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北花卉
㈠ 花的资料,急!!!!!!!!!!!!!1
花的资料
http://www.lgfx.ct.e.cn/student/web/2000/20000215/huadeziliaozhuye.htm
http://..com/question/4691494.html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364_208635_3.htm
㈡ 关于玉簪花的古诗
1郑大惠(宋代)《玉簪花》
玉色瓷盆绿柄深,夜凉移向小窗阴。儿童莫讶心难展,未展心时玉似簪。
2李东阳(明代)《玉簪花》
昨夜花神出蕊宫,绿云袅袅不禁风。妆成试照池边影,只恐搔头落水中。
3董嗣杲(宋代)《玉簪花》
石砌秋新展绿衣,绿衣凉矗嫩琼飞。低抽叶面几丛矮,高丛花头二寸肥。
4李处权(宋代)《玉簪花》
秋露日以繁,秋气日以清。爱此堂下花,色好香满庭。藉之青玉叶,表以白玉英。
5李东阳(明代)《玉簪》
昨夜花神出蕊宫,绿云袅袅不禁风。妆成试照池边影,只恐搔头落水中。
㈢ 梅花的文学意象有哪些
享有“花之魁”之誉的梅花,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玉骨冰心,圣洁高雅,俏也不争春的品格;不畏严寒,坚韧顽强,争报人间春的精神。因此,梅花历来为许多诗人所咏叹,而梅花意象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同时,梅花的自然习性等亦增添了梅花的文化内涵。
一、梅花的贞士情操
(一) 脱俗高洁的形象
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二) 凌寒不屈的形象
明代李渔曾论赏梅:“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可见,雪与梅常常是不可分开的,卢梅坡的《雪梅》诗更是将两者的关系写得形象极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二、梅花的隐者风标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张可久《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
三、梅花的美人姿态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四、梅花传情
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五、花型寓意
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享,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 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六、花的地理习性与文化内涵
梅花传说在江西大庾岭上甚多,于是称此岭为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杨亿《少年游》:“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此处“翠岭”亦是指位于粤、赣交界处的梅岭,据传张九龄为相,令人开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称。于是,梅岭人远在异乡时若见到梅花便会勾起无限乡愁、乡思。朱松在《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中便是如此。
由于梅树原产地广泛,在西藏自治区、西南及长江中下游直至台湾省均有野生梅花。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征。在辛亥革命时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征了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团结。
㈣ 南安镇的花卉产业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仲冬时节,徜徉于大余县南安镇“瑞香世界”和遍布田畴沃野的花房花棚,盆盆金边瑞香绿意正浓,暗香浮动;株株虎舌红在阳光映照下,如虎舔珠;比利时杜鹃、富贵籽争奇斗妍、娇艳无比……人们常用“岭南有陈村,岭北数南安”来称赞南安镇的花卉产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壮大,昔日的小花朵已成为产值超粮食的一大支柱产业。据统计,该镇花卉面积已达1.5万亩,花农1680户,年产值超亿元。花卉已成为南安镇的漂亮“名片”。 南安镇的花卉产业从一粒小小的“种子”迅速成长为大产业,既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更得益野拦于该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从而使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得以壮大和提升。
