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节湖北
『壹』 东莞桥头的荷花节是什么时候
您好!
2011第八届东莞桥头的荷花节是在2011年6月23--6月28日。
“十年磨一剑,八载铸品牌”。回连续八答年的荷花盛宴相约,桥头荷花节已逐步由一个地方品牌向区域品牌转变、由一个官办的节庆向人民群众的节日转变、从一个文化品牌向城市品牌转变,实现了完美的华丽转身。
第八届桥头荷花节上,全国荷花名城荷文化交流会在桥头举行。来自湖北、日本、青岛、杭州、深圳、广昌、广州、番禺等荷花名城的专家学者齐聚桥头,共商桥头荷花文化发展战略。与会专家学者对桥头的荷文化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桥头的荷文化品牌越来越受到外界瞩目。
桥头镇乘广东省打造文化大省、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的东风,坚持以荷为媒,成功打造了以荷花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品牌。从第七届桥头荷花节开始,桥头荷花节以“等你,在桥头”为主题,确立了“悠闲、浪漫、度假”的基调。办节的规格更高、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品味更浓郁。今年举办的第八届桥头荷花节,在弘扬前七届荷花节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让更多群众参与、让更多群众得到欢乐”的文化盛会。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观赏性、参与性、互动性较强惠民特色文化活动。
『贰』 请问武汉有什么适合情侣去玩的地方!明天一天的时间,麻烦大家走个心给总结一下啦,谢谢了
汉口江滩
推荐级别 ★★★★★
汉口江滩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临近的汉口江滩与武汉长江大桥,龟山电视塔一起交相辉映,夜景尤为迷人。在武汉三镇的水景中,武汉江滩是这座滨江城市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正应了一位诗人对武汉江滩美景的赞颂“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
性质所属:风景 摄影
交通指向:乘坐68路、30路兰陵路下车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无
远方网点评:先到江汉路后到江滩,完毕可以做轮渡到司门口,那边有很多小吃,位置在户部巷附近,下了轮渡步行也就十来分钟。
湖北省博物馆
推荐级别 ★★★★
再现楚文化精粹的地方。地处东湖之滨,收藏了20多万件历史文物,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等珍贵文物都是其中的精品。
性质所属:历史人文
交通指向:旅游一号线可将湖北省博物馆与东湖的游览安排在同在一个行程中,这两个地方只相差一两站地。
开放时间:8:30—17:00
门票:无票
武汉长江大桥
推荐级别 ★★★★
整座大桥异常雄伟,上层是公路,下层是铁路,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万吨巨轮也能通行无阻。底层有电梯可直达公路桥面,站在桥上可以全览武汉三镇,气势非常豪迈。
性质所属:风景 当代景观
交通指向: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乘10、61、64路公交或电车1、4路可达。
门票:无
点评建议:若是要观景,此处是不错的选择。桥的两端均建有离地面35米高的桥头堡,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站在大桥桥面,可俯视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艘艘轮船来来往往。
武汉大学
推荐级别 ★★★★
武汉大学的樱花道,位于前理学院和老图书馆的下方。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排列整齐。每年的3月至4月初,繁花满枝。樱花花期仅为一周,每到落花时节,落英缤纷的樱花又为大地铺上了一层浅浅的“花毯”。每年开花时节,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
性质所属:历史人文 风景 摄影
交通指向:市内公交513、515、519、55、552、564、572、587、591、608、724、806路都可以到武汉大学,在珞珈山下。樱花开放期间,很多车会写上“武大樱花专线车”的标语。观樱点在樱园路,校内有指示牌。
门票:10元(只收樱花开得最盛的几天)
远方网点评建议:除了武汉大学校园能看到漂亮的樱花外,东湖的磨山上也有很多樱花,不过武汉大学的古建筑和历史背景使得这些樱花更有味道。
东湖
推荐级别 ★★★★
比西湖大三倍的东湖,素有“春兰、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誉。三月兰花四月樱,湖面平如镜,鸟雀唱山林;七月流火,湖水之浸润,秋高气爽,桂蕾绽放,隆冬严寒,瑞雪纷扬,磨山百亩梅花吐蕾绽放。
性质所属:风景 珍惜植物 摄影 徒步 历史人文
交通指向: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翠柳村特一号,有8、14、36、515、724路公交到达
开放时间:7:00—19:00
门票:听涛景区30元,磨山景区40元
点评建议:东湖风景区内每年都会举办梅花节、荷花节、园林艺术节、樱花节等旅游活动节庆,游客可选择在这些节日当中出游。
黄鹤楼公园
推荐级别 ★★★★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不登此楼可以说不算真正到过武汉。
性质所属:摄影 历史人文 古代建筑
交通指向:乘坐市内公交车 至司门口或阅马场下车,均可以步行到黄鹤楼。各路径长江大桥的公交车均可达。
开放时间:7:00—18:30
门票:50元(70岁以上老人凭证免费,1.2米以下儿童免费,1.2—1.4米儿童半价,学生凭证半价,团体20人以上9折)。
远方网点评建议:有了崔颢和李白两首关于黄鹤楼的诗,黄鹤楼从此名声大振。无论雅人或者俗人都一拥而上,赶到黄鹤楼来感怀、饯行。尽管今天的黄鹤楼与历史上的相去甚远,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就像祖传的镇家之宝,也许一无是处,但它代表的是一种尊严。
『叁』 湖北和湖南是以那个湖划分的
湖北和湖南是以洞庭湖划分的。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3)荷花节湖北扩展阅读:
洞庭湖地形地貌
洞庭湖是燕山运动断陷所形成,第四纪至今,均处于振荡式的负向运动中,形成外围高、中部低平的碟形盆地。盆缘有桃花山、太阳山、太浮山等500米左右的岛状山地突起,环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滨湖岗地低于120米者为侵蚀阶地,低于60米者为基座和堆积阶地。
中部由湖积、河湖冲积、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组成的堆积平原,大多在25~45米,呈现水网平原景观。洞庭湖分为西、南、东洞庭湖。
湖底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洞庭湖呈现一派水流沼泽、河网平原地貌景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湖体呈近似“U”字形,
