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兰花郑孝荷

兰花郑孝荷

发布时间: 2022-05-18 01:25:45

『壹』 郑孝荷的叶片有何特征

郑孝荷:主副三瓣皆为中央宽广的荷花瓣,瓣厚,为淡绿色平肩,花瓣前端尖锐,主要特徵。大圆舌,肉厚,短小,成倒心形,红点十分特殊,子房美丽的赤紫色,花茎粗,带红色,厚叶为蓝底,富光泽,中细立叶性。 资料来源: http://www.cnyqly.com/proctshow4.asp?id=7880

『贰』 兰花最常见的品种名称(10种以上)

蝴蝶兰
大花蕙兰
春兰
卡特斯兰
兜兰
豆瓣兰
文心兰
四季兰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叁』 请问这是什么品种的兰花

春兰又称山兰、草兰、扑地兰、扑地娥、朵朵香。
1、花期:2-3月。
2、花序:1-2枚单生或双生。
3、花葶(花箭):5-10厘米。
4、苞片(壳、苞衣):比子房长,膜质半透,贴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5-7厘米,共4-5片,半透,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基逐渐张离,而不再紧密抱合-即“丝茅脚子”。
7、每苗(束)叶片数:4-6叶。
8、叶缘:具细锯齿。
9、叶柄痕:较明显。
10、鞘状叶:长6-8厘米,薄革质。
春兰的主要特征如下:
根:春兰的根细长,呈长圆柱形,通常长20-40厘米、直径0.5-0.8厘米,偶有超越此范围者。根由基部至尖端渐细,通常无分枝。
茎:春兰的假鳞茎较明显,稍呈球形或椭圆形,较小,包藏于叶基与叶鞘内,成丛集生,高1-1.6厘米,直径0.8-1.5厘米。
叶:春兰的叶4-7枚,丛生,狭带形,叶片长20-55厘米,宽0.6-1.7厘米,边缘有细锯齿。叶薄革质,质地柔软,绿色至深绿色;叶面较平展。
花:春兰2-3月开花,2月中旬为初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盛花期,3月中旬开始为末花期。花葶自假鳞茎基部鞘状叶内侧生出,园柱形,直立,短于叶片,长2-15厘米,每葶1花或2花;花朵直径4-8厘米,多有香气;花色变化较大,从浅黄绿色、绿色、黄白色、淡褐色到其它各颜色,一般具杂色脉纹和斑点。
萼片长3-4CM,宽0.6-.0.9CM,狭矩圆形,端急尖或圆钝、紧边,中脉基部有紫褐色条纹;花瓣卵状披针形,稍弯,比萼 片稍宽而短,基部中间有红褐色条斑;唇瓣3裂不明显,比花瓣短,先端反卷或短而下挂,色浅黄,有或无紫红色斑点;唇盘有2条褶片。花期2-3月。
我国古籍上有关春兰的记载最多,其品种也最多(超过200种)。自清代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将春兰、蕙兰分为梅、荷、水仙瓣型以来,在江浙一带的兰艺界多为采用。一般分为梅瓣、荷瓣、水仙瓣、素心和蝶瓣5类,而一般野生春兰则称之为竹叶瓣。其实在荷瓣、梅瓣、水仙瓣之中都有素心以现,因此素心瓣不能作为一类。蝶瓣实际上是畸形变异,这个性状不易固定下来,如一经将变异固定也可作为一类。
春兰是中国栽培历史最久的兰花之一,大多数自山采来,形态与颜色有很大的变化,有可能是自然杂交之故。
在众多的古诗古画中,都有对春兰的描述和光辉形象。春兰适应能力较强,分布地广,近年的调查表明,春兰广泛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浙江等地的林缘、林中空地、灌丛草城、多石的湿润山坡上。
在长期的栽培和选育中,人们已经从春兰中选育出了许多珍、稀、奇特品种,现简介如下:
主要的梅瓣品种:宋梅、西神梅、万字、逸品、集圆、天章梅、蔡梅、翠文、翠云、吉字等。
主要的荷瓣品种:郑孝荷、绿云、翠盖荷、环球荷鼎、高荷、张荷素、松厦素、月佩素、文团素、文艳素等。
主要的水仙瓣品种:汪字、素月仙、西子、龙字、春一品、翠一品、蔡仙素、宜春仙、太极、奇峰等。
近年来又新发现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新品种,如天彭牡丹、锦绣中华、盛世牡丹、冠神等。

『肆』 兰花大富贵和郑孝荷的区别

大富贵是春兰,郑孝荷是蕙兰。

『伍』 蕙兰郑孝荷的缺点

不好养活。

一、简介

郑孝荷:蕙兰赤壳类绿花飘门水仙名品,传统蕙兰中除大一品外最近似于荷瓣的品种。

水仙(Narcissus tazettaL. var.chinensisRoem.),又名中国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水仙的叶由鳞茎顶端绿白色筒状鞘中抽出花茎(俗称箭)再由叶片中抽出。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

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黄色。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二、特点

蕙兰赤壳类荷瓣(亦或为飘门水仙)。

立叶及半垂叶互生,长约四十公分。新芽翠绿,芽尖有红丝晕。叶质厚,叶面有“V”形叶沟。叶色深绿有光泽,叶姿斜立。

小花梗紫赤色,花梗粗淡赤绿色,高约四十公分,花序井然,每梗着花约七八朵。外三瓣收根放角,呈荷形,瓣端背面浓绿色,花瓣文飘。

两侧萼一字肩,大圆舌,肉厚,上有大块红点印,舌顶端有中裂,为其特征。

选育历史不详,最晚不晚于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据考证郑孝荷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丁小荷。

