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荷花瓣在古代

荷花瓣在古代

发布时间: 2022-08-24 01:59:51

① 与龙有关的故事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② 古代瓷器真假鉴定有什么好招谢谢了专家

1丘小君,我国著名的陶瓷评鉴专家,从事陶瓷文物鉴定工作30余年,师从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目前居于香港和纽约两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鉴定顾问,还兼任海内外多家拍卖行、博物馆的征集顾问。
2 李健,男,汉族,生于黑龙江伊春,祖籍江西上饶。年轻一代鉴赏家领军人物, 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多次参加考古挖掘工作,在瓷器,玉器鉴定方面具有较高天赋。跟随复旦大学朱顺龙,陈淳,沃兴华,张蒲生老师,学习古玩鉴定。从小受家族的熏陶,使其拥有崇高的职业操守。 高级古玩鉴定评估师,珠宝鉴定师李健是其玉器鉴赏大家陈逸民六名入室弟子之一,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考古队队员,中国权威知名文物鉴定专家,收藏家协会会员,在《中国旅游报》、《劳动报》、《东方收藏》《收藏家》等报刊发表收藏文章数篇。自小深受家庭影响,喜欢古玩,参加过各种瓷器、玉器学习班的培训,经老师和前辈的指点帮助加上十几年的磨励,对瓷器、玉器、青铜器等古懂鉴定有一定的基础,是国内不可多得古玩鉴定的奇才。
3杨静荣,男,瓷器专家,1948年生于北京,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85年于复旦大学历史荣毕业,曾在邯郸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颜料和传统色釉的研究实验工作,1979年调入故宫博物院研究陶瓷史至今。2002年入选《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博界百位“学术成就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北大资源学院文物专业教授,博宝艺术网瓷器鉴定专家,中国世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 中古陶(北京)国际艺术品有限公司鉴定专家。
4单国强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1942年2月出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业务工作。主攻古代书画史论和书画鉴定研究,撰写发表文章百余篇,专著主要有《古画鉴赏与收藏》、《戴进》、《中国绘画史· 明代》、《中华艺术通史·明代美术》、《古画鉴定》、《巨匠与中国名画·任伯年》、《中国巨匠》"戴进"、"吴伟"、"林良"、"吕纪"、"禹之鼎"等。
5叶佩兰,女。瓷器专家。任职于故宫博物院,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世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专家。主要从事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鉴定工作。是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香港中信拍卖有限公司特约鉴定专家。
6李彦君,祖籍山东省登州府,成长于黑龙江巴彦县,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与博物馆专业。现为北京东方大学文物学院院长、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兼玉器珠宝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金牌鉴定专家。先后在黑龙江巴彦县文物管理所、木兰县博物馆、文物管理所、哈尔滨《都市资讯报》、哈尔滨社会科学院、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等机构任职。
7毛晓沪, 男,1951年生于中国上海,古董投资专业顾问,现任北京华夏物证陶瓷鉴定研究所所长。擅长瓷器鉴定、古陶瓷修复。早年受到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刘九庵先生等老前辈的真谛亲传,在古陶瓷鉴定、古陶瓷修复和古陶瓷复制三大领域均有高深造诣。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金牌鉴定专家,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寻宝》、《艺术品投资》以及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等节目的特约鉴宝专家。[1]
8张如兰编辑女,北京市文物局鉴定组组长、副研究员,擅长玉器、陶瓷、杂项鉴定。主要著作有《中国鼻烟壶》、《北京玉器大全》、《明清文具书》等。1963年毕业于北京市文物鉴定专业学校。93年至今任北京市文物出境鉴定所副所长。
9金运昌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10蔡国声,男,1941年出生,浙江定海人。中国近代书法家,文物鉴定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是一个中国文物鉴定界内响当当的名字,他从事文物、古玩鉴定40余载,出版《珍宝鉴别指南》、《古玩与收藏》、《蔡国声隶书阿房宫赋》、《过眼云烟录——蔡国声谈古玩鉴赏》等书二十余本,在文物鉴定界被誉为“高产专家”。
11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1] ,同时也是超级畅销书作家。
12金申,北京人,回族,自幼习画、通文史。中国著名佛像文物鉴定专家、国学名家、禅画名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早年在日本研究佛教考古5年。归国后多年来,为国家文物局培训班、海内外高校授课;为国内外博物馆鉴定佛像;在佛教文化、考古、鉴定研究方面著述丰富,对禅意书画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成就斐然。
13欧阳朝霞,央视《寻宝》栏目特邀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宝石学硕士学位,持有国家注册拍卖师证书、文物拍卖单位专家证书。她现任北京越王珠宝会所总经理。CCTV—1《寻宝》节目珠宝玉石鉴定专家,《私人财富》等多家媒体珠宝鉴赏、收藏栏目专栏作家,珠宝鉴赏收藏与拍卖方向资深讲师。

荷花在古代有哪些称呼

荷花又称菡萏、荷华(《诗经》),莲华、芙蓉(《离骚》),夫容(《楚辞》);

扶渠(《毛诗传》),夫渠(《说文》),芙渠(《尔雅》),苓(枚乘《七发》注);

