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荷花塘
㈠ 名人故居一定是死后才能叫么
名人故居不是死后才能叫。
故居是指某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或者说曾经的居所,房子,主要指出生,童年时期或更长时间与父母等长辈一起生活的地方,顾名思义即故乡所在地的住所。
旧居与故居都是从前居住过的房屋;但是旧居与故居存在一个最明显、最本质的区别,即旧居只是意指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而故居是指祖辈长时间居住的、且当事人出生后童年时期与长辈生活的地方。故居通常只有一处,即故乡所在地的住所。旧居是除故居外的、在非故乡所在地的住所,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多处。
(1)韶山荷花塘扩展阅读:
名人故居
1、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故居名为上屋场,坐落于茂林修竹、青翠欲滴的小山冲中。房屋是一栋坐南朝北,泥砖青瓦,土木结构,南方常见的普通农家住房。堂屋正门楣挂“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为邓小平书写。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566.5平方米。
它座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放眼青山,背依翠竹,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栋房子的东头。
2、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隅的驸马巷内。1979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12月11日,邓小平题写“周恩来同志故居”匾额。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于此。
故居分为东、西两个宅院,是周恩来的祖父和二祖父从浙江绍兴迁居淮安后共同买下的。原有房屋31间,其中,东院三进12间,西院三进19间。周恩来在这里开始受到启蒙教育(6-9岁时一度依外祖父母在清江浦居住)。
3、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是1982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朱德而建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馆位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朱家大湾,有建筑面积2560多平方米,园林面积13400多平方米。朱德故居为土木结构的三合院瓦房,四周有3300平方米的竹木园林。朱德青少年时代,在这里居住过13年。
4、刘少奇故居
刘少奇故居,在湖南宁乡县东南花明楼区花明楼乡炭子冲屋场。炭子冲屋场坐东朝西,前临水塘,后倚青山,为土木结构的四合农舍。共计房屋21间半,占地总面积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
从炭子冲屋场外坪入槽门经内坪登阶即为正堂屋。正堂屋往右第一间为刘少奇胞兄云廷卧室。第二间即为刘少奇青少年时期的卧室。1959-1990年,故居曾经四次整修。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炭子冲刘少奇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邓小平故居
邓小平故居,位于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名曰“邓家老院子”。邓家老院子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传统农家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大小房屋17间,穿木斗平房,青瓦粉壁,古朴典雅。建筑具有典型的川东民居特色,充满浓郁的蜀乡风情。庭院绿树成荫,翠竹掩映。
院前梯田层层,夏日荷叶青青,稻花飘香。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都居住在这里。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生于故居的北厢房,并在这里度过了他青少年时期的15个春秋。邓小平故居,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㈡ 求韶山简介
韶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新中国建立以来,她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与重视,在党的领导下,韶山经过韶山人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她已由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变为工农业迅速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水平普遍提高,纪念景点众多、服务设施完备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由中共湖南省委派驻,正厅级,负责韶山纪念地和风景区的宣传、接待、建设、保护、管理工作。韶山市,县一级政府,1990年成立,辖区210平方公里。韶山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是中国优秀文明旅游城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访湘人士首选和必选的旅游目的。
韶山位于距湘潭市40公里的地方,离长沙100公里,传说舜曾在这里演奏过“韶乐”。这是一块山明水秀的地方,一直到近代它都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伟人毛泽东就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现在,韶山冲留有毛泽东故居、其父母墓、毛氏宗祠、毛泽东纪念馆、南岸(毛泽东小时候念书的地方)等可供人瞻仰的景点,此外滴水洞景区也是必去之处,据说这里的山岭间暗藏着“龙脉”(山脊确实有点象根龙骨),而毛泽东小时候经常在这一带放牛的。图为滴水洞一号楼,1966年6月间毛泽东曾在这里小住了十一天。
交通:从长沙到韶山有5365次,从长沙6:40分开,9:30到韶山;5366次17点从韶山开出,到长沙是20:16。从广州到韶山有一班K584特快列车,20:56分从广州开出,次日早上八点三刻左右到;从韶山是17:56分开,次日早6:04到。
长沙南站有到韶山的空调班车,从上午七点十分到下午五点十分,每隔50分钟会有一班车,票价20元左右。
餐饮:到了韶山一定得到毛家饭店去吃顿饭,这里是朴素的农家屋子,烧的也是地道的韶山菜,你可以尝尝著名的毛氏红烧肉,体味一下当年毛泽东他老人家对红烧肉的感情。
㈢ 三分钟湖南导游词
汉川仙女山的传说 [ 汉 川 名 胜]
仙女山、在汉川县城西南。它海拔虽然只有99.1米,占地也只有14.4公顷,但它有着
美妙的传说,吸引着远方游人.
