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鸢海棠
❶ 形容“透明”的诗句有哪些
1、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明 · 朱栴《浪淘沙·秋》
2、自云参透元宫事,已见三花顶上飘——明 · 王问《杨山人寻仙歌》
3、灵砂沁透白玉腕,细看每将罗袖卷——明 · 张羽《守宫词》
4、映日初花隔槛明,春风袅袅透寒轻——明 · 沈氏《早春忆外》
5、书声隔篁竹,荷气透絺衣——明 · 张祥鸢《初夏晓起》
6、翡翠帘疏不蔽风,新凉初透碧纱栊——明 · 赵瑗妾《秋思》
7、淡月透疏棂,流萤度深竹——明 · 方孝孺《宿夹江寺》
8、鸦雏夜宿迷蒙柳,斗帐烧灯蜡光透——明 · 张璨《洞房曲》
9、岛间月色明珠树,洞里丹光透玉扉——明 · 明肃靖王《步虚词(二首)》
10、觚棱月上晚岚空,影透房栊冷帐中——明 · 朱让栩《拟古宫词一百首其一》
11、水埋高渚脊,云透远峰头——明 · 李元昭《春雨闲居》
12、色境透关过,总是平稳地——明 · 王履《宿玉女峰》
13、鼻息冲开刀两刃,目光射透甲三重——明 · 汤胤勣《题谢卫同钟馗移家图》
14、方仞云峰护一山,九天风露透衣寒——明 · 李颖《登大半山》
15、寒峰独透千层雪,野水双勾一抹云——明 · 唵囕香公《峡山晓起》
❷ 古代诗人对梅花的雅称
1、暗香
梅花的代称。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诏暗香。”
❸ 梅如何称呼有意义
1、暗香
梅花的代称。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诏暗香。”
2、百花魁
喻梅花。宋 王十朋《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又借喻美女。明 无心子《金雀记·掷果》:“午夜漏声催,行踪问者稀。天街游乐处,看尽百花魁。”
3、冰魂
梅花的别称,谓其冰清玉洁。清 江炳炎《淮甸春·自题纸帐梅花》:“闲门客里,叹年年辜负,西溪游屐。约与冰魂同小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芳心恐负,正酒醒天寒时候。唤鸦鬟招鹤归来,请与冰魂守。”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4、第一香
梅花代称。陆游《初春书怀》:“清泉冷浸疏梅蕊,共领人间第一香。”
5、国香
本指兰花。《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 黄庭坚《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又借指多种花卉,也成了梅花代称。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6、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唐 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柳永《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明 何景明《二月见梅》:“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宁与艳阳期!”
7、寒英
指梅花。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8、寒客
腊梅的异名。宋 程棨《三柳轩杂识》:“腊梅为寒客。”
9、花魁
多指梅花。以其开于百花之首,故称。宋 卢炳《烘堂词 汉宫春》:“向暖南枝最是他潇洒,先带春回。因何事向岁晚,搀占花魁。”
10、寄春君
梅的拟人之称。谓其能传递春的信息。元 龙辅《女红馀志·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11、九疑仙人
绿萼梅的别名。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梅谱》:绿萼梅,北之九疑仙人。”
12、九英梅
蜡梅的一种。亦简称为“九英” 。《广群芳谱·花谱二十·蜡梅》引《梅谱》云:“子种,不经接,花小香淡,其品最下,谓之狗蝇,后讹为九英。”
13、冷金
指腊梅。其花瓣色黄如金。耶律楚材《谢王巨川惠腊梅因用其韵》:“雪里冰枝破冷金,前村篱落暗香侵。”
14、冷蕊
寒天的花。多指梅花。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张元干《十月桃》:“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明 张祥鸢《水边梅》:“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15、冷香
梅花的代称。曾巩《忆越中梅》:“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绝向谁开?”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明 高启《梅花》:“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陈维崧《二郎神·咏梅子》:“算颗颗冷香松脆,想尔料难胜口。”
❹ 可不可以有哪位高人帮我把中国古代著名的诗、词人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呢最好能写一写朝代,谢谢!