朱华(曹植诗),水花(崔豹《古今注》),泽芝、芙蕖(《古今》),藕花(张籍诗)。

荷叶:别称有芙蓉、莲叶、蕸、风盖、翠盖、荷衣、碧圆、莲田、荷钱等。

莲梗:别称有茄、芰茄等;莲实:别称有莲房、薂、蕳、玉蛹、白玉蝉、湖目、石莲子等;

地下茎:别称有藕、蔤、蓉玉节、玉玲珑、玉笋、玉臂龙、玉藕、光旁、雨草、玲珑腕等。

(3)荷花瓣在古代扩展阅读

花语

清白、高尚而谦虚(高风亮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表示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低调中显现出了高雅。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民俗

观莲花:早在宋代,每逢六月廿四,民间便至荷塘泛舟赏荷、消夏纳凉。荡舟轻波,采莲弄藕,享受浩月遮云的夏夜风情,好不惬意。

放荷灯:是日夜,以天然长柄荷叶为盛器,燃烛于内,孩儿持以玩耍;或将莲蓬挖空,点烛作灯,置于屋内及庭院;或以千百盏荷灯沿河施放,随波逐流,星光闪闪,波光粼粼,烛光点点,十分好看。

评选市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城市为适应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相继开展了市花的评选活动,先后推举荷花为市花的城市有山东济南市、济宁市、湖北孝感市、洪湖市、河南许昌市、广东肇庆市、江西九江市等7市。

90年代澳门回归前制定特区的区旗、区徽,也选用荷花为图案。这是因为这些城市和特区的历史渊源,民风习俗、情操陶冶与荷花息息相关。尽管他们遥隔数千里,发展的道路各异,然而,人们对荷花的喜爱心态却一脉相承,只是情韵各异。

④ 池里一只船,大水盛不满,小雨纷纷落上头,好似珍珠一串串。打一植物

这个植物是荷花。

1、池里一只船说明这是一种长在水里的植物。

2、大小盛不满说明这种植特的叶子并不是很大,但也不是很小,能盛一点雨水。

3、小雨纷纷落上头说明这种植物的叶子是可以接纳雨水的。

4、好似珍珠一串串说明这个植物的叶子比较光滑,雨水落在上面会滑落,把雨滴比做了珍珠。

结合以上几点在水中的植物,有稍微大一点的叶子,可以接一点雨水可以得出结论是荷花。

荷花长在水中,是多年生水生草本,叶子是圆形的,长的有点像盾牌,叶子的直径大约是25-90厘米,表面是深绿色的,被像蜡质的白粉覆盖着,背面是灰绿色的,整片叶子像波状,上面很光滑。

拓展资料

荷花一般分布在中亚,西亚、北美,印度、中国、日本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荷花在中国南起海南岛(北纬19度左右),北至黑龙江的富锦(北纬47.3度),东临上海及台湾省,西至天山北麓,除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垂直分布可达海拔2000米,在秦岭和神农架的深山池沼中也可见到。

⑤ 高中课文必修二《离骚》全篇解释

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
惟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
肇锡余以嘉名:(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
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字余曰灵均。(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阰之木兰兮,(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
夕揽洲之宿莽。(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恐美人之迟暮。(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此度?(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⑥ 在古代,龙是权利的象征,古代关于龙的故事和传说都有哪些