仙女山原名采芝山.相传很早以前,住在山麓马家湾有一姓卞的人家,父子相依为命,靠种菜,
砍柴为生.儿子辅华为人忠厚,孝敬老父,深受乡邻喜欢.因家境贫寒,二十好几尚未成家,老父为这
事着急.
有一年春天,辅华种了满园丝瓜、日夜精心培育、不料只活一颗瓜秧,第一年只长藤叶,
第二年只开了一朵花,第三年才结了一条五尺长的大丝瓜。这丝瓜晚上还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彩。老人
怕不吉利,总想把它摘掉,辅华却舍不得去摘。
一天湾里来了一个云游道人,到瓜园边不住声地唱道:“好地气,好地气!”父子俩
闻声赶出门去来,再三询问。道人才说:“中秋节夜子时,可将此瓜放到山上那一仗见方的
洞口就会见分晓,切记!切记!”说完人就不见了。父子二人很惊奇,明白是神仙下界点化,
就把道人的话牢记心里。
中秋节夜,辅华于子时前往山上,一连绕山走了三圈,未见有洞。正犹豫间,突见前面
金光一闪,现出了一个大洞,辅华赶到洞口将丝瓜放进洞里。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洞口出现
一道台阶直通洞底。辅华顺着石阶步入洞底,见洞内有一石床、床上坐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
她见辅华就叫道:“这位大哥,快救我出洞!”辅华问:“大姐是那家闺秀?因何被关在洞中?”姑娘
含羞地答:“我家住在蓬莱,姓杜名媪,因与大哥有一段姻缘,便偷偷离开瑶池,
不料被王母娘娘发现,将我压在这山内。太白金星为了成全你我,就命地藏王将开山钥匙化作
丝瓜,让你开洞救我。”辅华一听,急忙扶着仙女出了洞。一声巨响,洞门又关了。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4em7X40KAm3GDQq9bOrrNw
㈣ 寻访红色足迹作文八百字以类
红色畅想
提起笔,谱写红色的旋律,染出红色的色彩,一边写,一边想,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情景……
红色是鲜艳的五星红旗。
清明之时,正是花儿盛开的季节,陵园陵园里的花儿格外的红,好像是被烈士们的鲜血所染。布满青苔的石壁上长满了杂草,四周插满了崭新而又鲜艳的五星红旗。烈士的雕像是那么庄严和肃穆。他的眼神显得十分深情,这种神情向我诉说着英雄们不朽的故事……
虽然我置身于烈士陵园,却真切地听到了战场上传来隆隆的枪炮声和先烈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声,仿佛看到了战场上熊熊燃烧的火焰和遮天蔽日的硝烟,深切地感受到了血染疆场的惨烈和凯旋高奏的欣喜。广大将士们为创建新中国殉难的壮举,实在可歌可泣。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如山而至;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陡然升起。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全国上下升起了千万万面五星红旗,中国人心中都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想到这里,望望如今林立的高楼大厦,这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打造出来的呀!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发奋学习,少年强则国强!
红色是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
从浪漫的雅典到神秘的北京,奥运圣火承载着多少华夏儿女的梦;从美丽的爱琴海到雄伟的长城,飘扬的五环旗凝结着多少炎黄子孙的情。
曾经,我们期待的目光,像圣火一样炽热;如今,我们团结的信念,比五环旗还要执著;而2008年,北京沸腾了起来,整个神州大地都沸腾了起来!奥运的圣火在中国燃气,燃起它那耀眼的火焰,照亮了整个中国,温暖了十三亿中国人。哦,圣火,燃烧吧!倾尽你的一切热力,燃起一片激情。燃烧吧!燃烧吧!
