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荷花
A. 尤溪有什么民间艺术
尤溪县民间艺术
剪纸
尤溪民间传统工艺剪纸有很悠久的历史,史书记载:尤溪传统剪纸艺术起源于汉、唐。主要分布在西城镇、新阳镇等地,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特色
尤溪城乡自古皆有善于剪纸妇女,为人们剪新房窗花。剪纸内容普遍为《寒鹊争梅》、《并蒂莲》、《荷花双喜》、《合仙望莲》、《双鲤戏水》、《凤凰比翼》、《桃李争艳》、《双鹊争春》。窗花多为正方形,也有四角花三角形。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家家户户大门和房间门均要贴上雄鸡啄蜈蚣的剪纸。
尤溪剪纸从古代起源至新中国成立前,剪纸皆为民间自发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提倡和扶持剪纸艺术,县文化部门在春节、元宵等节日均有组织创作,举办剪纸艺术展览。1990年元宵节,尤溪县团结镇举办大型剪纸作品展,提出要把团结镇建为“剪纸艺术之乡”。响应和广泛参与。同年,还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剪纸精品展”。
B. 请喜古文者赐教一些简单题目,不胜感激!
1、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此乃八首中的第三首)
2、
驼鼓村村应,传更趣进程。
草肥凉露白,树薄晓风清。
帐殿横金屋,毡房簇锦城。
属车流水度,细点侍臣名。
5、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6、
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旁;
风送落红搀身过,春风更比路人忙。
8、
隔溪春色两三花,近水楼台四五家。
浊酒不妨留客醉,好山长是被云遮。
松根净扫弹琴石,柳下常维钓月槎。
路狭不容车马到,只骑黄犊访烟霞。
10、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
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
更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11、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此诗出自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 )
12、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13、
窗户清清半掩门,小儿揩泪立黄昏。
几多心事无人问,独看梅花月半痕。
14、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
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
16、
半竿斜日疏蒲明,两岸人语兔不惊。
菱叶拂衣香袖举,秋风吹浪绿舟轻。
17、
深坐珠帘颦翠娥,玉人何处醉弦歌?
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
18、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郤(xì)曲,无伤吾足。
20、
曲折篱墙傍水开,落红一雨点苍苔。
芹泥满地日初暖,燕子一双花外来。
21、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22、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23、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作逸民。
24、
人人要结后生缘,侬只今生结目前。
一十二时不离别,郎行郎坐只随肩。
(这个叫民歌,出自清• 清无名氏)
25、
只言君在桐江住,及到桐江不见君。
日暮空山独惆怅,不知又隔几重云。
26、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27、
乞食高僧午未归,秋庭落叶日晖晖。
萧条古寺松阴下,檐铎风中乳鸽飞。
28、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
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樵。
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
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
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
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
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馀年老不枯。
未辨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30、
一轮红日倚青山,只在湖光数里间。
听得画船入说道,钱塘门到夜深关。
34、
鸣鸠语燕近清明,柳絮风轻秧水平。
一带春流多断岸,尽缘倒树录桥行。
35、
一声天边断雁哀,数蕊篱外蚤梅开。
幽人耐冷倚门久,送月堕湖归去来。
36、
夜长酒阑灯花长,
灯花落地复落床。
似我别泪三四行,
滴君满坐之衣裳。
与君别后泪痕在,
年年著衣心莫改。
37、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兰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38、
雨后林塘夏亦秋,一葫芦酒在船头。
醉来深入荷花去,卧看青天飞白鸥。
终于把能找到的都找完了,但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很遗憾还有几首没找到,真是抱歉,希望找出的这些能对你有用,呵呵~``````~
C. 关于荷花的禅语诗句
1. 关于禅语的诗句
关于禅语的诗句 1. 描写禅语古诗词有哪些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
作福不作恶,皆由宿行法,
终不畏死经,如船截流渡。
世亲止欲偈
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
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
莫贪淫欲偈
勇者入定观,身心所与尘,
见已生秽恶,如彼彩画瓶。
水中捞月偈
此诸痴猕猴,为彼愚导师。
悉堕于井中,救月而溺死!
