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素兰花
㈠ 兰花应该如何鉴别
兰花的鉴别方式如下:
1 、春兰:根肉质、白色。叶狭线形,长20-25厘米,边 缘具细锐锯齿,叶脉明显。每茎1-2朵花,花黄绿色,香味清幽。
(1)温州素兰花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㈡ 欧式兰花命名
兰花的命名方法
最近看到不少兰友发帖展示自己的兰花,询问兰名的帖子。这里整理点有关兰花命名的知识,与大家共享!兰花一旦上了品位,发现者或拥有者就可以为兰花取名。历史上兰花的命名方式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以发现人的姓名、姓氏、名字、职称命名
宋梅:梅瓣,清乾隆年间由绍兴宋锦旋选出,故又名宋锦旋梅。
蔡梅:梅瓣素心,清乾隆年间萧山蔡氏选出,又称蔡梅素。
畹香:梅瓣,清咸丰年间常熟叶畹香选出。
祥字:梅瓣,民国初绍兴朱祥保选出。
虞梅::梅瓣,民国初上海虞宅垸选出。
汪字:水仙瓣,清康熙年间浙江奉化汪克明选出。
登科梅:民国四年,汪登科得于余姚南庙山。
还有:陈梦良、郑白善、林仲礼,郑白善、马大同;蒲统领,淳监粮,李通判,翁通判;周恭仙、吴元松仙、王明阳素、奚慎甫仙、蔡梅素、文段素、养安梅、渊蝶、范氏梅、谢氏素荷、贝氏春一品、南顶、姚梅、杨氏素蝶、张荷素、汤梅、元吉、瑞梅、万字、秦荷,程梅、沈氏翠蝶、顾氏大魁素、叶梅、荣梅、瑾梅、俞氏梅、庚泉梅、泮绿梅、楼梅、咸字、宪梅、刘梅、华字、丁小荷、王明阳素、永思梅、文元梅等。
二、以地名命名
梁溪梅:梅瓣,以无锡古称“梁溪”命名。
宜兴新梅:梅瓣,1940年宜兴朱竞南选出。
鹦哥梅:梅瓣,民国初由余姚江南阜生烟店黄成庆在鹦歌山发现,又名贺神梅。
苏州春一品:抗战前由苏州贝氏选出,故亦名贝字春一品。
西湖梅:前清光绪中年出杭城火药局弄龚茂兴花园,地近西湖,故称“西湖梅”。
还有:浙顶、申顶、梁溪素、东山梅、上海梅、关顶、江南新极品、洞庭荷素、温州素、虞山梅、鸳湖第一梅、湖州第一梅、余姚第一梅、江山素、衢梅、苏州荷、松江大荷、常熟素、武林仙、浙江第一梅、秦淮素、朱埠梅、宜兴新梅等。
三、以花瓣形状特点命名
集圆:外三瓣着根结圆,故名为集圆。
翠桃:外三瓣特宽,收根呈菱形,质薄,色翠,似桃花花瓣,故名。
玉环梅 :圆头短脚,蚕蛾捧心,龙吞舌。三瓣收根处背有翠色二须。
四、以兰事命名
长寿梅:前清光绪季年间,上海黄某为兰客郭日金排解讼事,郭因赠黄蕙花两篓,开得绿梅一本。黄君时已年逾古稀,故命之曰“寿梅”。
庆华梅:民国元年春,绍兴兰客车庆得于华兴旅馆,其时适当民国纪元,故撮合其人其地之名而名之,以志共和之瑞云。
笑春:民国己未春,绍兴芝红山王阿堂弟王昆进香杭州小和山,途中忽闻花香,因觅得之。
五、以**命名
翠盖:亦名盖荷。光绪庚子,冯长生出,植于邵芝岩粲花室。
素蝶:民国九年出。主瓣荷形,副瓣有粉蝶垂翅飞舞之象,舌净素。
绿英:清光绪壬寅年由苏州顾翔宵选出。
叠翠:光绪庚寅春,出严州七里滩西口。紧边,厚肉,五瓣全脱注,舌上红点与一品相仿。
大雪素:因叶宽、花白如雪而得雪素一名。别名大素心、大素馨,元旦兰。
六、以开品命名
代梅:道光时出宁波。青梗小样,一干注两花,往往上下其形,故以代名。
端梅:三瓣头圆,边紧,色绿,肩平,分窠蚕蛾兜捧心,舌大红鲜。民国二年**,受伤未开,至八年,开花十萼,花形端正,故名之曰“端梅”。
七、以优美姿态命名
雪美人:民国初绍兴棠棣高念吾选出,卖给杭州邵芝岩。花形神似老十圆,唯外三瓣头绿而根粉红色,鲜艳异常,故以雪美人称之。
八、以兰花品位高下命名
极品:光绪辛丑,杭州公诚花园冯长金出。出身与赤蕙程梅仿佛。三瓣圆头,收根,分窠硬兜捧心,间有根微合者,龙吞大舌,肩平,干粗。
江南新极品:民国四年,钱阿禄出,无锡杨干卿植。花式与绿蕙极品相仿佛,色亦净绿。
大富贵:宣统元年,上海花窖出。三瓣长八分,阔七分,收根极细,紧边,质厚如钱,短圆捧心,大刘海舌红如元宝式,肩平,干长,色净绿。
大一品:荷花水仙之冠。清嘉庆初,为嘉善胡少梅植,富阳篓出;就姑苏花会,咸以大一品呼之,遂名。真黄山谷所谓有士大夫概者也。
君子:荷瓣素,因花容端正,**清白,开品规矩,花守坚固,故名。
九、以虫鸟禽兽命名
如:蜂巧、娥蜂梅、翠蟾、翠蝶、醒狮、翠鹤、小龙、余蝴蝶、小凤、鹦哥梅、海鸥、龙素、仙蝶、金龙素、雪鸥、翠桃、娇龙、文鸾、凤凰梅、雪莲素、蟾影、翡翠、鹤龄仙、金蟾梅等。
以上主要是古人们对兰花命名的几种命名的由来,正如鲁迅所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边成了路。兰花命名亦如此,兰花本无名,被推广,被认可之后便有了名。很多**兰花,至今无名,但有的养殖大家就能通过精心培育,自己为他们命名,如空谷足音,这样的情形不多,需要的是慧眼识异草!
