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针荷花
1. 香包的制作方法
准备材料:布、剪刀、针、线、香料、棉花、穗子、珠子
步骤:
1、准备一块长方形的布。
(1)长短针荷花扩展阅读:
在民间荷包中,占相当比重的是香包,香包里装有香草之类的药品,包面上绣制着“五毒”,即蝎子、权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它原是五月端午的节令物品,为了防止各种毒虫猖獗,侵害人体,人们相互馈赠,挂在衣襟或帐勾上,以避除“五毒”。就形状来看,有虎形的,鸡形的、如意形的、寿桃形的、编幅形的,以取意于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富有深厚民族心理基础的绣荷包,在民间文化中,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2. 四川蜀绣的蜀绣针法
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很短的针脚,一般用在绣好的绣面上,为了更能体现色彩的调和,按刺绣物
蜀绣
象的具体需要,用二二或二三针闩,一般只用两色。深的闩浅色,浅色闩深色。此种针法适用于绣制山水和孔雀羽毛等,以体现其真实和色彩。 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有规律的长短针,每层的色不一,而见缝插针,头一层是长短的密针,长的
蜀绣
E1在短针内,第二层E2在长的内,二层以下是稀针盖在第一层上,第三层的针脚需搭在第一层的线上,这种针法可以浸色,多用于绣花卉翎毛。 蜀绣绣艺绝天下
蜀绣的发展基于蜀地富饶,尤其是所产丝帛质好量大(著名的南丝绸之路便始发于成都),故唐宋时“茧丝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宋史·地理志》),“民织作冰纨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成都繁华富丽,生活享乐而艺能有所工,史称“成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殆牟于上国”)《隋书·地理志》)。良好的社会物质条件与优裕的精神氛围使得绣艺妙绝天下。
民间凡富裕士子游女也多衣锦绣。《花间集》词多咏五代蜀中男女情事,时有刺绣方面描写,如“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锦浦春女,绣衣金缕,雾薄云轻”(韦庄);除穿戴又借多种绣品及图案抒发情思并点染境界,如“红烛背,绣廉垂,梦长君不知” (温庭筠),“绣鸳鸯枕暖,画孔雀屏欹”(顾曾)等等,尽管是词人之语,也可探知当时风俗;女红之盛,由闺阁的特定背景描写可见一斑,如“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韦庄),“后园里看百花发,香风拂绣户金扉”(毛文锡),诸如此类,几乎成了香艳脂粉套语,如“绣户”不少是指大户人家雕梁画栋的屋宇,如王倨“绣户雕轩文杏梁”。上举词中每每用金钱绣鸳鸯鹧鸪,那直是富豪之女的事,如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所谓绣楼绣阁,当是大家闺秀的所在。但也看出刺绣及绣品在妇女生活中的重要。 蜀绣传绘画之神韵 灭针线之痕迹
古蜀绣品极少传世,较早的“北宋蜀绣双冠图片”(现藏西南师范大学),绫地,绣片高44厘米,宽30.7厘米,上绣二株鸡冠花、孤屿、水草水波纹,一雄鸡屿上昂首振翼催晓,上端钤“明昌御览”玉玺一方。明昌是金章宗皇帝年号,可能是宋朝廷赠给金国的。中国古代的山水花鸟画的成熟期在五代,其突出代表便是西蜀南唐的画家如黄筌、荆浩等。宋人之绣,针线细密,其用线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花草禽鸟之绣非如此细密而不能工不能真,加之题材之自然清新,比较龙凤及汉唐流行纹样更富于生活气息。后代言及绣者之工,就说“工仿宋绣”,赞扬“精刺绣”者,即言其“能灭去针线痕迹”,直称“针神”。此乃仿宋画之工,甚至有直谓“绘绣”的。
明代秦良玉锦袍也是蜀中今所见稀罕绣品。一为蓝缎并金绣蟒袍,胸背襟袖均并金刺绣蟒纹,又间彩绣万福、如意、云纹、宝相花纹等;一为黄缎 秦良玉平金绣蟒凤衫,除蟒纹,胸背又绣双凤,裙脚彩绣寿山福海,空白间绣彩云。秦良玉乃一代名将,崇祯帝曾召见并赋诗表彰其征战之功,云:“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身着蜀锦缎精绣蟒袍驰骋疆场,其俊美英武非男儿可比。服饰之用黄色在隋唐为皇帝所兴,宋元以后赤黄、丹黄、浅黄更为皇朝所专用。秦良玉因召赐“太子太保诰封一品夫人”,故可服黄缎蟒凤纹袍衫。《古董琐记》载石柱有秦良玉锦袍,极长大。有作《秦良玉锦袍歌》:“……宫锦归来抚战袍,镂金错绣皆天泽……锦袍乐府蛮女唱,弓衣合绣都官篇”(见清王培荀《听雨楼随笔》引)。可见这件原藏石柱县 秦良玉家庙的精工细做之战袍非常有名。 蜀绣显著的特点,具一气呵成,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
一首唱少女给情郎绣荷包表达爱心的四川民歌,有句“为绣荷包儿有人求,……瞒倒爹娘绣得忙”,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互生恋情,违背父母之命,私送信物,故要瞒着。荷包随身佩带,除装钱物又作装饰,元杂剧明清小说服饰描写每每提及,欧阳修的“紫荷垂橐”即言此物。因以彩色丝线刺绣,故必出自闺阁,送心上人,图案绣鸳鸯或并蒂莲,喻有情人终不分离,针针线线,极尽工巧,最见女子惠心深情。荷包未必都特别,然而刺绣确非等闲手段。先秦典籍记“观古人之象”时,把“作会”(即绘)与“绣”并提,说“画缋(绘)之事,杂五色……五采备谓之绣”(《尚书》《周礼》)。画绣皆用色,且“绣亦须画乃刺之”,可见其不简单。汉以前刺绣主要是衣裳,王充《论衡》:“刺绣之师,能缝惟裳”。所谓“绣”,文绣(《礼记》)。只有皇帝服装才以五色绣之。据说周代以绣文绣区别以葛布与丝帛为材料的绣品。《史记》载“楚庄王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华屋之下”皇帝宠物穿绣图丝衣显是极尊贵;战国“齐纨鲁缟”很有名,这大概与齐郡尚刺绣、“恒女无不能”有关,丝织绣品大量制作在当时是极奢侈的,所以齐国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衣因绣而尊,便有等级之分,古代正史上的《舆服志》详列此种差别,谓之“典章兴矣”(《旧唐书》)。不仅如此,丝帛必须“加五采之巧,施针缕之饰”,方显珍贵,这正是“织锦刺绣,名曰卓殊”《论衡》的奇能,也是中国“女功之始也”(《礼记》)。王充论儒生之富于才学,比“犹女工织锦刺绣之奇也”。尤其商业发达生活侈靡之地刺绣更见兴盛,且名家一出,便自成流派。 蜀绣辉煌: 朝廷授五品军功 巴拿马国际金奖
作为专门技艺,历史上刺绣常为朝廷官府控制,如宋朝廷始设文绣院,招纳绣工专为皇室绣制御服及装饰品,元代在全国各地设有绣局,明代设内廷作坊专管各项工艺制作,清代同类机构叫造办处。这些官方机构除了督造朝廷政府所需,对刺绣行业的正规确立,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也起到积极作用。如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成都成立四川省劝工总局,内设刺绣科,聘请名家设计绣稿,同时钻研刺绣技法。当时一批有特色的画家如刘子兼的山水、赵鹤琴的花鸟、杨建安的荷花、张致安的虫鱼等入绣,既提高了蜀绣的艺术欣赏性,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刺绣名家,如张洪兴、王草廷、罗文胜、陈文胜等。张洪兴等名家绣制的动物四联屏并获巴拿马赛会金质奖章。张洪兴绣制的狮子滚绣球挂屏又得清王朝嘉奖,授予五品军功,为蜀绣赢得很大声誉。
但蜀绣之形成专业比官方劝工局更早。道光年间(1830年),民间组织的三皇神会成立。这是一个由铺(店主)、料(领工)、师(工人)组成的刺绣业的专门行会。这种正式垂版立行,建立行规,确定专业分工,维持行业内部各方(如生产、销售等)的利益,表明蜀绣已从家庭逐渐进入市场,形成广为社会所需的规模生产。那时成都的刺绣手工作坊在九龙巷、科甲巷一带有八九十家,到官方劝工局成立,蜀绣业更加兴盛。如三皇神会时的刺绣主分三类:穿货(生产礼服、霞披、挽袖及其它实用品)、行头(剧装)、灯彩(红白喜事用的围屏、采帐等),到劝工局时期,实用品外更丰富了刺绣欣赏品类,如条屏、中堂、斗方、横披等,题材除以古代名家画作如苏东坡的怪石丛条、郑板桥的竹石、陈老莲的人物等为粉本,又请当时名画家设计绣稿,并绣制流行图案,既有山水花鸟、博古、龙凤、瓦文、古钱一类,又有民间传说,如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吹箫引凤、麒麟送子等,也有隐喻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的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金玉满堂、凤穿牡丹等,十分丰富。 蜀绣在民间广为流传男绣工独树一帜
