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荷花兰草
⑴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翻译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翻译是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一、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二、翻译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于罩备正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⑵ 涉江采芙蓉首联颈联描述的场景是什么
首联“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判缓,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颔联“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赠送,远道:远方。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液冲胡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颈联“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回顾,回转头看。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遥远没有尽头。这两句是说,回头遥望我的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这两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绵延不尽。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诗中的另一主人公,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感情痛苦到极点。
尾联“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指夫妻。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终老:终生。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闹拦老。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译文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
芙蓉: 荷花的别名。
兰泽: 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 赠。
远道: 犹言“远方”。
还顾: 回顾,回头看。
旧乡: 故乡。
漫浩浩: 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 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 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⑶ 这是什么花,与荷花一起长在水里。是荷花的一种,还是兰花的一种
茨菰。别名:慈菇,多年生挺水植物,生长在江湖及近水河沟的砂石中,叶如剪刀,颜色深青绿。每丛有十余茎,茎上分枝,开白花,四瓣,蕊呈深黄色。根块像杏大小,白色光滑,可以食用。
⑷ 水养荷花可以在水里加什么
水养荷花可以向水中加入肥料、烟丝水以及鱼,在养护荷花时向水中加入肥料,可以为植株提供适当的养分,使植株生长的更加茂盛,而向水中加入烟丝水以及鱼,则可以帮助消灭荷花上以及水中的害虫,让荷花可以健康的生长塌数睁。
水养荷花能在水里加什么
1、肥料
在养护荷花时还需要为植株提供适当的光照,这样才能使植株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更好的生长,同时还需要对植株进行适当的修剪,剪去植株生长过密的叶片,提高植株间的通风性,以免植株滋生细菌,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
⑸ 以荷花为题写作文370字
1. 以莲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喜爱的莲花
莲花又叫荷花,是一种水生植物。根系生于污泥之中,绿叶浮于水面。夏日,莲就摇曳于清水、绿叶之间,似九天仙姝,或玉洁冰清,或高贵艳丽。美、妙,清香,使人爱慕之心油然而生,尊敬之情从心而发,自然而成。
莲,花中之君子也,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这是宋朝大儒周敦颐先生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花的描写与评价。如果说这几句话是先生对莲的风韵、风骨的描写与评价,那么下面这段话则当是对莲之神韵,莲之本质最透彻最精辟的描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出于污浊而不污浊,长于淤泥而无污垢,生出的是清香,是美丽,这就是莲。
莲是美丽的,莲是高贵的。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士大夫、英雄豪杰,都把莲看做自己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把莲作为自己人生修养的楷模。在污浊的社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莲给了人们多少信心、勇气,使人们勇于坚守真、善、美,抗击假丑恶。有多少人像莲一样在污浊中,在黑暗中,放出清香、美丽,放出光明,放出心香一缕,心光一片,照亮一片世界,造就一片清凉。
世人爱莲之美,敬莲之风雅与气质,又称它为出水芙蓉。如果说莲在俗世生活中为人们所爱。那么莲花在东方的佛教中就更为人所称道。莲花的完美,超凡脱俗之气被视为永恒超越的精神象征。在庙堂的壁画,雕塑与典籍中,诸佛与大菩萨常常端坐于莲花之上。在此,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象征。它寄托着人们对永恒,对未来,对超越而美好世界的渴望与理想。
朋友,或许我们并不是一个佛门的修行者,就如席慕蓉所说:“不能像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上,我是凡人,我的生命就是这滚滚凡尘,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快乐啊忧伤啊,是我的担子我都想承受……”但是既然我们是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幸福美好世界与生活的渴望却都应一致的,那么,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象莲花一样给世界放出一缕清香,装点一分美丽。
2. 以又是一年荷花开为题写一篇300字作文
荷花开了
俗话说的好,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朵争娇比艳,秋菊冬梅,特色各有不同,而在这炎炎夏日里,许多娇美的花朵都偃旗息鼓,但有一种花,却在炎夏开放,那就是荷花。
清晨,荷花们都把花瓣闭得紧紧的,看不出一点儿要开的意思,像一个娇羞的姑娘用薄纱遮住了俊丽的脸庞。
太阳就要升起了。当第一缕金黄的阳光冲破云层时,最大的一朵荷花轻轻地掀开面纱,露出了 *** 的脸颊。这一朵荷花的开放像命令似的,荷花争相开放,事发不可阻挡,不论大的小的,朵朵都是那么艳丽、柔美。虽说荷花娇,但它柔中带刚。古人曾经这么描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啊,在欣赏荷花的美时又有谁会想起它生在哪儿,又长在哪儿?荷花能够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开放,是很坚强。
黄昏来临,尽管人们还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但荷花却不得不悄悄收拢起花瓣,晚风轻轻吹来,带走了荷花的美,也带走了人们对它的思念。
荷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的每一次生命都是那么的完美,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伟大的奇观么?
