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荷花边舞蹈

荷花边舞蹈

发布时间: 2023-02-15 19:45:06

❶ 戴爱莲《荷花舞》舞蹈种类

荷花舞,是一种社火舞,在庆阳境内颇受群众喜爱,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庆阳是我国西北地区开发较早的地域之一,也是古老的秦陇文化和农耕文化交融碰撞之地。荷花舞既吸收了甘肃中西部文化,又吸收了关中及陕北文化的艺术养分。由于舞蹈风格清新优雅,动作简练优美,易学易会,道具美观,故青年人都喜欢参演,尤其受到农村女青年的欢迎,从而达到自娱自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荷花舞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荷花舞”原名“云朵子”“地游子”,又称“地飘儿”“云影子”“地云子”等,随着历史的变迁也叫“跑花灯”“莲花灯”“荷花舞”。源于周族的赛社祭祀活动,在巫文化的影响下变成一种“乞雨”的巫神活动。西峰区内庙宇较多,道教文化盛行,每逢庙会或春节时,社火队都排演“云朵子”,它是民间社火中长期保留的娱乐节目。荷花舞属集体舞蹈,演员一般都在几十人以上,最少不下六人,适宜在各种场合表演。

荷花舞起源于周先祖公刘开创中国农耕文化的董志塬上,建国后被中国舞蹈界推上世界舞坛。荷花舞定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到此采风,将“云朵子”改编定名为“荷花舞”,在波兰演出获金奖。从此荷花舞登上了艺术舞台,成为中国舞蹈艺术保留节目之一。与此同时,西峰区寨子乡社火队依“云朵子”设计出新的构型道具,增添了新的内容进行社火演出。90年代庆阳师范学校荷花舞作为校园文化的典型进行设计排练。本世纪初,“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连续三届排演成500人阵容的大型舞蹈,受到国内外专家和观众的喝彩。

荷花舞集曲艺、音乐、纸扎、民间美术于一体,从“云朵子”、“云影子”、“莲花灯”等民俗观念酝酿成的汉族民间舞蹈,它不仅仅是西峰区域历史,也是中国农耕文化源头地的历史遗存,更是中国农业文明在汉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产物。它的特征是道具别致,由云盘、云朵、油灯、莲花构成的舞具,民俗意味性极强,反映了周代农耕活动的文化内容。云盘象征甘霖,云朵象征四海太平,油灯象征五谷丰登,莲花象征祥和润泽。由此构成的意念来自周代祭祀中的赛社活动,象征远古农耕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存的企盼,期冀风调雨顺,太平盛世的民间观念。

荷花舞的形式分边歌边舞和不歌只舞两类。边歌边舞,即在音乐伴奏中轻歌曼舞,舞姿以甩纱带为主,身段一扭三弯,摇扭相配,颇有风吹莲叶的轻柔动态。歌词共四段,每段四句,曲调为陇东民间传统小调“杨燕麦”;不歌只舞,只用舞蹈语言表演,抒发情怀,舞蹈队列常变幻花样,队形有“龙摆尾”“燕穿梭”“剪子股”等。动作要轻松自然,轻捷平稳,用“碎步”,脚跟先着地,脚尖后着地,有前脚着地,后脚跟着虚抬的姿势,走如舟穿莲群、飘逸轻柔。演员要年轻漂亮、身段苗条,一旦起舞,如水浮荷花,在池塘里轻盈漂转,美不胜收。

荷花舞的艺术效果令人神往,使人陶醉。伴着那优美的乐曲,一群少女身着淡黄色大襟上衣,浅绿色裤子,粉红色筒裙,手挽长长的草绿色纱带,端庄秀丽,婀娜多姿,幽雅地“坐”在彩灯装饰的花盘上,踏着轻盈的碎步,手中的纱带时而抛撒开去,时而收拢在握,那神态和动作美丽俊秀,清逸飘洒,个个如飘飘欲飞的仙女,人人似碧波之中的莲妹。晚间演出,在灯光的映衬下,会把人带入一种梦幻般的仙境。

庆阳人喜爱荷花舞,每个重大节日都要表演荷花舞。2002和2003年首届和第二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庆阳人又表演了数百人参演的场面宏大的荷花舞,受到了中外宾客的热烈赞扬,如今中国舞协以荷花舞为标准,设立了中国舞蹈“荷花”奖,成为中国舞蹈最高奖,这无疑是庆阳人的荣耀。

❷ 电脑上怎么能看荷花杯舞蹈大赛的直播

可以直接到QQlive直播里面去搜索看的.

