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兰花恩怨

兰花恩怨

发布时间: 2022-06-09 09:08:29

『壹』 新手养兰花,如何解决兰花通风与湿度的矛盾关系

通风比湿度重要,通风是必需,湿度可以通过叶面盆面喷水解决。

『贰』 兰花情全假红门手非真意思

意思是兰花的情意全部都是假的。

兰花无情的意思是兰花没有任何的感情。所以生命需要升华出安静超脱的精神。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当若干年后我们知道自己所喜欢的人人好好的生活,我们就会更加心满意足。我不是因为你而来到这个世界,却是因为你而更加眷恋这个世界。

如果能和你在一起,我会默默的走开,却仍然不会失掉对这个世界的爱和感激,感激上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上帝所创造的一首诗。生命给了我们无尽的悲哀,也给了我们永远的答案。于是,安然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

内容简介

自古以来,便有三教九流之分,于是便渐渐延伸出了无数的行当。但还有一些不入天下百行的门道,却也存在于三教九流之中。其中最具传奇色彩最有代表性并且组织庞大的八门行当,被人称为江湖外八行。它们分别是千门,盗门,索命门,兰花门,神调门,蛊门,红手绢,机关门。

本书所写的就是以千门主将高阳为主线展开的这江湖外八门与沈万三后人之间的恩怨纠葛以及这九股势力之间围绕永乐大典展开的明争暗斗,然而到最后却发现这里面竟然蕴藏着一个巨大的骗局。

『叁』 兰花先生究竟是谁有没有确切一点的证据考究!求终结版!

林还玉

无论是看过影视剧的人,还是看过原著的都知道,破案是楚留香系列的特色,而古龙在最后一部里让我们读者人人都做了一把楚留香!这也许不单单只是为了给结尾留下悬念,更或许是古龙为了报答众多喜爱楚留香系列读者们的特殊方式吧。

在正文开始前,我想引用一部蔡智恒的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来做扩展阅读。在这个故事里,美貌可爱的女主角 轻舞飞扬 患有一种让人闻之色变,深恶痛绝的恶疾,患有这种恶疾的人,不能在太阳底下被阳光直接照射太久。身上会出现一种形如蝴蝶状的瘢,红如鲜血,甚至比血还红,就仿佛一种来自地狱的颜色。兰花的品种繁多,然而最常见的还是蝴蝶兰。《午夜兰花》里有一段非常特殊的话。
午夜兰花。
兰花怎么有红的?
——兰花有许许多多的颜色,许许多多的形态,甚至有的黑如墨绿如翡翠,可是这种红色的兰花,红如鲜血的兰花,甚至比血还红。
甚至红得像地狱中的火焰一样。
——这种兰花怎么会在人间出现?怎么会在一个人的脸上出现?

兰花先生是谁?这问题一直以来让古迷们困惑不解!迄今为止,答案层出不穷,却无一有强而有力的证据佐证。
有人说兰花先生是楚留香自己。荒唐!照此说来,是楚留香自导自演,挑战所有人的IQ,把天下英雄豪杰都当成白痴,轻而易举的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你觉得古龙会一反常态,把辛辛苦苦塑造出来的楚留香,在最后一部里完全颠覆之前的形象,重新塑造成一个最大的反面角色吗?那么正面主角在哪呢?楚留香为了引出兰花先生而故意被擒,难道是故作悬疑,自己捉住自己,自己把引自己出来?最后笑嘻嘻的告诉所有人:“咱老楚,逗你们玩儿呐......”?
有人说兰花先生是无花和尚。天呐,拜托说这话的人动动脑子好不好?兰花先生毋庸置疑是女的。真不知道无花和尚是什么时候做的变性!而且反复让一个人死了又活,活了又死,死了再活......最卑劣的作家也没你那么蠢!况且无花和尚能称之为,一个多么聪明、多么温柔、多么美丽,多么可敬,多么可爱的人吗?
还有人说兰花先生是苏蓉蓉,有《那一剑的风情》为证。这是我觉得最大的笑话,一部甚至和《离别钩》都驴唇不对马嘴、前车不对后辙的代笔续集上所写的,你居然也能信以为真,引之为证据,简直是人才!让丁情好好看一遍《离别钩》再说吧。文中出现的那个后人老者,明显知道兰花先生是谁,请看他和少年说过的这样一话:“我们甚至可以去想像,他(楚留香)正乘着他那艘轻捷舒适快速而华美的帆船在邀游湖海,正在享受着甜儿的蜜意,蓉蓉的柔情,红袖的添香......”如果苏蓉蓉是兰花先生,那么这段话里的蓉蓉就应该是李蓉蓉,张蓉蓉或者其他什么蓉蓉,反正不会是苏蓉蓉了......可惜我翻遍整个楚留香系列都没找到过另外一个蓉蓉......能证明兰花先生不是苏蓉蓉的例子不胜枚举,仔细的朋友一定也发现了,所以这里就不再多做赘述了!