3. 以“荷花”为题写一篇散文
对荷的钟爱可谓久矣! 虽然生在南国,却很遗憾没能生活在江南水乡,不能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藕花别样红”这样的壮观美景,也无从享受“荷香随坐卧,湖色映黄昏”这样的悠然心境。然而,这并不能影响我对荷的钟爱。与荷的亲近感,最早的是来源于“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这些优美的诗境。“漫无边际的水乡泽国,荷叶田田;亭亭玉立的荷蕾荷花,清香悠悠。间或有一只青红鲤鱼一个打挻,在莲叶丛间跃起,划出了一道美丽耀眼的弧线,溅起的水滴在阳光的照耀下便成为一道道七彩的虹,转瞬即逝;戴着荷笠的少男少女划一叶莲舟,穿梭于莲叶间,款款蜻蜓频点水,隐隐还闻采菱歌,几只水鸟扑棱着翅膀飞起,荷花摇曳,暗香浮动……”这就是我少年时想象中的关于荷的美景,就是这样地简单图案,也就这样的在我的脑海里保存了许久,并不曾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模糊,反而一天一天的愈发清晰明丽起来,有时连自己也觉得吃惊,仿若与荷真有着某种与生俱来无法割舍的情感;仿若与荷真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心缘。 我爱荷!荷扎根于民间,她的美在于她的从容大度。美得雍容华贵,却不盛气凌人,荷开放在春花之后,不与群芳争艳,她自有几分的自信,只要有一泓清水,一抔黑土,就可以傲然的挻立她娉婷的身姿,于山乡村落间,绽放她的芬芳蓓蕾,散发她的一抹清香。莲叶捧珠摇碎玉,雨荷含露散幽香,见过盛开的夏荷,深深地为她的美与高雅的气质所折服,觉得那朝阳映日的花瓣骨朵其实就是我今生的牵挂。 不卑不亢的花之君子,淑雅娴静。荷用她的纯洁端庄感化众生,她的美包含着另一种庄严。生于浊世,却自有十分清高;落于风尘,却仍有几许矜持。想想观世音的莲花座,与佛家的莲宗,荷与佛有着不解的渊源。但荷却不安逸于极乐的世界,她沐浴绵绵法雨,聆听梵音,而后跻身尘世,普渡众生,既有超然世外的达观,更有悲悯苍生的情怀。“荷深风水阔,雨过清香发”,不以屈居于山野村陌而吝啬她的芬芳,她的几缕清香,随着悠悠清风,飘进了寻常百姓家。我爱荷!她的美在于她的博爱与仁兹,她昭然令人心悦诚服的大家风范,是人间游子的精神寄托。 我爱荷,尤其喜欢盛开的夏荷。还是在我十八岁那年,家乡开凿了一个人工湖,湖里种满了荷花,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与荷相近相亲,我每天上学从那荷塘边经过,都不免驻足流连,却总觉得看不够那绝色的荷塘美景,并且省吃俭用的凑了几个零花钱,以那盛开着朵朵荷花的莲池为背景,留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我稚气未脱,两手扶着青石栏杆,微侧着身体,身后绽放着的就是朵朵盛开的夏荷。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荷叶罗裙,人面荷花,荷是这样的美,她的美总是撼人心魄。而今,我知道,在荷美丽娇羞的花朵下面,其实隐藏着藕断丝连的生死恋情,那娇艳的朝天微笑的花朵,是执手不语的无言真爱,是历经风雨的从容笑靥,是坦然面对的淡淡容颜。这样的美是沁人心脾的人性化的人间恩爱,千丝万缕,风情万种,真是美得执著缠绵,美得 *** 奔放,美得让人魂牵梦萦! 对荷的钟爱可谓久矣!虽说时时难免会有“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的黯然心绪;而荷亭亭玉立的身姿,竟是已深刻在我的心间了,看着那一张十多年前的照片,使我觉得自己与荷已然有着某种宿命的因缘。 我爱荷,遂作此《荷花心缘》。
