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广昌路上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减字木兰花

发布时间: 2022-09-17 10:41:19

❶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带汉语拼音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带汉语拼音写法如下:
1、减:jiǎn
2、字:zì
3、木:mù
4、兰:lán
5、花:huā
6、广:guǎng
7、昌:chāng
8、路:lù

❷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翻译

译文:天全白了, 大军在雪中前进,心情迫切。 头上是峻岭, 狂风漫卷红旗越过关山。 此行将去何方? 赣江畔风雪正迷乱。 命令昨日已下达, 十万工农武装就要直取吉安。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2)<毛泽东>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2)广昌路上减字木兰花扩展阅读

一九三零年二月七日,红军和地方党委召开连席会议(二七会议),决定争取革命首先在江西省胜利,夺取全省政权。军事上是首先攻打吉安,占领后即宣布成立省苏维埃政府。当时红军还未攻占过这么大的县市。二月中,毛泽东率军从广昌向吉安进发。由于蒋介石命令军队向吉安靠拢,红军在中途退回赣南。

毛泽东作词,一般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此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纵观全词,意境壮阔,感情豪放。特别是“行”、“过”、“下”三个动词的运用,串起了整个事件的开始、经过、结尾,使动词的独立性与连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毛泽东作词,一般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

❸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赏析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赏析,诗的作者是毛泽东,是作者一首非常著名的诗作,这首诗是一首写景叙事诗,内容主要写红军将攻打吉安的心情,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赏析:

逐句分析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漫”、“皆”二字,充分写出了降雪之大。“雪里行军情更迫”用自然困难与心情的对比,拉大反差,突出了“情更迫”,写出了行军人内心的焦急,使人感到了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高山”、“风”、“大关”都挡在面前。然而“红旗”意象的出现,展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下阕回答行军的任务。“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站在雩山向吉安望去,只能看到赣江那边风雪迷漫,可见雪还在下,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写得既真实又形象。“命令昨颁”露出底牌,令人眼前一亮:“十万工农下吉安”。原来是十万之众的各路大军要一起会攻吉安。这时,作者不仅回答了行军的目标任务,而且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为是十万人争相进军,所以要想不落人后就要快走快走再快走。这里一个“下”字,加强了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整体把握

纵观全词,意境壮阔,感情豪放。特别是“行”、“过”、“下”三个动词的运用,串起了整个事件的开始、经过、结尾,使动词的独立性与连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毛泽东作词,一般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

毛泽东历史贡献:
一、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发展道路,确立了基本制度。
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道路,开始了沿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三、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开始了实现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五、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人物评价:
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作者资料: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

❹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的词牌名是什么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的词牌名是:减字木兰花。

1.原诗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2.译文

满天白茫茫的一片,大军在雪中前进,心情更加迫切。头上是险峻高山,狂风漫卷红旗越过那险要关隘。
此行将要去往何处?赣江江畔风雪正迷乱。命令昨日已下达,十万工农武装就要直取吉安。

3.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广昌:江西南丰县南,抚水上游西北岸。
漫天:满天。
情更迫:发表时原作“无翠柏”,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改为“情更迫”。
大关:指险要关隘。
赣(gàn)江:江名,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南部的大庾岭。
吉安:现为市,在江西中部,赣江西岸。

4.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❺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抒发了作者豪迈的革命英雄气概和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是毛泽东创作的近代词之一,减字木兰花是词牌名。这首词创作于毛泽东在吉安陂头参加会议期间,回忆了1930年1月中、下旬行军在广昌路上的情景,全词原文如下: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白话文意思是天全白了, 大军在雪中前进,心情迫切。 头上是峻岭, 狂风漫卷红旗越过关山。 此行将去何方? 赣江畔风雪正迷乱。 命令昨日已下达, 十万工农武装就要直取吉安。

(5)广昌路上减字木兰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1930年2月7日至9日,红军和江西地方党委一起,由毛泽东主持,在江西吉安东固地区的陂头村召开会议,共同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攻占江西中部县城吉安,建立工农政权,争取革命首先在江西取得胜利。

月中旬,毛泽东率军从赣南文昌向吉安进发,这首词即作于北征途中,虽是马上即兴之作,然激情澎湃,意涵丰富,且构思新奇,笔力劲健。

这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抑扬起伏,开篇就以漫天雪花为材,为整首词设置了异常广阔的背景,同时也为全篇定下了基调。在勾勒出这广阔的背景后,再转而写人,描绘出一幅雪中行军的图画。

红军战士不畏严寒,顶风冒雪前进,“雪里行军情更迫”,军情紧急,风雪严寒,无疑增加了行军的困难,而红军战士完成任务的决心却更为强烈、迫切。起首这一句既写出了雪中行军时的自然环境,也显示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和社会环境,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宛然可见。

词人接下来并不顺接直写,反以形象之语转写他物。高山巍巍,矗立在眼前,又像横在人头上,似是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但是“风卷红旗过大关”在此未直接写人而写红旗,但是不难想见,真正过关者,人也,漫天飞雪中,伴随着狂风翻卷着红旗,红军战士就轻松地跨越了山上的古道雄关。