红色是层林尽染的枫叶。
枫叶红了在这个无花的季节,用浓郁的色彩渲染了整个秋天,营造了一种心情!她没有像花那样选择肥沃的土壤,却把根深深的扎在了山上,大山赋予了她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在这个植物即将枯黄的时候,她为大上披上了比彩霞还要艳丽的衣裳!秋风吹过她婆娑的树冠,显得更加婀娜多姿。秋雨飘洒将她的叶片洗刷得更加美丽娇艳,寒流面前她挺直了树干没有向它低头!醉人的红叶,红的是那样的热烈、那样的铺张,那样的迷人。它有火一般的激情,旭日一样的艳丽。它没有芳香,却胜过千万朵玫瑰,它没有热度,却是那样的灼人!季节终将会变换,第一场雪来了!白色和红色相互衬托,雪将她的叶片用白色遮掩,可是在这冰封的世界里透过冰凌仍可以看到你那比彩虹还要瑰丽的色彩!虽然她的枝头没有被雪压弯,但是终究没有力气挽留自己的叶片,叶片飘落,呈弧形旋转为你跳了最后一支舞,散落在枫树的脚下。她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让枫树防御冬寒!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停下笔,我对红色多了几分了解,同时,脑海里的情景永远刻在心间。
㈤ 到韶山一日游要怎么走,长沙到韶山一日游旅游路线攻略
您可以从长沙坐汽车或者火车直达韶山,到达韶山后
【毛泽东故居】:位于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放眼青山,背依翠竹映衬得生气盎然。
【毛泽东铜像广场】:韶山核心景区的中心,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护。铜像身躯高大,体态稳健。
【毛泽东家史馆】:参观40分钟左右,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珍贵视频,在此可观实况录像。
【纪念馆】:纪念馆线游览的景点,毛泽东纪念馆于1963年开始筹建,196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总面积8千余平方米,现有十二个展厅。在参观过程可参与情景陈列,互动感强;(注:本景点每周一闭馆,届时改为游览毛主席遗物馆)。
【滴水洞】:滴水洞线游览的景点,滴水洞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自然景观清雅绝伦,吸引游人如织。
㈥ 韶山冲毛主席旧居的上屋场
这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为一担柴式的房子,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566.5平方米。它座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放眼青山,背依翠竹,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栋房子的东头。东头十三间半瓦房,是毛泽东家的,西头五间半土砖茅房是邻居的。这栋普通农舍曾几经沧桑。它的修缮和扩建凝结着毛泽东的祖辈、父辈和他们兄弟的心血和汗水。从1878年毛泽东祖父定居时的五间半茅屋,经过前后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修修补补,其间遭火灾,遇抢劫,1918年才掀茅盖瓦,加修后院,扩建成十三间半瓦房(内含杂屋,其中半间指两家合用的堂屋)。1929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曾没收毛泽东在韶山的全部房屋和家产。于是,这栋房子和里面的家具,又遭到了严重破坏。解放后,人民政府进行过多次修葺,使之基本上保持了当年原貌。1950年,故居作为革命纪念地供国内游客参观。两年后又正式对外宾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黑底镏金大字,是1983年4月2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
㈦ 跪求游韶山与花明楼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急需。。。。
回到学校还是觉得有些兴奋,脑海中不时浮现着这两天所看到的点点滴滴,感触良深。就用这篇文章来记录这次花明楼和韶山之旅的所观所感。
踏上旅行的汽车,很兴奋,我这人天生喜欢旅行,不晕车,精力好,本想在车上看看窗外的风景,但因为下雨窗子很模糊就用听歌和看电影来打发时间,四个小时的车程就抵达了刘少奇故地花明楼景区,用中餐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时势与政治老师、马克思老师以及毛、邓、三老师等都在。我们大家在景区门前来了张合影以表留念,纪录我也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足迹。接下来就是参观刘少奇副主席的纪念馆,里面有刘少奇同志平生一些事迹的介绍及照片,他年轻时就立志要报效祖国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奋斗,积极参加工会组织帮助工人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毛泽东和周恩来发展革命事业,他是我们新中国诞生不可或缺的人物。看着那些照片记录下来的史事和他遗留下来的书信、文章很是感动。刘少奇主席一生
为党为民,两袖清风,精于国运,治经济,但却因正直而冤屈的倒在党内复杂斗争的红旗下,甚至被开除了党籍,他那种敢说真话踏实做人的品格值得我们的尊敬和钦佩。之后参观了他的故居,那是一座老黄土砖屋子。里面被收拾的很干净,保留下来的东西也很淳朴是那个年代中国农村特有的写照,我们还观看了刘主席的专机以及花明楼,特别是花明楼前的万德鼎给我很大触动,“德”行为之规范,有德才能成为一名先进马克思主义份子,有德才能安邦治国平天下。
参观完刘少奇故地我们启程去韶山,继续下一阶段的旅程。在车上听导游介绍到60%的韶山居民姓毛,来到韶山果真如此,路边的酒店、餐馆大都以毛姓来打招牌,我们入住的酒店就叫——毛府大酒店,好像没有这个毛字就不地道一样。吃完晚餐我们到韶山市里转了转,导游谈到当年毛主席在路边水库里游泳的事迹,和这个水库的由来。当车经过韶山火车站时,导游开玩笑式的说这个火车站可能是全国最小的火车站了,全车人都笑了起来。