『陆』 郑孝菏兰花多少钱一苗

蕙兰郑孝荷现在壮苗应该咋400--500

『柒』 这是什么花啊

大花蕙兰

大花蕙兰,常绿多年生附生 草本。是兰科兰属中大花附生种类的总称。假 鳞茎粗壮,长椭圆形,稍扁;上面生有6枚~8 枚带形叶片,长70厘米~110厘米,宽2厘米~3厘米。花茎近直立或稍弯曲,长60厘米~90厘米,有花6朵~12朵或更多。花葶40至150厘米不等,叶色浅绿至深绿,标准花茎每盆3至5支,每支着花6至20朵花。其中绿色品种多带香味。
花大型,直径 6厘米~10厘米,花色有白、黄、绿、紫红或带有紫褐色斑纹。是栽培十分广泛的中国兰之一,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用分株法繁殖。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用蕨根、苔藓、树 皮块等盆栽。要求根际透气和排水特别好,秋 季形成花芽后需有一段冷凉时期,春季才能开花。冬季夜间温度10℃左右。

流行品种

常见栽培的有:独占、 黄蝉兰、碧玉兰、西藏虎头兰和大量杂交种的优良品种。原大花蕙兰商品栽培品种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国内最近几年也开始有很多公司在研究品种选育、组培技术、栽培技术等。
目前主要的流行品种有以下几类:粉色系列:‘贵妃’、‘粉梦露’、‘楠茜’、‘梦幻’绿色系列:‘碧玉’、‘幻影’(浓香)、‘华尔兹’(清香)、‘玉禅’
黄色系列:‘夕阳’(清香)、‘明月’、‘UFO’
白色系列:‘冰川’(垂吊)、‘黎明’

花色品种

蕙兰在传统上通常按花茎和鞘的颜色分成赤壳、绿壳、赤绿壳、白绿壳等;在花形上也和春兰一样,分成荷瓣、梅瓣和水仙瓣等;花上无其它颜色,色泽一致的也称为"素心"。
蕙兰的品赏自瓣型说出现之后特别注重花朵的瓣型,以梅瓣、水仙瓣为贵,捧舌以圆紧质厚为好,外三瓣(萼片)以宽圆糯质为佳,其名品多为此类瓣型。蕙兰的荷瓣甚少,近年发现有类荷瓣的,也甚受欢迎。蕙兰之一般竹叶瓣者多如蒿草,除少数亮丽的色花外,少受赞赏。近年出现的蕙兰蝶瓣、奇花类,色彩斑斓,光辉夺目,尤以瓣舌多而色彩艳者更受追崇,叫价甚高。素心类也多受喜爱。物以稀为贵,因蕙兰多为黄绿色花,如一旦出现红花、紫花、黑花、乳白花的蕙兰,也甚受器重,色艳者更佳。花瓣萼瓣质厚、糯、玉质化者也常为佳品。蕙兰花枝粗大,花朵多,因之品赏时也应该注意整枝花中各花朵间的布局是否错落有致,香气是否醇美。其叶艺秀丽者也为佳品,偶见叶艺、花艺、瓣型皆具者,则备受青睐。

传统名品

蕙兰的传统名品有老八种:大一品、程梅、上海梅、关顶、元字、染字、潘绿、荡字;传统新八种有:楼梅、翠萼、极品、庆华梅、江南新极品、端梅、崔梅、荣梅。新品种的名品有:天娇牡丹、四喜牡丹、绿云牡丹、远东奇蝶、陆壹奇蝶、楼台蝶、英蝶、步步高、群英荟萃、仙荷极品、鉴湖之美、泉州梅、翠桃献寿、狮蝶、岭南白鹤、金铃、蕙兰水晶花、紫鹃、越王梅、聚花素、朵云、浙顶、端蕙梅、端秀梅、叠翠、春蕙千手观音等等。

