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国画工笔兰花

国画工笔兰花

发布时间: 2022-12-25 10:48:55

❶ 中国画工笔花鸟的花都有些什么(种类)

牡丹花、荷花梅花为多还有桃花、菊花、兰花

❷ 如何画国画兰花

一、画凤眼二、破凤眼三、叶子、长短、浓淡、粗细的变化。但是根一定要汇集在一块,成鲫头形。第二种一、白描。勾花和茎要用淡墨,线条细而柔。重墨勾叶,兰叶较长,勾线时要流畅,有弧度和转折的地方也应保持中锋用笔(见图一)。二、上底色。用调稀的折色罩染花和茎,须染得薄而匀。用较重墨晕染正叶,淡墨染反叶。三、细部刻画。芽绿色染花头,由花瓣尖向根部晕染。花苞和茎都用芽绿色罩染。绿色罩染叶子正面,淡绿染反叶(见图二)。四、调整。用白色提染花瓣根部,染得薄一些。白色和黄色分别染花蕊撇长叶、折叶难度更大些,主要在于要掌握好行笔的提按与腕力的灵活,要站着画,以腕运指,力来自臂、肘、腕然后到指,充分运用好腕力,行笔才能灵活。每一叶片无论长短都要送出而不能甩出。笔断意连这在撇长叶中是经常遇到的,折笔既要体现兰叶的轻柔,又要折得有力度,要柔中有刚。在叶的组合上,长短、粗细与疏密要有变化,穿插交错有致。对画一丛兰叶或分布在画面上下的多株兰叶,在墨色上要有浓淡层次变化,不可不分远近地一律黑色。在叶子的分布上切忌杂乱无章,漫无秩序,要宁少勿多。画法如下:花的画法:兰有梅瓣、荷瓣和尖瓣之分。梅瓣,是说它的花片形圆近似于梅,点法上起笔也同于点梅瓣,行笔至末端向里出锋收笔;荷瓣,其形短肥而头尖近似荷花瓣,点法是用露锋笔尖朝上,先朝左点再向右折笔,后拖然后出锋;尖瓣,其形瘦长而尖,点法是露锋点入然后下按,再轻轻提笔至末端收笔出锋。兰的结构是花五瓣,当中的两瓣较短朝内侧抱芯,另外三大瓣伸向外侧。花芯是由鼻和舌所构成,茎是由几片●叶包裹而成连接花蒂,兰的花芯实际是一个瓣。兰花也有兰开或全开的状态,舌上有的有红斑,有的没有红斑,没有红斑的称“素心”。点花,一种是纯墨色的浓淡点法,另一种是草绿蘸淡花青或草绿蘸淡胭脂的色瓣点法。先点内瓣两笔,再点外侧瓣三笔,行笔起伏较大,要点得飘逸潇洒。要用行书的笔法,三笔间互有引带。兰花的美全在外侧这三瓣笔法的变化。茎部的●以浓草绿蘸胭脂左、右两笔下行,形成包裹的样子。用勾、写结合的方法画亦可,笔法要简洁。点斑用浓胭脂色,大的斑点一般两点比较明显,细碎的斑点有的露得不明显,可酌情适当地点入。蕙一茎多花,五至十朵之间,花从下而上开。尖瓣居多,在一串花之中藏、露、含、放、俯、仰、●、侧颇具姿致。花六瓣,分内、外层,外层三大瓣是主瓣,内层三瓣,两瓣对称,当中一瓣向外翻卷。传统画法一般把这三瓣概括成两瓣,共五瓣,内层紧束,外层开张,先点内层瓣,再点外层瓣。花苞左右两笔相包。行笔要笔笔衔接贯气,笔断意连。具体笔法和用色与兰花相同,而在外侧三七瓣的点法上更需注意一串花之间造型上的变化,笔意上更需灵活多变。花芯用浓墨点在花瓣的相合处,花苞点在瓣的合缝间,半干时点入。花的三点呈草书的“●”字型或两点呈“●”字型,苞的两点上下连接呈“●”型。叶的画法:画叶称撇叶,意味其用笔同于楷书的“撇”法。撇叶一般用浓墨,与淡色花相互映衬,但有时考虑到层次也用淡墨。每株兰叶在五笔至七八笔之间,先从简单入手练习右撇式和左撇式。第一笔长,自下而上随行笔的提按间粗间细;第二笔仍朝右撇,较短;第三笔朝左撇,与第一笔相交呈“凤眼”状。另一种形式是第一笔长,粗细变化自如,要粗若螳螂肚,细若鼠尾;第二笔朝相反方向撇,与第一笔相交,亦成所谓的“交凤眼”;第三笔短,穿过第一、第二笔形成“破凤眼”。从一株进而两株、三株反复练习。撇长叶、折叶难度更大些,主要在于要掌握好行笔的提按与腕力的灵活,要站着画,以腕运指,力来自臂、肘、腕然后到指,充分运用好腕力,行笔才能灵活。每一叶片无论长短都要送出而不能甩出。笔断意连这在撇长叶中是经常遇到的,折笔既要体现兰叶的轻柔,又要折得有力度,要柔中有刚。在叶的组合上,长短、粗细与疏密要有变化,穿插交错有致。对画一丛兰叶或分布在画面上下的多株兰叶,在墨色上要有浓淡层次变化,不可不分远近地一律黑色。在叶子的分布上切忌杂乱无章,漫无秩序,要宁少勿多。