4. 写一篇关于荷花的作文450字左右,普普通通就行
在难以计数的花的世界里,我独爱荷花。每到夏日,河面上数不清、看不厌的荷花让人流连忘返,让人赞不绝口。
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它虽出自污泥却不沾染,美丽且端庄,清洁无暇,是真正的君子。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座右铭。
荷花有粉红的,有纯白的。那含苞待放、饱满得几乎要裂开的花蕾,有的才绽开两三片花瓣,还有的全部都舒展开了,笑得特别得灿烂。它们是那么清新淡雅,香气是那样的沁人心脾。
细细地茎杆支撑着圆圆的荷叶,极像一把撑开了的绿伞。鱼儿把荷花当成遮阳伞,在水中游来游去,追逐嬉戏。荷叶又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在雨后,常常会有像珍珠似的水珠在上面游动,晶莹透亮。
一朵朵荷花就像是一个个美丽的少女,从小绿伞下钻出脑袋来,欣赏着四周这美丽的景色。一阵微风吹过,美丽的少女翩翩起舞。花瓣好似一个个小妹妹在学舞蹈,又像是在哄着莲蓬弟弟睡觉!
荷花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很有实用价值。自叶至茎,自花至实都有用。用荷叶包食物蒸熟了吃,清香四溢,就是在三伏天也会使人清爽惬意。莲子生吃甜津津的,晒干了是上等的营养品,具有健脾清热的功效。荷花的根——藕,能当水果吃,也能做菜吃。而且荷花还能做药材。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说荷花可以用来敷伤呢。
1952年,我国辽宁省新金县出土了一批年龄约一千年的古莲子,经培育有96%的莲子发了芽。这是世界上奉命最长的种子。
荷花是真正的君子,是夏季的仙女,是不死的物种。
荷花——我心中的花!
转的,喜欢就拿去吧!呵呵.
5. 以《诗中的荷花》为题写一篇400字作文
西湖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区,它一年四季景 *** 人,湖水碧绿,周围还有许多名胜古迹。
西湖边的荷花更是美不胜收,每到夏天,荷花就陆续开放,有艳红色的,像一团熊熊烈火;有雪白的,像一位白衣少女;有淡粉的;像一个害羞的女孩。五颜六色,真是美极了! 这么多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有的洁白如雪;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芬芳迷人;有的杆儿挺得直直的,真像美丽的女军人! 游客们看到这样的景色,不禁被吸引了,怪不得那么多诗句中都写有西湖的荷花呢! 看!这就是西湖的荷花,这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无论从多么脏的泥土中出来,它还是那么美丽鲜艳!我爱荷花! 我爱荷花作文400字 有人喜欢芳香的茉莉,有人喜欢艳丽的杜鹃,还有人喜欢傲雪的寒梅,但我却喜欢满身是宝的荷花。 夏天,正是荷花盛开、荷叶飘香的季节。
你瞧,河面上那一张张荷叶,翠绿,墨绿,颜色不一,光滑油亮。它们挨挨挤挤,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出水老高,还有的卷着卷儿。
那高高挺立的荷叶,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张开舞裙。浮在水面上的荷叶好似一个个碧玉盘。