蕙兰名品介绍

1.大一品:瓣型:绿壳类大荷花形水仙瓣历史:按《兰言述略》载,清乾隆时由浙江嘉善胡少梅选出;另据《兰蕙同心录》载,为嘉庆初年由胡少梅选出。特征:五瓣分窠,色翠绿,瓣挺质糯,大软蚕蛾捧,大如意舌。被推崇为蕙兰中荷形水仙瓣之冠,被列入传统蕙兰老八种之首位。
2.解佩梅:瓣型: 赤壳类绿花梅瓣历史: 民国初由上海张姓选出。特征: 三瓣翠绿,紧边短脚圆头,白玉捧心,大如意舌,花葶细长。花蕾刚舒瓣时花形稍小,渐后越放越大,花姿挺劲,叶细狭,呈弓形,繁殖快,健花。
3.端蕙梅:瓣型:赤壳类绿花梅瓣历史:由浙江绍兴诸长生选出。特征:外三瓣头圆,紧边,长脚收根,肩平,半硬捧,大如意舌,花型端正,花葶细长。叶半垂。
4.仙 绿:瓣型: 绿壳梅瓣历史: 民国初年由宜兴艺兰者选出。别名宜兴梅,因花形酷似老上海梅,故亦称后上海梅。特征: 三瓣圆头、狭长,分窠,羊角兜捧心,舌长不卷。有人常以此种混充老上海梅出售。苞叶绿色。常有梅形水仙瓣开出。
5.老极品:瓣型: 绿壳类绿花梅瓣历史: 清朝光绪辛丑年由杭州公诚花园冯长金选出。特征: 三瓣圆头、长脚收根,分窠,硬兜捧心(有时偶有分头合背式),龙吞大舌,肩平。苞叶绿色。被列入蕙兰新八种。
6.关 顶:瓣型: 赤壳类梅瓣历史: 清乾隆时由江苏浒关万和酒店店主选出,故一名万和。特征: 五瓣短圆,豆壳捧,分窠,大圆舌,肩平。叶阔。为老八种赤蕙之一。
7.元 字:瓣型: 赤壳类绿花梅瓣历史: 清朝道光年间由浒关艺兰者选出。特征: 三瓣头圆长脚,紧边,色绿,分窠半硬捧心,肩平,执圭舌,花葶粗壮高大,为老八种赤蕙之一。
8.老染字:瓣型: 赤壳类梅瓣历史: 清朝道光时由浙江嘉善阮姓选出。亦名阮字。特征: 三瓣短窄深,肩平,分窠大观音兜捧心,大圆舌,有时花朵癃放;唇瓣尖部被嵌窄不舒、上翘或歪斜,故俗称为秤钩头老染字。花葶细长。为蕙兰中老八种之一。
9.崔 梅:瓣型: 赤转绿壳类梅瓣历史: 抗战前,杭州崔怡庭选出。特征: 外三瓣头圆且大,细收根,瓣肉厚糯,半硬捧心,分窠或分头合背,龙吞舌。色绿,肩平。被列入新八种之一,亦为蕙兰中名品。
10.程 梅:瓣型: 赤壳类梅瓣历史: 清乾隆年间由江苏常熟程姓选出。特征: 三瓣紧边短圆,分头合背或分窠捧,龙舌,花葶粗壮高大,叶阔呈弓形。为老八种赤蕙之首。
11.郑孝荷:瓣型:绿壳类荷瓣历史:抗战前浙江选出。特征:外三瓣长脚,放角收根,蚌壳捧,刘海舌,色绿。
12.庆华梅:瓣型: 绿壳类梅瓣历史: 1911年由浙江绍兴兰农车庆选出,售予杭州吴恩元,栽培六年后复花,时值推翻满清皇朝,为庆贺起见,念及车庆在华兴旅馆发现此花,故联系其人、其地,遂命名庆华。特征: 三瓣短脚圆头、紧边,瓣厚,分窠蚕蛾捧心,大如意舌,一字肩。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13.老上海梅:瓣型: 绿壳类梅瓣历史: 清嘉庆初李良宾选出。一称老上海梅。又称前上海梅。特征: 三瓣长脚圆头,半合硬捧,穿腮小如意舌,花色翠绿,一字肩。盛开后,副瓣偶有后翻状。叶半垂。花葶细长。苞叶绿色。被列入老八种之一。
14.江南新极品:瓣型: 赤壳类梅瓣历史: 1915年由绍兴钱阿禄带至无锡杨干卿家,当时杨氏托荣文卿先生鉴审花蕾,确定日后必出好花品,其后由杨干卿买下。特征: 花形与老极品相仿。三瓣圆头收根,分窠半硬兜微合,龙吞大舌,肩平,细长花葶,风韵气色甚佳,被列入蕙兰新八种之一。
15.素十八:产于武当山脉,由上海戴仙禽、沈心宝等于1996年购得,并请吴应祥命名.
16.明州梅:又名“天王汇”宁波兰友沈庆发于2000年春节去咸祥山区访友时在一山农家中统草里发现选出。该花草高约45公分,宽约1,2-1。5公分,叶钝尖承露状,形态伟岸。花梗粉底带青,圆润挺拔粗约4-5毫米,高约50公分大出架。小花柄和内包衣紫红色不带绿彩,蜈蚣钳头形,花为大型,径可达6公分。外三瓣短阔、收根、紧边、瓣端浑圆形成拱抱。正一字肩也略带飞意,软硬棒久开不拆架,棒瓣下侧能棒住舌(根),舌瓣形如刘海、吐而不反,长度不出捧瓣,舌的背而无红块。鼻小如同火柴梗,无论俯视正视直至花谢仍不见鼻芯。该品种着花朵数一般不多,几次复花均为7--9朵,但总体布局极有章法,朵与朵之间间距疏朗、均分,花的朝向四面可观足可入画,整体气势雄又不失端庄.
[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古人说“兰生阴,蕙生阳”,因此家庭莳养蕙兰,要重视解决光照问题,为它设置一个类似的生态环境。把兰盆放在朝东南面向阳的位置上,使它常年享受到充足的阳光。除了夏季、初秋要用遮阳网遮去中午前后的烈日曝晒外,其余季节都可以让阳光直晒,以利增强光合作用,加速养料制造,促进植株生长。