㈢ 浙江兰花品种
老种蕙花: 大一抄品、大陈字、老染字、金岙素、后翠蟾、老极品、楼梅、叠翠、秀字、赤蜂巧、浙顶、庆华梅、刘梅、朵云、端梅、江南新极品、崔梅、端蕙梅、长寿梅、温州素、金华素、永春梅、叶梅、秦淮绿荷花、衢州素、 老种春兰: 梅瓣: 玉梅素、宋梅、老代梅、集元、万字、春元梅、天章梅、祥字、永丰梅、贺神梅、方字、冠春、笑春、养安梅、汤梅、瑞梅、萃英梅、元吉梅、雪美人、桂元梅、发扬梅、冠姚梅、西湖梅、湖州第一梅、姚梅、翠文 水仙瓣: 汪字、龙字、西神梅、天乐、逸品、姚石仙、文品、宜春仙 荷瓣: 绿云、翠盖、环球荷鼎、端秀荷 奇花: 杨氏素蝶、老蕊蝶 累死我了
㈣ 兰花是什么颜色的
兰花的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等。因为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春兰:春兰叶带形,边缘无齿或具细齿。花多单朵或两朵,不出架;花色以绿色、淡褐黄色居多,花幽香。蒴果狭椭圆形,花期1-3月。生于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海拔300-2200米,在中国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生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南端等。
5.寒兰:寒兰假鳞茎狭卵球形,包藏于叶基之内。叶带形,薄革质,暗绿色,前部边缘常有细齿。花常为淡黄绿色而具淡黄色唇瓣,也有其他色泽,常有浓烈香气;花瓣常为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唇瓣近卵形;蕊柱稍向前弯曲,两侧有狭翅。蒴果狭椭圆形,花期8-12月,寒兰耐寒性不强。
㈤ 温州素兰花优缺点
温州素兰花优点是繁殖快,健花性。缺点是花香不够。温州素是蕙兰传统品种大花型素花,温州素是民国初年为温州艺兰者发现于萧山。
养温州素尽量使用疏松、透气性强的土壤,在天气好的时候多浇水,并在春季给它充足的光照,在夏季光照强烈时要适当遮荫。
温州素兰花叶姿半垂,叶质厚硬,叶幅宽阔,叶形刚劲,叶缘锯齿粗。叶色深绿,有光泽。花梗绿白色,花外三瓣呈大柳叶状,紧边,质厚,花久开微落肩。剪刀捧,大卷舌。花色黄绿。
大花蕙兰原产我国西南部,喜冬季温暖和夏季凉爽气候,喜高湿强光,生长适温为10℃至25℃。夜间温度以10℃左右为宜,尤其是开花期将温度维持在5℃以上,15℃以下可以延长花期到4至5个月。花期依品种不同可从10月份开到第二年4月份。
工厂化栽培从组培苗到开花需要3年时间。大花蕙兰有母球,子球,孙球之分,其中,孙球长速最快。大花蕙兰喜强光,能耐50000至70000勒克斯的强光照。
大花蕙兰原产亚洲热带和亚热带高原,性喜凉爽高湿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0-25℃,冬季应放在低温温室内管护,当夜间在10℃左右时长势良好,花茎正常伸长,多在2—3月开花。
在冬季温度低于5℃时,叶片略呈黄色且花期推迟,花茎短。但越冬温度在15℃左右时,则植株叶片虽绿且有光泽,但花茎会突然伸长,开花提前到1-2月,且花茎软而不能直立,须竖以支柱支撑。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温州素
㈥ 温州素的简介
【特征】:外三瓣长脚,形似柳叶,剪刀捧(盛开时呈开天窗式),花色淡黄绿色、白卷舌。叶阔而垂软、长大,叶束外叶多数呈半垂性。花葶高,一般可高40厘米以上,粗壮。繁殖快,健花性。 惠兰又名夏兰. 原产于我国中部及南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较耐寒,怕权水和干燥. 宜疏松肥沃和透气的腐叶土.越冬温度不低于5度。 繁殖 常用分株和播种繁殖。分株在9—10月处半休眠状态时进行.分株前盆土需略干.促使根系变软,减少断根、恢复生长较快,一般3—4年分株1次。播种在早春用消毒土壤,播后不覆土,发芽快. 栽培 盆栽植株春季开始萌发新根,土壤不宜过湿,以稍干燥为宜,有利于肉质根发育,夏季生长旺盛期,气温高应多浇水,并经常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切忌阵雨冲淋.生长期每周施肥1次,秋季每半月施1次,施肥必须在晴天傍晚进行。 病虫害 常有炭疽病和粉虱危害.炭疽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粉虱可用20%速灭杀丁乳曲2000倍液喷杀. 应 用 惠兰叶姿挺拔.花香浓郁.盆栽装饰居室环境十分雅洁.
