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荷花洗
1. 越窑青瓷特点是什么
越窑青瓷特点是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
越窑青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倍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越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
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贡品之一,而且又是唐代的一种重要的贸易陶瓷。同时与唐代精美工艺品和文苑艺术交相辉映,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
(1)青瓷荷花洗扩展阅读:
越窑青瓷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考古调查证明,它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省的宁绍地区。即唐代明州慈溪县上林湖,五代时划归越州,唐代亦称越州)是中国主要的青瓷发源地。
在这片古窑厂中,保留着丰厚的陶瓷遗存。当时的陶瓷不但坚固耐用,而且质量较高,有耐酸碱,盛食不变味,易洗涤等特点。瓷器表面细腻光滑,滋润似玉,呈半透明色,极富美感。
因此,六朝时期有“陶瓷时代”的美誉。东汉后期,烧制青瓷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在迅速发展和工艺长进的基础上,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的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制瓷业的地域由南向北,几乎遍及全国。因此促使它不断发展,呈现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局面。
2. “莲花式温碗”是件什么文物
汝窑莲花式温碗
北宋汝窑莲花式温碗,北宋汝窑烧制瓷器,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该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及汝州文庙张公巷附近,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3. 龙泉窑的各时期特征是什么
龙泉窑自五代、宋初兴起以来,即以其卓越的成就渐渐取代了越窑的地位。它的整个发展历史过程,约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即五代、北宋为初创阶段;南宋为成熟阶段;元、明以后则渐趋衰落。
初创阶段的艺术特点:制作技术还不够成熟,瓷胎比较厚重,淘练不纯,釉层很薄,釉色多青中泛黄,不如秘色越瓷之精美。
成熟阶段的艺术特点:不仅在原料、成型、上釉等烧制工艺上须加以改革;而且对于造型、纹饰的艺术手法,也非得改用新的设计不可。
衰落时期的艺术特点:器形和品种虽然也有所增加,但制作不够细致,多粗糙马虎。由于器胎过厚,造型显得呆滞钝重。器底多厚达1厘米以上,底足修饰极不规整,使用圈状垫饼托烧,足内均一圈无釉。
(3)青瓷荷花洗扩展阅读:
龙泉窑的历史传承
龙泉窑因在今浙江龙泉县,故名,属我国南方青瓷系统。创造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至明代中叶以后渐趋衰落,传世的龙泉青瓷下限至清康熙年间,烧造历史达七、八百年之久。
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胎骨较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处见赭褐色窑红,胎微出烧,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层透明,釉表光泽很强。装饰花纹较简练,常见纹样有鱼纹、蕉叶、金枝、荷花等。装饰风格趋于奔放。处于南宋鼎盛时期的龙泉青瓷,形成了自已独有的艺术风格,显示了独特的魅力。
南宋龙泉青瓷的造型亦形成自已的风格,稳重大方,浑厚淳朴而又不失秀媚,器型丰富多样,装饰普遍采用刻花和堆塑法,颇具艺术匠心。