生物学特性

大花蕙兰原产我国西南部,喜冬季温暖和夏季凉爽气候,喜高湿强光,生长适温为10℃至25℃。夜间温度以10℃左右为宜,尤其是开花期将温度维持在5℃以上,15℃以下可以延长花期到4至5个月。花期依品种不同可从10月份开到第二年4月份。工厂化栽培从组培苗到开花需要3年时间。大花蕙兰有母球,子球,孙球之分,其中,孙球长速最快。
大花蕙兰喜强光,能耐50000至70000勒克斯的强光照。大花蕙兰原产亚洲热带和亚热带高原,性喜凉爽高湿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0-25℃,冬季应放在低温温室内管护,当夜间在10℃左右时长势良好,花茎正常伸长,多在2—3月开花。在冬季温度低于5℃时,叶片略呈黄色且花期推迟,花茎短。但越冬温度在15℃左右时,则植株叶片虽绿且有光泽,但花茎会突然伸长,开花提前到1-2月,且花茎软而不能直立,须竖以支柱支撑。
分级标准:品种不同,性状不同,分级标准也不同,但是总体上都遵循以下的分级标准:
A级:株高80至120厘米,4至5个花箭,每支箭15至20朵花。
B级:株高60至80厘米,3至4个花箭,每支箭10至14朵花。
C级:株高40至50厘米,1至2个花箭,每支箭6至9朵花。
也可依据花径的大小不同分成大花系列(花径8至10厘米)、中花系列(6至8厘米)、小花系列(4至5厘米)。
[编辑本段]繁殖栽培
通常用分株法繁殖。分株时间多于植株开花后,新芽尚未长大之前,这一短暂的休眠期内进行。分株前应适当干燥,根略发白、绵软时操作。生长健壮者通常2-3年分株一次,分切后的每丛兰苗应带有2-3枚假鳞茎,其中1枚必须是前一年新形成的。为避免伤口感染,可涂以硫磺粉或炭粉。放干燥处1-2日再单独盆栽,即成新株。分栽后放半阴处,不可立即浇水,发现过干可向叶面及盆面少量喷水,以防叶片干枯、脱落和假鳞茎严重干缩。待新芽基部长出新根后才可浇水。
大花蕙兰可用蕨根2份、炭类藓1份或直径1.5-2厘米 的树皮块作盆栽基质,亦可添加部分碎砖、木炭等粒状物。花盆宜选择直径15-20厘米的高筒花盆,每盆2-4苗。大花蕙兰喜较高的空气湿度,春夏秋三季,在给予根部充足水分的同时,应经常叶而喷水。但在早春开花后,大花蕙兰的短暂休眠期内,必须少浇水,待新芽生长出较大的新根时才能多浇水。
大花蕙兰植株大,生长繁茂,需要肥料比一般国兰明显多,故生长季节应加强施肥。一般可将发酵过的饼肥等与1/3粘土混合,再加水做成直径2厘米左右的球,晒干备用。于春季放在盆面,离开新芽有一定的距离,肥料可缓慢放出养分供兰花生长。每年可施用两次,每盆数粒,也可施用发酵好的液体农家肥,每1-2周一次,还可用喷雾器向叶片及盆面喷洒1:1:1的氮磷钾复合肥,浓度应在3-5%,每周1-2次。秋末停肥。
大花蕙兰抗病虫害能力强于一般中国兰花,但在生长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为此加强预防乃是养好洋兰的重要措施,一般每隔10天交替用“百菌清”或“多菌灵”稀释1000倍液喷洒兰叶两面。

栽培要点

一、栽培周期
通常从组培苗出瓶到开花需3至4年时间,其生长周期标准如下:
组培苗出瓶后放入50孔或66孔穴盘,基质采用水苔,培养2个月。
8×8黑营养钵,基质采用树皮,培养5个月。
12×12黑营养钵,基质采用树皮,底垫石子,培养7个月。
15×18黑营养钵,基质采用树皮,底垫石子,培养5至7个月。
18×22硬质塑料盆,基质采用树皮,底垫石子,培养12至15个月。
二、栽培条件
1.温度:生长适温为10℃至30℃,但耐高温能力高于蝴蝶兰,昼夜温差最好在8℃以上。
2.光照:生长最适光强在15000至40000勒克斯,最大光强最好小于70000勒克斯。
3.空气湿度:非常喜湿,但要注意通风,否则易得炭疽病,小苗湿度应在80%至90%,中大苗湿度应在60%至85%。
4.肥水:(1)施肥生长期氮、磷、钾比例为1:1:1,催花期比例为1:2:2至3,肥液pH值为5.8至6.2。
一般而言,小苗施肥浓度为3500至4000倍,中大苗为2000至3500倍,夏季1至2次/天(水肥交替施用),其他季节通常3天施一次肥。
有机肥:从组培苗出瓶到开花前都要每月施一次有机肥,生长期豆饼:骨粉的比率为2:1,催花期施用纯骨粉。有机肥不能施于根上,且不能高于营养钵口。骨粉如含盐量太大可先用水冲洗后再施用。冬季最好停止施用有机肥。不同时期施用量如下:
50孔/66孔:0.5克/穴8厘米×8厘米营养钵:1至2克/盆
12厘米×12厘米营养钵:7至9克/盆