诗人 楚辞 战国 楚 屈原 宋玉 景差 ,
西汉 刘邦 卓文君 苏伯玉妻,刘彻 李陵,苏武,班婕妤 ,梁鸿
东汉 三曹 曹操 曹植 曹丕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 甄姬
三国 魏 阮籍 嵇康 曹髦
西晋 太康诗人 三张(华、协、载)、二陆(机、云)、两潘(岳、尼)、一左思
东晋 刘琨 陶渊明 ,孙绰,许询,郭璞,谢安,谢道韫,
五胡十六国 前秦 苏蕙
南朝 谢灵运,谢惠连,颜延之,汤惠休,谢庄,鲍照,鲍令晖,徐孝嗣,谢眺,孔稚珪,范云,江淹,沈约,何逊,柳恽,吴均,萧衍,萧纲,萧绎,徐悱,刘孝绰,刘令娴,陶弘景,王籍,萧综,庾肩吾,王筠,徐陵,阴铿,江总,朱超,陈叔宝
北朝 温子升,邢劭,魏收,祖珽,王褒(先仕南朝,后入北朝),庾信(后入北朝),卢思道,颜之推(先仕南朝,后投北朝)。薛道衡(初仕北齐,后入隋),虞世基(初仕南陈,后入隋,貌似应算南朝诗人= =)
隋朝:陈子良 江总 孔德绍 孔绍安 卢思道 吕让 明余庆 孙万寿 王申礼 王胄 薛道衡 杨素 尹式 杨广
唐朝 唐代诗人不计其数,但著名的诗人有以下几位: 一、初唐:虞世南、上官仪、王绩、王梵志、寒山、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张若虚、刘希夷、陈子昂 二、盛唐:张九龄、张说、贺知章、王湾、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刘湾、张渭、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结、顾况、戴叔伦、张籍、王建、元稹、李绅、 三、中唐:韦应物、刘长卿、李益、李端、卢纶、吉中孚、钱起、司空曙、苗发、夏侯审、刘禹锡、柳宗元、韩愈、孟郊、贾岛、姚合、李贺、 四、晚唐: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韦庄、李群玉、韩偓、司空图、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五代 冯延巳,李璟,李煜,司空图,罗隐,冯道,韩熙载,李建勋,许浑,李群玉,韩偓,郑谷,胡曾,曹邺,贯休,齐己,方干,雍陶,刘驾,曹唐,赵嘏,崔致远,李远,李涉,魏玉侠,沈彬,孙鲂,廖凝,陈陶,陈贶,刘洞,江为,伍乔,左偃,李中,孟宾于,成彦雄,徐铉,韩偓,黄滔,崔道融,徐寅,温庭筠,韦庄,杜光庭,欧阳炯,詹敦仁,詹琲,刘乙,庐山,湖湘,荆渚,冯延鲁,花蕊夫人,沈徽,纪唐夫,孟宾于,段成式,周繇,鱼玄机,薛涛,李冶,皇甫枚,和凝,薛昭蕴,张泌,毛文锡,牛希济,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郑谷,左偃,李从荣,尚颜,可朋,王仁裕,徐夤,孙光宪,李繤,李存勖,李从荣,罗隐,杜荀鹤,王贞白,徐仲雅,沈彬,陈抟,王建,孟昶,陶谷,徐锴,徐铉,郑文宝,王禹偁,王元之
北宋 晁补之 晁冲之 晁元礼 道潜 方惟深 韩缜 贺铸 胡楚 黄裳 寇准 柳永 李之仪 林逋 吕本中 吕蒙正 毛滂 米芾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潘阆 秦观 钱惟演 琴操 苏舜钦 沈与求 苏辙 文同 万俟咏 汪藻 王观 魏野 无名尼 王禹偁 谢克家 晏几道 赵令畤 杨朴妻 杨亿 叶梦得 曾公亮 曾巩 张耒 张舜民 张先 章楶 赵佶 郑文宝 周邦彦 朱敦儒 朱服 宋徽宗赵佶
契丹 耶律倍 耶律隆绪 耶律洪基 萧观音 萧瑟瑟 寺公大师 萧总管
西夏 张元
南宋 【南宋】所有诗人
C
蔡伸 蔡幼学 陈德武 陈克 陈人杰 陈郁
F
范成大 范镇
G
高翥 葛立方
H
胡铨 韩元吉 洪迈 黄公度 黄简
J
姜夔 蒋捷
K
康与之
L
林升 乐婉 李吕 刘辰翁 刘过 刘子翚 卢祖皋 陆游妾
N
南宋无名 聂胜琼
S
僧志南 石孝友 史达祖 蜀妓 孙道绚
T
唐琬
W
文天祥 汪元量 王沂孙 王之道 吴淑姬 吴文英
X
辛弃疾 徐矶 谢翱
Y
叶绍翁 严仁 严蕊 严羽 姚宽 游次公 袁去华
Z
郑会 朱淑真 曾觌 张孝祥 张炎 张元干 张嵫 章良能
赵彦端 郑域 周密 周紫芝 朱翌
金朝 蔡松年(90)段克己(70)段成己(65)吴激(15)蔡珪(5)刘汲(4)张斛(3)朱自牧(3)马定国(3)邓千江(2)王渥(2)金章宗(1)完颜仲实(1)折元礼(1)
元 “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高启为“元朝最伟大的诗人” 元朝蒙古族大诗人萨都拉 王冕是我国元朝末年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画家 还有戴表元 袁士元 周密 张雨 刘因 萨都剌
明 明朝诗人大全(1690位只列出前1000位)
