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荷花深处
1. 菱叶绿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请问这首诗或者是词出自那,什么意景
作者:白居易来(唐代)源
这首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飞梭,画面充满了动感。后两句转入人物描写,采莲姑娘遇到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怕人笑话而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大胆含羞带笑的鲜亮形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
在男女受授不亲的年代,小姑娘有这个胆是不容易的,过去的三从四德和封建礼法约束人,是现在我们不可想像的.
不过话就说回来,江南水乡一直孕育着这些多情而有大胆的儿女.像李清照,等,更具江湖儿女的豪情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2. 菱贳紫波荷刮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其中
唐代白居易的《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飞梭,画面充满了动感。后两句转入人物描写,采莲姑娘遇到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怕人笑话而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大胆含羞带笑的鲜亮形象宛如就在我们眼前。
在男女受授不亲的年代,小姑娘有这个胆是不容易的,过去的三从四德和封建礼法约束人,是现在我们不可想像的.
不过话就说回来,江南水乡一直孕育着这些多情而有大胆的儿女.像李清照,等,更具江湖儿女的豪情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参考资料:http://so.gushiwen.org/mingju/ju_215.aspx?WebShieldDRSessionVerify=dhcdq6TX6gA2ayOjyxEJ
3. 荷花深处小船通的全诗
采莲曲
朝代:唐朝 作者: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 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
4. 描写李清照划船误入荷花深处努力向外划的诗句是什么
描写李清照划船误入荷花深处努力向外划的诗句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 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是什么意思
上阕四句描写采菱少女们居处环境及出发采菱时的情况。“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为富贵家妇女所居,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有句云:“红楼富贵女,金缕绣罗襦”。这里,词中所写少女未必就是富贵家女,作者只是采取一种“欲美其人先美其物”的手法罢了。“寒玉”:取其清冷雅洁之本质,以比喻溪水的清澈碧透。上阕大意是:红楼逶迤连绵,前连溪曲,后倚青山。溪中的水清莹寒冽,宛如碧玉。突然,一向沉寂的溪面上热闹喧哗起来了,装饰得漂亮华丽的木兰船荡漾在溪面上,船上载着一群天真无邪、丰姿绰约的采菱女,她们正准备出发采菱呢!
下阕四句描写少女们采菱及归回的经过。前两句写少女们来到鸳鸯并游的浦面上,嬉笑着、追逐着,三三两两,隐入茂密的荷叶、菱叶之中进行采撷。“荷花娇欲语”一句,描写极为生动形象。放眼望去,浦面上荷花密密匝匝,亭亭玉立;微风过处,枝叶相依相偎,恰同娇憨的少女呢呢喃喃,低头耳语,好一幅生气盎然、楚楚动人的“荷花图”。此外,这一句还巧妙地起到了一种衬托作用,用荷花来衬托少女的美丽,颇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味道。人荷相间,人荷相映,是花美,还是人娇,光彩炫目,心旌摇曳,连读者也分辨不清了。
最后两句,作者又给读者转换了一幅夜景:波面上凝积着一层深深的寒烟,天地间的一切好像被罩上一幅轻纱,到处都模模糊糊,若有若无。本来皎洁的月光也因此而变得朦胧黯淡,扑朔迷离。在这样一种最容易牵动人愁怀的景色之中,这一群“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采菱女们,却依然欢悦轻快,摇着彩棹,唱着菱歌,踏上了返家的归途。
综观全词,清新明快的语言,细腻传神的刻画,天真无邪,艳丽活泼的形象,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构成了一首情景并佳的杰作,使读者能从中得到深深的美感享受。
6. 怎么将把船开进了荷花深处写的优美
9.(1) ①日暮 沉醉抄 ②很高兴 (2) ①尽了兴 ②等袭尽了兴调转船头回家,却错误地把船划进了荷花深处。 (3) ①白鹭飞、流水 西塞山、桃花、鳜鱼 白 鹭 粉 桃花 桃花、流水、鳜鱼 西 塞山 白鹭 ②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7. 误入莲花深处的上一句是什么
哪个是“误入藕花深处”吧?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8. 荷花深处小船通 全文
荷花深处小船通出处:采莲曲
采莲曲全文
作者:白居易 (唐代)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9. 李清照《如梦令》中描写荷花深处情景的诗句是
《如复梦令·常记溪亭日制暮》李清照
全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