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萼片弯曲
⑴ 兰花的形态特征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苞片长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较大或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蕊柱合生达3-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蕊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是一种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花结构与众不同。兰花结构的奇特是为了适应昆虫传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团和唇瓣等,加之,兰花为两侧对称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数目减少、子房下位、花形状、大小和颜色多样、多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图) 兰花也有这些结构,不同的是兰花通常有唇瓣。兰花有六枚花被(花萼与花瓣区分不明显,统称为花被),分为内外两轮,其中内轮有一枚特化成了唇瓣。唇瓣的作用是吸引昆虫来传粉并为昆虫驻足提供平台。(图一) 多数兰花的花梗和子房扭转180°。(图二) 假设子房不扭转,兰花就是这样子的。(图三) 有花粉团:兰花的花粉通常粘合成团,称花粉团,作用是便于昆虫传粉时把花粉全部带走,提高传粉效率。当昆虫进入下一朵花时,被带出的花粉团可以自动调整方向,使其正好接触到黏性柱头上,从而完成异花授粉。(图四) 有蕊柱:除子房外,兰花的整个雌雄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的形成使得雌雄蕊在空间上分离,促进了异花授粉。(图五) 有蕊喙:兰花的柱关和花药之间有一个舌状的器官(源自柱头上裂片),叫蕊喙,是兰花特有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自花授粉。(图五)
⑵ 这是什么兰花
剑叶虾脊兰
虾脊兰根状茎不甚明显。假鳞茎粗短,近圆锥形,粗约1厘米,具3-4枚鞘和3枚叶。假茎长6-10厘米,粗达2厘米。叶在花期全部未展开,倒卵状长圆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达25厘米,宽4-9厘米,先端急尖或锐尖,基部收狭为长4-9厘米的柄,背面密被短毛。
花葶从假茎上端的叶间抽出,长18-30厘米,密被短毛,总状花序长6-8厘米,疏生约10朵花;花苞片宿存,膜质,卵状披针形,长4-7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近无毛;花梗和子房长6-13毫米,弧曲,密被短毛,子房棒状;花瓣有多种颜色,尤其在日本,园艺品种很多,花朵极漂亮。萼片褐紫色;中萼片稍斜的椭圆形,长11-13毫米,中部宽6-7毫米,先端急尖,具5条脉,背面中部以下被短毛;侧萼片相似于中萼片。
花瓣近长圆形或倒披针形,与萼片等长,或有时稍短,中部宽3.5-5毫米,先端稍钝,基部收狭,具3条脉,两侧的2条常分支,无毛;唇瓣白色,轮廓为扇形,与整个蕊柱翅合生,约