高启(848)刘基(599)唐寅(416)李东阳(336)杨基(334)袁凯(318)彭年(251)张羽(237)程嘉燧(226)王稚登(221)徐渭(188)戴良(181)杨慎(176)止庵法师(174)沈周(166)皇甫汸(166)吴宽(158)谢榛(157)朱有炖(148)王叔承(143)祝允明(138)汤显祖(135)徐祯卿(124)蔡羽(121)张以宁(120)陈宪章(119)薛蕙(118)吴兆(115)高叔嗣(111)全室宗泐(109)王履(108)林鸿(107)顾璘(104)邵宝(102)徐贲(99)蒲庵禅师(97)于慎行(97)何景明(96)唐时升(95)汪广洋(91)王跂(90)贝琼(89)王问(89)袁中道(88)袁宏道(87)孙蕡(84)文徵明(84)吴鼎芳(83)曹学佺(82)郭登(78)刘炳(78)刘崧(77)王廷陈(77)王世贞(75)范汭(75)顾清(75)桑悦(75)张时彻(73)朱权(73)梦观法师(72)张元凯(72)王祎(71)宋濂(70)葛一龙(68)史鉴(68)宋登春(67)王醇(67)居节(65)刘溥(65)陈鹤(64)多炡(64)屠隆(64)张宇初(64)黄佐(63)石珝(63)郑善夫(63)储巏(62)唐顺之(61)王恭(61)九皋声公(61)王微(60)李梦阳(60)尹耕(60)陈沂(59)吴梦旸(59)雪山法师(58)方孝孺(56)皇甫涍(56)施渐(56)陶安(56)蒋山卿(53)钱宰(53)姚道衍(53)黄姬水(52)蔡汝楠(51)楚石梵琦(51)李祯(51)孙一元(51)张掞(50)陈汝言(50)朱曰藩(50)陈第(49)景翩翩(48)王守仁(48)鲁铎(48)吴孺子(47)徐勃(47)李濂(46)胡俨(46)马治(46)王宠(46)程敏政(45)胡翰(45)李蓘(45)陶望龄(45)王绂(45)雪浪法师(45)唵囕香公(43)俞允文(43)李流芳(42)憨山(42)瞿佑(41)张简(41)憨山大师(41)岳岱(41)张泰(41)蓝智(40)黎民表(40)沈一贯(40)石沆(40)郭奎(39)娄坚(39)徐繗(39)边贡(38)冯琦(38)甘瑾(38)黄克晦(38)柳应芳(38)王鏊(38)明无名氏(37)何良俊(37)韩邦靖(36)黄辉(36)金銮(36)梁有誉(36)陆釴(36)荪谷(36)程本立(35)雪江秀公(35)吴国伦(34)傅汝舟(34)蓝仁(34)沈愚(34)童佩(34)张淮(34)赵贞吉(34)李攀龙(33)陈继(33)李先芳(33)陆容(33)叶子奇(33)朱元璋(32)王慎中(32)道原法师(32)丰坊(32)浦源(32)童冀(32)王弼(32)杨士奇(32)刘绩(31)杨循吉(31)张含(31)赵滂(31)朱让栩(31)朱瞻基(31)胡安(30)罗玘(30)王廷相(30)魏观(30)许继(30)曾棨(30)阮自华(29)王璲(29)樊阜(28)金幼孜(28)卢柟(28)盛鸣世(28)宋讷(28)王英(28)周玄(28)钟惺(27)程诰(27)廖孔说(27)许邦才(27)庄昶(27)宗臣(27)张红桥(26)陈束(26)陈言(26)顾德辉(26)钱谦贞(26)王伯稠(26)张和(26)朱应登(26)高棅(25)黄省曾(25)金大舆(25)李延兴(25)吕时臣(25)汤珍(25)完璞琦公(25)王一鸣(25)王直(25)虞堪(25)张维(24)皇甫濂(24)林章(24)薛瑄(24)殷奎(24)程可中(23)邓渼(23)王越(23)周藩宗正(23)于谦(22)孙承宗(22)归有光(22)何允泓(22)盛时泰(22)硕篽(22)王韦(22)邢侗(22)赵南星(22)林俊(21)南洲法师(21)秋潭舷公(21)王懋明(21)杨子器(21)虞淳熙(21)詹同(21)郑琰(21)解缙(20)兰江濋公(20)刘昌(20)阮汉闻(20)沈野(20)王九思(20)殷迈(20)张正蒙(20)郑胤骥(20)方太古(19)胡宗仁(19)金大车(19)筠隐遂(19)罗颀(19)汤胤勣(19)许妹氏(19)杨宛(19)尹伸(19)张璨(19)朱静庵(19)呼文如(18)徐有贞(18)丰越人(18)陆之裘(18)马之骏(18)舒頔(18)苏伯衡(18)唐之淳(18)张凤翔(18)张治(18)戚继光(17)陈鸿(17)陈继儒(17)等慈润公(17)董少玉(17)纪青(17)李存(17)刘泰(17)陆粲(17)孙作(17)屠瑶瑟(17)王逢年(17)王野(17)王彝(17)方氏(16)郑梦周(16)古春兰公(16)顾甗(16)管讷(16)揭轨(16)梁氏(16)林敏(16)卢沄(16)马汝骥(16)梅鼎祚(16)沈德符(16)沈天孙(16)王佐(16)魏时敏(16)严嵩(16)易恒(16)于鉴之(16)袁宗(16)张邦奇(16)郑作(16)黄云(15)蔡文范(15)归子慕(15)华察(15)黄哲(15)刘凤(15)刘仁本(15)刘三吾(15)陆弼(15)明沈定王(15)钱希言(15)王洪(15)王讴(15)王彦泓(15)雪溪映(15)张祥鸢(15)王景(14)黄中(14)道敷(14)冯梦祯(14)冯惟讷(14)顾梦圭(14)林弼(14)罗伦(14)米云卿(14)欧大任(14)商家梅(14)沈氏(14)苏平(14)王鸿儒(14)王嗣经(14)王行(14)熊卓(14)姚旅(14)袁袠(14)张献翼(14)朱纯(14)唐肃(13)张绅(13)郭武(13)韩上桂(13)李桢(13)木知府(13)聂大年(13)丘吉(13)王凤娴(13)王泽(13)周鼎(13)王世懋(12)陈颢(12)陈荐夫(12)龚诩(12)孤松秀上(12)顾彧(12)胡缵宗(12)练子宁(12)刘琏(12)刘英(12)鲁山泰公(12)秦镐(12)沈炼(12)史迁(12)童轩(12)王寅(12)吴稼竳(12)香严和尚(12)谢铎(12)谢少南(12)杨荣(12)于嘉(12)湛怀法师(12)张佳胤(12)张宣(12)周翼(12)紫柏大师(12)陈子龙(11)夏完淳(11)杜琼(11)法智(11)葛高行文(11)顾辰(11)郭昭(11)何白(11)黄肃(11)江以达(11)蒋主孝(11)空室禅师(11)黎扩(11)刘荣嗣(11)陆师道(11)马氏(11)茅大方(11)倪岳(11)潘氏(11)申时行(11)施敬(11)苏澹(11)文震亨(11)吴志淳(11)西吾衡上(11)朽庵林公(11)许谷(11)杨承鲲(11)赵瑗妾(11)周用(11)朱长春(11)朱升(11)袁崇焕(10)顾禄(10)薄少君(10)常伦(10)彻鉴堂(10)程节(10)戴冠(10)冯惟健(10)顾闻(10)顾协(10)胡梅(10)机先(10)康海(10)雷思霈(10)刘绘(10)梅守箕(10)潘之恒(