神秀悟禅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悟禅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释迦牟尼说倒惑偈
未香以涂身,并熏衣缨络。
倒惑心亦尔,谓从已身出。
如彼丑陋婢,见影谓已有。
庞蕴举家修行偈
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
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王安石论戏场偈
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
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
慧能论禅不在坐偈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宋濂赞永明延寿偈
我与导师有宿因,般若光中无去来。
今观遗像重作礼,忽悟三世了如幻。
灵山一会犹俨然,愿证如如大圆智。
2. 描写“禅语”古诗词有哪些
1. 佛家禅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世间好季节。” 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 名人名言,意即“平凡心是道”。
2. 佛家禅语: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捉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靠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附不能依靠的人。
3. 佛家禅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受,越会感到痛苦,何不把苦当磨难? 4. 佛家禅语: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5. 佛家禅语: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
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修养容人之德。 6. 佛家禅语:所谓看开人生,毫不是达观,而是踊跃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时去做。
7. 佛家禅语:生涯在山坡上的石头,爱慕山下繁荣大道,便本人滚下去,成果受尽蹂躏与玷辱。禅师:满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8. 佛家禅语:吃些亏处原无碍,让步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憨山巨匠醒世歌》 19. 佛家禅语:并非有钱就是快活,心安理得心最安。要批驳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白璧无瑕。
用爱化疑:心中有爱、就不会有疑。 10. 佛家禅语:好向枝头采春光,不知春色在篮中。
《贞和集》释:爱好在枝头体味春景明媚,实在春光在篮里的茶树叶上。自心即佛无须外求。
11. 佛家禅语:禅师讲故事:马不肯分担驴子的负担,驴子累死后,马背负了驴子全体负担和一张驴皮。禅师:马因不肯分担,最后却累赘良多。
12. 佛家禅语:园子里有朵很美的花,烧火僧把它移植到花盆里放在房间里,没想到,多少天后,花死了。禅师:有些货色由于想得到才会失去。
13. 佛家禅语:日休禅师: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困惑,活在来日的等候,只有活在今天最踏实。今天便是每分钟,如全做好,人生就美好。
14. 佛家禅语:白松:我质地精良可做屋顶可造船,你呢?荆棘:一想到劈你的斧头,恐怕你还是愿做荆棘吧。禅师评:平铺直叙的生活没痛苦。
15. 佛家禅语:哲学家:不必语言能告知我真谛吗?佛陀缄默。哲学家:你的慈善使我进入了真理之道。
佛陀:好马在鞭子的影子下也能跑。
3. 带“半”字的禅语诗句有哪些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登总持寺浮屠》
(唐)孟浩然
半空跻宝塔 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 山连上苑斜
四郊开帝宅 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 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 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 空香逐落花
《劝学诗 / 偶成》
[ 宋 ]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注释
1、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源于《南史·谢方明传》,谢方明之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话。”尝于永嘉西堂四,竞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神功,非吾语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2、秋声:秋时西风作,草木凋零,多肃杀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作者简介 朱熹