❸ 荷花舞是根据哪个民间舞创作而来的

,《荷花舞》的原始素材来自陇东。陇东民间秧歌表演中有一种“小场子”,名叫
“走花灯”(也叫“莲花灯”)。民间的“走花灯”主要由儿童扮演。表演时,儿童踩
在荷叶状的盘子上,由一老者领队指挥,边舞边唱。所唱的多是民间秧歌时调,内容以
祈祝风调雨顺和吉祥纳福为主。戴爱莲凭着长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加上她独到
的艺术眼光,在对民间“走花灯”的动作风格、形式特点、情绪基调等做了比较深入的
分析和研究之后,三易其稿,几度修改。最后定稿的《荷花舞》,无论是主题、人物还
是结构、动作语言,都与民间“走花灯”有了很大的不同。戴先生把儿童的“走花灯”
改为女子群舞,把领队指挥的老人换成女子领舞“白荷”;在舞蹈语汇和手法上,主要
采用传统的“圆场”碎步和大调度队形变化,以表现群荷在水面上飘动的流畅感和自由
感;在艺术处理上,更是调动各种手段,从人物造型到动作设计,从舞蹈的空间构图到
舞蹈的行进线路等,多方面强化领舞“白荷”与群荷的对比与呼应,于统一中追求着变
化和丰富。《荷花舞》高洁的意境,秀美的色彩,如画的构图和浑然天成流畅之至的舞
蹈,自它诞生之始便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在“文革”以后再度复排上演时,《荷花舞》
依然妩媚动人,光彩如初。

❹ 有关于荷花的舞蹈吗

有个女子群舞叫《醒莲》,从表面来看是关于莲花,荷花的,但内在的意思可以自己领悟!

❺ 荷花随风舞蹈(用上比喻把句子写生动)

池塘里绽放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如同一个个即将翩翩起舞的少女,含羞站立在舞台上旁边,静候音乐响起.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就像是少女身穿的舞衣裙摆上镶嵌的珍珠,似落欲落,又一直在上边呆着.真是美极了!

❻ cctv3请您欣赏里面有一段女子群舞,她们穿着荷花一样的衣服.请知道的朋友告诉我这段舞蹈的名字

《荷花舞》

❼ 中国舞蹈荷花奖的第六届

第六届中来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源民间舞大赛于2007年11月2日至1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进行比赛,来自全国的70多个民族民间舞蹈精品节目将同台“竞技”,届时将为全国观众献上丰厚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大餐。
民族民间舞获奖名单:
作品金奖:《盛装舞》《水姑娘》《花溪.花溪》
编导金奖:《丰收时节》
表演金奖:《草原酒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作品银奖:《银项圈》《书魂》《塔林毕斯贵(草原妇女)》
编导银奖:《山娃仔》《剪花花》
表演银奖:《孔雀》《太平.王妃》《圣湖的女儿》《瞧...这帮鼓架子》
作品铜奖:《少女沙吾尔登》《心跳火把节》《忆》《山那边》
编导铜奖:《心碰心脸碰脸》《聆树芭沙》《莎郎少女》
表演铜奖:《小保姆—楠楠》《幸福像花儿一样》《天鹅》
音乐创作奖:《盛装舞》
灯光设计奖:《水姑娘》
服装设计奖:《盛装舞》《山那边》
荷花王子奖:刘琳烨
荷花仙子奖:梁保娜
大地之舞奖:《瞧......这帮鼓架子》
最佳组织奖:贵阳市委宣传部
特殊贡献奖:贵阳市花溪区委区政府