等长于萼片,3深裂;侧裂片镰状倒卵形或楔状倒卵形,比中裂片大,先端向中裂片弯曲,基部约一半合生在蕊柱翅的外侧边缘;中裂片倒卵状楔形,先端深凹缺,前端边缘有时具不整齐的齿;唇盘上具3条膜片状褶片;褶片平直,全缘,延伸到中裂片的中部,前端呈三角形隆起;距圆筒形,伸直或稍弯曲,长5-10毫米,向末端变狭,外面疏被短毛;蕊柱长约4毫米,上端扩大,蕊柱翅下延到唇瓣基部;蕊喙2裂;裂片牙齿状三角形,长约0.6毫米,先端急尖;药帽在前端稍收狭,先端近截形;花粉团棒状,长约1.8毫米。花期4-5月。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半阴,不耐干旱和高温,夏季宜凉爽,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或泥炭苔藓土,在国兰生长地区一般都有分布。
⑶ 兰花花萼的形状可以分为什么
梅瓣
萼片短、宽,先端圆或有急尖,这是最上等的瓣型。
荷瓣
萼片短、宽,先端稍窄,仅次于梅瓣。
水仙瓣
萼片呈椭圆形,两端略尖,又次于荷瓣。
竹叶瓣
萼片呈狭长披针形,似竹叶,春兰中最次。
一字肩
两个侧萼片呈水平状一字分开,属上品。
飞肩
两个侧萼片向上翘起,极少见,属珍品。花千姿百态,种类丰富。不同兰花,生长习性和生态适应性也不一样,其栽培方法也就不同。栽培兰花的场所称兰圃。兰花在我国栽培极为广泛,但因各地气候条件差异,栽培和管理兰花方法的也不同。
⑷ 兰花的特点有哪些
兰花的特点有哪些
兰花的特点有哪些?花朵的种类是非常多的,而兰花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花,很多人都会在家里养殖兰花,兰花是非常美丽的一种花朵。下面为大家分享兰花的特点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兰花的特点有哪些1
1、茎叶特点
兰花属于附生或地生草本植物,假鳞茎呈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片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呈带状或倒披针形、狭椭圆形。
2、花朵特征
兰花的花葶侧生或生于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朵花,萼片与花瓣离生,蕊柱较长,常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上有深裂隙。
3、生性喜阴
兰花生性喜阴,怕阳光直射,在湿润的环境下生长较好,忌干燥,养殖兰花的过程中,需要将其摆放在阴凉的位置,每天早上接受柔和的散射光即可,否则强光下叶片容易被烧伤。
4、繁殖特点
兰花通常采用分株法和播种法繁殖,分株在春秋两季均能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分株前要减少灌水,操作时在盆底铺一层碎石子,增强盆土的通透性,栽后再浇一次透水。
兰花的特点有哪些2
兰花的品种
兰花的品种有独占春、建兰、莎草兰、长叶兰、蕙兰等,其中独占春的花朵较大,有轻微的香气,它的颜色多为白色,建兰的花朵通常为浅黄绿色且带有紫斑,莎草兰的花期较长,具有浅淡的香气,而长叶兰的花期在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
1、独占春
独占春的叶片约为6-11枚,最多可以长到15-17枚,其花朵较大,有轻微的香气,并且独占春在每年的正月初五时开花,养殖独占春时,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可以将独占春移到光线明亮的地方,让植株接受每日不少于四个小时的自然光照。
2、建兰
建兰的花朵通常为浅绿色且带有紫斑,其花瓣呈现椭圆形或者狭卵状椭圆形,约长1.5-2.4厘米,并且建兰的花期在每年的6-10月份,养护建兰时,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水分,可以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进行浇水,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3、莎草兰
