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海棠图片
⑴ 这些是什么植物重庆山上看到的
叶底红,别名:叶下红、江南野海棠、大毛蛇,血还魂,还魂红、沙崩草、假紫苏、野海棠,拉丁文名:Phylla-gathis fordii (Hance)C. Chen.野牡丹科、锦香草属小灌木、半灌木或近草本,高20-50厘米,或达1米,茎幼时四棱形,不分枝或极少分枝,上部与叶柄、花序、花梗及花萼均密被柔毛及长腺毛。喜生长在荫蔽的环境和湿润肥沃的土壤中。产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岛未发现)、浙江、江西、福建。全株供药用,有止痛、止血、祛瘀等功效;用于吐血、通经、跌打等症。煎水服治月经不调;叶捣碎加米汤及冬蜂蜜内服,治小儿疳积;全株捣碎外敷治烫火伤,煎水洗治疥疮。
卷柏〔学名:Selaginella tamariscina(P. Beauv.)Spring〕是卷柏科,卷柏属土生或石生复苏植物,呈垫状。靠孢子繁殖。
卷柏又名九死还魂草,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华南实蕨,Bolbitis subcordata (Cop.) Ching,实蕨科实蕨属植物。根状茎粗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灰棕色,先端渐尖,盾状着生,粗筛孔状,近全缘。叶簇生;叶柄长30-60厘米,上面有沟,疏被鳞片;叶二型: 不育叶椭圆形,长20-50厘米,宽15-28厘米,一回羽状;羽片4-10对,下部的对生,近平展,有短柄;顶生羽片基部三裂,其先端常延长入土生根;侧生羽片阔披针形,长9-2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圆楔形,叶缘有深波状裂片,半圆的裂片有微锯齿,缺刻内有一明显的尖刺;侧脉明显,开展,小脉在侧脉之间联结成3行网眼,内藏小脉有或无,近叶缘的小脉分离;叶草质,干后变黑色,两面光滑;叶轴上面有沟。能育叶与不育叶同形而较小,宽7-10厘米;羽片长6-8厘米,宽约1厘米。孢子囊群初沿网脉分布,后满布能育羽片下面。
华南实蕨(5张)
⑵ 这是什么水果…味道和海棠果一样
海棠果,又名花红、楸子,蔷薇科苹果属植物,果实有的是鲜红色,有的是黄中带红,果实比苹果小很多,和山楂一样大,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⑶ 大叶野海棠的形态特征
草本或小灌木,高30—100厘米;茎上部近肉质,圆柱形具不明显的棱,几无毛或被疏长柔毛,不分枝。叶片纸质或近膜质,广卵形或近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长11—23厘米,宽7—13厘米,边缘具微细齿或几全缘,具缘毛,基出脉7条,其中最上的1对离基部5—14毫米,叶面绿色,密被细秕糠状鳞片及疏短糙伏毛,脉下凹,背面通常紫红色,密被细秕糠伏鳞片及微柔毛,脉隆起;叶柄长3—8.5厘米,具槽,槽两侧具长柔毛,其余几无毛。伞形花序,顶生,总梗长2—4厘米,果时增长达6厘米,被微柔毛及疏长柔毛,花梗长约1厘米,被微柔毛;花萼长约1厘米,被基部膨大的肉质刺毛,裂片扁圆形,顶端微凹,长约2毫米,外面被疏刺毛。里面被微柔毛;花瓣玫瑰红色,广卵形,顶端微凹,具缘毛,其余无毛,长约4毫米,宽约5毫米;雄蕊近等长,花药基部具小瘤,药隔基部膨大成短距;子房半下位,冠缘具缘毛。蒴果顶端的冠,微露出宿存蒴外;宿存蒴长约6毫米,直径约8毫米,被基部膨大的肉质刺毛。花期约7月,果期约1月。
⑷ 大叶野海棠的介绍
落叶灌木,枝干丛生。小枝平滑,无毛。叶卵形或椭圆形,叶缘有不专规则锐齿,长3.9cm,先端渐尖,表属面无毛,有光泽。花3-5朵簇生,花梗短粗或近无梗,猩红 色、朱红色、桔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期3-5月。果卵形至球形,黄色或黄绿色,芳香。
⑸ 野海棠属的属下物种
野海棠属(全世界共有17种)序号 中文名称 拉丁二名法 1、野海棠组
(Bredia Sect. Bredia) (该组共有10种) 1 秀丽野海棠 Bredia amoena 2 三数野海棠 Bredia amoena var. trimera 3 过路惊 Bredia quadrangularis 4 双腺野海棠 Bredia biglanlaris 5 鸭脚茶 Bredia sinensis 6 短柄野海棠 Bredia sessilifolia 7 金石榴 Bredia oldhamii 8 卵叶金石榴 Bredia oldhamii var. ovata 9 尖瓣野海棠 Bredia gibba 10 野海棠 Bredia hirsuta var. scandens 2、矮野海棠组
(Bredia Sect. Sinobredia )(该组共有7种) 11 小叶野海棠 Bredia microphylla 12 圆叶野海棠 Bredia rotundifolia 13 长萼野海棠 Bredia longiloba 14 赤水野海棠 Bredia esquirolii 15 心叶野海棠 Bredia esquirolii var. cordata 16 红毛野海棠 Bredia tuberculata 17 云南野海棠 Bredia yunnanensis