蜀绣在民间广为盛行。当时成都周围郊县农村以刺绣为副业者众,有些家庭代代相传,故民间不乏刺绣高手。但劝工局对刺绣大力研究与创制反过来又促进了民间刺绣业的发展,刺绣商号及绣铺增多。市场需求刺激着蜀绣工艺的提高,随着绣技精进,蜀绣名声大噪,据说清代有不少宫廷绣来自四川,《成都通览》云劝工局所出之品为天下无双之品,以东洋之绣工较之,出于东洋十倍矣。这自然有赖于蜀绣固有传统。据统计,蜀绣针法有12大娄,130余种之多,是四大名绣之最丰富者,而70余道衣锦线更是蜀绣所独具。所以当时来成都的外国人,多购买数十年外之旧绣品为玩物,能出重价,如女人之裙幅,购去即作门帘;官场之,购去即作茶几上之盖面;神会之绣帐,购去即为壁上之屏幅(《成都通览》),当然还是以其精致的绣图为珍;实用转而为玩赏,自是其审美价值的提升。从方志所列清末成都之绣工出品及劝工局之绣工出品工程,可见蜀绣在当时已非常注重日用品的出产。这是蜀绣民间性突出的方面,生活需用,民间即不乏绣制。城乡妇女闲时多自绣鞋帽枕套头巾甚至帐帏被面等,操练极精者即成高手。如成都王松轩女史便自制彩线,以名家粉本绣之,尤工小品,市多争购。那时绣品时兴,尤今青年之穿休所以爱家多慕世间名品。如上海露香园顾氏之绣,由明代传至清,着意宋元名画题材入绣,点染成文,无不精妙,世称顾绣,是典型的闺阁画绣,几成民间刺绣代表。清末成都同苏杭相同,锈铺多打顾绣招牌,虽属意包装,以示其绣品上佳,但也昭示蜀绣能吸纳顾绣技艺。据说清道光年一从苏州调任四川的官员随带戏班中便有三个绣衣师傅,均为男子,皆顾绣技法。后招徒授技,顾绣之法遂融于蜀绣。于今蜀绣老艺人几乎都是男子,其因就是当时招徒囿于世俗之礼而不能招闺中女。 蜀绣面临失传有识之士呼吁保护
今天四川的刺绣似又回复女儿本色,难见男性绣工。梁张率《绣赋》有云:寻造物之巧妙,固饰化于百工……顾影自媚,窥镜自怜,极车马之光饰,尽衣裳之妊妍……言绣之技,绣之情,绣之美,非女儿之作不能形容如此。若没有女工的刺绣印象,又焉能领略绣绷花鸟逐时新,活色生香可夺真的闺中情景及感受金针银脚从人看,愿度鸳鸯满世间(清樊樊山《忆绣》诗)的儿女情怀。四川蜀绣的刺绣工场远不是过去小姐绣楼的情调,也非慵线懒针,作为一门古老工艺,蜀绣以其独特的技法(如双面绣、双面异色异形异针法的三异绣)与富于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如芙蓉鲤鱼、竹林马鸡、山水熊猫花鸟人物等)受东西方人青睐,因是商品而能购得,因是工艺品而能蕴含并传导民间文化,这又是蜀绣及其爱家的幸事。
进入新世纪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绣花充斥市场。随处可见人们身上、包上都有电脑刺绣的图案,既经济又美观。谁还会费时费力去搞个蜀绣图案在身上呢?加之蜀绣老艺人眼睛都已经不好使唤了,年青姑娘又不愿意学,也没那耐心坐得住。所以我们四川这一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就面临失传、绝迹的境地。
3. 刺绣有哪些种类
刺绣种类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等。
扩展阅读: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
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绣按照材料又可分为丝绣、羽毛绣和发绣。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明代刺绣中最著名的是顾绣。
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花色品种达上百个。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随着时代的变化,乡品内容有所更新。同时一些传统绣品已进入外贸市场。
转自网络——刺绣
4. 想自己制作香包该怎样做呢
香包的制作工具:
制作香包的工具主要有铅笔、剪刀、针。铅笔主要用于绘画稿样和绣样,也就是制作香包前的图形样本。剪刀主要用于裁剪纸卡样板、布面以及制作过程中的修剪工作。 最好选用尖口剪刀,因为尖口剪刀容易修剪细小转折的部分。针主要用于表面刺绣和接口缝合以及样板的固定,制作香包的针有绣花针和缝衣针两种。
1. 粽子香包
是传统的缠绕香包,也叫粽子香包。粽子香包的制作要经过做骨架、填充香料、缠绕、装饰四个步骤。
(1)做骨架
准备一张宽8厘米,长40厘米的硬纸板,用硬纸板制作出粽子的主体模型,先从一端折出一个三角形,依照这个三角形继续向前折,在三角形的边缘处用力,按压形成折痕,翻转,按正反两个方向折叠,直至折到纸板的另一端,余下的边缘沿三角形的边缘折出一个折痕,此时,长方形纸板上总共有10个三角形,依据折痕方向就可以折叠成一个立体粽子形状了。
用剪刀把多余的小边的一个角剪下,并把这个小边插入到骨架的缝隙中,这样一个粽子形状的立体模型骨架就做好了。
(2)填充香料
取一些棉花蘸上香料,填放到骨架中,香料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或是想要达到的功效进行选择,再用透明胶带固定封口。
(3)缠绕
为了呈现美感和层次感,缠绕棉线时按照由浅到深的过渡色搭配。先选用浅颜色的线,在这里我们选用的是黄色棉线,将线固定在骨架的一个角上,用透明胶带固定,接着就可以缠绕了。
缠绕时,沿着顶点的三个边顺序缠绕,这里需注意的是,每次缠绕的力度要保持一致,以免造成彩线不均匀,粽子表面不平整的缺陷。当缠绕至1厘米宽时,就需要换用颜色稍深一点的线了,将两种颜色的线打个死结,剪掉多余的线头,继续按照先前的顺序缠绕,这里需注意的是缠绕时最好将接头处压在下面,以保证表面的美观。按照每种颜色的棉线1厘米的宽度,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调换棉线,直到六个面都缠绕完成后,将多余的线头赛入缠好的线中,缠绕香包的主体制作就完成了。
(4)装饰
为了便于悬挂和增强美观的效果,我们还需给香包制作挂绳和吊穗儿。
先取长度45厘米左右的尼龙绳,对折后系一个扣,缝制到香包的一角上。挂绳制作完毕后,用线将铜铃、彩珠串在一起,缝在香包的三个底角上。接下来为了丰富缠绕香包的视觉效果,我们再制作一个吊穗。
取尼龙绳或绣花丝线,按照20厘米的长度,反复缠绕,或依据自己想要的长度、粗细决定缠绕圈数。用剪刀将线圈一端剪开,取一个圆纸筒放在尼龙绳中间,把尼龙绳均匀地分布在纸筒周围,取一根不同颜色的绒线缠绕固定。在做好的吊穗儿上再穿上几粒彩珠,将吊穗缝在缠绕香包的底角上,一个漂亮的立体缠绕粽子香包就制作完成了。
2. 老鼠香包
制作立体香包——老鼠的步骤较多,它包括画稿样、剪纸卡样板、粘布衬、裁剪、画绣样、绣花、缝合、填充、做底九个工序。
(1)画稿样
在硬卡纸上绘制出老鼠的身体和耳朵,只需画出图案的轮廓就可以了。图案大小可根据实物或个人需要绘制。
(2)剪纸卡样板
用剪刀延稿样边缘剪下,这就是制作香包所需的纸卡样板,我们可以将这个样板保留,作为长久使用的模板。
(3)粘布衬
由于布面柔软不易成型,达不到立体效果,所以需给布料粘上一层衬布。
将衬布表面均匀地涂抹上浆糊,把我们所需的长方形布面粘贴在上面,这里需注意的是,衬布一定要粘贴在布料的内面上,以保证布料的正面朝外。
(4)裁剪
按照所需布料大小把多余的衬布剪下,将布面对折,因为立体香包是双面的,所以我们需要准备两块制作老鼠躯体的面料。将剪好的纸卡样板用线固定在布料上,依据样板形状剪出老鼠的身体,拆下固定线,这样两片老鼠的躯体就成型了。 用同样的方法剪出老鼠的两只耳朵。再取一块儿红色绸缎布按照耳朵形状再剪出两片,作为老鼠耳朵内侧衬布,裁剪时需注意红色衬布略宽于黑色主料,为日后缝合留有余边。
(5)画绣样
为了增强美观,提高观赏性,我们要在老鼠的身体表面绣上花纹。在刺绣之前需要在布料上画上各种花型图案,作为刺绣的依据。
(6)绣花
按照画好的绣样绣出花朵、树叶、老鼠的爪子和眼睛。香包的绣制技法包函了庆阳陇绣的掇、绌、贴、挖、补的手法及平、参、齐、绷、叠、挖,藏,打节,圈金等针法。融粗犷与细腻,古拙与秀雅为一体,尽展古韵新姿。
为了增添花朵的立体感,可以运用缠绕打结的针法绣制出几点花心。用光片充当老鼠的眼睛,光片周围用线包缝起来,使整个老鼠看起来活灵活现。
再绣上眉毛,给老鼠又增添了几分神韵。
(7)缝合
主体刺绣完工后,就可以把各个单片布面缝合在一起了。先将黑色耳朵与红色布衬合并,将红色布衬预留的边缘折到两片布中间,用包针法缝合。为耳朵绣上三道装饰线,这样可增强视觉效果 。然后将两片躯体布面正面相对,背面朝外,从嘴部延背部开始缝合,至背脊最高处。将老鼠躯体翻转过来,这时老鼠的形状就显现出来了。
老鼠尾巴制作,取数根黑色棉线,两只手分别捏住棉线的一边,向相反的方向拈,直至棉线产生一定的张力,将线的两头相对,松开一只手,棉线自然拧在一起,用线将尾部缠绕,打一结。
将做好的老鼠尾巴逢合到老鼠的躯体上,继续将老鼠的背脊缝合完成。
为了使老鼠看起来更具有立体结实感,还要延背脊缝出一条直线,使背脊突起出来,然后将耳朵连接到躯体上,这样老鼠的缝合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8)填充
取棉花粘上适量的香料填充到老鼠腹腔内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香料尽量要用棉花包裹起来,以避免日后,香料从包体缝隙中渗出,使香包失去香味和药用价值,将老鼠腹部填充饱满即可。
