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课文讲评
① 荷花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文《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文通过对荷花各种姿态的描绘,赞美荷花的婀娜多姿与生机活力,抒发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荷花》的主要内容
《荷花》一文记叙了作者到公园观察荷花一事,作者看到满池荷花是的景象,从观赏荷花而渐渐入迷,从刚才的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变为整个荷花池中众多荷花的一员,变身为荷花的作者也乐在其中了。在陶醉中,作者“过了好一会儿”,才记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原文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② 第三课荷花的详解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文章语言美、景美、境美、情美,景与情浑然一体,让人感觉美不胜收。读着,读着,不禁会陶醉其间。我组主要是对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教学构想进行探讨。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本课第一课时的一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字、词的意思。2、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及课文内容,知道课文重点描写的是白荷花。3、通过欣赏荷花图片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表情朗读体会荷花的美。
我的教学方法是采用的随文识字和图文对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字词。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先让学生找出具体写荷花三种不同姿势的三句话。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荷花之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是比较难理解的。在第一课时时,我是问了学生这句话把什么看作什么,画家是谁呢?是人吗?还有一个教学难点是在作者看荷花时的想象的句子。我是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
③ 荷花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什么道理
你好!
《荷花》这篇文章记叙了我们一家星期天去公园观赏荷花回并谈论荷花好处的事,荷花虽然生长答在污泥里,可是开出的花是那样清爽干净,它不怕污泥,而在污泥中勇敢地生长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就要像荷花那样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多么复杂的环境中都要坚持正义,保持高尚的品格,不要做那种随波逐流的人。
祝你生活愉快!
④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了作者去夏日公园,你看荷花。情景优美。感觉自己一样也变成了荷花。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知情。
⑤ 读了荷花课文我有什么感受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夏日公园的一池荷花以及“我”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情形。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
⑥ 三年级下册荷花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荷花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夏日公园的一池荷花以及“我”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情形.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
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
拓展资料:
《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⑦ 荷花这篇课文写的好不好
写的来好,《荷花》这篇自课文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本文作者叶圣陶。
⑧ 小学课文《荷花》赏析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即是心灵。叶圣陶老先生在《荷花》一文中正是用美的心灵开启这一趟寻美之旅的。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这美便是从沁人心脾的花香起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未见其花,先闻其香。美人有美态,好花有异香。请您闭起眼来轻轻皱起鼻冀,这一股随风而来的香味是不是已经让您陶醉了?仅是这香味就如此清新,娇美的荷花是不是更让人浮想联翩? 香味吸引我到荷花池边,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荷花,而是碧色连天的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阳光下,圆盘一样的荷叶,闪着光泽,绿得生机勃勃。它们在水面上铺展开,“挨挨挤挤”的。一阵风过,随波起伏。若这一池的白荷少了绿叶的映衬,美得也太孤单了些吧。可这花呢?哪去了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花调皮如此、可爱如此,宛若邻家小妹,单纯得让人怜爱。瞧它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真应了后面的这一句“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嫩黄的花蕊。只是这柔和的色调搭配在一起,不知消掉了多少暑夏的炎热。不只如此,空中飞舞的蝴蝶、嬉戏的蜻蜓、飘动的云朵,这些都映在如镜的水面上。一阵风过,花朵轻轻点头,荷叶随波浮动,这真是一幅“活的画”。是谁点染了灵动的色彩?是谁赋予它生机的想象呢?是大自然,是造物主,是万世之灵呀! 此时,你怎能不被吸引,不被陶醉呢?于是,“我”也化做了一朵白荷,是众多白荷中最美的那一朵。在微风中,我“翩翩起舞”,仿佛正是那曲妩媚的《踏歌》呀,摇曳生姿,妩媚动人。“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水中的我,素衣淡雅,我不禁吟到:“绿盘盈珠随水滨,菡萏素裙舞翩翩。谁道天色好光景?水镜照得美人颜。”蜻蜓立在我的身旁,向我诉说着他的快乐,小鱼徘徊在我的身旁,告诉我昨夜的好梦。 这是一场好梦,梦醒了,美好仍留在梦中,留在心里,令人回味
⑨ 三年级学生作文指导 怎样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作文
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作文
我们常说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个基本能力中,写作是最难的。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转折期,刚刚开始学写作,更是难上加难。教师要讲究方法,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我认为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总结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的: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
