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与古琴
1. 陈瑶荷塘古风写真大片释出,她的颜值怎么样
陈瑶是大家喜欢的女演员代表的影视作品也比较多,最近可以看到陈瑶荷塘古风写真大片曝光,颜值是非常高的,就像一个荷花仙子,而且又有一种侠女的感觉。看到这幅写真照片,会感觉陈瑶的颜值又得到了上升,而且气质也是不同的,给大家的感觉是比较惊艳的。
除了这两个造型之外,还有一个造型是非常唯美的,就是陈瑶拿着一把古琴坐在石头上,背景是一片荷塘,而双手抚摸着琴弦,眼睛注视着琴弦,这样的低头侧脸也将整体的景色映衬的比较好,无论是人还是背景都非常的好,融为一体,更像一位仙子。所以陈瑶荷塘古风写真大片非常的美丽,这样的颜值是非常高的,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优秀作品,也是更开心的事情能够满足粉丝的一些期待。
2.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译文
【原文】
清对淡,薄对浓。
暮鼓对晨钟。
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金菡萏,玉芙蓉。
绿绮对青峰。
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yōng)。
唐库金钱能化蝶,
盐津宝剑会成龙。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
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蕴含的典故】
【暮鼓对晨钟】
本为佛教寺院的规定,早上敲钟晚上击鼓。也可引申为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宋·陆游《短歌行》:
“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烟锁对云封】
广州白云山景泰寺有一副古联:
“烟锁断桥留客立,云封古寺待僧归”
【金菡萏,玉芙蓉】
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泽芝、芙蕖、玉环等。
芙蓉也是荷花的别称。
唐·王建《宫词》: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句诗人人都会啊,不过这首诗名字我自己查的时候也是惊呆!)
在唐代芙蓉指荷花,木芙蓉指今天我们所说的芙蓉花,一般不混淆。宋代就比较混乱一些,有时是指荷花,有时指芙蓉花,到了宋代以后荷花就很少被称作芙蓉了。
【绿绮】
绿绮,古琴样式。一说为古琴别称。
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
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传闻汉代司马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司马相如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
【补充】琴挑文君的故事
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
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
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
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
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
3. 你听过《半山听雨》这首古琴曲吗带给你怎样的意境呢
我听过《半山听雨》这首古琴曲,这首曲子是杨青老师演奏的。古琴音乐淡泊静谧,清新悠远,意境如诗如画,让人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4. 琴码上有莲花标志的古筝是什么牌子
请马上有莲花标志的古琴,好像是一个挺有名的牌子,近段时间好像是有看过这样的连花标志的古迹
5. 惜红衣吴兴荷花诗词
古诗原文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译文翻译
我每日在竹枕席上乘凉,抚琴读书打发时光,即使睡醒了也觉疲惫无力量。用泉水细细地清洗,用利刀将鲜甜的瓜果切劈。我每天精心地安排着自己的生活,可我比杜甫寂寞,不能隔着墙头把酒索,又有谁会来问候我,我不是那城南诗客。家中孤寂冷落,西风微寒,落叶的柳树,哀鸣的老蝉,都在告诉我已经到了秋天。
眼前拱桥如月,湖堤漫长,鱼儿随波嬉游,湖面飘着清香,荷花却已半数凋零枯黄。系船登岸遥望故乡,在那茫茫天际的北方。可惜在这水岸沙边,不能与旧时的美人一同游览。想问什么时候才能同赏,眼前这水乡湖塘秋日的风光?
