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主题下载
⑴ 莲藕之乡布德:美丽荷花今又开,小伙伴们看过来!
听说布德镇的荷花开了,仁和区摄影协会组织小伙伴们前去赏花采风。他们邀请我一同前往,我欣然答应了。
7月15日早上,小伙伴们开了三、四个车,带着各种“长枪短炮",赶往布德镇。
01莲乡往事 历历在目
说起布德镇,我总是怀着一种亲切熟悉的情怀。2002年一2004年期间,我曾经在哪里工作过。
布德镇种植莲藕的时间始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左右,那时村民种植的莲藕主要是用作鲜食的根藕,范围主要分布在新华水库周边区域,后来开始逐步向下拓展。由于生长环境优越,布德镇的根藕可以在春节前夕和国庆前夕采收两季,经济效益良好。
根藕以长根茎为主,基本上不怎么开花,偶尔开一两朵,村民都会把它掐掉,担心会影响藕根的品质。所以,根藕没有观赏价值。
我在布德工作期间,乡村旅游兴起,出于发展乡村旅游的需要,镇里开始引导村民种植花藕,以吸引城里人来观光旅游。
为了开拓眼界,我曾经带了10余名镇村干部专程去云南省文山州的普者黑考察学习。随后又派科技副镇长带着几名村干部去长江中下游花藕产区引回了一些花藕品种,分发给村民试种。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布德镇有了以观赏为主的花藕。
02种植花藕 旅游初兴
布德镇大面积种植花藕还是最近几年的事。镇里利用上级的项目资金,整理高低不平的土地变成集中连片的藕田,扩大了花藕种植面积,新修了观赏道路,设置了引导游客的标志标牌。这些措施,使得游客观赏荷花时更加安全和方便。慢慢地,布德镇的荷花,逐渐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成了本地网红的打卡地。每年荷花绽放的季节,总是会有爱花之人前去观赏。以观赏荷花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正在兴起。
03花在景在,要赏赶快
我们一行到达布德镇政府后,镇里的文化干事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赏花之事。
我们先观赏桥下面的那一小片荷花。
这里的莲藕大约只有十余亩的样子。面积虽然不大,却长得很好,很茂盛。
荷叶青翠碧绿,层层迭迭,挨挨挤挤,铺满了整块藕田。茎杆挺拔,支撑着硕大的荷叶,向着天空张开。太阳刚升起不久,温度还不高,一些昨夜的露珠凝结成的水滴还残存在叶子里。微风吹动时,荷叶左右晃动,它们滚来滚去,似珠子般晶莹剔透。
更吸引我们眼睛的当然是荷花了。
这片荷花正处在初始开花状态。一个一个的花骨朵从田里冒出,向上生长延伸,努力冲破层层荷叶的遮挡,在它们的上面露出头来。在阳光的照耀和暖风的吹拂下,一个个尖尖的花骨朵次第绽开,舒展开片片花瓣,宛若少女春风荡漾的笑脸。
荷花的颜色以粉红色的最为好看,从花瓣尖向根部往下,颜色从白色逐渐变深变红,到花瓣根部时,几乎是很浓的粉红色了。整朵的荷花看起来显得清新雅致,非常的漂亮!除粉红色外,这里的荷花还有金黄色的和纯白色的,看起来也很美丽。
一走近藕田,小伙伴们立刻就被吸引了。大家纷纷拿出“家伙”,疯狂地拍摄起来。网红在藕田里摆出各种姿势,与荷花相互映衬,摄影师的专业相机快拍慢摄,忙个不停。有用广角镜头拍的,也有用“鱼眼"拍的。有从上面拍的,也有从下往上拍的。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拍出的都是荷花绰约的风姿。
这一片,小伙伴们足足拍了两个小时。之后,又转到桥上面那一大片去拍摄。
这一大片藕田,面积至少是桥下那一片面积的四、五倍,个人觉得没有桥下那一片长得好,花也开得不如桥下那片多,没有那片好看。不过,依然有不少人在这一大片中观赏拍摄。
我除了拍照片外,还录了好几个视频。最近的两个月,都是花藕的开花期,错过了这个季节,要看荷花,唯有待明年。
离开布德时,我心里有些感慨。书写于下:
七月湾里头,荷花上莲头。
迎风次第开,花姿正绰约。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君欲赏花姿,速速入湾来。
⑵ 有一种锁屏是荷花的,拖动荷花的水滴解锁的主题,哪里有
现在锁屏软件有太多种类了,文字锁屏就挺好的,里面可以设置滑动锁屏,九宫格锁屏,不同锁屏主题,还有很多壁纸更换
⑶ 荷花的主题是什么
荷花是清廉自持,高雅清洁的象征,喜欢荷花的朋友可以看看一涵汴绣的《莲荷清韵》新中式三联屏,适宜悬挂在书房,餐厅以及卧室,别有一番韵味。
⑷ 以荷花为主题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以荷花为主题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荷花为主题作文1
暑假,我去奶奶家的荷花湖看荷花。阳光照在湖面上,反射着叠叠波光,就像一幅美丽的画。湖中荷叶田田,清淡美丽。几条活泼可爱的小鱼从荷叶下游过,生怕打破平静的画面。在墨绿的荷叶从中,一支支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这彩纱的仙女。
以荷花为主题作文2
今天,老师给我看了一幅画,它的名字叫《荷花图》。
有一个水池上长着许多荷花,荷叶好像漂浮在水面,像没有杆一样,荷花的杆上有许多刺,花瓣是粉红色的,花瓣顶很尖,花蕾是黄色的。有的花绽开了笑脸,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不肯开放,看见“小姑娘”,我不禁想起: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想变成荷花,让别人欣赏我的容貌;我想变成荷花杆,不让别人伤害我;我想变成荷叶,想永远“睡”在水上。
这幅画多美啊!我真喜欢它。
以荷花为主题作文3
有人喜欢国色天香的牡丹,有人喜欢凌寒独放的梅花,但我,却喜欢荷花,因为她是花中仙子。
说起来荷花,可真美呀!美丽的夏天一到,成千上万的荷叶中,无数朵漂亮的荷花缓缓盛开,就像一幅画,更像一首诗。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塘里,清清的水中有小鱼游来游去,荷叶上有“音乐大师”——青蛙在呱呱叫。几只“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的肥鹅在玩耍。
我喜欢花中仙子——荷花。
以荷花为主题作文4
天气渐渐的热了,夏天来了,公园里的荷花也开放了,于是在周末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看荷花了。
来到荷花池的时候,我被荷花的美丽给惊呆了,池子里的荷花开得十分的有活力,大大小小的荷花,在荷叶的遮掩下开得十分的绚丽。有的荷花看起来像一个做了什么错事的顽皮的小孩子,一直低着头的样子,十分的娇羞与可爱,还有的桃花凑在一起,像是几个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说话说得不停的小女孩,还有的荷花,独自在池子的角落里开放,像是一个在孤芳自赏的忧郁的人。
各种各样的荷花真的是好看极了,我和妈妈在傍晚的时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里。
以荷花为主题作文5
今天我去植物园看荷花。荷花的样子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孩子正在认认真真地思考问题,看那小脑袋瓜儿都快长出火来了。有的像成熟的女孩,正在翩翩起舞,还有的像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在边疆站岗……看,荷花下面又来了一群小鱼儿,多可爱的小鱼儿呀!荷花就像小鱼儿的妈妈,小鱼儿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多幸福呀!