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4. 求关于禅理的诗
佛教的禅定思想,孕育了“虚静生思”的审美论,溶入中国美学的创作中,形成了“有中蕴空”“动中藏静”,以“寂静”为特点的禅意诗。
吾之最爱独品佳句,与朋友们一同鉴赏。“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一、王维《辋川集》中的几首经典代表绝句: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晨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三、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四、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五、刘长卿《寻南溪常山人山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诸,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六、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袤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代以后,禅宗一直流行,且是流传佛教宗派中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宗,故这类禅理诗也不绝如缕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禅 诗 精 选 宿清远峡山寺 (唐)宋之问 香岫悬金刹 飞泉界石门 空山唯习静 中夜寂无喧 说法初闻鸟 看心欲定猿 寥寥隔尘市 何疑无陵源 [注释] (1)清远峡山寺:在湖南武陵山区的石门 (2)岫(xiu):山洞 (3)武陵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之地 [赏析] 首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古刹屹然与巅峰峭壁的雄姿,和飞泉划破石门的壮景。
颔联极力渲染了禅师与空山深夜修习静虑,心住正定的静寂场景。而“说法初闻鸟”又说明了静寂不是一潭死水,习静不是进入死寂,而是有着活泼的妙用。
同时该句也以鸟鸣不外说法来告诉我们禅师已悟达佛性。只有悟达了佛性,了知佛性遍一切处,才能于鸟鸣花开处皆闻到佛法。
“看心欲定猿”,进一步说明了禅师习静的方法。这是典型的北宗禅师参禅法。
他们用猿来比喻散动不定的心。习静就是要将这个心猿看好,叫它不乱动,进入禅定;有定生静,了知佛性。
尾联的文意是讲古刹高远偏僻,远离尘世,如同桃花源一般。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心寂才是隔于尘世的真正原因,才是入住桃花源的惟一途径。
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酬晖上人秋夜独坐山亭有赠 (唐)陈子昂 钟梵经行罢 香床坐入禅 岩庭交杂树 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 云霞思独玄 宁知人世里 疲病苦攀缘 [注释] (1)晖上人:大云寺僧圆晖。
赞宁《高僧传》称他“精研性相,善达诸宗”。 (2)经行:往复回旋行走,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
(3)入禅:此处为入定,使心定于一处,止息身口意之三业。 (4)水月:水中之月,大乘十喻之一,以譬诸法之无实体。
(5)攀缘:攀取缘虑之意,心随外境而转的意思。 [赏析] 首联叙述了晖上人午后诵经,黄昏行经,晚上禅定的日常佛事。
巧妙地安排了时间的过渡。秋夜会上人禅坐之际,“岩庭交杂树 石濑泻鸣泉”的禅院也随着充满了幽寂的禅意。
颈联有景到人,讲述了晖上人禅悟境界。禅定使心波平静从而智慧现前,如同水面清静时,能显出月影。
依靠智慧,观察到诸法本无实义,如同水月虚幻,则能远离而不生染着,成为觉者。如《圆觉经》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云霞”聚散无常,万法何尝不是?能领会这个,还不能说是“思独玄”。“思独玄”之处应是在于了知无论云霞聚散遮露,青天从来不变,如同真如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尾联点出世人不能如晖上人般远离幻法,息除攀援,饱受病苦,实在是无奈又可怜。最后一句是从《维摩诘所说经》“何谓病本?谓有攀援”化出 江中诵经 (唐)张说 实相归悬解 虚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 [注释] (1)实相: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
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