形态特征 根;蕙兰的根较粗短,长21-35厘米,直径0.5-1厘米,基部略比根前端粗大,无分枝。茎;假鳞茎不明显,集生成丛,高1.4-1.8厘米,直径0.8-1.3厘米,呈椭圆形。 叶;5-8枚丛生,长30-140厘米,甚至更长,宽0.6-1.3厘米,狭带形,基部常对折,直立性强,叶上部微弯曲,薄革质,质地较坚硬,中脉明显,半透明,向叶背面突出,平行脉也较明显,叶边缘具粗锯齿,叶面粗糙,中,下部深度内凹,横切面呈“U”字形,叶尖端渐尖,中脉两侧对称,叶柄痕不明显,鞘状叶薄革质,长7-15厘米,成苗的叶基逐渐张离,不呈抱合状,。花:花期4-5月,4月中旬为初期,4月下旬为盛花期,5月进入末花期,花箭1-2枚,花朵橙黄色,有深紫红色的脉纹和斑点,花通常香气浓郁。 一茎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 生物学特性 大花蕙兰原产我国西南部,喜冬季温暖和夏季凉爽气候,喜高湿强光,生长适温为10℃至25℃。夜间温度以10℃左右为宜,尤其是开花期将温度维持在5℃以上,15℃以下可以延长花期到4至5个月。花期依品种不同可从10月份开到第二年4月份。工厂化栽培从组培苗到开花需要3年时间。大花蕙兰有母球,子球,孙球之分,其中,孙球长速最快。
大花蕙兰喜强光,能耐50000至70000勒克斯的强光照。大花蕙兰原产亚洲热带和亚热带高原,性喜凉爽高湿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0-25℃,冬季应放在低温温室内管护,当夜间在10℃左
右时长势良好,花茎正常伸长,多在2—3月开花。在冬季温度低于5℃时,叶片略呈黄色且花期推迟,花茎短。但越冬温度在15℃左右时,则植株叶片虽绿且有光泽,但花茎会突然伸长,开花提前到1-2月,且花茎软而不能直立,须竖以支柱支撑。 分级标准 品种不同,性状不同,分级标准也不同,但是总体上都遵循以下的分级标准:
A级:株高80至120厘米,4至5个花箭,每支箭15至20朵花。
B级:株高60至80厘米,3至4个花箭,每支箭10至14朵花。
C级:株高40至50厘米,1至2个花箭,每支箭6至9朵花。
也可依据花径的大小不同分成大花系列(花径8至10厘米),中花系列(6至8厘米),小花系列(4至5厘米)。 历史品种 传统蕙兰原产森林为地生植物和山区的带,山区乡民们称为高兰,大兰,牛兰,上兰等。古人称一茎九花为“蕙”,“蕙心”是指团结一起美丽善良的中国心。 蕙花株体一般较高,叶5-13片,叶长约35-80厘米,叶宽0.5-1.5厘米,叶片脉纹粗多而明显,叶缘锯齿明显而较粗,假球茎不明显。花梗直立,梗径粗者1厘米,细者如线香,高挺齐叶架或出叶架,一般高约35-80厘米。着花5-30朵。花朵展绽直径约3.5-8厘米。
花色多黄绿或翠绿,舌瓣上有绿丝绒苔,上缀许多紫红色点块,花期在原产地为4-5月初,偶有在秋季再开一次花。蕙花分布较广,秦岭以北也有分布。原生地海拔高于春兰,比较耐寒,耐干,喜阳。 产地品种 蕙花其叶形,花质略有差异,以产地分为 :北京蕙花,江浙蕙花,安徽西部,湖北蕙花,云南蕙花,贵川内地蕙花,南方上海,广州蕙花等。
蕙兰原产森林的地生植物,假鳞茎极小或不明显,叶长25~80厘米,宽7~12毫米。花梃近直立或稍弯曲,长35~50厘米,有花5~11朵,花直径6厘米,有香味。花期3~5月。分布于中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尼泊尔,印度也有。生于湿润,开阔且排水良好的地方,海拔700~3000米。蕙兰是中国兰花中栽培历史最古老的种类之一,并从野生植株中选出许多优良品种。蕙兰也是该属中在中国分布最北的种,其耐寒能力较强。
主要品种有:极品,金岙素,温州素,解佩梅,老上海梅,翠萼,大一品,江南新极品等。 科技新品种 大花蕙兰,常绿多年生附生 草本。是兰科兰属中大花附生种类的总称。假 鳞茎粗壮,长椭圆形,稍扁,上面生有6枚~8 枚带形叶片,长70厘米~110厘米,宽2厘米~3厘米。花茎近直立或稍弯曲,长60厘米~90厘米,有花6朵~12朵或更多。花葶40至150厘米不等,叶色浅绿至深绿,标准花茎每盆3至5支,每支着花6至20朵花。其中绿色品种多带香味。
花大型,直径 6厘米~10厘米,花色有白,黄,绿,紫红或带有紫褐色斑纹。是栽培十分广泛的中国兰之一,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用分株法繁殖。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用蕨根,苔藓,树 皮块等盆栽。要求根际透气和排水特别好,秋 季形成花芽后需有一段冷凉时期,春季才能开花。冬季夜间温度10℃左右。 编辑本段流行品种 常见栽培的有:独占, 黄蝉兰,碧玉兰,西藏虎头兰和大量杂交种的优良品种。原大花蕙兰商品栽培品种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国内最近几年也开始有很多公司在研究品种选育,组培技术,栽培技术等。 目前主要的流行品种有以下几类:
粉色系列:‘贵妃’,‘粉梦露’,‘楠茜’,‘梦幻’
绿色系列:‘碧玉’,‘幻影’(浓香),‘华尔兹’(清香),‘玉禅’
黄色系列:‘夕阳’(清香),‘明月’,‘UFO’