注释解释
枕簟(diàn):枕席。邀凉:乘凉,纳凉。
细洒:细心清洗。并刀:古时并州(今太原一带)所产的刀,当时以利、快闻名。甘碧:香甜新鲜的瓜果。
墙头唤酒:化用杜甫诗《夏日李公见访》:“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城南诗客:指杜甫在《夏日李公见访》中杜甫借酒所居于“僻近城南楼”。作者在这里感叹不如杜甫,无佳客来访,无邻家有酒可借,一唤能从墙头递过来。
西风消息:秋天的信息。
虹梁水陌:拱桥和湖堤。
维舟:系船。
同赋:这里作"同赏"。三十六陂(bēi):泛指湖塘多。
诗文赏析
姜白石词素以深至之情为体,以清劲之笔为用。这首《惜红衣》词,颇能见其特色。
白石词多有序居首,此词亦然。小序述作词的起源。公元1187年(淳熙十四年丁未),白石依萧德藻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水乡,北临太湖,境内有苕、霅二溪,溪水清澈可鉴,屋宇的影子照入湖中,好像水中宫殿,故称为水晶宫。但言上白石感触最深的,还是吴兴荷花茂盛清丽。故在序中强调引用陈与义居吴兴青墩镇时写的《虞美人》词句,对荷花加以赞美。
接着,记述丁未夏天,白石自己游吴兴之弁山千岩。“数往来红香中”一语,正印证着陈词“一路荷花相送”之句,文情隽美。荷花给予白石之感触极深,白石遂作此词。调名《惜红衣》,借取惜荷花凋零之意。
乐谱为白石自制,属无射宫调。但此词所寄予的深意,序中并未道出。白石之辞,极为含蓄隽永,道人之的未道,创人之未新,于欲言又止中见神奇,于奇伟而不怪诞之中见功力。实乃词象一派,该序乃以抛砖引玉之意。
首句“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起笔用对偶句开头,开篇就使人便觉笔力精健,气势动人。簟枕指凉席凉枕,下一邀字,尽传暑天取凉之心切。琴书指姜夔自著关于古琴理论之书(见《大乐议》及琴曲《古怨》序),下一换字,翻出永昼难捱之意。在白石的炼字炼句之间,便觉意脉伸展。陆辅之《词旨》,曾举此联为属对之范例。第三句睡馀无力,写夏日渴睡,无力二字已暗指主意,但含蓄而隐。在下边二句,笔锋却又宕荡开。“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冰,用以形容泉水之清冷。并刀,指快刀,古时并州(治今太原)素以出产快刀而著称。甘碧,指香甜鲜碧的瓜果。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此二句写夏日瓜果解暑之趣,趣在洒清水洗之,用快刀破之。句法略同清真《少年游》“并刀如水”,“纤手破新橙”。但写出细洒冰泉之趣,及以甘碧之感觉代瓜果之名称,则又显出白石词创新生趣的特色。体味上下文,言外时时有一种聊遣寂寞的意味。接着下一句“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反用杜甫诗事,直接写出自己客居的无限寂寞来。杜甫《夏日李公见访》诗云:“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凉秋。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城南诗客”,就是借所居“僻近城南楼”的诗人杜甫来自指。纵是如杜甫那样,当佳客来访时,邻家有酒可借,一唤即从墙头递来,但自己却是索居无人过访,纵然有这种想法也是徒然。言“谁问讯”,可见是没有人来问讯。下即紧接“岑寂”二字,真可以说是冷清、寂寞啊。这一短韵,总挽以上所写种种生活细节,无一处不是对孤寂无聊地表现,同时也引起以下所写层层哀愁。“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其意境也是顺手借自杜诗后面几句,但以情景恰当的交融,故不觉其有所借用之感。高柳晚蝉,声声诉说着时序将变、秋风将至的消息,其高迈苍茫的`意象,透露着凄然以悲的心事。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换头以素描之笔写景,使人感觉笔力不懈怠。虹梁,摩状水乡拱桥之美。水陌,描绘湖心之堤如画一样。鱼浪吹香之句,传“鱼戏莲叶间”之神。二句的景象极其清美,似可用以忘忧。第三句红衣半狼藉,却将笔锋硬转,转写荷花已半凋零之凄凉景象,遂接起歇拍西风消息之意脉。邹祇谟《远志斋词衷》称道白石词“有草蛇灰线之妙”,这正好说明了白石词的这种风格。以上极写寂寥之感,时序之悲,下边,终于转出此词的本意——怀人。“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维舟即系舟。原来,红衣半狼藉,乃是水上所见所指,故感触亲切如此。