让我们来看看兰花先生其人以及他逼出楚留香的目的。
在昆仑大山某一个最隐秘的山坳里,隐藏着一座规格宏伟,构造精确的大屋,里面陈设着各式各样你所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奇巧珍玩、名物异宝。在那个已接近神话般奢侈华美与精致的巨大石屋里却有着一间非常特殊,极其简陋的房间,纯白色的墙,纯白色的屋顶,窄门,小窗,一桌,一椅,一床,一个白棉布的枕头,一张白棉布的棉被......这个特殊的,甚至连仆人都不如的房间,不禁让我想起了现在的医院或者康复院的房间,太像了。对于那些耀眼的财富,只有真正拥有和见惯了或者说已经到了生命晚期的人才会漠视和忽略这些足以让世人为之疯狂的庞大财富,死人是带不走一分钱的。那么兰花先生到底是真正拥有和见惯了财富,还是一个已经到了生命晚期的人呢?或者说即是真正拥有和见惯了财富又是已经到了生命晚期的人呢?
一个穿着件带着三角形头罩的白棉布长袍,看来就像波斯苦行僧一样的人,他的手也像是他身体的其他部分一样,也掩藏在他那件宽大的灰袍里,甚至在他拍手的时候,也只能看见他的手在动,听见他拍手的声音。他常常都会让你站在他对面看着他,他没有蒙面,也没有戴手套,可是在一种很奇怪的光线和阴影的变动间,你甚至连他身上的一寸皮肤都看不见。兰花先生为什么要如此吝啬自己的每一寸皮肤?难道真的只是单纯的为了更彻底的隐藏身份?如果真的只是为了更彻底的隐藏身份,则明显做的太过了,谁又能仅凭一双手,或者一寸皮肤就能辨认出对方是谁呢?既然这样,那么就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兰花先生是为了遮掩因为某种疾病而导致的身上出现的大量明显的瘢痕?如果是为了遮掩因为某种疾病而导致的身上出现的特殊记号,如此严密的裹住自己,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叫《午夜兰花》?兰花先生为什么基本都是在午夜出现?仅仅是为了显示他的神秘?还是她患有种不能被阳光照射的疾病?
兰花先生唯一一次露出真面目是在昆仑山那个阴森的石屋里,在郎格丝面前。郎格丝真的看见了,她确信自己全身上下每一个组织都是绝对健全的,从未有过差错。可是她却看见了一朵鲜红的兰花,好红好红,忽然像血花在苦行僧那张惨白的脸上绽发。一个苦行僧的脸为什么会如此美?美如花。是不是因为这朵忽然在他脸上绽放的兰花?一张如此苍白的脸上,忽然洒满鲜红,就像一片苍白的雪地上,忽然迸出火焰。郎格丝陷入一股莫名的疑惧之中。我们不难想象,如果你处在这间阴森的石屋里,突然见到这样一张美如花,却又如此诡异的脸,你也会充满怀疑、恐惧甚至悲哀!这种兰花怎么会在人间出现?怎么会在一个人的脸上出现?地狱是死亡的象征,古龙又怎么会用地狱中的火焰来形容它?莫非这是一种绝症?那么它又是一种什么病?起初我也怎么都想不明白,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兰花先生的目的我们不需要讲太多,通过原著最后老者和少年的对话就能知道: 这位“兰花先生”居然并非先生,她了解楚留香那种喜爱冒险的天性,早知他一定会使出这最后一着险棋,早知他必定会出现在她面前的。她将这次行动命名为“飞蛾行动”,是因为她早已算准楚留香会像飞蛾一样投入她美丽的火焰中。香帅自以为在最后一步棋中施用了一点诡计,才能找出这位“兰花先生”的真相,又怎么知道这不是她意料中的事?她主要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到最后把香帅逼到她面前去,躲不掉她。当郎格丝问她为什么要杀楚留香时,她的眼睛里忽然出现了说不出的怨毒和仇恨,只有因爱生恨的女人才会有这种眼神,爱与恨本就一线之隔,她恨他的“无情”,恨他的以“死”相避,虽然这结果是她造成的,可是女人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不讲道理的。古龙就说过,谁若想跟女人讲道理,那么他的头一定会比平常大上几倍!
我们终于知道:原来兰花先生原来是一个身患绝症,又貌美如花和香帅有着特殊亲密关系的女人!

