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工笔兰花图

工笔兰花图

发布时间: 2022-08-08 17:42:55

Ⅰ 怎样画兰花简单步骤

画兰应从画兰叶起笔,写意画兰叶又称撇叶,如同书法撇的笔画。古人有“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的撇兰叶口诀,这三句话是画兰叶入门的最简单又最有效的启示。初学者须从这三笔开始练习,通过撇叶的长短、粗细以及用笔的提按变化来表现兰叶的各种形态。撇叶如画线,线条要灵活有力,柔中带刚。

为了便于练习,先从左向右撇第一笔,亦称顺锋用笔,由根部入笔向梢,以中锋行笔,起笔和收笔两头要尖,中间运笔要有一定宽度。第二笔同样由根向梢运笔,但关键是要与第一笔相互交叉成凤眼状,即所谓“交凤眼”。此两笔谁长谁短并不重要,但两笔的长短要有不同。靠根部两笔起手处不能实交而要虚交,即留出一些空档。

第三笔称“破凤眼”,即穿插在凤眼中的一笔,前两笔交的凤眼可长可短,破的这一笔穿在凤眼的中下部比较适合。

在撇叶的过程中,笔在运行时要有变化,这也符合自然界中兰叶正侧翻转的变化。

在三笔虚交的根处,撇第四笔即为交“鲫鱼头”,意为几笔相聚相拢成鲫鱼头状,而不能平铺散在一条平线上。

在撇兰叶中,初学者要克服几种犯忌的病笔:一忌两叶平行(如铺铁轨),二忌根处平散,三忌三笔交成鼓架状,四忌撇叶时用笔无变化或涂、抹、描。

撇叶从左向右顺势用笔在一般人来讲较为便利顺手。但从右往左的逆势用笔确是初学者必须要多练习的课题。

三笔撇叶较单调,须增加叶子呈丛状。添叶的办法:①于相交的凤眼处再出叶。②重新组织交凤眼与破凤眼。③添画根部收根小叶。在画一丛兰叶时,应于适当位置留出着花处。

画一丛兰草多则十多片叶,少则四五片叶,长叶在中间,两侧画短叶作辅助。画两丛或两丛以上兰草时要有宾主照应,主丛可画密些或墨色重些,宾丛可画疏些或墨色淡些。主丛应在前,宾丛应推后,不宜排列在同一水平线上。

画长竖幅兰草多喜画耸石垂兰,又称悬岩下垂式。熟练掌握各种朝向的撇叶后对画其他草叶花卉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只是长短、宽窄的区别而已。

兰花的品种很多,早春开的兰花称春兰,都是一茎一花。从花形来分有荷瓣、梅瓣与尖瓣等。荷瓣与梅瓣的花瓣较短圆,不太适于写意画法,我们平时见到的写意兰花多是画尖瓣一种。

用墨画兰花首先要把笔涮净,然后笔调淡淡的墨。笔尖再蘸中等的墨色,从每瓣顶部下笔,因笔中含水较多,所以行笔速度要快一些。这样画兰花也是学习掌控水与墨关系的基础。兰花分五笔点出,先由花中间抱心两瓣点起,中心瓣要短些,要有宽窄变化,抱心瓣两笔要有相抱的姿态(实际也在交凤眼)。第三笔从中穿出一瓣(破凤眼),第四、第五两笔在落笔之前要考虑与中心瓣的夹角变化,也就是要与中心形成两个不同等份的夹角。这种夹角的变化增加了兰花的仪态美,同样,夹角的变化在画其他花卉时也会遇到。

熟练掌握了花的仰、俯、向左、向右的朝向的画法,在画整幅兰花图时即能得心应手。

花茎不宜直顶花头,画兰花的茎及包在茎外的萚仍用淡墨,也应有墨色的变化。

点兰蕊,如同为花点睛,点好蕊能使花生动传神。点蕊用重墨,如用草书写“心”字或“山”字,以三点依花的朝向在花的中心靠下部点出。

兰叶婀娜多姿,在微风吹拂下叶子呈一边倒之势,花也要有相应的表现。

叶子势头向右,而花势向左,全画的势头即向左,所以花的朝向往往决定全局的气势走向。

Ⅱ 发现一种兰花,问一下那个知道什么品种

越看越不像兰花:
1、叶不像,兰花的叶是革质,较硬,你的图中叶好像肉质的,软的。
2、花看不清,但给人感觉不像,你可以自己对照:兰花的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
自己参考网络资料吧:
http://ke..com/view/4244.htm
兰花: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能充分与。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 高贺琪当代画家 工笔《兰》藏品
叶鞘,常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左右对称、唇瓣、花粉块和合蕊柱是兰科植物的基本特征

Ⅲ 在古代众多著名画家之中,究竟谁的兰花作品最佳

被誉为“花中四君子”的兰花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临摹兰花的画家也很多,在其中我觉得赵孟坚以及郑板桥所创作出的的兰花作品堪称精品。在郑板桥的画中兰花是不折不扣的君子,赋予了兰花特殊的品格,具有一定的胸怀。而郑板桥正是利用了这样特殊的手法将兰花的临摹与创作不仅仅是停留在画作本身,更是上升了一个层次使兰花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Ⅳ 这是什么兰花

是大花蕙兰
参照图内:容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4%F3%BB%A8%DE%A5%C0%BC&in=14252&cl=2&cm=1&sc=0&lm=-1&pn=1&rn=1&di=2374163892&ln=1017

Ⅳ 工笔兰花的上色技法颜色都需要哪些怎么调色上色步骤怎么个顺序

工笔兰花属于工细类花鸟画,上色一般是

1、分染:分染可以先用淡墨,分染冲明暗对比和层次感,分染要根据画面明度对比渲染淡墨,颜色明度底的墨色重一些,颜色明度高的墨色要淡,如图(淡墨的渲染要用两只毛笔交替使用,一直色笔,一直水笔,通常是2支大白云,上一笔色,洗一笔积墨,防止出现墨色沉积的现象)

2、统染: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此时可以用国画颜料的石青、切记上色不能火候太过,要保持色彩倾向)

3、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利用石绿和藤黄局部)

4、提染:染色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这个过程是局部细节的处理过程,例如叶片的脉络,花瓣的边沿变色等细节性的特征)

Ⅵ 兰花画法

一般用长锋,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生宣写意,熟宣工笔啊,看表现意图,注意意境的表现,画形容易画神难啊!