舍舟登岸后,遥望天北故国,却唯渺邈而已。“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渚边沙外是指水岸。吴兴水乡之美,正如东坡《将之湖州戏赠莘老》诗云:“馀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可惜,此水乡尽管清绝之地,竟不得与故国之美人一起饱览旖旎的风景。美人在天一涯,渺不可及呵。白石怀人情感至深,由此可见。这正是词之内蕴所在。“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维舟”二句,“可惜”二句,此二句,皆挽合人我双方语,具见深情。唯前二句是眇望,中二句是感喟,此二句却是期待。曰“秋色”,似乎可期,但冠以“问甚时”三字,便觉无期,流露出心头的沉沉失落感。别易相会难,思之伤心无极。结穴“三十六陂秋色”,极美,亦应细玩。三十六陂,言水乡湖塘之多,也是荷花生长的环境。白石在吴兴另有赋荷花的《念奴娇》词云“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在此处用法相同。王安石《题西太—宫壁》诗:“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烟水,白头想见江南”,亦连结荷花而言。“秋色”二字连上“三十六陂”,并非泛指,乃是暗点秋荷。南朝梁昭明太子《芙蓉赋》云:“初荣夏芬,晚花秋曜。兴泽陂之徽章,结江南之流调。”足见江南陂塘的秋荷,也是很可爱的。“同赋”即是同赏,赏而有所咏,故云“赋”。结句拈出赏荷,与词中的序言直接在呼应并紧扣,而期于不可捉摸之“甚时”,亦可哀矣!词已毕而情却未了,正如刘熙载所谓:“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艺概·词曲概》)至此,词人的未道出真意,以欲言又止,欲叙止的欲扬克抑的手法尽情渲染悲凉凄切之意,引人以揣度和深思,究竟为谁而愁,为何事而忧?
此词所怀思之人指谁,已难确考。可能是指一位挚友,但更可能是指一位合肥女子。词中,“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考证。按白石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幼随父宦久居于汉阳(今属湖北武汉市)。鄱阳、汉阳,俱在吴兴之西方,不能说是望故国眇天北。从吴兴遥望天北,实瞩目于江淮一带。
当白石二三十岁时,客游于江淮间,曾与合肥女子结下终身不解的情缘。而此情却无法如愿以偿,铸成白石一生之悲剧。白石词集中有关怀念合肥女子之作,极多,极好(详夏承焘《合肥词事考》)。白石若以合肥为故国,应属情理之中,就像今天所称的第二故乡。无论所怀之人为谁,此词至深之情,都是能感动人肺腑的。
此词艺术造诣颇能见出白石词创作的特色。首先,是结构意脉之曲折精微。上片前三韵共七句,刻绘了种种生活细节,看似与怀人无关,但层层暗透寂寞之感,却正是怀人之苦的铺垫与烘托。歇拍与换头三韵共六句,描写时序变迁的消息,则是暗示离别已久之感,别易会难之悲,意脉已渐趋怀人之本意。但仍未点明此意。直至最后四韵六句,才一气倾注出望远怀人相思期盼之苦。末句又叹何时能同赏荷花,与词序所述自己“数往来红香中”遥遥映射,既有照应,又有发展。纵观全幅,结构曲折而意脉精微,层次分明,而意绪疏动,贯通全文。尤其千回百折于现境之内,显然有别于清真词的时空错综之结构,可谓白战不许持寸铁,确实表现出白石自己的特色。其次,是风格之清新刚劲。这要从两个角度分论。论其笔法,有清疏空灵之美,比如宕开笔墨去描摩生活细节、时序景物:“墙头唤酒”以下五句,运用杜诗,有正有反,有明有暗,不粘不脱,称意惬心,语同己出。又有刚劲峭拔之美,有如从暑日夏景之宜人硬转至西风消息,从虹梁、水陌、鱼浪之美景硬转至荷花红衣狼藉之凄景。论其字面句构,亦有生新精健之美。如邀凉、换日、吹香、眇天北等,无不字字新奇,句句生辉。而且全篇辞无虚设,笔无稍懈。(白石词几乎篇篇无败笔,这只有清真词可与媲美。)这样独特的笔法与字句整合,遂产生清刚之风格。第三,是声情与词情妙合一体。宋代精于音律的词人,前有清真,后有白石。
此词是白石创调,其声律独具匠心。全词用入声韵,其声激越。不协韵的句脚字,又异乎寻常的多安排仄声而少用平声。仄声高亢,与入声韵相联缀,遂构成一部激越的乐章。这对于表现深至高迈的怀人之情,不仅适得其宜,而且增添效果。尤其下片后六句为怀人重点段,前二句叠下韵脚,声情愈急密。后四句连用两个去声字作句脚,声情愈高亢。声情与词情,同时推向高潮。白石虽因词作不多,在南宋未能称为大家,但其词少而精,在技巧上的细腻与风格上的清瘦,也显示出独特的成就地位。于此词可见。
6. 王维:秋水芙蕖,倚风自笑