(2)色: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大乘义章》曰:“质碍名色。” (3)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赏析] 常住不灭的诸法实相,孤峰。
5. 有哪些经典的名人名言,或者经典的禅语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6. 求一些常用的佛教经典语句(禅语)
要禅语啊
那就要看慧律法师编撰的〈佛心禅话〉
截录一小部分,给你看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给你个链接,这个链接有慧律法师编著之《佛心禅话》1~7
共600多句,古来禅宗祖师的禅话,您可以慢慢看
D. 【爱心小岛·文海晨光】‖一座村庄与一个古县的历史文脉
地方志书是一个行政区域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一个地方历史文脉的记录与反映。尤溪县现存最早的县志,是嘉靖年间邑人进士田顼编纂的《尤溪县志》。而一百年后,他的孙子田振先又参与了崇祯版《尤溪县志》的编纂,祖孙两人皆为尤溪文脉的延续付出了努力。
田顼生于明弘治九年(1495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文崇先汉、诗类晚唐”的杰出才干高中进士,嘉靖六年(1527年)受尤溪知县李文兖之聘,编纂《尤溪县志》。田顼字希古,又以家乡太素山取字“太素”,号柜山,是晚明“四大才子”之一。
田顼为何在中进士后又回乡编纂县志?其家乡太素山在哪里,为何后来县志不见记载?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了田顼的出生地大田县上京镇梅林村。大田县在全国知名度并不高,但2019年随着一首《我是大田后生仔》歌曲在网络走红,让很多人记住了大田这个县的名字。
车子缓缓驶入梅林,路两边的荷花田园、光伏长廊、“三田”公园、田氏祖房······融合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又一一在告诉我们,这是一座生态美丽、产业兴盛、文化厚重、人才辈出的村庄。时值盛夏,已连续几日被夏荷惊艳到了,每一次看到的面积都在加大,终于按捺不住,查了一下荷花的花语,是清白、坚贞、纯洁、信仰、忠贞和爱情,今年如此频繁地见到荷花,这于我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因有明确目的,我们不敢贪恋美丽的景色,直奔梅林村村部。相约的人已在村部等待,一阵寒喧之后,立即查阅资料、座谈讨论,田顼生平存在的疑点慢慢地揭开了面纱。
梅林原名梅岭,明朝时隶属尤溪县三十五都。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划尤溪县西南部三十至三十九、四十四至四十八共15个都,组建大田县。田顼中进士不久,其父田濡在为母守孝期间去世,田顼回乡为父守孝三年,葬父于尤溪县城南莲花峰天湖寺旁。在此期间,接受尤溪知县李文兖的聘请,编纂《尤溪县志》。
田顼一生最乐于被人称道的,是发现和培养了一位对明朝有重大影响的重量级人物。嘉靖十五年,任湖广佥事的田顼来到荆州,听闻江陵县出了一位年仅12岁的神童,即招来面试,试题就是“南郡奇童赋”。神童很快就交了卷,颖敏绝伦的文章让田顼感到非常惊异,立即为他补为府学生。这位神童就是张居正,田顼也因此被称为发现张居正的伯乐。嘉靖十八年(1539年),田顼在九江创办濂溪书院,张居正成为他的门生,二人结下深厚的师生之谊。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田顼在家乡病逝,时大学士、兵部尚书王用宾为他撰墓志,门人、翰林院学士张居正为墓志篆额。
梅林男丁皆姓田氏,在大田流传一句“魁城连、梅林田”的口头语。梅林“三田”,除田顼之外,另两位是田琯、田一儁,他们放在全国或是全福建并不是知名人物,但对梅林乃至大田县,足以撑起一方历史文脉的天空。“三田”雕像在公园里矗立着,从迹象上看是落成不久,但在梅林,“三田”先生早已在民众心中矗立了几百个春秋,已成为民众的精神信仰。
与三田公园一路之隔,是田氏祖祠,名曰“钱塘祠”。祖祠高高的台层,在告诉着过往旅人,田氏祖先曾经的辉煌和享受的尊崇。钱塘祠是仿古建筑,用斗拱高高抬起的重檐屋顶,集中体现了古建筑的精美艺术。钱塘祠不仅规模宏大,更令人称奇的,是祠内以廉政为主题的文化宣导,这既与“三田”先生一生为官清廉有关,也在昭示着梅林田氏以廉为荣的教育理念。
钱塘祠对面的山,形如梅花落地,便名梅山。冬天之时,山为白雪所覆盖,田顼父亲据此别名了“太素山”。田顼编纂嘉靖版《尤溪县志》时,梅岭还是隶属尤溪,田顼特意在县志里收录“太素山”。
乡愁是每个人心中最深沉的记忆。田顼六岁就离开梅林,定居尤溪县城。可直到一百多年以后,他的孙子田振先仍然记住梅岭的太素山。那时梅岭已属大田县,但田振先在编纂崇祯版《尤溪县志》时,仍在县志里收录“太素山”,只是其它的山峰都有注明位置和隶属哪一都,唯太素山含糊不注,这应是出于对祖籍地念念不忘的一点私心吧。
虽然田顼在编纂《尤溪县志》时夹带一点私心,将不是很出名的“太素山”收录在尤溪县志内,田振先甚至将已不再录属于尤溪的太素山仍收录县志内,但相对祖孙俩编纂《尤溪县志》之功,将尤溪历史文脉延续下来,这算不上什么,可以谅解他们这一朴素的私心。毕竟有了他们,尤溪民众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延续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