楚留香之死,那是另外个故事了,原著里并没有详细表述,仅仅提起涉及到的人物,柳上堤、关东怒、柳如是、慕容青城、林还玉......
但我们都知道楚香帅之死,是被当年慕容世家的家长‘青城公子’设计陷害的。慕容青城利用他绝色无双的表妹林还玉,将楚香帅诱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黑暗苦难屈辱悲惨深渊,使得这位从来未败的传奇人物,除了死之外,别无选择之途。是什么深渊?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这一连串的形容词上(万劫不复、黑暗、苦难、屈辱、悲惨深渊),我们明确可以知道,这必定是香帅精神上难以承受的灾难,而并非肉体上所遭受的痛苦!楚留香为了不伤害到心爱的人,只有牺牲自己选择“死”来保护与他相爱的林还玉。
既然慕容和香帅有这么样一段恩怨,那香帅为什么要救这一代的慕容?关于这点呢,还是比较香艳的(嘿嘿......),因为曾经有一夜,在月圆前后,在远山中一个小木屋里,楚留香和林还玉在百般疯狂与缠绵以后,她要他照顾和保护她的弟弟,楚留香自然答应了她。而这一代的慕容正是林还玉的孪生弟弟,有了这句话,楚留香如果还活着,怎么会让他死在别人手里?注意,这里有个很关键的时间提示,“在月圆前后”!这与兰花先生每次只在月圆出现难道仅仅是个巧合吗?我们更不禁怀疑,兰花先生怎么会知道香帅在如此特殊情况下的诺言?并且在“飞蛾行动”中利用她的弟弟做诱饵?甚至生怕只一个慕容分量不够,更是把苏苏和蓝袖也拐进来?莫非当时兰花先生就躲在床底下偷听?(哈哈......)
我们知道这一代慕容是经过万般考虑,精挑细选出来的,他的生命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而是整个慕容世家的!既然这样一个绝艳惊才、举世无双的慕容,又怎会如此不负责的以性命为赌注,甘心情愿的成为兰花先生的工具,顺从、信任的听从兰花先生的安排,成为“飞蛾行动”的主角呢?如不是他极度信任和亲近的人,又有什么能让他不惜甘为工具,以命相博?很明显只有他唯一的亲人——“死去”的姐姐林还玉,既然楚留香能假死,为什么林还玉不能假死?可能有人会说我的观点太牵强,林还玉为什么也要假死,有什么理由?这个就是咱们下一个需要来研究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林还玉其人。
从有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林还玉极美,是江南慕容世家的表亲。能够让楚留香迷恋倾倒的女人,无疑是位倾国倾城的人间绝色,这一点无论谁都可以想得到。只是她自小就有恶疾缠身,而且就像是条恶蛇一样,非但可以缠死自己,而且可以缠死每一个爱上她的人。在兰花先生的资料里明确记载她患有绝症,寄养江南慕容府。柳明秋对她的评价是:一个美似天仙,其实却如同魔鬼一样的女人。她为了报慕容家的恩,去做了一件她本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将楚留香诱入到一个,除了死之外,别无选择的,万劫不复黑暗苦难屈辱悲惨的深渊。
可是在“诱杀”楚留香以后不久,为什么她也“死”了呢?很简单,连楚留香的仇敌都把林还玉看成一个蛇蝎般的女人,更别说楚留香的朋友了,她就算不死,也已经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了。她是怎么死的?谁看到了?没人知道。我们不禁怀疑,她在活着时就没见过陌生人,死后的尸体就更别说谁能看到了!她的“死讯”必定只是慕容府的人公布出来的,那么这个“死”是否真实就非常值得怀疑!据说楚留香与林还玉不但相爱,而且还互相了解,所以她临死前说:“如果他还活着,一定会原谅我的,不管我对他做过什么事,他都会原谅我的,因为他一定知道我对他的感情。”凭林还玉对他的了解,她根本不相信楚留香已经被自己害死了!所以在动机上,林还玉有很大的嫌疑要逼楚留香现身,以慰籍自己的思念,减轻良心上所受的折磨和世人对她的漫骂。从她可以“诱杀”楚留香的事情上,我们也相信她完全有能力组织策划一起“飞蛾行动”。
据说兰花先生是一个和香帅有极亲密,极不寻常关系的人。又是一个多么聪明、多么温柔、多么美丽的人、多么可敬、多么可爱的人!在江湖人心目中,这个人几乎已成为美的化身。看到这些,你们总能看出来有谁最接近这些条件了吧!综合以上看来,兰花先生和林还玉之间,仿佛已经可以划上等号了。可是仅凭这些就说林还玉是兰花先生,好像还是感觉证据还不够充分,缺少点什么!当然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兰花先生的财力来源以及频繁出现的关于波斯国的人或者事!
我们知道,兰花先生要找到波斯在中土的宝藏并且利用这笔财富,来完成“飞蛾行动”逼出楚留香,除掉那个蜘蛛和割头小鬼,这与波斯大君派郎格丝到中土来要完成的几个任务完全相同——寻找波斯王室埋藏在中土的宝藏,取回乌金丝,杀割头小鬼,找楚留香。难道一切又只是巧合?波斯在中土有个很神秘很重要的关系人。他在中土已有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江湖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找遍全书能满足这两样条件的,只有江南慕容府。为什么慕容会和波斯有关系?我再来看林还玉的家庭资料:母,慕容思柳,慕容青城姑,殁。父,林登,福建蒲田人,豪富,有茶山万顷,与波斯通商,家族均极富,殁。林家与波斯通商,哪还能找到比王室更强的靠山?做为回报,将在中原江湖中又有地位,人际关系又广阔的慕容引为波斯的关系人,也再正常不过!波斯大君当然不会让慕容白干,大宗的财富也是维持家族繁盛的必要条件之一,双方都有各需的利益,那么合作关系自然而然不成问题。由此看来,郎格丝的任务自然也是慕容的任务,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次“飞蛾行动”行动,就是林还玉和她弟弟慕容为了完成波斯大君下达的任务而实施的,只是她们姐弟各自真正目的不同而已!
兰花先生是谁,已经不言而喻了!