元代龙泉青瓷烧造量大,风格与南宋迥异:器型高大、胎体厚重;胎色为白中带灰或淡黄;釉色为粉青带黄绿,光泽较强,釉层半透明。
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有刻、划、印、贴、塑等,以划花为主,花纹粗略,线条奔放,纹饰以云龙、飞凰、双鱼、八仙、八卦、牡丹、荷叶等为多见。此外,还大量出现汉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铭。
明代龙泉青瓷走向衰弱,器物胎体厚重,制作粗糙,胎色为灰黄,釉层厚,透明度高,釉表光泽强,釉色有青灰、茶叶末、灰黄等几种,装饰以釉下刻花为主,亦有模印人物故事的装饰方法。
宋代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其青瓷的釉色与质地之美,亦如巧夺天工的人造美玉,全世人为之倾倒。
那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龙泉窑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轨迹呢?朱伯谦先生在《龙泉窑青瓷》一书中曾将龙泉窑的发展归纳为开创、发展、鼎盛和衰落四个阶段:魏晋和五代十国是开创时期,瓷窑少,生产时断时续,处于就地销售断断续续的生产阶段。
北宋至南宋前期是发展期,瓷窑发展快,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南宋后期至元代是鼎盛期,瓷窑迅速发展,青瓷质量大大提高,产品畅销国内外广大市场;明清是衰落期,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龙泉窑处境艰难,瓷窑不断地倒闭减少,至清代晚期结束。
如果说这四个阶段勾勒出了龙泉窑发展历史的整个脉络,那么,龙泉窑发展史上的三次辉煌期则是连贯发展脉络的重点和要点。
4. 各朝代瓷器的莲花纹有什么特点
莲花纹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1956年湖北武昌出土的青釉莲花尊,高35.8cm,口径11cm,足径11.9cm,是南朝青瓷中的代表作品。盖四周装饰有双覆莲纹,莲瓣尖端微微上卷。颈分上下两部分,中间由两道弦纹相隔,上部为单瓣仰莲纹,下部为蔓草纹。肩与上腹之间用两条弦纹隔为两半,其中下半部为两层覆莲纹,莲瓣尖端上卷呈半浮雕状,给人以强烈的立体之感。腹部为蔓草纹,下腹为两层单瓣仰莲纹。全器制作精美新颖,纹饰明快多样。南朝至唐的青瓷多在碗、盏、缶本的外壁和盘面划重线仰莲。隋代莲瓣作圆状或尖状,常装饰在器物的肩部和腹部。元明清时的莲花纹多和缠枝结合,莲心突出,莲瓣细窄,瓣心下凹呈鸡心状。元青花有荷莲和缠枝莲两种。荷莲有莲池水禽、莲池鱼藻花,花瓣尖俏饱满,颜色上深下浅。缠枝莲属边脚纹,多装饰在坛、瓶肩部和大盘之内外壁,其花心呈石榴形,叶似葫芦形,为元青花所独有。莲瓣纹是以莲花瓣为装饰纹样,南北朝时出现,宋以后盛行,有浮雕、刻花、划花、印花和绘画等技法。把莲纹是将莲花、莲蓬、荷叶以带系成一束以组成画面。北宋晚期的印花把莲纹多出现在小碗的碗里,多饰以三束把莲纹,还印有“三把莲”三字。明代宣德时景德镇窑多烧制青花把莲纹瓷盘。
5. 荷花硬颜色弄在手上怎么洗
你好!
1.如果是刚弄到手上,就即刻用大量清水清洗,如果已经染在皮肤上了,最有效的方法就要用到氨水或冷烫液,慢慢搽拭,很快就可以洗掉。
2.用热水泡5分钟再用肥皂撮洗泡在肥皂水里,反复几次应该会越来越淡的。
6. 泡荷花酒荷花需要清洗吗
需要把荷花用含量为2%的盐水清洗干净,防止有灰尘带入酒中,之后把荷花捣成花浆,倒入准备好的白酒中,搅拌后密封一周时间,这样的荷花酒口味特别好,还可以添加配料,使口味多样。
7. 五代青瓷主要用于什么题材
五代青瓷的釉层透明度好,很讲究纹饰上的加工,大量运用划花、刻花、印花的手法在瓷器上装饰荷花、牡丹、秋葵、龙凤、鹦鹉、人物和风景等题材,它承袭了唐代金银器和铜镜、织绣的特点,花纹精美,构图严谨,表现了五代青瓷的高度水平。
8. “越窖青瓷莲花碗”为何堪称国宝级文物可以介绍下这款莲花碗研究价值吗
1957年3月30日,苏州市文物局正在如火如荼地抢修虎丘塔文物,工人们在第2层塔心处突然发现一暗格,内藏大量经箱文物,后又在第3、4层发现大量文物,最珍贵的是一件越窖青瓷莲花碗。此文物一出土,立即引发考古界高度重视。专家认为这件青瓷碗,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堪称国家级文物!