15厘米×18厘米营养钵:12至15克/盆
18厘米×22厘米花盆:15至20克/盆
长效缓释肥:长效缓释肥在大花蕙兰上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通常采用N:P:K=13:11:13的型号,有效期为3个月或6个月。缓施肥在施入1个月以后才开始释放养分,所以在这1个月内要保证有肥料供应,长效缓释肥的用量一般为小苗2至3克、中苗6克、大苗18克不等。
(2)浇水5月和9月每天浇一次水,7至8月份一天浇2次水,10月至次年4月每2至3天浇一次水。浇水应在中午进行,浇水次数视苗大小和天气状况随时调整。
5.病虫害:(1)真菌性炭疽病:多发生于叶片顶端,病斑边缘黑褐色,中间灰白,多由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引起,病斑应及时剪除,并配合喷药。常用药剂有1000倍代森锰锌、1000倍可杀得。
其他真菌性病害常用以下药剂防治:1000倍百菌清、800倍瑞毒霉、800倍甲霜灵。
(2)细菌性病害:常用药剂有6000倍农用硫酸链霉素、300ppm农用链霉素、800倍井冈霉素。重茬、长期栽培时,软腐病会发病严重。在小苗期,此病不会发生,一般到第三年,花芽达到20至30厘米高度时,发现球茎突然都会烂掉,在山上也会发生。这时只能全部销毁,否则容易导致病害传染给健康植株。如果及时处理周围环境卫生及进行药物防治会对病害起到抑制作用。
(3)虫害:主要虫害有蛞蝓、叶螨,常用药剂:蛞克星(诱杀)、三氯杀虫螨。在6至9月通风不良时,蛞蝓发生严重,多在叶片背部隐藏,同时危害根系,防治时可在砖缝中撒石灰,然后喷水,可杀死大量成虫,同时可用长寿花叶及颗粒蛞克星诱杀。叶螨在叶子背面发生,因此打药时要从叶的背面开始打起。
防治其他虫害的常用药剂有:2000倍克螨特、6000倍福星、2000倍乐果、3000倍爱福丁。
备注: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通常可以将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农药配合起来应用,具体混合情况可参考下列组合:
1200倍三锉铜+1300倍效力增+6000农用硫酸链霉素(针对真菌和细菌性病害防治)
500倍多菌灵+800倍井冈霉素+2000倍克螨特(小苗用,针对真菌、细菌和螨虫)
1000倍可杀得(针对细菌性病害,对真菌也有效)
300ppm农用链霉素+8000倍福星(针对细菌和虫害)
800倍百菌清+2000倍水合霉素(针对真菌和细菌)
4000倍万兴+800倍井冈霉素(针对蛞蝓和细菌)
1200倍水合霉素+800倍甲基托布津(针对细菌和真菌)
800倍甲基托布津+300ppm农用链霉素(针对真菌和细菌)
800倍易保(针对真菌、细菌)
1000倍百菌清+1000倍可杀得(针对真菌性病害)
500倍多菌灵+800倍甲霜灵(小苗用,针对真菌性病害)
800倍甲霜灵+1600倍苯菌灵+1300倍敌杀死(针对真菌和蛞蝓)
6000倍福星(针对杀虫)8000倍福星+800倍百菌清(针对虫害及真菌性病害)
800倍瑞毒霉+800倍甲基托布津+2000倍吡虫啉(针对病毒、真菌和螨虫)
300倍多抗霉素+1875倍斑潜净(小苗用,针对细菌性病害和潜叶蝇)
2000倍敌杀死+800倍甲霜灵(针对蛞蝓和真菌性病害)
100ppm赤霉素(促进生长)800倍甲霜灵+800倍锰克菌(用于刀片消毒)
1500倍敌杀死+2000倍敌敌畏+2000倍乐果(防治蛞蝓)
3000倍爱福丁(防治灰飞虱、螨虫,有效成分为阿维菌素)
磷酸三钠(防治病毒有效)
6.矮化剂应用技术:大花蕙兰的叶片在50至60厘米长时最为适宜,若不用矮化剂则叶长为70至80厘米。在日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面积,一般采用浇灌多效唑(PP333)的方式来使叶片长度变短。具体浇灌方法:当叶片长到30至40厘米时,开始应用矮化技术,效果最好。应在2至3月份,用10ppm至30ppm的多效唑浇灌,特殊品种可能要处理2次,多数品种处理1次即可。应用该方法可抑制叶片生长10厘米左右,花高于叶片10至20厘米,花茎也会相应降低,会感觉花的比重大,平衡感强,观赏效果更佳。
7.催花条件:肥料、光照、温度为催花的关键因素,催花时间为第三年的6至10月。有机肥应施用纯骨粉,并在无机肥中增加钾肥比例。光照强度要大于15000勒克斯,昼夜温差要大于10℃。