真相就藏在细节里,而细节就在每个不经意中,当我们仔细的关注到每一个细节时,那么真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盲目的猜测,只会让真相离我们更远,让事实成为永远的谜题。

侠义古龙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gulongmi.com/BBS/

『肆』 文中第一自然段说二月兰是野花中盛势最浩大的又说是最单薄的,这样的表述是否矛盾

文中第一自然段说二月兰是野花中盛势最浩大的又说是最单薄的,这样的表述是对的,是很贴切的。因为,二月兰繁殖能力很强,一块地方有几棵二月兰,第二年就会出现大片的二月兰,这片土地就会被二月兰占领,在初春的时候,别的花草还没来得及开花,二月兰就开花了,往往是遍地的花海,盛势浩大一点不假。当走近花朵时,会看到花朵是单片的,不是很饱满、很厚重的感觉,是单薄的感觉。

『伍』 大家来探讨探讨《平凡的世界》的结局。。

其实楼主也不必太伤感,《平凡的世界》本身就是一部偏向于悲剧色彩的长篇小说,这是作品的基调之一。

这部作品结局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剩下的留给我们去遐想。

哭也没用,路遥就是希望通过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陕北人的性格和生存现状就是这样,他们的生活并不起眼,他们的觉悟未必最高,但他们的生存意志未必不如外地人。

晓霞也好,凤莲也罢,她们不过是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而郝红梅呢,侯玉英呢,她们不也一样需要生活下去么,遇点挫折就放弃?值得吗。

这是我十几年前看过的旧书,当年的女学生,如今的母亲。人成熟,思考也就更冷静了,于是观点和价值取向就有所不同,人始终是要成熟和面对事实的,拔高或贬低式地评价此书都是不可取的。

少安和少平也会成熟的,于是我相信他们一定和我一样,会懂得面对悲剧,会默默承受一切,这是人生必然经历的洗礼。

『陆』 《楚留香》中,结局时要杀楚留香的“兰花先生”到底是谁

苏蓉蓉
见《那一剑的风情》
《午夜兰花》中逼他现身的神秘的兰花先生赫然又是一个版又聪明又美权丽的女人,有人说是苏蓉蓉。(古龙弟子丁倩在《那一剑的风情》中杜撰)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你一刀,我一剑,恩怨分朋,在这充满“武”和“侠”的时期里,当然也有快意恩仇的侠女。
——一生从没有亏待过自己,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快的刀,杀最狠的人,第一次结婚,但会“又在洞房花烛的那天逃走的”吓死人的“新娘子”风四娘。——追胡铁花追了两三年,持剑逼他娶亲的华山弟子高亚男。——死过七次,女扮男装成天和郭大路斗嘴的燕七。——与沈浪笑傲江湖达三十年之久的朱大小姐朱七七。——由爱生恨,设计杀楚留香的“午夜兰花先生”苏蓉蓉。这些都是在江湖上名动一时,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中豪杰。可是她们和藏花比起来,似乎还少了一点点。——少了一点点“狂”。 )

『柒』 性格矛盾,喜怒无常怎么办

性格矛盾喜怒无常怎么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总会不顺心,但我们都会克制自己发怒,默默忍受,但有一类人就不一样,他们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会雷霆大发,甚至跟别人争论不死,产生了一系列的强烈的情感反应,把怒气说出来,有时就像在沉默中爆发一样,压抑许久的怒气会突然喷涌而出,随时说出自己的不满汗,而不是让其其压倒,再也承受不了死像火山一样爆发,那么光靠自己是不够的,这时需要寻求治疗,医生需要对症下药,以平息你心头的怒火管理自己的情绪,要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意思,去学习情绪管理,当你觉得自己要炸毛的时候,拼命提醒自己深呼吸,等一分钟再发火,那么一分钟后,你所采取的行动就可能会变得冷静理智的多,一定,一定要去医院检查,还有治疗,千万不要当病情,多吃吃一些,一定要去医院检查,还有治疗,千万不要当病情,多吃一些些负,一定要去医院检查,还有治疗,千万不要耽误病情,多吃一些富含维素,维生素比较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多吃一些苦瓜,芥菜,西兰花都是比较好的

