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好汉
『壹』 水浒传中哪位好汉在莲花山
我认为,《水浒传》中,命运最惨的还是水浒世界第一高手——卢俊义卢大员外。
卢俊义身为北京大名府第一富豪,仪表堂堂,又有一身好武艺,有“河北三绝”之称,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老婆贾氏却红杏出墙,和管家李固一起给他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作为丈夫,作为一家之主,可谓失败之极!这是他第一桩悲惨之事。
卢俊义识人知人方面也很差劲。先被梁山军师吴用一通并不高明的说辞忽悠傻了,把自己送到了梁山门上。好不容易从梁山脱身下来,遇到燕青,又不听燕青的苦劝,非要回家,结果又把自己送进了牢狱,吃尽了苦头!看到这部分,真为卢俊义的智商欠费而感到悲哀。卢俊义也太缺乏知人之明了。
在牢狱里吃尽苦头后,终于被梁山好汉救了出来。上梁山后活捉了史文恭,宋江又三番五次要让位于他,让他惶恐不已,平添了许多烦恼。好不容易装虫搞定这件事,坐上了梁山第二把交椅,还是得事事小心,活得很憋屈。天下的二把手都不好当啊!
好不容易受了招安,然后又为朝廷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在这期间倒杀敌甚多,建功无数。这段时间也许是卢俊义活得比较畅快的时期,但征方腊期间也是步步惊心,也为梁山兄弟惨重的死伤而伤感。
好不容易征方腊结束,又不听燕青的忠言相劝,非要回到朝廷受什么封赏。结果看似还不错,他被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这一来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可谓光宗耀祖`威风凛凛。可惜他还没威风多久,就引起省院诸奸臣的嫉恨。建议皇帝招他来京师问话,然后一杯水银美酒下肚,回去船上就像诗仙李白一样坠水而亡。他的荣华富贵之梦,就此化为镜花水月,不亦悲夫!
『贰』 一个好汉三个帮是主要矛盾
A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要抓主要矛盾;
B符合题意,“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强调要抓主要矛盾的同时,要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也不在于强调看问题首先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D说法错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因此不能说两者“同样重要”.
故本题选B.
『叁』 描写“荷花”的句子有哪些
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毛泽东》
荷花伤 ,风吹面庞荷花香, 酒客怅惘思断肠。 不知何处琵琶声, 一曲点破静荷塘。
世人皆赞荷花的清洁,我倒更喜欢荷花的佛性,温和如慈母。
微风翻卷这荷叶,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几只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只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草房子》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
传说三月扬州,有人千金散尽,为楼上佳人一笑。 传说七月风雨,有人在荷花池边出口成章,艳了那菱蕖千朵。 传说十月寒松萧索,有人月下吹箫,一夜霜落。——《青花痣》
【蝶恋花-秋怨】
风起霜落红叶遍。金菊开时,相约重阳见。 苇枯草黄荷花残。湖塘胧雾水含烟。 荒野无人尘梦断。雁再来时,情已清消半。 春花秋月人影转。谁吹笙箫怅秋怨。
粉荷花红荷花粉红荷花画粉红,花和尚假和尚花甲和尚涂花甲。
但因懒得争辩,我便去偷了一句宋人周美成的词来用,“一一风荷举”,其实说得顺一点是“风荷一一举”,翻成白话就是“在风中,荷花一朵一朵挺立,且擎举其华美”。我因自己名字中有个“风”字,对风中的荷花叶格外觉其十里清馨。世间万物,或如荷花,或如橘柚之花,皆各有其芳香郁烈,而我是那多事的风,把众香气来作四下播扬。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仰望明月为何故
荷花池中明月影
思念明月白荷花
明月荷花知我心
薄荷花在古地球时代被认为是重逢的先兆,花语是‘愿与你再次相见’
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
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
兰花荷花次第开,花开花落花又来。爱花赏花花间坐,写花画花笑庸才。
莺鸣杨柳外,曲苑风来荷花展 。月凝听泉台, 断桥雪隐梅香探。——《依山观澜》
『肆』 关于莲花的爱情典故
关于三生石的典故
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 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宋朝的大诗人、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僧圆泽传》,这个故事发生于唐朝 ,距离苏东坡的年代并不远,而且人事时地物都记载得很详尽,相信是个真实的故事。
原文是文言文,采故事体,文章也浅白,所以并不难懂,我把原文附在下面,加上我自己的分段标点:
僧 圆 泽 传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沂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一 个 浪 漫 的 传 说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历经两朝而不改变,读来令人动容。
它的大意是说,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地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个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了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了三年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没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
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
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
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住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
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
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道他往哪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真 有 三 生 石 吗?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来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玩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时会说:“真是前世的冤家!”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吼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所以,“三生石”应该是有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的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这种对轮回的譬喻,真是优美极了。
嘴 里 芹 菜 的 香 味
谈过轮回,我再说一个故事,这是和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黄山谷的亲身经历。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这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象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女儿死去多久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山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
站 在 自 己 的 三 生 石 上
黄山谷体会了转世的道理,晚年参禅吃素,曾写过一首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苏轼和黄山谷的故事说完了,很玄是吗?