(9)做底
老鼠的躯体填充好后,腹部的棉花还暴露在外面。
所以我们需要给老鼠的腹部缝一个底。 取一张白纸,将填充好的老鼠放在上面,然后沿着腹部形状勾画出轮廓来。需注意的是,绘制的轮廓要略宽于老鼠腹部现有边缘,为日后缝合留有余量。将样底剪下,依照样板在红布上裁剪出老鼠的底。将红布边缘向内翻一个小边与老鼠躯体缝合在一起,再用少许棉线折叠多次,做为老鼠的胡须,缝在老鼠的躯体上,这样一只立体老鼠香包就制作完成了。
3. 元宝香包
元宝香包属于补花软香包,它的制作只需在主体布料上缝上几个不同形状的图案,再配上些装饰物即可,而且不需要衬布,手感松软,制作相对简单。
制作补花软香包包括粘衬、绘制补花、粘布料、裁剪、贴补花、固定补花、缝合、填充香料、装饰九个步骤。
(1)粘衬
取适量的布面粘贴在衬布上,作为制作补花的原料,粘衬主要是为了增加补花的硬度。
(2)绘制补花
制作的这个补花软香包上有一个蝴蝶和一个荷花补花,所以按照事先做好的样板在布衬上勾勒出莲花、荷叶和蝴蝶的轮廓,沿边缘剪下,备用。
(3)粘布料
在荷花的衬布上贴上粉色的布面,荷叶贴上绿色布面,蝴蝶贴上红色布面。
(4)裁剪
把补花衬布边缘的布料剪齐,这样补花就制作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取一块黄色绸缎布,裁剪成正方形,作为香包的主体。
(5)贴补花
将布料两个对角对齐折叠,形成一个三角形。再把蝴蝶补花涂抹上胶水,粘贴到三角形中间,把黄色绸缎翻转过来,同样将荷花粘贴在中间,然后再把荷叶粘贴到荷花的底部。
(6)固定补花
为了使补花更加坚固,看起来更美观,我们还要在补花周围缝上一圈绣花线。
荷花缝好后,我们就可以缝制蝴蝶了,为了使蝴蝶看起来更加逼真,我们可以用黑色装饰线以打圈的方式为蝴蝶做出眼睛,最后再在蝴蝶的身体两侧各缝上两枚光片,这样一个闪闪发光活灵活现的蝴蝶补花就缝制好了。
(7)缝合
在缝合前需要依照黄色绸缎顶角的大小准备两块三角形的布料,作为香包的盖子。为了使香包的颜色更加丰富,这两块布料最好选择不同的颜色,这里我们选用了一块红布、一块蓝布,将其中一块三角形布料放在顶角上,这里需注意的是,一定要放在有补花的正面布料上,然后用线缝合固定起来。缝好后将三角形翻过来,按照同样的方法缝制好另一面。
依然将黄色绸缎对角相对折,补花朝外,这时两块三角形盖子正好相对。用黄色绣花线从三角形盖子的底角处延边缘缝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下一步抽褶做准备,所以逢到底角时不要把线剪断。
(8)填充香料
缝好布袋一边后我们就可以填充香料了,取适量棉花粘上香料,填充到布袋中,直到布袋填充饱满为止。用一只手捏住已经缝合好的三角形的那个底角,另一手抽拉刚刚没有剪断的那根绣花线,我们看到三角形的一个边慢慢地皱缩在一起,形成了褶皱,用线把这个角与顶端的盖子底角缝合,用同样的方法缝制另一端。
(9)装饰
为了使香包更加美观,还要为香包配上三条吊穗儿,在盖子上缝上一个装饰珠,再为香包缝上一根挂绳,这样一个补花软香包的包体就制作完成了。
4. 鸳鸯香包
鸳鸯香包是一种双面香包,制作它要经过制作纸卡样板、裁布衬、粘布面、画绣样、绣花、缝合、填充香料、拼合、装饰九个步骤。
(1)制作纸卡样板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制作纸卡样板的方法了,这里我们需要用到的样板有鸳鸯和荷叶。
我们绘制好鸳鸯与荷叶样板,然后画好绣样。
(2)裁布衬
依照刚刚制作好的样板,裁剪好衬布。因为是双面香包,所以我们需要准备两片荷叶和四片鸳鸯的衬布。将固定线拆开,把样板取下。布衬制作就完成了。
(3)粘布面
把荷叶贴上绿色布面,分别把两两相对的鸳鸯贴上黄色和红色布面。布面粘好晾干后,就可以沿着布衬轮廓裁剪图形了。裁布面时,需要注意布面边缘与衬布边缘要留出0.5厘米的余量,以方便粘边。 粘边的目的是为了将衬布包裹起来,避免衬布露在外面影响美观。 为了使布边粘合得平整,我们需要先沿着布衬边缘,将多余的小边剪出若干个小口。
由于布面的张力很大,粘边时一般使用强力胶,将胶水均匀地涂抹在布面边缘处,稍晾后,就可以将布边一块一块地粘在布衬上了。用同样的方法,粘好两个荷叶和四个鸳鸯的边缘。
(4)画绣样
依照纸卡样板的图案,在布料表面绘画出需要绣制的图案。
(5)绣花
按照绣样,设计好花色,就可以进行主体绣花了。对于双面香包而言,绣花是关键步骤,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香包的美观。在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上要精心准备。
绣制梅花时,我们采用长短针的针法,也就是一针长一针短的方法,以突出花瓣的层次感。 为了突出花朵的立体感,我们选用浅粉色绣线绣花心,深粉色绣线绣花瓣,最后再在花朵中间缝上一枚光片做装饰。枝干选用金线,以表现富丽堂皇的效果。然后我们分别用红色绣线绣出鸳鸯的冠子,用黑色绣线绣出眼睛,并且用光片做出鸳鸯的眼球,用蓝色绣线绣出颈部曲线,再绣上梅花做为装饰,在鸳鸯的翅膀处我们还可以穿上几粒彩珠作为装饰,最后再绣出羽毛。用同样的方法绣制好红色鸳鸯,在色彩搭配上可以略区别于黄色的鸳鸯,以丰富色彩构成。
(6)缝合
两片黄色鸳鸯以及两片红色鸳鸯以及两片荷叶分别缝合在一起,缝合时注意针脚的整齐与匀称。缝合荷叶时只需缝合一边即可,另一边留出,为下面拼合鸳鸯做准备。
再为鸳鸯制作一个装饰花瓣,取一块绸缎布,剪成三个相等的正方形,对角相折,将底边缝合、抽紧,最后将三个花瓣相串联,固定结实。
(7)填充香料
填充香料的方法,在前面我们已经多次讲解过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8)拼合
将两个鸳鸯并列插到荷叶预留的缝隙里,再把制作好的装饰花朵放在两个鸳鸯中间,缝合整齐,香包主体就制作完成了。
(9)装饰
在荷叶下端缝上三个吊穗儿,再在两只鸳鸯的嘴部中间缝上一颗彩珠连接,为鸳鸯增添一份情趣,最后在再顶端配上一根挂绳,一个双面的鸳鸯香包就制作完成了。
5. 怎么做香囊
介绍一下各种香囊的制作方法。
1. 平面绣花组合香囊
① 画稿样
在制作香囊之前首先要画出稿样,以便根据稿样作出纸卡样板来,在这一步画稿样中,只需画出图案的轮廓即可,由于稿样是按实物的具体尺寸绘制的,因此在画稿样时要掌握稿样的尺寸准确,稿样画好后,就可用剪刀将稿样剪下。
② 剪纸卡样板
为了制作能够长久使用的样板,还需根据纸样将纸卡剪成样板。当所有的样板剪好后,就可在纸卡样板上画绣样了。
③ 纸卡画绣样
画绣样就是在纸卡样板上画出香包表面上需要绣制的花纹,在画绣样时,要考虑到绣纹的走向和针法组合,以便进行绣制。绣纹画好后,就完成了纸卡样板的制作。
④ 裁布衬
由于平面香包是由双层布衬中间填充香料而制成的,因此需要按照纸卡样板的形状对各图形剪出两张布衬,剪布衬时,用针线将布衬与纸卡样板缝合固定,再用剪刀沿纸卡轮廓将布衬剪下,布衬剪好后就可以粘布面了。
⑤ 粘布面
粘布面就是在布衬表面粘上香包的外装饰面。粘面时,先在布衬表面,均匀地涂上胶水,把布衬和布面粘合在一起。我们在这个香包中,为荷叶选择的是绿色布面,鸳鸯选择的是红色和黄色布面,布面粘好晾干后,就可沿布衬轮廓剪下,在剪布面时,要留0.5厘米宽的余量,以便粘边。
粘边的目的是为了将布衬包裹起来,防止制成成品时影响美观,为了将布边粘合的平整,在粘布边前,要沿布衬边缘将布面剪出小口,布面剪口后就可以粘边了,一般粘边可使用801胶,粘合时,将801胶均匀地涂抹在布面和布衬上,稍晾后,就可将布边整齐地粘贴在布衬上。
⑥ 布面画绣样
由于这个平面香包的表面是用丝线绣花的,因此,要首先在布面上画出绣样来。画绣样时可根据纸卡上画好的绣样,在布面上进行描绘。当所有布面上的绣样都画好后,就可以进行绣花了。
⑦ 绣花
这个平面香包表面的绣花是增强观赏性的关键,也是香包制作艺术水平的表现,因此,在绣花中,要认真仔细力求表现出香包本身的艺术特色,绣花首先用浅粉色丝线从荷叶上的装饰荷花开始,绣花芯时,可用长短针的针法,也就是一针长一针短,以表现出花芯的放射状。花芯绣好后,换深粉色丝线仍用长短针的针法绣出花瓣,以表现出花朵的立体效果。为了提高花朵的装饰性,可在花蕊中间缝上梅花状光片。为了表现出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荷叶的筋脉要用金线绣出。
荷叶绣好后就可绣鸳鸯了,黄色鸳鸯的冠子用红色绣出,再用黑色丝线绣出鸳鸯的眼睛,并用银色光片装典出鸳鸯的眼球,再在颈部绣出蓝色的条纹,鸳鸯胸部的梅花可用深粉色绣出,并装饰上绿色的花芯。鸳鸯翅膀上的花纹可用紫红色绣出轮廓,在轮廓内装饰上粉色的花朵,彩球和绿线。鸳鸯的三条尾翎可用绿色和紫色表现,这样黄色鸳鸯就绣好了,红色鸳鸯的绣法和黄色相同,只不过,冠子的颜色改为紫红色,颈部的条纹绣成绿色,胸部的花朵变为浅粉色,翅膀的轮廓更换为蓝色,尾翎上的条纹用粉色、桔黄色和绿色表现。
⑧ 缝合装香料
布面绣好后,就需要进行缝合装填香料了,鸳鸯的缝和是将两片鸳鸯绣面向外,用针缝和在一起,缝和时,用滚针法,只将两片鸳鸯的边缘缝和即可,当缝和至一半时,即可将脱脂棉夹放在两片鸳鸯之间,填脱脂棉时要在脱脂棉上撒上一些香料粉,就可将鸳鸯的周边全部缝和了。荷叶的缝和方法与鸳鸯的缝和方法近似,只是在荷叶上面收口时,要留出缝和鸳鸯和荷花的位置。荷叶的周边大部分缝和好后,就需要制作荷花了。
作荷花时,将粉色的绸布剪成方块,将方形绸布沿对角线折叠后,再对折,就形成了一片荷花花瓣,用针线把花瓣的底边缝和收拢即成一片荷花瓣,用三片这样的荷花瓣形成了半朵荷花。由于这个平面香包是双面的,所以要缝制两朵荷花,荷花缝制好后,就可以进行组装了。
