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字木兰花
『壹』 减字木兰花 郭应祥
1、《减字木兰花·仲春是七》
仲春上七。门左垂弧当此日。
点检春光。百草千葩已斗芳。
折花持酒。彩袖殷勤来祝寿。
不用多杯。准拟花时日日来。
[宋] 郭应祥
2、《减字木兰花·偶然相聚》
偶然相聚。最是人间堪乐处。
散步寻春。来作琴堂不速宾。
缓歌一曲。野鹜纷纷都退缩。
不用多杯。准拟花时日日来。
[宋] 郭应祥
3、《减字木兰花·栖鸾高士》
栖鸾高士。文采风流谁得似。
年德虽高。对酒当歌气尚豪。
明眸皓齿。一朵红莲初出水。
膝上安排。爱惜须教不离怀。
[宋] 郭应祥
4、《减字木兰花·遇如不遇》
遇如不遇。最是暂来还复去。
归到乡关。欲再来时却恐难。
丁宁去后。倩雁传书须访旧。
万斛羁愁。逐水那容许大舟。
[宋] 郭应祥
『贰』 如何更好的解读苏轼的“减字木兰花(雪词)”
这首词呢,在苏轼词中并不引人注目,所以注解不多,时间和创作背景都很模糊,但是,这首词写的很美,并不亚于其他名作。
减字木兰花,宋词词牌,双调,适宜表现婉约柔和的情感,苏轼用这个词牌写雪,声意相谐,相得益彰。
首先,从整体看,这首词结构非常清晰,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是宋词的标准结构。上阕写景,细腻而意远,下阕抒情却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用典,借景抒情,婉曲的表达了一种清冷而寂寞的情绪,非常唯美。
上阕写景,大致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雪比做云一样洁白的玉英,纷纷扬扬如织如霰,显示出一种清冷高洁的内在情感。另一个比喻是把雪比做耐寒的杨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轼的杨花词,似花还非花,点点都是离人泪,带着一种缥缈的忧伤。
下阕承接这种情绪,第一句,用了司马相如梁苑看雪的典故,其实这是南北朝谢惠连《雪赋》里虚拟的一个场景,描绘了梁苑中梁王和诸位名士看雪作赋的场景,本来雪赋就写得柔美婉约略带忧伤,如今沧桑百年,名士不在,佳人无踪,只有雪花依旧纷纷扬扬。让人读来伤怀不已,雪赋中写到,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耀不固其节。节岂我名,节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这一句是明典。
结句,用了暗典,看上去直抒胸臆,写莫惹闲愁,折江梅而上小楼,上小楼是什么意思?上小楼自然是远眺而怀人。
折江梅,典出(探尽江梅无消息,春还消息访寒梅),也是折梅寄远的怀人之意。
这首词,用笔很轻,没有直接写出作者的心意,而是用曲笔,先描写了雪花的美,然后用梁苑看雪和折江梅远眺两个意象,曲折隐晦的表达了作者清冷而忧伤的寂寞,江天雪色,前途渺茫,知己不在,衬托出作者自己高洁而寂寞的心境。
『叁』 求关于苏轼的诗《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琵琶)》 翻译及写诗背景
『肆』 宋词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显示了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作品原文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伍』 《减字木兰花》是谁写的,什么意思
《减字木兰花》是苏轼写的。
约作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东坡时年28岁。此时,东坡以覃恩迁大理寺寺丞。赴任途中,过宝鸡,重游终南山。其弟子由闻之,寄《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诗,东坡次韵,并作此词以寄。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宋代: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译文:
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
简析:
整首词可以这样理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从词中“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语句可以看出,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早春(或初春)。这与韩愈原诗的意思相符。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那么,读者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陆』 减字木兰花苏轼翻译
减字木兰花·花
苏轼 〔宋代〕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译文
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
减字木兰花·立春
苏轼 〔宋代〕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译文
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
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减字木兰花·寓意
苏轼 〔宋代〕
云鬟倾倒,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
译文
酒醉后头发散乱,依靠着栏杆发现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别人搀扶我,进入仙家的境地。
一望无际的枯草,我从水路取道苏州,就随着范蠡退隐江湖离开仕途么?
『柒』 减字木兰花贺铸
《减字木兰花·冷香浮动》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一首词。
原文:
冷香浮动,望处欲生胡蝶梦。晓日曈昽,愁见凝酥暖渐融。
鼓催歌送,芳酒一尊谁与共。寂寞墙东,门掩黄昏满院风。
译文:
花香四处弥漫,目光所见之处像是在虚幻的梦境。旭日刚刚升起,忧愁地看着积雪慢慢地融化。
鼓声和歌声催人离开,一樽美酒却不知道与谁共饮。黄昏时分,东墙寂寥无人,满院都是从门中吹来的风。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玉楼春、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张子野词》将其归入“林钟商”《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该词牌为双调,上下阕各四句,共四十四字。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后裔,因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捌』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⑵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支将要开放的梅花。
⑶泪:指形似眼泪的晶莹露珠。
⑷奴:作者自称。
⑸云鬓:形容鬓发多而美。
⑹“徒要”一句:意谓自己比花更好看。徒:只、但。郎:在古代既是妇女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对她所爱男子的称呼。这里当指前者。比并:对比。
白话译文
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后犯猜疑,认为我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玖』 如何简单理解李清照的名篇《减字木兰花》
这一年春天,李清照与赵明诚新婚燕尔。李清照出门遇到卖花之人,在花担上精挑细选,得到了一枝含苞欲放、满载春意的鲜花后,便小心翼翼地返回,让整个春天在她掌中绽放,于是有了她的这样一首词。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郞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此首词写尽新婚蜜月里初婚美妇的娇艳、娇嗔、俏皮与可爱,颠覆了我们对她以往的认知:原来千古第一才女也有这么接地气的普通的一面。
(李清照与丈夫的图片)
都说“会哭的小孩有糖吃”,“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李清照似乎也深谙此道:会撒娇、会娇嗔的女人,更容易得到丈夫的怜爱。
事实也证明,李清照与赵明诚琴瑟和鸣、恩爱有加,让世人艳羡了千年。直到如今“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夫妻日常,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李清照在才华和婚姻方面的聪颖通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所以,好的婚姻一直就离不开用心的经营,幸福也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
大家怎么理解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END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