秋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清丽脱俗,天然美好,迎风而笑,风姿神韵,令人神往。
大唐的芙蓉园里太过瑰丽,而他只不过是华丽色彩中的一抹苍绿。
他不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豪放洒脱的青莲居士;他不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忧国忧民的杜工部;他亦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痴情率真的元稹。他只是那个“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的隐士。他的诗如清茶一样幽香深远,温和的如四月的春风。
在熙熙攘攘的长安街头,他是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云淡风轻,人淡如菊 ,举手投足间有雍容华贵之气,谈吐有超出世俗之空灵淡然。
公元701年,王维出生了。父亲是太原王氏,而母亲亦是来自同样大名鼎鼎的博陵崔氏。在以娶世家女为荣的当时,虽然世家有颓丕之势,但王维仍足以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世家公子哥。
王维年少的时候就显现出了极大的天赋,不但精通音律,一手琵琶弹得精妙绝伦,而且书画俱佳。少有高才,十几岁就已经成为名气颇大的诗人。
少年丧父,王维的教导更多的来自母亲的言传身教。同样来自望族大家的崔氏,贤良淑德,而且富有才华能书善画。在丈夫和公公接连去世后,独自拉扯大6个孩子,且几乎个个不俗。
王维《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对佛有着极近的接触。
母亲的养育赋予了王维柔软的心肠和更为宁静的性格与心境,他的世界显得那么的单纯无害,从未经磨难。这对他之后的道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少年时代是意气风发的吧,宴会上,他一曲《郁轮袍》,惊倒四座,包括岐王和那个美丽的大唐公主。从此,才名远播,扶摇直上九万里,当时的他仍旧是那个那个高吟着“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游侠少年。
此后不久,他凭借着引荐和自己的实力荣登皇榜,成了风光的俊逸状元郎。这时的他韶华正好,才高志满,人生似乎就顺风顺水了。人人都知道这少年才子王维,以能宴请他为荣。加之大唐的开放热情、诗酒文化的繁盛,十五岁的少年王维便前往京城应试,他写得一手好诗,工于书画,极具音乐天赋,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一时间友人众多,大抵也是他最为肆意潇洒的一段时间。
然而这繁华的长安古都却似乎不那么适他的意,对家乡前来拜访的客人,他会迫不及待地询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思乡之情之浓烈可见一斑。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颇有音乐天赋的王维,官至太乐丞。然而祸患不期而至,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他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法参军。单纯的他不懂皇家的厉害关系,人生第一次遭受这么大的挫折,王维对这官场有些心灰意冷。
在济州,王维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所幸,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太久。唐玄宗封禅泰山,大赦天下。被贬的王维得到自由,他立马辞官。
开元十七年(729年)王维奔赴长安,在长安又闲居了几年。初到长安,他即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习顿教,结识了诗人孟浩然。孟浩然开元十六年(728年)赴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第二年冬返回襄阳,王维作诗送别,诗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劝孟浩然回乡隐居,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举试求官。大约这时,他已经看透了些许是非,进一步与佛结缘了罢。