⑹ 开粉红色花,形状像喇叭的常绿灌木,无花蕊 据说古代用来做打胎药的叫什么花
大叶野海棠 落叶灌木,枝干丛生。小枝平滑,无毛。叶卵形或椭圆形,叶缘有不规则锐齿,长3.9cm,先端渐尖,表面无毛,有光泽。花3-5朵簇生,花梗短粗或近无梗,猩红 色、朱红色、桔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花期3-5月。果卵形至球形,黄色或黄绿色,芳香。产麻栗坡、马关、河口,海拔300—1000米的阔叶林下。 或者: 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norms)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原产巴西,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秋海棠、虎耳海棠、瓜子海棠、玻璃海棠。四季海棠在传统生产中是作为一种多年生的温室盆花。近 四季海棠图片集锦(21张) 年人们将其应用于花坛布置,效果极佳。随着一些相对耐热品种的出现,四季海棠在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最主要的花坛花卉之一,具有株型圆整、花多而密集、极易与其它花坛植物配植、观赏期长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受到欢迎。一般为春秋两季栽培. 四季海棠是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直立,稍肉质,高25厘米~40厘米,有发达的须根;叶卵圆至广卵圆形,基部斜生,绿色或紫红色;雌雄同株异花,聚伞花序腋生,花色有红、粉红和白等色,单瓣或重瓣,品种甚多。 可能是有很多种样子,但你描绘的确实是海棠!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⑺ 求教这是什么植物
拉丁名
Begonia circumlobata Hance
中文名
周裂秋海棠
拼音
zhoulieqiuhaitang
别名
猴子酸、野海棠、一口血、大麻酸汤杆、酸汤杆、石酸苔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堇菜目 Violales
秋海棠亚目 Begoniineae
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秋海棠属 Begonia
草本,体态变化较大。根状茎匍匐,扭曲,表面凹凸不平,长可达10厘米,直径达6毫米,节密,具少数残存褐色的鳞片,并生出多数细长而交织的纤维状之根。叶均基生,具长柄;叶片轮廓宽卵形至扁圆形,长10-17厘米,基部近截形或微心形,5-6深裂,裂片长圆形至椭圆形,长5-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通常不再分裂,两侧裂片较小,边缘常浅裂,裂片三角形,全边具粗而浅不等大之齿,齿尖常带短芒,干时上面褐绿色,散生短硬毛,下面色淡,沿脉散生糙伏毛,毛略不等长,掌状5-6条脉,至分裂处呈羽状脉;叶柄细弱,长8-28厘米,被褐色卷曲长毛,在上部密,以后逐渐减少;托叶卵形,长5-8毫米,宽3-5.5毫米,先端渐尖,顶端带刺毛,全缘,无毛。花葶有时很短仅高5-6厘米;花少数,呈2-3回二歧聚伞状,首次分枝长13-23.5厘米,二次分枝长12-23毫米,通常均无毛;苞片长圆形,长约9毫米,宽约3毫米,全缘,无毛;雄花:花梗长约15毫米,无毛,花被片4,玫瑰色,外面2枚宽卵形,长10-14毫米,宽8.5-13毫米,外面散生褐色卷曲毛,内面2枚长圆形,长8-12毫米,宽5-6毫米,无毛,雄蕊多数,花丝长1-2.6毫米,花药倒卵形,长8-13毫米;雌花:花梗长8-10毫米,散生卷曲毛;花被片5,外面近圆形,长约10毫米,宽约8毫米,内面的逐渐变小;子房倒卵长圆形,长6-8毫米,直径3-4毫米,疏被毛,2 室,每室胎座具: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2,约长度的1/2有分枝,柱头外向增厚,并螺旋状扭曲呈环状,并带刺状乳突。蒴果下垂,果梗长2.2-3.5厘米,无毛或疏被毛;轮廓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3厘米,直径5-6毫米,被极疏毛,具不等3翅,大的长舌状,长1.7-2.1厘米,先端圆钝,其余2翅窄,上方之边平,下方之边斜,均无毛;种子极多数,小,长圆形,淡褐色,光滑。花期6月开始,果期7月开始。
产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生于密林下山沟边、山谷密林下石上、山地路旁水边,海拔250-1100米。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廉江。
以上内容源自泛喜马拉雅植物志官网
望采纳~
⑻ 大叶野海棠的基本资料
所属卷:制Bredia Blume
所属科:Melastomat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大叶野海棠
文献来源:Bredia longiradiosa C. Chen, nom. nov.
