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云兰花灯

云兰花灯

发布时间: 2023-03-29 00:00:13

1. 云南花灯的历史起源

明中叶即公元1454年前后,云南杨林人兰止庵曾写过《性天风月通玄记》传奇;清初(1657年)云南人何蔚文写过五个传奇剧本。这是目前已知的云南最早的戏剧创作活动。清康熙年间(1701年)云南开始出现专业戏班,曾有四个戏班在昆明建立乐王庙。

清乾隆年间(1746年)秦腔、石牌腔、楚腔、弋阳腔等传入云南。另据元谋花灯艺人张万育称,元谋花灯相传已有十三代。此外,在花灯的曲调中,有陪拆相当一部分是明清小曲,如挂枝儿、打枣竿等,都是流行与明万历以后直到清初的民间小曲。据此推算,作为一个剧种的花灯,早在明末清初就已具雏形。云南花灯在其发展历史上曾经历了四个阶段。

“灯夹戏”时期。1938年,云南农民救亡灯剧团春磨被迫解散,花灯艺人熊介臣在昆明、玉溪一带教灯、唱灯。1946年熊介臣在昆明庆云茶室连唱三天花灯,受到欢迎,该茶室随后改为花灯园子,成为云南第一个花灯剧场,从此形成固定的职业班社。

为适应职业演出的需要,花灯艺人开始大量移植滇剧剧目,如《四下河南》、《滴水珠》、《朱砂痣》、《狸猫换太子》、《红灯记》、《纱灯记》等,同时进一步学习吸收滇剧的表演程式、服装道具、舞台装置等。这种以花灯曲调唱滇剧剧目的方式,时称“灯夹戏”。

云南花灯音乐

一、省内外大量民歌小调

一部分仍是省外流传的民间小调。较早期传入的如流传南方部分省区的(阳雀调)、(货郎调)、(十二属)等,在花灯中作为小唱、歌舞曲调或戏剧插曲使用。约于清末民初,又有一批小调如流传全国各地的(虞美情)、(烟花告状)、(掐菜苔)、(孟姜女调)等传入,在部分地区被吸收为花灯小唱曲调或戏剧插曲。

另一部分是产生于云南各芦森枣地的民间小调。如滇西一带广为流传的(朝山调)、(小小葫芦开白花),滇中一带的(出门调)等,被吸收为花灯戏唱腔。滇西的代(赶马调)除曲调外,其故事内容还为花灯戏《开财门》所吸收。再一部分是云南各族的山歌及舞蹈歌。姚安、楚雄一带的汉族山歌(坝子腔)、(倒板腔),彝族山歌(小变腔)等,滇西各地的彝族歌舞曲调(打跳调)、(跳罗)、(傈课灯)等,也被吸收为花灯戏唱腔或歌舞曲调演唱。

2. 云南花灯舞相关知识介绍


云南花灯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云南花灯是云南汉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舞,在历史上是被作为"社火"中民间舞蹈的一部分而流传的。花灯歌舞内容丰富,情节简洁,舞蹈朴实明快、优雅别致、曲调优美、风格鲜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人们称云南花灯歌舞园中一株秀美别致的"山茶花"。

云南花灯舞蹈欣赏知识介绍

云南花灯的舞蹈形式中的主动律(运动形式)和主动作是小崴、正崴、反崴(具体舞蹈训练内容的名称)来体现舞蹈风格的。其中男性舞蹈中常用反崴动作,女性舞蹈中常用小崴动作,同时包括小崴走场、正崴、跳颠崴等相同动律的动作,都是以连续不断的横向移动或上下崴动来进行身体表现。它是在松弛状态下以膝部为发力点,经过胯步和上身的悠摆而形成的动感形象。

所以,我们在欣赏云南花灯这种民间舞蹈时,主要得看演员的膝部、胯部、腰部是否能在松弛状态下达做到一种协调而动,那么,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观赏演员的躯干部位就可以准确地目测出他完成的好与不好,灵活与不灵活同时云南花灯地美,需要演员表现得比较含蓄,要突出:内秀、淡雅、恬静的心理特征,男性则要体现出松弛洒脱的美。

花灯舞蹈是云南花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花灯舞蹈有只舞不唱的如《狮舞》、《猴子弹棉花》等,有集体性的歌舞,如《连厢》、《拉花》等。花灯戏的行当,原来只有男女二人,以后才分为生、旦、丑三个行当,当花灯戏演出中型、大型的角色众多的剧目以后,又增加了其他行当。