偶尔几只青蛙跳到荷叶上,溅起水花落在玉盘里滚来滚去。 在那一片荷叶的掩盖下,露出了几朵荷花。
有的白如玉,有的粉似霞。白的好象少女 *** 的皮肤,又似无暇的白雪。
再看粉红的,真不知它是被天边的晚霞映红了脸,还是怕羞。它们可以说是“出污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
你看,那打着苞的,真像一位缅腆的小姑娘,不肯向人们露笑脸。半开着的,像一位纯洁的少女,用 *** 的手捧托着脸庞。
完全盛开的更加动人,她开朗地向人们露出美丽的笑容。 微风习习,荷池泛起微波,荷叶和花朵也轻轻地摇曳起来,好象在翩翩起舞,引来几只蜻蜓在荷池上空飞舞,这真是一幅高雅素洁的风景画呀! 听妈妈说,荷花谢后结出的果实——莲子,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
根部还结出深受大家欢迎的藕。荷叶还是清热解暑的良药。
它不仅高雅、美丽,点缀了大自然,而且还把自己全身无私的奉献出来。我们做人不也应该是这样吗?。
6. 以“我所喜爱的荷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你所要的中学生的不好找!下面我找了两个自己再改一下因该可以! 1. 初二作文:小叶荷花 在我读小学时,有一位老师让我念念不忘。
她叫袁桂华,大约有五六十岁了吧,却不怎么显老,一对黑色的眼睛炯炯有神,高挺的鼻梁下一张小巧的嘴为她构造了一张很漂亮的脸,她待人很好很亲切,对学生一视同仁,哪怕是班上最差的学生。 其实我跟她的交往并不频繁,甚至连谈话、扯闲也没有几次。
可她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袁老师非常爱花,在她家的阳台、楼顶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花,我也去“欣赏”过一次。
有一次,我去袁老师那里玩,看见她最喜欢的那盆小叶荷花不知什么原因枯萎了,枯黄的荷叶耷拉着,一只小蜻蜓趴在上面一动不动。我家也有两盆小叶荷花,那 是爸爸从广东带回来的,是爸爸的最爱,他每天都趴在阳台上赏花。
当我得知袁老师的爱花是因为近段时间来为了帮我们补习功课无暇照顾才枯萎后,我便在心中燃 起了渴望的火球——把爸爸的小叶荷花送一盆给袁老师。 可是,小叶荷花那可是爸爸的最爱啊,行吗?我偷偷来到阳台边,在小叶荷花前来回的踱 步,最后终于做出了平生最大的决定,抱走了爸爸的一盆小叶荷花。
在去老师家的路上,我左思右想:“该怎样跟老师说呢?要是她不要怎么办?”不知不觉已来到 了袁老师的家门口,考虑再三后,我举起右手,胆怯的敲了几下门。“嘎吱”!门开了,却是袁老师的丈夫。
我向他讲明来意后,他让我进了门,又热情的拿出水果 招待我。不一会儿,袁老师回来了,她微笑着坐在我身边。
或许是因为紧张吧,我额上冷汗一个劲往外钻,“你走了那么远的路,一定很热吧!快用毛巾擦一擦 把!”说着递给我一条洁白的毛巾。“谢谢老师!”她哪知道我是紧张得冒汗呢!我忽然想起了那盆花,“老师,这是我送给你的花,请你收下。”
“哦!”老师先 是一愣,然后激动地对我说:“谢谢你。那么好的花它,舍得吗?”“舍得。”
我认真的点了一下头。“这花你养得这么好,你一定很爱花,一定很懂它们了?” “没有啦,我一点也不懂。”
“那我给你讲讲吧!”“好啊!”袁老师于是给我讲了许多养花的大学问,我这才知道:原来花的世界也有那么多知识呀!难怪我自己 以前养的花全死了呢! 心中的那份渴望我实现了,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就在我把小叶荷花的那个夏天,我小学毕业了,从此,我对老师的那一份渴望已经变成了无尽的思念,每当在阳台上看见爸爸那盆在风中摇曳的小叶荷花,我就在心里默默地念叨:敬爱的袁老师,您现在还好吗? 2. 梅花有不怕寒冷,在风雪中挺立,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的品质;茉莉花的香气怡人;鸡冠花颜色鲜艳…。