1995年,上海举行国际秘色瓷研讨会,来自各地的秘色瓷精品齐聚上海,越窑青瓷莲花碗,由专家鉴定为五代越窑青瓷之典范,是秘色瓷中的稀世珍品。而后这件文物由苏州博物馆收藏并展出,给了我们一睹国宝的良机。
1995年后,越窑青瓷莲花碗,正式改名为秘色瓷莲花碗。由此,莲花碗被确定属于秘色瓷,专家的证据,就是来自陕西省法门市地宫里的秘色瓷。
1987年,考古人员对陕西省法门市地宫就进行过大规模发掘,当时出土了很多佛教文物,秘色瓷器物正是五代以业供奉佛祖的宫廷瓷器。
而苏州博物院收藏的青瓷莲花碗从质地、釉色上都与秘色瓷极其相追念,最终鉴定为五代秘色瓷。
莲花碗的出土与鉴定,证实秘色实工艺在中国五代就已登峰造极,现今全世界秘色瓷器皿据说不足30件,任何一件都是举世罕见的珍品,而秘色瓷莲花碗又是珍品中的翘楚。
秘色瓷莲花碗是佛教供奉器皿,而莲花本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就是君子品德高洁的象征。因而,此莲花碗是佛法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不但风格独一无二,精神意义也源远流长。
欢迎学习中华文化,你我同行~~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9. 荷花汁掉衣服上啦怎么才能洗干净
荷花汁等来植物汁水的自颜色都是天然色素,此外还含有植物蛋白成分。经空气氧化后会变得更难清洗,因此沾了荷花汁后最好尽快清洗。
针对衣服上的荷花汁渍,可尝试以下清洗方式减轻污渍情况:
1、如果是新鲜污渍先用冷水冲去表面污渍,如果是陈旧污渍,衣服干的时候,用手洗专用洗衣液原液涂抹在污渍处,完全覆盖污渍,静置5分钟后(可轻轻搓洗),进行常规洗涤;
2、放置一段时间或轻轻搓洗,再按照一般方式用洗衣液洗涤;
3、经上述方法洗涤后,如果污渍仍未去除,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去除:
(1)用此方法去污前,请先在衣服隐蔽处适用,以了解去污方法对衣物颜色的影响情况;
(2)往盆中倒少量水(约0.5升),用彩色衣物色渍净瓶盖量取彩色衣物色渍净、衣领净各1.5瓶盖(各60克)加入水中,搅匀。放入衣服浸泡过夜,漂洗干净。
*水量宜使衣服刚湿透,彩色衣物色渍净和衣领净用量根据水量相应增减。若浸泡过夜后仍有色渍未去除,可继续延长浸泡时间。
注意事项:彩色衣物色渍净不适用于易褪色衣物、干洗衣物,避免接触衣服上的金属纽扣、拉链、金属饰物等。
10. 秘色瓷莲花碗的设计工艺
五代 通高13.5厘米 碗高8.9厘米 口径13.9厘米 盏托高6.6厘米
这件莲花碗是五代越窑秘色瓷精品,也是苏州博物馆三件国宝文物之一。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为直口深腹,外壁饰浮雕莲花三组,盏托的形状如豆,上部为翻口盘,刻划双钩仰莲两组,下部为向外撇的圈足,饰浮雕覆莲二组。该碗共由七组各种形态的莲花组成。瓷胎呈灰白色,胎质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托心平整,正中镂有一小圆孔直通器底,孔边刻“项记”窑工(作者)二字,施青釉,釉层厚且通体一致,光洁如玉,如宁静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绿,正如唐陆龟蒙《秘色瓷器诗》中描绘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目千峰翠色来”,和陈万里先生形容的“一泓清漪的春水”般的湖绿色,器形敦厚端庄,比例适度,线条流畅,丰腴华美,通体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构思巧妙,浑然天成。
荷花即莲花,自古以来被人们不厌其烦吟咏的题材,它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美德赋予人格意义。荷花有着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娇艳娉婷的姿态,而更有清幽、恬适的微妙诗意境界,被文人逸士借景移情寄托多种情感和思绪。汉魏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莲花就被融入一种神秘的宗教色彩,象征着极乐净土和再生的生命意义,成为佛教艺术的主要题材之一,被广泛用在净土环境、佛座、雕刻、绘画之中,由此可见,该莲花碗的设计者项氏不仅是一位匠心独具的造型艺术家,而且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所以说这件越窑青瓷莲花碗是一件境界极高的精神产品,佛法与艺术是如此完美地统一在这件举世无双的千古不朽之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