❽ 第一届荷花杯舞蹈大赛一等奖是哪个国家获得

第一届荷花杯舞蹈大赛一等奖是中国获得。

荷花奖舞蹈大赛:1996年经中宣部立项、中央回两办批准的全答国性专业舞蹈评奖活动,故而此项比赛是国内的赛事。
“荷花奖”舞蹈比赛原则上每两年举办一次,舞剧、舞蹈诗比赛每三年举办一次。

1998年6月2日至6日,来自全国32个表演团体的600多名演员在北京中国剧院进行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决赛,争夺本次比赛的大奖——金荷花奖。首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颁奖仪式、获奖作品晚于6月7日晚在中国剧院举行,有五部作品、 四名个人和表演团体分别摘取了这一新设立的舞蹈专业大奖的桂冠--作品金奖和表演金奖。
在所设 立的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芭蕾舞、新舞蹈(现代舞首届暂空缺)四个艺术类别的竞逐中,古 典舞《踏歌》、民间舞《阿惹妞》《顶碗舞》及新舞蹈《走、跑、跳》《天边的红云》问鼎作 品金奖;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姜铁红、广东省歌舞剧院的山羽中、北京市舞蹈家协会的康绍辉及《 走、跑、跳》的演员集体获得表演金奖。

❾ 名为邦本有什么舞蹈艺术作品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舞蹈学院于2021年伊始启动“为人民而舞”庆祝建党百年百部作品展播活动。活动从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6年来的创作成果中,选取100部优秀原创舞蹈作品,向党和人民汇报舞蹈艺术事业的新发展、新成绩。

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专门化的舞蹈教育高等学府,北京舞蹈学院的建校历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缩影。一代代北舞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 传承“爱国、爱校、爱舞蹈”的优良传统,以爱党、护党、为党的情怀创作了一大批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作品,成为中国舞蹈事业的中坚力量,为繁荣发展我国文艺事业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这一部部饱含着历史文化积淀和红色基因的原创舞蹈作品,不仅代表着北京舞蹈学院发展历程中一个个扎实的脚印,浓缩着新中国舞蹈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印记,更铸刻着一代代舞蹈人为人民而舞的赤子之心。

1

戴爱莲与《荷花舞》:

让“荷花”动起来



▲ 戴爱莲



▲ 舞蹈《荷花舞》

1953年,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一部名为《荷花舞》的作品获得银质奖章。在这个作品中,舞者们表演的“荷花”形象典雅温婉、端庄飘逸,仿佛在微风轻漾的湖面上,盛开的荷花随水而动,轻盈而生动,雅正而又强韧。正如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静水深流中孕育着勃勃生机。《荷花舞》的创作者,正是舞蹈艺术家戴爱莲。

1916年,戴爱莲出生在特立尼达岛。她自幼喜爱舞蹈。为了学习舞蹈,她在1930年去往英国求学。在英国学习的9年间,戴爱莲时常会遇到一些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她很羡慕这些留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来自一个令戴爱莲神往的地方——中国。戴爱莲曾经这样说:“我虽是中国人,但对中国所知很少,甚至连中国话都不会说,令我感到非常别扭、尴尬。我急切地希望了解我的祖国。”得知中国遭受侵略战争的消息,戴爱莲的心越发无法安定,除了在英国参与募捐义演的活动,她一直在寻找回到祖国的机会。终于,在1940年,戴爱莲在战火纷飞中辗转回到祖国,踏上了那片她神往已久的土地。

回到祖国的戴爱莲,面对战争带来的震撼与创痛,创作了《思乡曲》《游击队的故事》等舞蹈作品,以此来记录与表达战火侵袭下人们的悲伤与愤怒。与此同时,戴爱莲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回国的初衷:那就是要发掘中国传统舞蹈这个巨大的“宝藏”。在战争期间,她辗转祖国各地,寻访与学习那些遗落在民间的舞蹈,用艺术家的敏感与天赋让这些在岁月长河中蒙尘的舞蹈“宝藏”重新绽放光芒。