10)沈宛君(10)史谨(10)王衡(10)王清(10)王惟俭(10)王谊(10)危素(10)文林(10)吴会(10)吴维岳(10)吴子孝(10)先竹深府(10)徐于(10)许筠(10)许宗鲁(10)俞安期(10)张楷(10)赵今燕(10)周晖(10)周诗(10)朱成泳(10)朱高煦(10)刘玉(9)陈凤(9)陈鸣鹤(9)陈完(9)高逊志(9)戈镐(9)顾祖辰(9)何孟春(9)胡奎(9)黄氏(9)雷鲤(9)李维桢(9)刘黄裳(9)陆深(9)茅元仪(9)谋堚(9)乔世宁(9)秦约(9)沈泰鸿(9)沈应(9)盛彧(9)史忠(9)孙炎(9)田艺蘅(9)屠应埈(9)项兰贞(9)晓庵法师(9)谢五娘(9)羽素兰(9)张弼(9)张九一(9)郑希良(9)郑元(9)周玉如(9)朱高炽(9)朱阳仲(9)邹亮(9)李奎(8)陈邦瞻(8)陈伯康(8)陈敬宗(8)程玄辅(8)传慧(8)冬溪泽公(8)董应举(8)顾大典(8)顾源(8)归昌世(8)皇甫冲(8)康从理(8)孔天胤(8)李兆先(8)刘仔肩(8)陆德蕴(8)潘一桂(8)丘刘(8)饶介(8)阮大铖(8)桃花仕女(8)田汝鳷(8)童承叙(8)汪本(8)王留(8)王毓德(8)王志坚(8)文太青妻(8)乌斯道(8)吴世忠(8)谢肇淛(8)徐熥(8)杨巍(8)殷云霄(8)愚庵智及(8)张名由(8)章士雅(8)赵宧光妻(8)周忱(8)朱无瑕(8)朱应辰(8)朱右(8)邹迪光(8)李日华(7)陈蒙(7)敖英(7)陈勋(7)董养河(7)方登(7)海舟慈禅(7)何璧(7)洪贯(7)黄玄(7)焦竑(7)李懋(7)李言恭(7)李元昭(7)梁潜(7)林春泽(7)刘璟(7)卢熊(7)逯昶(7)吕敏(7)马如玉(7)马湘兰(7)马愈(7)茅坤(7)茅维(7)明肃靖王(7)偶桓(7)钱逵(7)钱王孙妻(7)钱逊(7)秋江湛公(7)任瀚(7)施峻(7)释良琦(7)宋珏(7)孙宜(7)汰如法师(7)滕毅(7)王建极(7)王人鉴(7)王绅(7)王怿(7)魏允中(7)文翔凤(7)吴哲(7)徐阶(7)徐庸(7)杨文卿(7)尹嘉宾(7)玉芝和尚(7)岳正(7)张孟兼(7)赵迪(7)郑如英(7)周是修(7)邾经(7)邹智(7)刘师邵(6)包节(6)鲍恂(6)陈铎(6)陈公纶(6)陈缉(6)陈价夫(6)方孔炤妻(6)费宏(6)傅汝楫(6)顾观(6)郭第(6)胡汝嘉(6)胡侍(6)华淑(6)金宗直(6)靳学颜(6)瞿荣智(6)李玮(6)刘珏(6)卢昭(6)陆俸(6)陆懋龙(6)吕诚(6)马洪(6)马氏女(6)孟洋(6)梦苏道人(6)潘牧(6)器封(6)钱明相(6)丘云霄(6)申屠衡(6)沈贞(6)石林瑛公(6)石头如愚(6)孙七政(6)涂颖(6)王维桢(6)文质(6)吴斌(6)吴学礼(6)夏言(6)夏寅(6)萧翀(6)谢晋(6)邢参(6)徐威(6)徐颍(6)许伯旅(6)晏铎(6)叶之芳(6)余善(6)张渊(6)张著(6)郑旦(6)郑文康(6)周天球(6)周永年(6)周玉箫(6)朱厚照(6)宗乘(6)张煌言(5)王磐(5)文嘉(5)张金(5)贝翱(5)卞荣(5)冰蘗禅师(5)蔡宗尧(5)曹子念(5)陈则(5)程汉(5)董谷(5)范景文(5)范言(5)高得旸(5)公鼐(5)贡悦(5)顾大武(5)顾大猷(5)顾晋(5)何乔新(5)何御(5)胡直(5)金净(5)瞿汝稷(5)懒庵禅师(5)李敏(5)李鸣鹤(5)李三才(5)李士允(5)李勖(5)梁辰鱼(5)廖希颜(5)林大辂(5)林公庆(5)林环(5)林娙(5)林应亮(5)刘丞直(5)刘效祖(5)刘秩(5)龙瑄(5)陆采(5)马中锡(5)明周藩王(5)南元善(5)倪钅巨(5)浦瑾(5)沙宛在(5)申光汉(5)沈梦麟(5)沈宣(5)苏大(5)苏濂(5)苏祐(5)苏正(5)孙华(5)孙继芳(5)唐元(5)田汝成(5)汪应轸(5)王济(5)王汝章(5)王士骐(5)王畛(5)魏学礼(5)吴扩(5)谢肃(5)徐淮(5)徐献忠(5)雪庐新公(5)姚汝循(5)叶杞(5)叶纨纨(5)一雨法师(5)张可大(5)张倩倩(5)张如兰(5)张诗(5)张渥(5)张綖(5)张之象(5)赵鹤(5)郑嘉(5)郑明选(5)周兰秀(5)周浈(5)朱存理(5)竹庵禅师(5)竹浪旭(5)竺隐道公(5)祝颢(5)张灵(4)冯惟敏(4)董其昌(4)汪道昆(4)安磐(4)冰如源(4)巢松法师(4)陈安(4)陈衎(4)陈宽(4)陈芹(4)陈汝修(4)陈绍先(4)陈玄胤(4)陈循(4)程伯阳(4)崔嫣然(4)大用(4)戴铣(4)董纪(4)斗娘(4)杜庠(4)樊鹏(4)方豪(4)方弘静(4)费元禄(4)高岱(4)龚用卿(4)顾敬(4)顾亮(4)顾云鸿(4)郭文(4)贺甫(4)侯一元(4)黄德水(4)黄淑德(4)蒋忠(4)李崇仁(4)李同芳(4)李应祯(4)林世璧(4)刘芳节(4)刘侃(4)刘苑华(4)卢大雅(4)卢儒(4)陆治(4)骆文盛(4)马文玉(4)冒愈昌(4)梅蕃祚(4)明沈宪王(4)明沈宣王(4)莫叔明(4)牛谅(4)钱干(4)沈华鬘(4)沈璜(4)沈倩君(4)沈右(4)沈媛(4)施侃(4)帅机(4)宋璲(4)苏志皋(4)谭元春(4)唐泰(4)唐仲实(4)田娟娟(4)万表(4)万世尊(4)汪淮(4)王逢元(4)王格(4)王同轨(4)王延陵(4)王养端(4)王肄(4)王应辰(4)文彭(4)吴肜(4)西白禅师(4)席应珍(4)夏掞(4)萧鎡(4)小萍庵文(4)徐良彦(4)徐学谟(4)徐章(4)徐中行(4)许篈(4)许相卿(4)杨翮(4)杨一清(4)姚粦(4)姚咨(4)叶砥(4)圆复(4)袁宗道(4)占城使臣(4)张璧(4)张凤翼(4)张率(4)张民表(4)张慎言(4)张治道(4)赵崡(4)赵宜生(4)郑定(4)郑居贞(4)郑崐(4)郑渊(4)仲春龙(4)周楷(4)周南老(4)周启(4)朱邦宪(4)朱椿(4)朱芾(4)朱梦炎(4)祝祺(4)邹奕(4)张家玉(3)文征明(3)任道(3)周之翰(3)蔡可贤(3)蔡庸(3)