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秋海棠
❶ 紫叶秋海棠的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常用与国内外引种、品种改良和规模性商品生产。主要优点是繁殖系数高和培育新品种。播种繁殖均可在室内或温室内进行,播种常规引种以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为宜。因种子特别细小,播种时需谨慎操作。
播种方法:通常用浅瓦盆或播种箱,以高温消毒的腐叶土、培养土和细沙均匀拌和的土壤最好。播种容器要求干净清洁,常用新盆。先以瓦片把盆地垫好,均匀装上疏松、肥沃的播种土,再用园木板轻轻压平后,将种子均匀撒上,播种后不必覆土,用木板在轻压一下即可或撒上一层石英砂,用浇水会冲散种子,常从盆地浸水,湿润后取出。同时盆口盖上半透明玻璃,以保持盆内有较高湿度,并放室温18-22℃的半荫处,早晚喷雾。一般播后7-30天发芽。 扦插可采用茎插、叶插和根茎插。茎插:茎插繁殖在室温条件下,全年皆可进行,但以4-5月效果最好,生根快,成活率高。常选取健壮的茎部顶端做插穗,长10-15厘米,带2-3个芽,如插穗上生有花芽,对生根不利,往往插后容易开花,反而延迟生根,最好不用带花芽的顶茎做插穗。插壤用疏松、排水号的细河沙、珍珠岩或糠灰,扦插时插穗不宜埋得太深,以插穗的一半为宜,并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20-22℃室温。插后一般在9-27天愈合生根。
叶插:叶插繁殖以夏、秋季节效果最好。室温栽培,冬季也可进行,但生根缓慢。叶插材料应选择充分发育的成熟叶片,太嫩或老化的叶片,愈合生根慢,成苗率也低。叶片比较大的种类可采用平插法,将叶片平放在沙床上,在叶中央主脉处用刀片划1厘米切口,每片叶可划4-5个切口,然后用“n”铁丝把叶片扣紧于沙面上,也可用直径1.5-2厘米的卵石压在叶片切口周围,即能从叶脉切口长处小植物体。如扦插过程,插壤温度低于15℃,生根则要延迟,低于10℃时就难于生根。
根茎插:适用于根茎密集的秋海棠,春、秋季将低下根茎剪成3-5厘米一节,斜插或平放于沙床,保持室温20-22℃。和较高的室内湿度,使之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一般插后15-20天长出不定根,30-40天萌发出不定芽,待形成几片小叶时即可移入小盆养护。
❷ 紫叶秋海棠的介绍
紫叶秋海棠(学名:Begonia rex Putz.)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23厘米。根状内茎圆柱形,结节状,叶均基生容,叶片两侧不相等,轮廓长卵形,上面深绿色,散生长硬毛或近无毛,下面淡绿色,散生短柔毛,托叶膜质,褐色,花葶无毛具棱,花生于茎顶;花药长圆形;雌花未见。蒴果一翅特大,呈宽披针形,5月开花,8月结果。分布于中国产云南、贵州、广西。生于山沟岩石上和山沟密林中,越南北部、印度东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也有分布。该花形,叶色柔媚。盆栽秋海棠常用来点缀客厅、橱窗或装点家庭窗台、阳台、茶几等地方。(概述图参考:中国自然标本馆
❸ 紫背秋海棠和虎耳草区别
1、叶子形状不同。紫背天葵叶片两侧略不相等,轮廓宽卵形,先端急尖版或渐尖状急尖,基部权略偏斜,心形至深心形,边缘有大小不等三角形重锯齿,有时呈缺刻状,齿尖有长可达0.8毫米的芒,上面散生短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毛,但沿主脉的毛较长,常有不明显白色小斑点,掌状7(-8)条脉;虎耳草基生叶具长柄,叶片近心形、肾形至扁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近截形、圆形至心形,(5-)7-11浅裂(有时不明显),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牙和腺睫毛。
2、叶子颜色不同。紫背天葵叶面纯绿,背面紫背颜色较浅;虎耳草叶面叶脉有明显白色,背面通常红紫色。
❹ 秋海棠的生态习性有哪些
多年生草本花卉,品种繁多,有的全身密被细茸毛,有的又光滑无毛。秋海棠块茎球形,茎干直立,株高大约40~70厘米,节间萌发新枝,从茎干枝节间抽生粗壮的、长生的叶柄,颜色比叶色深。叶片斜心状卵圆形,顶端渐尖形,基部斜心形,边缘呈现细波浪状,有细尖锯齿,表面有的有茸毛,色泽变异大,大部分品种的叶背和叶柄均为紫红色。秋海棠花期为8~9月,花色淡红,聚伞状花序,雌雄花同株,花后坐果,蒴果有三大翅,可作为种子进行有性繁殖。
秋海棠原产我国,亦见于日本、朝鲜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常见的有四季海棠、彩叶秋海棠、红叶秋海棠、棕叶秋海棠、竹节秋海棠、毛叶秋海棠、玻璃秋海棠、银星秋海棠、峨嵋秋海棠等。
春秋冬三季,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秋海棠,以利植株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特别是秋季,光照适宜,肥水合理,植株体内营养充分,不但花繁叶茂,还可提高植株冬季的抗寒能力。夏季要进行散射光照,否则骄阳会灼伤叶片,失去观赏价值。