⑨ 组装
组装时,把两只鸳鸯对衬地放置在两片荷叶的夹层中,再把荷花放置中间,进行比较试验后,觉得尺寸和构图都无问题,就可进行缝和组装了。缝和时,顺序将两只鸳鸯和两朵荷花缝和到荷叶上端的夹层中,就完成了香包主体的制作。
⑩ 装饰
鸳鸯香包主体做好后,还要为它配上吊穗和挂绳进行装饰。在这里吊穗选择的是黄、粉、绿三种颜色,三个吊穗缝好后,为了使香包的图形更加生动,我们在两只鸳鸯的嘴之间,还要缝上一颗珠子,塑造一幅两只鸳鸯戏玩彩珠的图形。最后我们为香包配上挂绳,这个平面绣花组合香包就制作完成了。
6. 形容刺绣技术高超的诗句
1. 关于说刺绣的诗句
关于说刺绣的诗句 1.形容刺绣的诗句
1)咏绣障(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 2)绣(唐·罗隐) 一片丝罗轻似水 洞房西室女工劳 花随玉指添春色 鸟逐金针长羽毛 蜀锦谩夸声自责 越绫虚说价犹高 可中用作鸳鸯被 红叶枝枝不碍刀 3)九张机(宋·无名氏) 一张机 采桑陌上试春衣 风晴日暖慵无力 桃花枝上 啼莺言语 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 行人立马意迟迟 深心未忍轻分付 回头一笑 花间归去 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 吴蚕已老燕雏飞 东风宴罢长洲苑 轻绡催趁 馆娃宫女 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 咿哑声里暗颦眉 回梭织朵垂莲子 盘花易绾 愁心难整 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 横纹织就沈郎诗 中心一句无人会 不言愁恨 不言憔悴 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 行行都是耍花儿 花间更有双蝴蝶 停梭一晌 闲窗影里 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 鸳鸯织就又迟疑 只恐被人轻裁剪 分飞两处 一场离恨 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 回纹知是阿谁诗 织成一片凄凉意 行行读遍 厌厌无语 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 双花双叶又双枝 薄情自古多离别 从头到底 将心萦系 穿过一条丝 唵哈哈哈微三摩地梭哈。
2.描写刺绣的诗词有哪些
春女怨 唐五代• 朱绛
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
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凤归云 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青羽斜开十二楼。
赠张公洲革处士·李白
列子居郑圃,不将众庶分。革侯遁南浦,常恐楚人闻。
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水濆。
时登张公洲,入兽不乱群。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
长揖二千石,远辞百里君。斯为真隐者,吾党慕清芬。
杂曲歌辞·凤归云 滕潜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青羽斜开十二楼。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3.描写刺绣的诗句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出自两汉的《迢迢牵牛星》
译文: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2、病起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怜,旋移针线小窗前。——《浣溪沙·浅画香膏拂紫绵》宋代:陈克
译文:大病初愈心情总是郁闷难解,身体疲乏无力,精神困顿无法出门。只能移步在小窗下慢慢的做着针线。
3、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西江月·添线绣床人倦》宋代:吴文英
译文:贫苦人家冬至夜妇女坐在绣床前漏夜刺绣,人虽极感疲倦,然而还是续添丝线继续刺绣。惟一表示“冬至”的是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袅袅香烟斜冲天上。
4、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唐代:胡令能
译文:黄昏余晖之下,厅堂前面鲜花娇美。一群可爱绣女,争拿笔上绣床写生。成美丽屏风,静静放进花园,逗得黄莺好奇,离开柳条飞来。
5、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小至》唐代:杜甫
译文: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4.描写刺绣的诗
《咏绣障》
作者: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
《绣女怨>》
疏影帘栊对绣屏,
鸳鸯织就怕针停。
长居深闺无个事,
此中清味要君明。
《贫女》作者: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5.描写刺绣的句子有哪些
1.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
2.疏影帘栊对绣屏, 鸳鸯织就怕针停。
3.敢将十指夸纤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4.刺绣师正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
5.在她灵巧的双手下,五颜六色的丝线、白色的确良布,加上些简单的图案,在手中花针的勾织下,慢慢的就变成了鲜艳的花朵、栩栩如生的飞鸟鱼虫。
6.一张精巧的刺绣作品很快就呈现在笔者的眼前。
7.在她的家里,到处都是薛秀娟创作完成和正在创作的作品,墙上挂着的刺绣图和剪纸图,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线条优美、流畅,纹络清晰、细腻。
8.笔者看到墙角有一叠厚厚的镜框,里面镶着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和刺绣作品。
刺绣,定义: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
刺绣针法: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
特点:手工刺绣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
6.和刺绣有关的古诗词
如下,望采纳:
《绣》唐·罗隐
一片丝罗□□□,洞房西室女工劳。花随玉指添春色,
鸟逐金针长羽毛。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
可中用作鸳鸯被,红叶枝枝不碍刀。
《美人剌绣》明·杨基
风送杨花满绣床,飞来紫燕亦成双。
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残绒唾碧窗。
《春女怨》唐·朱绛
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
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绣妇叹》唐·白居易
连枝花样绣罗襦,本拟新年饷小姑。自觉逢春饶怅望,谁能每日趁功夫。
针头不解愁眉结,线缕难穿泪脸珠。虽凭绣床都不绣,同床绣伴得知无?
《赞绣宝公》宋·释咸杰
针锋上直入,线缝里跳出。
剪刀尺子自随身,号令乾坤齐万物。
《绣山》当代·蔡文炳
满山红绿紫黄青,几度抛针绣得成?
寄语天仙瀛海月,绣完肤色绣精神。
《题杨秀才园三亭·绣春》宋·王炎
幽圃春风荡漾时,阿谁绣出百花枝。
春工不与人争巧,玉笋羞拈五色丝。
《题胶山寺绣佛》宋·蔡载
妙相夺天真,针针巧入神。
几多瞻佛者,还想用以人。
《余姚胡氏绣观音求颂》宋·释正觉
线蹊密密度金针,一一针针观世音。
妙净庄严成相好,光明感应发身心。
江横练色月浮水,雨灌华枝春在林。
闻见可中超有路,普门处处许相寻。
《次韵绣屏》宋·邓深
定是司花怯晓寒,花枝围处密萦蟠。
草针柳线藏真巧,莫作寻常倚市看。
《十咏 领边绣》南北朝·沈约
纤手制新奇。剌作可怜仪。萦丝飞凤子。结缕坐花儿。
不声如动吹。无风自褭枝。丽色傥未歇。聊承云鬓垂。
7.描写刺绣的句子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我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
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