陈潜夫(3)成氏(3)程国儒(3)程烈(3)邓韨(3)丁岳(3)都穆(3)端淑卿(3)段功(3)复初恢公(3)顾达(3)顾斗英(3)顾元臣(3)顾元庆(3)郭本(3)郭完(3)恒岳淳(3)胡粹中(3)胡广(3)胡悌(3)华严法师(3)怀悦(3)皇甫子循(3)黄玠(3)黄居中(3)吉雅谟下(3)姜玄(3)金氏(3)康彦登(3)兰廷瑞(3)李承箕(3)李大纯(3)李时行(3)李至清(3)李贽(3)练高(3)林光宇(3)刘麟(3)刘天民(3)楼琏(3)陆承宪(3)陆完(3)吕高(3)吕皞(3)毛氏(3)明秦康王(3)莫璠(3)莫如忠(3)莫是龙(3)谋騕(3)倪谦(3)聂镛(3)潘德元(3)朴隐禅师(3)齐之鸾(3)琦元璞(3)钱百川(3)钱岳(3)钱子义(3)乔宇(3)钦叔阳(3)屈氏(3)臞鹤法师(3)全思诚(3)任原(3)日本无名(3)邵思文(3)沈澄(3)沈春泽(3)沈明远(3)沈仕(3)沈宪英(3)沈铉(3)宋元禧(3)孙友篪(3)唐敏(3)陶琛(3)田顼(3)通凡(3)同庵简公(3)屠本畯(3)汪衢(3)汪文盛(3)王达(3)王立中(3)王象春(3)王翊(3)王云凤(3)王贞庆(3)危进(3)魏之璜(3)闻谷禅师(3)邬佐卿(3)吴文泰(3)吴俨(3)吴植(3)夏煜(3)夏云英(3)萧执(3)萧宗(3)谢徽(3)熊鼎(3)熊梦祥(3)熊直(3)徐桂(3)徐居正(3)许隚(3)薛素素(3)雪梅和尚(3)杨溥(3)杨守陈(3)杨训文(3)姚纶(3)姚氏(3)叶权(3)叶向高(3)应宗祥(3)俞汝舟妻(3)袁表(3)袁举(3)袁昭旸(3)月潭德公(3)岳榆(3)云峰住公(3)臧懋循(3)曾鲁(3)曾烜(3)张本(3)张紞(3)
清 清代共有237名诗人(1页/2页)
向阮贤袁枚顾炎武黄燮清董恂朱蠡龚自珍康熙连庐王良谷曹雪芹何绍基洪秀全赵翼齐召南顾贞观纳兰容若查慎行林则徐纳兰性德吴伟业谭嗣同姚鼐纪昀宋湘敦诚陈恭尹陈淑兰陈维崧陈文述董以宁杜于皇冯班归庄郭敏洪亮吉黄景仁黄宗羲计东蒋士铨金农金人瑞金圣叹峻德康有为厉鹗梁启超林佩环刘若蕙刘絮窗毛奇龄彭骏孙蒲松龄钱载清无名氏邱圆屈大均屈复塞尔赫沈德潜施闰章释宗渭舒位宋琬孙枝蔚王夫之王士祯吴嘉纪吴兰修吴兆骞席佩兰项鸿祚徐兰严复叶燮尤侗袁树张芬张惠言赵执信郑燮朱彝尊左辅阮元王文治钱谦益王又曾黄任吴震吴保初王允皙蒋智由文廷式张问陶郭麟缪彤钱曾严遂成龚鼎孳倪瑞璿胡天游汪琬蒋超陆次云刘光第范当世释敬安沈曾植陈衍乾隆许虬吴雯林文陈曾寿仓央嘉措陈沆1方文石达开黄遵宪王蕴章麦孟华黄增黄遵宪梁启超康有为钱长泽洪升江湜孔尚任彭孙遹孙原湘谈迁雍正徐灿方维仪纪映淮钱凤纶毕著章有湘钱敬淑吴琪吴绡侯怀风吴氏倪仁吉方琬范姝熊湄紫静仪林古度项圣谟朱之瑜阎尔梅张翙金武祥李秉礼庄棫蒋春霖陈澧周济董士锡吴锡麒侯文曜叶小鸾杜濬余怀顾梦游邢昉纪映钟万寿祺阎修龄靳应升张养重丁澎贾凫西笪重光干建邦毛德琦曹龙树舒天香曾燠张维屏魏源彭玉麟李鸿章陈宝箴张之洞王凤池易顺鼎梁鼎芬姚燮郑珍钱曾严遂成龚鼎孳倪瑞璿胡天游汪琬蒋超陆次云刘光第范当世释敬安沈曾植陈衍乾隆许虬吴雯林文陈曾寿仓央嘉措陈沆1方文石达开黄遵宪王蕴章麦孟华黄增黄遵宪梁启超康有为钱长泽洪升江湜孔尚任彭孙遹孙原湘谈迁雍正徐灿方维仪纪映淮钱凤纶毕著章有湘钱敬淑吴琪吴绡侯怀风吴氏倪仁吉方琬范姝熊湄紫静仪林古度项圣谟朱之瑜阎尔梅张翙金武祥李秉礼庄棫蒋春霖陈澧周济董士锡吴锡麒侯文曜叶小鸾杜濬余怀顾梦游邢昉纪映钟万寿祺阎修龄靳应升张养重丁澎贾凫西笪重光干建邦毛德琦曹龙树舒天香曾燠张维屏魏源彭玉麟李鸿章陈宝箴张之洞王凤池易顺鼎梁鼎芬姚燮郑珍汤复释弘仁孙洤余鸿董法海崔国因释音可吴雯清汪树琪黄起溟胡与高汪士鋐石涛程之鵕程岫吴麐李盘李沂陆廷抡黄云宗元豫冷士嵋蒋易沈士柱许楚刘城钱秉镫李渔冒襄钱光绣宗谊董晓山陆宇燝余楍李邺嗣万斯备朱士稚魏耕曾国藩陈长生通州诗丐王扌炎萧正模何光绪
词人 词于唐代出现
唐代 李白 温庭筠,韦应物、戴叔伦、张志和、王建、白居易、刘禹锡 韩翃 柳氏
五代 皇甫嵩、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
北宋 王禹偁 苏轼 苏易简 寇 准 钱惟演 范仲淹 张 先 晏 殊 李清照 辛弃疾 柳 永 岳 飞 司马光 欧阳修 陆 游 王安石 王安国 韩 缜 宋 祁 黄庭坚 晁端礼 赵令 晁补之 晁冲之 朱 服 毛 滂 陈 克 时 彦 李之仪 周邦彦 贺 铸 晏几道 王 观 李 冠 林 逋 秦 观 米 芾 朱敦儒 赵 佶 张舜民 魏夫人 王 诜 黄 裳 叶梦得 宋 江
契丹 耶律倍,天祚之妃萧瑟瑟
南宋 蒋兴祖女 洪 皓 蔡 伸 吕渭老 杨无咎 李弥逊 汪 藻 曹 组 乐 婉 范成大 蔡幼学 周紫芝 杨万里 严 蕊 吕本中 陈与义 胡 铨 陈 亮 张孝祥 石孝友 王 炎 朱淑真 蜀 妓 张元干 李 邴 章良能 刘 过 戴复古 康与之 绍兴太学生 严 仁 俞国宝 张 卢祖皋 魏了翁 周文璞 岳 珂 史达祖 黄 机 刘克庄 吴文英 严 羽 李好古 淮上女 萧泰来 文天祥 李 纲 陈 郁 文及翁 刘辰翁 周 密 王沂孙 张 炎 姜 夔 蒋 捷
金 赵秉文 邓千江 元好问 完颜亮 完颜铸 蔡松年(90)段克己(70)段成己(65)吴激(15)蔡珪(5)刘汲(4)张斛(3)朱自牧(3)马定国(3)邓千江(2)王渥(2)金章宗(1)完颜仲实(1)折元礼(1)
明代词人 谢应芳 张以宁 舒頔 邵亨贞 刘基 贝琼 李东阳 杨慎 柳如是、谢小湄、王修微 叶纨纨、叶小鸾、柳如是、谢小湄、王修、黄娥、王朗、王凤娴
清 纳兰性德 王夫之、屈大均、龚鼎孳、宋琬、彭孙遹、尤侗、余怀、徐釚、曹贞吉 宋征舆 陈维崧、朱彝尊 顾贞观 李良年、李符、沈岸登、龚翔麟 厉鹗 张惠言,周之琦,谭献,项廷纪,蒋春霖,龚自珍 张惠言 曹雪芹 端木埰
张琦、董士锡 周之琦 谭献、庄棫、王鹏运、朱孝臧 郑文焯 况周颐
❺ 关于荷花的五言律诗.