❸ 李鱓《兰花》

      搬家快有半年了,好多地方都还缺东西,可我总觉得时间还长着呢,并不急着买。

       一进家门有一个电表箱,每天进进出出,先看着的就是它,原来是想着买个电表箱画挡着,拖拖拉拉的一直没买。太太有些急了,催着我赶快选张画,买来挂上。

        房子的装修是简欧风格,想着在这里搞点中国元素,算是混搭。看上了两张兰花,一张是张大千的,一张是齐白石的,可是挑来选去也拿不定主意,于是就让远在广州的儿子提个建议,谁知他另外推荐了一张李鱓的兰花,看着也不错,可这李鱓是谁,画上的题诗写的什么,落款的印章啥意思,全不知道。于是我就提出反对,可儿子却说,不知道正好可以学习嘛,太太却拍板,就买这个李鱓的兰花,至于研究,就是我的事了。

        我们这些人,虽然念了几年书,却是最没文化的一代人了。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上学的那时候全都是糟粕,是毒草,锄都除不尽,谁还会去学习这些玩意啊。再后来,倒是读了不少书学了不少知识,可都是些干活挣钱养家糊口用的,闲情逸致一点也没学着。

        中国绘画向来有文人画、院体画和工匠画的提法,其中文人画尤为受人推崇,陈衡恪在《文人画之价值》中写道:"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好深奥啊。李鱓这幅兰花当属人文画之列,要想评鉴实在是难,我觉得自己先看明白这画上都是些啥东西为要。

       看一幅中国画,其形式上总少不了诗书画印,朴素淡雅的画面,配以中国书法,题诗落款,再押署印章,这才彰显出中国画特色。仔细端详这幅李鱓的兰花,那几笔兰花,虽看不出笔墨高雅,却也知道画的是兰花。再看题诗就晕了,读也读不通啊,更不要说是啥意思啦。红彤彤的两枚印章看着像花一般,上面的字一个也认不得,面对着这幅画,自己看着就像是傻子一样。

        先研究了这画家李鱓,原来那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公认的是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人。这些人里面,我只知道那个郑燮郑板桥,他画竹子最有名。网络上介绍,李鱓(shàn),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举,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李鱓是清中期“扬州八怪”中的代表画家,他博学多能,诗书画皆有建树。其绘画雅俗共赏,纵横驰骋,多得天趣,对后来的“海派”、齐白石影响深远。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再看题诗,那些字好多都不认识,更说不上是啥意思啦。经过努力,查阅请教,终于看懂了这些字,读通了这些诗,也大致弄明白了是啥意思。现将画上的题诗转录如下:

       青山如髻草如髿,膏沐朝云共晚霞。巧被春风会梳掠,玉簪重整又簪花。沅芷澧兰擅楚材,山灵不许过江开。何年燕姞荒唐梦,天遣游香入郑来。

       这诗大致的意思就是:青山啊就像是美人的发髻,兰草就是她垂散的头发,朝云和晚霞沐浴润泽了她的美发,恰好有春风为她来梳理装扮,重整了玉簪又簪上了花。沅水边的芷(香草名)草啊,澧河旁的兰花,都是长在楚国,山神都不许它开过江来。那是何年燕姞做了一个荒唐梦,上天派遣兰花来到了郑国。