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民代刺绣种最著名的是顾绣。
描写刺绣的诗 1)咏绣障(唐·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 2)绣(唐·罗隐) 一片丝罗轻似水 洞房西室女工劳 花随玉指添春色 鸟逐金针长羽毛 蜀锦谩夸声自责 越绫虚说价犹高 可中用作鸳鸯被 红叶枝枝不碍刀 3)九张机(宋·无名氏) 一张机 采桑陌上试春衣 风晴日暖慵无力 桃花枝上 啼莺言语 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 行人立马意迟迟 深心未忍轻分付 回头一笑 花间归去 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 吴蚕已老燕雏飞 东风宴罢长洲苑 轻绡催趁 馆娃宫女 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 咿哑声里暗颦眉 回梭织朵垂莲子 盘花易绾 愁心难整 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 横纹织就沈郎诗 中心一句无人会 不言愁恨 不言憔悴 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 行行都是耍花儿 花间更有双蝴蝶 停梭一晌 闲窗影里 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 鸳鸯织就又迟疑 只恐被人轻裁剪 分飞两处 一场离恨 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 回纹知是阿谁诗 织成一片凄凉意 行行读遍 厌厌无语 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 双花双叶又双枝 薄情自古多离别 从头到底 将心萦系 穿过一条丝 唵哈哈哈微三摩地梭哈 刺绣针法 类别: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 直针 完全用垂直线绣成形体,线路起落针全在边缘,全是平行排比,边口齐整。配色是一个单位一种色线,没有和色。
针脚太长的地方就加线钉住,后来就演变成铺针加刻的针法了。 盘针 表现弯曲形体的针法。
包括切针、接针、滚针、旋针四种。其中切针最早,以后发展到旋针。
套针 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至明代的露香园顾绣,清带的沈寿时,就进一步发展了。 单套 :又名平套。
其绣法是:第一批从边上起针,边口齐整;第二批在第一批之中落针,第一批需留一线空隙,以容第二批之针;第三批需转入第一批尾一厘许,尔后留第四批针的空隙;第四批又接入第二批尾一厘许……;其后,依此类推。 擞和针 有称长短针。
这种针法是长短针参差互用的,后针从前针的中间羼出,边口不齐,有调色和顺的长处,可用来绣仿真形象。 抢针 又叫戗针,是用短直针顺着形体的姿势,以后针继前针,一批一批地抢上去的针法。
可以说,这种针法是直针的发展。 平针 是用金银线代替丝线的绣法。
其方法:先用金线或银线平铺在绣地上面,再以丝线短针扎上,每针距离一分到一分半,依所绣纹样而回旋填满,有二、三排的,也有多排的。扎的线要对花如十字纹,如同扎鞋底花纹。
散错针 它以多种针法变化运用,达到阴阳浓淡适度,力求所绣的形体逼真。 散整针:是套针、施针、接针、长短针兼用的混合针法。
编绣 是一种类似编织的绣法。它包括戳纱、打点、铺绒、网绣、夹锦、十字桃花、绒线绣等。
这些针法都适用于绣图案花纹,所以也可将它们称为“图案绣”。 饶绣 是一种针线相绕、扣结成绣的针法。
打籽、拉锁子、扣绣、辫子股和鸡毛针,都属于这一类。 打籽:它是苏绣传统针法之一。
可以用它绣花蕊,也可以独立地绣图案画。 施针 是加于他针的针法。
这种针法要求疏而不密,歧而不并,活而不滞,参差而不齐。 辅助针 这类针法不是独立绣形体的针法,而是为了增强所绣景物形似程度和神情的生动性所采用的辅助性针法。
归入这一类的针法有:辅针、扎针、刻鳞针等。 变体绣 刺绣中,有一些借助于其它工具、材料和工艺方法,使常规刺绣发生变化的特殊绣法,就是变体绣,其中包括染绣、补画绣、借色绣、高绣、摘绫和剪绒等。
染绣:元代绣品中的人物、花鸟多用墨描眉目,以画代绣。染绣的方法,就是从这儿开始的,至今仍在沿用。
1958年,在中国长沙楚墓中出土了龙凤图案的刺绣品,这是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刺绣品,是现在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刺绣实物之一。 到了汉代,刺绣品的应用更加广泛,出土的实物也较多。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上海的露香园顾绣,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刺绣。
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并得到朝廷的赏识。到了清代顾绣不仅震海内,而且蜚声海外,吸。
8.形容刺绣的句子
刺绣,深宅里的女子抒情,一针一线的温柔倾诉。
空白的织物被赋予灵感,思想的纯度融进无声的诗行,浪漫山水是灵魂深处绽放的花。丰富而美好的想象点缀了单调的生活,构筑出梦里江山与诗意年华。
我惊诧眼前的精致和雅韵,并无意去打探刺绣背后的故事,而流淌的岁月,是否还继续于日出日落的精耕细作?我也无需解释刺绣为何是女子心灵的涟漪,那眉宇间的一抹娇羞,已使绣料上的春光四溢。对于刺绣这个特定名称,我的思绪,潜意识地飘进了在唐风宋雨里:烟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伴着春暖花开,在那穿竹石栏边,一个妙龄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娴静时,犹如花照水,一个人独坐在古朴清幽的宅院里,计上心思,轻挑慢捻地细描着针线,一针一线来回穿梭。
9.描写女子刺绣(或绣花)的诗歌,诗,词,句有哪些
描写“女子刺绣”或“绣花”的诗歌,诗,词,句有:
1、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胡令能 《咏绣障》
2、疏影帘栊对绣屏, 鸳鸯织就怕针停。 长居深闺无个事, 此中清味要君明。——《绣女怨》
3、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纤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
4、终于,刺绣作品完成了,是一幅优美的风景图,上面有一个荷塘,里面开满了亭亭玉立的荷花,还有圆圆的荷叶,荷叶上有一群青蛙在开演唱会,清澈的河水里有几只小鱼在嬉戏。这一幅美丽的作品,为我的房间增添了一道风景。
5、最美的刺绣,总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最辉煌的成就,总是因艰苦卓绝的奋斗而生成。
6、女子刺绣,穿一针万色的线。闺中翘首,粉黛红腮,红桑树下飘落了谁的相思?月下水影,柔臂娇步,朱砂指尖流逝了谁的容颜?闺香情,惘然事,每一针刺痛手心,泪流,血染,浸漫了月色的光华,夜雾矫揉了女子的爱恋。
7、我不停地绣着,看着小青蛙慢慢成型,越看越喜欢。虽然在刺绣的途中遇到挫折磨练,但是我不放弃。我坚信,刺绣是一种锻炼人意志的大铁炉,只要勇往直前,功夫会不负有心人。小青蛙挂饰一定会被我绣好的。
8、无人问津这家小刺绣店,尽管她里面蕴藏着无数精美的手工艺品,人们往往目不斜视地走进隔壁的旗舰店,精心挑选,满载而归。全城的人都将穿着这个品牌的衣服作为时尚,男男女女,谁要是有能力进这家店购物就是一种能力。这种攀比,俨然成为市民的一种时尚。
9、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胡令能《咏绣障》
10、一片丝罗轻似水 洞房西室女工劳 花随玉指添春色 鸟逐金针长羽毛 蜀锦谩夸声自责 越绫虚说价犹高 可中用作鸳鸯被 红叶枝枝不碍刀——罗隐《绣》
11、富贵的丝绸作面料,智慧的蕾丝镶个边,优雅的刺绣挂个花,魅力的金片闪闪亮。祝福小公主前途锦绣!
12、一张机 采桑陌上试春衣 风晴日暖慵无力 桃花枝上 啼莺言语 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 行人立马意迟迟 深心未忍轻分付 回头一笑 花间归去 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 吴蚕已老燕雏飞 东风宴罢长洲苑 轻绡催趁 馆娃宫女 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 咿哑声里暗颦眉 回梭织朵垂莲子 盘花易绾 愁心难整 脉脉乱如丝 ; 五张机 横纹织就沈郎诗 中心一句无人会 不言愁恨 不言憔悴 只恁寄相思 ; 六张机 行行都是耍花儿 花间更有双蝴蝶 停梭一晌 闲窗影里 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 鸳鸯织就又迟疑 只恐被人轻裁剪 分飞两处 一场离恨 何计再相随 ; 八张机 回纹知是阿谁诗 织成一片凄凉意 行行读遍 厌厌无语 不忍更寻思; 九张机 双花双叶又双枝 薄情自古多离别 从头到底 将心萦系 穿过一条丝 唵哈哈哈微三摩地梭哈——无名氏《九张机》