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龙群为题,可以组成龙王、龙母、大龙、小龙、金龙、木龙、水龙、土龙等等。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有以他们命名的江河。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龙的形象和图腾
龙又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著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在《史记.天官书》中亦说∶「轩辕(黄帝名轩辕),黄龙体」,简单点说,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传说中的龙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黄色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黄色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
龙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龙王有为民造福的,也有与民为害的。在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戏曲杂剧《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龙王出现。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关于龙的描写以及龙的故事。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在这以前,龙王的印象大体都是正面的,但到了佛教开始兴盛后,龙王的地位开始下降,在《西游记》中已变成了配角,甚至是丑角。《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的就是大家熟识东海青龙王敖广的龙宫,四海龙王面对孙悟空时也无力反抗,只能颤颤惊惊地献上金刚棒、黄金甲等宝物,而出场时间也寥寥可数;而因为放火烧了龙宫,差点被玉帝处死,幸好被观音菩萨所救,成为了唐三藏的白马的龙王,正是另一个大家熟识的西海白龙王敖闰的三太子。
《封神演义》中的龙王
除了在《西游记》中提及过四海龙王外,另一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亦有龙王的出现。《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是明朝中叶至晚叶时期,由许仲琳编定,亦有一说法是由扬州道教思想家陆西星所改作。
《封神演义》是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为主干,描述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创龙传》中,田中芳树多番提及到四海龙王奉天帝的命令,协助周朝讨伐商纣,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亦的而且确有龙王的出场。但在《封神演义》中,四海龙王在周武伐纣的战争中并没有担当任何重要角色。事实上就如《创龙传》中龙堂始所言,在任何文学作品和典籍中,并没有提及过四海龙王曾参与周武革命的战争。龙王在《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差不多跟在《西游记》中一样,变成了配角、丑角。
在《封神榜》中,哪吒扮演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角色。顽劣的哪吒不知自己身上带著的肚兜和腕镯是仙人的宝贝,在九河湾洗澡时将肚兜放在水中,做成了东海震动,连水晶宫也震动起来。东海龙王敖广(亦有一说法称敖光)派人调查,但派去的人却被顽劣的哪吒以宝贝打死了。敖广再派自己的三太子调查,但三太子也一样被哪吒所杀,更被哪吒剥皮抽筋。最后敖广向哪吒父亲李靖大兴问罪,并声言要向天帝奏告。哪吒心里不服气,追回在路上的敖广揍了一顿。最后四海龙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著了李靖一家解上天庭审判。这时哪吒一人担当过错,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父母,这才平息了此事。最后哪吒在师傅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复活,并担当了武王伐纣战争中的先锋。在这以后,在《封神演义》中便没再提到龙王。由此可见,四海龙王协助周朝讨伐商纣的说法,确实纯粹是田中芳树的创作,并无确切的神话和传说的背景支持。
龙泉乡的传说
《创龙传》中提到,龙泉乡是在青海省某处地方,事实上青海省又有没有龙泉乡呢?前段已有说过,差不多每个省都有以「龙」命名的地方,而以龙泉为名的地方亦有好几个。那龙泉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浙江省的龙泉县,在唐朝以前,此地称为龙泉乡,唐朝开始在此建县。龙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龙泉宝剑」而来。据春秋时代越国的史书《越绝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楚王听说吴国有个干将,越国有个欧冶子,都是铸剑名家。于是派人用重金请两位名家为楚国铸几把铁剑。二人应聘之后,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铁矿精华,铸成三柄宝剑,一曰龙渊,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后来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龙渊剑便改称为龙泉剑。刚才说到的浙江省龙泉县,县城以南有一剑池湖,相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也称为龙渊,因此此地才称为龙泉。
但是还有几处地方也叫龙泉。浙江省除了刚才的龙泉县外,亦有一处龙泉在永嘉县。据《水经注》说,泉眼之中水纹成为蛟龙的形状,牲畜都不敢在这里饮水。河南省西平县也有个龙泉。古书上说此泉水可以砥砺刀剑,使刀锋坚利。江西有一龙泉场,南唐时曾立为龙泉县,现在叫遂州。贵州有一龙泉坪,明清时也称为龙泉县,后来改为凤泉县、凤岗县。那么,青海省有没有龙泉乡?在可考的数据中,没有。也许有小村小乡是这样叫也说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仑就不得而知了。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⑦ 中国最珍贵的瓷器是什么

中国最珍贵的瓷器是汝瓷,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汝州市而得名,形成过“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现今存世的古代汝瓷,一般认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



(7)荷花瓣在古代扩展阅读

产品特点: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天蓝、豆绿、月白等釉色。汝窑的天青釉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质感甚佳,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说,色泽素雅自然,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

产品荣誉:2009年5月,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河南日报联合举办的“河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产品”推选活动拉开了序幕,经专家评议组对50个候选单位认真评选,汝瓷最终被授予“河南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产品”荣誉称号。

⑧ 荷花是我们所熟悉的称呼,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在古代人们对它的称呼

荷花,最早称莲花抄,在周·《诗经》中首次出现“荷花”之称。荷叶:别称有芙蓉、莲叶、蕸、风盖、翠盖、荷衣、碧圆、莲田、荷钱等。

莲梗:别称有茄、芰茄等;莲实:别称有莲房、薂、蕳、玉蛹、白玉蝉、湖目、石莲子等;

地下茎:别称有藕、蔤、蓉玉节、玉玲珑、玉笋、玉臂龙、玉藕、光旁、雨草、玲珑腕等。

(8)荷花瓣在古代扩展阅读:

荷”被称为“ 活化石”,是 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 植物之一。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十万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温湿,高达数十米的 蕨类植物遍布地球各个角落。大部分种子植物无法生存,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植物生长在这个恐龙,蕨类植物称霸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人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中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

荷花一般分布在中亚,西亚、北美,印度、中国、日本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荷花在中国南起海南岛(北纬19度左右),北至黑龙江的富锦(北纬47.3度),东临上海及台湾省,西至天山北麓,除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垂直分布可达海拔2000米,在秦岭和神农架的深山池沼中也可见到。

热点内容
红白合插花 发布:2025-07-28 01:02:04 浏览:783
福建绿植基地 发布:2025-07-28 01:00:51 浏览:627
抗旱矮小花卉 发布:2025-07-28 00:52:58 浏览:944
减字木兰花朱淑真 发布:2025-07-28 00:41:57 浏览:766
牡丹花样 发布:2025-07-28 00:41:45 浏览:547
白醋和玫瑰 发布:2025-07-28 00:34:47 浏览:755
花语有 发布:2025-07-28 00:33:42 浏览:208
日本历七夕 发布:2025-07-28 00:04:51 浏览:945
花艺小铺 发布:2025-07-27 23:56:39 浏览:13
七夕平仄 发布:2025-07-27 23:54:43 浏览: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