秋海棠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2℃。夏季气温高于30℃,冬季气温低于15℃,植株的长势便明显减弱。冬季应把盆花放入温室,把室温控制在15~18℃,夏季要把盆花放在凉爽、荫蔽的地方。
❺ 紫竹秋海棠叶子可以吃吗
紫竹秋海棠叶子可以吃
❻ 紫背天葵秋海棠有什么药用价值
俗名紫背天葵的植物有多种。其中一种学名天葵秋海棠,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无茎草本植物,为中国的特有物种。
药用功效中国医学认为紫背天葵味甘,微酸,性凉。具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散瘀消肿、生津止渴之功效,治外感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伤风声嘶,痈肿疮毒,跌打肿痛等症。紫背菜矿质营养较为丰富,微量元素的钙、锰、铁、锌、铜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特别是紫背菜含有黄酮甙成分,在紫色的菊科植物的叶子生长早期,其含量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递减。据文献记述,黄酮类对恶性生长细胞有中度抗效,有延长抗坏血酸作用和抗寄生虫、抗病毒作用。另掘《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述,紫背菜有治咳血、血崩、支气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巴痢疾和外用创伤止血等功效。- 保健作用紫背天
- 葵属于药膳同用植物,既可入药,又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品。富含造血功能的铁素、维生素A原、黄酮类化合物及酶化剂锰元素,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等功效,对儿童和老人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紫背天葵中富含黄酮苷成分,可以延长维生素C的作用,减少血管紫癜。紫背天葵可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对肿瘤有一定防效。还具有治疗咳血、血崩、痛经、支气管炎、盆腔炎及缺铁性贫血等病症的功效,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更是把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的良药,是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
- 紫背天葵的食疗保健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
❼ 秋海棠的营养价值是什么
现代研究已经证实,海棠花全草含草酸,茎叶最丰富;根茎含强心苷、黄酮类、内甾醇和三萜类等成分容。
1、由于茎叶多汁无毒,南方多采摘食用,作汤料、菜肴,
2、还将天葵秋海棠(亦名紫背天葵)嫩叶制作茶叶,
3、或花当茶叶泡饮,有消暑、健胃、解酒作用。
4、本品与贴梗海棠有别,后者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果实即常用中药“木瓜”,为祛风除湿、强筋壮骨要药。
❽ 紫叶秋海棠的产地生境
产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生于山沟岩石上和山沟密林中,海拔990-1100米。越南北部、印度东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山区。
❾ 秋海棠类花卉有哪几种
秋海棠属植物有500多种,有一年生的和多年生的。花顶生或腋生,聚伞花序,花单性,雌、雄同株,花有各种颜色,红、白、粉红、黄色及复色等。作为观花赏叶的花卉,有数千个杂交品种。一般分为三大类,即球茎类、根茎类和须根类。
四季秋海棠:叶色娇嫩光亮,花朵成簇,四季开放。园艺品种甚多,株型有高型种和矮型种;花有单瓣及重瓣;花色有红、白、粉红及中间色;叶有绿、紫红及深褐等色。
球根海棠:花大而色艳,兼具山茶、牡丹、月季、香石竹等名花的姿、色、香,居秋海棠之首。花色丰富,有白、淡红、鲜红、橙红、黄等色,花期6~9月。有单瓣、半重瓣和重瓣之分。
蟆叶秋海棠:叶形似象耳,叶大而色彩丰富,四季如新,园艺品种甚多,常见的有红叶、灰叶、粉叶和紫叶等。
银星秋海棠:叶片长圆形至长卵圆形,叶面绿色,其上密生许多银白色小斑点,叶背有红晕。花粉红色,盛花期7~8月。
竹节秋海棠:叶为极斜的长椭圆形、具长尖、质厚,叶面绿色,有多数白色小斑点,叶背面紫红色,姿态优美,犹如彩蝶飞舞。花小,粉红或鲜红色,花序下垂,长12厘米左右。夏、秋季开花,花期较长。
红筋秋海棠:叶卵圆状心脏形,叶面浅绿带红晕,叶背红色。聚伞花序,长达20厘米,花粉红色,花期4~12月。
缨络秋海棠:叶面黄绿色,有银灰色白斑。花形大,长约5厘米,每个花序着花10余朵,鲜红色,花期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