『肆』 荷花趣谈
荷花趣谈
荷花,又名莲花、芙蓉、花中仙子,是人们心目中最为圣洁的象征。许多文人墨客都把她作为热情讴歌的对象,抒发着自己的感慨。
荷花不仅出淤泥而不染,具有高贵的品质,而且还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送远、秋天采莲思亲的传统。
荷花既然承载了这么多的美誉和情感,自然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么,她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荷花的花瓣统称花被。有的品种只有一层花被,称为单瓣种,能结莲蓬和果实,藕也较肥壮;有的品种有几层花被,称为重瓣种,不能结实,藕也细小,不能食用。
藕折断时,常有丝相连。俗话说:“藕断丝连。事实上,这是由于藕中的带状螺旋式导管及管胞的次生壁抽长而形成的。莲的种子,生于膨大起来的花托中,合称为“莲蓬”,莲子受硬壳保护,可以埋入地下几百年而不坏。1952年,辽宁省新金县出土了一批年龄约1000年的古莲子,经培养,有96%的种子发了芽。这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种子。
荷花的外部形态保留着古植物的某些原始性状,因此被植物学家称为活化石。
点评:该文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的真实形象入手,然后导入对荷花的理性分析,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明文,构思比较巧妙。在写作此类文章时,作者应把握好每一部分在文中所占的比重,不要顾此失彼。
『伍』 关于荷花的资料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陈志岁《咏荷》诗曰:“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中文学名: 荷花
拉丁学名: Nelumbo nucifera
别称: 莲花、水芙蓉、六月花神、藕花等
分布区域: 荷花原产于中国,一般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别名:莲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菡萏(hàn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芙蓉、水芙蓉、 玉 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水华、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 荷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花,也是山东省省会济南和孔孟荷花高清近拍图册(17张)之乡济宁市的市花,还是埃及的国花。此外,济南的大明湖也有多种上好的荷花。苏州的园林比如拙政园里,也有许多婀娜多姿的荷花。像仙女一样,亭亭玉立。
[1]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荷花
[2]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缸栽荷
『陆』 春节的各地的民风民俗有何不同还有,各地的习俗有哪些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要举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庆贺,故又称“元日大庆宴”。
春节的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至于
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历代春节食俗
※东汉时期,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据崔提《四民月令》称:“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南朝时期,春节阖家互相拜贺、饮宴,并开展娱乐活动。据粱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钦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还有画鸡、燃爆竹、悬索、乞如愿等游戏。
※唐宋元明清时期春节食俗中的礼仪成分逐渐加重。据南宋吴自收《梦梁录》记载:“土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梵天庐丛录》记载:“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亲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清波杂志》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年,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亲朋拜年,主家必须设宴款待,酒肉异常丰盛。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诣亲属贺,设酒食相款,日岁假,凡五日而毕。”至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云:“士民之家,添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味爽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扶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日新禧纳福”,对于前来拜年春,“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谓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车马喧阗,追欢竟日,可谓极一时之胜也矣”。
春节各地食俗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
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参考资料:网络知道
回答者:悠然小调 - 助理 二级 1-31 17:45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的由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的由来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
“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北京人的祭灶
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是很有兴味的。 所谓春节,是指中国阴历正月初一。它预示着新的开始,天地万物复苏,春天降临,一年的农事也将着手进行。所以,向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后来,公历推行,国家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
“元旦”,阴历的“年喜”,只好在名义上退而求其次,改称“春节”。然而,对春节的庆祝,丝...