Barthea cavaleriei Levl. in Fedde(1910), quoad spicim. Cavalerie 1552; Fordio-phyton cavaleriei(Levl.)Guillaum. (1913), quoad typum; Levl. (1914); F. cavaleriei var. violacea Levl. (1916), nom. nud.; Bredia cavaleriei Diels in Engl. (1932); Hand.-Mazz. (1933); Rehd. (1934); H. L. Li(1944), non Levl. et Vant. (1906), (1907).
⑼ 野海棠属的介绍
野海棠属(Bredia Blume)是被子植物门野牡丹科下的一个属,该属的物种均为草本或亚灌木植物。约有16种,该属物种主要分布于印度至亚洲东部。该属的模式种是野海棠(Bredia hirsuta var. scandens )。该属是由德国植物学家卡尔·路德维希·冯·布卢姆(德语:Karl Ludwig von Blume,荷兰语:Charles Ludwig de Blume,1796年6月9日-1862年2月3日)于1849年设立。
⑽ 大叶野海棠的相关分类
海棠根据不同的植物分类主要有五种:
蔷薇科苹果属海棠,包括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等,参见海棠 (苹果属) 蔷薇科木瓜属海棠,包括贴梗海棠,木瓜海棠等,参见木瓜属。葫芦目秋海棠科秋海棠,包括四季海棠等,球根海棠,参见秋海棠。柳叶菜科倒挂金钟属灯笼海棠,包括短简倒挂金钟,白萼倒挂金钟等,参见倒挂金钟。报春花科仙客来属仙客来,又称萝卜海棠,参见仙客来。 我国海棠资源比较丰富。本种常见栽培的有两个变种,即:
红海棠Var.riversii 花型较大,粉红色,重瓣,叶较宽大。
白海棠Var.albi-Plena 花白色或微有红晕,重瓣。
同属我国约有20余种,多数可以观赏,城市中常见栽培者有:
湖北海棠m.hupehensis乔木,枝坚硬开张,幼枝被柔毛,后脱落。与垂丝海棠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叶缘具细锐锯齿,萼片先端尖,花柱3,果椭圆形。
西府海棠Malus spectabilis ,又名小果海棠,据说是因晋朝时生长在西府而得名。小乔木,叶长椭圆形,伞形总状花序,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花形较大,4~7朵成簇向上,梨果球形,红色。原产中国辽宁、河北、山西等省。西府海棠不论孤植、列植、丛植均甚美观,最宜植于水滨及小庭一隅,北京故宫御花园和颐和园的西府海棠久负盛名。
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 ,小乔木,幼枝紫色,叶卵形或椭圆形,3~4月间开花,花有半重瓣和重瓣之分,红色,4~7朵一簇,花梗细长而下垂,故名垂丝海棠,梨果倒卵形,稍带紫色。产于我国西南部。垂丝海棠植于水边是我国传统的配置方法,小庭院可在建筑前后对植、列植,或于围墙边、庭院一隅栽植数株。垂丝海棠多用于江南及西南各省,以云南最盛,据《滇中》载“云南的垂丝海棠高数丈,花色鲜媚异常,为人间尤物”,上海的公园、路边也常见其倩影。
贴梗海棠Chaenomeles lagenaria ,又称皱皮木瓜。落叶灌木,高1~2米,叶卵形或椭圆形,花3~5朵簇生,花梗短粗或近无梗,故名贴梗海棠,花粉红、朱红或白色,先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期3~5月,果卵形至球形,黄色或黄绿色,芳香。产于我国华北南部、西北东部和华中地区,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贴梗海棠花朵三五成簇,“占春颜色最风流”,黄果芳香、硕大,可入药。贴梗海棠为良好的观花、观果花木,适于庭院角隅、草坪边缘、树丛周围、池畔溪旁丛植,也可密植成花篱,还可制作树桩盆景。
贴梗海棠的花色红黄杂揉,相映成趣,“占尽春色最风流”,是良好的观花、观果花木。多栽培于庭园供绿化用,也供作绿篱的材料,可孤植或与迎春、连翘丛植。
贴梗海棠的果实叫皱皮木瓜,又叫川木瓜、宣木瓜,作中药材使用时简称木瓜(绝非番木瓜,请勿混淆!)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果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川木瓜元月下旬开花,花有红花、白花两种,成熟上市时间为九、十月,果似苹果状,成熟果表面呈黄色,日照部分呈粉红色,单果重200-350克,盛产期亩产2000-2500公斤。川木瓜果实营养极为为丰富,每百克鲜果含维生素2731mg,抗衰老物3237No/g,还含有丰富蛋白质,酒石酸、磷、铁、钙等,是水果加工品、药用品上乘原料,可用来制作蜜饯,其制成的蜜饯品味独特,酸甜纯正可口,并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果味,果肉纤维少,不含石细胞,质地较硬,耐贮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