世昏醉,唯我独醒的人,不如到花间去尽情狂饮,让酒来麻醉我这颗受伤的心灵。
赏析
这首词借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细腻含蓄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而有寓有深意的词作,为晏殊词的另类作品。
起句“燕鸿过后莺归去”写春光消逝:燕子春天自南方来,鸿雁春天往北方飞,黄莺逢春而鸣,这些禽鸟按季节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去了,那春光也来过又走了。这里写的是莺语燕飞的春归时候,恰逢莺燕都稀,更觉怅惘。“莺燕”,兼以喻人,春光易逝,美人相继散去,美好的年华与美好的爱情都不能长保,怎不让人感慨万千。“细算浮生千万绪”一句从客观转到主观,说对着上述现象,千头万绪,细细盘算,使人不能不正视的,正坦培是人生若水面浮萍之暂起,这两句前后相承,又很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这两句改用白居易《花非花》词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但旨意不同。作者此处写的是对于整个人生问题的思考,他把美好的年华、爱情与春梦的短长相比较,把亲爱的人的聚难散易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内涵广阔,感凳春慨深沉。
下片“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写失去美好爱情的旧事,是对上片感慨的具体申述,又是产生上片感慨的主要因素,这样使上下片的关系互动钩连,自然过渡。“闻琴”,指汉代的卓文君,她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爱慕他:“解佩”,指传说中的神女,曾解玉佩赠给情人。这两句是说象卓文君、神女这样的神仙伴侣要离开,挽断她们的罗衣也无法留住。随后作者激动地呼出:“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意思是劝人要趁好花尚开的时候,花间痛饮消愁。这是受到重大 *** 的反应,是对失去美与爱的更大的痛心。联系晏殊的生平来看,他写这件事,应该是别有寄托,非真写男女诀别。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其时,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韩琦、富弼为枢密副使,欧阳修、蔡襄为谏官,人才济济,盛极一时。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对于贤才相继离开朝廷,晏殊不能不痛心,他把他们的被贬,比作“挽断罗衣”而留不住的“神仙侣”。不宜“独醒”、只宜“烂醉”,当是一种愤慨之声。
评析
本词写美景不长,春去难归的无奈及人去难留, 只好借酒浇愁的心情。表面看很消极,骨子里却有深深的隐忧和炽热的感情。上片写浮生如梦,梦破云散之悲。下片写爱侣之逝,旷达自解。尤其“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两句,既赞美爱侣似卓文君那样知意,像江汜二女那样多情,又表达了词人愿与爱侣永结“神仙侣”的美好期望,愿像同乘凤凰游而去的萧史与弄玉一样夫妻和谐美满。这大约是词人对往日夫妻和美的眷恋。“挽断罗衣”句则写出词人与爱侣诀别的悲怆,出语激切,在晏殊词中实为罕见,显现其悲痛、绝望、难以自抑。这首词的题旨在于感慨世间万物皆有定数,而人生苦短,韶华易逝,莫如及时行乐。就人生观而言,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同时也真诚、坦率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沉体让粗唯验。词的上片,以“燕鸿过后莺归去”起兴,写岁月蹉跎,时光易逝。“长于”二句,以工整流畅的属对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主题。词的下片,全是用典。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宛如仙女般的女友既然挽留不住,只有在花酒之间暂时排遣忘却。“闻琴”暗指卓文君事。司马相如贫贱时,饮于富豪卓王孙家,适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相如以琴挑之,文君夜奔相如。“解佩”之典出版在汉代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佩而去数十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这是一段人神相爱的故事。全词用比兴手法抒情达意,用典娴熟贴切,艺术风格在晏词中实不多见。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晏殊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握军政大权。可惜宋仁宗不能果断明察,又听信反对派的攻击之言,则韩琦先被放出为外官,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也相继外放,晏殊则罢相。此词即作于这种背景之下。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晏殊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唐代·白居易《湖亭望水》
湖亭望水
唐代 : 白居易
写景 , 遗憾感叹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石州慢·寒水依痕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宋词精选 , 感叹 , 人生 , 写景思归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宋代·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洞仙歌·冰肌玉骨
宋代 : 苏轼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宋词三百首 , 女子 , 生活 , 感叹人生
2. 《木兰花·小莲未解论心素》赏析
《木兰花·小莲未解论心素》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此词是作者为自己所眷恋的能歌善舞、色艺双绝的歌女小莲而作。词之上片写今霄幽会的欢娱,下片追忆当时初见的情景,而以一“狂”字贯穿始中,小莲的风韵和作者的钟情都真切地表现出来。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木兰花·小莲未解论心素》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
木兰花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
【赏析】
此词是作者为自己所眷恋的能歌善舞、色艺双绝的歌女小莲而作。词之上片写今霄幽会的欢娱,下片追忆当时初见的'情景,而以一“狂”字贯穿始中,小莲的风韵和作者的钟情都真切地表现出来。上片起首两句,起笔不凡,传神地描写小莲天真幼稚,还未懂得怎样跟人细诉衷情,而她的狂放,却像钿筝中发出的热烈的乐音。而小莲也是“狂”的,她不直接地说出自己内心的埋陆情愫,而借热烈而狂乱的筝声去表达出来。“柱”,即弦柱,可以想象到小莲急弦促柱时着迷似的“狂”态。“未解论心素”,这是欲进先退的手法,次句才写出小莲的真实形象。她的真纯,她的柔情密意,她心中激烈的风暴,都凭辩旅着这“雁柱十三弦”传送出来。上片歇拍,写小莲脸上的晕霞渐散,宿酒初醒;眉上的携液凳翠黛消残,人将归去。“霞”,指红晕、酒晕。小莲借着一点醉意,弹筝时才狂态十足。“月”,语意双关,既谓眉上额间“麝月”的涂饰卸妆睡眠时残褪,也表示良宵将尽,明月坠西。两句实写欢会的情景,艳冶而优雅,没有一点儿庸俗低级的情调。小莲天真烂熳,一片柔情,音容笑貌,仿佛可以呼之欲出。下片追叙小莲的身世。小莲旧时的家靠近“章台”居住,这里暗示她的歌妓身分。“章台”与“柳”连用。词中写春风吹絮,也许象征着小莲的飘零身世。末两句说,最可恨的是杏子成丛,绿阴满树,正妨碍她粉墙后边偷眼相窥呢!收处回忆当日相见留情时情景,她主动地去偷眼相觑,正表现了小莲不受拘束的“狂”态。