而在这么多的名贵花中,我更加喜爱荷花。
荷花长成后,大片大片粉红颜色的花瓣上透出一点淡白,让人看上去那么美丽,那么动人。荷花的花瓣不仅看上去美丽,而且摸上去也是一种享受。
那柔滑的表面透出亮丽的光泽,花瓣条索纤纤,摸了后让人有陶醉的感觉。清晨,朝阳初生,荷花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荷花上粘满了露珠,在阳光映照下,一颗颗的水珠像粒粒透明的珍珠嵌在花瓣上,透亮欲滴。荷花代表正直、光明正大。
当年包公的官府壁画上也画着一幅荷花图,上面也有“光明正大”几个字。荷花还代表善良、真诚的意思。
相传远古有如来佛祖和观世音,他们坐的便是荷花宝座。荷花不仅美丽,其果实莲子还可以食用,莲子的果肉营养丰富,果肉甜美,中医上称可补气养血。
俗话说的好“红花还得绿叶衬”,如果没有荷叶,荷花也就不会是这样生机勃勃了。荷叶宽大,呈深绿色,让人看了有陶醉在大自然的感觉。
荷花从不和别的花争奇斗艳,也不和别的花比美,只是孤独地立在水中,默默无闻地站着,站在水里,站在风里,站在雨里。送走一个晚霞,又迎来一个朝霞。
可是,它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只能过一个夏季。可人们都会记住它代表正直、光明、善良与真诚。
梅花、茉莉花等虽美,但荷花更美,因为它代表纯洁让人感觉美。我喜欢你,荷花!纯洁的荷花。
7. 以莲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600字左右
乘上一叶小舟,荡过碧水湖泊,推开层层涟漪,欣赏莲花万朵。
莲花,你那孤傲高洁的花,宽大平和的叶,一脉相承的茎,深扎淤泥的根,点、线、面巧妙组合的画,博得了世人的青睐。
莲花,你那窈窕淑女般的丰盈线条,纯洁清秀的美丽色彩,内质外形的完美统一,一往情深的丰富内涵,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你廉洁无暇、清丽纯真之魂的赞誉。
“杨柳枝头甘露洒,莲花池畔慧风生”——是对你怜爱平和、吉祥美好之意的褒奖。
莲花,你有彻底无私的奉献精神。你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全盘托出,从花到叶、到籽、到根,可入菜肴,可作良药,通身是宝,整体奉献。
莲花,你有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你扎根污泥,珍爱自洁,保持天生丽质的本色。虽然环境冷酷哀凉,但你不叹世态炎凉,不怨时乖命蹇,不屈从环境,不沾污纳垢,照样安身立命,随遇而安,处之泰然,追求完美。污者管自污,莲花竟自洁。
莲花,你有独立不迁的鲜活个性。你不倚高枝,花开独朵;你端庄典雅,含蓄深沉;你豁然大度,光明磊落;你清新隽永,雅趣怡然;你璞玉浑金,自洁自爱;你亭亭玉立,别具一格。
莲花,你有友善宽厚的温柔情怀。你善良温厚,谦逊益群,携众而生,择善而从,欣然共处。你那藕断丝连的天然资质,象征着忠贞不渝的高尚情操;你那清丽纯真的天然美质,代表着一往情深的丰富内涵。
莲花,你以奉献美的精髓,个性美的筋骨,自洁美的肌肤,仁爱美的内涵,描绘了一幅真善美的画卷。
莲花,你以求真慕美之意,怜爱济世之情,超然物外之神,优雅风情之态,谱写了一曲真善美的颂歌。
我歌颂你,赞美你,莲花!
我欣赏你,挚爱你,莲花!