13、墙上挂着一副十字绣,这十字绣可是出自我心灵手巧的外婆之手,看了这寓意深长的刺绣,每一个人都会在心底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14、瓯绣,始于一千多年前,其针法类型却有二十多种,断针、滚针、乱针等等……其特点是针法繁多,做工精细,以刺绣人物为绝招,具有色彩鲜艳夺目、绣面光亮生动、绣画巧妙结合、针法匀称灵活、针脚齐平、构图简练、主题突出等。这可是除了那中国的四大名绣之外的另一个高潮啊!
15、列子居郑圃,不将众庶分。革侯遁南浦,常恐楚人闻。 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水濆。 时登张公洲,入兽不乱群。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 长揖二千石,远辞百里君。斯为真隐者,吾党慕清芬。——李白《赠张公洲革处士》
7. 民间传统手工艺:刺绣的起源历史
刺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针线在各种服饰上面绣上一些我们喜欢的图案,刺绣在我国的历史也有二三千年了。一直是我国传统的 民间艺术 之一。刺绣还分为多种的分类,例如苏绣,湘绣,蜀绣等等。一般都用于服装,台布和艺术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刺绣的起源历史。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
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刺绣按照材料又可分为丝绣、羽毛绣和发绣。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明代刺绣中最着名的是顾绣。
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花色品种达上百个。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随着时代的变化,乡品内容有所更新。同时一些传统绣品已进入外贸市场。
百鸟裙,唐中宗安乐郡主拥有两件百鸟裙,都是旷世珍品。就是用天然羽毛做成的衣服。羽毛绣不但能绣出山水花鸟,还能绣出各种日用品抱枕、羽毛绣地毯、羽毛绣服装。
水族马尾绣:最古老的刺绣艺术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源流
刺绣起源很早。黼黻絺绣之文,见于尚书。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三国吴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以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刺绣闻名,见于前者着录。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人们就开始在衣服上刺绣图腾等各式纹样。据《尚书》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在先秦文献中有用朱砂涂染丝线,在素白的衣服上刺绣朱红的花纹的记载及所谓“素衣朱绣”、“衮衣绣裳”、“黻衣绣裳”之说。在当时既有绣画并用,也有先绣纹形后填彩做法。
8. 古代人的刺绣是怎么绣的呢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刺绣(图2)刺绣[1],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我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民代刺绣种最著名的是顾绣。 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花色品种达上百个。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随着时代的变化,乡品内容有所更新。同时一些传统绣品已进入外贸市场。[2] 编辑本段刺绣源流 刺绣起源很早。黼黻絺绣 对凤对龙纹绣浅绢面衾之文,见于尚书。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三国吴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以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刺绣闻名,见于前者著录。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人们就开始在衣服上刺绣图腾等各式纹样。据《尚书》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在先秦文献中有用朱砂涂染丝线,在素白的衣服上刺绣朱红的花纹的记载及所谓"素衣朱绣"、"衮衣绣裳"、"黻衣绣裳"之说。在当时既有绣画并用,也有先绣纹形后填 刺绣艺术彩做法。 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辫子绣,锁绣。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加画填彩,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的重要特征。 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战国时期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绣品。观其针法,完全用辫子股针法(即锁绣)绣成于帛和罗上,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将图案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楚国刺绣艺术之成就。汉代绣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内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批种类繁多而完整的绣品,更有助于了解汉代刺绣风格。从这些绣品看,汉绣图案主题,多为波状之云纹,翱翔之凤鸟、奔驰之神兽,以及汉镜纹饰中常见之带状花纹、几何图案等。刺绣新采用的底本质材,则为当时流行的织品,如织成“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光明”等吉祥文字之丝绸锦绢。其技法以锁绣为主,将图案填满,构图紧密,针法整齐,线条极为流畅。 刺绣佛像供养人东晋到北朝的丝织物,出土于甘肃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鲁番等地,所见残片绣品无论图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细密的锁绣全部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传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绣,与唐代宗教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不少唐绣佛像,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东方敦煌千佛洞发现之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所藏释迦说法图等,都与当对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关联。此时刺绣技法仍沿袭汉代锁绣,但针法已开始转变运用平绣为主,并采用多种不同针法,多种色线。所用绣底质料亦不限于锦帛和平绢。刺绣所用图案,与绘画有密切关系,唐代绘画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鸟也渐兴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刺绣图样,构图活泼,设色明亮。使用微细平绣之绣法,以各种色线和针法之运用,替代颜料描写之绘画形成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唐绣独特的风格。至于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之立体感,更可视为唐代刺绣的一项创新。 唐以前之绣品,多为实用及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要和风俗有关。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作风。