广州民俗节日
广州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农历二月的波
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
当地特色: 茶馆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
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
节日
成都灯会正月十五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居住
西双版纳的傣族,大多在平坝傍水而居,或在河谷依山傍水而居。住房为“干栏式”建筑竹楼。个人成分族称居住的楼房为“很”。 傣族对当地的地名、寨名的命名尤为考究。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风光、环境特点以及
历史传说来命名,有些地名和寨名又往往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如允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相传,那是...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务,男子一般穿无领大襟、对襟小衫,袖窄,下身着长裤,用白布或兰布包头。妇女上装穿浅色紧身紧袖短衫,下装穿花筒裙。逢年过节或遇喜庆日子,傣族妇女都要绸缎、尼龙、灯蕊绒精制有衣裙,盛装打扮。小
卜小(小姑娘)外出时,均喜欢带上一把小花伞。 傣族妇女很讲究发饰。大多挽长发于头顶,也有的束发垂于脑...
饮食
西双版纳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吃糯米,有不少家庭均以糯米为主食。副食大多爱吃酸味和水产。傣族还喜欢饮酒,甜米酒更是男女老幼都喜爱的饮料。米酒巴一般都是自己酿制。 傣族还是喜欢吃竹筒板。竹筒饭的做
法是:用一节午竹或甜竹,把一端挖通待装米。做竹筒把的米,大多用陆稻香米或紫米。米洗干净泡水后,既可直...
婚姻
傣族青年男女寻找终身伴侣,完全是自由恋爱。变恋爱的方式既多而又独特。如小卜冒(小伙子)串小卜少(小姑娘),丢包等恋爱方式,充满着诗意。 小卜冒串小卜少。每当月明风清的夜晚,缅桂花发出幽香。这时,“等
待群蜂绕花枝”的恋爱活动就开始了。正录青春妙龄的小卜少,收拾打扮后,带着自己的小纺车,坐在竹楼阳台上...
家庭
傣族的家庭生活,一般是在青年男女结婚有了孩子以后,就从家庭里分出来,另盖房子居住。夫妻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经济是独立的,双方都有自己的财产和收入,都可自由支配,不受对方约束。家庭开支共同协商,子女长大
以后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如饲养养猪、鸡、种植蔬菜,水果的收入,都归自己所有。 傣族的性格温柔,家庭和...
取名
傣族有名无姓,一个人一生中有好几个名字。小孩时有乳名,男童进佛寺当和尚有僧名,还俗后取还俗名,结婚以后有了孩子双称“之父”。 傣族一般以“岩”、“玉”区分男女性别,男性以“岩”字当头,如“岩糯”。女
性以“玉”字当头,“玉罕”。 乳名有以下几种取名的方法: 安排行顺序取的“如”岩三“,即第三个儿...
基诺族的婚礼
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居住在景洪县的基诺山(又称为攸乐山),约有1万多人,基诺族没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基诺语系汉藏语藏缅族的一种语言,和彝语支相接近。由于没有文字,基诺族的文学全是口头文学,大体可以归为
神话传说、故事、诗歌三大类。 基诺族在解放前,一直保留着群婚制和对偶婚的残余。基诺族婚前的社交活动...