8. 以又是一年荷花开为题写一篇300字作文
荷花开了俗话说的好,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朵争娇比艳,秋菊冬梅,特色各有不同,而在这炎炎夏日里,许多娇美的花朵都偃旗抄息鼓,但有一种花,却在炎夏开放,那就是荷花。
清晨,荷花们都把花瓣闭得紧紧的,看不出一点儿要开的意思,像一个娇羞的姑娘用薄纱遮袭住了俊丽的脸庞。太阳就要升起了。
当第一缕金黄的阳光冲破云层时,最大的一朵荷花轻轻地掀开面纱,露出了 *** 的脸颊。这一朵荷花的开放像命令似的,荷花争相开放,事发不可阻挡,不论大的小的,朵朵都是那么艳丽、柔美。
虽说荷花娇,但它柔中带刚。古人曾经这么描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是啊,在欣赏荷花的美时又有谁会想起它生在哪儿,又长在哪儿?荷花能够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开放,是很坚强。黄昏来临,尽管人们还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但荷花却不得不悄悄收拢起花瓣,晚风轻轻吹来,带走了荷花的美,也带走了人们对它的思念。
荷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的每一次生命都是那么的完美,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伟大的奇观么?。
9. 以“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菊、兰、莲、竹,鄙人称之为四雅。
菊多生于秋,生性喜阴,着淡芬芳,气度清雅,无妩媚艳色。
菊乃四雅之一,文人墨客也喜以菊为题,以托自己或他人之高洁之致。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潜的清高可谓人人皆知,他不从俗流,不愿从受官场的污浊,而宁可于阡陌之间着一便衣,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俨然的桃花源,俨然的农家生活,不问世事,与官场隔绝。他受不了谄媚诬陷,亦受不了士大夫们的蒙蔽视听,看不惯君主的昏俗无志,看不惯黎民百姓在宠辱权贵压榨之下的生活。他也想以身体味一下百姓的生活,想亲自躬耕于亩,与菊为伴,以农为生。于是乎,菊成为了陶渊明的象征,菊的淡雅即是陶的淡雅,菊的清高即是陶的清高。
亦然,菊之殁也是陶之殁,一如屈大夫怀瑾握瑜而死,他的死也是幽兰的死,幽兰的芬芳和宁谧也随之湮没。陶潜之败笔在于太过于平淡,他既看不惯世态炎凉,然却没有据理力争,没有倾尽自己全力来为自己、为别人鸣不平,他选择的是逃避,逃离那个是非之地,不再过问所有的一切。这似乎是一种脱俗,可是他有否想到,自己身为人臣,是否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是否该面对人民疾苦而选择逃避……这些自是由后人评罢,可是又有多少人选择了与陶潜一样的做法,又有多少人逃避了自己的责任……
郑板桥爱竹,还记得他与妻小家仆一起居于深幽竹林之中,泼墨写意,尽情描绘着竹的挺拔与宁静,以竹之物性托自己的志向,他也同陶潜一样,有着那种世人所谓的超尘脱俗,看透了世事,不愿再参与到那个纷繁的世界中去了。言其之志可由竹开始,竹确为淡雅之物,单是翠绿和挺拔就已然让所有的物像失去了色彩,绿是渗透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没有什么可以阻滞生命的延续和生命的进展,于是,“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是阿,竹的气节是什么都无法与之相比的,然生命的消逝也在那一刹那间,没有芬芳花朵的竹一旦开花后便意味着了生命的完结,再有节的东西也经受不了那一刹那的残酷。这就是竹,曾经藏匿一生的最终结局,依旧同海棠般凋零。由此得之,与其藏头漏尾,不问世事,不如风火一把,开始的光彩,即使结束也轰轰烈烈,不至于闹个有些人口中“无能之辈”的骂名。我想,选择竹,也是郑的失败之处,针对竹,不是还有“嘴尖皮厚腹中空”的骂名么,这便也是竹的失败之处。