      据《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说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位于河南新郑的郑国,郑文公有一贱妾叫燕姞,她怀孕前梦见天派人送给她一枝兰花,并且说:“我是你祖伯儵,把这枝兰花作为你的儿子。兰有国香,你佩在身上就会使人觉得你的妩媚无比。”后来她怀了孕,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兰,这就是穆公。

       这首兰花诗最早写于乾隆三年即1737年,李鱓时年53岁,到临淄任县令。临淄人评论这位县官是“口碑在人,风流蕴藉”。这阶段他的诗画心境显得平淡中和,从诗中可见一斑。1738年,他又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为政清简,颇得民心,但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罢官后,他在山东滞留数年,往返于滕县、历下、弯德、泰安、崮山、崇川各地,期间以书画抒发心中的情绪。后来,他到扬州以卖画为生,与郑板桥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

       画中落款:乾隆十七年冬,李鱓制。就是1752年,这年李鱓67岁。

       画上共有两枚钤印,宗杨(白),卖画不要官(白)。李鱓字宗杨,李鱓一直认为“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但现实生活把他两次三番地抛出庙堂之外,在“两遭世网破其家”又失去了“一官聊以庇其身”的条件之后,他只能违心地以画为业,他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购画者的要求。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这幅画上的两枚印章都是白文。

        此画来自李鱓花鸟册(12开之十一), 26×40.9cm 纸本水墨 ,辽宁省博物馆藏。

       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是把画上的东西弄清楚了,可是要想评鉴还差得远呢。不过我想,看画也和听音乐一样,首先是喜欢,至于为什么,常常是说不清的,感觉好听就行了。看中国画还要弄清楚上面的诗书画印,看西洋画更简单了,我看着梵高的向日葵或是星空,只觉得喜欢,感到兴奋,觉得好就行了。这么看来我真的很难变得深刻了。

❹ 怎么画好国画兰花 花和叶 还有颜色怎么调

是这样啊。叶可以先染一遍花青,待干后,再调花青和藤黄成绿色,分染一遍。再染花青一遍。还需留叶筋。这也是普通叶子的画法。根据画的样式的不同,还有一些人喜画墨兰。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不知你要画哪一种?

❺ 国画兰叶染色的技巧

参加国画基础课程学习第五课时学习笔记

学习目标: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兰花的染色技巧,完成《秋兰绽蕊图》。

工笔画分勾线、分染、罩染、调整完成四个步骤完成。本节完成罩染和调整完成两个部分。

本节课所需工具:勾线笔1支、羊毫笔4支、熟宣纸30cm×42cm、胭脂/花青/赫石/三绿钛白/藤黄。

操作步骤:

一、用一手执两支笔的方式,用淡墨将兰叶重叠、翻转和后面的叶片及叶脉采用多次叠加的方式进行分染,直到层次分明。

小技巧:分染时卡准叶片边缘,色笔水份多一些,水笔中水份少一点,待上次分染水份干掉后再进行第二次分染。清水笔的作用是把笔痕带走,忌反复涂摸。

二、罩染,是对整个画面无差别的染色即平图。

1、准备花青色加少许藤黄调成汁绿色,再加一点点赭石,降降火气调成稍灰一点颜色,卡准轮廓线,用羊毫笔开始对全部叶片进行罩染一遍,无需考虑层次变化,颜色染匀即可。

分染和罩染不分先后,可灵活处理。染色的次数无特别的规定,根据各自调色效果不同,层次鲜明即可。

2、用赫石加少许淡墨调调淡谈的赭墨色,开始染所有花瓣的尾端,花蕊不染。

3、再用赭墨色用分染的方法将叶片的叶尖和根部进行分染,让层次更加分明些。

4、再次用淡墨分染叶片颜色不够重的地方,让颜色光鲜亮丽些。

5、用三绿加一些钛白用清水调和颜色(稍淡些),染所有花瓣的尖端部分。第二次挑选部分重点花头稍加一些层次。

6、用钛白调和白色,用分染的方法卡住边缘给花蕊着色。待钛白色干之后,用勾线笔沾胭脂色顺着生长方势勾列花蕊的花丝。再用淡胭脂色润一下花头中间的小缝。让花头更赖看。

7、最后调整工作。将自己的画面推远一些,审视整张画面呈现的效果,灵活调整处理层次不够分明的地方。

老师点评:整张画面还可以,中间叶子色调呈现沉稳,但也有点闷,上面叶片稍淡雅一些,下面叶片应稍重一点,左边两片叶子应更淡一些,呈现效果会更好。兰花前浓后淡有所呈现,前面的花瓣颜色再重一些。后面背景再均匀些,外边缘再淡些,整体效果会更好。