这般的日子仅过了两三年,年仅31岁的他,妻子因难产而死亡。王维与妻子感情甚笃,常常是一同吟诗作画,琴瑟和鸣。一个能写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男子,定然是情感细腻丰富。忽然遭此大劫,许是悲痛不已。妻子去世后,王维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于此也可见他的用情之深之切。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执政,仰慕王维的才华,拔擢王维为右拾遗。但好景不长,两年后张九龄便被罢相。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被排挤出朝廷的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问,察访军情,后便留在节度使幕府为判官,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
望着那黄沙漫漫,王维吟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此诗做于出使途中在边塞,他遇见了先前结识的高适岑参等人,他们饮酒作诗畅游在广阔的大漠上,远离了京城王维从心里感到了放松。在凉州王维体会到了紧张的边塞生活,也更为前沿地接触到众多来自西域的物品。“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主颈,归来报天子。”激烈的战斗,独特的民族风俗,苍茫的塞上风光一一走入他的笔端,展现在无数的读者面前。
可惜事不如人意,王维的生活都被安禄山带来的安史之乱打破了,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王维又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救,降为太子中允。这一大祸竟然逢凶化吉,有惊无险。
至此,王维的仕途也就如此坎坷的结束了,而人生也过了一大半,后来官至右丞,半隐半官。官场黑暗他心生倦怠,亦是一心求佛问道不愿有烦扰,时至中年,王维便成了真正的隐居诗人,清冷孤傲。
早在张九龄执政时,王维就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中晚年的王维辞去了官职,半官半隐,在罔川与终南山两地住着,潜心问道,偶与友人畅游山水,便有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我心素已闲,青川詹如水。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每一句读来便觉得心生向往,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与尘世隔绝不是桃源而胜是桃源。
他也曾有着“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浑厚深远。只是当少年时代的棱角被磨平,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参破了生命的历程,选择了归隐。
在王维的诗中有一个字常常出现,那就是“空”字。他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似乎只有这一“空”字,恰合他意,道出他的无限禅思。哭孟浩然时“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竟也要用到这一字。据统计,“空”字在他的诗里出现多达94次。与他的名字“维摩诘”一样,“空”自然是佛教的基本理念,是佛学的核心。他爱静,更爱写静,笔下多是寂静的山林,静得能听见花飘果落,鸟鸣声声。
浮名和富贵都只不过是过眼烟云,他千百年来,以同样的姿态立在那里。他的世界,孤寂着,遥遥相对的是是长安城的灯火如炽,车如流水马如龙。他的禅意,于寂静中绽放。
在山林里,他悠然独行,看着青山绿水,烂漫的山花,简单却明亮。当过滤掉生命的繁华,就只剩下了素净,美好。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那个将自己化到自然中的男子,呈现出一种极致幽静的状态。无惊人之语,却深深打动你我。或许这山水的禅意只能托身于那些灵动的魂魄。
凡尘烟火决裂的人,与寂静相爱的那个人。若不是经历世事如水的苍凉,又怎能轻易的参破红尘的业障?