去年我来的时候荷花还是花骨朵呢!今年就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荷花了,变化可真大呀!我自言自语的说。看了一下午荷花,最后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
以荷花为主题作文6
清晨,我来到花园看荷花。
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把湖面盖得严严实实。
翡翠伞下,鱼儿游来游去,有的躲在伞下捉迷藏,有的调皮地跃出水面,然后又一头扎进水里。这时,你会看到荷叶上滑着几颗露珠,还有的懒洋洋地睡在伞下乘凉。
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好一幅迷人的景色。
⑸ 关于荷花的诗句赏析
1. 关于荷花诗句的赏析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
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赏析]: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
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
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
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炼,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
2. 有关荷花的古诗及赏析
关于荷花的古诗词 采莲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桑子 (晏几道)白莲池上当时月, 今夜重圆。
曲水兰船,忆伴飞琼看月眠。 黄花绿酒分携后, 泪湿吟笺。
旧事年年,时节南湖又采莲。 莲花 (清·王文治)长夏阴阴万绿棑,杖藜转过别峰来; 方塘水静无风动,一朵白莲随意开。
莲花 (清·张问陶) 新雨迎秋欲满塘,绿槐风过午阴凉;水亭风日无人到,让与莲花自在香。 荷 (清·费丹旭) 一棹西泠路,芰荷开绕塘;歌声起何处,飞出两鸳鸯。
残荷 (齐石白) 山池八月污泥竭,犹有残荷几瓣红,笑语牡丹无厚福,收场还不到秋风。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采莲 (南朝· 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子夜吴歌(其二) (唐·李 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采莲歌 (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芙 蓉 (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咏荷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古风(其二十六) (唐·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折荷有赠 (唐·李 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祖孙登)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越 女 (唐·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黄莺儿 (宋·晃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 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飐芰荷风,细洒梧桐雨。 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 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
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鹧鸪天·赏荷 (金·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
暮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回文·夜雨寄远 (不详) 风荷冷碧水,骤雨暮云浓。明月孤舟小,雁归阻远峰。
峰远阻归雁,小舟孤月明。浓云暮雨骤,水碧冷荷风。
悠游莲田 (不详) 春之莲:朝露映晨曦,鱼戏动新荷。夏之莲:莲叶何田田,小镇添新装。
秋之莲:轻风送凉意,莲池坠粉红。冬之莲:寒风枯土黄,残荷生藕红。
谒金门 (南唐·冯延己) 杨柳陌,宝马嘶空无迹。 新著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
梦觉巫山春色,醉眼飞华狼籍。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为爱莲房都一柄,双苞双蕊双红影。雨势断来风色定。
秋水静,仙郎彩女临鸾镜。 妾有容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
花却有情人薄幸。心耿耿,因花又染相思病。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一夜越溪秋水满,荷花开过溪南岸。贪采嫩香星眼慢。
疏回眄,郎船不觉来身畔。 罢采金英收玉腕,回身急打船头转。
荷叶又浓波又浅。无方便,教人只得抬娇面。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
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
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
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采莲曲·古今乐录 和云:"采莲渚,窈窕舞佳人。" 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
为君侬歌世所希。 世所希,有如玉。
江南弄,采莲曲。 采莲曲·古今乐录 和云:“采莲归,渌水好沾衣。”
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莲疏藕折香风起。
香风起,白日低,采莲曲,使君迷。 采莲曲 (唐·崔国辅) 玉溆花红发,金塘水碧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
3. 描写荷花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枯荷》 宋·许棐万柄绿荷衰飒尽,雨中无可盖眠鸥。
当时乍叠青钱满,肯信池塘有暮秋?【注释】衰飒:衰败凋残。青钱:喻指荷叶。
肯信:怎信、岂信。【解读】讽喻之意。
繁萎荣枯,自然之序;盛衰兴替,人事之常。一反赞美惯例而另辟一径,以荷花的荣枯以喻人事盛衰,皆作者自表心意而使其然。
东坡云:“荷尽已无擎雨盖”,前二句意本此,着力演绎其“枯”。 下半以回顾为转、以议论作结,可惜是回到了宋诗说理的窠臼。