白色系列:‘冰川’(垂吊),‘黎明’ 花色品种 蕙兰在传统上通常按花茎和鞘的颜色分成赤壳,绿壳,赤绿壳,白绿壳等,在花形上也和春兰一样,分成荷瓣,梅瓣和水仙瓣等,花上无其它颜色,色泽一致的也称为素心。 典故:中国蕙兰的历史文化蕙兰的“蕙”字,在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的《楚辞》中已出现。其辞曰:“既滋兰兮九畹(一畹十二亩———引者),又树蕙兮百亩。”这里所说的“蕙”我们只能理解为一种香味甚佳的香草,是否即指今天我们所说的蕙兰尚有争议。 能确认为今天我们所说之蕙兰的“蕙”的,是后来宋代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所写的《书幽芳亭》中的“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的蕙。宋代人栽培春兰、蕙兰作为观赏植物已很风行,有必要对这类香草作些区分,黄庭坚这两句话一锤定音,成为后人区分春兰与蕙兰的根据,现代植物分类学也据此把这类春末开花的一干多华的兰定名为蕙兰。如果说黄庭坚对兰与蕙只是从其性状上加以区别的话,清代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已注意到兰与蕙的不同的栽培方法了。他说:“蕙性喜阳,须得上半日三时之晒……至兰,则朝暾一二足矣。”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蕙兰已有不少名品,如大一品、程梅、关顶、上海梅、潘绿梅、荡字等。
这些蕙兰名品,有的在清代同治年间许鼐和的《兰蕙同心录》中已有记载。如著名蕙兰老八种之首大一品,《兰蕙同心录》中称之为上品,且有诗赞曰:“士夫气概谪仙才,座上争夸领袖来;自入江南重声价,千金不易此花魁。”而清初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对兰蕙瓣形的区分与阐释,则为蕙兰花朵形式美审美开启了门径。直至改革开放年代大量蕙兰蝶花、奇花出现之前,近一二百年,蕙兰花朵的审美均特别重视瓣型,且影响甚广,成为蕙兰审美的一个传统观念。
民国12年(1923年)余杭人吴恩元编撰的《兰蕙小史》,对蕙兰的传统品种和当时的新种作进一步的汇集总结,并将之分为赤壳蕙、绿壳蕙和赤绿蕙三大类。1959年杭州艺兰家姚氏所写的《兰花》一书,又在这些基础上增补了蝶花类、素心花类。上个世纪80年代后,蕙兰新种大量开发,各地兰家又据新发现,增补了蕙兰的奇花类和色花类。至此,蕙兰已林林总总地成为中国兰花中一个庞大而有特色的支系。
蕙兰在清代、民国时已传至日本、韩国,特别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人大量收集中国的蕙兰,销往日本栽培。而中国由于连年战乱,建国后几十年又有两三次人为的大破坏,到上世纪末,国兴兰旺,国内涌现爱兰热潮时,有的蕙兰传统品种在本国已找不到,要靠从日本返销回国,一部蕙兰的发展史也从侧面反映出民族的兴衰史。
中国蕙兰品赏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其《书幽芳亭》中说,“兰似君子”、“蕙有士大夫概”,这两句话开蕙兰品赏之门径。清初文学家、花卉家李渔有《蕙兰》专文,曰:蕙“其所以逊兰者,不在花与香而在叶……蕙之叶偏苦其长……病其太肥”。其从总体来说,如栽培得好,蕙兰植株较春兰高大,且花枝也大也高,花朵又多,十分豪壮亮丽,香气四溢,故赏门道者常兰、蕙并赏,而看热闹者多重蕙轻兰。近年来蕙兰价格的涨幅常高于春兰,其原因多于此。这是对蕙兰的总的品赏。
蕙兰的品赏自瓣型说出现之后特别注重花朵的瓣型,以梅瓣、水仙瓣为贵,捧舌以圆紧质厚为好,外三瓣(萼片)以宽圆糯质为佳,其名品多为此类瓣型。蕙兰的荷瓣甚少,近年发现有类荷瓣的,也甚受欢迎。蕙兰之一般竹叶瓣者多如蒿草,除少数亮丽的色花外,少受赞赏。近年出现的蕙兰蝶瓣、奇花类,色彩斑斓,光辉夺目,尤以瓣舌多而色彩艳者更受追崇,叫价甚高。素心类也多受喜爱。物以稀为贵,因蕙兰多为黄绿色花,如一旦出现红花、紫花、黑花、乳白花的蕙兰,也甚受器重,色艳者更佳。花瓣萼瓣质厚、糯、玉质化者也常为佳品。蕙兰花枝粗大,花朵多,因之品赏时也应该注意整枝花中各花朵间的布局是否错落有致,香气是否醇美。其叶艺秀丽者也为佳品,偶见叶艺、花艺、瓣型皆具者,则备受青睐。 编辑本段花语花意 兰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各地都有培植,尤以西南和台湾为盛。有“天下第一香”、“香美人”的盛誉。兰花开花素洁,柔和雅致,芳香宜人,是世间独有的人格化花卉。
古代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记载,把“兰”的那种沁人心肺的清香味比做知心朋友那样气味相投。所以,后来人常常以“兰言”比喻心意相投的言论。《离骚》中有诗句“纫秋兰以为佩”,以“兰花”比喻“洁净”。《说苑》中有“十步之内,必有芳兰”的名句,说出了人们对生活应有的热情,指出:只要你能细心留意,必将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古人张华在《情诗》里写道“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在这里“兰室”则成了女子居室的代名词。旧时以“梦兰”喻女子怀孕征兆,这个典故来源于《左传·宣公三年》所记载的,春秋时期郑文公妾梦天使赐兰生子一段故事。古时朋友相契,结拜兄弟需要交换生辰八字的“谱贴”。这个“谱贴”称为“兰谱”,故有“金兰结拜”的说法。古人称美好的文章也称为“兰章”。中国自古至今,有不少女子的名字中有“兰”,如“花木兰”。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中就有“兰”字。
