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荷花导图
Ⅰ 荷花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荷花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荷花的思维导图,从花蕾到绽放:
Ⅱ 小学语文《荷花》教学设计
《荷花》是一篇经典美文,为了不破坏它的整体韵味和美感,我设计的第一课时重点是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是理解、积累和运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荷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切合于生活实际,即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的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地同时,能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理念: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通过朗读、书写指导会读写、理解本课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流畅的,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准备:
【先学提纲】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和比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和疑难的句子,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学情分析:
本文的语言颇有特色,学生学习文章之后,很多学生都会学以致用,迁移到对其它花卉的描写中。紧扣文章的语言,有效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努力让“这一池荷花”由“纸上画”变成“活的画”。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美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出示课件: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衬衫,绿裙水上漾。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荷花。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图片展示形象感知
1.简介荷花
从古至今,荷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深受人们喜爱,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诵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荷花》这篇课文。(课件)
2.展示荷花图
你们见过荷花吗?
(播放荷花图片)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预设1:美丽的荷花、漂亮的荷花,洁白的荷花,粉红的荷花
说的很贴切,能不能用一些更优美的词语或是成语来形容呢?
预设2:惹人喜爱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洁白无瑕的荷花、争奇斗艳的荷花
你们的词语宝库真丰富。
3.引导过渡
荷花真美呀,美得同学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也特别喜欢荷花,他还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美好享受?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能没有仔细的去观察过荷花,对于荷花的印象比较模糊,用图片的方法呈现荷花,用直观的视觉感受唤醒学生的记忆,带领学生去感受荷花的美。】
二、人文对话探寻美
(一)初读感受美
请同学们先尽情的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就达到了这个要求,相信这些词语也一定难不倒你们。
1.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儿饱胀翩翩起舞舞蹈昨夜好梦破裂一幅
开火车读
请同学们当一回小老师,仔细看看,这里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正音
“蓬、胀、梦”是后鼻音。“昨”是平舌音。
“骨”有两种读音,课文中读第一声,“花骨朵儿”“眼睛骨碌一转”也读第一声
但是“骨头”“骨肉相连”读第三声。(板书骨的两种读音)
你们的提醒对于其他同学们来说十分有帮助。带着这些注意点,一起来将词语读两遍。
2.指导书写
(1)显示生字
学习语文,不单要会读,还要会写,并且要写好看。“字如其人,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写字反应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写字写的漂亮给人大气,儒雅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字如何将它们写正确写漂亮,就需要我们去分析它们的结构以及组成。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字,说说看你有什么好方法去记住它?
预设1:“挤”左右结构,提手旁加一个整齐的奇,左窄右宽。
预设2:“蓬”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加上“逢”,草字头要把下面的“逢”盖住。
预设3:“骨”注意其笔顺。
预设4:“胀”左右结构,月字旁加一个“长”,左窄右宽。
预设5:“裂”上下结构,“衣”字底,上面一个“列”,下面一个“衣”,“衣”字一横挨着横中线书写。
预设6:“幅”左右结构,巾字旁,祝福的福把视字旁变成巾字旁,左窄右宽。
预设7:“翩”左右结构,羽字旁,扁加羽,左右等宽。
预设8:“蹈”左右结构,足字旁加“舀”,左窄右宽。
预设9:“昨”左右结构,日字旁加“乍”,左窄右宽。
预设10:“梦”上下结构,夕字底,上林下夕。
学字期间,学生用钢笔给生字描红。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生字容易读错写错的地方加以强调,教会学生记住生字以及写好字的方法。】
3.指导朗读
解决了文中的“拦路虎”,把词语放进课文,是否可以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多字不破字呢?请同学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同学仔细听如有错误给予纠正。
生读生纠正。
预设1:声音响亮,语气流利。
预设2:不怕失败,反复纠正,精神可嘉,值得表扬。
预设3: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准了音,而且读出了情。
预设4:谁能一字不差的读下来?
预设5:老师听到了,可是其他同学好像没有听的很清楚,谁能让所有人听清楚?
