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河上荷花河和尚画下联

河上荷花河和尚画下联

发布时间: 2022-08-19 05:11:36

① 《河上荷花和尚画》它的下联是什么

对仗,讲究平仄相对,讲究对句出句不得同字相对,
讲究词性(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对形容等等)、词义(景观对景观,植物对植物,情感对情感,物品对物品等等)应须相近相同。

以下为兄不才略思而对。也知依格律音韵章法相对,以律诗出句而对,绝非杂乱草莽之胡对:

上句:“河上荷花和尚画”,[平仄平平 平仄仄][音律:河上=和尚,花(一声平)-画(四声仄)]
下句:“道途稻米道徒迷”。[仄平仄仄 仄平平][音律:道途=道徒,米(三声仄)-迷(一声平)]

河上对道途,场景对场景。荷花对稻米,植物对植物。和尚对道徒,人称对人称。
词律大意:河塘上出现的荷花,令和尚因美而画。路途上见到的稻谷,令道徒陶醉喜迷。
如此观来,和尚注重精神食粮,道徒注重物质食粮?哈哈哈哈哈哈

以上为我之对,故拂袖而去,仰天大笑,从此韬光养晦,不看网络蠢材乱对。哈哈哈哈哈哈.......

② 河上荷花荷上画下联

画中河湾河中荷

③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下联谁能对出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

这是回文联。回文联是我国对联中的一种。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是我国的重要文化之一。

常见的回文联有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您所求的对联来自下面这个故事,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长老素闻他的大名,把他请入方丈殷勤招待。饭后,长老说有事相求。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当时画作完后,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也不推辞,龙飞凤舞的在画上写下了“画上荷花和尚画”一句题词。写完后对他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李调元一看,果然画秒字绝,地道的唐伯虎真迹,并很快的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长老见李调元若有所思,便备好笔墨,说:“请大人锦上添花!”李调元便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字翰林书。”这7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从此,这幅画成了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

④ ‘河上荷花和尚画’下联是

河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字翰林书

这是一副老对联
这个回文音/同音异字机关联的由来:有一天,李调元[罗江人(今四川省德阳),清戏曲理论家、文学家。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 来到川东的一座山上,庙中长老素闻李调元之名,赶紧亲自前来接待。长老和尚也很好客,领着李调元山前山后、庙里庙外,看了一个尽情尽兴。并把他请入方丈室中,办了一席很丰盛的素宴款待他。席上,李调元见长老和尚几次欲言又止,料定他还有事相求,就主动问他。长老和尚这才说出原委。

原来,这座寺庙中有幅画,是这位长老的师傅画的,画的是三两枝出水的荷花。当时正逢江南才子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留墨,唐伯虎也毫不推辞,悬腕展臂,龙飞凤舞写下几个大字:

“画上荷花和尚画”

当时的长老和尚刚要提问,唐伯虎就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此对的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说完甩笔而去。可多少年过去了,一直找不到有人能对得出下联来。

李调元听长老和尚怎么一说,兴趣陡增,马上要长老和尚把画给他看,果然画妙字绝,地道的唐伯虎真迹。他望着这个对子一寻思,才发现其中的妙处。原来,这句七字对,无论正念反读音都一样,难怪唐伯虎要出此大言。
李调元对画沉思片刻,微微一笑,向长老和尚说:“大和尚,请借墨砚一用!”长老和尚将大号提笔一支捧到李调元面前说:“请大人锦上添花!”只见李调元提笔在手,略一沉思,便紧靠唐伯虎对联之旁,写下一联:

“书临汉墨翰林书”
从此,这幅画就作为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挂在这个方

⑤ 画上荷花和尚画下联是什么

下联是“书临汉帖翰林书”。

其中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由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唐伯虎在一座寺庙所留,下联“书临汉贴翰林书”为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所作。

上联是唐伯虎在一座寺庙所留,整个上联采用了回文兼谐音的巧妙,它的正读和反读都是一样的读音,整体十分精妙,并且和当时的场景十分贴切的结合在一起。

至于下联同样十分精妙,同样是由古人李调元所留,“书临汉贴翰林书”同样运用了回文兼谐音且不管平仄还是已经是十分对称。

(5)河上荷花河和尚画下联扩展阅读:

李调元相关轶事

李调元第一次到省城成都会举,路夜投宿。店主以客房住满谢绝,李调元以“余有偏房”问之,店主对曰:“从前有一秀才,投宿此店,见店内有一妙龄女,才貌双全,借斟酒之时,欲纳为妾。

女云:君若才敏过人,奴当从也,吾有一联,请君对之: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秀才苦思冥想,整夜不眠,也未对出下联,遂气死于房中。由此阴魂不散,久久于夜内长吟:冰冷酒,一点二点三点……且反复吟之,直至鸡鸣。于是此房无人敢宿。”