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名贵花卉之一。兰花的香气清而不浊,其香内蕴,清醇雅洁、耐人寻味、经久不散。兰花色泽淡雅,花姿端庄挺秀,花叶终年翠绿,翠叶修长,刚柔兼备,风韵翩翩,超逸淡远。早在我国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浙江的诸山,种植了大片兰花。我国唐代时盛行赏兰风,唐太宗李世民《芳兰》诗里:“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李白“兰幽香风远”、刘禹锡“兰在幽林亦自香”、孟郊“境破不改色,兰死不改香”都是描写兰花的传世佳句。据《汗漫录》记载,唐朝诗人王维对养兰花就很有研究。一株兰草一面诗,半片娇花千幅画,兰草的含蓄、丽质、高雅、非千诗可涵,非丹青可绘。 相关著作 我国最早论述兰花品种特征、品质高下及栽培、管理、灌溉方法的书籍是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由赵时庚所著的《金漳兰谱》。此后有关兰花的著作南宋有王贵平著的《王氏兰谱》、明朝高廉著《兰谱》、清代朱克柔著《第一香记》、清代屠芸庄著《兰蕙镜》等十多种。新中国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对兰花进行了大量引种栽培,出版了不少有关兰花的专著,如《四川的蕙兰》、《厦门兰谱》、《国产兰属分类研究》、《兰花》等。从宋代起,我国的兰花先后传到日本和欧洲各国。近几年来,在许多国家用试管育苗工业化的方法生产兰花,竟然形成了“兰花工业”。 编辑本段栽培要点 花盆
兰花的根系比较发达,根据兰花的疏水通气的习性要求,兰花所选用的花盆与一般的花盆相比,较为特殊。应选用质地粗燥、美上釉的、底边多空、有盆脚的“兰花盆”养“兰”较好。“兰花盆”一般上大下小,底部较深,像一只口向上的喇叭。底部有出水孔,在盆的下段一周,有许多小的出水孔,。其目的在于,可以使兰花的根部能更好地透气。新栽种的兰花,最好在瓦质的“兰花盆”中栽种。培植一年以上,待新根发育正常后,方可移至美观的紫砂“兰花盆”内。
土壤
兰花种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用土。兰花是半气根性花卉,必须用含有腐殖质、透气性好的酸性土壤。山区生长兰花的山泥,栽培效果较好。兰花土也可以自己配制,方法是用砂质壤土70%,粗粒状的腐殖质土30%。掺合后,堆放三年以上才能使用。
选用的盆土要过筛,将粗粒与细粒分开。盆土应进行杀菌处理,以防虫害。可用“托布津”800倍液或“波尔多液”喷洒,加以预防。现在花鸟市场有现成的兰花专用培植土出售,使用效果很好,用起来没有怪气味也干净,可随买随用。
上盆
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兰花新根未发,断根较多,先要清去根部泥土,用清水洗干净,剪去枯叶和干焦叶梢。对染有病虫斑的叶片,应毫不留情的把病斑剪去。此外,还要剪去腐烂、枯黄的老根。如果兰花无完整植根,则应保留无根尖的老根和根芯。最好将兰株用600倍液的“可杀得”或“杀毒矾”或医用“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每瓶针剂药粉溶于2.5千克水,配成的溶液浸泡两小时,然后捞出洗净。在阳光下晾干兰根,可以激活兰株的生命力,使兰根变软,便于理顺,不易折断,便于上盆。为防止晒干时兰叶受干,可以将兰叶遮阳,一般有2个小时左右的光照即可。
待光照至兰的根部微白色时,用利刃将连在一起的苗株分开,拆去过多的无叶假鳞茎,因为有些无叶的假鳞茎,使根本不会发芽的。一般的做法是:对一二株连体的苗株,植选留1~2个新鲜的假鳞茎。三株以上的连体苗株,无论有多少个无叶假鳞茎连生,均应全部掰开,分开处理。切口处可涂上草木灰或硫磺粉防腐。然后,按叶子的长短,分别整理放入盆内。兰盆的底孔要垫约四分之一的大木炭,先放粗土,在放少量细土。栽种时兰的根部要散开,加土时花盆要摇动数次,深度以接近叶子基部为好,盆面的土要略微拱起一点、稍紧一点,以使得兰花的根部贴紧泥土,便于发芽生长。花盆的表面可以放一些小浮石或地绒草,用以保湿。然后分几次浇透、浇足水,放在阴凉、通风处。过五留天以后,将兰盆移到半阴半阳处培养。
传统认为,不同品种的兰花一般是不能混植在一盆中的。因为,长期的混植,会引起兰花品种的变异。对于开花季节不同的品种,由于管理要求不一样,尤其不能在一个盆中混种。有的兰花叶形高矮不同,叶色不同,混种在一起很不美观、缺乏协调。有意识对品种进行诱变,而把不同的兰花品种种在一个盆里,倒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但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办到。 兰花是陆生植物,喜润恶涝。许多初养者,生怕其缺水,结果浇了过多的水,硬是把兰花的肉质根给烂掉了。土培兰花的浇水原则是“宁干勿湿”,只要保持兰花土有些湿气就行。对于无土栽培的兰花则相反是“宁湿勿干”。
兰花对水分的要求不高,宜干不宜湿。在1月和2月份,每周浇一次水;在3月和4月份,每3~4日交一次水;5月份,每2日浇一次水;6月份,每日浇一次水;7月和8月份,每3日浇一次水;9~12月,从每日浇两次水逐渐减少为每周浇一次水,并注意不要淋雨。