4.能力提升
课文会读了,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你是不理解的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下面一个小练笔相信也一定难不倒聪明的你们。
课件出示:我能填
1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2没有开放的花。()
3形容舞姿轻快优美。()
4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5随着风的吹拂在摆动。()
【设计意图:通过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部分较为复杂的词语,夯实基础。】
(二)细读品味美
1、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解决了生字词,理解了词义,现在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
读完了课文,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给你的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来概括?(美)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看文章写了荷花的什么美?(气味,形状,姿势)(板书)
你们读课文真仔细。请你找找看写荷花味道美,形状美,姿势美的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气味美(闻到清香)
2第二自然段:形状美(观察形状)
3第三自然段:姿态美(欣赏姿态)
这三个自然段是作者站在荷花池边干什么?用三个字概括。(看荷花)
面对这么美的一池荷花,作者仅仅这是这么看着吗?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他还干了什么?
4第四自然段:(想象情景)
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意识到原来他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5第五自然段:(回到现实)
所以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想荷花)
2、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文章叙述清楚、描写细腻、抒情热烈,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展现在我们面前。认真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读到了写什么?
①出示句子“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清香”
“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清香”说明了什么?
用“一......就......”造句。补充句子
②出示句子“我赶紧往荷花池跑去”
“我赶紧往荷花池跑去”说明了什么?
老师仿佛已经透过文字闻到了荷花的清香。谁来读好这一自然段?
预设1: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荷花清香的浓郁。荷花的气味美。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迅速地把握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三、课堂小结
那作者笔下荷花的形状和姿态究竟有多美呢?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在干什么呢?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再来学习。最后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带着想象走进荷花的世界。女生1、2小节,男人3、4小节,第5小节一起读。
四、布置作业:
《习字册》
【板书】
荷花
挤蓬骨胀裂幅翩蹈昨梦
骨gǔ(骨头)
骨gū(骨碌一转)
Ⅲ 三年级上册第三课荷花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画的圆形,代表:大圆盘。第三,第四自然段圆圈里貌似几朵花,代表:一池荷花。两只眼代表:看看。
制作一幅思维导图是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样的,制图的时间也取决于个人能力,你是否能快速在内容中找到适合的关键词,你是否能把一串的文字省略成最少的文字,又或是一个小插图,一个符号就能代替。虽然做一幅思维导图是要用点时间,但是这用的时间不白浪费的。因为在制作导图过程,你就相当于给大脑增强了记忆。而且运用了思维导图后,会对内容记得更牢更深刻。熟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嘛。
Ⅳ 荷花的结构
形态特征 :
荷花地下茎(藕)横生于泥中,成圆至椭圆形,节上生不定根和侧芽,节间肥大,其中具多条气腔。茎上还有许多细小的运水导管,导管壁上附有增厚的黏液状木质纤维素,具有弹性。在叶柄、花柄上也有气腔,运水导管和木质纤维素,具与地下茎联通。藕的顶端具顶芽,萌发后抽出白嫩细长具节的藕鞭,鞭的末端长出新藕,称为主藕,一次分枝称子藕,二次分枝称孙藕。叶分三种,种藕最初长出的叶称钱叶;最早从藕鞭节上长出的几片枝称浮叶;继而长出挺水叶,为立叶。三种叶在出水前均对折卷成双筒状紧贴叶柄,统称卷叶。叶近圆形,盾状全缘,叶表具角质,乳头状突起。花单生,两性;萼片绿,多早落;花蕾桃形,色暗紫、玫瑰红或灰绿;花型有单瓣(15-20枚。)、复瓣(21-50枚)、重瓣(51-100枚)、重台(花瓣100余枚,雌蕊瓣化)、千瓣(花瓣2000枚以上。雌雄蕊全部瓣化)等。花径最大可达30cm.最小仅6cm左右。花色有红、粉、白、淡绿、黄、复色、间色之分。莲属植物仅两种;荷花(中国莲)分布在亚洲、大洋洲,以我国为中心;黄荷花(美国莲)分布在北美,以美国东北部为中心。
http://www.travelblog.com.tw/pages/travels/travels.asp?id=606
Ⅳ 荷花课文是按什么梳理归纳写的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散文,讲述的是作者到公园看到荷花池中的荷花美景而产生了联想。
本文是沿着观赏荷花——变身荷花——又回到现实的线索来展开。
Ⅵ 《荷花》课文分几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分别是什么文章开头结尾作用
《荷花》课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讲述的是作者看到满池荷花是的景象,荷叶、荷花、花苞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虽繁密但却不冗乱。细节刻画也很到位,一句一句的读着文章,仿佛有一只大笔随着文章在你的面前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彩画一般。
第二部分(4-5自然段)
作者从观赏荷花而渐渐入迷,仿佛自己就变身成为了一朵荷花。随着作者自己变身为荷花,描写的角度也发生了转变,从刚才的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变为整个荷花池中众多荷花的一员,感受的又是另一种情趣——“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中心思想:
《荷花》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欣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Ⅶ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 ,欢迎阅读。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己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第一教时,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总分段式的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学会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教学时可作学法迁移,安排学生练笔。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1.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6个新词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可用谜语激超:"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b.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记?