李调元曰:“这有何惧,吾今夜宿之,为汝除其怨魂矣!”是夜三更,果有悲声长吟:“冰冷酒……”李调元当即对曰:“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从此,吟魂消失,其房照常宿客矣!故使李调元名扬川中。

李调元中举后,畅游岷江,谁知江中已有一“武举”乘舟在前。依古时规矩,文武同道,应让文者在前,可此武将,不依“旧规”,却要出一上联,若能当场对出,方可按“规矩”游江。其上联是:“两艇并进,鲁肃不及樊哙。”

李调元细思此联绝矣:其一、鲁肃是文人,樊哙是武夫,但讲功劳,“武”在“文”之上;其二、鲁肃、樊哙乃是“双关”,意为“橹摇得再快,也赶不上帆船迅速”。

李被逼得十分纳闷,突听得隔岸大道上,有婚嫁之箫声管乐,他灵机一动,对出下联:“八音谐奏,狄青哪有萧何!”此乃上乘绝对,含义亦有二:其一、狄青是武将,萧何是文人,但宋朝的狄将军,哪赶得上汉高祖的萧丞相之功呢!

其二、“笛声”再清脆,也赶不上“箫音和谐”,总之,你这个武人是赶不上我这个文人的。武将闻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打拱高赞:“李举人之舟,自然应游江在前矣!”

⑥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求下联,要最工整的对法。

上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人 出)
下联: 章中棹杖召忠章。(我 对)
注: 出句机关点:①画荷花和画(谐音H)。
:②上尚(谐音S)。③荷花(艹头)。④画荷和尚画(含口)。⑤画→画(名词→动词)。⑥和尚(广义名词)。
对句机关点: ①章棹杖召章(谐音Z)。
:②中忠(谐音Z)。③棹杖(木旁)。④章中棹召忠章(含口)。⑤章→章(名词→形容词、动词)。⑥召忠(人名词)。
花和尚(花:名词、动词)
杖召忠(杖:名词、动词)
机关全破。

0

⑦ 河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是什么

上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人 出)
下联: 章中棹杖召忠章。(我 对)
注: 出句机关点:①画荷花和画(谐音H)
②上尚(谐音S)。③荷花偏旁(艹头)。④画荷和尚画(含口)。⑤画→画(名词→动词)。⑥花名词、动词。⑦和尚(广义人名词)。⑧可断句:画上荷 花和尚 画。
对句机关点: ①章棹杖召章(谐音Z)。
②中忠(谐音Z)。③棹杖偏旁(木旁)。④章中棹召忠章(含口)。⑤章→章(名词→形容词、动词)。⑥杖:名词、动词。⑦召忠(普通人名词)。⑧可断句:章中棹 杖召忠 章。

⑧ 对联;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下联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下联:书临汉墨翰林书

⑨ 画上荷花和尚画,下联是什么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由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唐伯虎在一座寺庙所留版,下联清代李调元所作为:书临权汉贴翰林书。

上联是唐伯虎在一座寺庙所留,整个上联采用了回文兼谐音的巧妙,它的正读和反读都是一样的读音,整体十分精妙,并且和当时的场景十分贴切的结合在一起。

至于下联同样十分精妙,同样是由古人李调元所留,“书临汉贴翰林书”同样运用了回文兼谐音且不管平仄还是已经是十分对称。

(9)河上荷花河和尚画下联扩展阅读:

“画上荷花和尚画”的典故

一年夏天,唐伯虎独自一人来到山中游玩,发现山上有座寺庙,决定到里面借宿一晚。他来到寺庙,询问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和尚是否可以借宿一晚,小和尚说需要问师父。唐伯虎走进寺庙,在院子里看到一位高僧正专心致志地画画,他并没有打扰,而是默默站在一旁观看。

高僧画的是一幅荷花图,完成了这幅画,才发现唐伯虎站在他的身后。经过短暂的交谈后,两人探讨了一番绘画技巧以及诗词歌赋,顿时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感觉。

第二天一大早,唐伯虎就向高僧告别,高僧有万般的不舍,望唐伯虎能为他昨天画的那副画题字。唐伯虎想了一会,提笔写了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但他并没有接着写出下联,就离开了。

热点内容
盆景造型十年 发布:2025-07-30 15:44:25 浏览:764
养兰花的设备 发布:2025-07-30 15:36:33 浏览:227
山茶花茶耳朵 发布:2025-07-30 15:27:56 浏览:983
米修花艺 发布:2025-07-30 15:13:50 浏览:537
最好看的荷花头像 发布:2025-07-30 15:09:46 浏览:897
宝珀情人节限量 发布:2025-07-30 15:08:55 浏览:865
牡丹江到宝清客车 发布:2025-07-30 15:06:15 浏览:709
大鱼海棠印象曲大鱼 发布:2025-07-30 15:05:22 浏览:543
扑克做插花 发布:2025-07-30 15:05:20 浏览:276
都江堰花卉市场 发布:2025-07-30 14:28:11 浏览: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