风雪严寒,凸显出环境形势之恶劣,也衬托出人的壮志豪情。这里虽未直接写人,实则借旗写人,以红旗来映照、表现广大工农红军勇往直前、顽强不屈的性格和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虚与实,直笔与侧写,写实与浪漫在此自然地融为一体。

词的上片描绘的是行军场景,下片则指明了此次行军的目的和方向。在描绘了漫天飞雪与风中红旗后,又用设问引起下文:“此行何处?”继而自答:“赣江风雪迷漫处。”答语并未明指此次行军的具体方向,而只是泛言滔滔赣江上的风雪迷漫之处。

紧接着最后一句:“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明确点出此次部队出征的最终目标,又立时将情绪提起,语极平易,然力有千钧,让人仿佛看到千百万已被革命唤醒并组织起来的工农武装,正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奔赴战场,在他们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没有不可战胜的地方。

❻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又名【木兰花、玉楼春、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作者: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❼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赏析

赏析: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漫”、“皆”二字,充分写出了降雪之大。

“雪里行军情更迫”用自然困难与心情的对比,拉大反差,突出了“情更迫”,写出了行军人内心的焦急,使人感到了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

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高山”、“风”、“大关”都挡在面前。然而“红旗”意象的出现,展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下阕回答行军的任务。“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站在雩山向吉安望去,只能看到赣江那边风雪迷漫,可见雪还在下,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写得既真实又形象。

“命令昨颁”露出底牌,令人眼前一亮:“十万工农下吉安”。原来是十万之众的各路大军要一起会攻吉安。

这时,作者不仅回答了行军的目标任务,而且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为是十万人争相进军,所以要想不落人后就要快走快走再快走。这里一个“下”字,加强了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纵观全词,意境壮阔,感情豪放。特别是“行”、“过”、“下”三个动词的运用,串起了整个事件的开始、经过、结尾,使动词的独立性与连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毛泽东作词,一般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

(7)广昌路上减字木兰花扩展阅读: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是毛泽东创作的近代词之一,减字木兰花是词牌名。这首词创作于毛泽东在吉安陂头参加会议期间,回忆了1930年1月中、下旬行军在广昌路上的情景,这首词可以看做《如梦令·元旦》的姊妹篇。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雪中行军。1930年1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从湘赣来到赣西并与黄公略新成立的新六军对吉安进行包围。同年1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第二纵队抵达江西广昌县的塘坊,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向广昌县城疾进。

月底,与朱德部队会合,并占领宁都等县,继而向吉水一带活动。2月6日~9日红四军、五军、六军及赣西特委在吉安县陂头召开联席会议,会议作出了攻打吉安城的决定,并作出相应的战略部署。据推断,这首词作于这次联席会议之时或之后。

❽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原文及赏析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毛泽东〔近现代〕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译文

满天白茫茫的一片,大军在雪中前进,心情更加迫切。头上是险峻高山,狂风漫卷红旗越过那险要关隘。此行将要去往何处?赣江江畔风雪正迷乱。命令昨日已下达,十万工农武装就要直取吉安。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广昌:江西南丰县南,抚水上游西北岸。

漫天:满天。

情更迫:发表时原作“无翠柏”,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改为“情更迫”。

大关:指险要关隘。赣(gàn)

江:江名,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南部的大庾岭。

吉安:现为市,在江西中部,赣江西岸。

赏析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这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却是抑扬起伏,开篇就以漫天雪花为材,为整首词设置了异常广阔的背景,同时也为全篇定下了基调。在勾勒出这广阔的背景后,再转而写人,描绘出一幅雪中行军的图画。红军战士不畏严寒,顶风冒雪前进,“雪里行军情更迫”,军情紧急,风雪严寒,无疑增加了行军的困难,而红军战士完成任务的决心却更为强烈、迫切。起首这一句既写出了雪中行军时的自然环境,也显示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和社会环境,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宛然可见。雪天行军,虽不乏雄心壮志,然结果如何呢?词人接下来并不顺接直写,反以形象之语转写他物。高山巍巍,矗立在眼前,又像横在人头上,似是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但是“风卷红旗过大关”,在此未直接写人,而写的是红旗,但是不难想见,真正过关者,人也,漫天飞雪中,伴随着狂风翻卷着红旗,红军战士就轻松地跨越了山上的古道雄关,困难虽大,然可一举迈过,丝毫不以为难,这是何等豪迈的气概!风雪严寒,凸显出环境形势之恶劣,也衬托出人的'壮志豪情。这里虽未直接写人,实则借旗写人,以红旗来映照、表现广大工农红军勇往直前、顽强不屈的性格和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虚与实,直笔与侧写,写实与浪漫在此自然地融为一体。