c."蓬"、"骨"的结构。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幻灯题检查:作者写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打基础。)(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1.第一段课文。
a.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b.这些词语的朗读语调该怎么处理?请你读读。
c.放手让学生评价,指名再读、学读、齐读。
d.做作业本第5题。
e.为什么选这一句?
深读课文与初读课文相互照应,训练学生注意学习的前后联系,抓住主要内容概括大意,学练结合,巩固学习成果。避免学生像小猴于下山,"那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第二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清香诱人,它的形态也的确引人入胜,同学们请看挂图。教师以图激情,让鲜明的图画,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又一次高潮。
b.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用( )标出荷花的各种形态。
c.学习写荷花的句子。
(a)学习写花骨朵的句子。
①读这句话,感觉怎样?
②通过哪些词表现的?
③请你读读这一句,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④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b)学法迁移,半扶半放学习写荷花"才展开"和"全展开"的句子。
d.学法迁移,放手学习写荷叶的句子。
e.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f.师,男、女生,分读总起句,及写花、叶的句子。
g.指导背诵第二段课文。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的学习,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d.用"白荷花"概括这段大意。
e.用书上这段的开头句作总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学写荷花的姿势。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变式进行学写迁移。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语言,掌握段的写法,使教学融为一体,做到教练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感观的调配使用,达到教学最优化。
4.总结课文。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5.课外练习。
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他先按照惯例向听者概括陈述所说课的主要内容、中心,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什么,再联系单元训练的重点,说明所说课文在整个单元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然后提出课文的教学目标,接着陈述自己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计划分几个课时进行教学,各个课时分别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这些内容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而且把该说的都说了,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叙述的条理性。在说完以上这些内容以后,赵老师用"下面,我着重讲我第1课时的教学"一句话,将说课从说整篇课文转入所说课时课文的教学。十分简洁、自然。在下面部分,赵老师依次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最后说板书,也同样把该说的内容都说,而且同样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和叙述的条理性。不仅如此,陈述的内容,有详有略,该详的详,该略的略了,从而突出了教学过程这个说课的重点和中心。如果我们集中分析一下教学过程,也可以发现赵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过程言简意赅,的确切实可行。
在教学过程中,有听、有说、有讲、有写、有练,训练形式多样,而且始终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和根据教材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她让学生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听录音品味荷花的美,再通过练习,加深对荷花美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培养了爱美的高尚情趣。
总之,赵老师的说课是成功的,按说课的标准进行评价,也应当说是一堂好课。如果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话,那么,一是在转入说自己第一课时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插进去再分析一下该课时的教材(上面的教材分析,是从教材的整体角度去分析的,整体的分析,不能代替局部教材的剖析);二是教学过程中的有些内容应该具体一些,如"总结"说课中虽说了总结的方法,但没有说总结的具体内容,"测试",也只说了测试的好处,没有说具体怎样测试和测试什么,这些都使听者难以判断说课者安排的总结、测试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以及到底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必要,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说课效果。再者,板书设计,赵老师是把它当作附录附注在后面的,而且解释也只有几句话,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板书也是说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说课一定要说板书,则不仅要求说内容、特点,而且还要说如何使用板书等等。总之,好的说课,连细节也应注意规范,因为细节其实不细,它同样关联着说课的整体效果。
;Ⅷ 荷花的构造是什么样的(我要图)
荷花的生长结构:
(8)语文荷花导图扩展阅读:
荷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节部缢缩,上生黑色鳞叶,下生须状不定根。
叶圆形,盾状,直径25-90厘米,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稍呈波状,上面光滑,具白粉,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叶柄粗壮,圆柱形,长1-2米,中空,外面散生小刺。花梗和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
荷花的生长习性
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
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水缸所栽荷叶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荷花还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环境。荷花极不耐荫,在半荫处生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
Ⅸ 小学语文《荷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荷花》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荷花》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本文先从正面(1至3自然 )对荷花的香味、形状和姿态等作了生动的描写,随后用侧笔(第4至5)自然段)通过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的赞美,虚实结合,写出了白荷花美的极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课后题4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式进行训练,较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认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按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要从分析4、5、6三句话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是围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来写的,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荷花。再进行荷叶的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学准备:
1、课前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荷花的图画。
2、投影仪、小黑板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课文的学习中结合绘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 难点 :
在朗读中体会花荷花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谁能背背已学过的古诗。对于已学的古诗中我们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1、出示荷花图。设问:小朋友,你们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呢?