莎草兰是兰科福生草本植物,它的花朵呈现奶油黄色或者淡黄绿色,有时花瓣上会有少数的红斑点,并且莎草兰的花期较长,具有浅淡的香气,养殖莎草兰时,需要为其提供富含丰富腐殖质且排水性和透气性较为良好的砂质壤土。
4、长叶兰
长叶兰的叶片约为5-11枚,花朵直径在7-8厘米之间,其花朵上有红褐色细脉和不规则的的斑点,其花瓣多为浅黄色或者白色,养殖长叶兰时,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可以每隔一个月施加一次氮磷钾复合肥料,为长叶兰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养分。
兰花的特点有哪些3
兰花的养殖方法
养好兰花土壤很关键,要选择松树皮、花生壳为主的微酸性腐殖土。兰花喜阴,忌强光,一般摆放在散光阴凉的位置。2天浇一次水,避免浇到叶片上形成黑色斑点,18天左右施一次液态肥,要经常修剪植株里的黄叶枯叶。
一、合适的土壤
兰花主要以腐烂的叶片枯枝、松树皮和花生壳为主的微酸性腐殖土来种植,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兰花专用土,也可以自己制作,用腐烂的枯枝叶、陶粒、珍珠岩等搭配一些无杂质的园土,按2:1:1:2的比例进行混合,制作出来的.土壤疏松透气,十分适合种植。
二、适宜的光照
兰花是喜阴的植物,忌强光,所以一般都放置在散光阴凉的位置。但是其生长还是需要接收阳光照耀的,一般在傍晚5点钟以后接收散射光。除了冬季外,兰花都要进行遮阴,冬季可进行散光照耀,但是也要控制时间,避免阳光直射,晒伤植株。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花朵的增长和开放,通风透气的环境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
三、肥水的管理
水分的控制在兰花的养殖方法中应该是最难把控的了。兰花生长旺盛期是夏季,对水分的需求就稍大点,一天要浇1次,根据土壤情况1天2次也可;春秋季基本上3天浇一次水,也可在兰花摆放位置周边喷洒水以保证周边空气湿度,浇水时要注意不要对着叶片花朵喷洒,防止花心腐烂,叶片出现黑色斑点。
在种植兰花前可以先在土壤里面混入底肥,保证前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在生长旺盛期要注意及时追肥,一般18天左右施一次1:2比例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肥搭配的液肥,花期前后可以适量的向叶面喷洒叶面肥。
四、适当的修剪
在养殖兰花的过程中,要时常的清理和修剪植株里的黄叶枯叶,一方面是起到通风的效果,一方面不影响观赏效果。花朵出芽时应该修剪掉其余的只留一株健壮的花枝,花谢之后要把花枝修剪掉,为来年开花做准备。
⑸ 兰花的外形特征
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常与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
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左右对称、唇瓣、花粉块和合蕊柱是兰科植物的基本特征:花粉成块的特征却有些例外,除拟亚兰科和杓兰亚科没有,其他大部分兰科植物还有花粉块柄。
(5)兰花萼片弯曲扩展阅读:
兰花生长习性
兰花最佳生长温度是18--30摄氏度,5摄氏度以下,35摄氏度以上生长缓慢,生殖生长期为5--18摄氏度。兰花在空气相对湿度60--70%时生长良好,过干或过湿都易引发兰病。因此,室外栽培要创造一个适于兰花生长的逐部湿度小气候,室内安装喷雾器和湿度计。
叶质地较厚,表面有角质层保护,因此,兰叶不消耗大量水分。兰的假鳞基和肉质根能贮藏一定的养分和水分,因此较能耐旱。除发根、发芽期,快速生长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外,其他时间消耗水分较少。若水分过多,造成土壤积水,阻塞根部呼吸,就易烂根。