历代迄清各时代之绣画与绘画应有不可分离之关系。 宋代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为使作品达到书画之传神意境,绣前需先有计划,绣时需度其形势,乃趋于精巧。构图必须简单化,纹样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与唐代无论有无图案之满地施绣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说明了宋绣之特色。 元代绣品传世极少,台湾雇故宫博物院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观之,仍承继宋代遗风。元人用绒稍粗,落针不密,不如宋绣之精工。 元代统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绣除了作一般的服饰点缀外,更多的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被用于制作佛像,经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元代《刺绣密集金刚像》为其代表,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山东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绣,除各种针法外,还发现了贴绫的作法。它是在一条裙带上绣出梅花,花瓣是采用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的做法,富有立体感。 明代刺绣以洒线绣最为新颖突出。洒线绣用双股捻线计数,按方孔纱的纱孔绣制,以几何纹为主,或配以铺绒主花。洒线绣是纳线的前身,属北方绣种,以定陵出土明孝靖皇后洒线绣蹙金龙百子戏女夹衣为例,它用三股线、绒线、捻线、包梗线、孔雀羽线、花夹线6种线、12种针法制成,是明代刺绣的精品。属北方绣系的还有山东鲁绣、衣线绣和辑线绣。 明代刺绣始于嘉靖年间上海顾氏露香园,以绣传家,名媛辈出。至顾名世次孙顾寿潜及其妻韩希孟,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劈丝配色,别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所绣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世称露香园顾氏绣,盖所谓画绣也。此即传世闻名之顾绣。 顾绣针法,最主要继承了宋代最完备之已成绣法,更加以变化而运用之,可谓集针法之大成。用线主要仍多数用平线,有时亦用捻线,丝细如发,针脚平整,而所用色线种类之多,则非宋绣所能比拟。同时又使用中间色线,借色与补色,绣绘并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视图案所需,可以随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罗斗鸡尾毛,薄金、头发均可入绣别创新意,尤其利用发绣完成绘画之制作,于世界染织史上从未一见,即此可知顾绣有极其巧妙精微之刺绣技术。 清代刺绣,多为宫廷御用的刺绣品,大部分均由宫中造办处如意馆的画人绘制花样,经批核后再发送江南织造管辖的三个织绣作坊,照样绣制,绣品极工整精美。除了御用的宫廷刺绣,同时在民间先后出现了许多地方绣,著名的有鲁绣、粤绣、湘绣等、京绣、苏绣、蜀绣等,各具地方特色。苏、蜀、粤、湘四种地方绣,后又称为“四大名绣”,其中苏绣最负盛名。苏绣全盛时期,流派繁衍,名手竞秀,刺绣运用普及于日常生活,造成刺绣针法的多种变化,绣工更为精细,绣线配色更具巧思。所作图案多为喜庆、长寿、吉祥之意,尤其花鸟绣品,深受人们喜爱,享盛名的刺绣大家相继而出,如丁佩、沈寿等。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苏绣出现了创新作品。光绪年间,余觉之妻沈云芝绣技精湛,闻名苏州绣坛。沈氏30岁时,逢慈嬉太后70寿辰,沈氏绣了“八仙庆寿”的八帧作品祝寿,获赐赠“福”“寿”两字,因而改名沈寿。沈绣以新意运旧法,显光弄色,参用写实,将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表现于刺绣之中,新创“仿真绣”,或称“艺术绣”,针法多变,富立体感。 近代刺绣艺术家沈寿,不但绣艺高超,还分类整理历代刺绣针法,继承顾绣、苏绣传统技艺,并引用西方素描、油画、摄影的表现方法,创造散针、旋针、以表现物体的明暗虚实。她绣制的意大利帝王肖像,在意大利都朗世界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会展出,获世界荣誉最高级之卓越奖。 1911她在年天津开设自立女工传习所,传授绣艺,组办女子师范学校传习所,培养专业人才,晚年病中写成《雪宧绣谱》,总结中国自唐宋画绣、明代顾绣以及她的美术绣所刺绣针法,为我国刺绣艺术作出了卓越贡献。 随着苏绣的发达与创新,延至今日,又形成许多新的刺绣,如乱针绣、束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精微绣、彩锦绣等。另外还有许多边疆少数民族的织绣,亦充分表现原始风格的自然美与拙朴之美。刺绣最早多为实用,及至宋元广及书画之制作,渐乃成为艺术珍赏之用。故宫所藏之刺绣,多属此类。时代最早者为五代,而用品最多者为清代。经历代的创新发展,各具特色,皆有高度的成就。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几乎皆为精品,绣工匀整,针线细密,设色精妙,深得书法精髓,且均裱装成册轴卷,使观赏者往往误以为书画,欣赏珍藏艺术价值极高。 1958年,在中国长沙楚墓中出土了龙凤图案的刺绣品,这是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刺绣品,是现在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刺绣实物之一。 到了汉代,刺绣品的应用更加广泛,出土的实物也较多。 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上海的露香园顾绣,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刺绣。顾氏家族世袭相传,善于刺绣的声誉名扬大江南北,并得到朝廷的赏识。到了清代顾绣不仅震海内,而且蜚声海外,吸引了不少国外商人来上海,大量订购顾派刺绣品,一时顾绣成为刺绣的通称了。 中国古代的刺绣,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不走销,价格平平。直至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开始有人专门收集。据市场分析家推论,要使刺绣品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新宠儿,还需收藏家们10年时间的努力。近两年国内的一些艺术品拍卖会上,刺绣拍品,价格竞现高攀,非常吸引买家竞争。 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2006年,扬州刺绣技艺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编辑本段刺绣的工艺要求 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
9. 怎么做香囊
问题一:怎样制作香囊(要花的) 1、香囊囊体可采用单面绒布等布面材料,囊体可根据需要作成多种造形和花色,如吉祥物、生肖动物、卡通人物等。 2、留香缓释剂的充填:囊体缝制好后,即可向里面充填留香缓释剂由高分子聚合物或普通硅胶和填料配制而成。高分子聚合物可采用丙烯酸聚合物、淀粉聚合物等材料;填料可选用硅藻土、白炭黑等。高分子聚合物和真烊比例为5:1。留香缓释剂的填充量约为囊体体积的1/3,装好留香缓释剂后,将香囊口缝合好,用塑料袋或精美纸盒包装后即为成品。3、加香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香水,加2倍的清水稀释,再把香囊浸泡在稀释的液体中,待其充分吸收后,取出晾干即可。还有一种方法是先把香囊在清水中浸泡在稀释的液体中,待其充分吸收后,取出晾干即可。还有一种方法是先把香囊在清水中浸泡1-2小时后,取出香囊体将香水的原液直接喷洒在香囊上面,充分吸收后即可。
问题二:香囊怎么做 自动动手做香囊和香枕,不仅可以省钱,香气用完了,也可以很容易的为枕头、囊袋添香。所有的材料不过是一块布,面积的大小不拘,先把布袋的三边缝合起来,塞进去一些清新的干燥植物或香料并滴进纯精油。或者你可以先将精油滴在干燥花上,再把植物放到香囊里,静置一晚,植物就会吸收所有的精油,这是加强香味的方法。你可以根据枕头和囊袋的大小及你所喜欢香气的浓淡,来决定将使用多少滴精油。使用精油时,不一定非用干燥植物不可,任何的填充如棉花或海棉都可以,睡眠用的枕头可用洋甘菊、薰衣草、橙花、马郁兰等纯精油;装饰或非睡眠用的枕头可以和每个房间里的香味搭配,例如:柠檬、天竺葵或快乐鼠尾草等纯精油。最后塞进填料,把第四边缝起来。 当然,现在市面上也有现成的香熏包出售,正适合喜欢方便省时的你。它是特制的蜡里添加了各种天色纯精油,分别有不同的香气和功效,如柑橘、柠檬、万加利树茶及玫瑰薰衣草等,然后装进精美的布袋里,不仅可以放在衣物柜,还可放在浴室、汽车、手提包甚至鞋子里,等香气散尽了,还可以自己添加纯精没以恢复其香气和功效。