丧葬
傣族的丧葬有三种:火葬、水葬、土葬。佛仰、贵族领主死后地火葬;靠澜沧江一带的行水葬,其他地方的一般傣族死后行土葬。 按照傣族的风俗,人死后,要把死者抬到房屋中央,由亲在或子女用温水洗尸,然后穿上新衣服
。洗脸时,要由下往上,上衣要反穿,即衣扣扣在背部,以示与活人区别。穿上衣服以后再用白布裹尸,并停放于...
宗教信仰
西双版纳的傣放早期信奉原始宗教多神教,后来随着佛教的收入,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据考察,原始宗教虽然被佛教逐渐取代,但原始宗教的传入,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据考察,原始宗教虽然被佛教逐渐取代,但原始宗教的
痕迹不定期很突出,并与佛教掺杂在一起。以解说有到解放安装期的一段时间为例。原始宗教主要有:祭寨神、寨...
基诺族的丧葬习俗
基诺人实行独木棺土葬,不留坟冢。死者生前的生产、生活用品,作为殉葬品,过去,富者还要埋入一铜罗锅银子。 寨子里人一死,乡亲们会帮忙放倒一棵大树,取其中一段,把中间挖空,将尸体殓进,挖地区1米深,把棺木
放进墓穴,安埋妥当,在墓表搭盖小草房,或小竹房,内置竹桌,家属一日供奉米饭3次,连续1至3年。还有守...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
布朗族实行土葬和火葬,以土葬为主。火葬多数是僧侣和高寿者,此外,一般都采用土葬。布朗族的每个寨子附近,亦有一块墓地,布朗语称墓地为“坝消”。布朗族的墓地,一般选择在山坡上,山坡最高的地方是埋葬老年人,
布朗语叫“坝朗木瓦”;中间一段是埋葬青壮年的,布朗语叫“坝格登”;最低一段是埋葬儿童和婴儿的,布朗语...
爱尼族的丧葬习俗
报丧是爱尼族的一种子习俗。大凡一死人,都有要向亲戚朋友、本寨乡亲报丧,其方法宰杀一头肥猪,将其肉改作若干条手指般大的肉条子,用竹签穿好,分别送到亲戚朋友家里,插在自己屋檐上,把死讯通报给乡亲们,爱尼话
叫“西捏着”(意为:有死鬼在家)。当人们看到报丧肉条后,便会拿着砍刀,自动来到死者家里帮忙。爱尼人死...
望海大会
望海大会俗称逛码头,于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在秦皇岛求仙入海处举行。这个古老的民俗活动起源于于何时呢? 据传,2200年前,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老药,特命道士徐福携五百童男童女前往东海求得长生不老药
。这一去便再无音讯,不见归来了。据说是徐福求不到长生不老药,便偷偷的...
社会:四川茶馆
四川茶馆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旧社会,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黑社会买卖枪支、鸦片也常在茶馆进行;袍哥组织的“码头”也常设在茶馆里。这些茶馆
大多还兼营饭馆、旅店。每逢寒暑假,茶馆又成为争聘教师...
傣族的丧葬习俗
傣族的传统丧葬,分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种,以土葬为主。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每个村寨的附近,都有一块或几块墓地,有的把这种墓地称作龙山,傣语叫作“坝消”,“坝消内的林木,是不许砍伐的,把它称为“龙林”。久
而久之,“龙林”苍劲挺拔,葱茏青翠,变成了一片风景林,使傣家村寨自然风景更加秀丽。 埋葬死人的墓地分...