水多亦会造成兰叶细胞壁充水,叶面气孔张开,造成内含养分淡薄,进而造成组织纤弱,生长不良,产生病害。兰花是"喜雨而畏潦,喜润而畏湿"。由于春、夏、秋、冬空气湿度不同,兰花生长速度不同,对水分要求也不同。
⑹ 兰花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兰花(Cymbidium spp.)为兰科多年生兰花,又统称中国兰。原产于我国西南各省、自治区回及长江流域,自然分答布于热带及亚热带。
我国传统栽培的兰花是兰属中的几种地生兰。大多数兰花的根是圆柱状的,肉质,粗大而肥壮。茎的形态变化较大,通常分为直立茎、根状茎和假鳞茎3类。如春兰具球形假鳞茎是一种变态茎。根状茎随属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形态差异。兰属叶片3~7枚自根部一次长出,狭带形,边缘有细锐锯齿;卡特兰属叶为厚革质;兜兰属叶片带状革质,基部延伸成叶鞘互相套叠;不同种类叶片有较大差异,原生在阳光少而阴暗地方的种类,叶片薄而软,叶面积较大,叶色浓绿。花由3枚萼片、3枚花瓣及1枚蕊柱组成。萼片瓣化,形似花瓣,花瓣中有一唇瓣,是花中高度特化的部分,各式各样,有呈筒状的,如卡特兰,有扩展成片状的,如蝴蝶兰等,均美丽异常,引人注目。
⑺ 兰花的特征简介
兰花的特征简介
兰花的特征简介,兰花又称兰草,兰花的别名是有很多,而且兰花开花的时候芬芳扑鼻,令人十分的舒服,在古代的时候诗人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兰花的特征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兰花的特征简介1
一、兰花的特点有哪些
1、它是属于一种附生草本植物,它的花朵主要由花萼和花瓣组成。外面的是花萼,里面的是花瓣,一般只有3片,其中的一片化作成唇瓣。另外,雌蕊和雄蕊是生长在同一花蕊上。
2、植物的假鳞茎底部会抽生出花葶来,有时一支或多支。花朵按照顺序生长在花葶上面,并且高度通常都高于叶片。其中半附生兰花的花序是呈倾斜、弯曲状态,而附生兰花的花序是呈下垂姿态。
3、而且每朵花的花梗底部与花轴相连接的地方都会有一片苞片,紧紧包围着花朵的子房。通常地生兰的苞片比较长一些,可以达到子房长度的一半左右。而附生兰的苞片很短,一般是子房的三分之一。
4、兰花受精之后,子房会逐渐膨大发育之后成果实,果实表皮颜色也会由黄绿色转变为褐色。它的果实成熟以后,会纵向裂开,露出种子。
二、养护特点
1、土壤:最好给它使用含有腐殖质为主的土质进行栽培为宜。
2、浇水:通常春秋季节每隔三天浇灌一次水分即可,夏天每天进行浇灌一次就行。浇灌的水通常以雨水、雪水、井水最好。
3、施肥:在刚刚定植之前,需要在盆底加入一些基肥,就可以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
仙人球的特点含羞草的特点
兰花的特征简介2
兰花植物学形态特征介绍
一、根
兰花的根系呈现黄白色,坏掉的根系呈现黑色,根尖有乳白半透明的水晶头,兰根比较粗壮,属于肉质根系,无根毛,粗度约0.5-0.8cm,长度一般在30cm左右,由3部分构成,分别是:外层的根皮、中层的根肉和内层的中心柱,中心柱直径约0.1cm。根皮保护根系,根肉吸收水分和养分,中心柱支撑兰株。
二、茎
兰花的茎指假鳞茎,是根系和叶片的交界处的圆球形组织,不同的兰种大小和形状不同,有圆柱形,椭圆形,扁球形等,直径从0.5-4cm不等,是兰花储藏养分和水分的地方,兰花的根系,叶片和花朵都是从这里生长出来的,是兰花的营养球,也是兰花的繁殖球,是兰花最重要的器官,假鳞茎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兰花的生死存亡,可以说保护假鳞茎贯穿整个兰花养殖过程,是我们要想办法做好的工作。