❻ 兰花中国画怎么提字

中国花鸟画分写意来和工笔两种。兰自花的画法当然也是可以采用工笔或者写意两种方式。工笔画需要有一定的白描基础,先着淡墨勾勒出轮廓,然后层层晕染,同时根据画面调整墨色再进行轮廓的勾勒。写意兰花注重表达兰花舒展刚韧的状态,一般用浓墨或偏淡点的墨,墨要饱满,运笔要流畅,叶中部分要压笔,叶稍部分要提笔同时快速扫出。构图方面就要看自己的艺术修养了。

❼ 工笔兰花的上色技法颜色都需要哪些怎么调色上色步骤怎么个顺序

工笔兰花属于工细类花鸟画,上色一般是
1、分染:分染可以先用淡墨,分百专染冲明暗对比属和层次感,分染要根据画面明度对比渲染淡墨,颜色明度底的墨色重一些,颜色明度高的墨色要淡,如图(淡墨的渲染要用两只毛笔交替使用,一度直色笔,一直水笔,通常是2支大白云,上一笔色,洗一笔积墨,防止出现墨色沉积的现象)
2、统染:根知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此时可以用国画颜料的石青、切记上色不道能火候太过,要保持色彩倾向)
3、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内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利用石绿和藤黄局部)
4、提染:染色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这个过程是局部细节的处理过程,例容如叶片的脉络,花瓣的边沿变色等细节性的特征)

❽ 兰花花瓣用什么笔画效果好

兰花是十分素雅的花朵,是最有仙气的花朵之一。我看过最美的兰花画作是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兰花,用铅笔或者小毫精细地描绘兰花的花瓣,花蕊,点缀花朵上的黄色斑点,美得让人着迷。

❾ 国画兰花名家作品

国画兰花名家作品如下:

玉兰花清纯优雅,冰清玉洁,形态各异,楚楚动人,是文人墨客常见的作画题材之一,历代以来有很多书画名家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当代也有很多名家擅长兰花花鸟画,与易从字画有签约合作。兰花花鸟画有很多种,工笔写意之分,比如路向前大师的玉兰双侣图:

大约自唐宋时开始,书画家以兰花为创作题材,历代有数百上千位书画名家,留下了很多画兰的传世珍品。历来画兰花不称画,而说写。

这是因为画兰花是以中国书法为功底,每一笔都是写。作品的落款均署上“某某写”,人们欣赏这些以兰花为主题的国画时,往往着重其书法的功力,并通过写的水平欣赏他写出了兰花的多少精髓。

据说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善写兰,可惜没有写兰墨迹留传下来。 而今可见的最早的画兰名作是宋赵孟坚的《墨兰卷》。画幅上的兰都以墨色写成,笔笔中锋,线条流畅,柔中寓刚,写出了中国兰清丽、高洁、飘逸的风韵。

宋末元初的郑所南,他的传世名作《墨兰图》,浓墨写叶廖廖数笔,雄健沉稳,淡墨点花,点滴如泪。写出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兰花坚贞不屈、高昂的风骨。

热点内容
x香的梅花 发布:2025-08-25 17:25:29 浏览:405
文人黄荆盆景 发布:2025-08-25 17:19:25 浏览:682
榆树盆景脱皮 发布:2025-08-25 17:18:49 浏览:729
依月樱花 发布:2025-08-25 17:16:55 浏览:28
春天茶花图片大全 发布:2025-08-25 17:02:57 浏览:314
马蹄草盆景 发布:2025-08-25 16:55:49 浏览:282
李雪山梅花 发布:2025-08-25 16:52:07 浏览:46
兰花指典故 发布:2025-08-25 16:47:12 浏览:81
七夕挣钱 发布:2025-08-25 16:44:35 浏览:421
茶花花墙 发布:2025-08-25 16:33:22 浏览: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