兰花宜使用河水、泉水、井水浇灌。如用自来水则应放置一段时间后,待其水中氯气释放后方可使用。一般浇灌兰花的水质,酸碱度宜在PH值5~6为好,可在药房买到酸碱试纸来测试水质。对酸度不足的,可在水中加些食盐米醋,来加以调整。兰花浇水很有学问,谁宜在盆边浇灌为佳。夏季宜在清晨或傍晚时浇水,忌在中午浇水,浇水量不可过大。一般每周浇一次水,夏天每周浇两次水,浇水多会导致兰花根部病虫害。特别在连绵阴雨的天气,盆土宜干不宜湿,干盆有利于兰花抽生新叶。
光照
3~4月上中旬兰花可以对晒阳光;4月份下旬起,上午九点以后,不宜多晒太阳;春兰每天照晒两小时即可,6~9月每天要提早遮阴。10月以后可以推迟遮阴。
温度
兰花较耐寒,除冰冻天以外均可放在室外过冬。一般室外气温在2~3℃时,应即时将兰花搬到室内。夏天气温高,干旱季节要适当对兰花喷雾以降温保湿。
施肥
新种的兰花,要等七长出2厘米长的新根方可施肥,一般新根在长2个月左右,有的人主张培植1~2年方可施肥。兰花的肥料可以自己配制,方法是用草木灰4份,豆饼10份,骨粉6份,混和拌匀后,存于容器内分次加水,经一年发酵后,稀释使用。
施肥一般在5月份新草出土前开始,到立秋停止。每隔15~20天施肥一次,施肥宜在傍晚进行。施肥的原则是薄肥勤施。傍晚施肥,次日清晨再浇一次清水。俗称“回水”。兰花施用的肥料有9种:
① 催苏肥:此肥可促进兰花植株早发芽。可选用0.2%“硫酸钾复合肥”、“施达”500倍液、“花宝4号”1000倍液等;
② 催芽肥:在施催苏肥半个月后进行的施肥。肥料与催苏肥同,也可改施“兰菌王”500倍液;
③ 催花芽肥:此时兰花叶芽出土3~5厘米,处于暂停生长期,新芽生根。兰花母株此时开始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植株需要较少的氮肥和较多的磷肥营养。可用“花宝3号”1000倍液浇根,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与“硼砂”800~1000倍液;
④ 助长肥:在新芽长出2厘米根时,花芽分化已定局,新芽急需补充营养。此时每月应施肥一次“复合肥”溶液或喷施“花宝5号”;
⑤ 助花肥:在花前期30天左右进行的施肥。可施少量“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益多液体肥”、“喜硕”等;
⑥ 坐月肥:此时兰花出于开花时期。要及时给予植物较多的营养补充,可施浇0.3%“硫酸钾复合肥”,叶片喷施“喜硕”、“佳兰宝”、“速滋”、“植物健身素”、“复合微量元素”等肥料。
⑦ 抗寒肥:在兰花越冬前,多施磷肥和钾素肥料,磷素可使得植物细胞冰点降低,钾素可使得植物纤维素增加促进植物皮层坚韧。在冬寒天切忌施用氮肥;
⑧ 陪嫁肥:是指分株前,换盆前对植物所施的一次三要素平衡的肥料,以利提高植物的成活和复壮,可对叶面喷施“花宝2号”、“矿物质健身素”、“美能素”等肥料;
⑨ 崔根肥:施促进生根的肥料,可用“促根生”1500倍液或“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喷叶,也可选用“蓝菌王”1000倍液或“促根生”3000倍液。
如果每种肥料,施肥一至两次,一年施10余次即可。要特别注意的是茶叶水茶叶渣不能用作兰花的肥料,因为它们呈碱性,施用后会使土壤基质碱化,影响兰花生长。兰花的管理可用四句话概括,叫做:“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兰花“喜肥而畏浊”,因此肥料必须淡薄,否则伤叶伤根。
㈦ 金奥素和温州素叶子的区别
金奥素和温州素叶子的区别:
温州素叶子薄革质,呈狭带形,长约30-140厘米,宽约0.6-1.3厘米,基部通常会对折,上部稍微弯曲,中脉较明显,半透明,边缘有粗锯齿,表面较粗糙,中下部向内凹,先端渐尖,中脉的两侧对称。
金奥素叶色翠绿,瓣肉晶莹,唇瓣苔色全绿,绒气重。细立叶,叶束斜直性,叶尖尖锐,很易辨识。
温州素的根较粗短,长约21-35厘米,直径约0.5-1厘米,基部要比根前端的更粗大,没有分枝。它的假鳞茎很不明显,为椭圆形,高约1.4-1.8厘米,直径约0.8-1.3厘米。金奥素花葶细长,花期长,至十多天。
兰花的养护:
场所:兰花放置的场所很重要,直接影响兰花的生长发育。兰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夏季放在露地荫蔽处),兰花夏季养殖管理注意事项及要点,冬季则放室内,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旷,空气湿润。
室内要有充足的光线,最好朝南,这样有利于兰花生长。兰花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㈧ 浙江兰花素心品种有哪些
素心兰花有名的品种如春兰中的杨氏素荷、张荷素、文团素、月佩素,蕙兰中版的金岙素、如意素,权建兰中的青山玉泉、鱼枕大贡、铁骨素,墨兰中的软剑白墨、春剑中的隆昌素等。多得很,尤其以建兰素心品种最为多见,春兰素心品种也有不少。
㈨ 兰花怎么分别品种
纹瓣兰
●
纹瓣兰(学名:Cymbidium aloifolium):
产中国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东南部至南部。生疏林中或灌木丛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00-1100米。从斯里兰卡北至尼泊尔,东至印度尼西亚爪哇,均有分布。 [7]
硬叶兰
硬叶兰
●
硬叶兰(学名:Cymbidium bicolor):