1953年,为了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戴爱莲开始构思创作一个能够体现中国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她选择了陇东地区民间舞蹈“荷花灯”作为舞蹈素材。为了让传统民俗舞蹈的素材更加适合舞台呈现,她想了很多的办法。

“荷花”本是一种偏于安静的形象,舞蹈却让它“动起来”。戴爱莲认为,荷花是在水上的,它的动态也应该是和水相似的。于是,便想到了“漂”,就像一朵朵荷花漂在河面上,既安静祥和,又充满生机。为了呈现荷花漂在水面上的效果,戴爱莲让演员用细碎的圆场步进入舞台,并配合如同清风拂过一般的手臂动作。荷花高洁雅致的形象、温婉祥和的意境与彼时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呼应关系。

“看起来她是在表现荷花,但实际的象外之象是想表现我们的祖国像荷花一样蒸蒸日上——荷花向太阳,人心向着党。”北京舞蹈学院附中退休教师彭阿兰说。

作为新中国舞蹈的奠基人,戴爱莲将自己对民族、国家的一腔热忱融入舞蹈艺术之中。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戴爱莲90岁高龄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说:“当我还在国外的时候,我就受到了党的影响。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中国唯一的希望就是中国共产党。我很幸运,看到了繁荣的今天!”她对党和祖国深挚的感情,点点滴滴地凝结在创作的艺术作品中,跨越世纪,绽放出夺人的光彩。

2

贾作光与《鄂尔多斯舞》:

深入草原扎根牧民



▲贾作光



▲ 舞蹈《鄂尔多斯舞》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贾作光跟随中国舞蹈家吴晓邦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之城”乌兰浩特,在那里,为牧民们表演舞蹈。

贾作光没有想到,他自以为优美娴熟的舞蹈,台下的观众却无动于衷。“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老百姓不喜欢。后来我和牧民们一起生活,一起放马、捡粪,学了很多生产的动作。当牧民的感情化成我自己的感情时,我一亮相,老百姓鼓掌了。我尝到了生活的甜头。”贾作光说,文艺工作者必须和劳动人民紧密结合,这个真谛,他始终铭记着。

深入生活多年以后,1951年,贾作光创作了舞蹈《鄂尔多斯舞》。他把寺庙中的宗教舞蹈查玛动作进行改造,同时还把牧民生活中骑马扬鞭、挤奶、梳辫子等动作进行艺术化提升,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创造了赞美草原新生活、抒写牧民新风貌、表现人民翻身解放的作品《鄂尔多斯舞》,该舞蹈将当地牧民的高涨热情和建设新家园的激情都表现了出来。

《鄂尔多斯舞》首演于1955年。同年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由中国青年艺术团表演的《鄂尔多斯舞》夺得一等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94年,在“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中获经典作品金像奖;它经久不衰,影响深远,至今扔被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下不断演绎,成为蒙古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之一。

除了《鄂尔多斯舞》,贾作光陆续创作了100多个蒙古族舞蹈作品。对于舞蹈创作,他始终奉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方法。他说:“我是在党的培养下,在老同志的扶持下成长起来的,要为人民而舞。”他用一生热爱的舞蹈艺术实践体现着对党、对人民的炽热情感,他的舞蹈艺术生涯始终是和人民的、祖国的、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被誉为“人民舞蹈家”。

“中国舞蹈究竟怎么走,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条道路。我认为,贾作光是这条道路的先驱者、拓荒者、领路人,《鄂尔多斯舞》就是其中标志性的作品。”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认为,无论是舞蹈界人士还是内蒙古人民,都对贾作光充满爱戴,这也是因为他一辈子都在践行“为人民而舞”。“贾作光老师是得到人民承认的艺术家,他创作的舞蹈动作,现在被当做蒙古族的传统舞蹈动作,这就是证明。”冯双白说。

“贾作光长期在内蒙古工作和生活,内蒙古人民会把他亲切地称为‘我们的贾作光’,把他称为亲人,这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很难企及和奢求的高度。”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潘志涛说。