郎德上寨鼓藏节(招龙节)
2月22日农历二月初三,下午3时以后,家家户户的亲戚们,便陆陆续续的进了朗德。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前,不停的穿梭着肩扛手提着鸡鸭鱼肉来过节的乡亲。而来客们带的礼品,便是今天的晚餐。礼品中,一般都少不了
喜庆的爆竹,鸡鸭鱼肉,还有自家酿造的米酒。 招龙节又叫拉龙节,和苗家牯臧节一样13年过一次,连续三...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砩希��依闲《家黄鸢灸晔厮辏�毒酆ㄒ��蚕硖炻字�郑�狈降厍�诔�τ谐越茸拥南八祝�茸拥淖鞣ㄊ窍群兔妫�妥志褪呛希唤茸拥慕群徒恍骋簦�虾徒挥邢嗑壑�猓�秩「�杲蛔又�狻T谀戏
『柒』 2019年 湖北省鄂州市 哪里举办桃花节
在段店 - 蒲团“荷花节”、江滩油菜花海、段店“桃花节
『捌』 武汉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汉口江滩 推荐级别 ★★★★★ 汉口江滩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临近的汉口江滩与武汉长江大桥,龟山电视塔一起交相辉映,夜景尤为迷人。在武汉三镇的水景中,武汉江滩是这座滨江城市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正应了一位诗人对武汉江滩美景的赞颂“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 性质所属:风景 摄影 交通指向:乘坐68路、30路兰陵路下车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无 远方网点评:先到江汉路后到江滩,完毕可以做轮渡到司门口,那边有很多小吃,位置在户部巷附近,下了轮渡步行也就十来分钟。 湖北省博物馆 推荐级别 ★★★★ 再现楚文化精粹的地方。地处东湖之滨,收藏了20多万件历史文物,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种、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等珍贵文物都是其中的精品。 性质所属:历史人文 交通指向:旅游一号线可将湖北省博物馆与东湖的游览安排在同在一个行程中,这两个地方只相差一两站地。 开放时间:8:30—17:00 电话:027-86783171 8811219 7814306
门票:无票 武汉长江大桥 推荐级别 ★★★★ 整座大桥异常雄伟,上层是公路,下层是铁路,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万吨巨轮也能通行无阻。底层有电梯可直达公路桥面,站在桥上可以全览武汉三镇,气势非常豪迈。 性质所属:风景 当代景观 交通指向: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乘10、61、64路公交或电车1、4路可达。 门票:无 远方网点评建议:若是要观景,此处是不错的选择。桥的两端均建有离地面35米高的桥头堡,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站在大桥桥面,可俯视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艘艘轮船来来往往。 武汉大学 推荐级别 ★★★★ 武汉大学的樱花道,位于前理学院和老图书馆的下方。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排列整齐。每年的3月至4月初,繁花满枝。樱花花期仅为一周,每到落花时节,落英缤纷的樱花又为大地铺上了一层浅浅的“花毯”。每年开花时节,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 性质所属:历史人文 风景 摄影 交通指向:市内公交513、515、519、55、552、564、572、587、591、608、724、806路都可以到武汉大学,在珞珈山下。樱花开放期间,很多车会写上“武大樱花专线车”的标语。观樱点在樱园路,校内有指示牌。 门票:10元(只收樱花开得最盛的几天) 远方网点评建议:除了武汉大学校园能看到漂亮的樱花外,东湖的磨山上也有很多樱花,不过武汉大学的古建筑和历史背景使得这些樱花更有味道。 东湖 推荐级别 ★★★★ 比西湖大三倍的东湖,素有“春兰、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誉。三月兰花四月樱,湖面平如镜,鸟雀唱山林;七月流火,湖水之浸润,秋高气爽,桂蕾绽放,隆冬严寒,瑞雪纷扬,磨山百亩梅花吐蕾绽放。 性质所属:风景 珍惜植物 摄影 徒步 历史人文 交通指向: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翠柳村特一号,有8、14、36、515、724路公交到达 开放时间:7:00—19:00 电话:027-86770317 门票:听涛景区30元,磨山景区40元 远方网点评建议:东湖风景区内每年都会举办梅花节、荷花节、园林艺术节、樱花节等旅游活动节庆,游客可选择在这些节日当中出游。 