三、叶
兰花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为兰花积累干物质,表面光滑,分布有气孔,能够吸收水分和养分,大部分都是绿色的,还有少部分因为变异,叶片会呈现黄色、白色、红色、朱金色,不同兰种兰花叶片的宽度、长度、厚度、叶片数量和形态有很大区别,墨兰的叶片最宽、最厚,宽度可达3cm左右,春剑的叶片相对较窄,约0.4-0.8cm,春兰的叶片相对短一些,约20cm左右,蕙兰的叶片相对长一些,约30-50cm,建兰和墨兰的叶片相对较少,每苗在2-5片之间,蕙兰叶片相对多一些,一般是6-8片每苗。叶片形态有垂叶、半垂叶、半立叶、立叶、直立叶之分。
四、花
兰花的花非常的香,香味是中国兰花的灵魂,很多人都是被兰花的香味所吸引而喜欢上兰花,兰花花朵颜色丰富,除了蓝色的花朵没有外,其他颜色均有涉足,我们判断一个兰花品味的高低一般都是通过花朵来判断的。兰花的花朵由6个大的部分构成,外面3个花瓣称为外三瓣,里面是2个捧瓣和1个舌头,中间是鼻子,我们就是通过这6个部分来定义兰花的品味,花瓣短圆为优,狭长为次,常见的3大瓣型为荷瓣,梅瓣和水仙瓣,也被称为正格花。花朵的基部有包衣,下面是花杆,底部着生在假鳞茎上。
五、果实
兰花是雌性同体的,鼻子是雄性的,鼻子里面的子房是雌性的,花朵凋谢后子房膨大形成果实,每一朵花都可以形成一颗果实,兰花通过香味和颜色吸引昆虫授粉而结果,兰花的果实也叫兰荪,为圆柱形的,表面分布有棱,有的3条,有的6条。兰花果实需要1-2年才能成事,成熟前为绿色,成熟后为褐色的,并从棱上炸裂开来,好让内部的种子脱离。
六、种子
兰花的种子很小,一颗果实里面有上万,甚至百万的兰花种子,呈白色絮状的,重量非常轻,能够随风漂浮,存活率非常低,只能依靠数量取胜,自然界大部分的种子因环境问题都不能发芽,只有很小一部分才能生根发芽,长出新的兰花苗。以上经验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补充。
兰花的特征简介3
兰花的形态特点介绍
兰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中的一个科。
兰科植物的叶片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如万带兰的叶片呈棍棒状;卡特兰的叶片肥厚呈硬革质;春兰、建兰的叶片呈细而长的条形;鹤顶兰的'叶片则又大又软,而且薄。因此,兰科植物的叶片共同点较少。
兰花的茎形态变化也较大,有直立茎、根状茎和假鳞茎3类。因兰通常在地下都有假鳞茎,有时还有横走的根状茎。
兰花的根大都为海绵状须根。
兰科植物的花最具代表性,为分类的依据。花由萼片3枚、花瓣3枚及蕊柱1枚共同组成。兰花的萼片已瓣化,在平常人看来就是外层的3个“花瓣”。内层的3片花瓣中下方的一枚通常为唇瓣,唇瓣多样化、特异化是兰科植物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特征。国兰的唇瓣称为舌瓣。唇瓣在兰花发育的初期位于花的上方,随着花蕾的绽开,兰花的花梗、子房出现了复杂的扭转,使花来了个180°大转身,唇瓣到了最下方。
兰花的花为两性花,但雌雄花蕊合生在一起呈柱状,所以又称全蕊柱。在国兰中合蕊柱又称“鼻头”。
国兰的花莛谷称花箭,一般都是从假鳞茎的基部或植株的心部长出。花莛的高矮因种有别。花莛高于叶弧面的称为出架;花莛低于叶弧面的称为不出架。花序大都为总状花序。
⑻ 有什么文章是描写兰花的形态的啊
兰属(Cymbidium Sw.)植物分布很广,适应性也很强;由于生活习性不同,形态上也有差别。大致可分为附生和地生两大类。附生兰假鳞茎较大,叶片宽厚,花序弯曲或下垂;地生兰假鳞茎较小,叶片较薄,花序直立。但有些种却介于这两者之间。尽管它们之间千差万别,但是除少数腐生和宽叶类型外,绝大多数都具有带状的叶,形态十分相似。通过叶片的解剖,可以看到,所有兰属植物都有下陷的气孔,厚的角质层和皮下纤维,是属于旱生植物的一型。在细胞学上,它们都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2n=40),且主要分类因素的花的构造相当一致,显然,它们是一个十分自然的群。