作者面对衰败已尽的枯荷想到了现实:荷在盛极时可是绿盖满池塘啊!那时会想到在肃杀的秋天衰败凋残的惨境吗?会相信这个枯败殆尽的结局吗? 转句用“青钱”喻荷叶,就通过阿睹物“钱”把物事扯到人事上来了。人事沧桑、命运盛衰,那些得意忘形、趾高气扬之辈,会想到将来可能有破败的一天吗? 比兴得体,讽刺辛辣,有如当头棒喝。
4. 古诗荷花的诗句即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名句赏析——“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5. 关于荷花(莲花)的古诗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①一色裁,
芙蓉②向脸两边开。
乱③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王昌龄集》。
【注释】
①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②芙蓉:即荷花。③乱:混杂。“乱入”指采荷女子在荷花池中。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6. 荷花的诗句以及赏析
描写荷花的诗句及赏析: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出自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3.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出自南朝诗人民歌的《西洲曲》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
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5.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出自宋代诗人姜夔的《湖上寓居杂咏》花园的围墙曲曲折折,柳树在夜色中昏昏暗暗,若隐若现,人静山空,小窗内射出一盏孤灯的亮光。
池塘里荷叶像云彩一样弥满并送来阵阵香气,一只小船摇曳着,乘着夜色驰向萧山方向。
7. 五首荷花的诗句及赏析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五律 荷 清·纳兰性德 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
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秋荷 清·郑燮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8. 关于莲的诗句和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⑹ 荷花的主题是什么
一、主题 主题思想是文艺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揭示出来的问题,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人教版 《自学辅导》书指出,《荷花淀》“表现了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⑺ 如何下载华为荷花韵主题动态壁纸
直接在手机里打开主题应用,在主页上进入到动态壁纸里面,在里面搜索荷花关联为主题,的时候就会出来很多与荷花的一些主题动态,根据自己喜欢的下载就可以,注意,有些是收费的。
⑻ 以荷花露珠莲叶为主题的手机qq聊天背景
首先来鉴赏一下这首小诗:露珠所存在的位置有两个,一个是在枫叶上,一个是在荷花上。早晨的露珠,是晶莹而透明的,秋天的枫叶是深红的;那荷花,显然是白色的。当晶莹的露珠落在火红的枫叶上的时候,露珠因为吸收了枫叶红彤彤的色彩,穿透自身,折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华;而当露珠落在白色娇媚的荷花之上,珠花一色,露珠尽管仍然剔透,却再也不能放射白色的光,只留下忧伤的苍白。 小诗用“闪烁”和“苍白”来表现露珠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感受,“闪烁”一词,把露珠的特点展现得鲜明突出,也凸显了露珠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那种自豪和成就感;“苍白”一词,却体现了露珠在湮没在浑然一色之下默默无闻的忧伤。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因为枫叶颜色的映衬而“红红的闪烁”,露珠是快乐的;诗歌描写荷叶上的露珠“苍白的透明”,还用了一个比喻:“泪滴似”,“泪滴”这个喻体透露了露珠的沮丧、悲伤情绪。如果露珠在这种情况下是快乐的,喻体肯定不会用“泪滴”。由此可见,短诗是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了处于不同境况下的露珠悲喜态度不同。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为题展开;从叶的角度来看,枫叶只是颜色为红色,质地、光洁度、功效等等并不比荷叶强,而露珠却因居枫叶之上而喜,居荷叶之上而悲,可见露珠对环境优劣的判断并不正确,由此及彼,生活中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人不在少数,由此,似乎也可以从“如何正确看待环境”或“如何正确认识事物”方面立意…… 这样,这首小诗的寓意就表现出来了,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 一、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二、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 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 三、用人问题 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 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露珠”的两种不同境遇,可以启示我们如何看待“露珠”问题,当我们遇到“露珠”的苍白,到不如换一种“枫叶”的思维,这样“露珠”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可以拟题:《“露珠”的启示》 总之,可以来说: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顺应环境,才能成为人才;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等等,我觉得也是切合材料主旨的 ◆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这次约有1/3的同学作文存在离题或偏题现象,归结原因是对这首意象派小诗学生不能较好地把握,与很明确的“概念性”话题作文相比有一定的难度。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