记得有文名为《爱莲说》,文中之莲,是否真如其物,是否真如其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水中之莲,确是一尘不染,宁谧宜人,周敦颐的选择的确不错,一如他的一片冰心、高洁自傲,见解也与众人不同,独具一格。然水中之莲是否真的如他所说,能够寄托他的一切抱怨与不平?以他所处的世道来看,以莲为托除了逃避就只有无能了。有人说要生如夏花,他们喜欢的是夏花的绚烂,然常开于夏的莲有哪点可以称得上是绚烂,既没有牡丹芍药般的妩媚,也没有月季玫瑰般的坚韧,它只是水中的可人,正如周自己所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于是乎,莲之雅仅为小雅,永远难登大雅。
与这几人,这几物相比,屈子的兰草算是四雅中的佼佼者,淡雅之极是无可匹及的,屈子也有着同他们一样的遭遇,被君王猜忌,被同僚排挤,被官场唾弃,然他毕竟与不平斗争过,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赌注,他赌强大的楚国不日而亡,是的,他赌赢了,他以自己无能进言受纳而感到羞耻,无颜苟活于世。这是一个士大夫的责任,也是一个平民的责任,国已破,家何存,民何存?他的死是伟大的死,留下汩汩的江水滔滔不绝,历史的沧桑与不公尽写于此,人间的正气也永存史册。幽兰的芬芳,于宁幽山野间而又香远益清的气息,宣泄着屈原的悲愤,萦绕着那种追求“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戴女萝”的氛围。
四雅之首,非幽兰莫属。其余三物,能以雅字名于生灵,当自由其独到之处,纵然劣处必存,全观已然得人之心,明人之意,载人之志,不可予以唾骂。鄙人言到之处,只是鄙人鄙见,愚拙的很。四雅之名,亦当久存于世,至于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说。
10. 以荷花为题写一个故事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正是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了荷花的“出污不染,”也正是这句话,勾起了我对荷花深深地喜爱之情。 有人说:“荷花全身都是宝。”
我也赞成这句话,别看荷花长得这么美丽,就像是专门用来观赏的一样,实际上,用它的花瓣来做肥料,或者药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它凋谢过后,结出的果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莲蓬,”更是营养丰富,它即可食用,也可药用。更有和它同根生的荷叶,它可以用来泡茶,品茶时,若把眼睛放在茶杯口,让茶的热气沁入眼内,便可保持眼睛清亮,心里觉得无比舒畅。
荷花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它的身子常常浸泡在半水半泥之中,它得不到干净得水,也得不到湿润的泥土,而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虽说可以吸收不少有害物质,但它们经常用嘴咬荷花的颈部或者根部,使荷花的营养减少。 荷花从不懂得争奇斗艳,它只懂得把自己做得更好。
每当夏季来临的时候,荷花们纷纷抬起头来,把自己最好的以免展现出来,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夏季的清凉,放眼望去,除了荷花还是荷花,它们朵朵都是那么美丽,没有好坏之分,我想:它们一定都把自己做到最好了吧! 荷花有着高尚的品质,它的出生地是那么的肮脏,可它确实那么的高雅素洁。 出污不染的荷花,无私奉献的荷花;拥有顽强生命力的荷花;只懂得把自己做得更好的荷花。
它是那么伟大,它不正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吗?如此美丽的生命怎不令人敬佩?。
⑹ 荷花花苞叫菡萏,赏读菡萏诗九首,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九首古诗说菡萏,香从菡萏红苞发,菡萏是荷花花苞,如笔如峰
荷花是我国先民最早利用和喜欢的一种野生水泽植物,荷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不离不弃。所以对荷花的了解热爱多于其它的植物。
很早以前,就已经对荷花的各个部位和状态就有明确的了解和区分。比如荷叶,藕,荷花花开叫做芙蓉,而没有开的荷花,叫做菡萏。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先秦 诗经《泽陂》节录