栽培技术

1.介质:50孔穴盘中采用水苔,需用800至1000倍甲基托布津、甲福硫或多菌灵浸2至4小时,旧水苔爆晒1至2个中午后浸药也可用。组培生根苗:带瓶在温室锻炼1至3天,夏天须放在阴凉地方炼苗,包苗前从组培瓶中取出苗,去除培养基,清水洗净,随后在800倍多菌灵溶液中清洗,并将苗分成大中小三个等级包苗,采用50孔穴盘,上穴盘后半个月可叶面喷肥,EC值0.8至0.9,上穴盘后15天内需要经常喷雾,并经常补水,叶面肥以NPK 20:20:20即可,组培苗生长一年达到中苗标准,在这一年内要维持单芽(也称母球)。穴盘苗培养2至3个月,即可上8×8营养钵,此时即可采用细树皮作为基质,树皮应用标准:幼苗时用2至5毫米的树皮,中苗时用5至10毫米的树皮,大苗时用8至18毫米的树皮。树皮一定要购买含盐量低的,如果树皮带有很多的盐分,会造成大花蕙兰很多症状:从叶的尖端逐渐往上变黄,主要是氯化钠的表现,不过肥料过浓也是同样症状。
2.疏芽:在8×8和12×12营养钵中,只留春芽,不留秋芽(9月至12月份为最佳疏芽时间),用疏枝剪刀疏芽,疏芽2个子球/盆,对称留效果最佳,当芽长到5厘米进行疏芽最为合适。侧芽在15厘米长以前无根,15厘米以后开始发根,不同品种用不同的留芽方式。
3.成株苗:15厘米×18厘米和18厘米×22厘米的营养钵,这个阶段的苗子每月施有机肥15克/盆,随着苗子长大,每月18至20克/盆,换盆12个月后只施骨粉,并在10月份前不断疏芽,11月份至1月份要决定开花球数量,大型花:可培养中间茎1枚,开花茎2枚;中型花:可培养中间茎2枚,开花茎3枚。
4.开花株培养:(第三年)1至6月夜温为15℃至20℃,日温为23℃至25℃,以氮为主,钾为辅。6至10月夜温为10℃至15℃,日温为20℃至25℃;11月以后夜温为10℃至15℃,日温为20℃。2至4月份每月施有机肥10克/盆(豆饼:骨粉2:1),4月以后每次施有机肥14克/盆。6至10月加大温差,主要施骨粉,每盆15克左右,花芽出现后,立即停有机肥,11月后花穗形成,花箭确定后抹去所有新发生芽,大部分品种9至10月底可见花芽,如果氮肥营养过多会长出叶芽应折断,花箭用直径5毫米包皮铁丝作支柱,当花芽长到15厘米时竖起。绑花箭的最低部位为10厘米,间隔6至8厘米,一般选择80厘米和100厘米长、粗0.45厘米的包皮铁丝。
5.花期调空技术:
(1)温度:6至10月,白天20℃至25℃,夜间10℃至15℃,高温不利于花芽分化,但可短暂高温,必须昼夜温差大。
(2)光照:较强光照可提高开花率,但太强会导致幼嫩花芽的枯死。
(3)控水:花芽发育期间适当控水能促进花芽分化和花序的形成。
(4)C/N比:全年抹芽并提高P、K比例。
(5)选择性施肥:1至6月,N P、K平衡肥;6至10增加P、K比例
(6)大花蕙兰的花:开花期养分不足或高温或温差大于10℃易造成落花落雷。深色花喜强光,弱光下容易出现垂叶现象。
(7)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催花:越夏的保护措施(如雨水)基本用不着,露天栽培即可,只需一层遮阳网,高温下,大花蕙兰需水量大,要有充足的水源。
6.大花蕙兰的开花机理:
(1)生长与开花习性:鳞茎基部1至2节无腋芽,花茎一般在鳞茎的2至4节抽出,芽的萌动主要受温度支配,通常新芽萌发到假鳞茎肥大结束需8至12个月。长日照、高温、高光强、多肥可促进新芽生长,但在高温、多肥时,影响鳞茎膨大,6月份以后,株高伸长慢慢停止,花芽开始形成,花序由腋芽顶端肥大开始,2个月可完成花序分化,花序分化完成后若温度控制在15度左右则发育顺利,直至花茎伸长开花,早生品种9至11月开花,中生品种12月至次年1月开花,晚生品种1至4月开花。
(2)花芽形成与光照条件的相关性:在新茎生长不良的短日条件下不形成花序,光照强:叶短,鳞茎大而充实,花芽数多。但在花芽分化期及花的品质方面,不受光照强度影响。
(3)花芽分化形成和开花与温度条件的相关性:白天20℃至25℃,夜间10℃至15℃为花芽分化与形成的最佳温度,如果温度过高则花粉形成受阻,整个花序枯死,一般花茎伸长和开花的温度在15℃左右。如白天大于30℃,夜间大于20℃,则花序形成受到影响,接受60天的高温,花序发育全部终止,3厘米以上的花序比3厘米以下的花序更易受高温影响,花芽分化早晚取决于新芽的叶停长早晚及鳞茎肥大早晚。

注意事项

1.大花蕙兰运输温度:保障在5℃以上,如果苞片和叶片发黄,可能是发生了冻害。
2.进口大花蕙兰标准:从日本、韩国进口的大花蕙兰,一般要求株高60至80厘米,每箭花朵数15至20朵,每盆花箭数3至5个,每箭开花度50%至80%,每盆间花箭高度差异不超过5厘米。
3.大花蕙兰花期养护:开花期最适温8℃至15℃,不能放于高温干燥的暖气旁边,花期3天浇水一次,长时间2℃至3℃的低温花则发生冻害,花苞变黄,不能开放,观赏期50至80天。

疾病处理

大花蕙兰出现黄叶焦边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浇水不当。大花蕙兰虽喜湿但由于其盆栽介质保湿性强,又是肉质根系,较耐轻度旱,所以建议不要浇水过多过勤,浇水以接近室温的清水即可,花期中不要浇肥水,待花期过后再浇施肥料,否则花期缩短,用肥不当还会出现肥害。可根据室温情况掌握浇水的间隔天数,浇水时要缓缓地慢浇,不要急倒。
2.盆栽基质有易腐熟的有机物。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大花蕙兰等年霄花,都换上比较漂亮且高贵的瓷盆,但在换盆过程中,由于花盆大一些,有的商家又往盆里加入一些花土,可是有的花土并没有腐熟,待换到盆中销售出去后方到了有机物发酵释放热能时,给花卉造成的伤害。根系受到灼伤,出现烂根现象,造成植株黄叶或死亡。建议要将花卉盆土仔细检查一番,确保花卉生长健壮。
3.冷空气侵害。大花蕙兰虽然较耐寒,但较低的温度状态下,是不可承受的。在购买回家途中有可能受到冷空气的吹袭,造成叶片或花朵的伤害。当时并没表现出来,待到过几天后,症状才慢慢地出现。这种类型有受害花卉只能剪去黄化叶片,慢慢调理,但一般不会致死。
4.小环境不适。大花蕙兰是喜空气湿度比较大的一种花卉,如果室内空气湿度较低,气温又偏高,则很容易出现黄叶焦边现象。可以每天多几次喷水,增加小环境湿度。再者就是可能有空调直接吹袭或靠近暖气等易出现干燥小环境之中,也极易出现焦边黄叶。出现这种现象时只要调整一下就可以了。但已经黄了叶片只能剪去。
5.光照太差。大花蕙兰喜光但又怕强光直射,一般以散射光为佳,光线太弱也会造成其生长不良出现一些病症,一般室内欣赏都是以室内位置决定花卉的摆放位置,但此时还应注意花卉是否适应此位置的小环境。 海峡两岸同一中国兰蕙兰
[编辑本段]蕙兰文化