黄鹤楼公园 推荐级别 ★★★★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不登此楼可以说不算真正到过武汉。 性质所属:摄影 历史人文 古代建筑 交通指向:乘坐市内公交车至司门口或阅马场下车,均可以步行到黄鹤楼。各路径长江大桥的公交车均可达。 开放时间:7:00—18:30 门票:50元(70岁以上老人凭证免费,1.2米以下儿童免费,1.2—1.4米儿童半价,学生凭证半价,团体20人以上9折)。 电话:027—88877330 远方网点评建议:有了崔颢和李白两首关于黄鹤楼的诗,黄鹤楼从此名声大振。无论雅人或者俗人都一拥而上,赶到黄鹤楼来感怀、饯行。尽管今天的黄鹤楼与历史上的相去甚远,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就像祖传的镇家之宝,也许一无是处,但它代表的是一种尊严。 归元禅寺 推荐级别 ★★★★ 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系禅宗寺院。归元寺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占地两万平方米,现存殿堂楼阁二十八栋,整个平面布局呈袈裟形状,这是它在建筑布局上与其他佛寺的主要区别。归元寺铭牌为全国罕见直匾,堪称丛林一奇。 性质所属:徒步 历史人文 宗教 美食
交通指向:45路、707路、市内旅游专线1路等。 开放时间: 7:30—17:30 门票:10元(节假日20元) 电话:027-84847751 远方网点评建议:可以听梵乐,数罗汉数。500罗汉,求个好运气。 古琴台 推荐级别 ★★★ 又名伯牙台,是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古琴台建于北宋,堂前汉白玉方形石台,传为伯牙抚琴处。 性质所属:历史人文 交通指向:乘公汽5、6、13、42、524路、市内旅游专线1路。 开放时间:8:30—17:30 门票:15元 电话:027-84843543 木兰天池 推荐级别 ★★★★ 木兰天池由飞瀑、溪潭、怪石、奇木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达200多处,其中游人可通达的景观有40多处。在自然景观中,最为有名的是天池峡谷中的“上八潭”、“下八潭”、大瀑布、喋血溪等。这里的风光特点与九寨沟、庐山有诸多相似之处。 性质所属:历史人文 风景 交通指向:每日7:30--9:30武汉港有四趟直达木兰天池班车。双休日上午8:00-9:00在洪山广场丽江饭店、武汉港都有直达木兰天池景区的旅游专线车。大约1个小时。 开放时间:7:00—18:30 门票:40元(凭学生证20元/人) 电话:027-61518928 最后希望楼主能在武汉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
『玖』 武汉赏花地图的精品线路
A:浪漫樱花赏花游 武汉大学、东湖樱园、黄鹤楼、辛亥革命博物馆 武昌区
赏花品种:樱花花期:3月底-4月初
樱花是武汉的赏花游精品品牌。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周末将现人潮,东湖樱园的樱花节也“闹”得正欢,黄鹤楼、辛亥革命博物馆旁的樱花也开始争春。黄陂木兰清凉寨、锦里沟景区,有规模庞大的中华野生樱花群落,但花期比武大樱花稍晚。
B:生态田园荷兰风情赏花游 柏泉郁金香赏花园、兆丰草莓采摘、柏泉古镇游览、百年天主教堂、千年古井、景德古寺 东西湖区
赏花品种:郁金香、玫瑰花花期:4月中上旬
俏媚的荷兰郁金香,与神秘的娇艳的玫瑰花绽放在武汉植物园。沿着东西湖东吴大道往前,就能抵达花海一般的郁金香基地。
C:生态田园四季吉祥农家游 四季吉祥新农村、八仙桃源赏桃花、汉江花世界、石榴红蔬菜、草莓采摘
赏花品种:桃花花期:3月-4月
黄陂的农耕年华有1万亩的桃花可观赏。东西湖的陈家冲桃花基地拥有红冠鲜桃花、礼品油桃花、水蜜蟠桃花等6个品种,是目前品种最多的桃花基地。
D:木兰故里楚天一绝赏花游 云雾山杜鹃花、清凉寨的中华樱花、锦里沟桃李花、木兰天池杏花、大余湾历史文化名村油菜花 黄陂区 交通详见黄陂旅游集散中心
赏花品种:槐花、杜鹃花、杏花、梨花花期:4月
驱车四五十公里,到黄陂木兰山,就能看到漫山槐花;多走一段路,在毗邻的木兰天池能看到美丽的杏花。
而海拔709米的黄陂云雾山景区的杜鹃花,更值得一看。10万亩野生杜鹃花是武汉周边花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品种最多的。
E:知音故里湿地观鸟赏花游 消泗万亩油菜花海、沉湖湿地观鸟、农家休闲。 蔡甸区
赏花品种:油菜花花期:3月-4月
蔡甸消泗乡万亩油菜花海,蔚为壮观。因毗邻沉湖湿地,观鸟休闲更有一番趣味。如果只看油菜花,黄陂大余湾、新洲旧街镇都有万亩以上的连片风光。 A:知音故里莲花水乡游 金龙水寨·索子长河十里荷花长廊、丁湾农家土菜美食街、翠冠梨采摘、大好河山
风景区。 蔡甸区
赏花品种:荷花花期:6月-9月