问题三:自己怎样制作香囊 自己动手制作香囊。请调配自己喜欢的香场的香囊。【成分】白檀??桂皮??丁香??大茴香??龙脑
布袋3个??丝带3条
将这不经意间的香气放到衣服里,就能享受到香气转移到衣服上去的乐趣。
如果可以的话,请在这有限的布袋里创造不同的香气吧。
问题四:如何自己制作驱蚊香囊? 艾叶有驱蚊的功效,端午节做得香囊里面放得就是艾叶。艾叶有卖的,买回来自己做一个就好了~~
问题五:怎么做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香袋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原本就是用五色碎布缝成包囊。里面装填上香料而制成的。那时主要用于佩在胸前用于祈福祛邪,记念端午或青年男女互赠的信物。近年来,香包的造型和表现内容有了很大的创新,从形状上区分有平面的、立体的。从质地上区别有软质的和硬质的。从表现内容上说,有象征婚姻美满百年好合的鸳鸯荷叶香包,有祈福孩童平安、祛邪的五毒香包,记念端午的粽子香包。儿童佩戴的生肖香包,美观实用的手机袋香包。连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鞋垫也可放入香料,绣上花制成香包形式。目前香包的使用范围已不仅限于上述传统内容,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记念品。非常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香包的制作方法。
一、 工具与材料
制作香包所使用的工具有剪刀、针、铅笔。
制作香包所使用的材料有彩色布料、各色绒线、各色绣花丝线、衬布、硬纸板、801胶、胶水或浆糊、脱脂棉、纸筒、彩珠、光片、铃铛、香料。
其中香料是由多种芳香中草药配制而成的,配制香料所用的中药有: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高本、甘松、丁香,配制时,需用石臼分别将药材捣成碎沫,等量混合后即成香包所用香料。
二、 香包制作
香包的种类很多:一般来说可分为平面绣花组合香包、立体香包、缠绕香包、补花软面香包几种。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各种香包的制作方法。
1. 平面绣花组合香包
① 画稿样
在制作香包之前首先要画出稿样,以便根据稿样作出纸卡样板来,在这一步画稿样中,只需画出图案的轮廓即可,由于稿样是按实物的具体尺寸绘制的,因此在画稿样时要掌握稿样的尺寸准确,稿样画好后,就可用剪刀将稿样剪下。
② 剪纸卡样板
为了制作能够长久使用的样板,还需根据纸样将纸卡剪成样板。当所有的样板剪好后,就可在纸卡样板上画绣样了。③ 纸卡画绣样
画绣样就是在纸卡样板上画出香包表面上需要绣制的花纹,在画绣样时,要考虑到绣纹的走向和针法组合,以便进行绣制。绣纹画好后,就完成了纸卡样板的制作。
④ 裁布衬
由于平面香包是由双层布衬中间填充香料而制成的,因此需要按照纸卡样板的形状对各图形剪出两张布衬,剪布衬时,用针线将布衬与纸卡样板缝合固定,再用剪刀沿纸卡轮廓将布衬剪下,布衬剪好后就可以粘布面了。
⑤ 粘布面
粘布面就是在布衬表面粘上香包的外装饰面。粘面时,先在布衬表面,均匀地涂上胶水,把布衬和布面粘合在一起。我们在这个香包中,为荷叶选择的是绿色布面,鸳鸯选择的是红色和黄色布面,布面粘好晾干后,就可沿布衬轮廓剪下,在剪布面时,要留0.5厘米宽的余量,以便粘边。
粘边的目的是为了将布衬包裹起来,防止制成成品时影响美观,为了将布边粘合的平整,在粘布边前,要沿布衬边缘将布面剪出小口,布面剪口后就可以粘边了,一般粘边可使用801胶,粘合时,将801胶均匀地涂抹在布面和布衬上,稍晾后,就可将布边整齐地粘贴在布衬上。
⑥ 布面画绣样
由于这个平面香包的表面是用丝线绣花的,因此,要首先在布面上画出绣样来。画绣样时可根据纸卡上画好的绣样,在布面上进行描绘。当所有布面上的绣样都画好后,就可以进行绣花了。
⑦ 绣花
这个平面香包表面的绣花是增强观赏性的关键,也是香包制作艺术水平的表现,因此,在绣花中,要认真仔细力求表现出香包本身的艺术特色,绣花首先用浅粉色丝线从荷叶上的装饰荷花开始,绣花芯时,可用长短针的针法,也就是一针长一针短,以表现出花芯的放射状。花芯绣好后,换深粉色丝线仍用长短针的针法绣出花瓣,以表现出花朵的立体效果。为......>>
问题六:香囊做什么用的 中国风文雅配饰,配挂香囊自古是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的时尚!
清香、驱虫、避瘟、防病,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清新空气、防霉驱虫、除甲醛味、舒缓神经、解除紧张焦虑,缓解头痛...
男女传情之物,此物最相思!
送礼佳品,价廉物美,别有情趣!
中医古籍 中药香囊 中药香包 预防四时感冒 霍香 丁香 木香
一口价 18.00元
问题七:简易香囊制作方法 hanminzu/...251075
端午节香囊、丝绦制作简易教程(入门级别)
v.ku6/show/FLP4kzCZcC0-W22q
如何简单制做端午香囊?(视频)
问题八:怎么做香包 工具/原料
手帕
电熨斗
缝纫机
香料
针线
纸张
丝带
方法/步骤
1
准备一张表面上带有好看刺绣图案的手帕,用电熨斗熨平。
2
对折,再对折,然后在缝纫机上把褶好的手帕四边缝合,但是留下一个小口子用于填充香料。
3
准备你需要用到的香包填充料:薰衣草、茶叶或者其他中药材。
4
把缝好的香包掀开一个口子,用纸卷成漏斗插入香包中,导入香料。
5
缝合香包的填充料口。
6
用另外一张手帕再做了一个。
7
把两个叠起来,用时代把它们扎在一起,饱满的提神香包就做好了。
问题九:怎么做桂花香囊 准备材料:布料、剪刀、桂花(干)。制作方法:1、先制作出月亮的型版。2、依照型版裁出月亮形的不织布两片。3、制作兔子版型。4、依照兔子版型,裁出兔子的身体各部分。5、把透明玻璃纱的边缘,用火亲亲烧一下,可避免脱丝。6、然后缝在挖好的月亮前片上面。7、两片月亮用卷缝缝好后,从预留口中倒入桂花。8、然后把两片缝合。9、在小兔子脸上绣上五官和表情。10、卷缝后塞入PP棉。11、按照同样方法,把小兔子的各个部分塞入pp棉,把小兔子各个部分连接好,小兔就做好了。12、把小兔固定在月亮上,别致可爱的桂花香囊就做好了。
10. 刺绣分为哪几种
刺绣分为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
而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
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之称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
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刺绣产品销路尤广,影响尤大,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10)长短针荷花扩展阅读
手工刺绣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
就刺绣的针法而言,极其丰富而变化无穷,共有9大类43种,主要有齐针、抡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切针、平金、打点、打子、结子、网绣、冰纹针、挑花、纳锦、刻鳞针、施毛针、穿珠针等等,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生产不同的线条组织和独特的手工刺绣艺术表现效果。
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到了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绣品也成为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
由于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自古以来,富者以“闺房绣楼”为贞,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上海的顾绣、苗族的苗绣等,产地不同,风格烔异。刺绣的针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等。刺绣的花卉不闻犹香,飞禽栩栩如生。走兽神态逼真。
解放后,中国将油画、中国画、照片等艺术形式运用于刺绣,使之达到远看是画、近看地绣的绝妙效果。刺绣品的用途也进一步扩大,从戏剧服装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台布、屏风、壁挂及生活服装等等。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