唐。李峤。咏荷
新溜满澄陂,圆荷影若规,风来香气远,日落葢阴移,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李商隐。荷花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羇落晚过,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温庭筠。芙蓉
刺茎澹荡绿,花片参差红,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浓艶香露里,美人清镜中,南楼未归容,一夕练塘东。
李群玉。新荷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郏朐诖翰ǖ祝夹木砦词妗
晚莲
露冷芳意尽,稀疏空碧荷,残香随暮雨,枯蕊堕寒波,楚客罢奇服,吴姬停棹歌,涉江无可寄,幽恨竟如何。
韩偓。荷花
钿扇相欹绿,香囊独立红,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逸调无人唱,秋塘每夜空,何由见周昉,移入画屏中。
王贞白。宫池产瑞莲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香飘鸡树近,荣占凤池先,圣日临双丽,恩波照并妍,愿同指侫草,生向帝尧前。
宋。丰稷。荷花
桃杏二三月,此花泥滓中,人心正畏暑,水面独摇风,净刹如金涌,嘉宾照幕红,谁歌采菱曲,舟在晚霞东。
朱子。奉酬圭父白莲之作
忽传夔府句,并送远公莲,翠葢临风迥,冰花浥露鲜,舞衣清缟袂,倒景烂珠躔,想像芙蓉阙,冥冥绝世缘。
岳珂。荷花盛开以病旬余不至亭上偶成
病襟慵策杖,天镜恰开奁,青盖迷前浦,红妆间曲櫩,藻窥知鹭下,萍破识鱼潜,会看吴公阵,官蛙奏晓严。
林景熙。荷钱
盈盈新叠碧,难借柳条穿,铸景菰蒲外,买邻鸥鹭边,炎官初掌柄,水国不书年,渐长薰风价,折筒供酒船。
元。刘永之。咏荷叶
圆缄初出水,规盖已迎风,色迷青鸟度,荫密戏鱼通,裁衣偏觉爽,酌酒乍如空,向晓珠摇荡,时泻玉盘中。
明。高启。荷叶
楚服新裁得,吴筒旧制成,圆应间荇菜,密欲翳莲茎,声中乱雨至,阴下一鱼行,桂棹还思折,江南日暮情。
新荷
如盖复如钿,初生雨后天,叶低浮水上,茎弱袅风前,乍覆游鱼戏,难藏宿鹭眠,佳人休便折,留荫采莲船。
杨基。荷叶
圆的破蓬苞,孤茎上藕梢,雨撑栖鹭屋,风卷荫龟巢,溪友裁巾帻,墟人作饭包,小娃曾已折,新月里湖坳。
献章。盆池栽莲至秋始花
栽种已后时,花发秋将迟,虽无女伴采,亦有山蜂知,叶稀因地力,香远是天资,安得三闾手,临轩赋楚词。
秋露开炎萼,非时不遣夸,盆中玉井水,溪上舂陵家,酒醒凉风发,诗成缺月斜,愿为若耶叟,种水作生涯。
张祥鸢。莲花
日气沉山紫,荷花照水明,香含风细细,影浸月盈盈,妃子华清浴,神君洛浦行,向人娇欲语,解语恐倾城。
申时行。莲花
碧沼渟寒玉,红蕖映绿波,妆凝朝日丽,香逐晚风多,游戏金鳞出,惊飞翠羽过,纳凉依水榭,还续采莲歌。
薛蕙。陈真人馆中赏荷花作
别馆瀛洲丽,新花菡萏香,红衣迷日色,翠盖写波光,雨过金塘湿,风生石槛凉,客来脩竹下,回首见潇湘。
冯琦。秋莲
坐对芙蓉沼,行歌棠棣吟,相依香漠漠,独立影沉沉,人自怜芳艶,谁当识苦心,秋风渐萧索,结子已如今。
❻ 梅花的别称
梅花(蔷薇科杏属植物)一般指梅(蔷薇科杏属植物)。别称:春梅、千枝梅、红梅、乌梅。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6)张祥鸢海棠扩展阅读:
梅花在中国的地位很高,而中国在梅花品种上也有着相当的权威。1998年,中国拿到了梅品种国际登录权,这是一种鉴别、判定花卉植物知识产权的母权。也就是说,新发现或新培育的梅花观赏品种,要通过“国际登录权威”审定和手续才能成为国际承认的新品种。
花蕾(梅花):微酸、涩,平。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果实(乌梅):酸、涩,平。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❼ 古诗:已知无客到,亦复启晨扉。的意思
明代:张祥鸢
已知无客到,亦复启晨扉。(知道没有客人来,早上还是照样要开开房门)
刺水新秧长,从人乳燕飞。(水田里虽然是刺骨的冷水,秧苗照样生长;好像懂人的心思小燕子飞来飞去不知疲倦。)
书声隔篁竹,荷气透絺衣。(隔着小竹林亦飘过读书声,荷塘香气透过葛布衣显出微凉。)
百亩欣常稔,无嗟生事微。(百亩良田丰收在望令人欣喜,没有伤心事,烦事就知足了。)
扉fēi
门扇:柴扉。荆扉。窗扉。
篁竹:huáng zhú
竹林。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记:「从小邱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絺衣 :chī
1. 细葛布。
2. 细葛布做的衣服。
稔:rěn
庄稼成熟
嗟:jiē
嗟叹使心伤。
❽ 恩县是哪里
恩县县,古旧县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恩州为县,至今山东省平原县西恩城。属高唐州。清属东昌府。1956年划归平原、夏津和武城三县。
平原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隶属德州市,东和东南与临邑县、禹城市交界,西和西南与武城、夏津毗连,南与高唐为邻,北与德城区、陵城区接壤。
平原县地处黄河下游的鲁西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形自西南向东北缓慢倾斜,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行政区域面积1047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辖8个镇、2个乡、2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
(8)张祥鸢海棠扩展阅读:
夏津县,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因“齐晋会盟之要津”而得名,地处鲁西北平原、鲁冀两省交界处。北依德州,南靠聊城,西临京杭大运河。截至2018年,夏津县辖10镇、2乡、1个街道及1个省级开发区,314个社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2018年末常住人口51.96万。
夏津古称“鄃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德上高速、青银高速、国道308,省道254、315纵横交错,贯穿夏津县全境。夏津县境内拥有总面积12.8万亩的黄河故道原生态森林资源,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网络-恩县县
网络-平原县
网络-夏津县
❾ 梅花的代名词是什么
梅花的别名50例
1、暗香
梅花的代称。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风亭把盏酬孤艳,雪径回舆诏暗香。”
2、百花魁
喻梅花。宋 王十朋《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又借喻美女。明 无心子《金雀记·掷果》:“午夜漏声催,行踪问者稀。天街游乐处,看尽百花魁。”
3、冰魂
梅花的别称,谓其冰清玉洁。清 江炳炎《淮甸春·自题纸帐梅花》:“闲门客里,叹年年辜负,西溪游屐。约与冰魂同小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芳心恐负,正酒醒天寒时候。唤鸦鬟招鹤归来,请与冰魂守。”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4、第一香
梅花代称。陆游《初春书怀》:“清泉冷浸疏梅蕊,共领人间第一香。”
5、国香
本指兰花。《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 黄庭坚《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又借指多种花卉,也成了梅花代称。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6、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唐 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柳永《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明 何景明《二月见梅》:“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宁与艳阳期!”