下片则指明了此次行军的目的和方向。在描绘了漫天飞雪与风中红旗后,又用设问引起下文:“此行何处?”继而自答:“赣江风雪迷漫处。”答语并未明指此次行军的具体方向,而只是泛言滔滔赣江上的风雪迷漫之处。风雪茫茫,道路迢迢,似困难重重,崎岖难行,词之思致至此显得有些低沉、迷茫。但紧接着最后一句:“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明确点出此次部队出征的最终目标,又立时将情绪提起,语极平易,然力有千钧,让人仿佛看到千百万已被革命唤醒并组织起来的工农武装,正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奔赴战场,在他们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没有不可战胜的地方。词至此又完成了一个更大的起伏,先抑后扬,重点在后,使整篇的情感、气氛完全改观。

这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简洁平实,明白晓畅,同时又波澜起伏,抑扬有致,意象择取和遣词造句都匠心独运,精彩毕现。全篇于质实凝炼之中,寓深远宏大之意,洋溢着乐观的气氛,澎湃着昂扬的激情。词中也不避革命征途中的困难,让人在为广大工农武装不畏困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信念所震撼、感染的同时,又分明体会到征途上的艰难险阻,感受到革命成功之不易。正如古人所云“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陆游《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二首之二),好的诗文,取材于火热的生活,来自真切的感受,只要将身之所历,心之所感真实写出,毋须雕琢,自是佳作。这首小令取自革命征程中,自然地将豪情与现实、写实与浪漫紧密绾合,既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又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❾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上阕描绘了什么图

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一幅雪地行军图。《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是毛泽东创作的近代词之一,减字木兰花是词牌名。这首词创作于毛泽东在吉安陂头参加会议期间,回忆了1930年1月中、下旬行军在广昌路上的情景,全词原文如下: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白话文意思是天被雪覆盖地全白了, 大军在雪中前进,心情迫切。 头上是峻岭, 狂风漫卷红旗越过关山。 此行将去何方? 赣江畔风雪正迷乱。 命令昨日已下达, 十万工农武装就要直取吉安。

(9)广昌路上减字木兰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1930年1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从湘赣来到赣西并与黄公略新成立的新六军对吉安进行包围。同年1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第二纵队抵达江西广昌县的塘坊,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向广昌县城疾进。月底,与朱德部队会合,并占领宁都等县,继而向吉水一带活动。

一九三零年二月七日,红军和地方党委召开连席会议,决定争取革命首先在江西省胜利,夺取全省政权。军事上是首先攻打吉安,占领后即宣布成立省苏维埃政府。当时红军还未攻占过这么大的县市。二月中,毛泽东率军从广昌向吉安进发。蒋介石命令军队向吉安靠拢,红军在中途退回赣南。

这首词就是对回忆这一阶段的情景,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写雪中行军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高山”、“风”、“大关”都挡在面前。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下阙写行军的人物是十万之众的各路大军要一起会攻吉安。作者不仅回答了行军的目标任务,而且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为是十万人争相进军,所以要想不落人后就要快走快走再快走。这里一个“下”字,加强了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❿ 《毛泽东诗词》鉴赏(七)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原文】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词牌名:减字木兰花】

      词牌名减字木兰花 ,又名“减兰”、“木兰香”、“玉楼春”、“木兰花慢”等。定格为欧阳修《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此调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时代背景】

        1930年1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从湘赣来到赣西,并与黄公略新成立的新六军对吉安进行包围。同年1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第二纵队,抵达江西广昌县的塘坊,向广昌县城疾进。月底,与朱德部队会合,并占领宁都等县,继而向吉水一带活动。2月6日~9日红四军、五军、六军及赣西特委在吉安县陂头召开联席会议,会议作出了攻打吉安城的决定。毛主席的这首词就创作于这次会议期间。

      【诗词内容】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同时,它也给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雪里行军那么急迫!下阕回答行军的任务。作者不仅回答了行军的目标任务,而且还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为是十万人争相进军,所以要想不落后就要快走再快走。纵观全词,意境壮阔,感情豪放.特别是“行”、“过”、“下”三个动词的运用,串起了整个事件的开始、经过和结尾。使动词的独立性与连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夏雪诗语】

          减字木兰花·风清月白

                  风清月白,

                年复四时既相迫。

                无愧河山,

                耽奇禅扉空闭关。

                陈言务去,

                落日素月诗成处。

                妙语鼎颁,

                竹石玉帛心自安。

热点内容
另一朵玫瑰那样独特的小说 发布:2025-07-05 17:07:16 浏览:408
取名为海棠 发布:2025-07-05 15:17:53 浏览:642
白兰花雕刻 发布:2025-07-05 14:39:49 浏览:125
在心中盛开一朵 发布:2025-07-05 14:34:06 浏览:418
六指兰花 发布:2025-07-05 14:15:48 浏览:805
插花福州 发布:2025-07-05 14:14:32 浏览:726
矮乔木盆景 发布:2025-07-05 14:08:35 浏览:706
牡丹花艺作品 发布:2025-07-05 14:07:11 浏览:14
花艺WFC 发布:2025-07-05 14:07:05 浏览:143
干玫瑰花面膜 发布:2025-07-05 13:47:48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