此词词旨风流艳丽而无亵媟之失。词中突出地描绘小莲的“狂”态,把一位天真烂漫而又妩媚风流的少女形象生动地展现读者面前,使人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元丰五年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贫寒。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
3. 木兰花古诗晏几道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木兰花表达了作者宋祁出对春意的低回眷恋以及爱美惜春、珍视人生的情趣。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
此词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全词语言朴实,清新温婉,意境含蓄优美,情景交融,通篇不见一个“愁”字,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主人公的愁怨,将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在手法上,此词运用白描写情态动作,生动传神,真挚感人,体现了小晏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原词:
蝶恋花⑴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⑵,觉来惆怅消魂误⑶。
欲尽此情书尺素⑷,浮雁沉鱼⑸,终了无凭据⑹。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⑺。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消魂:魂魄消灭。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⑶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消魂:一作“佳期”。
⑷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素:白绢。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
⑸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又《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因合称书信为鱼雁,亦有以鳞代鱼,以鸿作雁者。另亦指传书信者。
⑹终了:纵了,即使写成。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
⑺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术语。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
网络
4. 木兰花诗句的全文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1.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1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2,笋柱秋千游女并3。芳洲拾翠暮忘归4,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5,已放笙歌池院静6。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2.木兰花 【宋·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3.木兰花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4.木兰花 【宋·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5.木兰花 【宋·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五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6.木兰花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7.木兰花·戏林推 【宋·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8.木兰花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9.木兰花 【宋·晏殊】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10.木兰花 【宋·晏几道】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
5. 关于木兰花的诗词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2.木兰花 【宋·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3.木兰花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4.木兰花 【宋·晏殊】
信或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5.木兰花 【宋·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五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6.木兰花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7.木兰花·戏林推 【宋·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滑枝伍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8.木兰花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9.木兰花 【宋·晏殊】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搭困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10.木兰花 【宋·晏几道】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
6. 木兰花·风帘向晓寒成阵译文 | 注释 | 赏析
木兰花·风帘向晓寒成肢银阵 [宋代] 晏几道风帘向晓寒成阵。来报东风消息近。试从梅蒂紫边寻,更绕柳枝柔处问。 来迟不是春无信。开晚却疑花有恨。又应添得几分愁,二十五弦弹未尽。
鉴赏这是一首迎春盼春之词,从风、花、梅、柳诸多方面描写了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殷切心情。凌晨运饥敏的阵阵寒风,被视为东风消息;紫色的梅蒂、柔软旁枝的柳条,都成了检测春天到了没有的标记;花朵没有提早开放。也被猜疑,以为是遭遇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情:这些想法表明,迎春盼春的心情之急切,已经到了焦灼难耐的程度了。
忽然,结尾两句陡然急转,想到了另一个方面——盼得春来,“又应添得几分愁”,那将又是一番滋味,“二十五弦”恐怕也“不胜清怨”,弹不尽那些愁苦吧?