7、寒英
指梅花。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8、寒客
腊梅的异名。宋 程棨《三柳轩杂识》:“腊梅为寒客。”
9、花魁
多指梅花。以其开于百花之首,故称。宋 卢炳《烘堂词 汉宫春》:“向暖南枝最是他潇洒,先带春回。因何事向岁晚,搀占花魁。”
10、寄春君
梅的拟人之称。谓其能传递春的信息。元 龙辅《女红馀志·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11、九疑仙人
绿萼梅的别名。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梅谱》:绿萼梅,北之九疑仙人。”
12、九英梅
蜡梅的一种。亦简称为“九英” 。《广群芳谱·花谱二十·蜡梅》引《梅谱》云:“子种,不经接,花小香淡,其品最下,谓之狗蝇,后讹为九英。”
13、冷金
指腊梅。其花瓣色黄如金。耶律楚材《谢王巨川惠腊梅因用其韵》:“雪里冰枝破冷金,前村篱落暗香侵。”
14、冷蕊
寒天的花。多指梅花。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张元干《十月桃》:“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明 张祥鸢《水边梅》:“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15、冷香
梅花的代称。曾巩《忆越中梅》:“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绝向谁开?”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明 高启《梅花》:“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陈维崧《二郎神·咏梅子》:“算颗颗冷香松脆,想尔料难胜口。”
16、玲珑
梅花的美称、喻指。韩愈《春雪间早梅》:“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
17、罗浮梦
梅花代称。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罗浮山遇一女郎。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后因以借指梅花。唐 殷尧藩《友人山中梅花》:“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文征明《千叶梅与方山人同赋》:“罗浮梦断情稠叠,瑶圃风生佩陆离。”
18、罗浮魂
元·岑安卿《次韩明善题推蓬图》:“江南烟色正愁绝,一枝唤醒罗浮魂。”
19、梅钱
指梅花瓣。孔尚任《桃花扇·传歌》:“你看梅钱已落,柳线才黄,软软浓浓,一院春色,叫俺如何消遣也。”
20、梅妻
对梅花的戏称。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为乐,故有梅妻鹤子之谓。后以梅妻指代梅花。陈维崧《八六子·枫隐寺感旧》:“渐舞榭成坟,歌台作寺,松雏已老,梅妻都嫁,只剩乱涧间腾鼯鼬。”
21、梅朵
梅花。韦庄《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
22、梅兄
对梅花的雅称。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枚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杨万里《烛下和雪折梅》:“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元 戴良等《对菊联句》:“缔芳笑兰友,论雅傲梅兄。”
23、梅英
梅花。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宋 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媚脸未匀新泪污,梅英犹带春朝露。”
24、木母
“梅”字可拆出木、母二字,故以称梅。《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贵显·称旨除官》:宋神宗问叶涛曰:“‘自山路来木公、木母如何?’ 涛曰:‘木公正傲岁,木母正含春。’木公,松也;木母,梅也。” 元结《演兴·初祀》:“山之乳兮葺太祠,木孙为桷兮木母榱。”
25、奇友
蜡梅的别称。《事物异名录·花卉·蜡梅》引明彭大翼《出堂肆考》:“曾端伯以蜡梅为奇友。”
26、清友
梅花的别称。因其清香淡雅,又为“岁寒三友” 之一。明 都卬《三余赘笔·十友十二客》:“梅花为清友,栀子为禅友。”
27、清客
梅花的别称。以花拟人,以其开于冷清的冬季,故称。宋 姚宽《西溪丛语·十客》:“梅花为清客。”
28、琼英
梅花代称。元 无名氏《一枝花·惜春》:“春阴低画阁,梅瓣琼英落。”宋璟《梅花赋》:“若夫琼英缀雪,绛萼着霜,俨如傅粉,是谓何郎。”
29、癯仙
骨姿清瘦的仙人。指梅花。陆游《射的山观梅》:“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那有此癯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凝情待久,无限恨、癯仙知否?”
30、寿阳花
梅花的别名。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元 杨维桢《香奁八咏·黛眉颦色》:“索画未成京兆谱,欲啼先学寿阳妆。”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待明朝,端整寿阳妆,眉梢晕。”
31、腊花
腊梅的别称。姜夔《浣溪沙》词序:“丙辰腊,与俞商卿銛朴翁同寓新安溪庄舍,得腊花韵甚,赋二首。”
32、疏香
梅花的代称,谓其清雅淡香。宋 李元膺《洞仙歌》:“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金 赵伯成《蜡梅》:“冷艳疏香寂寞滨,欲持何物向时人。”
33、疏影
本写梅姿,后因以指称梅花。范成大《古梅二首》:“压倒嫩条千万蕊,只消疏影两三枝。”
34、酥花
指梅花。苏辙《戏赠李朝散》:“后堂桃李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陆游《朝中措》:“彩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 陆游《冬至》:“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斗开。”
35、霜女
即青女,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借指梅花。张先《南乡子》:“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宋 张耒《明道杂志》:“霜女遗灵长着素,玉妃余恨结成酸。”
36、香雪
梅花的代称。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轩左种老梅一树,花时香雪霏拂几榻。”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湖壖杂记》:“湖墅有三胜地,西溪之梅名曰香雪。”龚自珍《虞美人·陆丈秀农杜绝人事移居城东之一粟庵暇日以绿绡梅花帐额索书因题词其上》:“笛声叫起倦魂时,飞过蒙蒙香雪一千枝。”
37、雪友:
梅花的喻称。梅尧臣《读吴正重台梅花》:“龙沙雪为友,青女霜作媒。”
38、雪肌
梅花的喻称。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宋 吴师孟《蜡梅香》:“正绛跗初吐,秾华将茂,国艳天葩,真澹伫,雪肌清瘦。”
39、雪梅
梅花色白,故称。唐 孙逖《宴越府陈法曹西亭》:“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杜牧《代人作》:“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范成大《代儿童作立春贴门诗》:“雪梅同雪鬓,相对两凌寒。”
40、雪霙
梅花的喻称。清 褚人获《坚瓠十集·西湖观梅》:“番阳张彦实兄楚材,为秘书监,约彦实观梅西湖。彦实作诗云:‘天上新骖宝辂回,看花仍趁雪霙开。’”
41、艳魄
梅花的喻称。清 贺裳《腊梅花赋》:“分寒枝于陇上,空染啼痕;传艳魄于罗浮,惟沾醉腻。”又美女的魂魄。皮日休《太湖诗·练渎》:“艳魄逐波涛,荒宫养麋鹿。”明 高启《吴女愤》:“渔灯照艳魄,夜冷珠衣薄。”
42、一枝春
梅花的别称。《太平御览》:“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为梅花的别名。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欲问江南近消息,喜君贻我一枝春。”宋 陈师道《和豫章公黄梅》:“寒里一枝春,白间千点黄。”清 余梦易《一萼红》:“算消息、江南较早,也不须、遥寄一枝春。”
43、驿使
梅报春信息,故称。但用得太死太多,曾被陆游批之。陆游《老学庵笔记》:“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
44、玉蝶
指玉蝶梅。清 秦朝釪《消寒诗话》:“玉蝶横斜树,金泥小画屏。”玉蝶梅是梅花中珍品。宋 王世懋 《学圃杂疏·花》:“曾于京师许千户家,见盆中一绿萼玉蝶梅,梅之极品,不知种在何处。”元 王逢《杂题》:“藻池岸匝水仙井,满面香飘玉蝶梅。”清 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康熙六巡江浙》:“次日,﹝康熙﹞幸虎丘,登万岁楼。时楼前有玉蝶梅一株盛开,芳香袭人。”