Ⅶ 工笔画吴文清画的玉兰花花鸟图

玉兰花清纯优雅,冰清玉洁,形态各异,楚楚动人,是文人墨客常见的作画题材版之一,权历代以来有很多书画名家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当代也有很多名家擅长兰花花鸟画,与易从字画有签约合作。兰花花鸟画有很多种,工笔写意之分,比如路向前大师的玉兰双侣图:

这幅国画兰花作品中一株玉兰,花满枝头,千花万蕊,竞相绽放。或初绽花蕾,或含苞欲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一幅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象。玉兰花有着忠贞不渝爱情的寓意,每逢喜庆吉日,人们常以玉兰花馈赠,是表露爱意的使者。本幅作品画面清新淡雅,内容寓意高尚,两只鸟成双成对,显示了和谐美满之景象。

Ⅷ 哪位画家认为兰草为四时不谢之兰,竹为百节长青之竹

清郑板桥《兰竹册页》欣赏 ---郑板桥把兰、竹、石三物与君子称为人间四美,他说:“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四美也”。

兰花图: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也表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借题画诗发挥,寓意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如:有的借兰花特征,透溢出做人胜不骄、败不馁,持平常心态的胸臆,题画诗云:“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由兰花让人产生联想,做人要像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争艳。咫尺画幅,拓展无限之大,意境深邃。又如:有的借一丛丛兰花,夹着一些荆棘的自然现象,抒君子能宽容小人之大度的气质。《荆棘丛兰石图》题画诗云:“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看到鱼龙都混杂,方知佛法浩漫漫。”另一幅《荆棘丛兰石图》题云:“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板桥匠心独运,兰花中穿插几枝荆棘,画兰花与荆棘共存,表达了遇有小人,虚怀若谷、和睦共处,“历经磨练,方成英雄”的宽宏大量之胸怀,读画者亦受益匪浅。越读越感简单的植物具有高深的意境,乐趣无穷。纵观郑板桥笔下所画的兰竹石,细品题画诗,我们不难看出,他喜画兰竹石的缘由,正如他所云:“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而“为四美也”。“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在他眼中,兰竹石,能代表人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洁等品格,因而其题画诗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远

Ⅸ 这是兰花

这是工笔蕙兰,我们传统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的兰花,分为兰和蕙两类,古代中国文人画中,兰就是春兰,一箭一花,画也是如此,蕙即蕙兰,一箭多花。

Ⅹ 潘天寿笔下的兰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潘天寿笔下的兰构图很美,表现力超群。

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兰为香草,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也可以作为一种美感的对象化。古往今来,书画家以兰花为题材,留下了很多画兰的传世珍品。

诗、书、画、印俱佳的潘天寿,也非常锺情于写兰草,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潘天寿的绘画,上承南宋马远、夏圭,近取石涛的苍浑、朱耷的奇崛冷逸。尤其是朱耷的超俗风貌,更与潘天寿的气质相宜,因而对他有深刻的影响。他于近代画家中唯取吴昌硕,令吴昌硕发出了“天惊地怪见落笔”的感叹。但潘天寿不满足于对古人的吸收,而是经过长期的摸索,创立了自己沉雄奇崛、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

潘天寿 墨兰图

中国画中的大虚大实,大疏大密,是为求画面的清楚明豁,主体之点突出。所谓“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画家作画只要着眼于一丛兰花,除此再无任何杂草峻石,背景一片虚空,令兰之姿态更为清楚、突出,给人极为深刻的视觉印象。而在兰的表现中,墨色之浓淡变化,也显示出虚实的互相衬托。

中国画讲究气脉,既画面上的形体或空白所标示和贯穿起来的脉络走势、感觉趋向。画中气脉布置得好,就能统领全局,使画面整体而有变化。潘天寿作画,往往用一些大的曲折回环,力图在有限的画面上让气脉运行最长的路线。这一幅兰花中,兰叶整体呈上升姿态,但并不是单调的直线向上,而有曲折迂回,这样既显示兰叶迎风摇曳的灵动之姿,又可将气机包裹在画面中,加强自身的圆满性。

热点内容
梅花钮锁芯 发布:2025-08-17 21:05:05 浏览:875
玫瑰花影 发布:2025-08-17 20:47:20 浏览:426
温州佳艺花艺 发布:2025-08-17 20:46:37 浏览:485
丁香礼品 发布:2025-08-17 20:42:07 浏览:613
油画花卉作品欣赏 发布:2025-08-17 20:37:00 浏览:611
荷花初一 发布:2025-08-17 20:36:56 浏览:304
情人节4期 发布:2025-08-17 20:24:52 浏览:783
一朵晚风 发布:2025-08-17 20:24:50 浏览:356
花卉的习性 发布:2025-08-17 20:24:48 浏览:838
蔻的花语 发布:2025-08-17 20:15:29 浏览: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