也不是那么玄的,有时候我们走在一条巷子里,突然看见有一家特别的熟悉;有时候我们遇见一个陌生人,却有说不出的亲切;有时候做了一个遥远的梦,梦境清晰如见;有时候一首诗、一个古人,感觉上竟像相识很久的知己;甚至有时候偏爱一种颜色、一种花香、一种声音,却完全说不出理由……
人生,不就是这样偶然的吗?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旧精魂罢了。
撰文:台湾 林清玄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五日
缘订三生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这块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的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就是从三生石畔的前生开始的——“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玩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伍』 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是什么意思,急需答案
团结起来才有力量,没有谁能独打天下,生活中需要相互帮助,团队的力量大于单打独斗。
『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以上名言共同体现了什么道理?
答;人和绿叶扶持一个好汉三个帮体现了说明了个体同集体的关系,体现了我们自身的努力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努力,拥有共同的目标才能展现良好集体风貌
对于中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在群体里生存?
答;1.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2.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3.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望采纳,可爱的好学生
『柒』 《儒林外史》中有哪些好汉他们又有哪些品质
王冕 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
周进 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
范进
王惠
汤奉
张静斋
严致和
匡超人,
王玉辉
季遐年
王太
荆元
『捌』 河北出过哪些英雄好汉
1、尧据传说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尧出生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 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后人称其为唐尧,帝尧曾在今邢台大麓禅让位于舜。 政治
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商代孤竹国,含今迁安市、滦县、卢龙以北)人。
3、叔齐伯夷之弟,与其兄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4、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市),春秋战国时代名医。
5、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公孙龙,字子秉,赵国人。
6、燕王哙(?─前314年)战国时期燕国政治家、第三十八任国君。公元前321年继位。前316年把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
7、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战国时期燕国政治家、军事家。在东北设辽西、辽东等5个郡,奠定了秦代东北疆域。
8、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9、赵奢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10、蔺相如战国名相,河北曲阳县人,英勇大义,智慧宏达,千古佳谈。
11、廉颇战国四大名将,慷慨重义,以勇气闻于诸侯。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12、乐毅赵国人,战国名将,领五国之兵连下齐国七十二城。
13、李牧赵国柏人(今河北隆尧)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其功绩自不必说。
14、毛遂赵国贤士,毛遂自荐,出使不辱使命,为官造福于民。
15、赵姬秦始皇生母,今河北邯郸人。
16、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人(今河北省正定县以南)。南越国创建者。
17、毛亨西汉学者,河北河间人,“毛诗学”的开创者。
18、毛苌西汉诗学“毛诗学”的传授者,河北邯郸人,《诗经》,就是毛苌注释的“毛诗”。
19、韩婴西汉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注:诗经传承有齐鲁燕赵四家,后惟赵毛苌一家流传至今)。
20、董仲舒汉初大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功罪千秋评说。
21、李延年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 代表作《佳人曲》。
22、李夫人汉武帝妃子,李延年之妹,死后被追封为孝武皇后,有“倾国倾城”之貌,其兄曾赞其“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3、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正定人,一生经历七朝,享年84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24、刘琨河北无极东北人。西晋诗人。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著名。闻鸡起舞的另一主角。
25、高欢(496-547),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鲜卑化的汉人,北齐王朝的奠基人。
26、祖冲之今河北涞水县, 是中国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27、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28、孙伏伽隋河北清河(今邢台清河)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29、李春河北邢台临城人,隋代造桥匠师,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学家,赵州桥的设计者。
30、窦建德河北故城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李家统一中国的最大挑战者,当时是鹿死谁手未可知。
31、刘黑闼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人,隋末河北义军首领。
32、贾岛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诗人。
33、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34、冯道(882~954)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
35、郭威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出身平民,是一位历史上公认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
36、怀丙(生卒年月不详),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学家。精于建筑工程技术。
37、李百药,史学家,诗人,《二十五史》之《北齐书》作者,河北安平人。
38、慧能,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六祖法宝坛经》主人公,河北涿州人。
39、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正定人。
40、苏大年河北正定人。元代翰林编修,人称苏学士。最擅长画竹石等,能诗文。
41、马致远沧州市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42、梁梦龙(1527~1602年),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
43、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
44、纪晓岚河北沧州人,清名臣,《四库全书》主编。
45、王锡衮 红顶商人,保定腰山王氏庄园创始人。历史上有“北有王锡衮,南有胡雪岩”一说。
46、曹雪芹祖籍河北丰润,伟大的文学家。
47、刘春霖直隶肃宁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48、冯国璋北洋三杰之豹,河北河间人,著名笑星冯巩的曾爷爷。
49、张作霖东北王,辽宁海城人,祖籍河北。
50、韩荫亭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一代英豪,传奇名将。
51、苗圩,河北昌黎人,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党组书记。
52、张中行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
53、冯至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54、孙犁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55、郭小川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
56、王蒙河北沧州人,前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红学家。
57、铁凝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58、王宝强河北邢台人,青年演员,以其草根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59、尚小云,邢台南宫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玖』 与"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哲理相一致的句子是
答:选B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解释:比喻人才能出众也须大家的支持。
A.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几个普通人的才智综合起来也可以得出正确的方案,这和有一个很聪明的人能得出正确的方案一样。
B.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毕竟有限,必须有人帮助他才能取得成功。 仅凭个人单枪匹马“闯天下”,并不能称为好汉,只有善于获取别人的帮助而能有所作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
C.三人行,必有我师:比喻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我们应该去多向别人学习,而不是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D.有意栽花花不 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用道家的话说就是指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