7. 晏几道: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
《 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 》
晏几道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肆亩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大猜,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赏析 :
这首词抒写伤春惜花之悲情。上片写东风无情,践踏粉红。以“东风无情”总领词人伤春根由。词人运用移情化的拟人手法赋以“东风”意象辣手摧花的无情品格,它将“艳粉娇红”之繁花吹得满地狼藉,繁华美景转瞬消逝,怎不触目伤情?“碧楼”二句点出抒情主人公藏身碧楼,透过珠帘看见东风吹得落花残影纷纷飘坠,遂又生出对珠帘的恼怨,恼怨珠帘遮不住落花残影,又像去年今日惹起了伤春愁绪。一怨东风,二怨珠帘,实为惜花人的痴语,伤心人的至性,借恼怨传达沉痛的悲愁。下片惜花。“谁知”二句词意顿折,从上片恼怨东风忽反笔转作自恼自怨:“错管”二字乃讲词人不忍心落花狼藉,任人践踏,遂登山临水管起了暮春残花之事。上述三层恼怨,顿挫曲折,将词人自己逼进“疑无路”的境地,于是“此时”二句又作顿转,以“金盏直须深”的痛饮求醉,在落花残尽之前陪落花再陶醉几番!表面上自解自*,说伤春惜花裂仿森费泪无益,不如痛饮美酒,恣赏落花,语极旷达,实际上却极为沉痛,较之惋惜更深一层。全词语辞深婉清劲,更显沉痛悲怆之愁怀。
8. 木兰花·初心已恨花期晚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木兰花·初心已恨花期晚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初心已恨花期晚。别后相思长在眼。兰衾犹樱裂有旧时香,每到梦回珠泪满。
多应不信人肠断。几夜夜寒谁共暖。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
《木兰花·初心已恨花期晚》作者晏几道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晏几道的其它作品慎颂岁
○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 少年游·离多最是
○ 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宽睁君信
○ 清平乐·留人不住
○ 晏几道更多作品
9. 木兰花诗词晏几道朗诵 木兰诗朗诵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梁态,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拓展资料: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此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木兰诗》被列入七年级人教版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木兰花慢-古诗-朗读木兰花慢·题广文克明菊隐 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白话译文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求纳兰性德木兰词 赏析 还有朗诵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词上是秋风。
秋风,有典故,可参见成语“秋扇见捐”。
这首词在网络知道中已经被问过很多次了,希望大家推荐一下来看看我的理解。
前面很多位高人都有过解释,但个人以为还未说到点子上,至于为什么就不详细说了。可以把我的观点和大家的比较一下。
首先请看全词,这个最重要。
上面的解释中的副标题也有问题,这个影御渣裂响很大。
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 中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一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④,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⑤,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①人生句:恋人之间如果能像刚恋爱的时候那样。刚开始总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如果总能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长了,感情淡了,甚至变心负心(秋扇见捐)的情况了。一二句是一体的,这两句容易理解。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镇闭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这两句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应该说理解成恋人、情人也不算错,但按字面的解释就有问题。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恋了很久的爱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就这么就变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哀)。后一句的理解问题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说情人间相处得久了,感觉无聊了,就不由得容易变心了。重点是这两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释成恋人、情人还不够吧。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
⑤何如二句:何如:怎么样?理解成比较好象不合适。薄幸:这里未必是否定批判,古书中的此词多是爱语,相当于现在的“冤家”。当初的誓言就这么算了。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幸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关于词牌,有人说疑为纳兰自度曲,这个恐怕未必。有这样的解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辑评】
一、于在春《清词百首》:“题目写明: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
二、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决绝意谓决裂,指男女情变,断绝关系。唐元稹曾用乐府歌行体,摹拟一女子的口吻,作《古决绝词》。容若此作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 ’,也以女子的声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一般认为: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
我理解的情况未必如此,这里的柬友应该是写给一位朋友,根据纳兰的性格和词风,这首诗恐怕是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当然失恋的应该是个男性,这里是从女性的角度写一首词来安慰朋友。最后两句明写女子遭遗弃后的抱怨,暗写当初两人山盟海誓,而女子如今负心。当然最大的可能是当初两人订有私情,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无法接受,所以作者劝他,宽慰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用典故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清.纳兰性德《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 ?? ?? ?