『捌』 谁有“梁父吟”全文

梁父吟
作者:白先勇
一个深冬的午后,台北近郊天母翁寓的门口,一辆旧式的黑色官家小轿车停了下来,
车门打开,里面走出来两个人。前面是位七旬上下的老者,紧跟其后,是位五十左右的
中年人。老者身着黑缎面起暗团花的长袍,足登一双绒布皂鞋,头上戴了一顶紫貂方帽,
几络白发从帽沿下露了出来,披覆在他的耳背上,他的两颐却蓄着一挂丰盛的银髯。老
者身材硕大,走动起来,胸前银髯,临风飘然,可是他脸上的神色却是十分的庄凝。他
身后那位中年人也穿了一身深黑的西服,系着一根同色领带。他戴了一副银丝眼镜,头
发也开始花白了,他的面容显得有点焦黄疲惫。老者和中年人一走近大门,里面一个苍
老的侍从老早打开了门,迎了出来,那个侍从也有六十开外了,他穿着一身褪了色的蓝
布中山装,顶上的头发已经落尽,背却佝偻得成了一把弯弓,他向老者和那位中年人不
停地点着头说道:
“长官回来了?雷委员,您好?”
雷委员向那个老侍从还了礼,然后便转过来微微欠身向老者恭敬地说道:
“朴公累了一天,要休息了吧?我要告辞了。”
“不要紧,进来坐坐,我还有话要跟你说。”朴公摆了摆手,并没有回头,却踏着
迟缓而稳健的步子,径自往门内走了进去,雷委员也跟着走了进来。那个老侍从便马上
过去把大门关上。
“赖副官。”朴公叫道。
“有。”赖副官赶忙习惯地做了一个立正的姿势,两手贴在腿侧上,可是他的背却
仍旧佝接着,伸不直了。
“沏两杯茶,拿到我书房来。”
“是,长官。”赖副官一行应着,一行却弯着身子走了。
宅内的院子里,别的树木都没有种,单沿着围墙却密密地栽了一丛紫竹,因是深冬,
院子的石径上都飘满了脱落的叶萚。朴公和雷委员走向屋内时,踏在焦脆的竹叶片上,
一直发着哔剥的碎声。朴公和雷委员走进屋内书房时,赖副官早已经端着两盅铁观音进
来,搁在一张嵌了纹石的茶几上了,然后他又弯着身点着头向雷委员说:
“雷委员请用茶。”
朴公进到书房里,并没有摘下帽子,便径自走到茶几旁边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了
下来,捧起了一盅热茶,暖了一暖手,吹开浮面的茶叶,啜了一口,然后才深深地舒了
一口气。他举目看见雷委员仍旧立着时,便连忙用手示了一下意,请雷委员在另一张太
师椅上坐下。
书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微明画的寒林渔隐
图。两旁的对子却是郑板桥的真迹,写得十分苍劲雄浑: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另一壁也悬了一副对联,却是汉魏的碑体,乃是展堂先生的遗墨。上联题着“朴园
同志共勉”。下联书明了日期:民国十五年北伐誓师前夕。联语录的是国父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靠窗左边是一张乌木大书桌,桌上的文房四宝一律齐全。一个汉玉鲤鱼笔架,一块
天籁阁珍藏的古砚,一只透雕的竹笔筒里插着各式的毛笔,桌上单放着一部翻得起了毛
的线装《资治通鉴》。靠窗的右边,有一个几案,案头搁着一部《大藏金刚经》,经旁
有一只饕餮纹三脚鼎的古铜香炉,炉内积满了香灰,中间还插着一把烧剩了的香棍。
“你们老师——”朴公坐下后,沉思良久,才开言道。
“是的,朴公。”朴公说了一句,没有接下去,雷委员便答腔道。
“你们老师,和我相处,前后总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顿了一顿才又说道,“他
的为人,我知道得太清楚。”
“是的,朴公,”雷委员答道,“恩师和朴公的厚谊我们都知道。”
“‘狂狷’二字是你老师的好处,可是他一辈子吃亏,也就是这个上头。孟养——
他的性子是太刚了些。”朴公点着头叹了一口气。
“恩师的为人,实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员说道。
“虽然这样说,跟他共事就有点难了,”朴公转向雷委员,“你做过他这些年的幕
僚,你当然知道。”
“是的,是的,”雷委员赶快接口道,“恩师行事,一向令重如山,口出必行,那
是没有人敢违背的。”
“你们背地下都把他比做七月里的大太阳——烈不可当,是吗?”朴公侧过身去,
微笑着问道。雷委员会心地笑了一下,却没敢答腔。朴公把头上的貂皮帽摘了下来,用
手搔了一下头上那几绺白发,又独自沉思起来。
“其实,他晚年也是十分孤独的——”隔了半晌,朴公才喃喃自语地说道。
“嗯,朴公?”
“我说,”朴公转头过去提高了声音,“孟养,他的性子太烈了。做了一辈子的事,
却把世人都得罪了。就是我和仲默两人还能说说他。”
“恩师对朴公和仲公二位一向推崇备至。”雷委员欠身转向朴公,脸上充满了敬意
地说道。朴公持了一捋他胸前那挂银须,微微地笑了一下。
“我和仲默倒未必真有什么地方叫他折服。不过,我们三人当初结识,却颇有一段
渊源——这个,恐怕连你也不太清楚呢。”
“我记得恩师提过:他和朴公、仲公都是四川武备学堂的同学。”
“那倒是。不过,这里头的曲折,说来又是话长了——”朴公轻轻地叹了一下,微
微带笑地合上了目。雷委员看见朴公闭目沉思起来,并不敢惊动他,静等了一刻工夫,
才试探着说道:
“朴公讲给我们晚辈听听,日后替恩师做传,也好有个根据。”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说起来,那还是辛亥年间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
杨蕴秀,刚从日本回来,他们在那边参加了同盟会,回来是带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
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大举起义。那时四川哥老会的袍哥老大,正是八千
岁罗梓舟,他带头掩护我们暗运军火人武昌。其实我们几个人虽然是先后同学,彼此并
不认识,那次碰巧都归成了一组。我们自称是‘敢死队’,耳垂上都贴了红做暗记的,
提出的口号是‘革命倒满·倒满革命’。一时各路人马,揭竿而起,不分昼夜,兼水陆
纷纷人鄂。仲默的夫人杨蕴秀到底不愧是个有胆识的女子!”朴公说着不禁赞佩地点了
几下头。
“仲公的夫人确实是位巾帼英雄。”雷委员也附和着赞道。
“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藏在她的花轿里。
孟养和我呢,就打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却是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加上
几个袍哥同志,吹吹打打便混进了正阳门。哪晓得一进城,里面早已风声鹤唳,人心惶
惶了。原来文学社的几个同志走漏事机,总督下令满城捕人,制台衙门门前已经悬上了