东湖荷花园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有荷花“国字号”之美誉。东西湖东山农场的2000余亩荷花,新洲区李集张店的6000余亩荷花,远远看去,会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享受。
B:生态江夏法泗古镇采莲游 中国籽莲第一镇—法泗4万亩籽莲生产观赏基地、鑫农湖荷花湿地公园、农家美食 江夏区
赏花品种:太空莲花期:7月-8月
江夏法泗镇种植太空莲12万亩,每年7-8月举办的荷花节最值一看。蔡甸则打造“知音故里、莲花水乡”旅游品牌,建设了万亩太空莲产业基地和以湖面泛舟、观荷采莲为主体的蔡甸索河金龙水寨旅游景区。 A:木兰故里草原风情赏花游
木兰草原格桑花(波斯菊)、草原敖包、草原人家、草原跑马、篝火晚会,
张家榨村农家乐,胜天农庄拓展、农耕体验、蔬菜采摘。 黄陂区
赏花品种:格桑花(波斯菊)花期:6月-9月
在黄陂开阔的草原上,你可以骑着骏马,欣赏一路格桑花。累了,可以盘膝而坐欣赏草原篝火,困了,可以住进敖包感受草原人家。
B:儒释圣地新洲国际精品桂花游 花果山桂花游、品桂花食品、喝桂花酒,游盆景园、徐源泉公馆、报祖寺
赏花品种:桂花花期:9月-10月
新洲仓埠街109省道沿线25公里,有大小桂花种植园区36家,种植面积1.5万亩,种植品种达到137个,是全国精品桂花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除了赏桂花,还可以品桂花食品、喝桂花酒。 A:寒梅傲雪赏花游 东湖梅园、东湖磨山、湖北省博物馆、楚河汉街 武昌区
赏花品种:梅花花期:1月-2月
东湖磨山梅园居全国四大梅园之首,全国闻名。该园占地800余亩,地栽梅花近万株,梅花品种309个。百年以上古梅、古腊梅近200株。
B:木兰故里武汉现代花卉园和维尔福种苗高档盆花、温室花卉观赏、农耕年华 黄陂区
赏花品种:红叶花期:11月-12月
此时的黄陂木兰天池,枫叶红胜火,水天一色。而黄陂清凉寨、素山寺,也掩映在红叶漫天的景色之中。
C:知音故里冬季赏花游线路沉湖湿地芦苇花、观鸟科普游
赏花品种:芦苇花花期:11月-12月
蔡甸区西南部的沉湖湿地里,成片的芦苇成为候鸟们栖息的家园。每年此时,全世界有117种候鸟迁徙至此,在17万亩的湿地景观之中,飘逸灵动的芦苇花能让人感受冬日的宁静。
『拾』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是哪条
洞庭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浑天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为范仲淹所描述的洞庭湖。千百年来,八百里洞庭以其磅礴大势路然历史的取景框中。碧波万顷,沙鸥翱翔,浮光跃金,诗意荡漾。更兼有日落黄昏下,点点渔舟唱晚,平湖秋月里,千倾碧波荡银彩。此情此景,当是人间一绝。
洞庭湖大,所以才有洞庭天下水的说法。虽然现今与几十年前相比,面积已小了一半,仍然还是全国第二大湖。洞庭湖跨越湘、鄂两省,古称云梦泽、五渚等,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和大通湖组成。出名的景点有三江口、艑山、香炉峰、团湖等。洞庭湖是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湖,浩翰无际,气势雄壮,自古就吸引着无数的文人骚客吟咏、歌颂。屈原第一个来此吟哦,李白将船买酒白云边,杜甫却倚着栏杆与巴陵古城同醉于洞庭湖春色,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把君山看成白银盘里一青螺,孟浩然却喟然一声长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古已有之,其起源众说纷纭。但通过龙舟竞渡纪念屈原,无疑是岳阳人民的创举。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楚国都城郢被秦国攻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自感救国无望,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汨罗江下游的河泊潭怀沙自沉,以身殉国。沿岸群众闻讯后,纷纷引舟抢救。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龙舟竞渡,祭奠屈原。相沿成俗,经久不衰,并逐步辐射到神州大地。1984年,国家体委将龙舟竞渡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使这一传统活动增添了现代色彩。1995年6月,首届世界龙舟锦标赛在岳阳市南湖隆重举行,从此龙舟竞渡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流传于龙舟故乡的有关习俗,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在世人面前。