为什么会区分开了的荷花和未开的花苞呢?这是因为荷花的利用价值非常广泛,人们冬天可以挖掘荷花的根茎,而荷花出水的初夏,嫩荷茎和小花苞,也是重要的蔬菜来源。所以此时的未来的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了另一个专有的名词,叫做菡萏。当然最初肯定是有语言,而后转化成文字,比如菡萏两个字,仍旧可以看出那种象形之美,层层叠叠裹在一起的花瓣而形成的花苞。这是荷花广泛出现和伴随人们生活的一个佐证,因为很少有其它的植物区分如此详细。
先秦时代,爱情如此原始而美好,初夏的水泽,一片青翠明丽,在蒲草和荷叶茁生的水边,看到了俊美的男子。爱情打动了女孩的心,她无数次在记忆里扑捉那初次看到的细节。是看到他走过水泽边,有荷叶,菖蒲,有兰草,还有无数亭亭玉立的荷花苞。
那美好让人炫目的夏之初遇,就长久留在心里了。如果你喜欢和爱上一个人,一切美好都属于他,那向上的青草,那挺拔的荷花苞。
“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 ”魏晋刘桢《公燕诗》节录
这是一首借咏燕子来表达自己初夏游园快意的诗,白天尽兴,晚上还如燕子俯瞰飞过华丽的园林。飞过池塘时,燕子看到荷花已经开花,但是还有无数的荷花苞在池塘林立,被月光镀上一层金纱。这是初夏荷花峥嵘的美景。
“薄游朱明节。泛漾天渊池。
舟楫互容与。藻苹相推移。
碧沚红菡萏。白沙青涟漪。
新波拂旧石。残花落故枝。
叶软风易出。草密路难拫。” 南北朝朝萧衍《首夏泛天池诗》
首夏就是立夏,时在农历的四月份,此时正是水上植物开始繁盛之时,无数的舟楫在天池上,将萍草挤得推移。这里他用了红菡萏,是很符合节气特点的。因为此时的荷花不多,就算有,也是小荷出水,以一点点俏丽的红花苞点缀清丽的夏景。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唐朝白居易东林寺《白莲》节录
唐朝对于荷花的欣赏更带着浓郁的精神审美。比如这寺庙,专门种珍品白色荷花。这是白居易贬谪到江西九江的作品。而江西的荷花自然比北方品种多,其中就有洁白的荷花。
他这里用菡萏三百,是写出了白荷花花苞的茁壮清丽与出尘。
也正是贬谪九江的经历,白居易开始将仕途的苦闷转化成对山水草木的热爱,如果红尘不合适,那么也尽力做一棵白色的荷花吧。恰好,他也姓白。
“檐卜花间客,轩辕席上珍。
笔江秋菡萏,僧国瑞麒麟。 ”唐朝陈陶《题赠高闲上人》节录
为什么要选这首诗?因为荷花花苞像毛笔。这是诗人写给一个清高出尘的僧人的。说他就像秋将上一枝枝如笔挺立的荷花苞,与众不同。的确用荷花形容一个人的俊俏高洁,最恰当的比喻当然是菡萏,而不是芙蓉哦。
“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
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唐朝晁采《子夜歌十八首》
这首唐朝的乐府非常有古风,而且民歌风味十足。先秦和南北朝时代,荷花不独形容女子,反而多形容英俊俊俏的男子。
这句诗很可爱,带着双关。一是说,我要用金针刺开荷花苞,让它开放,就像心爱的男子永远在身边。第二个是说自己每天晚上绣着菡萏,这样你对我的爱就永远不会消失,因为我用相思打动了你。
见莲,是看见莲花,又是享受疼爱。
还是古人多情,绣花也要绣个花未开,好期待花好月圆。
“簿领初休几案清,西轩移枕卧前楹。
香从菡萏红苞发,粉入筼筜翠节生。” 宋朝文同《和仲蒙夏日即事》节录
这是宋朝写初夏的诗,明确点出了菡萏就是荷花的花苞。那花苞已经酝酿和散发着香气,这是清新蓬勃的早夏,因为此时竹子拔节,竹子的新绿和荷花苞的粉红清香,成为夏天赏心悦目的风景。
“分飞屈指十三年,菡萏峰前别社莲。
薄宦偶然来左蜀,孤云何事在南燕。 ”宋朝刘兼《寄酬滑州文秀才师》
许多地方的山都有莲花峰。但是莲花峰并不是指像莲花盛开的样子,反而是一种莲花未全开,山峰如花瓣簇拥的状态。
还有一种独立的山峰,陡峭,独有俊美优雅,叫做菡萏峰。也算是莲花的一种。所以很多诗词写这种山峰,叫做菡萏峰。
“探幽不知疲,前赏方未极。
晨行越高岭,拔地见峭石。
有如万菡萏,玲珑倚秋碧。
东西忽异状,雇步忘所历。” 宋朝 杜范《天柱峰》
天柱峰在江西,是丹霞地貌,但是亿万年的风化和植被覆盖,使这一处形成壮丽的处处奇峰。所以诗人用万朵红菡萏,就是荷花的花苞,来形容这里山峦秀色,是非常生动的。
其中主峰天柱峰就像一朵未开的荷花苞,如果你在太阳明丽的时候远看,这种感觉很是贴切。
这就是菡萏给人的向上的生意。
现代已经很少有人用菡萏来特指荷花花苞。因为随着人们日常饮食的丰富,和文字的演变,菡萏只存在古代的文字诗词里。
不过知道菡萏是未开的荷花,可以了解诗词具体的情境,贴近古人自然的审美。因为当他们写下菡萏这个词时,是对自然和生长充满了期待和愿望。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