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在写荷花的美丽。
2、听清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检查
1、自学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破裂 姿势 翩翩起舞 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已认为最难的字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莲蓬、舞蹈重点词语来讲解。指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莲蓬 ,说说字的结构,指导书写。)
2、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直接写荷花的美丽?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我们学习画画,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今天的课文已经告诉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特点。(清香、形状、姿势)
1、学习第一自然。
(1)齐读这一段话。思考:这一段话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说明荷花的香气很诱人?
(2)如何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复习单元学习提示:用什么,怎么样。来概括。(小黑板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练习:(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园玩。
B、我一到公园,就闻到荷花的香味。
C、我赶紧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图画来表示清香,我们该如何体现呢?
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来,我们向荷花池边跑去,去看一看如诗中描写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标上句子序号。
思考:哪几句话直接在写荷花的形状?(4、5、6)
(2)写了哪几种荷花的形状?(全开、刚开、末开)
从图中找出这三种荷花的形状。
(3)课文是用什么词把这3 种形状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导读
(5)看起来,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而且形态各异,那么,这三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呢?
辨析:
A、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
主要是在写冒出来的形状,应采用第二句。
(5)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冒,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又写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画上体现荷花的三种不同的形态。
设问:课文只是写了荷花吗?如果我们这样的图你认为好看吗?还应该画上什么?课文中有没有写到,课文是如何来描写荷叶的呢?
(6)学习第二句话。
小黑板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找出描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语( ),表示荷叶颜色的词语( ),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挤挤词语的意思。)
(7)这段话主要是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又美;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小学语文《荷花》公开课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课文如画,课堂如诗。依靠录像、音乐等媒体营造出课文的意境,让孩子倘佯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促其积累。让阅读过程个性凸显,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听中想象,化语为画,读中想像,移情体验,抓住契机,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孩子获得审美体验,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积极对话。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直观激趣,进入课文情境。
导语: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齐读课题――《荷花 》。 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看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你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身边的伙伴讨论交流,看完后,请你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1、播荷花录像。
2、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二、读悟结合,突破重点,学习第2小节。
是啊,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简直就是一大幅画,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这幅画是什么样的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第2小节,划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收获,结合指导朗读。
a、板画理解“挨挨挤挤”。
b、换词,体会“冒”(播白荷花图片,想像: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呢?)
c、表演品味荷花的三种姿态。
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连起来读一读(师板画)。
3、指名读书,其余同学合上书,用心倾听,边听边想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
4、根据板画背诵第2自然段。
三、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习第4小节。
过渡: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乐范背第四自然段,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1、指名个别读。(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
3、语言训练:
蜻蜓蜻蜓,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小鱼小鱼,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还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儿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说些什么吗?
4、熟读成诵。
四、挖掘文旨、扩展廷伸,实践中求发展。
过渡: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哩。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你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
1、说说画家是谁?
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
3、交流。
设计反思:
《荷花》一文语言清新,颇有美感,值得品味与积累。因此,设计时,我以“画”为线索贯穿整课,扣住课文的第二与第四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进行品味,直到熟读成诵。
在设计品读二、四自然段时,又根据两段课文的文字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在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在交流反馈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艺术地学生品词品字,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做到以读促悟,以悟助读,读悟结合,将读定位于“精读与品读”,从而扎实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依文而作的板画则成为指导学生背诵该段的线索。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先以范读诱情。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融表演于朗读之中。积极创设情境,抓住文中的空白之处,展开想像,进行语言训练,在童话世界里孩子的童心得以彰显。在形式多变的朗读中,学生乐此不疲,背诵也水道渠成。
三、五小节,则成为整个课时的过渡语,在课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铭刻于心,整个设计也显得自然流畅,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