『捌』 郑孝荷兰花是不是荷形水仙花

郑孝荷是兰花,不是荷形水仙花。
郑孝荷,是蕙兰赤壳类绿花飘门水仙名品,是传统蕙兰中除大一品外最近似于荷瓣的品种。
立叶及半垂叶互生,长约四十公分。新芽翠绿,芽尖有红丝晕。叶质厚,叶面有“V”形叶沟。叶色深绿有光泽,叶姿斜立。小花梗紫赤色,花梗粗淡赤绿色,高约四十公分,花序井然,每梗着花约七八朵。外三瓣收根放角,呈荷形,瓣端背面浓绿色,花瓣文飘。两侧萼一字肩,大圆舌,肉厚,上有大块红点印,舌顶端有中裂,为其特征。
兰花,是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苞片长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较大或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蕊柱合生达3至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蕊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
通常见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几部分组成。兰花是一种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花结构与众不同。兰花结构的奇特是为了适应昆虫传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团和唇瓣等,加之,兰花为两侧对称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数目减少、子房下位、花形状、大小和颜色多样、多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
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花之四。
兰花的寓意是典雅、高洁、坚贞不渝,它被称为花中君子。因其品质非常高洁,它和水仙、菊花、菖蒲被称为是花中四雅,另外,它和竹子、菊花、梅花被称为是四君子。它在很久之前是爱的吉祥物,诗歌中它代表君子,被现代人理解为高洁、美好的象征。

『玖』 中国兰花的种类各自有什么特点

国兰常见种类 1、春兰 春兰又称山兰、草兰、扑地兰、扑地娥、朵朵香。春兰的主要特征如下: 根:春兰的根细长,呈长圆柱形,通常长20-40厘米、直径0.5-0.8厘米,偶有超越此范围者。根由基部至尖端渐细,通常无分枝。 茎:春兰的假鳞茎较明显,稍呈球形或椭圆形,较小,包藏于叶基与叶鞘内,成丛集生,高1-1.6厘米,直径0.8-1.5厘米。 叶:春兰的叶4-7枚,丛生,狭带形,叶片长20-55厘米,宽0.6-1.7厘米;叶薄革质,质地柔软,绿色至深绿色;叶面较平展。 花:春兰2-3月开花,2月中旬为初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盛花期,3月中旬开始为末花期。花葶自假鳞茎基部鞘状叶内侧生出,园柱形,直立,短于叶片,长2-15厘米,每葶1花或2花;花朵直径4-8厘米,多有香气;花色变化较大,从浅黄绿色、绿色、黄白色、淡褐色到其它各颜色,一般具杂色脉纹和斑点. 春兰是我国栽培历史最久的兰花之一,在众多的古诗古画中,都有对春兰的描述和光辉形象。春兰适应能力较强,分布地广,近年的调查表明,春兰广泛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浙江等地的林缘、林中空地、灌丛草城、多石的湿润山坡上。 在长期的栽培和选育中,人们已经从春兰中选育出了许多珍、稀、奇特品种,现简介如下: 主要的梅瓣品种:宋梅、西神梅、万字、逸品、集圆、天章梅、蔡梅、翠文、翠云、吉字等。 主要的荷瓣品种:郑孝荷、绿云、翠盖荷、环球荷鼎、高荷、张荷素、松厦素、月佩素、文团素、文艳素等。 主要的水仙瓣品种:汪字、素月仙、西子、龙字、春一品、翠一品、蔡仙素、宜春仙、太极、奇峰等。 近年来又新发现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新品种,如天彭牡丹、锦绣中华、盛世牡丹、冠神等。 2、蕙兰 蕙兰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地生兰,和春兰一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现将其特征介绍如下: 根:蕙兰的根较粗短,长21-35厘米,直径0.5-1厘米,基部略比根前端粗大,无分枝。 茎:假鳞茎不明显,集生成丛,高1.4-1.8厘米,直径0.8-1.3厘米,呈椭圆形。 叶:5-8枚丛生,长30-140厘米,甚至更长,宽0.6-1.3厘米,狭带形,基部常对折,直立性强,叶上部微弯曲,薄革质,质地较坚硬;中脉明显,半透明,向叶背面突出,平行脉也较明显;叶边缘具粗锯齿,叶面粗糙,中、下部深度内凹,横切面呈“U”字形;叶尖端渐尖,中脉两侧对称;叶柄痕不明显;鞘状叶薄革质,长7-15厘米;成苗的叶基逐渐张离,不呈抱合状; 花:花期4-5月,4月中旬为初期,4月下旬为盛花期,5月进入末花期;花箭1-2枚,花朵橙黄色,有深紫红色的脉纹和斑点;花通常香气浓郁。 蕙兰由于有较长的栽培历史,已经被栽培的传统品种也非常多,如:上海梅、老上海梅、老染字、关顶、程海、元字、潘绿、老极品、瑞梅、雀梅等。 3、建兰 建兰又称四季兰、夏蕙、夏兰、秋兰、秋蕙、剑蕙等。 建兰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浙江等地。 根:建兰的根粗壮,长20-25厘米,直径0.6-0.9厘米,具分枝。 茎:假鳞茎成丛集生,椭圆球形,微纵扁;高1-1.5厘米,直径1.2-1.7厘米。 叶:叶2-6枚丛生,狭带形,叶面略带光泽,长20-65厘米,宽1-2厘米;叶直立刚健,上部稍向外斜伸;薄革质,质地较硬;叶面平展,深绿色。 花:建兰花期7-10月,通常分两次开放,前后相隔约一个月;初花期早在7月上旬,盛花期在7月中旬;第二次开花的初花期在8月上旬,中旬为盛花期;如果第一次花迟开,则第二次花将晚至8月下旬初开;9月上旬盛开,9月中旬进入末花期。花箭1-2枚,着花3-9朵,甚至有更多者;开花时子房纽转180度,有浓郁香气放出;花中等大小,直径约4.3-6.2厘米;花色变化较大,常呈黄绿色,有紫色、紫红色的脉纹和斑点。 建兰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传统名品多,近年来还有许多新品种在不断地被发现。总的来说建兰可以分为彩心和素心两大类,常见名品有:银边大贡、十八学士、仰天笑、金丝马尾、宝岛仙女等。 4、寒兰 根:寒兰的根较细,长20-30厘米,直径0.4-0.6厘米。具分枝。 茎:假鳞茎成丛集生,高2-4厘米,直径1.2-2厘米,长椭圆形或狭卵球形,包藏于叶基之人。 叶:叶3-7枚丛生,带形,薄革质,深绿色,有或无光泽;叶片长40-80厘米,宽0.9-3.5厘米,叶面平展,上部披指下垂;中脉明显,向背面突出;全缘或先端具有细齿,叶先端渐尖,中脉两侧对称;叶柄痕明显;鞘状叶薄革质,长10-12厘米。 花:寒兰花葶由假鳞茎基部鞘状叶内侧生出,长25-60-(80)厘米,圆柱形,直立;被鞘5-8枚,长5-7厘米,膜质,半透明,贴抱花葶,常有浓烈而持久的香气;花朵较大,直径6-9厘米;花色多种多样,有黄绿、紫红、深紫等,通常具有杂色脉纹和斑点。 寒兰花期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通常集中在10月-11月开花,但也有7月和1月开花者,甚至还有4-5月开花的,故近年来人们认为,寒兰应有春寒兰、夏寒兰、秋寒兰等之分。 寒兰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台湾、日本等地。有许多好品种,如:灿月、素丰、不老白、日向白龙等。 5、墨兰 根:墨兰的根粗壮而长。 茎:假鳞茎椭圆形或者卵球形,集生成丛;直径1.4-2.5厘米。 叶:叶3-5枚丛生;带状,全缘,近革质,暗绿色,有光泽,上部向外披散,下部有关节;长60-90厘米,宽2-4.2厘米。 花: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通常高出叶面,直立;有花7-20朵,中等大小,直径4-5厘米,花色各式各样,但多为紫褐色具深紫脉纹,花常具香气;苞片小,基部有蜜腺;萼片狭椭圆形至披针形,花瓣比萼片短而宽,向前伸展,覆于蕊柱之上。 墨兰又称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人岁兰。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台湾等省区,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经过若干代兰花爱好者的精心培育和筛选,至今已有非常多的精品和名品流传于世,如:大屯麒麟、富贵名兰、吉福龙梅和十八骄梅、彩龙等。