45、玉妃
指梅花。皮日休《行次野梅》:“茑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徘徊。”宋 汪元量《越州歌》:“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妃。”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粲粲江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
46、玉奴
本指美女,后成了梅花的喻称,谓其高洁如美女。吴文英《天香·腊梅》:“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淡薄,偷分寿阳纤巧。”王沂孙《花犯·苔梅》:“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月地雪阶漫一樽, 玉奴终不负东昏。” 周紫芝《浣溪沙》:“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东昏觑得玉奴羞。”
杨贵妃小名。”唐 郑嵎《津阳门》:“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自注:“玉奴乃太真小字。” 杨万里《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玉奴何必减花奴,省识春风作画图。”
又泛指美女。苏轼《四时词》:“起来呵手画双鸦,醉脸轻匀衬眼霞。真态香生谁画得?玉奴纤手嗅梅花。” 元 萨都剌《送友人之金陵》:“楼中子弟皆年少,玉奴行酒吹鸾笙。” 明 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次韵》:“呼酒谩拨清愁,玉奴频劝,两脸添春色。”
47、玉玲珑
梅花的别名。谓其高洁如玉。毛滂《玉楼春·定空寺赏梅》:“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元 刘炳忠《江边梅树》:“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48、玉梅
白梅花的美称。苏轼《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范成大《樱桃花》:“借暖冲寒不用媒,匀朱匀粉最先来。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49、玉面
梅花喻称。以其冰清玉洁,如美人之面。宋 魏杞《虞美人》:“冰肤玉面孤山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50、玉霄神
梅花别称。谓其高洁,似天仙一般。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清·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梅》:“释明本《梅花试》:‘朵中飞下玉霄神,仙韵娇姝一粉真。’”
51、状元花
梅花的别称。谓梅花为花中魁。宋 徐清叟《净明院和御制诗》:“冲冻细寻梅信息,枝头喜见状元花。”
52、南枝:借指梅花。苏轼《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赵次公曰:“南枝,梅也。”宋琬《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53、寄春君:梅的别称。龙辅《女红馀志·梅》:“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54、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冯贽《云仙杂记》:“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段成己《嗅梅》:“玉骨那愁瘴雾伤,好将经卷伴南荒。”纳兰性德《眼儿媚·咏梅》:“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55、玉鳞:
喻梅花瓣。李群玉《人日梅花病中》:“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张煌言《梅花和中峰大师韵》:“铁骨珊珊疑有韵,玉鳞寂寂回无尘。”朱鹤龄《丁未元旦》:“梅吐玉鳞明净榥,柳含金镂曳朱栏。”
❿ 又字的飞花令
又字的飞花令
1.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纳兰性德《虞美人》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草》
3.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李商隐《桂林路中作》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
5.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罗邺《夏晚望嵩亭有怀》
6.玄门玄理又玄玄,不死根元在汞铅。——吕岩《七言》
7.来春又拟携筇去,为忆轩辕海上行。——吕岩《七言》
8.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9.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10.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11.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罗邺《早发宜陵即事》
1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13.自嗟落魄无成事,明日春风又一年。——来鹄《鄂渚除夜书怀》
14.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韦庄《秦妇吟》
15.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16.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李建勋《早春寄怀》
17.迢迢江汉路,秋色又堪惊。——江为《旅怀》
18.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韦应物《送唐明府赴溧水》
19.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屈原《离骚》
20.扰弱新蒲叶又齐,春深花落塞前溪。——薛涛《赠远二首》
21.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李频《春日思归》
22.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王驾《夏雨》
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4.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子兰《千叶石榴花》
25.曾于锦水为蝉蜕,又向蓬莱别姓名。——吕岩《七言》
26.起凭栏干各垂泪,又驱羸马向东州。——许浑《东游留别李丛秀才》
27.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惠洪《题李愬画像》
29.又过梅岭上,岁岁此枝寒。——刘长卿《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
30.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
31.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32.一曲娇歌酒一觞,难醒难醉又难忘。——祝允明《一曲》
33.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常建《江上琴兴》
34.又随南雁度钱塘,不道并州是故乡。——丘民《送友人之杭》
35.曾共看花发,无端又落花。——周文《暮春》
36.芳草怀人频积梦,流年远别又惊心。——周玄《送曾译史归山中》
37.寒藤枯木暮山苍,同伴相呼归又忙。——周是修《牧童谣》
38.盍簪岂料有今夕,明日桃源又问津。——郑元祐《书画舫》
39.此会匆匆又分手,暮云衰草更凄凉。——郑琰《逢徐兴公话旧》
40.酒尽月将落,烛残风又来。——郑文康《与诸公酌酒》
41.羁怀凄切空垂泪,又听前溪起断猿。——赵迪《秋怀》
42.何事天南雁,春来又北飞。——张治道《闻雁》
43.西风吹浪不能平,又阻归舟一日程。——张元凯《阻风》
44.青绫被薄不成梦,又是一番花信风。——张昱《湖上漫兴》
45.烟雨声中酒梦残,蘼芜添绿又春阑。——张宇初《春寒》
46.朝辞桐柏水,时序又殊方。——张祥鸢《渡淮春晓》
47.二十四桥春又尽,江南词客正思归。——张羽《维阳春晚》
48.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寒山《诗三百三首》
49.布谷声中日又斜,石桥流水两三家。——张金《古塘即事》
50.一家去住两关情,行李萧然又出京。——曾棨《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