我们革命同志的头颅了。我们马上接到胭脂巷十号的命令:事出仓猝,提前发难,当晚
子时,以炮鸣为号。任务是炸制台衙门,抢救狱中同志。我们几个人便藏到了杨蕴秀姊
姊家,伺机而动。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满城月色,景象十分悲肃。
我们几个人都换上了短打,连杨蕴秀也改了男装。大家几杯烧酒一下肚,高谈国家兴亡,
都禁不住万分慷慨起来。你老师最是激昂,我还记得,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
一拍,拉起我和仲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歃血为盟,对天起誓:
‘不杀满奴,誓不生还。’约定日后大家有福共享,有难同当。那时倒真是都抱了必死
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来,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师年纪最小,
是老么。他那时才不过二十岁——”
“哦?”雷委员惊讶地插话道,“我倒不曾知道,原来恩师和朴公、仲公,还有这
么一段渊源呢!”
“你哪里能得知?”朴公又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银髯,笑道,“那段过往,确实是我
们三个人的秘密。那晚我们才等到十时左右,城东工程营那边便突然间枪声震响起来了。
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
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也纷纷涌了出去。原来外面人
声汹汹,武昌城内早已火光冲天了。混战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势已定,武昌城内,
到处都飘满了我们革命军的白旗了。于是我们一队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经过黄
鹤楼的时候,你老师突然兴致大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
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柄马刀,朝
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
朴公又微微地笑了一下,停下来喝了一口铁观音。
“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师那些事迹竟埋没了,”雷委员说道,“这些都该写人
传里去的。”
“可以写,”朴公点首赞许道,“你老师年轻时那些任侠事迹,只有我才最清楚。
那次起义,虽然事出仓猝,由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闯成了革命,可是也就是那么一闯,
却把个民国给闯了出来呢。第二天我们便通电全国,称中华年号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
零九年’——”朴公沉吟了片刻,又缓缓地说道,“也就是从那时起,日后几十年间,
我们三个人东征西讨,倒也真还能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地步。你老师当了总
司令的时候,官位比我们都高,背着人,我和仲默一样叫他‘老幺’。”朴公朝雷委员
点头笑了一下,雷委员也笑了起来。“他也始终把我和仲默以兄长看待,所以只有我和
仲默还够拘阻他一些。我一生谨慎,吃亏的地方少。仲默厚道,与人无争。不过,平心
而论,讲到才略机智,我要首推你们老师——”朴公竖起了一双寿眉,举起了大拇指说
道,“我老早背地下就和仲默说过:‘老二,日后叱咤风云,恐怕还要看我们那个小的
呢。’后来果然应了我的话,你老师的成就确实在我们之上。”
“恩师的才智实在是令人钦服的,”雷委员说道,“只可惜还没能展尽就是了。”
“不是这样说,”朴公摆了摆手止住雷委员道,“他倒真是做过了一番事业的。不
过你老师发迹得早,少年得志,自然有他许多骄纵的地方,不合时宜。这不能怨天尤人,
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养——”朴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他确实太刚烈
了。”说完朴公和雷委员对坐着,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来,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员才轻
轻地喟叹了一声说道:
“不过——今天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
竟也亲自来了。”
“是吗?”朴公微感惊讶地问道,“他们也来了吗?我怎么没见着呢?”
“他们来得很早,一会儿工夫就告辞了。”
“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也有多少年没有见着他们了。他们几个送来
的挽联,挂在灵堂里,我倒看了。王钦之的挽联还嵌了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中原父
老望旌旗。’虽然他和你老师有过一段恩怨,可见他对你老师也还是十分推重的。”
“是的,朴公。”雷委员赶忙应道。
“今天的公祭倒也还罢了,”朴公说道,“虽说身后哀荣,也不能太离了格。我看
孟养的那个男孩子,竟不大懂事。大概在外国住久了,我们中国人的人情礼俗,他不甚
了解。”
“家骥兄刚从美国回来,他对国内的情形是比较生疏一点。”雷委员解说道。
“治丧委员会的人,和他商量事情,他一件件都给驳了回来。我主持这个治丧会,
弄得很为难,他是亡者的家属,又是孝子,我也不便太过专揽。后来我实在看不过去,
便把他叫到一旁,对他说道:‘当然古训以哀戚为重,可是你父亲不比常人,他是有过
功勋的。开吊这天,是国葬的仪式,千人万众都要来瞻仰你父亲的遗容。礼仪上有个错
失,不怕旁人物议,倒是对亡者失敬了。’我的话只能说到这一步,我看他的情形,竟
有点不耐烦的样子。”
“家骥兄办事,确实还少了一点历练。”雷委员点头附和道。
“还有一件事,我也对他直说了,孟养的夫人早过世,孟养在医院卧病这两年,侍
候汤药,扶上扶下,都还靠他那位继室夫人。他们这次发讣文,竟没有列她的名字。她
向我哭诉,要我主持公道。以我和你老师的情分,我不能不管。可是这到底是他们的家