『拾』 这是什么品种的兰花啊 叶子上有白色条路

蕙兰(学名:Cymbidium faberi)为兰科蕙兰属的地生草本植物。根较粗短,基部略比根前端粗大,无分枝。假鳞茎不明显,集生成丛,呈椭圆形。花常为浅黄绿色,有深紫红色的脉纹和斑点;花通常香气浓郁。
一茎多花,常6~15朵,芳香。蕙兰原产中国,是我国栽培最久和最普及的兰花之一,古代常称为“蕙”,“蕙”指中国兰花的中心“蕙心”,常与伞科类白芷合名为“蕙芷”。蕙兰是我国珍稀物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分布于秦岭以南、南岭以北及西南广大地区,是比较耐寒的兰花品种之一。

大花蕙兰为虎头兰与其他附生兰的杂交品种,蝴蝶兰属于洋兰,君子兰是石蒜科植物,吊兰是龙舌兰科植物,这些花卉与蕙兰都没有任何关系。
蕙花其叶形、花质略有差异,以产地分为:北京蕙花、江浙蕙花、安徽西部、湖北蕙花、云南蕙花、贵川内地蕙花、南方上海、广州蕙花等。

蕙兰原产森林的地生植物,假鳞茎极小或不明显;叶长25~80厘米,宽7~12毫

解佩梅
米。花梃近直立或稍弯曲,长35~50厘米,有花5~11朵;花直径6厘米,有香味。花期3~5月。分布于中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尼泊尔、印度也有。
蕙兰的传统名品有老八种:大一品、程梅、关顶、元字、上海梅、染字、潘绿、荡字;

传统新八种有:楼梅、翠萼、极品、庆华梅、江南新极品、端梅、崔梅、荣梅。

江南新极品

传统蕙兰品种还有:郑孝荷、金岙素、端蕙梅、老蜂巧、老朵云、申顶、仙绿、温州素、如意素、解佩梅、长寿梅、虞山梅等。

蕙兰传统品种中以大一品、庆华梅、老极品这三种的花品最高,庆华梅(老庆华/刘梅)位列传统铭品之首。

常见的新种的名品有:元宵、大叠彩、翠丰、新华梅、佳韵、鑫梅、卢氏蕊蝶、板桥翠蝶、神梅、明州梅等等。

热点内容
樱花病理脱水机 发布:2025-09-17 18:28:02 浏览:767
一朵玫瑰花包装图片 发布:2025-09-17 18:27:47 浏览:43
漆画梅花 发布:2025-09-17 18:25:19 浏览:315
永久玫瑰花 发布:2025-09-17 18:23:46 浏览:213
兰花开花时间表 发布:2025-09-17 18:23:43 浏览:261
荷花酥怎么开 发布:2025-09-17 18:15:41 浏览:722
火锅英雄白百合屁股 发布:2025-09-17 18:05:30 浏览:632
玫瑰带刺经典语录 发布:2025-09-17 17:59:27 浏览:546
梅花魂注释 发布:2025-09-17 17:59:23 浏览:988
趣味园盆景 发布:2025-09-17 17:56:21 浏览: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