他是文人,文人多灵韵十足。但文人的骨子里,却是寂寥的。因为没有人懂,亦不需要。寂寞如斯,才是文人的宿命。于是王维做起了佛前的一株青莲,守着清净的莲台,静静的看着山中芙蓉花,纷纷开且落。“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亦或是在清幽的月夜弹起古琴,四周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始终是清淡的,在色彩艳丽的大唐,他只是一幅水墨画。淡雅的王维,穿透历史的烟尘,依然舒适安全。王维便如他的名字一般,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他的诗空灵而富有禅意,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万般皆看过,弹衣绝尘去。不负这山水的清幽,蝉声渐远空山新雨后。行到水穷去,坐看云起时。前尘恍如一梦,是非成败转头间。 终还是如那出水的芙蓉,倚风独自笑。
7. 和古琴有关的诗词
1、《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 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3、《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是三更时分。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知音稀少,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4、《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5、《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唐代: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译文: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厉,纷纷的雪花片片如大手。笑死了陶渊明,就因为你不饮杯中酒。你真是浪抚了一张素琴,虚栽了五株翠柳。辜负了戴的头巾,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8. 形容女子弹古琴的诗句 古诗词中描写古琴的有哪些
1,《省试湘灵鼓瑟》唐代: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白话文释义: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2,《琵琶行》唐代:白居易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话文释义: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3,《生查子·含羞整翠鬟》宋代:欧阳修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
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白话文释义:似娇还羞抿了抿秀发乌鬟,笑靥盈盈秋波流转频频顾盼。玉手纤指轻弹,筝声婉转欢快,琴弦飞荡回旋,似春莺传情,低语交欢。曲终人去,宛如飞云飘逸,只留下娇柔的身影。春梦已断不知何处寻觅。庭院深深,锁住的是寂寞和黄昏,还有那阵阵凄雨敲打芭蕉声。
4,《闻笛》唐代: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白话文释义:是谁在美丽的楼阁上吹笛子?悦耳的笛声随着轻风断断续续传来。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阻遏来往的浮云。当笛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来。笛声优美,就像当年桓伊随兴所至为王徽之奏的三首曲子;而曲调的优雅更让人想起马融的笛赋中所用的词句。一曲吹毕,不知道吹奏的人是否还在画楼上,而那嘹亮的笛声却好像还飘荡在空中,久久淡散。
5,《江城子·江景》宋代: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白话文释义: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
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9. 流水有声万古琴的意思
流水有声万古琴,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流水的声音比作琴声,给人一幅美丽的水墨山水画。把流水的声音比作琴声,可以想象出这是一条水流缓缓的小溪或小河,“万古”,说明这小溪或小河的历史悠久,一直见证着村民的生活经历,跟周围的人有深厚的感情。
10.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出自哪一首词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出自于宋代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原词:
《水龙吟·西湖怀古》宋代: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释义:
杭州是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有湖山之美。临堤有台榭楼参差,湖上有画船往来如梭,游人到处弄舞歌吹。十里荷花映日娇艳似火,三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四周青山风光明媚葱翠欲滴。南渡百年来人们沉醉在西湖,使曾主张抗金的一些豪杰,也都耽于享乐忘却了平生大志。
可惜时代更替世换时移,如今靠何人来洗雪这奇耻?登临这地形险固的地方,感伤古今沧桑臣变,振兴国家要充分发挥英雄才气,请来神人力士推倒杭州青山,邀来水伯天吴移走西湖之水,把“销金锅”西湖改造为农桑之地。借钱塘江的潮汐,为君洗尽奸臣误国的悲愤眼泪,以告慰岳飞的在天之灵。
注释:
1、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它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
2、“东南”句:指杭州。
3、佳丽:俊美,秀丽。
4、台榭: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5、歌吹:唱歌和吹奏。
6、四山:四面的山峰。睛翠:草木在阳光照耀下映射出的一片碧绿色。
7、百年南渡:指靖康二年(1127)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王朝后渡江南下,至南宋灭亡,历一百二十余年,此说百年是约数。
8、平生志:生平大志,此指收复中原,为国立功。
9、天旋时异:谓时世巨变,指北宋覆亡,南宋偏安江南,时势也与南渡前不同。天旋,比喻世局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