事,我终究还是个外人,不便干预。最后我只得委婉地和孟养那个男孩子说了:‘看在
你亡父的份上,日后生活,你们多少照顾些。’”朴公说到这里,却太息了一下,揪然
说道:
“看见这些晚辈们行事,有时却不由得不叫人寒心呢。”
雷委员也跟着点头,唏嘘了一番。朴公手里一直捧着那盅早已凉掉了的铁观音,又
默然沉思起来。雷委员看见朴公面上,已经有了些倦容,他便试探着说道:
“朴公身体乏了吧;我该——”
朴公抬起头看看雷委员,又望望窗外,说道:
“天色已经不早了。这样吧,你索性留在我这里,陪我对一盘棋,吃了晚饭再走。”
说着他也不等雷委员同意,便运自走向棋桌,把一副围棋摆上,雷委员也只得跟着
坐到棋桌边。刚坐下去,朴公抬头瞥见几案的香炉里,香早已烧尽,他又立了起来,走
到几案那里,把残余的香棍拔掉,点了一把龙涎香,插到那只鼎炉内。一会儿工夫,整
个书房便散着一股浓郁的龙涎香味了。朴公和雷委员便开始对奕起来。下了两三手的当
儿,书房门突然打开了,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子走了进来,他穿了一身整洁的卡其学生制
服,眉眼长得十分清俊,手里捧碗热气腾腾的汤药。
“爷爷,请用药。”他小心翼翼地把那碗汤药搁在茶几上便对扑公说道。朴公抬头
看见他,脸上马上泛出了一丝笑容,但是却厉声喝道:
“还不快叫雷伯伯?”
“雷伯伯。”男孩子赶快做了一个立正的姿势,朝着雷委员深深地行了一个礼。
“这位就是令孙少爷了吧?”雷委员赶忙还礼笑道。
“我的小孙子——效先。”朴公指了一指他的孙子。
“好聪明的长相!”雷委员夸赞道。
“他今年小学三年级了,在女师附小念书,”朴公介绍道,“他是在美国生的,我
的男孩子两夫妻都在那边教书。前几年,他祖母把他接了回来。他祖母过世后,便一直
跟着我。他刚回来的时候,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简直成了个小洋人!现在跟着我念点
书,却也背得上几首唐诗了。”
“哦——?”雷委员惊讶道。
“你能背首诗给雷伯伯听吗?”朴公捋了一捋他的银胡须。
“背哪一首诗,爷爷!”
“你还能记得多少首?”朴公喝道,“上礼拜教给你的那首《凉州词》还记得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朴公
的孙子马上毫不思索摇着头琅琅地把那首《凉州词》背了出来。
“了不得!了不得!”雷委员喝彩道,一这点年纪就有这样的捷才。朴公,”他转
向朴公又说道,“莫怪我唐突,将来恐怕‘雏风清于老凤声’呢。”
“不要谬奖他,”朴公说道,脸上不禁泛满了得意的笑容,向他的孙子说了句:
“去吧。”
朴公的孙子离开书房后,朴公便把那碗热汤药捧起来,试着喝了几口。
“朴公近来贵体欠安吗?”雷委员停下了棋,关怀地问道。
“倒也没有什么,”朴公答道,“你还记得我和你老师北伐打龙潭那一仗吗?我受
了炮伤。”
“是的,是的,我记得。”雷委员赶忙应道。
“那时还年轻,哪里在意,现在上了年纪,到底发着了,天寒的时候,腰上总是僵
痛,电疗过几次,并不见效,我便到奚复一那里去抓了一帖药,服着好像还克化得动似
的。”朴公说着,已经把那一碗汤药饮尽,然后又开始和雷委员对弈起来。下到二十手
的光景,雷委员有一角被朴公打围起来,勒死了,他在盒子里一直抓弄棋子,想了差不
多十来分钟才能下手。
“朴公——”他抬头时,发觉原来朴公坐在那里,垂着头,已经蒙然睡去。他赶忙
立了起来,走到朴公身旁,在朴公耳边,又轻轻地唤了一声:
“朴公——”
“嗯?”朴公睁开了惺松的睡眼,含糊地问道,“该我下了吗?”
“朴公该休息了,打扰了一个下午,我想我还是先告辞了吧。恩师那边还有许多后
事等我去了结呢。”
朴公怔怔地思索了半晌,终于站了起来说道:
“也好,那么你把今天的谱子记住。改日你来,我们再收拾这盘残局吧。”
朴公送雷委员到院子里的时候,雷委员再三请朴公止步,朴公并没有理会,径自往
大门走去,走到门口时,他却若有所思地停了下来,对雷委员说道:
“下月二十五日,是你老师的‘七七’。”
“是的,朴公。”
“你老师那边打算在家里做呢?还是到寺里去呢?”
雷委员的脸上现出了难色,隔了半晌,终于说道:
“此事我跟家骥兄商量过了。他说他们几个人都是信基督教的,不肯举行佛教的仪
式。”
“哦——”朴公点头沉吟道,“那么这样吧,那天由我出名,在善导寺替孟养念经
超度好了。下月也是仲默的周忌,正好替他两人一齐开经,仲默的夫人也要参加的。”
朴公说着,又歪过了身子,凑到雷委员耳根下,低声说道:
“你老师打了一辈子的仗,杀孽重。他病重的时候,跟我说常常感到心神不宁。我
便替他许下了愿,代他手抄了一卷金刚经,刚刚抄毕。做‘七七’那天,拜大悲仔的时
候,正好拿去替他还愿。”
朴公说毕,赖副官已经把汽车叫过来送客,打开车门在那里等候着了。正当雷委员
要跨上车的时候,朴公又招住了他,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道:
“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
回家乡去。你去告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勋章
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衾佩挂是要紧的。”
“是的,朴公,我一定照办。”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最后说道:“你老师生前,最器重你。他的后事,你
多费点心。至于他那些后辈,有什么不懂事的地方,你担待些,不要计较了。”
“这点请朴公绝对放心。”雷委员向朴公深深地行了一个礼便跨进汽车里去。
“赖副官,开饭了吧。”朴公目送雷委员离开后,便吩咐赖副官道。
“是,长官。”赖副官连忙弯着腰做了个立正的姿势应道,然后蹒跚地走过去把大
门关上。
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冬日的暮风已经起来了,满院里那些紫竹都骚然地抖响起
来。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朴公踱到院子里的一角,却停了下来。
那儿有一个三叠层的黑漆铁花架,架上齐齐地摆着九盆兰花,都是上品的素心兰,九只
花盆是一式回青白瓷蟠龙纹的方盆,盆里铺了冷杉屑。兰花已经盛开过了,一些枯褐的
茎梗上,只剩下三五朵残苞在幽幽地发着一丝冷香。可是那些叶子却一条条地发得十分
苍碧。朴公立在那几盆萧疏的兰花面前,背着手出了半天的神,他胸前那挂丰盛的银髯
给风吹得飘扬了起来。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来,
直到他的孙子效先走来牵动他的袖管,他才扶着他孙子的肩膀,祖孙二人,一同入内共
进晚餐。