云南花灯舞蹈配乐是什么

云南花灯的音乐十分丰富,现有的花灯曲调中有一部分是明、清以来的小曲,如《挂枝儿》、《打枣竿》、《叠断桥》、《虞美人》、《银纽丝》等。

以本省本地为主,适当吸收外省的一些民歌小调是云南花灯音乐的主要来源。

花灯调《送相公》与云南民歌《雨不洒花花不红》同属一曲,这两首歌曲的旋律十分近似,调式均为商调式,经过无数不知名的民间艺人的加工润饰,把一首抒情的云南民歌衍变为舞蹈化的云南花灯调。

花灯歌舞《游春》选曲:老爹与孙女对唱的《采花调》的旋律与上述两首歌曲相似,但更为舞蹈化了。《采花调》的节奏富有弹性,乐曲结构方整,与舞蹈“崴”的动律结合得很紧密,是一首用作“小崴”训练很好的乐曲。

一些外省的民歌小调也被吸收、融合为花灯调,只是花灯调与当地的语言、民间音乐相结合,把外省民歌云南化了。建国以来,音乐工作者编创了一些云南花灯的歌舞音乐,如《万盏红灯》、《游春局世》、《十大姐》、《大茶山》、《赞花扇》等。

云南花灯音乐的结构短小,多为上下句或4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音乐的节奏鲜明,流动性较强,乐句之间很少有较大的停顿,多从“板”上起句,在“眼”上落句。节拍多为2/4或4/4,3/4的节拍较为少见。速度一般为中速或小快板,情绪明快、活泼、潇洒,旋律镇野优美。

云南花灯音乐的调式多为徵调式和羽调式,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以五声性的乐曲桐旅肢为主。

云南花灯的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笛子等,后来又增加了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有的地方还使用了某些少数民族乐器。

3. 云南花灯的基本动律是什么

云南花灯戏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渊源于明代或更早一些时候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流行于全省各地和四川、贵州个别地区。 由于各地语音有别和艺人演唱的不同,流行在不同地区的花灯又接受了不同的曲种、剧种或民歌小调的影响,故云南花灯又分有昆明、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姚安、大姚、楚雄、禄丰花灯,元谋花灯,建水、蒙自花灯,嵩明、曲靖、罗平花灯,文山、邱北花灯,边疆地区花灯等九个支派。 云南花灯戏演出的许多剧目,都具有朴素单纯、健康明朗的民间艺术特色,充满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
花灯戏的传统剧目不多,除去"灯夹戏"时期搬过来的滇剧剧目,共约二百出左右。其中:花灯歌舞剧目有《十大姐》、《大头宝宝戏柳翠》、《踩连厢》等,花灯小戏剧目如《三星贺寿》、《红回门》等。解放以后,在化大力整理传统剧目的同时,还新编了大型花灯戏《依莱汗》等近百个剧目。
花灯戏的曲调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各种民歌小调,这些小调有些是本地的产物,如〔十大姐〕等,有些是全国流行的,如〔泗洲调〕、〔十杯酒〕等;其次是明清小曲,如〔寄生草〕、〔打枣竿〕等;再次为从其他曲种、剧种吸收来的,如腾冲花灯剧目《安安送米》唱的高腔、《小放牛》剧中吸收了吹腔,元谋花灯中用了滇剧唱腔等等。
花灯舞蹈是云南花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花灯舞蹈有只舞不唱的如《狮舞》、《猴子弹棉花》等,有集体性的歌舞,如《连厢》、《拉花》等。花灯戏的行当,原来只有男女二人,以后才分为生、旦、丑三个行当,当花灯戏演出中型、大型的角色众多的剧目以后,又增加了其他行当。

热点内容
宜家大盆栽 发布:2025-05-16 02:12:36 浏览:551
盆栽蒜能开花 发布:2025-05-16 01:47:33 浏览:145
七夕夜晚过后 发布:2025-05-16 01:45:09 浏览:964
苏氏荷花酒 发布:2025-05-16 01:44:19 浏览:774
依兰花儿 发布:2025-05-16 01:43:45 浏览:520
合肥有媞亚花艺吗 发布:2025-05-16 01:37:59 浏览:881
剑兰花系列 发布:2025-05-16 01:37:59 浏览:496
逸和花卉 发布:2025-05-16 01:32:59 浏览:345
新丰县樱花 发布:2025-05-16 01:30:41 浏览:237
十八岁姑娘一朵花广场舞 发布:2025-05-16 01:25:44 浏览: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