兰属植物也和别的高等植物一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根
兰根较为粗壮肥大,分枝较少,皮层细胞较发达,有共生的根菌(Mycorrhiza)。根的内部构造为典型的单子叶植物类型。
二、茎
大多数兰属植物的茎,膨大多节,称为假鳞茎。每一节着生一片叶子。假鳞茎形状因种类不同而有别,有圆形、柱形、扁球形、卵圆形等。极少数的兰有短茎,不膨大为假鳞茎,如大雪兰等是。假鳞茎也是一个储藏水分和养分的场所。花芽也着生在假鳞茎上。
三、叶
兰属植物除少数种外,绝大多数的兰都有叶片,叶片一次长出,仅长一次(只有大雪兰在一定年限之内还可以继续长叶),新叶为新的假鳞茎所生,老假鳞茎则不再生新叶。
兰叶或薄或厚、或柔软或呈革质,叶尖端尖锐或钝圆,边缘有锯齿或全缘,叶柄痕(关节)明显或无,叶数有多有少等等都与种类有关。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带形,簇生在假鳞茎上,如常见的春兰、蕙兰;另一类是近椭圆形或披针形,较宽阔,有长柄,如兔耳兰。
叶的姿态,很受重视,也作为分类上的一个标准。一般分为立叶或直立、半直立和弯曲三类。立叶是叶片向上直立生长的,从叶片基部直到叶尖全部笔直的,或叶片上都略为向外弯斜的也属于这一类;半直立是叶片基都向上至1/3或1/2时转折向外斜出生长的;弯曲是叶片向上生长逐渐弯曲弧形,或叶尖向下成半圆形的,这类叶型在福建等处认为是最为美观,被视为上品。古人张雨咏兰叶诗: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比,看叶胜看花。
可见兰叶,古人也是很重视的。
春兰和蕙兰在选择变异上也往往根据叶型:春兰选择叶短小,色带黄绿的;蕙兰选择叶短阔而垂软,叶面不平展而起沟槽多为优良变异。
兰的花叶品种,有些地区特别重视,如台湾对不同的花叶形态都定有不同的名称。叶尖有白色花斑的为爪,爪有深浅;叶缘有一条白色(银边)或黄色(金边)斑的称为覆轮;如果条斑两条在叶的中部则称为缟,条斑只有一条在叶中脉则称中缟。有色的短条斑二条在叶上半部的称为镶坎;四条分二列在叶片上的为中斑;很多且排列不规则的称为绯斑。而条斑本身两端平整似刀切的则称切斑;条斑集中在叶的基部或下半部的称为晃。
四、花
兰属植物的花和一般单子叶植物大致相同,但有所分别;花被分花弯与花瓣两轮,外轮为花萼,内轮为花瓣,这一点和其他花一样。然兰花花瓣中的一片特化成唇瓣,雌雄蕊合生为蕊柱,这是不同点。
1、花萼 花萼共有三片,为花的外轮。中间的一枚为中萼片,俗称“主瓣”,两侧的为侧萼片,俗称副瓣。萼片的生长姿态及其条纹与色泽,在兰花的品评上是重要的一环。一般的名种,都要求萼片清素无色、无斑点条纹,中萼片弯曲向前,覆盖于蕊柱及花瓣上,侧萼片排成一字,即两侧萼排成180°的角,俗称“一字肩”,如两者角度大于180°,称为“飞肩”,更属名种。
2、花瓣 花瓣3枚为内轮,左右二片花瓣俗称“捧心”。花瓣与萼片相似,有的短圆、尖端起兜;有的狭长,先端尖锐;有的互相靠近;有的相互分开。它的颜色、条纹、斑点,在品评上也占重要地位。中央的一枚花瓣,有很大的变化,称为唇瓣,俗称为“舌”。唇瓣分为3裂,有的明显如虎头兰,有的不甚明显如春兰。中间的裂片称为中裂片,常常反卷,有许多斑点,色彩也因种而异。两旁的裂片为侧裂片,一般都直立在两侧,有较丰富的色彩及斑纹。唇瓣的中部一段称为唇盘,在唇盘中间有2条突起的褶片,相互平等靠近。