产中国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树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也有分布。 [8]
垂花兰
垂花兰
●
垂花兰(学名:Cymbidium cochleare):
产中国台湾(台北、高雄)。生于阴湿密林中树上,海拔300-1 000米。锡金、印度也有分布。 [9]
莎叶兰
莎叶兰
●
莎叶兰(学名:Cymbidium cyperifolium):
产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南部(蒙自、砚山、麻栗坡、屏边)。生于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岩石缝中,海拔900-16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也有分布。 [10]
冬凤兰
冬凤兰
●
冬凤兰(学名:Cymbidium dayanum):
产福中国建南部、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西南部、南部至东南部。生于疏林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300-1600米。锡金、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也有分布。 [11]
落叶兰
落叶兰
●
落叶兰(学名:Cymbidium defoliatum):
产中国四川、贵州和云南。生境不详。本种在西南诸省区常见栽培,据报告浙江也有发现。 [12]
独占春
独占春
●
独占春(学名:Cymbidium eburneum):
产中国海南(崖州、昌江)、广西南部(十万大山)和云南西南部。生于溪谷旁岩石上,海拔不详。尼泊尔、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13]
莎草兰
莎草兰
●
莎草兰(学名:Cymbidium elegans):
产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树上或岩壁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14]
建兰
建兰
●
建兰(学名:Cymbidium ensifolium):
产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西南部、贵州和云南。生于疏林下、灌丛中、山谷旁或草丛中,海拔600-1800米。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北至日本。 [15]
长叶兰
长叶兰
●
长叶兰(学名:Cymbidium erythraeum):
产自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波密、察隅、墨脱)。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或岩石上,海拔1400-2800米。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16]
蕙兰
蕙兰
●
蕙兰(学名:Cymbidium faberi):
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部。生于湿润但排水良好的透光处,海拔700-3000米。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17]
多花兰
多花兰
●
多花兰(学名:Cymbidium floribunm):
产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生于林中或林缘树上,或溪谷旁透光的岩石上或岩壁上,海拔100-3300米。
春兰
春兰
●
春兰(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产自中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海拔300-2200米,在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日本与朝鲜半岛南端也有分布;据报告印度东北部也曾发现,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虎头兰
虎头兰
●
虎头兰(学名:Cymbidium hookerianum):
产中国广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南部、云南和西藏东南部(察隅)。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100-2700米。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
美花兰
美花兰
●
美花兰(学名:Cymbidium insigne):
产中国海南(定安、琼中)。生于疏林中多石草丛中或岩石上或潮湿、多苔藓岩壁上,海拔1700-1850米。越南与泰国也有分布。
黄蝉兰
黄蝉兰
●
黄蝉兰(学名:Cymbidium iridioides):