第二天我们随老师和领导来到毛泽东铜像前排成队向毛泽东铜像鞠躬敬礼,以及留影,据导游介绍发生在这尊铜像上的趣闻,当年运送铜像的卡车在井冈山旁“有意”抛锚,当地人就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毛主席想到他所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看看”;而在毛泽东铜像揭幕仪式当天,天空竟出现日月同辉的的奇观,而且持续了8分钟之久。我们接着参观了毛姓宗祠,听说这以前是不允许毛姓以外的人进入的,也不允许女同胞参观,直到不久前才向外开放,这里是毛泽东和他的夫人杨开慧于1925年初春创办“农民夜校”的旧址,在毛氏宗祠的正中央一座戏楼两旁的对联写到:“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胜神”这副对联好像早就预示着一位伟人的诞生。接着我们参观的是毛泽东遗物馆,特别有意思的是遗物馆进口处,大门就近在咫尺,而要迂回好几圈才抵达,随行的一位领导打趣的说:“这刚好体现了毛主席所说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世界上最曲折的道路就在毛泽东遗物馆前”,呵呵!还真有点像那么回事。
遗物馆里所展示的是对主席生平事迹的描述和照片以及的他衣物和曾经使用过的一些东西诸如:茶壶,沙发,碗筷及所看过的书籍等,从这些可以得知毛泽东主席以往生活有多么的简朴,特别是他的一条缝了好几个补丁的裤子很让人感动,身为一个国家的主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实在让人敬佩!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我没有进入他的故居参观,感觉有些遗憾,我想下次有机会我还会再次来到韶山学习毛主席为革命鞠躬精粹,为人民殚精竭虑的崇高精神品质。
这次花明楼和韶山之旅让我充分了解到两位伟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我们党和人民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们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发扬。
踏上回学校的汽车,思绪万千,望着宽敞的高速公路、高耸的高架桥、一个个长达几千米的隧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果,感谢毛泽东和刘少奇对祖国作出的贡献和牺牲,也感谢各位老师和领导给我这次红色之旅的机会,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保持共产党人思想上、政治上和作风上的纯洁,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成老一辈革命家未完成的使命。从中我意识到我不能荒废青春,应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㈧ 主席故居为什么坐南朝北
毛主席故居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故居建筑地处于一个小山冲中。
故居主体是一幢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呈凹字形,这种建筑形状在当地俗称一担柴式的农舍。
至于故居为什么是坐南朝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地势是背山面水的。南面是个小山,北面屋前荷花塘绿水莹莹,依着青山绿水池塘修建而成。
㈨ 韶关旅游必去景点有哪些
一、韶山旅游首选:***故居***故居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为“一担柴”式的房子。它座南朝北,背山面水。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放眼青山,背依翠竹,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1950年,故居作为革命纪念地供国内游客参观。两年后又正式对外宾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志故居”七个黑底镏金大字,是1983年4月2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二、瞻仰***最佳场地:***铜像广场***铜像广场铜像区占地5200平方米,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铜像面朝东南方,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铜像于1993年12月6日运抵韶山,同月20日举行揭幕典礼。铜像运抵韶山前后,韶山人民以一种难以割舍的虔诚等待着家乡的骄子归来。也许是自然现象的巧合,***铜像运抵韶山前后,这里平添、演绎出了许多神秘的传说和故事。三、深度了解伟人革命历程:***纪念馆韶山***纪念馆于1963年开始筹建,总面积约8千余平方米。现在,纪念馆已成为全国100个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已成为千百万人们缅怀***伟大功绩、领略东方巨人崇高精神风范的理想场所。***同志纪念馆进有十二个展厅,其中八个展厅为***生平业绩展,四个展厅为专题陈列:包括***遗物展、***一家六烈士。展厅充分利用了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突出陈列主题。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可参与情景陈列,互动感强。四、刘少奇同志故居刘少奇故居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在一座盖有茅草的栅栏门内的四合院中。为土木结构,屋面是一半小青瓦、一半茅草。门前有清澈的池塘,屋后是山峦。刘少奇1916年去长沙读书以后,寒暑假回家居住。文化大革命期间,故居被毁坏。1980年对故居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当年的卧室、书房、开调查会的横堂屋内展出了实物、照片数百件,重新对外开放,供人瞻仰参观。五、宁乡花明楼+刘少奇纪念馆花明楼,一个充满诗意的地名,蕴含着几代诗人的思潮,位于宁乡县城南30多公里的花明楼乡炭子冲。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此。花明楼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刘少奇而修建的。有8个展室、1个声像厅和2个怀念亭,主体建筑3100平方米。全馆陈列面积约为900平方米。有藏品3000多件,其中刘少奇生前使用过的遗物近800件。有反映刘少奇生平业绩的照片1000余张。六、有西方山洞之美誉的滴水洞滴水洞位于韶山冲最西边,距离***同志故居5公里,是1966年***最后一次回韶山秘密住了11天的地方。滴水洞并不是一处滴着水的洞穴,而是指南临龙头山、北接虎歇坪、西枕牛形山、舒(书)堂山的一条青山环绕的长带状山谷,海拔从182米到269米高低不等,面积万余平方米。原来山谷中有一个天然石洞,口小,中空如罐,四季泉水不断,滴落时叮咚作响,人们就管他叫“滴水洞”,***父母坟就在滴水洞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