3

孙颖与《踏歌》:

开启民俗舞蹈经典化序幕



▲ 孙颖



▲ 舞蹈《踏歌》

2016年4月29日,联合国邮政管理局为纪念世界舞蹈日,发行《世界舞蹈日》邮票。邮票由加拿大著名艺术设计师马斯科钦设计,6张代表不同国家的舞蹈形象中,其中一张描绘着女子“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轶态横出”“云转飘忽”的中国古代舞蹈的形象,正是源于孙颖编创的古典舞蹈作品《踏歌》。

孙颖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教学岗位的创建元老之一,汉唐古典舞创始人,硕士生导师。经过多年不断地思考、实践,孙颖将古代舞蹈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同艺术创作相结合,通过对留存于考古文物中的陶俑、画像石(砖)、壁画等形象的分析与研究,为古代舞蹈从形式到审美的激活,开拓了崭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探索,中国古典舞作品《踏歌》应运而生。

《踏歌》首演于1997年6月,取自孙颖系列作品《寻根述祖谱华风》之一《炎黄祭》中的一部作品。《踏歌》以魏晋时期江淮女子为形象依据,表现了阳春三月,一群踏青的少女,翠裙拂风,婀娜生姿,在边舞边唱中,尽显女子温柔婉丽、携手游春、共沐春风的惬意。该舞蹈在1998年全国首届荷花杯舞蹈大赛中横空出世,轻舞飞扬间,获得“中国古典舞”金奖作品。

孙颖创作的《踏歌》,不拘泥于上世纪80年代“仿古”热的舞蹈思潮,开启了“民俗舞蹈经典化”呈现的序幕。该舞蹈生动再现了中国传统舞,诗、舞、乐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将舞蹈动作、语言、形态、气韵以及舞者的服装、造型等融为一体,彰显出中华传统舞蹈精神品格和意境内涵的追求。舞蹈传递出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那份自信、阔达,愉悦、畅快、洒脱与自在,伴随着这份无所桎梏而尽情咏歌的真情,超越了时代,让人们在感受魏晋艺术直指人生真谛的同时,亦能感受当下人心向往和精神追求。

自问世以来,《踏歌》不仅成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经典作品,国内舞台经久不衰的佳作,更成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孙颖说,艺术作品一定要经受社会、人民的检验。“我绝不钻进艺术神殿里面去自我欣赏,因为我的根是在中国历史之中、在人民之中。”

2021年4月8日《中国文化报》

❿ ___的荷花___地舞蹈,都填什么

  1. 害羞抄的荷花快乐地舞蹈。袭

  2. 美丽的荷花渐渐地舞蹈。

  3. 可爱的荷花缓缓地舞蹈。

  4. 粉色的荷花慢慢地舞蹈。

  5. 可爱的荷花飞快地舞蹈。

  6. 害羞的荷花开心地舞蹈。

  7. 白色的荷花缓缓地舞蹈。

  8. 孤独的荷花渐渐地舞蹈。

  9. 幸福的荷花高兴地舞蹈。

  10. 粉色的荷花渐渐地舞蹈。

热点内容
迎七夕快乐 发布:2025-05-26 09:55:17 浏览:293
应节七夕 发布:2025-05-26 09:53:02 浏览:57
腾讯七夕节 发布:2025-05-26 09:46:38 浏览:530
自制水培绿植盆栽 发布:2025-05-26 09:44:49 浏览:211
荷花三娘子免费观看 发布:2025-05-26 09:32:04 浏览:162
七夕霸气寄语 发布:2025-05-26 09:23:06 浏览:900
济南到牡丹江火车卧铺 发布:2025-05-26 09:22:54 浏览:399
兰州玫瑰花茶功效 发布:2025-05-26 09:10:42 浏览:829
梦见摘荷花苗 发布:2025-05-26 09:04:01 浏览:524
七夕牛排套餐名字 发布:2025-05-26 08:58:08 浏览: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