花的颜色 兰花的颜色在园艺界传统观念上认为不带红色的为素心,俗称“素草”,带有红色的为晕心或称彩心,俗称“虫草”。在一般类型中,花色是比较固定的,但是也是有变化的。可能颜色的深浅与环境条件有关,古人说“大抵林愈深则色愈紫”即为一例。严楚江先生在1963年采集一种墨兰,萼片为紫黑色,第二年为黄褐色,花瓣初为红褐色,次年为黄褐色,唇瓣为纯绿,次年为柠檬黄色并发现红斑。素心类型也可能因栽培条件和气候不同而有变化,如同一株的兰(素心建兰),在夏秋开放时,花被为翠绿色,质薄而宽长,而在冬日开放则为纯白或略带黄色,且质肥厚而短狭。在古书上晕心变为素心的记载也不少。如《兰蕙镜》中叙述的一段:
“乾隆48年,余在荆江与征郡人同寓,言黄山下张村。姓王名考号自成,出任教年,年老回籍。一生好诵皇经,尤爱兰花,不惜重价取觅名种。忽遭回禄,抢出皇经与兰花,诸物悉归乌有,竟无所归。山上有天生石屋一间,于外搭舍设门,权宜藏身。……王公早晚诵经、培花。所带名花内有大荷花瓣一盆,安于草舍之外,其余虫素俱在舍中。一日出外挖黄精,归见大鹿二只将门外荷花瓣吃去大半,即忙赶至,鹿即避去。细看盆内鹿涎流满,叶虽受伤,其根未坏。当年发花尤甚,至来年变成素心,细看舌上尚有微红;又岁,竟开净素”。
严楚江先生论证建兰、墨兰的素心也是由晕心演变而来,在演变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中间类型。因此,完全根据花色来分类是不妥当的。在花色遗传上,无色的后代有很多是从有色的一个亲本或二个亲本杂交出来的。无色的一般属于隐性因子。
花的数目 兰属植物的花由1朵至多朵,春兰大多数是一朵,少数为2朵,有时在一朵花的基础还可以看到另一朵的残迹,它是由多朵退化而来的。蕙兰、建兰等则5-9朵,古书上记载:“其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千五六花而香不足者蕙”。凡是多花的都称为蕙,如秋天开花的建兰,也有称之为“秋蕙”的。其实,兰和蕙都是兰属中的不同种罢了。兰属中花最多者应为多花兰,花可多至50朵以上。
3、蕊柱 蕊柱是雄蕊的花丝与雌蕊的花柱合生而成,俗称“鼻头”。兰花的雄蕊在外表上并无花丝,仅仅有一枚花药着生于蕊柱的顶端。原有三枚花药,但其中二枚退化,一枚发达,有四个花粉块,由一个黄色的药帽盖住。近蕊柱顶端的前侧,有一腔穴,即受粉之柱头,称为药腔或药穴。子房下位,一室,有3侧膜胎座,每一胎座生长很多细小的胚珠,受粉后发育成种子。
4、苞片 每一朵花的花埂下都有一枚苞片,春兰只有一朵花,它的苞片是最靠近子房的一枚。苞片在附生兰类是比较小的,常呈三角形,在地生兰类中苞片较长,有的可达子房长度的1/2至1/3。在春天开花的春兰,它的苞片很长,超过子房的长度。苞片对春兰的花蕾起了保护的作用(如春寒时)。附生兰类多产于热带或亚热带季雨林内,花期又多在温暖季节,苞片就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了。
苞片在“品种”选择中,也是一个标准,尤其春兰。春兰中的梅瓣和水仙瓣型,花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侧萼片上有前向卷的尖端,俗称起兜,凡是有兜的花在苞片尖端也有一小白米粒状的结构,而且色较浓鲜艳,条纹明显而清楚。
5、鞘 鞘是花萼下部的几枚苞片状的膜质物,也是一种保护花蕾的器官,俗称壳。鞘的颜色、大小都因种类不同而异。在选择春兰、蕙兰上鞘也是鉴别变异的一种标志。在花蕾中,如鞘的先端空一截,即花蕾顶不到头的,很可能是有变异的。在蕙兰中,鞘如短阔,行端圆的也可能有良好变异;鞘色嫩绿,无条纹的可能是素心。一般花色愈浓的则鞘色也愈深。
在古书上,兰花的花都大都有了名称;在一般园艺栽培上,有的沿用古称,有的自取名称,说法不一。我们考虑到兰属仅仅是兰科2万多种的一小部分,有必要与全局统一,以免发生混乱。在整个兰科中花瓣与唇瓣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变化,有时成为囊状,有时甚至成为针状,如果称为“囊”或“针”,那么势必引起很多不便和混乱,且无法比较。因此,对花的花部遵循其他兰科植物的统一名称,正名如下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