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注释】
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简译如下:
1:人生要是能够像当初相见时那样,(没有悲欢,没有生离,没有死别就永远没有物是人非),
2:就没有空对画扇伤悲了。(意指相离相弃)
3:如今轻易地变了心,
4: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纳兰此词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
起句非常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
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
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赏析
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倾情。忘却也许有过的背叛、伤怀、无奈和悲痛。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时光匆匆,我们已经回不到过去,也许曾经一见倾心,但是再见之时,也许会是伤心之时。若是如此,不如初见时的那份感觉……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只怕早已换了人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长于情深于情,他的词清新婉约,可以直抒胸臆,给人很深的人生感悟。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每一个人当最初和你相遇,那种美好的感觉一直就象春天初放的花,那种温馨、那种自然、那种真诚、那种回忆,因此就一直弥漫在了你的生命中。为什么在人的交往中会有误会、费解、猜测和非议呢?只有淡淡的如水的情怀不就足够了吗?就象从未谋面的网友,每次在网上遇到时候互相打个招呼,心中存有彼此的牵挂,不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吗?
??我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再读席幕容的《初相遇》,她说: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由此看来,每个人都有着一种初遇情结,真的就象一杯清水一样清纯透明。而诗人给它以诗意的注释,让人感觉到初相遇的美丽、温馨和浪漫。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初见后的分手,有如曾经挥手的云彩,也似轻轻告别的康桥……
??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曾经,初相遇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人生若只如初见,岂不是人生最好的写照吗?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有人说的对,得到了往往就不会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种境界。或者只如初见,那种淡淡的情怀倒是让人释怀、让人坦然、让人心安。一句心灵的问候,足以让你一生难忘,我想人生这个东西,淡然一点往往会是清风明月,太过执着,则就是迷惘了,因此我情愿对于友情、恩怨、功过、得失、钱财……都看的再淡一点,情愿那初见的情节永远留在自己的梦里。
??林清玄的《法圆师妹》,他说:“每个人的命运其实和荔枝花一样,有些人天生就没有花瓣的,只是默默的开花,默默的结果,在季节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没有选择的结出它的果实,而一个人也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吧!”
??“有的心情你不会明白的,有时候过了五分钟,心情就完全不同了,生命的很多事,你错过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一生了。那时候我只是做了,并不确知些道理,经过这些年,我才明白了,就象今天一样,你住在这个旅馆,正好是我服务的地方,如果你不叫咖啡,或者领班不叫我送,或者我转身时你没有叫我,我们都不能重逢,人生就是这样”。
??人生真的就是这个样子吗?我不得而知。
??人生若只如初见,优伤的美丽只能定格在回忆中。也许哪天转身而去,留下一个美丽的远去背影。完美的弧线,会诉说着对昨日的依恋。也许,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有过误会,有过得失,你就会想起初见时的美丽。或者,那天在某个特定的地方,故地重游,突然发现多年未见的你,一下子就回到了初见的情景,初相遇,那是怎样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感情呢?!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但愿再次见到你的时候,你依然那么美丽如初。
??今夜春风微送,把我的心扉吹动,多少尘封的往事都清晰地留在我心中,流淌在我的梦里。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情生情死,乃情之至。不是吗?
??我记得了这样一句话: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微笑……
木兰诗朗诵的配乐我帮你找了一些,感觉"出水莲"配上木兰诗的朗诵应该挺不错.
还有"将军令"也可以,不过可能节奏稍微有些快.
这些都是古筝曲子,在网络mp3上直接搜索就可以下载,去看看吧!
《木兰诗》全文翻译及朗读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适合木兰诗朗读的背景音乐Endless Horizon 无垠地平线
Magic winds 魔法风
My song for you 为你写的歌
简单的礼物 Simple Gifts
老鹰之歌
森林之春
童年 Childhood Memory
雪的梦幻 snowdreams
辛弃疾-《木兰花慢》朗诵配乐 急,急,急。琵琶相!
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C5%FD%C5%C3%CF%E0&lm=-1
林海的个都很好,自己找找吧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C1%D6%BA%A3&lm=-1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官网给您的宝宝起名,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很多家长都关注了我们,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为宝宝起一个带着一生好运的好名字:http://www.adxqd.com/qiming/
10. 木兰花诗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1.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1 【宋·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2,笋柱秋千游女并3。芳洲拾翠暮忘归4,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5,已放笙歌池院静6。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2.木兰花 【宋·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3.木兰花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4.木兰花 【宋·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5.木兰花 【宋·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五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6.木兰花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7.木兰花·戏林推 【宋·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8.木兰花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9.木兰花 【宋·晏殊】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10.木兰花 【宋·晏几道】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