『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出自哪一位武侠作家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是古龙在《三少爷的剑》中借燕十三之口说的,原句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仇难却,恩怨无尽。

江湖的称谓最早是由庄子提出的,出自《庄子 大宗师篇》,原句为“泉涸,鱼双与予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意思是: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使对方保持湿润。此时,两条鱼便缅怀起往日在江河湖水里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识的生活。

(9)兰花恩怨扩展阅读

古龙生平:

古龙,原名熊耀华,籍贯江西,汉族。1938年6月7日生于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

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热点内容
兰花真菌性 发布:2025-09-14 16:32:34 浏览:388
pvc盆栽 发布:2025-09-14 16:32:29 浏览:969
七夕情人节英文介绍 发布:2025-09-14 16:16:56 浏览:617
长沙海棠湾 发布:2025-09-14 16:13:23 浏览:403
哪里卖百合 发布:2025-09-14 16:12:39 浏览:17
玉兰花花被 发布:2025-09-14 16:11:49 浏览:439
牡丹1角硬币 发布:2025-09-14 16:11:40 浏览:792
玫瑰汽车旅馆3彷徨云 发布:2025-09-14 16:11:35 浏览:457
丁香散图片 发布:2025-09-14 16:11:22 浏览:445
公孙离七夕 发布:2025-09-14 16:01:32 浏览: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