大余县南安镇位于大庾岭腹地,有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独特小气候,是种植金边瑞香等名贵花卉的黄金地域。其金边瑞香的栽培历史可上溯到一千多年前,素有“世界园艺三宝”之一的美誉。但直至上世纪后期,南安镇花卉种植还是零零星星不成气候。它真正起步是在1994年,意识到金边瑞香广阔的市场前景,南安镇将其列为推动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驾“马车”之一,精心培育,倾心扶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建立、扩大花卉生产基地,并在土地使用、基地“三通”问题上特事特办;实施积极的资金政策,吸纳社会资本或民间资本,采取股份制和合作制等形式,促使产业成优成势;选择具有花卉生产实践技术经验的花农和从事花卉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科技服务队伍,长期对项目实行生产、销售和技术信息的培训、传播服务;并成立了金边瑞香公司,以“公司+农户”、“协会+农户”、“能人+农户”等方式,走产供销一体化、科工贸一体化发展道路。
通过政府引导,南安镇形成以花卉公司为龙头,以各家各户为联合批发网点,以长驻广州、北京、上海的联络站为销售窗口的强大的辐射与聚集效应,辐射20余个省市,并使金边瑞香、虎舌红出口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 依托载体,才能做强主导产业。南安镇的花卉产业就是靠“瑞香世界”这个花卉策源地辐射带动起来的。
大余县两个头衔:“中国瑞香之乡”、“中国花木之乡”。这两个头衔都与南安镇的两个基地关系密切:一个是11996年开始筹建的占地300亩举斗的金边瑞香花卉基地,而另一个则是2003年在老基地基础上启动的总规划面积达3260亩的中国“瑞香世界”。一老一新,一小一大,折射出产业的扩张之路。
为策应全国花卉业尤其是广东花卉市场的发展,使花乡上档次、产业上规模、产品创品牌,南安镇在紧挨323国道的新安村梨花园推山平土,建成了一个集精品花卉生产、园林绿化、旅游观光、花卉苗木交易市场于一体的花卉“大观园”。同时,借鉴广东陈村、福建漳州等花卉市场的规划格局,分设四大区,每区占地480亩,约158个小园,在大道两侧建市场,颂答胡分块划区,分户经营。该基地采取高标准、高品位、高效益和新型营养土配方与无土栽培技术,集纳了200万株品种纯、无病毒、观赏价值高的花卉品种和1200余户花农。一个全省最大的花卉营销窗口轮廓初显。
基地带动产业兴,以“瑞香世界”为辐射源,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并以示范为先导,释疑点、送信息、包技术、树样板,以拳头产品——金边瑞香为主题的特色产业迅速向周边乡镇、村组蔓延,造就了百多家十万元户、几十万元户、百万元户。仿佛一夜之间神奇的七色花降临庾岭大地,从去年至今,全镇新增花卉面积2000余亩,产值增加6000万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年均增收170元,初步形成“百个品种、千亩基地、亿元产值”的格局。 整个花卉产业要发展,仅靠“一枝独秀”是远远不够的。南安花卉顺应瞬息万变的大市场,通过优化结构、招商引资和科技活血来组建“百花齐放”的联合舰队,产业链的延伸使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花卉业是公认的“三高”农业,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1999年至2001年,由于花卉品种单一(以金边瑞香为主要品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原先卖上百上千元的金边瑞香一度跌到10元一盆。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长留。近两年来,该镇通过对野生植物虎舌红的成功繁殖培育,使其成为继金边瑞香的又一后继产业,并借着昆明世博会金奖的东风,形成60万株的种植规模。除了金边瑞香、虎舌红、富贵籽三个“当家花旦”外,比利时杜鹃、郁金香、茶花、牡丹、绿萝、盆景等也纷纷在南安抢滩登陆,落地生根……该镇还以花为媒通过招商引资壮大花卉业,引进台湾锦都苑、台湾宏基公司、福建昌泰园艺等48家客商投资花卉种植,以商促产业化迅速推进。
南安花卉产业在前几年规模一直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仅限于观赏。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延伸花卉产业链,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几乎与花卉深度开发同步,南安镇舞动科技这只“金手指”,在降低成本、提高花卉品质、扩大种植规模上为工业化生产作准备。该镇花农首创的全天候喷雾法,一下子将瑞香的扦插时间缩短了25天。真正的革命是由盆栽改为地栽,由庭园栽培变成露天栽培,成本因此由每亩2至3万元下降到5000元。眼下,该镇又建起花卉组培室,培育推广脱毒金边瑞香克隆苗,从根本上解决了金边瑞香产区毒病危害的生产难题。
在南安镇,记者看到了一张令人怦然心动的“昔日商贸丝绸路,花卉产业带”的规划蓝图:沿着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将始于“瑞香世界”的花卉大道延伸到梅岭脚下,分3年时间投资8000万元建设长16公里的花卉长廊,建设万亩花卉产业带,同时在梅山梅花带中广植全国各地梅树品种,将梅岭建成全国梅树品种最齐全的旅游观光基地。古代与现代在这里交融,瑞香与梅花在这里辉映,南安人的幸福日子也像这美丽的花儿绽蕾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