产中国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乔木上或岩石上,也见于岩壁上,海拔900-2800米。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也有分布。
寒兰
寒兰
●
寒兰(学名:Cymbidium kanran):
产中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生于林下、溪谷旁或稍荫蔽、湿润、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端也有分布。
兔耳兰
兔耳兰
●
兔耳兰(学名:Cymbidium lancifolium):
产中国浙江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南部、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缘、阔叶林下或溪谷旁的岩石上、树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自喜马拉雅地区至东南亚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几内亚岛均有分布。
碧玉兰
碧玉兰
●
碧玉兰(学名:Cymbidium lowianum):
产中国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盈江、龙陵、沧源、绿春、勐腊、勐海、景洪、金平)。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300-1900米。缅甸和泰国也有分布。
大根兰
大根兰
●
大根兰(学名:Cymbidium macrorhizon):
产中国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米易、美姑、南川)、贵州西南部(兴义)和云南东北部(东川)。生于河边林下、马尾松林缘或开旷山坡上,海拔700-1500米。尼泊尔、锡金、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日本也有分布。
大雪兰
大雪兰
●
大雪兰(学名:Cymbidium mastersii):
产中国云南西北部、南部至东南部。生于林中树上或岩石上,海拔1600-1800米。锡金、印度、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珍珠矮
珍珠矮
●
珍珠矮(学名:Cymbidium nanulum):
产自中国海南、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文山、思茅、保山)。生于林中多石地上,海拔不详。此种模式标本系栽培植物,采自云南怒江河谷(六库)。在南方民间已广为栽培。
邱北冬蕙兰
邱北冬蕙兰
●
邱北冬蕙兰(学名:Cymbidium qiubeiense):
产中国贵州西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生于林下,海拔700-1800米。
墨兰
墨兰
●
墨兰(学名:Cymbidium sinense):
产中国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峨眉山)、贵州西南部和云南。生于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湿润但排水良好的荫蔽处,海拔300-2000米。印度、缅甸、越南、泰国、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
果香兰
果香兰
●
果香兰(学名:Cymbidium suavissimum):
产中国贵州西南部和云南西部。生境不详,海拔700-1100米。缅甸和越南也有分布。此种植物民间有栽培,国内一些植物园也偶见栽培。
斑舌兰
斑舌兰
●
斑舌兰(学名:Cymbidium tigrinum):
产云南西部。生境不详。印度东北部与缅甸也有分布。
西藏虎头兰
西藏虎头兰
●
西藏虎头兰(学名:Cymbidium tracyanum):
产中国贵州西南部(册亨)、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林中大树干上或树权上,也见于溪谷旁岩石上,海拔1200-1900米。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文山红柱兰
文山红柱兰
●
文山红柱兰(学名:Cymbidium wenshanense):
产中国云南东南部(马关、文山)。生于林中树上,海拔不详。越南也有分布。
滇南虎头兰
滇南虎头兰
●
滇南虎头兰(学名:Cymbidium wilsonii):
此种甚近虎头兰(C. hookerianum),但叶较宽,蕊柱较短,萼片与花瓣上有不甚明显的红褐色纵脉,可以区别。但上述特征与黄蝉兰(C. iridioides)相近,故有人认为本种可能是它与虎头兰之间的杂种。
㈩ 浙江兰花素心品种有哪些
浙江的兰花都香,而且是纯正的幽香。
老种春兰素:
蔡梅素、苍岩素、张荷素、杨氏素荷、玉梅素、宁波素蝶、月佩素、同荷素、魁荷素
以上是浙江产,江苏产的未计。
老种蕙素:
温州素、金岙素、江山素
其他如翠定荷素、如意素等产地均不详,但肯定是江浙产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