玩是孩子的天性。第一堂作文课,我采用游戏作文的教学方式。我让学生玩《贴鼻子》游戏,当学生听说要玩游戏,个个兴趣十足,而且精神抖擞,连平时最安静的学生也会兴奋起来,跃跃欲试。玩过游戏后,我让学生说说刚才的游戏过程,可以说玩的同学的动作、语言、神态,也可以说其他没有玩的同学的表现,还可以用上哪些好词好句等,说后让学生当场写一写。写完读后,交流评价,修改抄正。这就消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不再畏惧作文,并享受了作文过程的乐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仔细的观察事物,就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平时应教会学生观察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要做到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记。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植物,可以在学《荷花》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荷花的课件,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是怎么去写的,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植物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里熟悉的、喜爱的植物,如仙人掌、茉莉花、菊花等,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和了解植物的外形、颜色、作用等等。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写起作文也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鼓励学生学会积累语言和生活素材
一定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三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督促和鼓励,才能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和生活素材,使他们的文章有内容,也比较生动。
平时,我让学生准备一本硬皮“采蜜”本,每周布置学生摘抄好词好句,要求他们理解意思,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还得定期检查。除了课内的,还要多看课外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书籍,有一定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写作的语言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就易于表达,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其次,我让学生再准备一本日记本,每周至少写一篇日记。教师平时可以建议家长,有时间要多带孩子出去玩,多让孩子体验生活,拓宽孩子的视野,挖掘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写,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平时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学做一件事(如:学游泳、学骑车、学溜冰等);或者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如炒菜、洗碗等);观察家中的小动物;春天或秋天到了或是在周末,鼓励家长带孩子去山上、公园、果园,游乐场,看看,玩玩。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记本中写下自己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这样在写作时,学生会觉得有内容写,写的文章也比较具体、真实、感人。
四、教师要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我认为写作文教会学生方法很重要。教师要讲究方法,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我认为在三年级可分阶段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三年级第一学期可着重进行句段训练。首先可先进行造句训练,布置一个句子,留心生活造句,用加一加方法,让句子长大。接着再进行段的训练。每周作文课都确定一个训练项目。可进行如下训练:
(1)学会整理句子成段。 (2)学写一个场景。
(3)学写一个人物形象。 (4)学写一段状物文。
(5)学写一组对话。(6)学写一段描写心理活动的话。
(7)学会开头和结尾的技巧。(8)用总起分述的方法。
(9)学会补充段落。 (10)学写看图写话。
2、三年级第二学期可尝试连段成篇训练。首先让学生读懂题目意思、了解取材范围。接着教会学生制定结构。就是用写作提纲的形式表达出来,要简单、实用。一是定题目,二是定写作过程,一般分为三段,开头、中间、结尾,让学生有篇的概念。三年级孩子刚开始学写提纲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老师把提纲先写出来,让学生按一定格式去写。详略可以根据写作的要求制定。之后让学生练习写提纲。
3、鼓励学生表达。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心里有话,但不知该如何落笔写,老师要鼓励学生一边写一边心里默读要写的话。借助于“读”的语感推动作文,也可使语句更为顺畅完整,上下文的过渡也会比较自然,同时也会使学生在“读”中随时察觉修改。
五、模仿课文中的文章段落,经常练笔
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写作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特别是某些段落,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段落,这也是我们课上所说的练笔。这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赵州桥》,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家乡的熟悉的建筑物,提倡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平时大作文教师自己改,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小作文的评改,大部分采用学生互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堂上写完之后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分小组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多写些鼓励性的评语。这样,更有针对性,小组长责任心强,非常认真。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对于写不好的学生还要求二次作文,老师还要认真批阅。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也是最难的一个部分。平时作文教学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教给学生方法,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真实的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具体、感情真实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